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

2024-07-07

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精选5篇)

初中文言文趣味阅读 篇1

在应试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学生兴趣不大、被动接受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记下文言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翻译, 并将死记硬背成为一种常态的学习模式。于是,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常陷于一片沉寂。文言词句的积累确实是文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但一味“死记硬背”容易导致初中生对文言学习望而止步。文言文教学需要教者用智慧和耐心去设计, 让学生活动起来, 让课堂灵动起来。下面, 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字形绘画让文言词语苏醒过来

汉字是象形文字, 如果将其甲骨文、金文等字形画出来, 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比如, 《核舟记》中的“其两膝相比者, 各隐卷底衣褶中”中的“比”, 其义为“靠近”。甲骨文中的“比”像二人比肩而行, 步调一致。教师带着学生画一遍, 意思立即清楚了。又如, 《塞翁失马》中的“人皆吊之”的“吊”意为“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学生不太明白。其实, 吊即弔, 甲骨文字形像人持弋射 ( zēng)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 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 怕禽兽来吃, 于是送丧者持弓箭前来帮助驱除。因此, 其本义是“悼念死者”, 后来引申为“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再如“伐”, 《曹刿论战》中有“十年春, 齐师伐我”, 在《小石潭记》中有“伐竹取道”, “伐”会意, 从人从戈, 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 本义是砍杀, 在“伐竹”中取引申义为砍伐, 而在“齐师伐我”中则取“讨伐”这个意思了。

绘画的实词还有不少, 比如“三男邺城戍”的“戍” (人持戈, 意为防守) ,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的“去” (上面是人, 下面是口, 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坎穴而去, 所以“离开”是本义) ,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的“集” (上面是鸟, 下面是木, 指群鸟栖于树上) 。总之, 教师在上课前认真钻研文言字词的字源字形, 在上课时便能深入浅出地教学, 课堂气氛也就自然活跃了。

二、情境表演让文言课文鲜活起来

课本剧创作和表演也应是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的重要形式。如《〈世说新语〉两则》《伤仲永》《狼》《桃花源记》《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曹刿论战》等有的故事性较强, 有的人物个性鲜明。教学这些文言文时, 按照“译—编—演”的步骤进行, 趣味无穷。

文言文课本剧的创作、表演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 也需要适当简化。比如教学《公输》一文, 在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情节来创作三幕话剧:第一幕“墨子说服公输盘”, 第二幕“墨子初步说服楚王”, 第三幕“墨子楚王演习攻防对垒, 迫使楚王息兵”。然后, 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第一幕话剧, 并将第二幕、第三幕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 在下节课上点评, 时间充裕的话选择表演能力好的学生当堂表演。又如教学《核舟记》一文, 在当堂教学时, 我点了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佛印。表演者一边做动作, 一边吟诵相关语句。这样, 表演者和观众对苏氏三人泛舟赤壁情景的印象更深了, 于是到背诵环节仅花了几分钟就完成了任务。

当然, 想要在课堂上将这么多课文都编剧、表演是不太可能的。但是, 利用学校的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 开展课本剧创作、竞赛、选拔, 确实能激励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课堂上乐学、好学。

三、诗文对举让文言主旨明朗起来

在预备教学一篇古文时, 查找该作者表达类似情感的一两首古诗, 并在课堂中诗文对举, 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主旨。如教学《五柳先生传》时, 我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 (其五) 》《归园田居 (其三) 》, 感受陶氏虽身在尘世, 而心远离世俗的超然脱俗的真趣。如在教学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的课堂上, 我则将其与《山中杂诗》进行对举, 感受作者爱慕山水、避世退隐的情怀。如在教学韩愈的《马说》的课堂上, 我则以《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之相对举, 感受作者怀才不遇、忠而被贬的愤激之情。又如, 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的课堂上, 我则以其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之相对举, 感受作者襟怀坦荡、旷达乐观的精神。再如, 在教学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上, 我则以其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与之相对举, 充分感受作者的淡看挫折、乐观开怀。这样, 在课堂上读文吟诗的气氛中, 文言文的主旨便更加明朗起来。

