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24-05-09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7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篇1

对待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 老师和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感受: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 往往都是按照高考大纲, 根据教材, 120个实词让学生积累一遍, 十几个虚词让学生积累一遍, 再接着是句式、翻译等等。教师一个一个专题讲, 学生亦步亦趋认真记, 积累完了, 也忘完了, 就是没忘, 高考考查的是实、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有可能记住的和文中的意思会相差很远, 反而会使学生出错。现如今也有许多老师不再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 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但这又像建造在流沙上的高楼, 像树根腐朽的参天大树, 根基不牢, 只能营造出一种虚幻美。为了让学生真正提高文言文素养, 我们就必须摈弃机械记忆, 就必须摈弃华而不实的教法, 真正让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回归本源:千读百练费思量。

读是学好文言文必要的一步。最好的读是带着思考读,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掉句读, 还文言文阅读的真面目。这样学生在点句读的过程中, 反复阅读, 反复思考, 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就会提高。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不能贪多, 但必须务得;也不能操之过急, 要让学生反复对比, 反复揣摩, 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时要注意:一、先选一些浅易短小的文言文, 然后逐步扩大篇幅。精选材料, 难易适中, 不能“难”得糊涂。二、所选文言文可以部分去掉句读, 让学生慢慢适应, 懂得点句读的方法后, 再扩展到选文部分甚或整篇。三、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方法的认可。选文要适合学生;教师不能把握话语权, 成为绝对的权威;课堂要营造出民主氛围,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让他们想说、敢说、争着说。四、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让学生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营造出美读的氛围。

第二步是联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 把刚开始不能理解的实、虚词以及句式画出来, 写到黑板上, 通过几遍的诵读会有许多实、虚词和句式被学生参悟出来。剩下这些没有参悟出来的实、虚词或句式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现实生活中所运用的成语、俗语、谚语等, 比较这个词古今字义的异同、语法的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等等。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讨论, 查字典, 翻阅有关书籍等等, 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但可适当引导。可以分小组, 看那一组讲解更详细、更易理解;可以让学生抢答, 看谁说的更准确、更全面, 甚至可以给小组或个人采取无限积分的方式, 增加他们 (他) 的后续动力。同时, 对实、虚词以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 使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第三步是“思”, 即费思量。在全国十八套试卷中, 都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上海、福建、湖南三省市还针对文言文内容设置了八道问答题, 其中有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考查, 有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考查, 也有对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考查。因此, 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也要追求文言、文学和文化的和谐统一, 也要注重分析文中之人, 体味文中之情, 感悟文中之理, 体悟文章之“雅”。不能就题讲题, 也要讲文章, 让故事更有故事, 让人物更加鲜明。可以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写评论,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探讨人物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让文言文阅读课堂成为古今思想碰撞、师生思想交流的“宝地”。也可以通过想象或创设情景把人物生动化, 成为写作素材。读写结合, 双轨提高, 提高文言文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冯梦龙老师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我相信只要依据新课标, 不存成见, 不忘实际, 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 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春”, 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也可以生机盎然、百花争妍。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篇2

一、答案: 1.A 【解析】B.与世隔绝的地方。C.详细。D.延请。

2.D 【解析】A.助词,起凑足章节作用,不翻译。B.助词,用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结构助词,用在主谓“王攻宋”之间,不翻译。D.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3.(1)(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2)(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解析】(1)注意“平旷”“俨然”“属”等词语的翻译。(2)注意 “乃”“无论”的翻译。4.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解析】理解全段全句意思后再断句。一般在分句后,主谓间等地方停顿。

二、答案:

1.①鼓:击鼓进军 ②歼:被杀死 ③重:再次 ④以:凭,靠

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3.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评分:两种原因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 法 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 法 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评 分:答对其中一个角度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三、答案:

1.① 这个,这样 ②犯错误(说明:本题2分。)

2.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的道理。(说明:本题2分。)3.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说明:本题2分。)4.C(说明:本题2分。)

5.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说明:本题2分。)6.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说明:本题2分。)

四答案: 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

草木的潇洒情怀。)

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五、答案:18.A 19.B 20.B 21.B

六、答案:

1.(1)日:一天比一天地。(2)被:蒙受。(2分,每题1分)

2.C(3分。C项补足音节,无义。A项:表提示与停顿/代词,„„的人。B项表承接,就/表肯定,是。D项:表指代,那些/表祈使,加重语气。)

3.(1)吴留村认为他可疑(值得怀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2分。“诘”“认罪”各1分)

(2)(吴留村)询问他,(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2分。“向”“所„„者”各1分)

4.连 樯 数 十 里/ 依 依 不 舍/ 使 君 为 之 泫 然/ 士 民 之 感 德 如 此。

(3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七、答案:

1.C【解析】C中是名词作动词;ABD中中名词作状语。

2.D【解析】A、表判断;这,代词。B、参与,这里指导欣赏;和。C、交错;参与。D、跟从。

3.示例:①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①颓、鳞;②子、务。4.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解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从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方面思考。如“猿鸟乱鸣”通过对动物活动的描写,为画面增添灵动感,表现了生命的活力,渲染了欢快的气氛;“吠声如豹”以形象的比喻来写冬夜的寂静。

5.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是一封书信。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与朋友分享美景真情,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本文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于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八、答案:

1.B(念:想,想到)

2.C介词,用(A项介词,凭,凭借 B项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D项表目的连词,来)

3.D 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 B项被动句 C项判断句)4.A

5.答案示例:⑴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⑵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九、答案(甲)文

1.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D 3.一是有像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乙〕【答案】

4.(1)曾经(2)走近(靠近)(3)道歉

5.我对不起像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6.刘宽是一个宽容(或宽宏大量)、忠厚的人。

十、答案:

1.A(益:更加)

2.A都表转折,却(B项第一个“乎”:为副词词尾,不译,第二个“乎”:在,于;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洼坑,第二个“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第一个“以”:相当于“而”,不译,第二个“以”:介词,把)

3.①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②(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5.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第二空: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参考译文】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十一、答案:

(一)(共8分)1.D 2.B 3.我曾经探求古时高尚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4.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坚定的主观意志。

(二)(共4分)

5.何不(为什么不)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尔译为你不得分)

6.示例⑴子路: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可看出他希望朋友之间重义气,轻财务。(立足朋友层面,限于“个人”的狭义)示例⑵颜回:不夸耀优点,不把辛苦的事儿推给别人。可看出他希望每人加强自我修养。(立足于自我修养,上升到任我互动的层面)

示例⑶孔子:老者得以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可看出他希望所有的人都得到关照。(兼济天下,最高境界)

【参考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

十二、答案:

1.B(A项第一个“将”:副词,将要,第二个“将”:动词,带领;C项第一个“利”:名词,利益,第二个“利”:锋利,锐利;D项第一个“谋”:名词,计策,计谋,第二个“谋”:动词,谋划,商量)

2.A介词,用(B项动词,认为,C项介词,根据,D项表结果连词,以致)

3.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4.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参考译文】

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

十三、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4.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

5.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每个分句占1分,意思正确且语句通顺,即可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课外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句直译即可,注意要点出“此公”是欧阳修,“以”“告人”“故”“尤”等词语要翻译准确。

6.①勤读书②多写作③不急于求成④多反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要求提取、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必须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本题关于写作的主张要从欧阳修的话中去提取、概括,“勤读书”“多为之”“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多作自能见之”等词句可看出其写作主张。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十四、答案:

1.C 2.A 3.D 4.(1)祭祀神灵用的猪、牛、羊等及玉器和丝帛,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上报)。(3分。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2)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道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3分。然,这样;岂,难道,怎么;尽行,全部开拔。)

5.①曹刿深谋远虑,细心从容,能及时把握战机;②屈瑕自大专横,轻视敌人,指挥无方。(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鲁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大司马屈瑕率军侵伐罗国,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斗伯比在返回来的路上,对他的车官说:“大司马一定会失败。(看他那样子,)脚步高抬,心飘浮起来了。”于是去见楚武王,说:“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楚武王没有同意。楚武王回到宫中把斗伯比的话告诉给夫人邓曼。邓曼说:“斗伯比大夫的意思不是要众多的军队。大司马习惯了蒲骚战役得胜的战术,将会独断专行,一定会小看罗国。你对他如果不进行严厉的劝告,他将会不加防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难道不知楚军已经全部开拔出去了?”楚武王派人去追屈瑕的大军,但没有追上。

屈瑕使人宣令三军说:“对我进谏的人要处之以刑罚。”军队到达鄢水岸边,不按次序

渡河,过河后便没有序列了。又没有设置防备工事。到达罗国后,罗国军队和卢戎的军队两面夹击,大败了楚军。屈瑕自缢在荒山谷里。楚国所有的将领自囚在冶父等待武王的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对他们都免于处罚。

十五、答案:

1.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 2.D 3.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5.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

十六、答案:(1)①谪:降职,远调,流放。②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2分,每空1分)(2)C(2分)(3)您刚才把放逐当作耻辱,而我唯独把心神遨游、遐想当作是可贵的。(2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 篇3

近代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kuí)与道弼皆为太乐令①,享②北郊③,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具以告。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④,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⑤,钅虑⑥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唐·刘饣束 《隋唐佳话》)

注释

①太乐令:古代主管音乐的官。②享:鬼神享受祭品,这里指祭祀。③北郊:皇帝每年夏至日在都城北门外方泽祭地,称“北郊”,也叫做“北郊大祭”。④馔(zhuàn):饭食。⑤错:磨刀石,治玉石的工具。⑥钅虑(lǜ):锉骨、角、铜铁的工具,即锉刀,这里用作动词,磋磨。

[习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欺:)

②杂扣钟磬(扣:)

③使夔暗名之(名:)

④僧苦问其所以(所以:)

⑤卫道弼为最(为:)

⑥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为:)

⑦欲以乐不和为之罪(为:)

⑧余当为除之(为:)

2.与这个洛阳僧的故事很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3.你能说说“房中磬子夜辄自鸣”的原理吗?

