文言文阅读讲解(精选8篇)
文言文阅读讲解 篇1
高中文言文阅读讲解及训练
文言文读文解题办法:
半懂不懂很正常。一靠积累二靠猜。根据已知猜未知。坚持读完,整体揣摩,由文猜段,由段猜句,由句猜词。找到题干,放入文中,前后联系,指向中心去做猜测和验证。切忌孤立看题,不放入文中思考。·译文要求:
对照直译; 能不加的尽量不加; 不该落下的绝不能落下;
省略的补上;
倒装的理顺; 语气要翻译出来;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篇【一】:
(一)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2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舟次彭泽
次:排列 B.芜秽充斥
秽:杂草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3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②登者忘其险焉③日就圮毁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⑤因以告之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3分)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分)
(二)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 4
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日“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匪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深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杳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干霄 干:冲 .. 5
C、延坐后堂 延:延请 D、履苍莽中 履:鞋子 ..
3、下列直接描写龙呜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苫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粟焉如冬 A、①④⑤ l3、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呜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译:(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译:6
(三)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7
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3分)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8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篇一答案:
(一)2、【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答案】A 3.【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D 4.【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B 5.【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二)2、(3分)D
3、(3分)C
4、(3分)B
5、(6分)(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
(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三)2、D
3、D
4、C
5、(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9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篇【二】
【一)】《宋史·何灌传》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0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1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二】、《明史·熊鼎传》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2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 :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13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三】、《汉书·汲黯传》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贪、育:即孟贲、夏育,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14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栗以赈之
B.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高
D.尊庞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15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篇二参考答案
【一】《宋史·何灌传》
4.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D 解析:①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6、D 解析:何灌没有阻止溃退,而是望风溃败。
7、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解析:注意“整弓、中、诵叹、劳之”的翻译和整句句意。
答案: 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解析:注意“乞入见、控守、西隅”的翻译,补充出“不许”的省略和整句句意。
参考译文: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何灌因为武选登第,做河东路从事。河东经略使韩缜对他说:“您是个奇才,将来总有一天会坐上我今天的座位。”后来何灌担任府州、火山军巡检的军职,辽国人经常越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不允许他们越境过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带领兵马犯境。何灌朝着山崖向上射箭,每射必中,有的箭头都射到山石里面去了,辽军吃惊的把他当成是神人,悄悄的退去了。大约过了三十年,契丹的萧太师与何灌相遇,说起了过去的事,历数道何巡检好箭法。何灌说:“那就是我啊。”萧太师肃然起敬忙向何灌行礼。何灌随后做河东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侵彻敌人的铠甲,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西夏人非常害怕地退走了。张康国把何灌向徽宗推荐,徽宗召见了他回话,询问起西北边境的敌我态势,何灌用笏板在御榻画图,指着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后来何灌官升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因为治理城鄣有功,转任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走水路,如果用陆路运输要用马车八千乘,工作量太大。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粮草的费用就地加价收购麦子。”奏了上去,朝廷应允了。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知岷州(熙河路),凿引邈川水灌溉了数千顷偏僻的田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广利渠。后来平调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受到旱灾的损害,那么百姓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不用半年,就改善了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七千四百青壮弓箭手,是当时西北几路最成功的。一次,何灌陪辽使在玉津园射箭,一发命中箭靶,再次发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让让你。” 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随后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金兵南下,朝廷让所有的禁兵都出来京城交付给梁方平守卫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金兵驻扎在滑州,梁方平向南逃跑,何灌亦望风溃败。黄河南岸没有一个人能抵御敌人,金师于是直接攻打京城。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何灌背靠城池抗拒,总共和敌人作战了三天,受到创伤,死在阵地上,当时六十二岁。
【二】《明史·熊鼎传》 8.C 解析:延,延请。
9.D 解析:①表明熊鼎孝,②是朝廷的作为。
10.C 解析:迁走的是方氏的伪官悍将;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11.译文: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解析:译出大意给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16
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磨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都被杀。
【三】
10.D(夺:改变)
【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可以运用可以运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顺可能有误。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夺”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
11.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 /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
【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12.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13.(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庭内任职,改任为(贬为)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 17
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文言文阅读讲解 篇2
一.以字溯源, 破解文言难点
《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 遂而鸡豚”, 学生对“字”的理解很困惑, 在他们的知识储备中, “字”是“文字”, 活用为动词是“给……取名字”, “字”怎么会有“养育”这个义项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字的形体:“字”, 上部是“宀”, 像房屋, 代表屋宇, 下部是“子”, 代表孩子, 把两者合起来就是女子在屋里生养小孩———这不就是“养育”吗?
