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共12篇)
自然科学 篇1
摘要: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方面, 以及自然科学方法能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方面, 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谈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差异,应用
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
社会学是培养批判思维的一类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区别在于三大方面: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就是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自然科学是深究存在于世界上的永恒的真理, 社会科学则是对现实社会的解读, 也就是了解已经形成的世界。本体论方面的差异又导致认识论方面的差异。认识论即对人类知识起源、本质等的探索。自然科学寻求的是通过典型的例子可以了解一类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了解了一个圆就可以应用到很多地方;社会科学是想要了解所有个案组成的总体状况。本体论和认识论是为了说明方法论的, 方法论方面自然科学家更倾向于通过实验的方法, 能更好地隔离外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但是社会科学家们运用观察数据, 这些观察数据是一定会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 没有哪个实验是能够纯粹的排除外界的影响, 达到自然科学实验的效果的。
研究对象及其与研究者关系方面的差异。在这方面, 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其中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却是人的活动, 就是人的心理或者现实行为本身。自然现象是外在于行动者的, 或者说是没有意识的客体存在, 包括自然科学家在内缺乏与其直接沟通的纽带;但社会科学家却可以与其研究对象进行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与自然科学相比较, 社会科学所进行的研究很少是能够在实验中得到确定数据资料的。正如上文提到的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差异那样, 对于此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 社会科学中要探究的社会个体与自然科学中的一个个分子结构相比是不断变化的、非常复杂的, 难以在实验中情景模拟出来或者对其进行控制。接着, 实验中的数据分析与真正在社会中存在的情境还是相差甚远的。即使实验取得成功, 在实验外、真实社会中效度也不见得那么完好, 说得更直白一些, 实验根本无法反映社会中的情景。还有一点也是社会科学无法从纯粹实验中获得精准数据的原因:社会伦理的限制。比如, 检验儿童是否具有对毒药的天生免疫力?类似的实验在社会伦理上来说是肯定不允许做的。
二、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必要性
1. 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客观。所谓客观, 就是要尽可能地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对象的部分影响, 但是就上文提到的社会科学由于无法完全进行精准的反复实验, 从而社会科学要比自然科学研究更加具有主观性。
2.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精确。社会科学方法更多的是定性研究, 自然科学方法更多的是定量研究。由于社会个体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变化性以及随机性导致其具有定性和不易操作, 自然科学中许多定量分析方法为社会科学提供理论, 帮助社会科学研究更加精确, 增强其可信度。其实, 社会科学研究已经把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了适当结合, 从定性研究开始, 以此作为基础进行数量关系的认识, 进而发展为定量研究。尽可能多的用数学语言对个体行为进行描述, 概念操作化。对各变量之间进行量化, 做出对人、对社会中现象的合理以及精准测量, 找到存在与社会个体以及社会现象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局限性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 都追求客观性、有效性, 但是社会科学也有其自身独特的方面。比如关于人文社会方面。所以在接纳并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 社会科学也应该就其自身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创新自己的研究方法。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实验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在进行社会科学的相关实验中, 即使对实验的相关活动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 但是却还是无法避免社会个体自身存在的有意识、有认知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偏差。实验的对象是存在自身想法的个体, 所以在实验中, 实验的主体和实验的客体之间是无法彻底避免相互的意识、认知。并且在社会科学的实验中没有像在自然科学实验中那些精准的物质手段支持。
2. 社会科学发展的滞后性。据资料记载, 美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才把社会科学第一次当做科学来看, 也就是说, 社会科学得到人们重视距今时间并不是很长, 是在八十年代才逐渐成为科学并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识;但是说到自然科学, 从产生到现在却已经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 自然科学要比社会科学历史长很多。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几乎都让人类所涉及, 无论是知识还是学科研究都相当丰富和完备, 社会科学尚处在初期描述性阶段以及定性为主逐渐加入定量研究的阶段。所以有的时候, 如果用已经接近完善的自然科学相关要求来对初期发展中的社会科学进行要求, 是并不太合理的。
但是我们知道, 现在自然科学的很多方法已经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去了, 比如数学方法、观察方法, 定量研究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不但不陌生, 而且应用的也是非常广泛了。其实,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自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也就表示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如果越俎代庖, 对于这二者任何一个来说都会产生极大的偏差, 但若是能够将这二者适度的相结合, 二者都会发展的很好
参考文献
[1]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J].科学学研究, 2016.
[2]陈其荣, 曹志平.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J].浙江大学学报, 2004.
[3]王海传.简谈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问题[J].前沿, 2002.
[4]罗运民.邓小平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及意义[J].贵阳师专学报, 2001.
[5]袁运开.自然科学方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6]吴维民.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大汇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2.
自然科学 篇2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推荐阅读书目
一、中国思想文化类
二、中医药文化、经典类
三、外国思想文化类
四、中外文学艺术类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〇〇七年十月
中国思想文化类
(一)综合性著作(学生可选择2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出版社
1、《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 方克立著
北师大出版社
2、《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著
人民出版社
3、《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著
中国社科出版社
4、《中国系统思维》
刘长林著
中国社科出版社
5、《南怀瑾著作选》
南怀瑾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6、《中国文史百科》
张岱年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7、《中华文明传真》
刘大韦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8、《话说中国》
李学勤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9、《中国通史(彩图版)》
白寿彝顾问 戴逸主编
海燕出版社
10、《中华神秘文化》
王玉德著
湖南出版社
11、《中华历史通鉴》
李罗力主编
国际文化出版社
12、《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3、《中西五百年比较》
毛磊等主编
中国工人出版社
14、《哲学大辞典》
冯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国学基础文库》
中国人民大学编辑
中国人大出版社
16、《佛教哲学》
方克立著
中国人大出版社、17、《中国科学技术史编》
杜石然
科学出版社
18、《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中华文明史》
袁行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上中下)
薛明扬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第一部分(学生可选择10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出版社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兰州大学出版社 陕西旅游出版社 共同挑选出版
《易经》
《论语》
《孟子》
《大学·中庸》
《说文解字段注》 《道德经》
《庄子》
《鬼谷子》
《左传》
《战国策》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菜根谭》
《吕氏春秋》
《世说新语》 《六韬三略》
《闲情偶寄》
《围炉夜话》
《徐霞客游记》
《古文观止》 《曾国藩家书》
《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
《史记》
《三国志》 《正经》
《资治通鉴》
《容斋随笔》
《随园诗语》 《阅微草堂笔记》 《千家诗》
《幼学琼林》
《反经》
《金刚经》
《格言联壁》 《坛经》
《颜氏家训》
《山海经》
《声律启蒙》
《弟子规》 《古诗》
《唐宋八大家》 《龙文鞭影》
《梦溪笔谈》
《智囊》 《忍经》
《劝忍百箴》
《忠经》
《孝经》
《贞观政要》 《太平广记》
《典故故事》
《寓言故事》
《经世奇谋》
《帝鉴图说》 《呻吟语》
《养正四要》
《饮食须知》
《对联》
《百战奇略》 《茶经》
《百喻经》
《贤喻经》
《浮生六记》
《汉书》 《后汉书》
《孔子家语》
《人间词话》
《人物志》
《冰鉴》 《陶庵梦忆》
《天工开物》
《朱子家训》
《千字文》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宋传奇》
《歇后语》
《俗语》
《笑林广记》
第二部分(学生可选择2种)
1、《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著
中华书局
2、《周易基础》
杨维增著
花城出版社
3、《淮南子》(上下)
刘安著 赵宗乙注译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朱子语类》
朱熹著
中华书局
5、《二程集》
程颐 程颢著
中华书局
6、《春秋繁露》
董仲舒著
中华书局
7、《陆九渊集》
陆象山著
中华书局
8、《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著
中华书局
9、《孙中山选集》
10、《毛泽东选集》(四集)
11、《邓小平文选》(三集)
12、《江泽民文选》(三集)
中医药文化、经典类
(一)综合类(学生可选择3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出版社
1、《中国医学文化史》
马伯英
文汇出版社
2、《中国医学通史》(共四卷)
傅维康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周易与中医学》
杨力
北京科技出版社
4、《中医名言大辞典》
刘道清主编
中原农民出版社
5、《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共三卷)
上海科技出版社
6、《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大百科出版社
7、《医药文化随笔》
傅维康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8、《中医与文化漫谈》
张建中主编
上海中医大出版社
9、《中医文化撷芳》
张建中 金芷君
上海中医大出版社
10、《中药趣话》
王焕华
百花文艺出版社
11、《中国医道》
王君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2、《中医学术发展史》
严世芸
上海中医大出版社
13、《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14、《中华养生宝典》(上下册)
15、《儒道佛与中医药学》
16、《中医学思想史》
17、《历史上的炼丹书》
18、《江湖医术辨析》
19、《医俗史》
20、《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21、《中国八卦医学》
22、《道教养生》
23、《性经与岐黄》
24、《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
25、《中国养生全书》
26、《中医文献导读》
27、《中医与传统文化》
28、《四书及四库全书总目》
29、《医案助读》
30、《中国难字字典》
31、《笔记杂著医事别录》
32、《文苑杏林话中医》
33、《文化中医》
34、《中华医学之最》
35、《中国药史》
36、《品读中医》
37、《经方的魅力》
38、《御医》
39、《回归中医》
李良松
汪茂和
薛公忱
李经纬
蒙绍荣
牟鸣真
陈乐平
马伯英
刘
杰
谭电波
徐仪明
何裕民
施
杞
田代华
曲黎敏
刘时觉
黄
堭
李
戎
陶御风
原所贤
常
宇
洪
波
朱
成张存悌
黄
堭
赵
阳
张效霞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书店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上海科技出版社
广西科技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青鸟出版社
岳麓书院
中国社科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广西师大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科技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40、《名医治学录》
曾时新
广东科技出版社
(二)中医药经典类(可选择性阅读)
1、《五十二病方》、《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
2、《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
3、《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新修本草》
4、《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5、《小儿药证直诀》、《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杨氏家藏方》
6、《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
7、《妇人大全良方》、《卫生宝鉴》、《汤液本草》、《此事难知》、《世医得效方》
8、《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医经溯洄集》、《脉因证治》
9、《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普济方》、《明医杂著》、《韩氏医通》、《医学正传》
10、《内科摘要》、《赤水玄珠》、《医方考》、《万病回春》、《濒湖脉学》
11、《本草纲目》、《名医类案》、《杂病证治准绳》、《针灸大成》、《寿世保元》、《外科正宗》
12、《医贯》、《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景岳全书》、《慎柔五书》、《温疫论》
13、《审视瑶函》、《理虚元鉴》、《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傅青主女科》
14、《医方集解》、《辨证录》、《医学真传》、《伤寒来苏集》、《四诊抉微》
15、《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医学心悟》、《幼幼集成》
16、《成方切用》、《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医学源流论》、《兰台轨范》、《慎疾刍言》