4.“绍夔笑曰”中的“笑”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5.给这篇文字取个标题:_______________。

6.把全文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①欺:胜过,超越。②扣:同“叩”,敲。③名:说出它们(钟磬)的排列名次。④所以:原因,缘故。⑤为:是。⑥为:担任,做。⑦为:作为,构成。⑧为:替,给。

2.杯弓蛇影。

3.这种现象叫“共鸣”,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庙里的斋钟与僧房里的磬振动频率相同,因此,当斋钟敲响的时候,声波传到僧房里,磬也就跟着发声了。

4.不能。这个“笑”字,一来表现了曹绍夔弄清了和尚的病因,朋友可以得救,很高兴;二来表现了他“素与僧善”的特点,亲切,随和,没拘束。

5.“曹绍夔钅虑磬医僧病”或“钟鸣磬应”、“击钟应磬”等。

6.译文:说到近代人的音乐才能,卫道弼是顶尖的行家,天下没有人能凭声律上的知识技能胜过他的。曹绍夔与卫道弼都担任太乐令的官职,北郊大祭时,监察祭祀的御史跟曹绍夔有过节,想用器乐不和谐的名义构成曹绍夔的罪过,于是他故意杂乱地敲击钟磬,让背地里的曹绍夔说出它们的排列名次,结果无一错误,因此御史反倒由衷佩服了。

洛阳有个和尚,房子里的磬每到半夜就会自己发出响声,和尚以为它成了精怪,很害怕,得了病。请来术士用各种方法制止,最后还是不能让它停止发声。曹绍夔跟这个和尚一向要好,过来探问病情,恰好遇上了(术士禁怪),和尚就把事情始末详细告诉他。不一会儿,有人轻轻敲击斋钟,和尚屋里的磬又响起来了,曹绍夔笑着说:“明天你为我好好准备一顿饭,我会替你除去妖怪的。”和尚虽然不信他的话,却又希望他或许能有成效,就尽力置办了好饭食接待他。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中的锉刀,在磬上磋磨了几处就走了,那磬声果然就没了。(后来)和尚苦苦追问其中的原因,曹绍夔说:“这磬与那钟的声律相同,所以敲响那钟,这磬也就响应了。”和尚很高兴,他的病也就好了。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篇4

【典型例题解析】

(2015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试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 讳熙, 字曰缉, 皙次别号也。十三岁补诸生第一, 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 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 誓于神, 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 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 入为云南道。

是时, 章皇帝方重言路, 台省官皆矫尾厉角, 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 下直辄焚香扫地, 晏獉坐终日, 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 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 辨难蜂起, 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 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 人人自失, 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 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 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 绳床药灶外, 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 不名一钱。或以为言, 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 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厚实, 三蠹将至, 曰盗贼, 曰博徒, 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 故不敢也。

在京师, 日怀归田之思, 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 予辈皆赋诗。未几, 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 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 尤孤介自持, 不接。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 馈问亟至, 一无受。答书曰:“生有癖性, 酷爱古帖, 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 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 倘各损惠一通, 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 其有作, 必合古人, 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 卒康熙壬申, 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 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终日 晏:平静

B.子孙不肖而厚实 居:积储

C.不接当事:权要

D.必合古人矩度:气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A项, 文中“先生独淡泊宁静, 下直辄焚香扫地, 晏坐终日, 如退院僧”一句的意思是“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 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 整天平静地坐着, 如同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 很明显, 此处的“晏”是个通假字, 通“安 (ān) ”, 即安静、平静。B项, “居”是个会意字, 借助联想法, 教材《聊斋志异·促织》中有“居为奇货”一句, “居”为“积储”的意思, 把这个意思代入“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一句中, 句子可以翻译为“如果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 可见“居”是“积储”的意思。C项, 从特殊句式来看, “不接当事”应是倒装句, 正确语序是“不当事接”, 即“不和权要交往”。因此, “当事”是 “权要”的意思。D项, “矩度”是两个单音节词, 即“规矩法度”, “必合古人矩度”的意思是“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因此, “矩度”的意思应为“规矩法度”。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皙次别号也

吾还也

B.偶出一语, 人人自失

时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赋诗

武置酒设乐

D.馈问亟至, 一无受

不者, 若属皆且为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2015 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共考到14个虚词, 分别是其、则、为、所、而、以、之、乃、者、与、乎、于、遂、也。A项, “皙次其别号也”, 作为人物传记的开头, 在介绍御史梁皙次的姓、名、字后, 接着介绍他的别号, “其”是代词, 可译为“他的”;“吾其还也”为教材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 这是个祈使句, 言下之意是“我们还是回去吧”, 因此“其”表祈使。B项, “偶出一语, 则人人自失”, 言下之意是“偶尔说一句, 就会让人人感觉若有所失”, “则”为连词, 表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 意思是“有时或者飞不到, 就落到地上罢了”, “则”是“或者”的意思。C项, “予辈皆为赋诗”是 “予辈皆为之赋诗”的省略句, “为”是“替、给”的意思;后一句“为武置酒设乐”出自教材课文《苏武传》, 意思是“替苏武摆下酒宴奏起音乐”, “为”是介词, 可译为“替、给”。D项, 前一句的“所”, 用在动词之前, 构成名词性词组;后一句的“所”, 构成“为…… 所”固定结构, 表被动。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的一项是 ( )

A.梁熙年少时本性纯净, 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 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 能诗善文, 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 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 视民如子, 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熙恬淡好静, 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 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 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熙深研佛典, 志趣清雅。他博览佛经, 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 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题难度较大, 但是如果我们知晓高考命题人喜欢在哪些地方“设陷阱”, 也就好对症下药来答题。常设的“陷阱”主要有时序倒置, 不分前后;词语曲解, 脱离语境;对象错误, 张冠李戴;强加因果, 混淆关系;表述失度, 难以信服;无中生有, 凭空添加等。本题中的B项, “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 属于“无中生有, 凭空添加”。

【答案】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出知西安之咸宁, 誓于神, 不以一钱自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诸子酒酣耳热, 辨难蜂起, 各负气不肯相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 故不敢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句是个省略句, 要在“出知”前补充出主语“梁熙”;“知”为动词, “担任”;“之”是音节助词;“誓于神”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应为“于神誓”, 即“向神灵发誓”。 (2) 句, “负气”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节词, 为“凭恃意气”的意思。 (3) 句, “忧”并非“忧愁”, 而是“忧患”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梁熙) 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向神灵发誓, 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 众人酒兴正浓时, 辩驳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 他们各自凭恃意气, 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

(3) 我害怕这三种问题成为子孙后代的忧患, 所以不敢做侵占钱财之事。

[拓展题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

B.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

C.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

D.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通过“少得句云”中的“云”这一特殊标志, 我们判断出此处要停顿, 就排除了D项。既然是诗歌, 又正好是10个字——“明月生东隅, 清辉照北床”, 这属于修辞中的对称, 又排除了B项。“幼不喜纨绔之习”意为“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 而“族幼”则让人摸不着头脑;“视声利蔑如也”中的“如也”应放在句末, 因此也就排除了C项。

【答案】A

[拓展题目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考中者称举人, 第一名称“会元”。

B.监察御史作为一种官职, 一般分道负责, 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C.世祖为庙号, 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D.壬戌是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年份, 其下一年是癸亥年, 60年一个轮回。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国地域广阔, 文化常识博大精深, 同学们在备考时, 可以考虑将官职教育、宗法礼俗、地理方位、年龄称谓、姓名字号等分门别类地加以复习巩固。本题涉及的文化常识, 比较常见。A项, “乡试第一名称‘会元’”错, 乡试第一名应当称“解元”, 会试第一名才称“会元 (会魁) ”。

【答案】A

【参考译文】先生姓梁, 名熙, 字缉, 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世家, 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 喜欢读古代的书, 认为名利不值一提。在诗歌上特别喜欢陶渊明, 年少时曾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 清辉照北床。”年纪大的人都 (对此) 感到诧异。他13岁填补空缺成为秀才中的第一名, 善于写文章, 名声很大。

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考中举人, 又考中顺治十年的进士。 (梁熙) 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 向神灵发誓, 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政绩在三辅中位居第一。在咸宁做官半年, 入朝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这时, 世祖章皇帝正推崇臣子向朝廷进言, 台省一类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 追求虚无的名声。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 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 整天平静地坐着, 如同一个脱离寺院的僧人。闲暇的时候, 他就和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等人出游丰台、草桥等胜地, 有时在寺庙、道观之中聚会吃饭。众人酒兴正浓时, 辩驳的问题像蜜蜂一样层出不穷, 他们各自凭恃意气, 都不肯屈居别人之下。先生默默坐在那里, 有时微笑却一语不发。偶尔说一句, 就会让人人感觉若有所失, 觉得自己的话语是多余的。先生本来就沉迷佛经, 对三藏十二部之类的书无不研究, 而对《楞严》尤其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我每次拜访他的住处, 屋里除了绳床药灶外, 只有数卷经论罢了。

先生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事宜, 不侵占一文钱。有的人用这个事来说他, 他就笑着说:“我仔细地筹划过了。当官谋利, 是为子孙考虑。 (如果) 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 三种问题就会来了, (分别) 是盗贼、赌徒、倡优。我担心这三种问题成为子孙后代的忧患, 所以不敢做侵占钱财之事。”

他在京城, 一直都怀有回归田园的想法。嘱咐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明志向, 我们都为他在这幅画上题了诗。不久, 他因病辞官回乡。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 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记录的就是他的实际情况。他回乡后, 性情更加孤傲耿介自守, 不和权要交往。和他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巡视河南, 多次馈赠慰问他, 他都不接受。他以书信答复说:“我生来就有癖好习性, 酷爱古帖, 如同古人赏玩龙团茶、喝廷珪墨的乐趣。听说宋仲温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 赵子昂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 如果能各馈赠给我看一遍, 我非常感激。”他高雅的情操就是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写很多, 但如果有写出来的, 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 而他在写作禅理这一方面尤其擅长。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 死于康熙壬申年, 享年71岁。

【常见题型撷英】

一、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于休烈, 河南人也。至性贞悫, 机鉴敏悟。自幼好学, 善。举进士, 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 郎中。杨国忠辅政, 排不附己者, 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 肃宗, 休烈迁太常少卿, 知礼仪事, 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 听受, 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 良史也。朕有过失, 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 臣不胜大庆。”时中原, 典章殆尽, 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 圣朝大典, 修撰多时, 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 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 如送官司, 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 入东京, 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 献《五代帝王论》, 帝甚嘉之。代宗即位, 甄别名品, 宰臣元载称之, 乃拜右散骑常侍, 依前兼修国史, 累封东海郡公, 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 历掌清要, 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 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 推毂后进, 虽位崇年高, 曾无倦色。笃好坟籍, 手不释卷, 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 年八十一。是岁春, 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 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 追悼久之, 褒赠尚书左仆射, 赙绢百匹、布五十端, 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 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幼好学, 善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 肃宗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 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 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休烈忠诚机敏, 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 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 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 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 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 典章史籍散佚, 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 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 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 却恬然处之, 毫不在意, 在朝三十余年, 历任要职, 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 终日捧读, 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 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 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 皇上追念许久, 追赠他尚书左仆射, 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 不忘规过, 臣不胜大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亲贤下士, 推毂后进, 虽位崇年高, 曾无倦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韩文, 字贯道, 成化二年举进士, 除工科给事中, 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 干没公费。文力遏之, 以其羡易粟万石, 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 文往谕, 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 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 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 有罪, 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 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 居常抑抑。至临獉大事, 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 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 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 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 诏不许。文言:“帑藏虚, 赏赉自京边军士外, 请分别给银钞, 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 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 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 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 后渐添注, 或一仓十余人, 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复欲夺任丘民业, 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 力遏权幸, 权幸深疾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 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 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 吾年足死矣, 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 疏入, 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瑾恨文甚, 日令人伺文过。逾月, 有以伪银输内库者, 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 瑾恨未已, 坐以遗失部籍, 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 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 家业荡然。瑾诛, 复官, 致仕。嘉靖五年卒, 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羡易粟万石, 备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 有罪, 吾自之 当:承担