总之, 由于诗歌的言简意丰, 易于记诵的特点, 在课堂上将它与古文对比, 更便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课堂也更加容量丰富, 并发散出浓浓的文化气息。

四、“达人”评选让古文作者亲切起来

到了八年级、九年级, 我会带着学生搞“评选我心中之最的古人”活动。评选活动有评选词写作、小报制作、当堂演讲等。学生的作品有“我心中最正直的古人”“我心中最勇敢的古人”“我心中最富智慧的古人”“我心中最悲情的古人”“我心中最坚强的古人”“我心中最勤奋的古人”等等。比如, 不少学生评选《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明朝大儒宋濂为最勤奋的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陶渊明为最洒脱的人,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为最爱民的人,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为最心忧天下的人。学生为此书写的评选词也多言简意赅、妙笔横生, 点到了古文作者的真正品质。甚至有学生用古文来表达对古圣先贤的仰慕之情。小报制作则更增添了一份艺术的味道, 各个板块或是列举了古文作者的个人简介, 或是列举了主要作品, 或是列举了奇闻轶事, 还加上了漂亮的美工设计。在课堂上展示这些作品, 能明显看到学生兴趣高涨, 充满收获的乐趣。至于演讲, 则放到活动课上或是课前五分钟。演讲时, 我要求学生脱稿, 字正腔圆地表达, 这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相关的古文作者, 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以上四种文言文趣味教学方法, 我还常使用以下方法。一是情境设计, 如《核舟记》中的实物图片展示, 《与朱元思书》中的节奏舒缓的音乐播放,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清朗淡雅的月夜视频播放。二是扩写、续写或缩写, 像教学《唐雎不辱使命》《公输》《陈涉世家》等课文时, 要求学生在查找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续写课文。三是背诵比赛, 胜者以小奖激励, 败者则当堂背一首课本外的古诗。

总之, 对于文言文趣味教学, 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 心怀学生的接受规律, 心怀学生的兴趣喜好, 心怀学生的长远发展, 就一定能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灵动起来。

摘要:在应试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 照本宣科、单调乏味的教学和学生兴趣不大、被动接受的双重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在初中阶段, 一味“死记硬背”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学习望而止步。文言文教学需要教者用智慧和耐心去设计, 让学生活动起来, 让课堂灵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趣味教学,课堂灵动

参考文献

[1]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商务印书馆, 2005.

[2]汉典.http://www.zdic.net.

初中语文阅读趣味教学策略分析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趣味阅读 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一些学生对传统的讲授阅读的方法,比如段落讲解、语句讲解、作者意图讲解等感到没有太多新鲜感,这导致一些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成为目前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前提。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一、设新颖开场,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学生来说,每堂课的初始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假如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一些全新的方式导入这堂课,学生就会感到非常新颖,想进一步听老师的讲课,相反就会感到千篇一律,失去阅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新颖的开场白,引导学生学习。

比如在讲授课文《往事依依》一节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那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白天,我当时和大家一样,也是一名初中生……”我用大概3分钟的时间将自己童年在学校中发生的一件趣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听得非常专心。讲完后,我询问学生:“这个故事大家觉得好玩吗?”“好玩。”学生回答:“想不想再听一个?”“想。”学生回答:“好,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给我们讲了什么样的童年趣事。”

这样的开场白,以教师的真实故事作为出发点,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学生听得非常仔细,有一种没有听够的感觉,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机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延续刚开始的兴趣。