17、《温病条辨》、《医林改错》、《冷庐医话》、《时病论》、《血证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18、《中华医典》(共含700多部古代医籍)电子版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19、《中世藏书·字库·医部》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社 20、《中华医书集成》(含210部古代医著)裘沛然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21、《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彩绘孤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2、《中国医学大成》(精选名篇)
方春阳
吉林科技出版社
23、《中国养生大成》(精选名篇)
方春阳
吉林科技出版社
外国思想文化类
(一)综合性(学生可选择2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出版社
1、《世界文明史》
[美] A·M·伯恩斯 商务印书馆
2、《全球通史》
[美] 斯塔夫理阿诺斯
上海社科出版社
3、《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英] 丹皮尔著
商务印书馆
4、《西方科学的起源》
[美] 林德伯格
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5、《历史研究》
[英] 汤因比
上海人民出版社
6、《西方哲学史》
[英] 罗素
商务印书馆
7、《剑桥医学史》
[美] 罗伊·波特
吉林人民出版社
8、《生命科学史》
[美] 玛格纳
9、《技术史》
[英] 查尔斯·辛格
10、《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美] 墨非
11、《医学史》
[意] 卡斯蒂摩尼
12、《西方思想史》
[美] 理查德·塔纳斯
13、《科学的历程》
吴国威
14、《西方现代哲学》
夏基松
15、《科学学基础》
夏禹龙
16、《欧美经济史》
夏炎德
17、《当代资本主义导论》
华民
18、《事物的起源》
[德] 利普新
19、《医学方法概论》
常青
20、《科学技术史年表》
[日] 汤浅光朝
(二)经典原著(学生至少选读3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1、《反杜林论》
[德] 恩格斯
2、《外国学术名著提要》(1、2)
林骧华
3、《大趋势》
[美] 奈比斯特
4、《论法的精神》
[法] 孟德斯鸠
5、《正义论》
[美] 罗尔斯
6、《物种起源》
[英] 达尔文
7、《苏格拉底的审判》
[古希腊] 柏拉图
8、《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
[德] 康德
9、《美学讲演录》
[德] 里格尔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 韦伯
11、《共产党宣言》
[德] 马克思 恩格斯
百花文艺出版社
科技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广西师大出版社 上海社科出版社
北大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学出版出版社 上海三联出版社 华东师大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科技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中国社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三联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12、《忏悔录》
[中世纪] 奥古斯丁
商务印书馆
13、《工具篇》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
14、《培根论说文选》
[英] F·培根 商务印书馆
15、《社会契约论》
[法] 卢梭
商务印书馆
16、《寂静的春天》
[美] 蕾切尔·卡逊
吉林人民出版社
17、《伊甸园里的飞龙》
[美] 卡尔·萨根 上海人民出版社
18、《新的综合——社会生物学》 [美] 威尔逊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数字化生存》
[美] 尼格罗庞帝
20、《后工业社会的来源》
[美] 贝尔
21、《猜测与反驳》
[英] 卡尔·波普
22、《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 库恩
23、《第三次浪潮》
[美] 托夫勒
24、《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俄] 赫尔岑
25、《性心理学》
[英] 蔼理士
26、《精神分析引论》
[奥] 弗涤依德
27、《权力意志》
[德] 尼采
28、《西方的没落》
[德] 施本格勒
29、《小的是美好的》
[英] 舒马赫
30、《金枝》
[英] 弗雷泽
31、《自然辩证法》
[德] 恩格斯
32、《国富论》
[英] 亚当斯密
33、《古代社会》
[美] 摩尔根
34、《宇宙之谜》
[德] 海克尔
35、《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德] 魏特林
36、《狄德罗哲学选集》
[法] 狄德罗
37、《未来的冲击》
[美] 托夫勒
38、《功利主义》
[英] 密尔
39、《君主论》
[意] 马基雅维利40、《自卑与超越》
[德] 阿德勒
41、《文明论概略》
[日] 福泽谕
42、《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 [美]罗斯托
4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瑞士] 布克哈特
44、《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德] 海涅
45、《增长的极限》
[美] 梅尔斯
海南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三联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新世界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人民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中信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作家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46、《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德] 赫胥黎
科学出版社
47、《人论》
[德] 卡西尔
上海译文出版社
48、《人是机器》
[法] 拉·美特里
商务印书馆
49、《发生认识论原理》
[瑞士] 皮亚杰
商务印书馆 50、《人口原理》
[英] 马尔萨斯
商务印书馆
51、《法国革命史》
[法] 米涅
商务印书馆
中外文学艺术类
中国文学类
(一)概论(学生至少选读1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1、《中国文学史》(三卷新版)
章培恒主编
2、《文艺学导论》
吴中杰
3、《美学教程》
王一川
4、《中国美学史教程》
王振复
5、《美的历程》
李泽厚
6、《文学基本原理》(修订本)
以群主编
7、《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主编
8、《中国现代文学史》
陈思和
(二)作品(学生至少选读10种)
书名
著者或主编
1、《中国文学作品选读》(四卷)
袁行霈主编
2、《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3、《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4、《魏晋南北朝诗选》
丁夏
选注
5、《魏晋六朝诗选》
余冠英 选注
6、《唐诗选》
文学研究所选注
7、《宋诗选注》
钱钟书 选注
8、《唐宋词选》
文学研究所选注
9、《古文观止》
吴调侯 吴楚材 选
10、《关汉卿戏曲选》
吴晓铃 注
11、《西厢记》
王实甫(王季思注)
12、《话本选》
吴晓铃 选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人民文学欻版社
中华书局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元散曲选注》
王季思主编
北京出版社
14、《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5、《水浒传》
施耐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6、《西游记》
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
17、《聊斋志异》
蒲松龄
人民文学出版社
18、《儒林外史》
吴敬梓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桃花扇》
孔尚任(王季思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长生殿》
洪升(徐朔方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2、《镜花缘》
李汝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3、《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4、《二十年目睹之怪状》
吴沃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5《老残游记》
刘
锷
人民文学出版社
26、《鲁迅小说选》 《鲁迅杂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27、《郭沫若剧本选》 《女神》(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8、《闻一多诗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9、《叶圣陶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30、《朱自清诗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31、《现代诗选》
32、《冰心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33、《子夜》
茅
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34、《茅盾短篇小说集》
35、《家》
巴
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6、《骆驼祥子》
老
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
37、《曹禺选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38、《艾芜短篇小说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
39、《沙汀短篇小说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40、《夏衍剧本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41、《赵树理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42、《王贵与李香香》
李
季
人民文学出版社
43、《暴风骤雨》
周立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
44、《艾青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45、《红旗谱》
梁
斌
人民文学出版社
46、《红岩》
罗广斌 杨益言
中国青年出版社
47、《红日》
吴
强
中国青年出版社
48、《青春之歌》
杨
沫
人民文学出版社
49、《林海雪原》
曲
波
人民文学出版社 50、《李自成》
姚雪垠
中国青年出版社
51、《郭小川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52、《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英儒
人民文学出版社
53、《保卫延安》
杜鹏程
人民文学出版社
54、《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人民文学出版社
55、《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56、《徐志摩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57、《朦胧诗选》
北岛等
春风文艺出版社
外国文学类(学生至少应选读10种)
(一)概论
书名
著者或主编
出版社
1、《外国文学简编》
朱继之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世界文学史纲》
蒋承勇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世纪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
复旦大学出版社
4、《外国文学名著提要》(四卷)郑克鲁等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二)作品
1、《伊里亚特》
[古希腊] 荷马 傅东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奥德修记》
[古希腊] 荷马 杨宪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伊索寓言》
[古希腊] 伊索 周启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神曲》
[意] 但丁 王维克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5、《唐吉诃德》
[西班牙] 塞万提斯 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6、《十日谈》
[意]薄加丘
人民文学出版社
7、《莎士比亚戏剧集》
[英] 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8、《伪君子》
[法] 莫里哀 赵少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9、《玩偶之家》
[挪威] 易卜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0、《德伯家的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 [英] 哈代 张谷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1、《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集》
[美] 马克·吐温 张友松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2、《草叶集选》
[美]惠特曼
楚图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安徒生童话集》
[丹麦]安徒生 叶君健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4、《裴多菲诗选》
[匈] 裴多菲 孙用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5、《老人与海》
[美] 海明威 海观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6、《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 斯托
人民文学出版社
17、《牛虻》
[英] 伏尼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8、《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袁可嘉等选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泰戈尔诗选》(内含冰心译吉檀迦利)
[印] 泰戈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
纳训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 普希金 吕荧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2、《当代英雄》
[俄] 莱蒙托夫 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3、《死灵魂》
[俄] 果戈里 鲁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4、《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5、《奥勃洛莫夫》
[俄] 冈察洛夫 齐蜀夫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6、《大雷雨》
[俄] 奥斯特洛夫斯基 芳信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7、《罪与罚》
[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 岳麟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8、《安娜·卡列尼娜》
[俄] 托尔斯泰 周扬 谢素合译本
高植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9、《复活》
[俄] 托尔斯泰 汝龙译本 高植译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30、《契诃夫小说选》
[俄] 契诃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31、《莫泊桑短篇小说》
[法] 莫泊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2《简·爱》
[英] 夏洛蒂·布朗特
祝庆英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33、《名利场》
[英] 萨克雷
杨必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4、《欧也妮·葛朗台》
[法] 巴尔扎克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5、《包法利夫人》
[法] 福楼拜 李健吾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6、《约翰·克里斯多夫》
[法] 罗曼·罗兰 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7、《大卫·科柏菲尔》