字之初, 本为画。要知道汉字的诸多义项与其形体有紧密关联。从“王”部多与玉器有关;从“贝”部多与钱财有关;从“页”部多与人头有关;从“彳”部多与行走有关;从“斤”部多与砍伐有关;从左“阝”部多与山坡有关;从右“阝”部多跟人居住地有关等等。明白这些偏旁部首所指示的范畴, 在文言文阅读中就可以应用了。如从“阝”部的难解字: 《荆轲刺秦王》“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的“陛”, 意为“殿前的台阶”; 《苏武传》“扶荤下除, 触柱折辕”的“除”, 意为“宫殿的台阶”; 《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的“鄙”, 意为“边邑”;元稹“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的“邮”, 意为“传递文书的驿站”。
追溯汉字造字之初各个部件所代表的事物, 正是利用了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这种倚重字形来探求词义的认识方式既有利于掌握所学的知识, 又能实现能力的迁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对于阅读文言文,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以字释文, 透析文章内容
汉字博大精深, 越入其中越觉其妙。《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为什么是“班马”而不是“斑马”呢? 《说文解字》“班, 分瑞玉, 从珏从刀”, 本义是用中间的刀把左右两边的玉分开。照此理解, “班马”应该是“离群的马”。“萧萧班马鸣”呈现在眼前的是离群的马萧萧长鸣, 似乎不忍离去, 这不就是标题“送友人”吗? 《孟子》“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在这句话中“同时得到”这个解释尤为重要, 但它又从何而来呢?落点在“兼”字。《说文解字》:“兼, 会意, 小篆字形, 从又 (手) , 从秝, 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把玩汉字, 揣摩字词, 有些字词貌似普通, 其实意义相当特殊。《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 “行人”“寡妇”皆无注释, 这是不是暗示这两个词等同于今天的“行人”“寡妇”?其实不然, “行人”“寡妇”在古汉语中都有特定的指向。“行人”特指远行之人, 不是征戍, 就是商旅。《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就是明证。“寡妇”在古汉语中本有二义 , “丧夫之妇”“独居守候丈夫之妇”。《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儿, 内舍多寡妇”, “寡妇”就是征人的妻子。因此, “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的“行人”指远行之人, 正因为他们离乡背井, 漂泊途中听见鸳鸯啼鸣, 才会勾起无限的思家之情, 才会忍不住驻足而听。句中的“寡妇”指什么人呢?《孔雀东南飞》是歌颂坚贞爱情的长诗, 鸳鸯的啼鸣, 自然激起思亲者内心的共鸣, 令游子驻足, 令思妇不眠。如果我们只单纯地将寡妇视作一般的孀妻, 则与诗意相去何止千里?
叶圣陶说:“所以为教, 贵穷本然, 化为践履, 左右逢源。”倘若我们能从汉字的解读入手, 通过对汉字的解读与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文化场融合, 必将大大提高文言文本阅读的积极性。
三.以字品文, 体会文学韵味
如何读出文言文所含的深意及韵味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从汉字解读入手, 把“言”与“文”结合起来解读文言文, 是很好的途径。因为咬文嚼字, 不仅可以斟酌文字的分量, 实际是斟酌思想与感情。
例子发生在童志斌老师执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对“箕踞”一词的解读上。“箕踞而遨”在苏教版必修一的教材中注释为古人席地而坐, 呈簸箕状。一般的读者看到这个注解往往一瞥而过, 而童老师却紧抓不放, 从字理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细读。“箕踞”:两脚张开, 两膝微曲地坐着, 形状像箕。《礼记·曲礼上》曰:“立毋跛, 坐毋箕, 寝毋伏。”这就意味着按照古代的礼法“箕踞”是一种很不雅的坐姿。如此不雅的坐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此时的柳宗元已经完全放松, 心凝形释, 与之前的“恒惴栗”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两种坐姿揭示了人物不同的心境:“披草而坐”, 持一颗“惴栗”之心, 始终无法释然;“箕踞而遨”, 不遵“坐毋箕”的古训, 心凝形释, 体现了作者心情放松下来了的一种随意的姿态。因为这是西山, 一个远离人群的所在;因为这是西山, 一个他不用有所顾虑的地方;因为在西山, 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抛开……文章主旨呼之欲出, 西山宴游其实是一次真正的心游, 而所有这些的由来就在于对“箕踞”二字的关注。是的, 通过这样的文字关注, 往往能让我们发现文本内蕴和美学价值。
一个字的分析, 将言与文完美结合。这种从文本整体着眼, 通过对汉字的深入剖析来赏读文学作品、文学语言的做法, 为我们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 尤其是文言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找到了很好的途径。
四.以字带面, 窥探中华文化
汉字, 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 汉字更是透视着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关涉着社会的礼仪习俗等。《孔雀东南飞》“阿母闻此言, 捶床便大怒”, 为什么此时捶的是床而不是别的桌子椅子什么, 难不成阿母病了躺在床上, 但文章却又没说明。这究竟怎么回事?原来问题在“床”, 此床非彼床也, “床”不是卧具而是坐具。中国坐具的发展是从先秦的席地而坐的席子到秦汉时期的床榻。了解了这个文化,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项脊轩志》有“诸父异爨”一说, “爨”是炉灶, “诸父异爨”表层看就是用不同的炉灶, 其实这里面隐含着很深的文化情结。中国古代是宗法制的社会, 它以家族为中心,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特别强调对祖先的崇拜。一个家族累世同居, 在家族内部实行公有制, 土地及其他财产均为家族全体成员共有, 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生活上同爨合食, 吃大锅饭;有一套严格的封建家长式的管理制度。《项脊轩志》中提到诸父分家前后家庭内的变化:“先是, 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 内外多置小门, 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 凡再变矣。”墙和门的改变与增多意味着各位伯叔分配了房产, 各立门户, 打破了原来大住宅的结构布局, 也意味着一个家族从昌盛走向了没落。其中的酸苦只有了解了中国特有的族权文化才体会得到。
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的阅读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展现字词深处的文化内涵, 不仅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更能引导学生去关注、发现文本背后的信息, 而一旦学生对这些感兴趣, 那么他们必将对文言文的阅读也产生兴趣。
任务型“阅读理解”题型讲解 篇3