二、提主观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多提问,还要努力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包含课文中的基本内容,还应做到难易适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回答出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课文《三颗枸杞豆》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1.枸杞豆是什么东西,大家有没有见过?2.癌症是一种什么病,如何预防?3.作者认为童年真正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什么?4.读完整篇文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这几道题目都是一些较为主观的题目,且不失趣味性,学生听到这些有趣的问题后,会快速阅读课文,当学生看完课文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枸杞豆、癌症等词语比较陌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科普知识,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枸杞豆,什么是癌症,随后引导学生回答第三和第四道题目。关于这两道题目,学生的答案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真正发奋学习是因为自己从此爱上了植物,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从此能够静下心观察事物,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三叔的事情启发了作者,让他从此开始认真学习,这些答案教师都给予肯定。第四道题是一个更开放的题目,有的学生回答要珍惜生命,有的学生回答应努力学习,有的学生则回答要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些开放性的回答,都是学生对于课文的观点,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回答正确,从而让学生对上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做真实表演,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初中生对于课堂中的一些亲身体验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小到分角色朗读课文,大到组织学生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或者展览,都比直接在课堂中坐着听课感兴趣,为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当讲完一篇阅读文章后,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自体验课文中所讲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比如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在讲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课文多读几遍,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演孔乙己,若干个同学演茶客,然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共同演孔乙己的故事。学生原本对孔乙己的认识只能通过书面的形式进行了解,因此尽管教师努力让学生通过孔乙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对话认识孔乙己这个人,但是学生在这种抽象的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而当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时,首先让喜欢表演的学生过了表演瘾,其次,表演者要想演得出色,就必须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同时在进行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必须完全投入,才能表演得更好,这些都能在学生表演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中表演孔乙己的学生会不断思考孔乙己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说这些话别人会怎么看。店里的伙计包含茶卡在笑话孔乙己时,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对孔乙己的那种瞧不起,这些内容只有当亲身经历后,才能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学生就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兴趣,就意味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因此,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进行相关教学。

参考文献:

[1]张雅利.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初探[J].科技视界,2015,14.

[2]郭晓丹.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法探析[J].剑南文学,2013,01.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初探 篇3

一、抓好学生的预习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至少读三遍文言文, 第一遍是扫清字词的读音, 第二遍是结合注释对文章初步了解, 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第三遍是根据所掌握了解的意思对文章进行文意疏通。比如我在教学《童趣》这篇文章的时候, 我就布置了预习, 让学生严格根据我教给他们的预习方法进行预习。因为这是他们进入中学之后的第一篇文言文学习, 因此我带着他们预习。第一步先听泛读, 纠正读音, 同时也贯穿了一个通假字的读音知识。“项为之强”中的“强”在这里的意思是通“僵”, 僵硬的意思。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它所通的那个字的读音, 读“僵”的音。然后再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去读第二遍, 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懂个大概, 教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做好课堂合作学习引导

有了前面的预习, 在课堂教学中, 我首先根据课文的要求, 让学生多读几遍。比如童趣我让学生反复朗读, 最初的两遍大家还没怎么融入太多的情感, 在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发现小家伙们的语气、面部表情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还没翻译就已经能够掌握大体意思, 根据意思来倾注情感。比如读到“癞蛤蟆”的部分, 很多孩子都笑了。我认为一定是勾起他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然后根据我们的四个同学一个小组的小组翻译环节, 让学生疏通文意。这个环节教师要融入他们当中去, 适当的解决小组内的问题, 也可以收集各个小组提出来的问题, 以便于在小组讨论之后做分析和解答。有了老师的介入, 你会发现孩子们专注的完成着翻译任务, 有任何问题都会记录下来, 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让孩子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师生之间的教学变得轻松得多, 重难点字词也能够在这里得到消化和吸收。疏通了文章, 板书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梳理文章的脉络, 也可以给出一个框架让学生来填词……总之, 只要弄懂了文章的意思, 整理脉络的时候也一定要杜绝唱独角戏。要让学生紧紧地跟着你的思路走。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负责你在上面龙飞凤舞, 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通过课堂教学, 尤其是第一篇文言文教学, 要注意把问题设置简单一些, 让学生跳起来就可以摘到果子。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让他们不会对文言文产生畏惧心理。