C.至大事, 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 之籍 著:彰显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文为官清正, 关注民众生活, 他在湖广, 妥善处理九溪土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 年成歉收, 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 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 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 诸项费用供给不足, 他不顾非议, 一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 他援引成例, 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 尽力遏制权幸, 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犬马, 不理政事, 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 冒死谏诤, 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 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 逮捕韩文, 释放后又两次罚米, 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 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 复欲夺任丘民业, 文力争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 疏入, 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15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 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 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 古今之通义, 臣子之恭。当涂①于江、淮为名郡, 有学也, 无诵说之所;有庙也, 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 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 直秘阁王侯秬②来领太守事, 于是方有水灾, 尽坏堤防, 民不粒食。及冬, 有边事, 当涂兵之, 上下震揺。侯, 救灾之政, 备敌之略, 皆有次叙。饥者饱, 坏者筑。赤白囊③昼夜至, 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 和议成, 改元乾道, 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 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 昔之当涂也, 来为守者, 孰不知学之宜葺, 而独忘之者, 岂真忘之哉?力不耳!始王侯之来, 民尝以水为忧, 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 纳之安乐之地, 以其余力大新兹学, 役不及民, 颐指办。贤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 传之至今, 天地之位, 日月之明, 江河之流, 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 时强时弱, 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 甲兵之不强, 人才之不多, 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 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 历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 宋代称太平州, 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 时为太平州知州;侯,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突袭, 冲击

C.侯下车:初到任

D.力不耳 赡:足, 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子之恭

将有以为

B.及冬, 有边事

欲苟顺私情, 告诉不许

C.颐指办

吾尝跂望焉

D.贤不可已也如是夫

夫晋, 何厌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的一项是 ( )

獉獉A.本文名为“学记”, 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 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 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 就是因为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 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 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 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 太平州学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 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 宏阔高远, 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 孰先于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始王侯之来, 民尝以水为忧, 已又以兵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2015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虞溥字允源, 高平昌邑人也。父祕, 为偏将军, 镇陇西。溥从父之官, 专心坟籍。郡察孝廉, 除郎中, 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 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 广招学徒, 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 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 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 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 皆比屋而可封, 及其废也, 而云可诛, 岂非化成俗, 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 天下分崩, 江表寇隔, 久替王教, 庠序之训, 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 万里同轨, 熙熙兆庶, 咸休息太和之中, 宜崇尚道素, 广开学业, 以赞协时雍, 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 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 年盛志美, 始涉学庭, 讲修典训, 此大成之业, 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 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 所观弥博, 所习弥多, 日闻所不闻, 日见所不见, 然后心开意朗, 敬业乐群, 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 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 甚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 未见久学而者也。

夫工人之, 先修其质, 后事其色, 质修色积, 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 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 外修其行,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文质彬彬, 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 而患志不立, 故曰希骥之马, 亦骥之乘, 希颜之徒, 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 朽木不知;锲而不舍, 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 体闲庠序之训, 比及三年, 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 雅誉日新, 朋友钦乐之, 朝士敬而之。于是州府交命, 择官而仕, 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 挥翰流离, 称述世务, 探赜究奇, 使杨、班韬笔, 仲舒结舌, 亦惟才所居, 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 累微尘以崇峻极, 匪志匪勤, 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 心专亲学, 累一以贯之, 积渐以进之, 则亦或迟或速, 或先或后耳, 何滞而不通, 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 风化大行, 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 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汉氏失御:控制

B.未见久学而者也 渝:违背

C.夫工人之染:着色

D.朝士敬而之 叹:赞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岂非化成俗

始强壮出

B.咸休息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舟中

C.甚丹青

善假物也

D.朋友钦乐之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 而患志不立, 故曰希骥之马, 亦骥之乘, 希颜之徒, 亦颜之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 累微尘以崇峻极, 匪志匪勤, 理无由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虞溥在奖训学人时对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2015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 未得再见。接手书, 义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 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 心事臭味相同, 知其深处, 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 运舟南浮, 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 得归省视, 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 乖隔异地, 会合不可以。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 酣嬉笑呼, 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 留八日, 便饥驱宣、歙, 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 水清泠见底, 崖岩参差万叠, 风云往还, 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 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 逍遥纵脱, 岩居而川观, 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 浸灌胸臆, 以郁其奇, 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 耕且养, 穷经而著书, 胸中豁然, 不为外物侵乱, 其所成就, 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 向人衣食, 或山行水宿, 颠顿怵迫, 或胥易技系④, 束缚于尘事, 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 不畏其身辛苦憔悴, 诚恐神智滑昏, 学殖荒落, 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 常如既往, 则由此而四十、五十, 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 无所得于后, 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 如沉疴之附其身, 中夜起立, 绕屋彷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 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 士友间不相庆, 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 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 破旧说之藩篱, 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 入逆旅, 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 惟各勖励, 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 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 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 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的一项是 ( )

A.义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约定

C.向人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不相庆 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 )

①运舟南浮, 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 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 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 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 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 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④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的一项是 ( )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 并自我鞭策, 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 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 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 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岩居而川观, 无一事系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冒雪风, 入逆旅, 不敢一刻自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周瑄, 字廷玉, 阳曲人。由乡举入国学。正统中, 除刑部主事, 善治狱。十三年员外郎。明年, 帝北征。郎中当扈从者多托疾, 瑄请行。。瑄虑其触热, 三日决遣之殆尽。

元年, 以尚书王直荐, 超拜刑部右侍郎。久之, 出振顺天、河间饥。未竣, 而英宗复位。有司请召还。不听。复赐敕, 令便宜处置。瑄遍历所部。大举荒政, 先后振饥民二十六万五千, 给牛种各万余, 奏行利民八事。事竣还, 明年转左。帝方任门达、逯杲, 数兴大狱。瑄委曲开谕, 多所救正, 复饬诸郎毋避祸。以故移部定罪者, 不至冤滥, 官刑部久, 属吏不敢欺。意主宽恕, 不为深文。同佐部者安化孔文英, 为御史时按黄岩妖言狱, 当坐者三千人, 皆白其诬, 独械首从一人论罪。及是居部, 与瑄并称长者。七年命瑄署掌工部事。

瑄恬静淡荣利。成化改元, 为侍郎十六年矣, 始迁右都御史。督理南京粮储, 捕惩作奸者数辈, 宿弊为清。凤阳、淮、徐饥, 以瑄言发廪四十万以振。久之, 迁南京刑部。令诸司事不须勘者, 毋出五日, 狱无滞囚。暑疫, 悉遣轻系者, 曰:“召汝则至。”囚欢呼去, 无失期者。

为尚书九载, 屡疏乞休, 久之乃得请。家无田园, 卜居南京。卒, 赠, 谥庄懿。

(选自《明史·周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B.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C.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D.六师覆没/瑄被创归/擢署郎中/校尉受赇纵盗/以仇人代/瑄辨雪之/抵校尉罪/外郡送囚/一日至八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 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 常在“迁”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加以区分。

B.景泰为年号, 自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 始创年号为元狩, 此后形成制度。

C.尚书, 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D.太子少保, 是负责教习太子的官职, 宋代的岳飞、明代的于谦都曾被加封过这一头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英宗复位的情况下, 主管官员召周瑄回去, 但是他却以自己还未尽到责任为理由, 没有返回。

B.周瑄心系百姓, 当凤阳等地遭受饥荒时, 上奏发放粮食用以赈济, 不久, 升任为南京刑部尚书。

C.安化人孔文英在复审妖言案时, 根据是非曲直, 只将首犯和从犯各一人判罪, 后与周瑄并称为长者。

D.有一年夏天发生瘟疫, 周瑄释放被囚禁的所有犯人, 并且随时召这些犯人回来, 结果没有超过期限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大举荒政, 先后振饥民二十六万五千, 给牛种各万余, 奏行利民八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御史时按黄岩妖言狱, 当坐者三千人, 皆白其诬, 独械首从一人论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 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 尚遣督护张龟繁城, 三道攻特。特命荡、雄袭博, 特躬击张龟。龟众大败。荡又与博接战连日, 博亦败绩, 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 特自称益州牧, 改年建初, 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 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 征候特营空虚, 遣步兵循山攻之, 特逆战不利, 山险窘逼, 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 特量荡必来, 故不许。征众至稍多, 山道至狭, 唯可一二人行, 荡军不得前, 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 是我死日也。”衣重铠, 持长矛, 大呼直前, 推锋必死, 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 荡军皆殊死战, 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 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 士卒伤残, 智勇俱竭, 宜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 征养病收亡, 余众更合, 图之未易也。”特从之, 复进攻征, 征溃围走。荡水陆追, 遂害征, 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 使李骧屯军毗桥, 以备罗尚。尚遣军挑战, 骧等破之。尚又遣数千人出战, 骧又陷破之, 大获器甲, 攻烧其门。流进成都之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 以观虚实。时骧军不过二千人, 兴夜归白尚, 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李攀战死, 骧及将士奔于流栅, 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 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 特陷破之, 进击, 破尚水上军, 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 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流进江西, 尚惧, 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遣督护张龟繁城 军:驻军

B.流进成都之北 次:依次

C.流进江西 屯:屯兵

D.尚惧, 使求和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衣重铠, 持长矛

今其智反不能及

B.宜其弊遂擒之

不如而厚遇之

C.荡水陆追

二虫又何如

D.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抚之

木欣欣向荣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路人马进攻李特, 李特命令他的两个儿子李荡和李雄偷袭督护衙博, 而自己则带兵攻打张龟。