[英] 狄更斯 董秋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8、《鲁滨逊漂流记》
[英] 笛福 方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浮士德》
[德] 歌德
钱春绮 董问樵译本(1982)40、《悲惨世界》
[法] 雨果 李月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1、《红与黑》
[法] 司汤达 罗玉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2、《母亲》
[苏] 高尔基 夏衍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4、《静静的顿河》
[苏] 肖霍洛夫 金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初中自然科学教学反思 篇3
【关键字】自然科学教学 自主学习 实验
长期以来,我国在中学教育中偏重于理科性质的学科,因此,自然科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在以往的中学教育中固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实施,旧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熟知的填鴨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制,一切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因此,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可以很好的掌握教材上要求的内容,在考试总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在自主创新方面却有很大的缺陷,甚至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可言,以至于在高中学习中出现很大的困难。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自主学习的提出无疑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证,因此,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创新的精神,是一种与传统模式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和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
首先,在中学自然科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自主学习中要改变这种理念,要坚持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的思想和理念,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自主学习中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如何教”为“学生如何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侧重于结果的做法。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知识还要能够使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即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自主学习中,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知识,教师要从根本上克服满堂灌,包办代替的现象,提倡精讲精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主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最终达到 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探讨的新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手段
尽管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学生最终还是要面临升学考试,所以在中学教学中还要有着教学的主线,考试大纲无疑就是在教学中所要坚持的标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灵活遵循课程大纲,忠于考试大纲但又不能死守考试大纲,在具体的教学中把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中的低起点、高标准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为学生的升学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把握教学主线的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的自然科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单一。自主学习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由传授变为引导,这就要求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而转变。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组成和发展规律率的科学,所以相对于文科而言极具抽象性,这就增加了学生再学习中的困难,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感性认知材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抽象的自然科学概念。所以,在实施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力求课堂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一个方面入手:
1.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前提,每个人都有发现些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认识和知识的局限,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备发现自然科学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加以引导。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示范和引导的作用,即给学生提供寻找问题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主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即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体会其中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
2.在试验课中给学生更大的空间
试验在自然科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甚至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所在。但是在传统的实验课中,考虑到安全因素,教师往往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实施,这固然是试验要遵守的原则,但是也扼杀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在试验中,只要学生遵守了最基本的试验原则,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对学生的限制,允许学生在遵循科学的原则下,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试验;允许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原有试验方法中的不足,教师要对学生发现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引导找出其改进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试验的真正含义,理解科学的内涵。
当然这只是改进自然科学课堂的几个方面,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也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艳.转换角色.挑战自我——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中国教师[J],2008.1:63~64
自然科学学习方式初探 篇4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 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 (自己决定学什么, 怎么学, 自己总结, 评价学习结果) 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培养创新精神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而且也是更好的贯彻自然教学的“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教学原则所必需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
1. 观察。
学生认识世界依靠观察。观察首先得有充分的材料, 如蚂蚁、蜗牛、蝌蚪等学生自己能获得的观察对象最好让学生自己去捕捉, 这样他们对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个感性的认识。老师需准备充分, 尽量做好每个实验, 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机会, 引导学生作细致的观察, 并积极思考。
2. 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 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 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老问题, 需要带有创造性的想象力。目前我们传统问题教学的方法是,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 缺少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的锻炼, 不符合目前提倡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其实学生是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 只要平时对他们的问题加以鼓励, 他们便会提出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来, 即使是一幅小小的图画也会引起他们无尽的联想。如:浙教版第四章第一节《熔化与凝固》中有一幅火山爆发的图片, 当我叫学生看这幅图片时, 许多学生举手了, 要提问, 如:为什么会有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岩浆的温度是多少?岩浆是否会把地面的岩石熔化了, 使地面陷下去, 从而引发更大的火山爆发?平地上是否会有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前, 火山爆发点附近的地面是否会先向上拱凸起来?海洋里的火山爆发是怎样的?等等。不管这些问题是否有理, 让我欣慰的是, 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3. 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分类解决。很难的, 学生根本没学过的问题, 当然要老师给予解答。对于学生可能能够解答的问题, 要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通过探究解决, 当然也可以独立思考、探究。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 久而久之, 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 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 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 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 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 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 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 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三、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 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自然科学教案 篇5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天气记录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2、对探索气象变化的奥秘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天气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的资料,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2、纸、笔、展板。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喜欢的天气。
三、数学工作内容—天气记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谈话:《如何知道天气变化》
师:明天会不会下雨?怎样才知道天气会不会变化呢?除了天气预报会告诉我们天气变化,还有谁会告诉我们?
师:小动物知道天气在变化了,会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
3、了解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之间的变化。幼儿翻看幼儿用书,同时听老师讲故事。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知道要下雨啦。有哪些反常的举动呢?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回答。小结:燕子姐姐低低飞,青蛙哥哥呱呱叫,小鱼游到水面来,蚂蚁弟弟搬家忙,大雨马上要来啦!
4、讨论: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能预报天气,它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认识。
每组选一名幼儿在集体中介绍本组讨论的内容。
5、用展板介绍动物预报天气的情况。
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知道的能预报天气的动物及它们预报天气的方法。根据展板内容有条理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整理教具并归位。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画世界地图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嵌板
教育目的:
1、提高孩子对地球的兴趣,了解洲和洋。
2、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活动准备:
1、世界地图嵌板
2、彩色铅笔、白色卡纸
3、七大洲、四大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画世界地图
1、将世界地图拼图端放到孩子面前。
2、介绍工作:画地图。
3、借助地图嵌板框在白色卡纸上画两个圆。
4、从世界地图里选择一块亚洲的生产工艺 图,将其放在左边的圆圈里(亚洲拼图在圆圈里位置应与其在地图里的位置对应),并画出轮廓。
5、请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画其他的洲。
6、请孩子在自制的地图上,贴上对应的标签。
7、用彩色铅笔给洲涂颜色,与拼图上洲的颜色相同。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名称:科学内容:世界地图拼图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嵌板 活动目标:
1、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提高孩子对地球的兴趣。活动准备:
1、世界地图嵌板。
2、彩色地球仪。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
三、数学工作内容—世界地图拼图
1、出示彩色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2、教师拿起彩色地球仪说:“这个代表地球,当我们拥有了这个小小的地球模型,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地看清楚地球的样子。然后把地球仪放在一边。
3、指着世界地图嵌板说:有时看平面的地球图会更方便一些。这是地球的平面图,分成两部分,左边是代表地球的西半球,右边是代表东半球。
4、从拼图上拿出亚洲部分,将其放在地球仪上的亚洲的位置比较。
5、这是平面的亚洲,它与地球仪上的亚洲是一样的。
6、将亚洲布放回地图中。
7、提问:请在拼图里找出南美洲,并与地球以上的南美洲配对。
8、请孩子一次从拼图里拿出其他大洲图片,与地球仪上的大洲进行配对。
9、在地球仪上,南极洲是一个整体,但在拼图中,南极洲被分为两个部分。那么南极洲到底是一个大陆还是两个大陆呢?
10、让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大洲?大洲是一块还是两块?
11、大洲是有一块土地组成的,那么南极洲是一块还是两块呢?
12、南极洲是一块。
13、那为什么在拼图上南极洲是两块呢?