这种题型的结构特点是:给出一篇约200~300词的短文,并将各段落的顺序打乱,要求考生根据短文内容和结构再将各段落按原有的顺序排列,有时首段或尾段已给出。要想做好这种题目,我们就要从篇章结构的层面上把握短文,弄清其大概结构和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这类题目时,应首先注意首段的最后几句所给出的线索,再通读其余段落,留意各段中起暗示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这些可能是排序的关键所在。把各段落初步排序之后,再结合各段所给出的暗示以及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调整各段顺序。最后把排好顺序的短文通读一遍,以从整体上对段落的顺序进行最后的确认。
[试题演练] 阅读下列语段,把它们组成一篇连贯的短文。
(A) A fire-engine will arrive quickly. The firemen know what to do. They have long ladders to reach high windows.
(B) If you want to be a fireman,you must be strong and healthy. A fireman has to be able to carry heavy things. He has to be able to climb ladders and to work in high places. So he also has to be brave.
(C) They try their best to rescue the people who can’t get out. If some people are hurt,they are taken to hospital in ambulances(救护车).
(D) When a fire begins,we must tell the fireman. Do you know how to do this?
(E) After all the people have been rescued,the firemen put out the fire. Sometimes this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some people keep things in passages and on stairs. Then the firemen can’t get past to fight the fire.
(F) Go to the nearest telephone and dial the number 119. When someone speaks,tell him about the fire. Speak slowly and clearly.
[答案及简析] 这是一篇有关消防知识的短文。根据已给出的第一语段D,我们可以预测全文的内容,并找出下列对火灾的处理方法:就近拨打119报警,消防车来灭火并救出受伤人员,再将其送到医院。最后谈到当一名消防队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个步骤,我们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 1. F 2. A 3. C 4. E 5. B
题型二:填充式阅读理解
这种题型的结构特点是:先给出一篇完整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改写成另一短文或转换成若干个独立的单句,并在其中挖出一些词和短语;再要求考生在各个空白处填上一个适当的单词或短语,使其能符合短文原意。
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充分理解所给材料,然后再运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方法,结合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词形变化、同义词、句式转换、动词时态和语态等多个角度确定应填词语。
[试题演练] 首先阅读下列短文,了解短文大意。
A school inspector(检察官) was coming to visit a school. The school headmaster was afraid. He sent a boy to the station to see if the inspector was on the train and he told the boy to run back to school if the inspector arrived.
When the boy got to the station,he was very glad to meet his uncle there. He didn’t see the inspector. The boy told his uncle the secret and he said the headmaster was waiting for the inspector.
The boy thought his uncle was coming to see his father. But his uncle came with him to his school. His uncle wanted to see the headmaster because he was the inspector.
根据以上短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单词,使其与短文原意相符。每空限填一词。
The headmaster felt__1__when he heard a school inspector was coming to__2__the school. So a boy was sent to the station. He asked the boy to run__3__as soon as he__4__the inspector. The boy was so__5__when he saw his uncle at the station. His uncle didn’t know__6__the boy was there__7__school time. From the boy’s words,he knew the headmaster was waiting__8__him. The man didn’t go to the boy’s home,instead came__9__the boy to his school. The boy didn’t know his uncle was just the__10__.
[答案及简析] 短文的大意是:教育检察官要去视察学校,校长很害怕。于是他派一个孩子去看看车站上有没有检察官。这个孩子没有看见检察官,只见到了他的叔叔。他告诉他的叔叔他来车站的目的。他以为他的叔叔是来看他的爸爸的,而他的叔叔却随他去了学校。原来他的叔叔就是要来视察的检察官。 Key: 1. afraid 2. visit 3. back 4. saw 5. happy/glad 6. why 7. at 8. for 9. with 10. inspector
题型三:表格式阅读理解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给出一段短文,后面用表格(图表)的形式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考生填充表格,进行解答。
解答表格式阅读理解题时,或许可以直接从短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从原文提供的信息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考生应切记,不同的语境,说法不同,句式有异,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题干需要将文中所提供的信息重新进行组织整理。要这样做,有时有一定的难度。
[试题演练] Hamsters(仓鼠) are small and sweet and make ideal first pets for children. If you want to buy it,you will need a cage,bedding(寝具),a water bottle and a food dish.