B.李特进攻张征, 而张征却占据险要地势, 相持几天后李特与李荡兵分两营, 张征趁机偷袭李特军营。

C.李特与部下商议是否放张征回涪地时, 遭到了李荡个人的坚决反对, 认为实在不可放虎归山。

D.李骧与李流齐心协力攻打罗尚的军队, 罗尚军队溃不成军, 败亡返回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舍而宽之, 征养病收亡, 余众更合, 图之未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时骧军不过二千人, 兴夜归白尚, 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斛律金, 字阿六敦, 朔州敕勒部人也。金性敦直, 善骑射, 行兵用匈奴法, 望尘识马步多少, 嗅地知军度远近。初为军主, 与怀朔镇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还北。瑰见金射猎, 深叹其。后瑰入寇高陆, 金拒击破之。正光末, 破六韩拔陵构逆, 金拥众属焉。金度陵终败灭, 乃统所部万户诣云州请降。稍引南出黄瓜堆, 为杜洛周所破, 金与兄平二人脱身归尔朱荣。

及尔朱兆等逆乱, 高祖密怀匡复之计, 金等赞成大谋, 仍从举义。高祖南攻邺, 留金守信都, 委以后事。别讨李修, 破之。会高祖于邺, 仍从平晋阳, 追灭尔朱兆。太昌初, 从高祖破纥豆陵于河西。天平初, 迁邺, 使金领步骑三万镇风陵以备西寇。从高祖战于沙苑, 不利班师, 因此东雍诸城复为西军所据, 遣金等讨之。元象中, 周文帝复大举向河阳。高祖率众讨之, 使金径往太州, 为掎角之势。金抵晋州, 以军退不行, 仍与行台薛修义共围乔山之寇。俄而高祖至, 共讨平之, 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武定初, 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西叛, 周文帝入寇洛阳。高祖使金统刘丰等步骑数万守河阳城以拒之。高祖到, 仍从破密。军还, 除大司马。

显祖受禅, 封咸阳郡王。金病, 帝幸其宅临视, 赐以医药, 中使不绝。三年, 除太师。

后以茹茹为突厥所破, 种落分散, 其犯塞, 惊挠边民, 乃诏金率骑二万屯白道以备之。而虏帅豆婆吐久备将三千余户密欲西过, 候骑还告, 金勒所部追击, 尽俘其众。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 金获其候骑送之, 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显祖于是率众与金共讨之于吐赖。

肃宗践阼, 诏金朝见, 听步挽车至阶。世祖登极, 礼弥重。天统三年薨, 年八十。世祖举哀西堂, 后主又举哀于晋阳宫。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九》,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瑰见金射猎, 深叹其工:功效

B.遣金等讨之 复:收复

C.其犯塞, 惊挠边民 虑:担忧

D.世祖登极, 礼弥重 遇:对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掎角”, 捉兽时拖住兽脚叫“掎”, 抓住兽角叫“角”, “掎角”比喻两头牵制或两面夹击, 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 主阶在东, 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后来引申为即位, 登基。

C.“受禅”即禅让制, 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即部落各个人表决, 以多数决定。

D.《北齐书》为唐朝史学家李百药撰, 属编年体断代史, 共50卷, 纪8卷, 列传42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斛律金投奔明主, 忠心耿耿。斛律金是少数民族, 他先投奔茹茹, 后投奔尔朱荣, 最后跟随高祖, 消灭了叛贼尔朱兆, 随后跟随高祖南征北战。

B.斛律金十分英勇, 敢于作战。斛律金两次抗击周文帝:第一次是周文帝侵犯河阳, 但没能当面对垒;第二次是周文帝进攻洛阳, 他与高祖一起击败了投降西魏的高仲密。

C.斛律金听从命令, 事事用心。高祖时, 高祖向南攻打邺城, 就让斛律金留守信都, 料理后方事务;显祖时, 茹茹被突厥打败, 显祖担心茹茹部落侵犯边塞, 命斛律金屯兵防备。

D.斛律金备受礼遇, 深受宠爱。显祖时, 斛律金生病, 显祖亲自探视, 赏赐医药;肃宗时, 斛律金朝见肃宗可以坐车到宫殿台阶前再下车;斛律金去世后, 世祖、后主都哀悼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金性敦直, 善骑射, 行兵用匈奴法, 望尘识马步多少, 嗅地知军度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茹茹但钵将举国西徙, 金获其候骑送之, 并表陈虏可击取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王方庆, 雍州咸阳人也, 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邪南度, 居于丹阳, 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 始咸阳焉。父弘直, 为汉王元昌友, 畋猎无度, 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 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 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 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 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 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 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 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 旧多贪纵, 百姓有府称冤者, 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 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 绝其交往, 首领纵暴者悉绳之, 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 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 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 欲以是月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 例有军乐, 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 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 但有忌日, 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 用九月九日, 是康帝忌月, 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 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 无忌月。若有忌月, 即有忌时、忌岁, 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 与常不等, 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 以山迳危悬, 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 出便门, 御楼船, 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 就桥安。’元帝乃从桥, 即前代旧事。今山径危险, 石路曲狭, 上瞻骇目, 下视寒心, 比于楼船, 安危不等。陛下蒸人父母, 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 赠兖州都督, 谥曰贞。中宗即位, 以宫僚之旧, 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 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 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 咸有典据, 故时人编次, 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 不减秘阁。至于图画, 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 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始咸阳焉 家:定居

B.尝就记室任希古《史记》《汉书》 受:传授

C.百姓有府称冤者 诣:前往

D.后寻亦散亡 卒:去世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石泉公”中的“公”是对长辈和年长者的称呼, 如“公其怒, 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史记·项羽本纪》) 中的“公”。

B.《史记》是司马迁所作的纪传体史书,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C.“神功”是武周武则天的年号, 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 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D.《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 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方庆出身显贵, 年少有为。他曾祖父是周少司空石泉公;父亲是王弘直, 为人正直;他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

B.王方庆以身率众, 理政有方。则天朝, 他担任广州都督, 忌贪求他人财物, 又对属官严加管制, 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

C.王方庆学问渊博, 且能致用。他议政或谏言, 总引经据典, 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 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D.王方庆不畏权贵, 正直敢言。武则天曾到万安山, 山路危险, 准备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去, 王方庆反对, 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父弘直, 为汉王元昌友, 畋猎无度, 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庆乃集止府僚, 绝其交往, 首领纵暴者悉绳之, 由是境内清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常见题型撷英】

一、1.C

【解析】“励精”一词, 意为“振作精神”。

2.D

【解析】粗通文句大意, 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是专有名词, “之”“以”等是虚词, 它们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3.A

【解析】“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错。于休烈入仕后, 官职变化较多, 直到杨国忠辅佐治理政事时, 于休烈才受到排挤。另外, “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吏官职责的问题”也不够恰当, 于休烈的回答颇有艺术性, 是从禹、汤谈起, 并将禹、商汤和有德的君主形成对比, 委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直言不讳”这种说法不妥当。由此可以看出A项与原文意思不符, 表达不正确。

4. (1)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 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德行的君王, 不忘改正过错, 我深表庆贺。

(2) 而亲近贤才, 屈身接交士人, 荐举后辈, 虽然地位尊崇年岁已高, 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 逐字对译。特别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如 (1) 句中的 “罪” (归罪、批评) 、“规” (改正) 、“庆” (庆贺) 。 (2) 句中的“亲” (亲近) 、“接” (接交) 、“崇” (尊崇) 等。

【参考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性情坚贞诚信, 观察入微, 善于识人, 聪明颖慧。从小喜欢学习, 擅长撰写文章。考中进士, 被授予秘书省正字一职。后转任比部员外郎, 担任郎中。杨国忠辅佐治理政事, 排挤不肯依附自己的人, 于休烈出任中部郡太守。正逢安禄山叛乱, 唐肃宗登上皇位, 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 主管礼仪方面的事情, 同时编纂国史。唐肃宗从凤翔回到京城, 振奋精神, 尽心治理国家, 听从大臣意见, 曾经对休烈说:“国君的举动一定要记下来的, 是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的史官。我有过错, 你写下来了吗?”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 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德行的君王, 不忘改正过错, 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动荡倾覆, 制度法令等丢失将尽, 没有历史书籍可以查考。休烈上奏说:“《国史》《实录》, 是本朝重要的典籍, 编撰多年了, 但现在并没有底本。希望下令给御史台审查史馆是怎样丢失的, 命令府县寻访这两本书。如有人找到《国史》《实录》, 送到官府, 给予重赏买回。”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落入贼手, 到了东京, 拿出他家收藏的一百一十三卷《国史》送到官府。休烈不久转任工部侍郎, 编撰国史, 献上《五代帝王论》, 皇帝对《五代帝王论》很是赞赏, 并嘉奖了于休烈。宰相李揆夸耀自己的才能, 嫉贤妒能, 因为休烈编撰国史和自己地位相同, 嫉妒他, 上奏皇上请求让休烈担任国子祭酒一职, 暂且留任史馆修撰一职, 来让休烈官职低于自己。休烈克制自己, 处之泰然, 一点都不在意。唐代宗即位, 品评大臣的名声品格, 宰相元载称赞休烈, 皇上于是任命休烈担任右散骑常侍一职, 和以前一样兼编国史, 多次将他升职, 封他为东海郡公, 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休烈) 在朝廷共三十多年, 遍掌高显重要的政务, 家中没有一点财富。对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不曾因为或喜或怒而形之于色。而亲近贤才, 屈身接交士人, 荐举后辈, 虽然地位尊崇年岁已高, 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非常爱好古代典籍, 手不释卷, 这样一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 享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 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下诏令追赠韦氏为国夫人, 下葬的日子又赠给卤簿鼓吹。等到听说休烈去世, 追念痛悼很长时间, 褒奖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赠给一百匹绢、五十端布, 派遣宦官内常侍吴承倩到休烈家里慰问。作为读书人的荣耀, 很少有人能和他比肩。

二、1.D

【解析】“著”在这里应是 “登记、记载”的意思。

2.C

【解析】解答此题, 可先整体阅读文段, 弄懂其大意。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 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3.B