14、师:当人们将地球仪划分两个半球做成平面图时,为了顾全各个大洲的完整,因此从海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上划分,但到了地球的底部南极洲的时候,不得不把南极洲分成了两部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南极洲,真正的南极洲是一块完整的陆地。所以最好通过地球仪来观察南极洲。除了南极洲在拼图上页被分成了两部分,那么你们说亚洲是一块还是两块大陆呢?同理解释其他洲。
15、请个别幼儿来操作。
16、将教具收起来放到教具柜中。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星座 教具构成:星座卡片 活动目标:
1、学习认识各种星座的形状和名称。
2、培养幼儿对星空的兴趣。活动准备:
1、圆形黑色垫布一块,白色图钉,托盘一个。
2、课前了解关于星座的传说及故事。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属相。
三、数学工作内容—认识星座
1、介绍教具,将教具轻轻的搬到工作毯上。
2、请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生日,教师告诉他:“尧尧,你的星座是白羊座,是由很多星星组成一只羊的形状。
3、把黑色垫布铺于工作毯中央,取白羊星座的图片放在垫布左边,将放有白色图钉的小盘放在垫布右边。
4、请尧尧从小盘中取出图钉,对照图片在垫布上摆出自己星座的形状。
5、教师讲述这个星座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
6、依次把水瓶座、双鱼座、金牛座、巨蟹座、双子座、狮子座等摆出来。
7、将教具收起来放到教具柜中。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评论这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地球仪 教具构成:地球仪
教育目的:
1、了解构成地球的基本地形---陆地和水,认识和使用地球仪。
2、初步认识洲和洋,为下一步学习地理学做准备。
活动准备:
1、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装有水的蓝色瓶子、空的白色瓶子各一个
2、手的缩微图
3、地球仪一个
4、地球、洲、洋的标签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认识地球仪
1、老师分别将装有土壤、水、空气的三个瓶子放到孩子面前。
(1)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这三个瓶子里有土壤、水、空气。(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边)(2)师: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地球仪
2、认识地球仪。
(1)讨论“地球”这个词的意思。
(2)师:我们所看到陆地和水都只是地球的外部,而且我们每天看到的还都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整个地球呢?(幼儿进行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发言。)
(3)师:我们可以开车围绕它跑,还可以乘飞机围绕它飞,这样做可以看到地球更多的部分。但是仍不能看到全部地球。地球太大了,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4)出示手的缩微图,师:“画手的轮廓图时,我把它缩小了,这样就能把它画在小纸上。”
(5)把地球仪放到幼儿面前,师:“如果我想一次看到整个地球,就可以按照它的样子把它缩小,制作成一个模型,这样就能看到全部了。”
老师指着地球仪:“这叫地球仪,它不是真实的地球,只是地球的一个模型。当我们转动地球仪时,我们能看到地球的各个部分。”(教师转动地球仪并请幼儿观察。)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孩子讨论他们看观察到的东西,)
(6)师:“你们知道这些蓝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吗?(教师用蓝色瓶子里的水做提示,进行引导孩子。)
师:“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代表的是水。”
(7)师:“你们说这些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什么?(用装有土壤的褐色瓶子引导)师:“褐色的区域在地球仪上代表陆地。
(8)师:“虽然我们看不到,但地球的四周都被空气包围着。”(用空的白色瓶子做提示。)
(9)师:“地球上有广阔的陆地,我们给每一片陆地起一个名字---洲。请小朋友指出一个洲。(请每个幼儿分别指出一个洲)
(10)师:“一大片水的区域我们叫做 „洋‟。
(11)给幼儿发“地球(globe)”“洲(conti-nent)”“洋(ocean)”的标签,让他们配对。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教具构成:八大行星嵌板
教育目的:
1、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名称;学习八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地球图片,八大行星的嵌板、太阳系图片; 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2、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太阳系轨道图
3、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
4、家长和孩子共同查阅太阳系资料的前经验。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我生活的地球
三、工作内容---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1)出示地球图片,这是什么?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地球的家在哪里?师 :对了,我们要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八个兄弟姐妹。哪八个呢?
(2)师: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认识太阳系 及排列顺序。
(1)看太阳系轨道运转视频。师:太阳系有哪几个兄弟姐妹?他们有什么特点?分别在什么位置?(2)师出示黑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依次向幼儿介绍八大行星,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字卡,指出它们的所在位置。
太阳:是这个家的妈妈,是主宰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在太阳系家中的所有天体宝宝都围绕着它运动,是地球的生命之源。
水星:在第一条轨道上住着水星大哥,他呀,动作最慢,是距离太阳妈妈最近的行星。金星:在第二条轨道上住着金星姐姐,是最爱干净的一个。地球:地球住在第三条轨道上,是宇宙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个天体。
火星:第四条轨道上住着火星弟弟,他呀,和地球姐姐的感情最好,所以他要住在地球姐姐的旁边。木星:木星弟弟,他住在第五条轨道上,是太阳系九兄弟中最胖的一个,其他所有行星兄弟加在一起还不够它的一半。
土星:土星妹妹,住在第六条轨道上,她最喜欢漂亮了,老戴着一个美丽的光环。天王星:天王星弟弟,住在第七条轨道上,是最乖的一个。
海王星:海王星弟弟,住在第八条轨道上,他和冥王星弟弟一样,最不怕冷了。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有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呢?
3、出示八大行星的嵌板四个,请幼儿分四组给嵌板上的八大行星配上字卡,初步学习八大行星的位置。师:这是八大行星的轨道图,请小朋友看一看 八大行星的位置,把字卡放在相应的位置,比一比哪组最快?
4、整理教具,放回教具柜。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人类骨骼的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人体支架,初步了解骨骼名称和作用。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活动准备:
1、动物骨头:鱼骨头;骨骼支架图一幅;
2、提前家长与孩子介绍人的骨骼。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骨骼引起幼儿兴趣。
(二)了解人体支架——骨骼。
1、找找说说哪儿有骨骼?(幼儿讨论)
有:颅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
2、结合图片共同整理,了解人体骨骼数量和有关名称。人体骨骼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3、各部位骨头有何作用。
讨论:(1)、如颅骨围成了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整个颅骨中为什么只有下颌骨能活动。
(2)、躯干骨中的胸椎与肋骨、胸骨组成什么结构,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组成,与什么功能相适应;上肢骨与下肢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等等。
(3)、下肢骨为什么比上肢骨粗壮呢?这是因为下肢骨与长期支持体重和行走相适应的结果。下肢功能与人直立行走有关,那么骨骼有哪些特点与直立行走相适应呢?
(三)懂得保护骨骼多种方法。
喝牛奶、晒太阳、作运动、坐得直、站得稳等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物体的弹性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气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每组1份。
3、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皮球、蹦蹦床真好玩
三、科学工作内容:物体的弹性
1、幼儿分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每组幼儿皮球及拉力器各3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玩一玩,边玩边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在你们用力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因为皮球和拉力器这两样东西都是有弹性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物品呢?(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所谓弹性物品就是当它受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比较尝试,巩固对弹性物品的认识。
(1)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然后把它记录在“你想会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教师边出示物品,边问幼儿这是什么,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意引导幼儿不要大声说,自己在脑子里想,然后做记录)(2)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师:好,刚刚每位小朋友都猜过了,也做了记录,那现在我们就来实际动手操作,看看与你们开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组东西,这些东西与老师这里的东西是 一样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动手玩玩每件东西,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实际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们玩后发现它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发现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
先请幼儿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讲述自己的发现,然后请个别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讲述(这时可要求幼儿边演示边讲述)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弹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蹦蹦床、轮胎、皮球、羊角球、松紧裤带、袜子、皮筋……)
4、整理教具,活动结束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名称:科学内容---种子的传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感受大自然事物间的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感知种子的外形特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分类。
3、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请幼儿事先收集、了解种子传播的相关知识和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讲述故事并提问:谁是小伞兵?小刺猬又是谁呢?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翻阅幼儿用书,再次欣赏故事。
教师: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苍耳能用蒲公英那样的方法传播自己吗?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方式。
提问:植物除了依靠风和动物来传播自己的种子外还会用什么方法传播呢? 请幼儿分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图片、资料,相互介绍关于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
教师运用教学挂图,集体小结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植物的种子有多种传播方式,有的靠风,如蒲公英;有的靠水,如椰树上的椰果成熟了落在海水中顺水漂流,落在海滩上安家;有的是自身弹射,如凤仙花;大多数的种子是靠人或动物来进行传播,如苍耳。
4、初步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出示多种植物种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你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它们是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呢?为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按其传播方式进行分类。活动名称:科学内容---各种各样的种子食物 活动目标:
1、了结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种子食品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愿意用自己的方式统计种子食品。
3、乐意与同伴分享种子食品,体验分享的乐趣。活动准备:
1、请幼儿和父母在家自制一份种子食品带入园。
2、幼儿用书、记录表、笔。活动过程:
1、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作用,知道种子是人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1)组织讨论:你知道哪些种子?种子有什么用?(2)教师:假设世界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种子,会怎么样?
(3)教师:你知道哪些种子是可以食用的?引导幼儿列举可以食用的种子种类:如稻、谷、豆······(4)小结:种子除了可以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食用,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来源。
2、幼儿介绍自己所带来的种子食品,感知种子食品的丰富性。
(1)教师:种子可以做各种食品,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种子食品,说说用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2)你还知道哪些种子食品?
(3)关于种子食品,你还有哪些问题?蛋糕是不是种子食品?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许多食品是用加工过的种子制作的。
(4)阅读幼儿用书,判断并在种子食品下打钩。
3、品尝种子食品,并进行统计。
(1)请幼儿将自己带的种子食品放在桌上,布置种子食品展览,提醒幼儿分类摆放。
(2)教师:大家先统计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种子食品,然后可以品尝一下每种种子食品,再将你自己喜欢的种子食品记录在记录单上。
(3)请幼儿自由记录及选取种子食品进行品尝。
4、讲评记录结束。活动名称:科学工作: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尝试按吃的不同部位对蔬菜进行分类。
2、自己设计蔬菜汤配料表,感受做小厨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参观过菜场、幼儿已经收集了有关蔬菜的各种知识。
2、蔬菜若干(幼儿自备、教师准备)、分类筐、蔬菜自选车、菜篮、记录(笔、表格)。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植物的哪部分能吃
三、科学工作内容: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介绍。(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蔬菜。(3)请个别交流,鼓励幼儿说说蔬菜的样子。
2、幼儿按照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
(1)师:你们爱吃的蔬菜品种真多,看看老师喜欢吃什么?(出示萝卜)(2)引导幼儿讨论萝卜吃它的什么部位?
(3)幼儿相互讨论自己带来的蔬菜,初步了解蔬菜吃的不同部位。
(4)幼儿动手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进行归类。(放到老师准备好的标有(根、茎/叶、花、果、种子)标志的篮筐。
(5)纠错、小结,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3、幼儿设计蔬菜汤配料表。
(1)教师提议制定一份蔬菜汤配料表,激发幼儿制作蔬菜汤的兴趣。
师:我们喝到的蔬菜汤都是大人为我们制定的,今天我们自己来做小厨师,做一份自己喜欢的蔬菜汤,怎么样?