Hamsters must be kept indoors——they are not hardy enough for the great outdoors in Europe. The cage should not be situated in a very cold room,either,or there is a risk that your hamster may start to hibernate(冬眠) in winter. You will need some bedding for the floor of the cage. Bedding that is too dusty,can caus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A water bottle will prevent the water from spilling all over the cage. A food dish will also help to keep the food clean,although most hamsters will remove the food and store it in some secret place,often in their bed.
Hamsters are vegetarian,and require a mixture of seeds and grains. You can buy hamster mix but be careful that the mix is not too rich in fattening sunflower seeds,or is too gentle and lacking the full range of vitamins. It’s best to feed your hamster in the evening when he starts to wake up.
The best age to buy a hamster is at 4 weeks,when they should be fully weaned(断奶). Adult hamsters are sometimes seen offered for sale,but they may have bad behavioural(行为的) characters,or may be difficult to train.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及简析] 这篇短文介绍了仓鼠的习性、饲养方法等。一般来说,能从短文中为表格中的问题找到答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在第一段的最后找到明确的答案,即: A cage,bedding,water bottle and a food dish. 对第二个问题“在哪儿饲养它?”,我们可以从第二段的第一句找到明确的答案,即: Indoors. 短文中说“仓鼠笼子在冬天不能放在很冷的地方,因为它会在那里开始冬眠”。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仓鼠在冬天很冷的时候冬眠。即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为: Hibernate. 短文中说“寝具不干净,仓鼠会生病”。因此,第四个问题的答案为: Because it can keep hamster healthy. 第五个问题的答案很明显为: In the bed. 对于第六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直接在第三段的第一句话中找到,即: A mixture of seeds and grains. 根据第三段的最后一句,我们可知第七个问题的答案为: In the evening. 根据第四段的第一句我们可知,第八个问题的答案为: At four weeks.
题型四:问答式阅读理解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给出一段文字,然后根据这段文字设计五个问题,要求考生写出正确答案(有时可简答)。有时答句已给出,只在句中留有空格。
命题人设置的问题基本上以特殊疑问句或一般疑问句为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求考生在不脱离原文的基础上,或利用所提供的信息,或借助一定的常识去分析、推理、鉴别、抓关键词,或通过动词的恰当时态、语态、人称变化等相关语法知识,最终找出答语来。
[试题演练] Do you want to stay safe and have fun while you’re on the Internet?You can do just that if you follow our tips.
1. Always have good manners and be polite when talking to someone else online.
2. Ask your parents to spend time with you while online so that you can show them some of the neat things you can find online.
3. Only use Internet when your parents tell you it’s OK,and only for as long as you are supposed to.
4. Don’t give 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like your address,telephone number or school name to anyone unless you have permission from your parents.
5. Never meet with a key pal unless your parents go with you or you have their permission to go alone.
6. Don’t break copyright rules by taking words,pictures or sound from someone else’s Web site without their permission.
7. Don’t answer any e-mail messages you get if they are strange,mean or upsetting to you,and tell your parents or teachers right away.
根据以上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Who are supposed to go online together with you,your classmates,your teachers,your parents,or your good friends?
2. Is it good for you alone to meet your key friends?
3.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received a strange e-mail?
[答案及简析] 本文提出了安全上网的七条建议。考生可以针对后面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突破。第一小题是一个选择疑问句。第二条建议就说,上网时,“要求你的父母陪着你,以便……”,故答案为: Your parents. 第二小题是个一般疑问句。第五条建议就是说“不要去见你的key friends,除非你的父母陪着你去或者允许你单独去”,故答案为: No,it isn’t. 第七条的建议是教你如何处理陌生人的邮件,故第三小题答案为: Don’t answer (open) it,tell your parents or teachers right away.