【解析】“援引成例”, 于文无据。

4. (1) 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 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 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 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伏在金銮宝殿上给皇帝上书, 奏章呈上后, 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 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解析】首先结合上下文把握全句意思, 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 辨识该句句式, 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某些特殊词语, 如官职名、地名、年号等可不译) , 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韩文, 字贯道, 成化二年考中进士, 任工科给事中, 出京担任湖广右参议。中官监管太和山, 侵吞公家费用。韩文竭尽全力阻止他, 把他希望获得的公费换成万石粮食, 准备赈济百姓。九溪土族首领与邻帮为争夺土地互相攻打, 韩文奉诏书前往安抚, 那里的人都服他。弘治十六年, 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年成不好, 米价上涨。韩文请求预发三个月的军饷, 户部感到为难。韩文说:“救荒如救火, 皇上降罪, 我自己一人承担。”于是吏部发放粮食十六万石, 米价才稳定下来。第二年皇帝下诏书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 平时做事谨慎。遇到大事时, 则刚强果断、无所畏惧。武宗即位, 赏赐以及安葬先皇、大婚各项费, 需银子一百八十多万两, 国库的钱财不够供给。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中取钱, 皇上下诏书不允许。韩文言:“国库空虚, 除给京边军士的赏赐外, 请分别给予白银、钞票, 渐渐增加内库和内府的钱, 并且暂时借用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庄田税, 并且下令让承运库的内官核查囤积的金银, 登记上册。并且全部停止各项不紧急的费用。”过去的制度, 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 后逐渐添加, 有时一个仓库十多人, 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淘汰。淳安公主蒙受赏赐田地三百顷, 又打算夺任丘百姓的产业, 韩文极力阻止才使这件事停止。韩文主持国家大事两年, 极力遏制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人, 权贵宠臣十分怨恨他。而这时太子昔日的身边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 每天劝导皇帝纵情狗马、鹰兔、歌舞、角抵等活动, 使皇帝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属下谈及这种情况时都会声泪俱下。郎中李梦阳进谏说:“韩公您如果在这时率领大臣据理力争, 除去‘八虎’极其容易。”韩文捋着胡须昂起头, 毅然动容说:“好。纵使事情不能成功, 我的岁数足可以死了, 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就和诸位大臣跪在大殿上呈上奏折, 奏折呈上后, 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害怕。刘瑾十分怨恨韩文, 每天派人查找韩文的过错。过了一个月, 有人把伪银送入内库, 于是刘瑾就把这件事定为韩文的罪。皇帝下诏书让韩文官降一级, 并让其辞官回乡, 刘瑾怨恨未消, 用丢失部籍的罪名, 逮捕韩文, 皇上下诏书使韩文入狱。几个月后才释放, 罚千石米运输到大同。不久又复罚韩文的米, 让其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杀后, 韩文得以恢复官职, 后来退休回乡。嘉靖五年去世, 享年八十六岁。

三、1.B

【解析】“冲”应当是名词, 意为“要冲, 军事上或交通上的要地”。

2.C

【解析】A项, 都是语气词, 表判断语气/表感叹语气。B项, 都是连词, 表承接/表转折。C项, 都是连词, 表修饰关系。D项, 都为助词, 表句中停顿/宾语前置的标志。

3.B

【解析】“只有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属于无中生有, 而且与原文“来为守者, 孰不知学之宜葺”相矛盾。

4.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解析】“先是”是一个表时间的词语, “是”后面显然要断开。“郡将欲楼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其后要断开。“侯”指王侯秬, 根据文意可知, 其应放在句首, “侯”前要断开。“命”“辟”是王侯秬的两个动作, “辟”前应继开。“凡……”“无……”构成两个分句, 其前同样要断开。

5. (1) 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 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 当初王秬来时, 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 随后又把战乱作为忧患。

【参考译文】开设学校, 是古代就有的。在学校里修建文庙来祭祀孔子, 是后世的制度;在学校里修建藏书阁来收藏天子的书籍, 是古今共同的做法, 是臣子们谨守的职责。当涂在长江、淮河一带是个有名的郡县, (这里) 有学校, (可是学校破败) 没有供诵读讲说的地方;这里有文庙, (然而文庙倾圮) 没有可供祭祀供奉孔子的地方;有天子的书籍, (却只能) 在屋墙上挖洞来放置。

甲申年秋天, 直秘阁王秬来 (当涂) 担任太守一职, 这个时候 (当涂) 正发生水灾, 河堤水坝全被冲毁, 老百姓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到了冬天, 边境又有战事发生, 当涂是兵家必争之地, 全郡上下动荡不安。王秬一上任, 救灾的政策, 御敌的战略, 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最终) 灾民们都能吃饱, 倒塌的房屋得以重新修整好。紧急情报连夜送达, 王秬全都镇静地签收办理。第二年春天, 双方达成和议, 乾道元年, 打算在学校举办祭奠 (先圣先师的典礼) 。王秬对教师沈瀛说:“学校本应该这样安排!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 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命令他的手下官员蒋晖、吕滨中拆毁原来的学校并重新修建。在这之前, 当涂官署打算盖新楼房, 材料已准备好, 王秬下令将这些材料拿来造藏书阁, 开了两道门, 凡是学校里应该有的东西, 这里没有不置办齐备的。

有路过此地的客人感叹说:“没有比他更贤达的人了!如今的当涂, 还是昔日的当涂啊, 来这里主持政事的, 谁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啊, 而独独把这件事忘了, 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是没有能力顾及罢了!当初王秬来时, 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 随后又把战乱作为忧患。王秬除去了百姓的忧虑, 给他们安乐的生活环境, 接着又用剩余的精力翻新这里的学校, 不给百姓添加徭役之苦, 只指示自己的部下办理。没有比他更贤达的人了!”

客人因此又感慨道:“尧、舜、禹、汤、文、武流传天下, 一直到今天, (他们的功绩) 就像天地那么重要的地位, 像日月那么耀眼的光辉, 像江河那么长远的流水, 万世也没有能超过他们的。 (国家) 有时太平有时战乱, 有时强大有时弱小, 难道有别的原因吗?这都是人为的因素罢了!物资供给不充足, 军队不够强大, 人才不够多, 难道是真的不能改变吗?《诗经》说:‘国家强盛无比在于有贤人。’ (如果) 认为我的话不正确, 请看看新建的学校吧。”

夏四月十六日, 历阳张孝祥写。

四、1.B

【解析】“渝”, 意为“改变”。

2.B

【解析】A项, 前者是连词, 表目的, 来、用来;后者是介词, 在。B项, 两者都是介词, 都相当于“于”, 可译为“在”。C项, 两者都是介词, 比;后者是介词, 引出对象, 对。D项, 前者是连词, 表并列;后者是连词, 表转折。

3. (1) 求学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 (别人) , 而担心不能立志, 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 也就能成为骏马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 也就能成为颜渊一类的人。

(2) 然而积聚一勺勺水就可以成为江河, 堆集细微的尘土就可以使极高的山更高, 倘若不立志、不勤奋, 按常理没有办法成功。

4.①学习目标:立业, 立德。②学习态度:立志, 勤奋, 执着, 专心。③ 学习方法:专心修行, 循序渐进, 积累, 贯通。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三个方面的要求, 即简要概括“学习目标”“态度”和“方法”, 据此在原文中搜寻相匹配的信息, 然后分点作答。

【参考译文】虞溥字允源, 是高平昌邑人。父亲虞祕, 是偏将军, 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 专心研读古代典籍。郡中察举他为孝廉, 任命他为郎中, 委任他担任尚书都令史。

逐渐升官任公车司马令, 任鄱阳内史。他大力修建学校, 广泛招收学生门徒, 向所属县转发文书通告, 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能体现在行为上, 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在教化中显露, 所以常人的性情随着教化而转移, 优良品质积累起来, 那么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尧虞舜的时期, 家家都可以封赏, 等到衰落的时候, 又家家都可以诛杀, 这难道不是用教化来培养习俗、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朝失去统治以来, 天下分崩离析, 长江两岸敌寇相望, 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 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 全国制度统一, 万民欢乐, 都在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 应当崇尚纯朴的德行, 广开学业, 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 光大发扬昌明的教化。”于是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在当时来求学的就有700多人。虞溥便写文告来勉励训诫他们, 文告中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文雅之辈, 年轻志盛, 刚进入学校, 学习研究经典, 这是有大作为的事, 是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 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学满了一年以后, 阅读的书籍更广博, 学习的知识更多, 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 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 这样, 胸襟就会越来越开阔, 专心学习, 和朋友相处融洽, 不觉间教化已使自己受到熏陶, 使自己的思想达到崇高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染, 超过丹青的染色。我见到丹青时间一长就会褪色, 没有见过长时间学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 先把要染的白布处理好, 然后用染料上色, 布处理好了, 颜色积淀好了, 染布的工作就完成了。学习也讲究本质, 孝悌忠信就是。君子在内端正心志, 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 如果有余力, 就可以学文, 文质彬彬, 然后形成德行。求学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 (别人) , 而担心不能立志, 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 也就能成为骏马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 也就能成为颜渊一类的人。又说用刀子雕刻, 刻到一半就放弃了, 腐朽的木头他也不会雕穿;坚持雕刻不放弃, 连金子和石头都可以雕穿。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 亲自接受学校的训导, 等到三年, 可以小有成就。而美名流传, 声望一天比一天好, 朋友为之钦佩而高兴, 朝中大夫为之敬佩而赞叹。于是州府交相聘任, (自己) 挑选职位去做官, 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 抒发文藻, 下笔流畅而华丽, 论述世上的事情, 探究深奥的道理, 使得扬雄、班固收起笔来, 董仲舒张口结舌, 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 而不是平常人的。然而积聚一勺勺水就可以成为江河, 堆集细微的尘土就可以使极高的山更高, 倘若不立志、不勤奋, 按常理没有办法成功。各位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 专心学习, 长年累月, 日积月累, 那么 (定会学有所成) 也只是或慢或快, 或先或后罢了, 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治理政事严格但又温和, 风俗教化盛行, (常) 有白鸟 (祥瑞之兆) 群栖于郡庭。他注解《春秋》《左传》, 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

五、1.C

【解析】“向人索衣食”中的“索”为动词, 意思是“求取”。

2.D

【解析】①④是方苞离开京城的实际生活情况, ⑤是方苞想象自己四五十岁还无所成的状态, 这些都不是写其愿望。

3.B

【解析】“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属于脱离语境的词语曲解, 应是指“无所得于身, 无所得于后, 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 即“没有什么成就在身前取得, 身后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 这样将与普通人一样渺小无闻”。

4. (1) 在山岩上居住, 在河岸边观水, 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2) 即使冒着风雪 (赶路) , (或者) 入住旅馆, 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 应先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然后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方苞顿首:自书斋相聚又分别后, 一直未能再次见面。接到您亲手写的书信, 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代朋友间结交的友情, 哪里有超过我们的呢!我与朋友们的交往, 将近十年了, 心事、志趣相同, 知道我的内心, 还有像您这样的人吗!