(2)引导幼儿理解并确定蔬菜汤配料表的设计要求。植物部位
加工前形状
加工后形状 根
茎/叶 花
果
种子
(3)幼儿两两结伴,选择蔬菜。商量讨论菜名,边在自选车上选择蔬菜。同时把选择的蔬菜对应画在表格中,可以根据需要,一格多选或不选。(4)幼儿动手制作蔬菜汤。
4、介绍自己的蔬菜汤
教师提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制作的蔬菜汤的所选原料、菜名、味道、及营养价值来进行介绍。
6、整理教具,集体活动结束。
评论这张
活动名称:科学工作:种子藏在哪里 教具构成: 教育目的:
1、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探索,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稻子、西红柿、葡萄等种子及果实的图片
2、南瓜、稻子、花生等种子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秋天收获的果实
三、科学工作内容:种子藏在哪里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些什么?师:你看到了哪些种子?(西瓜籽、绿豆、豇豆、南瓜籽……)
3、看图片,帮助孩子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
老师与幼儿一起看图片,认识各种果实的种子都是什么形状,以及它有什么特征。
4、操作找种子
师: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
①幼儿自由探索: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西瓜、香蕉的种子 ②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名称:科学工作:月亮的变化 教具构成:月球相位三步卡一套。教育目的:
1、初步了解各种月相,指导月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培养宇宙观及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家长在晚上带孩子对月亮连续观察一个月并做记录,孩子看到月亮大小有规律地变化。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三、科学工作内容:月亮的变化
1、将装有月球相位三步卡的托盘放在右下方。
2、教师拿出所有的控制卡,并沿工作毯水平摆放,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月亮吗?
3、教师把图片和标签卡分发给孩子们。
4、教师指着新月的错误控制卡问:“哪位小朋友有这张图片的标签卡?请放在图片的下面。
5、孩子进行图片配对,并复述名称。
6、将所有的标签卡与图片配对。
7、进行三段式教学认识月亮相位: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
8、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名称:科学工作:各国国旗 教具构成:世界地图及国旗 教育目的:
1、认识各国国旗。
2、开阔幼儿的眼界。活动准备:世界地图及国旗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中国国旗
三、科学工作内容:各国国旗
1、介绍活动名称,将教具端放到桌上。
2、把国旗散置在桌子上,把国旗按洲分类摆放,教师介绍国旗与地图的配对,从自己的国家和洲开始。
3、教师示范并说明:教具后面有国家名称,小朋友可以对照后面的图案和名称来插国旗。
4、教师带领幼儿边插边认识各国国旗,教师可先提示各国国旗的特征,比如:中国国旗有五个五角星,加拿大国旗有一个枫树叶等等,帮助幼儿记忆。
5、请幼儿重复操作。
6、整理教具,送回教具柜。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名称:科学内容---认识时间(周、月、年)教具构成:周、月卡片
教育目的:
1、使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周有七天。
2、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活动准备:周、月卡片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复习昨天、今天、明天
三、工作内容----认识时间(周、月、年)
1、介绍活动名称,将教具端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师展示教具:一周有七天,分别是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
3、游戏:我是星期几值日生。
4、教师展示教具:一年有12个月,分别是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5、游戏:“过生日”
(1)、教师念儿歌:苹果、桃子和李子,你的生日在几月?被请的幼儿回答:在此月的所有幼儿都站起来。其他幼儿共同说:“生日快乐”。
17(2)、游戏反复进行玩。
6、整理教具,幼儿自由工作。活动名称:中班科学---形状的稳定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记录活动,让幼儿感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形状,而四边形等形状会变形。2.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培养细心操作的习惯。
3.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就是利用了形状的稳定或不稳定性原理。
活动准备: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每组若干,筷子、橡皮筋、记录表若干,录像,(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制作的)稳定性的课件。活动过程
1.看录像,以自动伸缩门的事例引出课题。
“这个小区的大门能自动拉长、缩短,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通电了。” “门有弹性。”
“我看到门那边有个平行四边形,本来是大的,门开的时候就变小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是怎么回事。”
(幼儿可能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不过,对于伸缩门的好奇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2.教师出示用橡皮筋绑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然后进行拉、挤,看看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个正方形我一拉就变成扁扁的了。” “我拉不动三角形,三角形很牢。”
小结:原来四边形是会变形的,不是很牢固,而三角形不会变形,是最牢固的。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操作后,在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勾,不稳定的形状后面打叉。还可以运用老师提供的橡皮筋和筷子,制作不同的形状,看看这些形状是否稳定,也在表中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对幼儿在记录和绕线中出现的困难加以引导和帮助。
(幼儿基本都能分辨出什么形状稳定,什么形状不稳定,并对制作各种形状非常感兴趣,可能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独立地用橡皮筋将筷子连成五边形、六边形,而且发现这些图形也都不稳定。)4.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做了一个什么形状,是否稳定。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5.引导幼儿再次操作:怎样可以使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也变得稳固。(1)引导幼儿讨论:只能再用筷子,怎样让四边形、五边形也变得牢固?
(2)幼儿操作,教师给予指导。(如果幼儿想不出办法,老师可以给幼儿以适当提醒或暗示,再让幼儿操作。)(3)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小结:用筷子把四边形或五边形变成几个三角形就变得牢固了。
6.请幼儿联系生活,说说什么东西的构造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上次我们看到的自动伸缩门,上面有一个个平行四边形,开门的时候,平行四边形变窄,关门的时候又变宽了,非常方便。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三角形稳定、四边形不稳定的原理吗? 7.看图片,了解相关知识(自行车、大吊车、铁塔、照相机三角架等课件)。
(看了课件,幼儿了解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利用了形状的稳定和不稳定性,感到非常好奇,为课后的延伸活动奠定了基础。)延伸活动
师:这个三角形本领这么大,真神奇啊!小朋友可以在幼儿园、在回家路上、在家里面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也用到了三角形的这个本领,如果你们找到了再来告诉老师,好吗?
自然科学 篇6
怎样促进数学、目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合作?我以为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相互学习,一是相互协作。
怎样相互学习?首先是看到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科学之间的长处。社会科学研究中有没有值得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的长处?我以为还是有很重要的长处值得我们自然科学工作者学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科学工作的“价值”观念上——这经常反映在如何挑选所研究的科学问题。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是更多地着眼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而自然科学却往往着眼于“技巧”。某项科学工作的“价值”常常不取决于它在实际上或理论上的意义,而是取决于在技巧上的难度或深度。发明或发现了新的技巧当然有助于解决新的问题。但所解决的新的问题不一定是理论上或实际上的重要问题。但是,科学价值的最终表现总是由它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的,而自然科学家却往往欠缺这种社会的历史的眼界。
至于自然科学就有更多的长处值得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从研究方法来说,我以为自然科学和数学在方法上比起社会科学和哲学要更为精密一些,也较为巧妙一些。这不是说社会科学的研究不使用精密的研究方法,但是在有些研究领域中,确令人有不精确不严密之感。一些研究者往往着眼于某种论点上的“独特”、“新奇”,但是充足的论证却比较缺乏,而且常常不顾起码的逻辑。说历史是千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这样打扮,也可以那样打扮,有这样的观点的人并不是个别的。但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里,某个理论、观点、假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实验的或数学上的证明,就不成其为科学。社会科学如何现代化?下一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怎样培养?我感到一个重要环节是多学一点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怎样把这些方法引用到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个值得特别探讨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发展不同领域的协作。
怎样发展相互协作?可能下列一些领域是较为重要的。一是将现代数学应用于经济学,即发展数量经济学的问题。这一点在西方的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些发展。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却发展得比较薄弱。但是经济的研究需要定量地预见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定量地给出各种经济政策的界限,这是确定无疑的。所以,这是一个十分有前景的领域,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充分发展其合作的一个领域。还有一个是广泛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代和分析成分的方法于考古学的研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特点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待发掘待研究的古物特多。这不论在年代的测定还是成分的分析上都有大量工作可做。近来,复旦大学的同志们就应用这种方法测定了越王勾践的宝剑和秦始皇的箭镞。结果发现宝剑上有稀有元素,并在箭镞发现了铬化工艺,而西方却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出现这种先进的工艺!这一结果引起了世界上的轰动。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出一种用加速器加速碳负离子来测定碳十四的绝对含量的新方法,这将极大地提高以往用碳十四定年代的精确程度,并且能相当大地扩展所测定年代的范围。并且这一方法还能推广到别的同位素,从而可能影响到其它可能的领域。把这些新发展的方法建立起来并和我国的考古以及测定地质年代等工作相结合,也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领域。
自然科学 篇7
近日, 编辑部收到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转来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 ProQuest 数据库编辑助理安吉·吉布森女士的邮件:经严格评估,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自然科学) 》 (CSA) 已正式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南方水产》列为收录源刊。这是《南方水产》继被美国《化学文摘》 (CA) 、英国《动物学记录》 (ZR)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 (FSTA) 、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 (CABI) 和波兰《哥白尼索引》 (IC) 等收录之后又加入的一个国际重要检索系统, 标志着《南方水产》的国际影响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 是国际重要文摘检索系统, 它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于30多年前创办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 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数以万计的文献资源中的科学文章, 建立特定主题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覆盖了水科学与海洋学、生物科学与生物多样性、计算机科学与各工程学科、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