文言文阅读讲解 篇4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英语六级阅读解题思路讲解 篇5
要求考生阅读若干篇短文。每篇短文后有若干个问题。考生应根据文章内容得出最佳答案。
选材:
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
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说明文、议论文等;
评析:在备考中,应该练习多题材的文章,包括生活话题、经济类话题、环境话题,以及还有热点话题等,熟悉各种题材的文章结构和作者的表述,特别要关注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把握议论文的逻辑顺序。
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测试下述能力:
1、理解明确表达的概念和细节、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评析:细节题的考查方向
2、理解隐含的表达意思(如判断、推理和总结等)评析:推论题的考查方向
3、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如找出能概括全文的要点等)评析:主旨题的考查方向
4、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评析:态度题的考查方向
5、理解词语(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和短语的意思)、句间关系(如原因、结果、目的等)
阅读过程四步走
1、扫描题干,划出关键词。选项不要看,用时越短越好。
2、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3、仔细审题,返回原文。关键:定位。
定位的三大原则:
(1)关键词定位原则:由题干出发,寻找题干中的关键词,首选大写字母、数字等,其次是表时间地点人物的词。
(2)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顺序与文章段落顺序大体一致。
(3)出题点定位原则:答案一定蕴涵在有特殊标点符号、句式列举、强转折逻辑关系的地方。
4、重叠选项,斟酌答案。
(1)缩小范围的是答案。
(2)扩大范围的不是答案。
(3)原文和选项有交叉内容的不是答案。
(4)不相关的不能选。即,只要选项中有文章中未出现内容就错。注意,将文章中的每一个选项带回文章一一查对,不要凭印象猜测。
根据考纲解题型
(一)五大解题思路
题型A 细节题
1、标志:针对6w1h提问
2、作题的关键在于返回原文,不要凭印象作题,返回原文要有定位意识。
3、细节题迷惑选项的常用手段:偷换概念、扩大范围、正反混淆、颠倒因果、常识判断(列举和文章无关的常识,尽管常识是对的,但文章中未提,也是错的)
题型B 猜词题
形式一:词汇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的单词或词组,要求辨其意。
2、关键:该单词认识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单词的上下文。
3、做题方法:在文章中寻找同义词词组;代入替换法。
形式二:指代题
1、标志:在题干中明确指出原文中某个代词,要求辨别其指代关系,即it, that, one
实例讲解托福阅读词汇积累方法 篇6
一. 托福阅读词汇记忆实例解析
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cetaceans---whales, porpoises, and dolphins---are mammals. They breathe through lungs, not though gills, and give birth to live young. Their streamlined bodies, the absence of hind legs, and the presence of a fluke and blowhole cannot disguise their affinities with land dwelling mammals. However, unlike the cases of sea otters and pinnipeds (seals, sea lions, and walruses, whose limbs are functional both on land and at sea), it is not easy to envision what the first whales looked like. Extinct but already fully marine cetaceans are known from the fossil record. How was the gap between a walking mammal and a swimming whale bridged? Missing until recently were fossils clearly intermediate, or transitional, between land mammals and cetaceans.
浏览完之后,可能有同学会感到难,那是因为文章中有很多生词。但是,我让大家看这段段落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情:镇定、冷漠地对待生词!现在我们从段首开始,看看这个段落究竟难在哪里。首先是“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cetaceans...”这句话,其中“cetaceans”指的是“鲸目动物”(这个单词并不要求大家背诵,因为它太难了)。不认识也没有关系,我们继续往后看,发现有大家很熟悉的“whales”(鲸)。接下来的“porpoise”这个词估计又不认识了,其实它是“鼠海豚”的意思。而后面的“dolphin”,地球人都知道它是“海豚”的意思。也就是说,刚才看的这句话里面既有生词又有熟词,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and结构”来解题。我曾经讲过“and”前后应该连接意思相近的概念来表示列举,这个句子中有一个“A, B, and C”的结构。只要认识其中的任何一个单词,比如“whale”,那么我就可以把这个结构理解为“鲸,鲸and鲸”(也就是说先把其他两个词也都当作“鲸”来处理,对文章有个大概的印象,虽然不够精准,但并不影响做题)。大家发现没有?这个结构的前面有一个破折号,而我们都知道破折号表示的是列举或者解释说明。所以就能推断出来前面的这个单词应该是鲸类的总称,暂且把它称为“鲸们”。于是经过一番分析,现在这个句子就变成了如下的模样: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鲸们——鲸 ( A ),鲸 ( B) and鲸 ( C ) are mammals.
事实上,如果大家能理解到这个层次,那么就已经达到了规定的考试要求,完全可以做对题了。
继续往后读,看到“They breathe through lungs, not through gills”,其中“lung”和“gill”这两个单词不要求全部认识,但是大家只要知道这两个里面的任何一个就足够了。—个是腮( gill),—个是肺(lung)。因为认识其中的—个的话,另—个通过“not through”应该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接下来的这个句子中的确有非常多的单词我们压根儿就不认识。比如说“the presence of fluke and blowhole” 中的“fluke”这个单词,坦率地说,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我也不确定它是什么含义。虽然“fluke”这个单词我背过,但是我背过它是“比目鱼”的意思,这里不作“比目鱼”讲;我还背过它是“侥幸成功”的意思,这里也不作“侥幸成功”讲。“fluke”这个单词在这里是指“鲸尾叶突”。于是大家会发现:这个单词是不可能要求大家背的。而“blowhole”是什么?它的中文释义为“鲸的喷水孔”。对于这两个超纲的单词,同学们只需要在心中把它们变成“F”和“B”两个代号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继续往后读,看到“However, unlike the cases of sea otters and pinnipeds”中的“sea otters”是指“海獭”,那么“pinnipeds”是什么东西呢?“鳍足类动物”。这个单词太难了,即使一句话中的两个单词我们都不认识,问题也不大,因为“pinnipeds”的后面有个括弧,依旧表示列举和解释说明。而括弧里面有这样的内容(seals, sea lions, and walruses, whose limbs are functional both on land and at sea)其中“seals“可作“封条”讲,但在这儿它是指一种动物,叫作“海豹”。有同学说:“老师,我不知道。”但你至少认识“sea lions”是“海蛳”的意思,对不对?后面这个“walruses”也不认识,但是大家至少知道它又是一个“A,B,and C”的结构,所以括弧里面的内容就可以换成“海狮,海狮and海狮”了。那么“pinnipeds”应该是海狮的总称,“sea otters”肯定也跟海狮脱不了干系。如此一来,即便有单词不认识,但这个句子我们至少应该读成这种感觉:unlike the cases of海狮们and海狮们(海狮,海狮and海狮,whose limbs...)