离开京城, 驾船南行, 远离风沙尘埃之苦, 耳目大为一新。又因为长时间没有在父母膝下孝养侍奉父母, 能够回去问候探望他们, 早已忘记自身的贫贱 (没有功名) 。只是想着几个朋友, 相隔异地, 再会的日期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见到您与戴名世等人一起畅谈古今, 尽情地嬉游欢呼, 醒来后很悲伤, 更增添了离群索居的遗憾。

我十月下旬到家, 停留了八天, 为谋生前往宣、歙一带, 从小路到了泾河。路上见到左右两岸高峰直入云天, 河水清凉而清澈见底, 山崖岩石参差万重相叠, 风吹着云来回飘荡, 古木、奇藤、修竹茂盛盘曲, 富有生机。居住在村落中的人们, 看起来很悠闲从容。因而怀念古代的庄周、陶渊明等人, 他们逍遥放任洒脱, 在山岩上居住, 在河岸边观水, 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 浸润内心, 形成了他们不同于常人的思想, 所以他们的文章写出来都和他们的人相似。假使我在这里有一亩见方的房子、几顷田地, 我一边耕种一边修身养性, 读尽经书而写作, 胸中豁达, 不被外物扰乱, 那么我所成就的事业, 未必就落后于古人。可是我一年到头奔走劳顿, 向别人索求衣服和食物, 有时在山中行走水旁露宿, 颠沛困顿, 为生活所迫, 有时形体劳累, 心怀忧惧, 被尘事束缚, 一天都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有德行的人安于贫贱穷困, 不畏惧身体上的辛苦憔悴, 实在害怕神智浑噩, 学术技艺荒废, 怀有无穷的志向但最终却不能成事。

我已经二十六岁了。假如蹉跎了岁月, 浑浑噩噩, 一如既往, 那么由此而过到四十岁、五十岁, 哪会有什么困难呢!但是没有什么成就在身前取得, 身后也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 这样将与普通人一样渺小无闻。每次想到这件事情, 就好像有重病附在身上, 我半夜起来, 绕着屋子徘徊, 童仆们没有不诧异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事, 可以告诉谁呢?您将怎么为我想个办法呢?

您科举考中, 士人朋友们没有不祝贺的, 而我私下却有些担心。韩愈说:“众人认为是前进的事情, 不见得不是一种倒退。”希望您时时自察。我近来想要深入研究经书, 打破旧说的束缚, 并且探求这些学问的来龙去脉。即使冒着风雪 (赶路) , (或者) 入住旅馆, 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时间过得很快, 只有相互鼓励, 来安慰我离群索居的孤独。方苞顿首。

【新题演练】

一、1.D

【解析】“郎中”为官职名, 作为专有名词, 其后应停顿, 排除A项;“瑄辨雪之”作为一个句子, 前后需断开;“外郡”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排除B、C项。

2.C

【解析】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3.C

【解析】A项, 主管官员请求召周瑄回来, 但是英宗没有听取;B项, 不是“不久”, 而是“很久”;D项, 应是“释放所有被囚禁的罪轻的人”。

4. (1) 周瑄大力推行赈济救灾的政策, 先后赈济了饥民二十六万五千人, 供给牛和种子各一万多, 上奏实施有利于人民的达八件事。

(2) 孔文英担任御史时复审黄岩的妖言案, 原来判处犯罪的有三千人, 都辩白他们受到的诬陷, 只拘禁首犯和从犯各一人, 并判处罪行。

【参考译文】周瑄, 字廷玉, 阳曲人。由乡试中举人进入国学, 正统年间, 担任刑部主事, 善于处理案件。十三年, 升任员外郎。第二年, 皇帝出征北方。应当护驾随从的郎中大多托词有病, 周瑄则请求随行。六军覆没, 周瑄受伤而回, 被提升为代理郎中。校尉受贿放走盗贼, 用仇家来代替盗贼。周瑄辩白昭雪, 判处校尉应有的罪行。外郡送来囚犯, 一天多达八百人。周瑄担心他们受热, 三天就审判发落完毕。

景泰元年, 因尚书王直的举荐, 周瑄被破格升任为刑部右侍郎。很久以后, 外出赈济顺天、河间的饥荒。还没有结束, 英宗就复位了。主管官吏请求召周瑄回京。英宗没有听取, 又赐予诏书, 令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周瑄走遍所管辖的地方。大力推行赈济救灾的政策, 先后赈济饥民二十六万五千人, 供给牛和种子各一万多, 上奏实施有利于人民的达八件事。事情办完后返回, 第二年转任左侍郎。皇帝所任用的门达、逯杲, 多次兴起大案件。周瑄委婉曲折地劝告, 多有纠正, 又告诫众郎官不要避祸。因此移交刑部定罪的, 不至于冤屈滥罚。周瑄任职刑部很久, 下属官吏不敢欺骗。心意主张宽恕, 不以苛细严峻的法律条文治人之罪。和他一同辅佐刑部的安化人孔文英, 做御史时复审黄岩妖言案, 原来判处犯罪的有三千人, 都辩白他们受到的诬陷, 只拘禁首犯和从犯各一人, 并判处罪行。到孔文英居官刑部时, 与周瑄一并称为长者。 七年, 皇帝命令周瑄代管工部事。

周瑄恬静, 淡泊名位利禄。成化元年, 做侍郎十六年了, 才升任右都御史。周瑄督理南京粮食储备, 逮捕惩治多个犯法的人, 于是旧的弊病被革除。凤阳、淮、徐遭受饥荒, 周瑄上奏发放粮食四十万石用以赈济。很久以后, 周瑄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命令众主管官吏事情不必勘核的, 五天之内必须审判发落, 监狱中没有滞留的囚犯。有一年夏天有瘟疫, 周瑄释放所有被囚禁的罪轻的人, 说:“在规定期限内, 你们都要回来。”囚犯欢呼离去, 没有超过期限的。

周瑄当尚书九年, 多次上疏请求退休, 很久才得到批复。家中没有田园, 周瑄择地居住于南京。去世, 被加封太子少保, 谥号庒懿。

二、1.B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 “次”应当是动词, 驻扎。

2.B

【解析】B项, 均为介词, 趁着。A项, 副词, 于是;副词, 却。C项, 代词, 第三人称;指示代词, 这。D项, 连词, 表目的;连词, 表修饰。

3.C

【解析】并不是“遭到了李荡个人的坚决反对”, 原文是“荡与王辛进曰”, 即李荡与王辛二人一道进谏说不可放了张征。

4. (1) 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他, 他就会疗治伤残的士兵, 纠集散兵游勇, 再把手下的军队集结在一起, 到那时再要铲除他就不那么容易了。

(2) 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 张兴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在当晚回到军营告诉罗尚, 罗尚派遣万名精锐勇猛的士兵嘴里含着东西随张兴偷袭李骧军营。

【参考译文】西晋河间王司马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伐李特, 晋廷南夷校尉李毅又派兵五千人支援罗尚, 罗尚又派遣督护张龟驻守繁城, 从三路进攻李特。李特命儿子李荡、李雄偷袭衙博, 他自己亲自带兵攻打张龟。张龟大败。李荡与衙博连战数日, 衙博也被打得大败, 兵士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

西晋太安元年, 李特自封为益州牧, 改年号为“建初”, 紧接着进攻张征。张征占据险要地势, 与李特相持几天。当时, 李特与李荡兵分两营, 张征趁李特兵营空虚, 派步兵沿山路攻打李特, 李特迎战不利, 加上山势险峻, 形势紧迫, 军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特的部将罗淮、任道都劝李特撤兵, 李特估计李荡一定会来援救, 就未同意退兵。张征的士兵越来越多, 山路非常狭窄, 只能走一两个人, 所以李荡的援军也不能前进, 李荡斩钉截铁地对其司马王辛说:“我父亲已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 今天是我效死力的日子了。”说完, 便穿上两层铠甲, 手持长矛, 大吼一声就往前冲, 撞上他长矛的敌兵都倒地死去, 这样一连杀了10 多人。张征等人赶来相救, 李荡军殊死搏斗, 于是张征的军队被打败。李特与部下商议想放张征回到涪地去, 李荡与王辛进谏说:“张征的士兵接连出战, 士卒非伤即残, 智穷力尽, 应趁有利时机将他擒拿。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他, 他就会疗治伤残的士兵, 纠集散兵游勇, 再把手下的军队集结在一起, 到那时再要铲除他就不那么容易了。”李特同意, 于是再次进攻张征, 张征溃败逃跑。李荡水陆并进, 追击张征并杀掉他, 活捉张征的儿子张存。

李特在进攻张征的同时, 还派遣李骧驻军毗桥, 以防备罗尚。罗尚派兵前来挑战, 被李骧予以击破。罗尚又派遣几千人出战, 李骧又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铠甲, 并乘胜进攻烧毁了敌军的营门。李流此时在成都之北驻扎。罗尚便派遣部将张兴向李骧诈降, 以打探营中虚实。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 张兴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在当晚回到军营告诉罗尚, 罗尚派遣万名精锐勇猛的士兵嘴里含着东西随张兴偷袭李骧军营。李攀战死, 李骧及将士逃奔到李流营中, 与李流齐心协力反攻罗尚军。罗尚顿时溃不成军, 败亡而返回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 李特击退了他的进攻, 接着又乘胜追击, 大破罗尚的水军, 于是兵发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成都小城投诚, 李特便以李谨为蜀郡太守, 安抚当地百姓。罗尚据成都大城以自守。这时, 李流屯兵长江西岸, 罗尚十分害怕, 便派人求和。

三、1.A

【解析】工:技艺高超。

2.D

【解析】《北齐书》属纪传体断代史。

3.A

【解析】斛律金没有投奔茹茹, 只是与怀朔镇将领杨钧送茹茹主阿那瑰北还。

4. (1) 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 善于骑马射箭, 用兵使用匈奴的办法, 望着飞扬的尘土能识骑兵和步兵的多少, 闻地气能知道军队行走的远近。

(2) 茹茹但钵想把全部落的人往西迁徙, 斛律金抓住他们的侦察骑兵送往京城, 同时向朝廷陈述了可以攻击敌军的形势。

【参考译文】斛律金, 字阿六敦, 是朔州敕勒部人。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 善于骑马射箭, 用兵使用匈奴的办法, 望着飞扬的尘土能识骑兵和步兵的多少, 闻地气能知道军队行走的远近。起初任军主, 同怀朔镇将杨钧一道护送茹茹主阿那瑰回到北方。阿那瑰见斛律金打猎, 感叹他的本领高超。后阿那瑰侵犯高陆, 被斛律金打败。正光末年, 破六韩拔陵作乱, 斛律金率领众部属归附。后来斛律金估计破六韩拔陵必定失败, 就带领部属一万多户前往云州投降。接着又慢慢统领部众南移, 出黄瓜堆后, 被杜洛周击败, 斛律金与兄长斛律平二人脱险, 投奔尔朱荣。