《南方水产》期刊成功入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CSA) , 既是其办刊质量、学术水平得到国际认可的标志, 也成为中国水产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又一个窗口, 对于扩大《南方水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贯彻实施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自然科学教材改革 篇8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在不断地更新着教育观念, 同时也在不断地摸索教育理论和经验, 查找不足。但是幼儿园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常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以教师为中心, 重视教的过程, 忽视幼儿学的过程
在幼儿园教学中, 存在着只注重把知识内容传授给幼儿, 而忽视在教学中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倾向。幼儿只是被动地听, 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这种教育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方面的统一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针对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 让幼儿多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 以课本知识为中心, 忽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常识教学就是向幼儿传授自然和社会的片面认识。常识性教学都存在于指定性的知识, 教师只是把课本知识照本宣科, 不深刻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不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孩子们接受的都是片面的、零碎的知识。其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 让孩子更好地、更全面地认知事物, 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观察,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得出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还能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三) 以课堂为中心, 忽视户外和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现在的课程当中已经改革了常识性的教学内容, 但在实施当中仍存在弊端。现代的教育理念已经注意到要以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但实际工作中似乎忽略了实践, 脱离了自然的本身。在进行常识教学中, 存在着教师仅仅在室内进行教学, 并利用图片、玩具、模型等代替自然物的现象, 老师很少带幼儿到户外、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如果把幼儿园常识教学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天地, 就会大大限制了幼儿认识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得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同时也不利于发展幼儿对自然的亲近感。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散步、参观和游览中发现动植物的多样性, 可以让孩子在平时多注意观察、多发现问题, 比如树叶有各种形状的, 动物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空中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 所以长得也就各有特色, 因为必须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教师还可以教会幼儿自己动手种豆子, 如:观察种子发芽, 可以让幼儿注意观察种子发芽长叶等一系列过程, 远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发现、去探究、去分析问题, 再加上老师的总结, 就会事半功倍。
二、学前的相关教材应进行的改革
分院在学前专业开设了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 沿袭了老式的幼儿教育专业的模式。这些学科与幼儿园的常识、科学课等密切相关。学生毕业后的科学知识不扎实, 动手能力差, 科学方法老套不适应当前的幼儿教育。现在我们学院已经取消了这三门课程, 整合成为一门学科——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学制一年, 在一年的时间里讲授三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对老师来说压力更大了。如何在短时间内把幼儿教师必备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是我们正在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 结合幼儿园教材, 编写校本教材
实地考察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因为幼儿园的教材版本不一, 结合各种版本的教材, 抓准教材所需的知识点, 形成体系, 编写校本教材。这样会更简洁、更快速地让学生掌握幼儿园所需知识。
(二) 在编写教材时注重实效, 删繁就简
把原有教材中, 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不上的、较难懂的理论内容删掉。侧重编写幼儿园实用的章节, 多讲一些小实验, 多讲一些小朋友感兴趣的内容, 多讲一些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小朋友可以感知的内容。多添加一些小朋友的问题, 这样到幼儿园后学生更会处理小朋友提出的相关问题。
(三) 充实阅读材料, 提高科学素养
近些年发布的重大科技成就中, 我们国家有很多, 有些方面我们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而原来的书中阅读材料体现的很少。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感染激励下一代, 帮助孩子形成民族自豪感。
总之, 幼师教材不应与幼教工作脱钩, 应该紧密连接在一起, 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要, 合理编写教材, 既能增强实效性, 又能提高学生的教师素养, 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江西新余自然科学博物馆 篇9
项目功能:展览剧场会议研究办公餐饮
总建筑规模:50, 000平方米
设计:2007年-2008年
设计团队: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上海现代集团都市设计院CHORA建筑事务所
结构顾问:Structured Environment (Alan Burden)
环保顾问:Zero Energy First (Rabih el Fadel)
这是一个回应“气候变迁”议题的博物馆设计。主要的概念是由创造一个可成为“能量农场”的屋顶平台, 而达成零碳排放的建筑环境。在此平台之下, 两个不同的博物馆:科学技术和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楼层上分开, 但在空间上交织起来, 不同的展厅和功能区由坡道、楼梯间、电梯和空间的视角来编织。这座博物馆中丰富的空间体验与线性的楼层组合起来, 使潜在自由的游览流线贯穿于历史与创新进化之间。
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篇10
针对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的若干特点, 结合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提高某省教育厅科研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整体效率, 研究并开发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涵盖申请书填报与提交、已有成果填报与提交、已有成果审查与核实、申请书网上通信评审、申请书评审、项目任务书和合同提交、项目执行过程汇报与监控、项目结项与评估、项目执行成果填报与核实等功能。
系统功能
系统目标
建立多级用户分层管理模型
实现省教育厅自然学科研究项目流程化管理
实现科研项目在线申报、评审、立项、中检、终结等系列流程化管理。
辅助高校的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
通过本系统, 高校领导可以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教师的科研情况, 科研秘书可以方便地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 如业务上报、业务受理、项目申报组织等工作。
系统流程
首先申报人注册实名信息, 并由其所在高校确认其实名制信息, 同时确认前期成果。省教育厅发布项目指南后, 申请人提交项目申请信息, 并由所在高校根据省教育厅项目科推荐书目要求推荐项目。各省属高校推荐项目汇总到省教育厅候, 将项目按学科分类由专家库的专家在线评审。评审结果返回教育厅, 教育厅根据专家意见, 进行会议评审, 确定立项项目。立项成功后, 进行合同签订, 同时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最后项目结项。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系统采用WEB应用模式, 即B/S模式;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各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这样可以做到数据的及时更新汇总, 也方便数据的备份恢复等维护工作;有多个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间相互联系, 并相对独立, 可以方便学校有选择有步骤实施项目。
机构管理子系统——教育厅、高校、院系;
人员管理子系统——科研管理人员、高校教师、专家库等;
权限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员、领导、科研秘书、科研人员等;
项目申报子系统——项目指南发布、项目申报、前期成果管理等;
专家评审子系统——专家在线评审、会议评审等;
项目管理子系统——项目立项、合同管理、流程管理、项目跟踪等;
经费管理子系统——科研经费管理、经费统计等;
成果管理子系统——科研论文、著作、获奖、成果转载、鉴定成果等;
系统维护子系统——针对于系统中角色及学校定义角色进行权限分配;
智慧化——针对不同的子系统, 实现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
系统性能要求
(1) 系统能够可持续运行稳定。系统能够支持大量并发访问, 能够处理海量数据。
(2) 系统设计完全模块化。设计上做到模块清晰、接口开放, 利于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扩展。
(3) 力求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人性化。
系统结构
用户组成及需求描述
系统的使用人员包括 (见图2) :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更新;
厅科技处工作人: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科技处工作人: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院系科研秘书: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高校教师: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网评评审专家: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厅科技处领导:负责系统的业务管理使用;
系统网络
系统网络由三部分组成 (见图3)
1.前端用户使用端
主要是系统业务的用户, 如:
厅科技处工作人;高校科技处工作人;高校院系科研秘书;高校教师;网评评审专家;厅科技处领导。
2.通信网络
公共互联网络。
3.后台服务器管理端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操作、运行、维护、更新。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系统下My SQL/SQLServer2008数据库, 采用JAVA、C/C++语言。系统分主要分三层, 如图4所示。
(1) 管理决策层主要面向厅科技处领导, 用于对系统中项目全过程的查看、监管、分析。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领导查询, 集中监管与分析, 报表汇总与分析。
(2) 操作管理层主要面向厅科技处工作人、高校科技处工作人、高校院系科研秘书、高校教师和网评评审专家, 是高校自然科学项目管理的核心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块:项目指南发布, 项目申报, 专家通信评审, 项目立项, 项目跟踪, 项目结项与评估, 成果管理, 综合查询, 档案资料, 智慧化。
(3) 基础应用层主要包括:主要统一基础资料, 统一权限管理, 统一业务规范3个模块。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为某省教育厅科技处开发的基于web的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受理、评审、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地支持。通过该系统, 高校教师、同行专家、高校科技处管理人员以及教育厅科技处的管理人员不仅减少了重复劳动,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每年项目管理工作消耗的成本, 而且扩大了系统使用的时空范围, 如项目申报、同行评议等工作可以在省内各市, 且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随时进行。
哲学要向自然科学学习 篇11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从哲学方面看,哲学从来是随着自然科学(当然同时也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着形式,过去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带有根本性质变化的形式改变,今后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内仍然会有形式的改变,会出现阶段性质的改变,不过不象以前那样带根本性质的变化罢了。
哲学需要向自然科学学习,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自然科学是哲学取得进步的源泉之一。哲学本来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就是说,依靠社会斗争实践(社会科学)和生产、科学实验实践(自然科学)两条腿。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社会斗争实践中(其中又以阶级斗争为主)吸取营养,概括其经验和成果,而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甚少联系。就哲学的发展来说,呈现某种一条腿走路或跛脚的状况。当然,在我国异常复杂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为哲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上述情况仍然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缺陷。现在,我们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开始了向自然界进军的一场总体战。这是到了我国的哲学发展从多少有些一条腿走路的状况,转到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