二.关于托福阅读词汇的总结
其实小站君用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有很多的专有名词大家压根儿就不太可能背诵得到,而它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压根儿不应该成为障碍。ETS本来就知道一般的小孩儿不可能背得到这些专有名词,所以它们不应该也不会影响解题过程。大家必须要养成好习惯,即使在有大量生词的情况下做题,也不发怵。
托福阅读出题的十原则
1、顺序原则:美中题目基本上按照文章顺序排列;
2、特殊符号,特殊字体原则:括号,引号“”,黑体,斜体,下划线,以及比较罕见的词汇有可能出题。
3、数字原则:会出现一些带有简单运算最难不超过四则运算的简答题;
4、首尾原则:大约50%的题目分布在文章首尾句以及首尾段;
5、改写原则:出题关键字基本都是对文章内容的改写;
6、图表原则:如果文章中有图表则要留心图表部分会出题;
7、连词原则:表因果、转折、相似、递进以及比较的连词会有题目出现;
8、举例原则:Forexample/Forinstance/Suchas等短语前面是考点;
9、名词原则:出题关键字基本都以名词作为考点;
10、下定义原则:破折号,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有可能处提;
如何提升托福阅读的答题正确率
许多考生难以理解托福阅读文章,原因有两点:
(一)、没有掌握一些熟词的生僻含义。
(二)、缺乏分析长难句结构的能力。
举例说明:
There is always hope that in its labyrinth of musty, dark, disordered rooms a real rarity will be found amongst piles of assorted junk that litter the floor.
该句是由两个that引导的从句,分别充当hope的同位语从句和piles of assorted junk的定语从句。第一个由that引起的同位语从句,是由一段地点状语“in its labyrinth of musty, dark, disordered rooms”来展开全句的,其主句的语态是一个由a real rarity做主语的被动语态。全句可以翻译如下:人们还常常幻想在发霉、阴暗、无序的迷宫般店堂里,从杂乱地堆放在地面上的、各式各样的垃圾中淘到一件稀世珍品。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它是这样写的:
In everyday life, people tend to hav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ose (whom) they consider their equals from that which they assume with people (whom) they consider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mselves in the social scale.
Though my aunt pursued what was, in those days, an enlightened policy, in that she never allowed her domestic staff to work more than eight hours a day, she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please.
托福阅读文章中曾出现过一个典型的长句。其难度更胜GRE:In everyday life, people tend to hav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ose they consider their equals from that which they assume with people they consider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mselves in the social scale.
句子的主干为people tend to have a different approach from that,其中that为代词,指代approach,此处译为“方式”最为贴切,因此主干的意思很简单:“人们倾向于采用一种方式,与其它方式不同。”
句子开头为Though引起的状语,动词pursue的宾语是一个由what引起的名词性从句,在插入了一个非常书面的in that(意思相当于since)引起的从句之后,终于出现了主句she wa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please。这种一步步将句子意思推向高潮的写法就是英文中非常有气势的“圆周句”,直到句子的末尾,作者最终的意思才被揭晓。全句可以这样理解:“(尽管)姑妈对待佣人们的做法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是开明的,(因为她)从不让佣人们每天干活超过8个小时,但佣人们还是很难让她感到满意。”
代词that后紧跟which引导的从句充当that,即the approach的定语。此外,句中还有两个省略了whom的定语从句,将之补全如下:
全句直译如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一种方式对待他们认为与自己社会地位同等的人,而用另一种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认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或低的人。
对于这种长句的准确分析,需要日积月累的语言知识及良好语感,大家在托福阅读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真题演练。
托福阅读高分的硬件条件
首先,托福词汇的积累。也许很多正在备考的学生会认为词汇的积累并不是什么技巧。确实在托福阅读中想要能拥有快速的阅读速度,词汇量必须达到5000以上。否则,即便是再精妙的技巧对你来说,也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用处的。所以,词汇量是在探讨技巧前一道必过的门槛。
其次,合理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托福文章时候,会有阅读完之后答题或是边阅读边答题两种不同的方法。而在网络中也是流传着众多“扫读法”、“跳读法”和“略读法”等不同阅读方法的介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主动地阅读文章的关键部位。也就是应该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预测文章的内容,细心分析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到文章的主题脉络。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解析 篇7
【技法点拨】
技法一:停顿断句——把握原则找规律, 理解句意是关键。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准确把握, 考题形式大致为朗读停顿和断句加标点两大类, 一般情况下以客观选择题或主观划分题两种题型呈现, 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 难度大, 得分低。备战此考点,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 准确朗读, 把握句读。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也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 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时, 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 确定地理解文意, 然后采用猜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连词成句, 以了解整个句子的基本意思, 然后根据句子的表情达意进行节奏划分。
(2) 总结规律, 做好停顿。
给文言语句加标点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 明其大意。这是正确加标点的基础。第二步:断句。准确断句可以为加标点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步:加标点。句中停顿根据句子结构加的标点通常有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句末停顿根据句式加的标点通常有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 (2014年湖北鄂州卷)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 / 齐地 / 方千里