三、做好背诵指导

文言文学得好不好, 背诵也是基本功。在屡次考试中文言文的分值也是相当高的, 就从学生的应试技巧而言, 对好的文言文的背诵也是必需的。尤其是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因此, 对学生的文言文背诵指导也是我们老师们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文言文的背诵其实也没有太多捷径,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 多读、理解记忆是必不可少的。多读我们就能够对文本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我们甚至可以找出一些我们感兴趣的好记忆的文言来进行记忆。比如在《醉翁亭》的背诵指导中, 除了让他们掌握文章的基本内涵而外, 我还要求他们必须要知道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乐”。抓住:山水乐———四时乐———游宴乐———太守乐的结构来背诵, 学生觉得容易多了。在指导《小石潭记》之类的游记的时候, 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用恣意的想象, 生动的传神, 加上简朴的口语化的语言, 将梅雨潭描绘成一幅明艳多姿的图画, 赋予了文章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动态美。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前提下, 把自己置身于作者左右, 或者干脆让自己代替作者, 把这篇游记清清楚楚的展现在脑海。对于那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小文章, 我首先让他们讲故事。比如《童趣》, 我让他们把作者童年的小故事进行复述, 在忍俊不禁的笑容里, 我看到了他们联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有了这些基础, 背诵起来就容易了。

四、学会对比阅读

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 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内涵等与现代文进行比较阅读, 也可以与类似的文言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 不但可以对文意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还可以让很多知识点进行揉合, 增强语感加深记忆。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A-

0050-0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文言文阅读教学视为简单地读、机械地背诵与不断重复地默写,甚至连文言文翻译都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誊写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价值。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要疏通文意,再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从而让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实现情感升华。

一、诵读为主,疏通文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读准生字词,疏通文意;其次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之美,培养对于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诵读意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三峡》时,教师不要过多讲解,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与品味。《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短短的文章就把三峡的山与水描写得淋漓尽致。山是那么的连绵起伏、雄奇险拔;水是那么的急湍甚箭、清幽秀丽。琅琅上口的四字短语言简义丰。学生在诵读时将自己的感情蕴含其中,闭了眼奇山秀水仿若就在眼前,读完全篇,学生仿佛也经历了一次三峡之旅。诵读是有技巧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断清节奏,读准句读。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然是四字,仍然要有停顿。扫清文字障碍之后的美读则要读准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教师在训练学生诵读时可以创设语境,为学生的诵读奠定感情基调。像《三峡》要读出赏景的喜悦,而朗读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时要言辞恳切,表达出诸葛亮对先主刘备的感激以及对后主刘禅的劝勉。

二、注重方法,深入体悟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在语音、词义等方面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学中,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帮助学生了解、梳理和总结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现象,让学生举一反三,或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增强文言文教学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梳理文言现象

每一篇文言文都会存在相当多的文言现象,如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存在文言现象的词句的含义。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一文,文章虽然很短,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却很多。如“博士”,在文中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现在则是一种学位的名称。如果学生不清楚该词古今意义的区别,对文意的理解就会偏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梳理并总结文中的文言现象,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借用现代媒体技术

对于中学生而言,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语言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使得阅读体验失去了流畅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现代媒体技术,展现隐藏于文言文语言中的精彩画面,让学生领会其中的丰富意涵。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渲染一个雪的世界。学生看着大屏幕中的雪景,就能体会形态不同的雪的特点,理解“撒盐差可拟”与“柳絮因风起”二者间的区别,感受文字的鲜活与立体,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提升对文言文的感悟力。