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源泉的发展在前,哲学的概括在后。二十世纪初期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仍然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充分的哲学的消化。科学史上的丰富认识经验也是我们发展认识论的重要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对哲学的总结工作讥之以“事后诸葛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指导未来。但是,同等重要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哲学也应该密切关心、注视当前自然科学正在研究的问题,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生长点。哲学应该注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问题、新动向。这里说的前沿,包括新近取得的自然科学成就,已解决的问题。这仍然是进行哲学总结、概括的工作。不过由于是新鲜经验的概括,自然带有探索性,但也更具现实性。这里说的前沿,又包括自然科学还没有解决的正在探索中的问题。这也需要,同时也可能进行哲学的探索和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下面说到从自然科学方面看时再说。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实践检验证明是客观真理的理论进行哲学探索,就是要力求阐明它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包括规律、范畴)作出的具体贡献,同时分析在它们建立过程中的认识经验,以丰富我们的认识论。
在对自然界的奥秘的探索中,不断揭示出新的物质形态、新的运动形态、新的时空形式、新的矛盾、新的统一性,同时也就在不断地提供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新的证实。事情也不能不是如此。因为只有辩证法“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8页)。人们谈论的现代自然科学对唯物辩证法提出“挑战”,往往是要求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联系新的事实作出新的阐明,而不是否定这些基本原理。新的证实的阐明,就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从辩证逻辑的观点看来,概念、范畴、规律都是必须从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中去把握的。夸克(层子)理论和亚夸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有其实践根据),对物质结构有无限层次的原理提供了一次新的证实,同时就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统一场论的初步成就,控制论、信息论的建立,提供了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新的证实,同时也就大大丰富了这一基本原理。
数学的发展也对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证实。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同上,第3页)。数学首先是辩证法规律的表现方式,然后才能成为辩证法的辅助工具。数学规律当然不等于哲学规律,它在普遍性的层次上要低一些,但是它的普遍性层次比其它自然科学的规律又要高一些。它更接近于哲学层次,所以,一些新的数学规律,作为辩证法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也是对辩证法规律的重要的证实和丰富。数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如模糊数学、突变理论、非标准分析。恩格斯说过“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同上,第236页)。现在有了这些新理论,可以说,辩证法是更深入了数学,这些新的数学理论是对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一种新的证实和丰富。
现代自然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当然也不限于新的证实,而且也意味着提供了新的哲学范畴,新的原理。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列宁:《哲学笔记》,第411页)。这里说的是客观世界的方面,因而也是说反映客观世界的哲学范畴的数目是在永远增加着的。理论自然科学为了反映多方面的自然界,也永远在增加着新概念,其中有些概念达到了最普遍的水平,便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中来。比如,信息论中提出的信息概念,系统论中的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都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体系中来。
以上是从哲学方面看对于自然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哲学探索的意义。
从自然科学方面看,对自然科学的前沿进行哲学探索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工作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帮助自然科学发展的。过去曾经发生过这种工作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反而起了有害的促退作用的情况,这只是说明了这种工作曾经做得不正确,而不是说明这种工作根本不需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自然科学的前沿都是对自然界的更深更广的规律的理论探索,因此遇到的哲学问题更多,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在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时,有一个正确理解哲学世界观指导作用的问题。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必然建立在某种世界观的基础上,所以,对之进行哲学评价,主要也就是进行世界观的评价。唯物辩证法是世界的最一般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它讲的是最一般的道理,因此,对于自然科学假说来说,它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其容纳量是最大的,它可以容许极不相同的各种具体假说。在我国,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派或假说的主张者强调自己是合乎辩证法的,其它的学派或假说似乎就不那么辩证。其实,即使是相互对立的假说,情况也并不一定就是这样。比如,在地质学中,在讨论地球的运动形式时,只要不是主张地球是不变的,是没有其起源和灭亡的,没有任何矛盾的,不是认为地球发展的动力是精神作用,等等,那么,不管它是主张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主张水平运动为主,就都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的。当然,一种科学假说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只是一种起码要求。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特殊辩证法,那就要看实践检验的最后抉择了。因此,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就决不是什么判决。
在各种自然科学假说并存竞争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派、假说,往往易于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排他性。对这些假说的哲学评价就应力求全面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假说的优劣加以具体分析,估计到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在某些假说之间,除了矛盾方面以外,往往存在不少相互补充的方面。例如,在生物进化学说中,达尔文主义和非达尔文主义之间,在地质学中,板块学说与其它传统学说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在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当然也必须包括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哲学观点的批评。比如,在大脑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就必须坚持意识是脑的功能的唯一正确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澳大利亚神经生物学家艾克尔斯主张的所谓“脑与意识相互作用论”,提出了“自我意识”的问题,提出了意识对脑的生理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把“自我意识”作为离开物质的独立的实体与脑发生相互作用,主张物质与意识(他所谓“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二元论,就显然是错误的哲学观点。因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无论是对外界客体,或者是对人的身体其它部分,或者是对大脑本身,都必须通过物质的中介。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不可能对其它物质,或者发生这一功能的物质本身,直接发生作用。意识的任何作用,都必然是大脑的某种机能状态,必然是大脑内部的物质相互作用的表现。
当然,这种对错误哲学观点的批评不能是简单化的,而应该将错误的哲学观点和自然科学内容(即使是错误的假说成分)严格区别开来。对错误的哲学观点的性质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世界觀方面的个别观点的错误,可能只是局部认识上的错误,不一定是唯心论,也不一定是有资产阶级的影响。应该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
这本论文集的主题是对当代自然科学发展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最新的理论、假说,有深奥的内容。作者们试图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并作一些哲学讨论,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这里并没有涉及自然科学前沿的所有问题。而且,大多数作者是哲学工作者,对自然科学内容的说明也可能有不够准确之处。我想,如果能引起我国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来对这些前沿问题进行哲学的探索,那就更有可能真正起到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
自然科学 篇12
《科学》杂志创刊于1915年, 作为我国创办最早的大型综合性科学刊物, 它同《新青年》一样, 在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启蒙运动中对启发民智、传播科学、促进现代科学发展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科学》杂志主要用来刊载专业性较强的论文, 较少涉及科学普及方面的知识。然而, 在1935年, 《科学》杂志迎来了创刊二十周年纪念, 科学编辑部长刘咸在1月刊首发表社论, 指出“鉴于时代之需求, 谨将本杂志贡献于国家社会, 作为科学舆论之喉舌, 广播科学知识, 提倡科学建设, 自兹以往, 本杂志以力求通俗, 而同时能除去试下言科学者粗陋浅薄弊病为目的, 取材务求适宜”, 力求将科学知识普遍化, 而科学杂志的稿件选取也有了三个标准:能使读者产生科学兴趣、能记述科学进步、能传播科学消息。可以看出, 作为科学性的刊物的《科学》杂志, 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特色之外, 还为了促进科学化运动而做出了一些改变, 对推动科学化运动的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
二、《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内容
在1932到1937年间, 《科学》杂志每年发行一卷, 每卷包括12期 (其中1937年的9—10期、11—12期为合刊) , 虽然栏目因主编的改变而有所调整, 但是刊载的内容一直十分丰富, 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林、医学、工程学等各种领域, 下表是对杂志中刊载的内容进行的统计。
将《科学》的科学传播内容进行分类, 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础科学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 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从《科学》杂志刊登的学科分布来看, 该杂志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这些基础科学十分重视。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 (算学) , 书中主要以介绍数学算法、几何证法、作图方法为主, 也会附带一些理论的介绍。对于其他的学科, 除了涉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学科进展之外, 还会介绍这些学科在生活、军事上的应用, 刊载国外关于这些学科的发明, 并说明原理。可以说, 《科学》杂志所关注的基础科学, 并不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 也会包括学科应用方面的内容。
(二) 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关系到国计民生,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实业的进步、国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科学》杂志有关应用科学的分类也包括很多方面, 这些被关注的领域也跟中国国情有关。
(注:本表中分类的依据是按照《科学》索引进行, 其中杂俎栏目并没有进行分类)
(1) 农林科学技术
中国是农业大国, 科学家对于农林科学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当时的中国科学家也不例外。从内容中可以看出, 当时的科学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包括土壤的酸碱性、植物的抗虫性、农作物的改造等方面, 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亲自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 对农林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2) 矿冶技术
对于矿产丰富的中国来说, 研究矿冶方面的技术也是很有实用意义的。《科学》会关注各领域的矿产信息, 对新发现的矿藏进行及时报道。此外, 还有对采矿方法、矿产纯度等内容进行分析, 可见, 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注重矿产的质量, 而并非只注重产量。
(3) 工程技术