B.盖 / 余之勤 / 且艰若此
C.后狼止 / 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 / 以五千里之地 /存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要求找出有误的一项, 属于客观选择题。解答时, 须根据古文的朗读停顿规律, 熟读精思, 辨清词义, 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 并依此确定语句停顿。该题中的四个句子均来自课内, 都不是诗句, 不存在对偶的问题, 只能作结构或意义上的划分, 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 或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来加以判别。
【参考答案】B
例2 (2014年广东卷) 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 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 子
【解题指津】本题也是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但属于主观划分题。该题表面考查的是文言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 但是却依托于文句在文段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实际上是将文言句的朗读与简单文言词句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 断句的前提就是正确理解文意, 在此基础上, 根据文言语句停顿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作出准确的划分。
【参考答案】善哉 / 祁黄羊之论也 / 外举不避仇 / 内举不避子
技法二:词语释义——系统梳理重归纳, 瞻前顾后看语境。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我们要系统梳理、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 尤其要注意积累和理解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音通假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则要重点掌握一些常用虚词的不同用法, 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备战此考点,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 迁移课内所学。应力求做到两点:1以“本”为本。前一个“本”指课文, 后一个“本”指根本, 这里强调一定要把有限精力用在“认真读好教科书”上。2要瞻前顾后, 结合语境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 特别要注意文章中的注释、重要的词句及一些有深意的句子。
(2)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应用三法:1与现代汉语比较, 推敲文言词义。2分析字形, 引申文言词义。3利用成语, 类推文言词义。
例3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一般来说, 文言实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音通假、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 而考查的实词往往在课内学过, 因此可根据平时的积累来解答。该题中四个选项的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词义, 解答此题, 须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 将选项意思代入原文进行检验, 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例4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塞忠谏之路也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醒能述以文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要求找出与例句中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该题中的各选项也都来自课内, 辨析时, 应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 弄清它的词性和意义。解答此题, 可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再找到一致的选项。
【参考答案】D
技法三:理解翻译——认真揣摩多训练, 大胆表述展个性。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课标所规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内容, 并根据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阅读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能按要求概括其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翻译文言语句;能评价作者的观点;能对古诗文作初步赏析。备战此考点, 可采用如下方略。
(1) 重点培养理解能力。大家平常就要切实读懂教科书上的文言课文, 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逐步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
(2) 强化训练, 熟悉题型。即通过强化性训练, 把握试题的题型设置、解答的思路以及技巧。
(3) 大胆表述, 展现自我。解答主观开放性的语言表述题时, 要拓展思路, 善于联系自己以往的经验,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敢于对人物、事件、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力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例5 (2014年江苏苏州卷) 下面哪一 个句子不 是倒装句 ( )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
C.相与步于中庭
D.积于今六十岁矣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正确判断并理解文言句式, 要求找出不是倒装句的一项。解答时, 首先应看清题干要求, 然后弄清文言倒装句式的特点和形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几种形式, 据此, 则不难作出选择。
【参考答案】D
例6 (2014年湖北宜昌卷) 翻译“乙文” (林纾《湖之鱼》) 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 首先要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 然后根据上下文以及该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意, 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可遵循“解词—串意—顺意”三大步骤, 即首先解读重点的词语, 明确其含义和用法, 然后将一个个、一组组词串联起来, 形成句意, 最后把整个语意通顺、连贯、明白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如果) 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 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 (多少) 呢?