三、古为今用,升华情感

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是沉闷乏味的。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激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尝试着用古人的话来表达自己,这样既有趣又新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则》时,针对文中孔子指出的有关学习的内容,笔者在班里组织了一次主题演讲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认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陶冶;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的历练,只有静下心来学习,才能获得提升;还有的学生搜集了一部分网上的资料,将一些学者对《论语》的解读著作拿来分享,如《于丹〈论语〉心得》《傅佩荣细说孔子》等,这些资料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对《论语》产生了研究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和认知更深了一层,并从多个层面解读了“仁”的核心概念,由此理解了《论语》在今天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珍贵价值,起到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里,文言文教学处于不被学生所喜的尴尬境地。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深入文言文教学之中,不断钻研探索,尝试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困境,真切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笔者相信,只要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就一定能让文言文教学焕发光彩!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2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文言文阅读在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并且对初中阶段50篇优秀诗文的背诵做了明确的建议,文言文教学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我国的文言文从先秦开始算起,可谓历史悠久,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文言文,指的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诗文,它包括了古代的散文和诗、词、曲这几部分。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教育层面来讲,在中小学普及国学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该引起在校师生的共同关注。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优美的文章中学习古人言辞的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对古代建筑、环境的描写中感受别样的风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以古代小说、散文的写作方式为模仿对象,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为例,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师生合作学习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调动学生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虽然当前的大教学环境对文言文教学非常有利,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当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教学情况深感忧虑。不少教师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大的提升空间,课堂上的文言文教学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对教学方法不进行反思,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欣赏“文言之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文言文已经与当今社会脱节,学习古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必要。同时文言古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产生的意义变迁等现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这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大。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必须改善当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首先,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我们都知道,古人写诗是讲究韵律的,同样他们所写的文章也在句读停顿之间表达着音律之美。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要重视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带着感情大声地读出声音,感受古文独特美感。一般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先读三遍,通过第一遍的朗读自己弄明白应该在哪里停顿,在课文已有的标点符号基础上断好句;第二遍的时候自己试着揣摩文章的主要意思;到了第三遍带着感情认真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读完以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大体了解再讲课,就不至于老师说什么都听不懂,也就避免了对课堂产生厌烦的情绪。

其次,教师要重视文言文课文的背诵。古人读书读到兴起,会反复阅读然后把大段大段的文章背下来,这与小学而言是很有益的。通过背诵,文章里的精华才会真正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潜意识中,成为自己的东西。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是希望学生通过背诵记住文言虚词、实词的意思,背得越多记得越多,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越深。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对照着课下注释和老师的讲解,读一句翻译一句,这样一边读一边翻译,一段完成之后由老师将重点的词语圈出来重点讲解,并作为记忆点,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当课文讲完之后,最后并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根据现代文翻译,还原古文内容,背起来相对简单。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大部分原因是无法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体裁,学习起来有困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做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才会对课堂充满期待。

二、合作学习,优势互补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良好的合作方式,可以解决一个人完成不了的难题,提高办事效率,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所以合作不仅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很普遍。根据初中生依赖同伴,容易模仿同伴,擅长展现自我的心理特点,合作学习在初中课堂文言文学习中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种方式,只要运用恰当,在学习中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在具体讲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自行试着翻译课文。由于小组内每个学生学习水平不同,预习效果肯定也不尽相同,在讨论的时间里,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补充,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有一个参考,帮助他理顺文章的大意,听讲的时候不至于太吃力。而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对同一个句子的翻译或者作者情感的表达,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不同的思想火花发生击撞,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这篇文章的时候,对文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大家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陈涉说这句话语气过于自大,暗示了他最后起义失败的结局。有的学生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分析,认为陈涉敢于反抗不平等的社会现状,表现了他要求平等的决心。有的学生从词义理解的角度出发,“宁”是难道的意思,“有种”是生来就有的意思,发散思维,认为就像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一样,每个人成功的因素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要有所成就,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几千年过去,我们不可能亲自问一下陈涉当时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心情,但是学生们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产生了启发,使学生感受到原来古文这么有趣,古代人的智慧胆识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像我们无法真切体会陈涉的心情一样,由于年代久远,社会背景早已大不同,所以对古人为人处世的评价除了参考写作背景之外,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品评的标准,这就必须要依靠合作学习,老师和学生各自分享自己的观点,来得出最终结果达成共识。因此在文言文阅读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很有必要。

上一篇:自然科学下一篇: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