《科学》涉及到的工程技术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 这些有关事业发展的学科有利于当时的社会发展, 是极具意义的。
(4) 卫生医药方面介绍
《科学》杂志介绍了很多卫生医药方面的信息, 其中一部分是关于国外先进医学技术的, 如胃镜的使用、外科手术的进步、医学疾病的治疗等等。此外, 杂志还会介绍一些实用的医学信息, 如“霍乱症及其防治法” (1934年12期) 、“痘症新治法” (1935年11期) 等, 对当时公民的医学知识启迪有所帮助。
(5) 航空航天技术与气候学研究
航空航天与气候学都是《科学》杂志比较青睐的内容, 很多文章也会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分析气候对航空航天的影响。也有很多文章是对二者进行分别的介绍, 有助于国人了解这些新兴的实用科学。
(三) 科学史
科学史的内容在《科学》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对近十年、二十年国内外学科发展进行探讨的, 例如1935年第10期中, 刊载了《近二十年来原子物理学之进展》、《二十年来中国植物学之进步》、《二十年来中国气象学之进展》等系列文章;也有对学科的发展史进行全面的回顾的, 如《宋元以后草本药理论概要》 (1933年第9期) 。《科学》杂志关于科学史的记载记载下了国内外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走过的道路, 对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 科普知识
《科学》杂志上也有科普知识的介绍, 例如1935年第2期中的“足下知之否?”介绍了六年中俄罗斯人口增加的人数、硬水的沸点、如何推算陨石的年代等等科学常识, 十分精简。此外, 《科学》还会介绍一些科学常识, 例如《植物纤维之简易鉴别法》 (1932年第8期) , 介绍羊毛与其他纤维之间的鉴别方法, 十分实用。
(五) 科学救国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爆发, 中国也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科学》刊登了很多关于呼吁科学救国的文章。
编辑部长刘咸就在发表了《科学与国难》一文, 认为应当树立科学国策, 重视科学事业, 尤其应当注重可以让国家富强的科学研究进行实施, 也应当注重国防建设的科学, 对科学人才建立奖励保障, 以实现科学救国。此外, 科学还刊载了一系列呼吁科学救国的文章, 如《科学与民族复兴》 (1935年第3期) 、《科学研究为建设国家的始基》 (1937年第1期) 、《国难期间科学界同人应负的责任》 (1936年第4期) , 呼吁国家和国民重视科学。
(六) 教育及科学教育
教育是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质量的好坏对科学传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对于教育事业, 表现出了很大的关注。刊载的内容包括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者的任务、教育机构的情况介绍、教育基金的情况、实验室的建设标准等各个方面。
三、《科学》杂志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特点
(一) 注重科学性
20世纪30年代, 中国的人权主义思潮较为盛行, 中国青年运动也在那时开展, 同时,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 以政权的力量强制灌输给民众。在这一时期, 农村经济社会经济矛盾突出也导致了“农村建设运动”的发起。这一阶段可谓是各种思潮与运动并发的时期, 加之民族危机的加剧, 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 《科学》并没有因为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受到影响, 依然坚持刊登科学文章, 没有政治偏向性, 这对于科学传播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 注重实用性
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应用社会, 造福社会。《科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因此对于科学的实用性十分注重。可以看出, 《科学》杂志除了对于应用科学十分关注外, 杂志还十分注重生产生活中的科技, 对于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例如, 1931年的水灾影响了淮河一带小麦的播种, 引发了荒灾, 《科学》杂志便刊载了《灾后种麦误期之补救》, 给出了“改种其他作物, 以及根据各地气候、土壤环境选择适合迟播的小麦品种”的建议, 对灾民灾后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又如, 在1935年第6期的新闻中, 介绍了价格便宜、亮度高的植物油灯, 以供当时经济欠佳的农村使用。另外, 由于蚊虫是引发疟疾、黄热病、丝虫感染、骨痛病的元凶, 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多不良影响, 杂志也在1933年第5期介绍了《蚊的驱除方法》, 对幼虫和成虫都有一定的驱除措施, 有利于公民的健康。
可以说, 《科学》杂志从各方面关注生产生活, 提出了很多极具实用性的方法及建议, 很好地贯彻了科学造福社会的功能。
(三) 注重新闻性
科学新闻在《科学》杂志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而在1935年改版后, 编辑部长刘咸更是增加了新闻在杂志中的比重。
*采用四舍五入法, 舍去小数点, 保留整数位 (注:本表所指的新闻来源于《科学》中的[新闻] ([科学新闻]) 这一栏目, 同时也包括[科学进步]栏目)
从新闻源来看, 《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的早期, 大多采用国外医学会、科学促进会等科学协会以及各大高校、工商业的研究成果或报告, 也有来自于《Nature》、《Science》等国外领先的科技杂志上的论文及最新科学成果介绍, 之后, 《科学》也开始增加国内高校、研究所、科研机构以及国外报刊上的科学新闻内容作为新闻的源头。从内容上看, 《科学》杂志所刊载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 涉及的专业也逐渐增多。从一开始较多关注科研成果、科学发现, 到后来关注各领域的科技活动、科研动态以及科学家消息, 甚至一些科学生活常识, 也在新闻栏目中有所体现。从供稿的作者来看, 也由姚国珣、朱炳海两人发展到后期姚国珣、刘咸、重熙、戈合等多人。此外, 新闻的时效性也在不断提升, 很多新闻都对上个月甚至是当月早期发生的科学事件进行了报道。
虽然有些稿件从内容上来说并不能够属于新闻的范畴, 但是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科学杂志对于科学新闻十分注重, 并利用新闻短小精悍的特点, 将更多的科学信息传播给读者, 对读者了解国内外科学现状有很大的帮助。
(四) 表现了对科学家的尊重
科学家是科学传播的主体之一, 也是科技传播内容的来源之一, 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这一群体, 《科学》杂志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并利用很多版面和篇幅对科学家的事迹、精神进行了介绍。
在1932年第十期中, 《科学》杂志开办了专刊来祭奠科学家爱迪生的逝世, 刊登了数十篇文章, 从爱迪生的生平、发明、研究成果等方面对爱迪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使爱迪生的形象及精神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华刚讷行状》、《悼居里夫人》、《亚几默德》、《马尔萨士百年纪念》等科学家传记及悼词都是对逝去的科学家表示怀念的文章, 并认为, 他们的逝世是科学界的损失。此外, 在“新闻”栏目中, 还会对科学家的消息进行集中的介绍。在卷首, 《科学》也会刊登科学家的珍贵照片, 以展现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可以说, 《科学》杂志对科学家的尊重即是对科学的尊重, 更是向读者传达了尊重科学家的精神。
(五) 关注国民健康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动乱之中, 国民较为蒙昧、医学素养较低, 加之当时瘟疫严重、食品短缺, 医学也不发达, 国民的健康问题十分堪忧。《科学》杂志对国民健康问题可谓是十分重视, 刊载了不同的文章, 以求提高国民身体健康程度。
维生素是研究者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 沈雄庆发表了《维他命研究之新发展》,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维他命研究的最新成果, 其他研究者也对各种维生素进行介绍。不少研究者还对当时较为流行的鼠疫、霍乱、天花等传染性疾病的原因、症候进行了介绍, 并给出了预防和诊疗的办法。还有研究者对上海人的膳食进行调查, 选取中等上海家庭为研究对象, 对膳食成分及营养分配进行研究, 并与美国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 提出对国人提高营养, 增强体格的建议。此外, 还有对蛋白质、营养元素的研究, 以及对于饮用水卫生监测的建议, 可以说关注的方面是非常全面的。
(六) 内容通俗浅显, 重视图片运用
《科学》是一个专业型的科学杂志, 传播了很多专业知识。尽管如此, 该杂志也没有忽视语言的通俗性, 并充分利用图片, 对知识进行展现, 使之形象易懂。
从该杂志20周年的社论中便可看出杂志对于语言的要求:“以深入浅出清畅顺达之文字论述各种科学问题, 务使初学者读之不觉深, 专门家对之不嫌浅, 各取所需, 则本杂志使命达矣。”在实际中, 《科学》也是这样执行的。首先, 《科学》刊登了大量的科学新闻, 简单易懂, 信息量大;其次, 《科学》选取的专著及论文也能用较为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道理。此外, 《科学》对图片的运用也十分重视。在讲解动物结构、微生物的变化等内容时, 《科学》都会配上图片, 方便读者理解, 对其他需要作图表述的论文也都配有图片说明;此外, 《科学》还刊登了一些科学家的照片, 并用铜版纸印刷, 实属珍贵。
四、《科学》杂志在科学化运动时期的作用
(一) 普及和推广了科学知识,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当时中国教育较为落后, 学习新兴科学知识依靠的大多是原著, 为了方便讲课, 老师也采用英文授课, 而国内的教科书则很久没有更换, 不具前沿性, 并不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将读者群体首先定位为“高中及大学学生, 次为中等学校之理科教员, 再次为专门学者, 最后为一般爱好科学之读者”。将高中及大学学生作为主要读者群, 并刊载文章对初高中试验室的配置标准、学院的学科建设提出建议, 可以看出, 该杂志对于国家科技发展未来主体的重视。《科学》在这些群体做好了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从当时情况来看, 有利于受教育者知识面的增长, 从长远上看, 更是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 传播科学精神, 提高国民科学智知
《科学》不仅对科学知识进行传播, 还始终凸显出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的精神, 而杂志中的文章也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科学精神。
对于中国科学社提出的米制单位译名, 读者王子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千克”应当读成“克千”, “厘米”应当读成“米厘”, 这些提议被刊登在1935年第5期的杂志中。虽然该读者的建议并没有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但是对于该稿件的采用正是说明了《科学》杂志坚持自由交流、欢迎不同说法的态度, 也正是科学精神的极大体现。此外, 杂志中还有很多文章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例如对科学家的介绍, 一方面是让读者更加了解科学家, 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家科学精神的解读。
《科学》通过对科学精神的传播, 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智知,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接受和从事科学教育的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三) 促进了国防科普工作
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的需要, 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将国防科普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杂志中, 就多次提到战争中的毒气问题, 如《军用防毒器之活性炭》、《第二次世界大战空军与毒气活跃之前瞻》、《毒菌战争》、《我们的防毒问题怎么样?》等。文章对毒气进行了介绍, 呼吁民众引起重视, 努力建设防空设备、增强国防意识, 而不是简单地喊口号, 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国防建设加强的期待。与此同时, 又从科学的角度对如何防毒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是在科普的同时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重视国家灾难, 以科学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建议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难能可贵的。因此, 《科学》杂志对国防科普工作的开展可谓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四) 促进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
科学化运动协会认为,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 就不能回避中国自己的问题, 《科学》杂志正是这么做的。该杂志刊登的文章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教育问题、学科建设问题、工业实业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探讨, 或是寻求解决的途径, 或是提出解决的方法。正是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才有利于提高。
此外, 《科学》杂志还十分重视科学名词的统一。从1932年开始, 杂志就开始刊登科学名词审查会审查通过的算学名词;接着, 对讨论通过的化学译名进行公布;同年, 杂志刊登了读者对于英文数学名词翻译的讨论。之后, 《科学》杂志又刊载了《昆虫译名之意见》、《有机化学名词改良委员会最后报告书》, 并发表了物理学会请求改善现行衡量制度的请求。科学名词的统一有利于科学的传播, 也有利于科学社会化的进行。
摘要:1932年到1937年的5年期间, 政府高官学者和研究机构学者发动了“中国科学化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进行科学教育、实现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是中国科学化运动协会的目标。本文通过对科学化运动时期《科学》杂志的科学传播内容、传播特点进行分析, 讨论《科学》杂志在这一时期对推动科学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自然科学】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10-17
自然科学精神09-02
自然科学论文08-18
自然科学教案11-02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07-21
世界自然科学名著11-28
科学与自然哲学辨析07-10
自然科学基础经验管理06-21
鲁迅的自然科学修养09-22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