例7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对本文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 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 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 仁厚孝顺, 礼贤下士, 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 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解题指津】本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求找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时, 首先须整体速读选文, 力求初步感知全文内容, 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辨识。值得提醒的是, 要找到文中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 尤其要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 如原文中的“不爱金帛”并非指太子, 而是指吕后, 与C选项中所说太子“不爱钱财”不符, 可见该项对文章理解有误。
【参考答案】C
例8 (2014年江西南昌卷) 这篇文章 (张岱《湖心亭看雪》) 可谓是痴人赏奇景, 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解题指津】本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 解答时, 应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抓住精要词句, 进行细节品读, 以把握文章的要旨。该题选文出自课内, 对全文大意的把握应该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 可抓住文中对湖心亭雪景“白描”的句子以及对“赏雪人”行为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来作答。
【参考答案】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 独往赏雪, 醉心于雪景, 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大意相同即可)
技法四:名句记诵——用心识记常总结, 善于思考勤动手。
针对中考“诗文默写与运用”试题的考查类型及趋势,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备战此考点。
(1) 注重平时积累。诗文的积累不仅要掌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还应将学习范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注重一些名诗文中的经典句子的积累。提倡理解性背诵, 通过理解诗文的背景、主题和表达等各方面内容, 达到识记的最佳效果。
(2) 经常归纳总结。积累诗文时, 可以从异同两大方面来进行总结, 即对诗文的内容、语言、主题、作者以及创作时代等各方面进行归类比较, 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反复进行记忆。
(3) 善用脑, 勤动手。一定要加强诗文中字词基本功的学习, 勤于动手, 将每一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烂熟于心, 避免出错。
例9 (2014年湖北宜昌卷) 积累链接:鱼儿, 是可爱的小动物, 《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 , 往来翕忽。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文名句的记诵和默写, 内容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 可调动平时的记诵积累来作答。对于这类记忆性默写的题目, 如果平时注重积累, 那么根据提示补写上句或下句, 是比较容易的, 但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添字、漏字, 或者张冠李戴的现象。
【参考答案】怡然不动尔远逝
例10 (2014年四川南充卷)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 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 虽出自课内, 但对于初中生来说, 也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 快速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背景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鉴赏的基础。此外, 还应掌握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分析诗歌意象并把握形象, 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发现作者观点, 触摸诗人灵魂。
【参考答案】任选一个角度, 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 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 表达了惜春之意, “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 如对仗的工整, 音调谐婉, 具有音乐美。
【特别提醒】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 从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常考题型和基本的应考技法外, 还有如下两个命题走向很值得大家重视和关注。
其一,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者一般选择的是体裁相同、主题类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 也有体裁不同、主题类似的一诗一文, 这种题型既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记诵积累的过程, 又注重在迁移比较中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除了对字词的考查外, 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 包括句意、段意及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出现, 受到考生的普遍欢迎。解答此类题型,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应该不是难事。对于课内的诗文我们只须细心检索平时的积累即可。对于课外诗文, 我们先要读懂它, 力求找出它与课内材料的异同点。阅读时应注意留心参考文后的相关注释, 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内相关的知识储备, 这些“注释”和“积累”往往是我们得以顺畅解答问题的“钥匙”和“法宝”。
其二, 取材课外的古诗文阅读。
这些阅读材料大多篇幅短小, 语言浅易;文体以人物传记、寓言故事、小议论文或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游记为主。内容多为讲述古代名臣良将的事迹, 表现官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品行;要么是反映古人尊老爱幼、诚心待人的美德;要么描写古人登高览胜、抒发理想抱负等。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 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专家的青睐。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 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准确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需把握好“读、思、联、结”四个字。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包拯字希仁, 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 主来诉。拯曰:“第1归, 杀而鬻2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 迁殿中丞。端土产砚, 前守缘贡,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 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 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旧制, 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 使得至前陈曲直, 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 恶吏苛刻, 务敦厚, 虽甚嫉恶,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 不伪辞色悦人, 平居无私书, 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 有犯赃者, 不得放归本家, 死不得葬大茔3中。不从吾志, 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1第:只管。2鬻 ( ) :卖。3茔 ( ) :墓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到, 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
(2) 与人不苟合, 不伪辞色悦人。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 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答案解析】
该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外, 内容为讲述古代名臣包拯的事迹。命题者共设置了3道考题, 考查内容包括词语释义、句子翻译、人物分析等方面, 兼顾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第1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识, 加点的四个文言词语都属于“一词多义”现象, 也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只要搜索记忆储存, 并结合语境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B (“遗”应解释为“馈赠”)
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这两句都可以采用对应法来翻译, 即先把文言句的每一个字解释出来, 然后用顺畅的语言连接起来。翻译时, 第1句要重点落实“惮”的意思;第2句要重点落实“辞色”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 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 听说 (他) 的人都害怕他。 (2) (他) 不随便附和别人, 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第3题考查对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解答这类题型时, 首先应深刻理解文本的大意和主旨, 然后拓展思路, 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真实感受;要敢于对人物、事件、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力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文言文阅读 篇8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1.對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姚铉同学于庐州 同学:一起求学
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责:责问
C.起家广安军判官 起家:初次任职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奉命
D.谙其民俗 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
①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②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
③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④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⑤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⑥同议经制,稍宽其旧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发生水灾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
B.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
(2)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
文言文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世代在州县任职,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朝为户部判官。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