到尔朱兆等人叛乱时, 高祖就暗暗有了匡复之志, 斛律金等都愿协助他成就大计, 并随同举起了义旗。高祖向南攻打邺城, 留下斛律金守护信都, 将后方各种事务托付给他。斛律金另外攻讨李修, 打败了他。在邺城与高祖汇合, 跟随高祖平定了晋阳, 追击打垮了尔朱兆。太昌初年, 又跟随高祖在河西打败了纥豆陵。天平初年, 迁都邺城, 高祖命令斛律金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镇守风陵, 以防备西部敌寇来犯。后来, 斛律金又跟随高祖参加了沙苑之战, 因失利而撤军, 于是东雍附近的许多城镇再次被西魏军占领。高祖派遣斛律金等出兵将这些失地收复。元象年间, 周文帝又率兵大举攻打河阳。高祖率众抵抗, 吩咐斛律金赶往太州, 构成掎角之势。斛律金抵达晋州, 由于周军撤退而中途改变计划, 就与行台薛修义一道围攻乔山的敌寇。不久高祖赶到, 共同歼灭了乔山的敌寇, 攻克了南绛、邵郡等城。武定初年, 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城归服了西魏。周文帝入侵洛阳。高祖让斛律金统领刘丰等的数万步兵、骑兵, 守卫河阳城来抵御他们。高祖抵达河阳, 斛律金跟随他打败了高仲密。大军回到京师, 斛律金被任命为大司马。

显祖即位, 封斛律金为咸阳郡王。斛律金病了, 显祖亲自来到他家探视, 赐给他医药, 并不断派人慰问。天保三年, 升任太师。

后来由于茹茹被突厥攻破, 部落离散, 显祖担心他们会侵犯边塞, 骚扰边民, 便诏令斛律金率两万骑兵屯驻白道进行防备。此时敌军将领豆婆吐久备带领三千余户密谋西去, 侦察的骑兵回来报告后, 斛律金率部追击, 将其全部虏获。茹茹但钵想把全部落的人往西迁徙, 斛律金抓住他们的侦察骑兵送往京城, 同时向朝廷陈述了可以攻击敌军的形势。于是显祖率众与斛律金一同在吐赖讨伐但钵。

肃宗登基, 诏令斛律金朝见, 特许他坐的步挽车走到宫殿的台阶前。世祖登基, 斛律金受到的礼遇更重。天统三年斛律金去世, 享年八十岁。世祖在西堂号哭哀悼他, 后主又在晋阳宫号哭哀悼他。

四、1.B

【解析】“受”的意思为“学习”。

2.A

【解析】“石泉公”中的“公”应指爵位名称, 古代爵位共分五等, 即公、侯、伯、子、男。“公”居于首位。

3.D

【解析】“王方庆反对, 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

4. (1) 他的父亲王弘直, 是汉王元昌的朋友, 汉王打猎无节制, (王弘直) 就上书提意见, 情意恳切。元昌看了, 便马上停止, 不再打猎。

(2) 王方庆于是禁止府僚, 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 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制裁, 由此境内清静肃穆。

【参考译文】王方庆, 雍州咸阳人, 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原籍琅琊, 后南迁居丹阳, 为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 才在咸阳安家。他的父亲王弘直, 是汉王元昌的朋友, 汉王打猎无节制, (王弘直) 就上书提意见, 情意恳切。元昌看了, 便马上停止, 不再打猎。

王方庆十六岁, 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为太子舍人, 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唐高宗永淳年中 (683) , 王方庆连续升任至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 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 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珠之类货物到中国做买卖。旧都督路元睿贪求他们的货物, 马来人带着刀具 (把他) 杀了。王方庆在任期间, 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 过去多贪婪放纵, 有百姓到官府诉冤, 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 也未曾追查。王方庆于是禁止府僚, 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 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此, 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议论, 认为唐以来治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神功元年 (697) 七月, 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 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 按例应有军乐, 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 请求只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 只有忌日, 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 在九月九日, 这是晋康帝的忌月, 在这个时候持疑问不能定, 就把它交到太常讨论, 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 无忌月, 如有忌月, 就有忌时、忌岁, 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 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 臣认为奏军乐对国人只有振作作用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 因为山路危险, 准备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说:“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 出便门, 乘楼船, 光禄勋张猛上奏说:‘乘船危, 走桥安。’元帝就徒步行走过桥。这是前代的旧事。今山路危险, 石路曲狭, 向上看骇目, 向下视寒心, 把这与楼船相比, 安危相等。陛下是众人的父母, 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恳请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止步。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篇5

【高淳】

古文阅读。(12分)

(甲)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①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④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节选自《晏子春秋》 有删改)

【注释】①祟:鬼怪 ②少赋敛:略微收些赋税 ③祠:祭祀④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久不雨,水泉日下,百川将竭

(2)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答案:

(1)老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一天比一天减少,河流将要干涸;(2)做君主的是不能把老百姓的悲哀当做快乐的。

解析:文言文翻译,第一题翻译的时候注意“水泉”可以翻译成“泉水”,“日”可以翻译成“每天“;第二题翻译的时候注意,“以„„为„„”翻译成“把„„当作„„“。

【鼓楼】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1、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答案:

(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出行。

解析: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弄清楚句子结构,在弄清意义基础上,结合结构,进行断句。第二问考查文言翻译。

【建邺】

古文阅读。(13分)

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孟尝君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③登徒:人名,复姓。④直:值班。⑤发漂:喻微小。⑥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⑦中闺:宫门。

1、翻译下面的句子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答案:

象床价值千金,(哪怕)稍有损坏,(即使我)卖掉妻子儿女也赔不起。(一小句1分)

解析:这句话第二句“伤此若发漂”“发漂”比较难理解,这里是像头发一样细微的东西,可以解释成稍稍有一点损坏。

【江宁】

古文阅读。(11分)

读书之法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①,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③,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④而无以立..矣。大率⑤徐行却立⑥,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⑦;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臵而徐理之。

(选自朱熹《童蒙须知》)

【注释】①纷错:纷繁错杂。②遽(jù):仓促。③之所之:到所要去的地方,即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④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⑤大率:大多。⑥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⑦节目:木头节子,即关键之处。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翻译: 答案:

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解析:此题的重点字词有 “姑”,姑且,另外注意“所”字结构翻译正确。

【溧水】

古文阅读。(12分)

记游白水岩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③,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馀甘:即橄榄。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答案: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一定要逐字翻译,尽量直译;二是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语法现象;三是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四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但是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的要补上。此题的重点字词“喜”“畏”都是使动用法。另外省略的主语“潭水”“声音”要补出来。

【六合】 古文阅读。(11分)

太后闻虞诩有将帅之略,以为武都太守。(诩)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①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②,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③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贼由是败散。

(选自《后汉书》 有删节)

【注释】①羌: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②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③陈:同“阵”,列阵。

1、用现代汉语 翻译下面句子。(2分)

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答案:

敌军人数多,我们兵少,慢慢行军就容易被追到,快速进军对方就无法预测。(2分)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几点,一是一定要逐字翻译,尽量直译;二是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语法现象;三是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四是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但是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的要补上。重点字词有“虏”、“徐”、“及”、“彼”等,注意“为所”,表示被动。

【秦淮】

古文阅读。(12分)

《游西山十记》之记一 【明】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①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②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③也。每至盛夏之月,4,临流泛觞○5,最为胜处矣。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

6,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憩青龙桥,桥侧数武○

7,丛翠之中,隐见村落。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8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1鬣(liè)2禅刹:佛寺。○3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4骈【注释】○:马颈上的长毛。○5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6武:阗(tián):络绎不绝。○7畦畛(qízhěn)8塍(chéng)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田间小路。○:田埂。1.翻译句子(3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答案: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文言文阅读训练 篇6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鲁心敬之而无言。

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①,致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②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

鲁不谢,走出,至屋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③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减)

【注释】①教敕亡素:平时没有教诫好。②帑(tǎng):库金。③契箭:令箭。

【思考与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下车而库亏甫:刚刚

B.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诣:到

C.恨不连夜排衙视事视事:办理公事

D.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负:背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且贤称噪于士民/以勇气闻于诸侯

B.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C.李大惊,曰:“公何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以此鲁名闻天下/汉亦留之以相当

3.下列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鲁亮侪是“奇男子”的一项是( )

①草冠,骑驴入境。②鲁心敬之而无言。③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④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孝治天下之意。⑤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⑥以此鲁名闻天下。

A.①③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亮侪是一位奇男子,他奉田文镜命令前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但并不张扬,而是乔装改扮,在路上向老百姓行礼讯问,以了解民情。

B.鲁亮侪为人忠介梗直,他只根据李县令温良奇雅的相貌以及衣着服饰,便判断出其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于是打破照常规行事,竟放弃摘印,快马飞驰回到省里去说明情况。

C.省两司大员在河南总督田文镜面前主动认罪,并请求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审讯其罪行的行为,表现了他们畏惧之心里、阿谀之丑态,与鲁亮侪的公正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D.鲁亮侪见田文镜复命时沉着冷静,大胆应对,从爱护贤才和以孝来治理天下的角度慷慨陈词,终于使得田文镜消去怒气,改变了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的错误决定。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

(2)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

(3)微汝,吾几误劾贤员。

参考答案:

1.D(负:辜负。)

2.D(A介词,在;B副词,表修饰;C动词,去;D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

3.A(②⑥不是,②是表现鲁亮侪对李县令的敬佩心里,⑥是说鲁亮侪名闻天下。)

4.B(“只根据李县令温良奇雅的相貌以及衣着服饰”不当,他主要是从百姓口中得知李县令的为人。)

5.(1)鲁亮侪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2)像你这样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

(3)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烟霏楼记

清•叶适

烟霏楼①者,本西楼也。太守仲并更名之。

余自湖口渡江,沿淮北上至王潼州,烧苇夜行,投宿民舍。迟明,道上车夫与牙兵相詈击,慰谢之,然后肯去。践小杨湖,一步数陷,所过空堤绝岸,败芦衰莽而已。入灈港,乃见黄梅诸峰雄秀可喜。而百余里之间,碎坡丛岫,靡迤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则蕲之士无不辟而居者相望矣。

然而州无城堞,市无廛②肆,屋无楼观,佳卉良木不殖,公私一切简陋。四方之集徙者,以欺诞苟且为生,促具衣食则止。其于绝埃烦,近清凉,理榛荒,致茂好,居高览远,以遂其生之乐,非惟不能,亦未之知也。故郡之涵晖、见山与超然观之废址,不散则逼,景蔽而意昏,皆不足以处。

烟霏者,直通判厅直西。其下中洲隐士李之翰所居,稍有水竹花石之胜,四旁庐宅,以宽且远,不见甚陋。鸥鹭之羽,鸡犬之声,飞走喧寂,各会其性。林樊间错,晻霭西去,对灵虬、马下等山,拱揖宾伏,阴晴旦莫,天地之气迭为降升,登之者亦如在吴、越绮丽之乡,湖、湘清幽之滨,使吟者忘句而饮者忘酒也。盖一州之观,无以过此。

夫蕲,山泽之聚,淮之名城也,岂其天趣不足哉?特地力有未尽尔。以余之不肖,忝长吏于是,不能疏涤其陋以安利之,徒品择其美以自纵也,岂古人所谓富而教之者乎!顾今之吏有不可以此责者,故记其说以遗通判事朱君俉,刻之楼上,使蕲之人能尽其性之德以为材,尽其地之力以为利,生殖遂长而英发,器用坚实而久成,如公刘之芮鞠③,淇澳之君子④,亦欲其知自兹游者始也。

绍熙三年正月四日。

【注】①烟霏楼在蕲州,即现在湖北的蕲春县。②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③传说华夏农耕先祖公刘曾在芮鞫(今甘肃省崇信县)教民稼穑。④古时淇水岸旁的卫武公有君子贤德。

【思考与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慰谢之,然后肯去谢:道歉

B.以遂其生之乐遂:满足

C.盖一州之观,无以过此观:观赏

D.徒品择其美以自纵也徒:白白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游踪,从湖口渡江,沿淮北上至王潼州,最后几经曲折终于到达蕲州。然后以烟霏楼为中心,浓墨重彩描述蕲州的风光。

B.文章采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整齐的句式,并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烟霏楼的山光胜景,并认为是一州之中最美的景致。

C.作者认为蕲州城特别简陋,没有城堞、栈房和高楼台榭,且民风不淳,多欺骗苟且的行为,即使拥有烟霏楼这样的胜景也不值得呆下去。

D.文章结尾卒章显志,交代作记目的,作者希望凭着自己浅薄的才能,能疏导革除此地的陋习,做一些有利于民众的事,并委婉地对通判事朱君俉提出规劝。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碎坡丛岫,靡迤连接,浅泉细石,经络田畔,则蕲之士无不辟而居者相望矣。

(2)故郡之涵晖、见山与超然观之废址,不散则逼,景蔽而意昏。

(3)鸥鹭之羽,鸡犬之声,飞走喧寂,各会其性。

【参考答案】

1.C(观:景致)

2.C(偷换对象,不值得呆下去的不是蕲州城,而是郡中的涵晖山、见山与超然观的废址。)

3.(1)小山坡连绵不断,有浅浅的泉水和小小的石头绕着良田,蕲州的读书人都到此开辟田地安居,相互遥望。(“经络”、“辟”、“居”各1分,语句通顺、语意准确1分,共4分)

(2)所以郡中的涵晖山、见山与超然观的废址,不是太分散就是太紧逼,风景隐蔽而意境不明。(“景蔽”1分,“意昏”1分,语句通顺、语意准确1分,共3分)

(3)鸥鹭展翅飞翔,鸡犬的叫声相闻,它们飞来飞去吵吵闹闹,各自投合性情。(“羽”1分,“会”1分,语句通顺、语意准确1分,共3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则 篇7

游万柳堂记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①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劳王事②,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延时无可訾③,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堕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本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④,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释]①别馆:即别墅。②劳王事:忙于国家的事务。③訾:非议,指斥。④蒹葭:芦苇和荻草。⑤殷忧:深切的忧虑。

[习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爱惜:吝惜,吝啬。

B夫贤公卿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劳:烦劳

C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 植:种植

D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 咸:都、皆

2选出文中分别表现先前繁荣和其后衰败的一组

A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B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

C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

D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柳)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有些人富贵到了极点往往要建造别墅来供自己享乐,竭尽土木建筑艺术的精巧而不惜一切代价。

B籍贯山东临朐的宰相冯公表现平庸,既没有什么值得指责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而他在家乡县城西南角有座叫“万柳堂”的别墅。

C万柳堂先前十分优美,三十亩的面积,全都只栽植柳树,园中曲折的小路通向深处,堆土造假山。池边长芦荻,云水相映,后来却是桥卧水中,植柳尽斩,一片凄然。

D作者认为人世间富贵的荣耀就像这万柳园一样随着时间有升有降,士大夫们不应该羡慕这些身外之物,不能搜刮民财为自己建造园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贤公卿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低,尽植以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越巫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它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恶少年愠其诞,嘲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其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呜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死不知其非鬼。

[习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巫自诡善驱鬼物 诡:说假话

B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赀:财物

C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去:距离,隔

D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寝:寝室,卧房

2选出文中分别表现越巫先骗人,后自食其果的一组

A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

B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

C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

D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手粟气慑,不能角,角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一带有一个神汉,喜欢招谣撞骗,说自己会用迷信的方法为人驱鬼治病,这样来赚些酒食钱财。

B赵巫常向人夸耀说他善于治鬼,没有任何鬼敢跟他对抗,可他后来却被几个喜欢搞恶作剧的少年装鬼吓死了。

C几个喜欢搞恶剧的少年怨恨越巫自欺欺人,就在晚上藏到越巫回家的路边的树上,偷看他怎样鸣角捉鬼。

D赵巫自欺欺人,被几个喜欢搞恶作剧的少年吓破胆而死,但他执迷不悟,至死都不知道吓死他的并不是鬼。

4把文言文里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

译文:_________

②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译文:__________

③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

译文:___________

[原文]

柳麻子说书张岱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①,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余听其说景阳冈武松打虎,白文与本传大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唠叨②,声如巨钟,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零③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著色,细微至此。

主人必屏息静坐,倾耳听之,彼方掉舌;稍见下人呫哔④耳语,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每至丙夜,拭桌剪灯,素瓷静处,款款言之。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齿赜舌死⑤也。

柳麻子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⑥,故其行情正等。

[注释]①行情人:行时的人。③暑:大声喊。④呫哔:低声说话。⑤赜舌死:赜,音音咬啮舌头而自杀⑥婉娈:美好。

[习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柳麻子,黧黑,……土木形骸,善说书

善:擅长

B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筋节处:关键处

C听者欠伸有倦色,辄不言,故不得强

辄:动辄

D直与王胜同其婉委,故其行情正等

等:同样,相等

2选出文中分别表现柳麻子相貌丑陋和说书技艺高超的一项

A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口角波俏,眼目流利

B柳麻子悠悠忽忽,土术形骸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C描写刻画,微入毫发,又找截干净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

D替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摘世上说书之耳,而使之谛听,不怕其赜舌死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麻子虽然面貌奇丑,但说书技艺高。他每天说一回书,定价是一两银子,要在十天前就送上礼金下定,还经常没有空。

B柳麻子说书时描写刻划,细致入微,纤细毕备;但在该补叙的地方便加以补充,该停止处又截然停止,决不拖泥带水,重复矛盾。

C他常常是到半夜的时候,就抹抹桌子,挑亮灯花,沏一盅清茶,静心而处,然后从容说来。

D柳麻子面貌虽丑,但他的言辞有风致,目光流利,穿的衣服恬淡素净,因而引起王月生要等他约会见面。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痞……善说书,一日说一回,定价一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汹汹崩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白水素女干宝

谢端,晋安侯官人也。,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乡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是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端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又以为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娶妇,密著室中饮爨而言我为人饮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呜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瓮所视螺,但见女,乃在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人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暗中偷偷地看我),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习题]1对下列句子叶]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履:做

B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惠:恩惠,好事

C端义以邻人不喻其意喻:比喻,打比方

D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见:通“现”显露,现身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谢端勤劳和田螺姑娘乐于助人的一组

A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夜卧早起,躬耕力作

B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密著室中饮爨

C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饮,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

D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端在田间耕作劳动时拾到一只大螺,大到像能盛三升水的水壶那么大,他认为这是一奇异之物,就取回家放在瓦罐中蓄养起来。

B谢端每次劳动回来,就见饭菜做好了,他以为是邻居为他做的好事,就去向邻居道谢,而邻居却为田螺姑娘保守秘密,就说,你为什么要感谢我呢?

C谢端一次悄悄地回家,在篱笆处偷偷地看到家里有一少女从盛螺瓦罐里出来,到灶下为他烧火做饭。

D田螺姑娘说自己是天上银河中的白水素女,奉天帝之命来帮助谢端看门做饭,在谢端十年中富有了并娶妇后还是要回天上去的,现在说他偷看而露原形,只好立即离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译文:____________

②但见女,乃在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处来,而相为炊?”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③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

译文:______________

[答案]

《游万柳堂记》

1B(劳:忙于,劳苦于)2B 3B(在京城东南角)

4①贤能的公卿大夫忙于操劳国家的事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事。

②园的面积有三十亩,同中没有一棵杂树,随着地势的高低,全都栽种上柳树。

③以前凌空架在水上的高桥,现在已斜卧在水中了。

《越巫》

1D(睡觉)2B 3C(扔砂石吓唬他)

4①如果病碰巧好了,就吃喝一顿,拿着钱财离开了。

②在走路的时候,听到鞋子在地上发m的声音和树叶在山谷间发出的响声,也都认为是鬼。

③扶到床上躺下,胆被吓破而死,皮肤的颜色变成了像染料一样的青色。

《柳麻子说书》

1C(辄:立即,就)2B 3D(与王月胜同样美好。因此他们的行情也正好相等。)

4①南京柳麻子,肤色黧黑,满脸疤痕疙瘩,……擅长说书,每天说一回书,定价是一两银子。

②(柳麻子说书)说到关键紧要的地方,叱咤吆喝,又叫又喊,如同波涛汹涌,有震屋欲崩之势。

③他说书时,其节奏有快有慢,吐字和音调有轻有重,有抑有扬,而且说得入情入理。透入筋骨。

《白水素女》

1C(喻:理解)2D 3B(邻居不知道,因此不理解谢端的意思。后来就说谢端自己娶了媳妇不告诉邻居)

4①谢端日落而息,早上起身,努力耕作,自食其力,不分白天黑夜的辛苦。

②只看见有一少女,还在灶下。谢端就问她:“这位新妇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给我做饭呢?”

③从今以后,你的生活境遇会稍微好转,一定要勤劳地到田间耕作,也要靠打渔砍柴来维持生活。

上一篇:呼吸湿化器下一篇:农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