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2024-07-14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精选8篇)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篇1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学习自然科学哲学这门课程,使我获益匪浅,从更深的理论方面认识了人类史中自然科学的发展及与其同时期的哲学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让我在原以为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桥梁,纠正了我许多以前错误的哲学认识。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又用哲学自己的方法分析了史上的几个学科的发展和当时的哲学,锻炼了我的哲学思维能力。期间又举出了马恩科技思想的形成,以及马恩关于科学技术的论断,进而扩展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技术异化及其影响。最后,在之前学习基础以及分析历史的基础上,并根据科学哲学的前沿,评论当代科学,推断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感兴趣的部分——三次数学危机与数学基础。第一次由无理数的发现和芝诺悖论引发的危机,第二由次贝克莱悖论引发的危机,第三次由集合论的悖论引发的数学基础的危机。教员在授课时,极为生动的再现了危机出现、发展,解决的过程,让我看到了科学道路的前进是艰难地、曲折的,同时又是顽强地。在解决这三次危机时,数学家们面临的不仅有技术问题,又有哲学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就产生了不同的哲学观点,在不同观点的支配下又产生了不同的逻辑解决方法,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同的数学基础研究学派,学派之间在激烈的大论战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互借鉴与相互促进的作用,各个学派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整

个数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之后学习的牛顿力学及其哲学影响,量子力学及其哲学影响等某学科的历史发展,也都是讲了科学的发展引发了哲学问题的产生,进而哲学的思考又促进解决科学发展中的问题,甚至是引领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接触到了当今社会的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克隆人、器官移植、安乐死等等,并对其涉及的哲学中的生命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意识,坚持主见的能力,以及为自己的论点寻找理论及现实依据的能力,对我个人的启发意义非常大。

学习自然科学哲学这门课,让我学会用哲学的方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让我的世界观有了很大的成长,最后再次感谢教员们的精彩授课!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篇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是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来自思想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愈深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愈自觉愈坚定。

首先, 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 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内涵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在这一科学体系中,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升华, 从统筹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再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党坚持发展的信念一以贯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 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 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 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它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 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只有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 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其精神实质, 从根本上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在加强学习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 重在发展, 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 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 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 掌握新知识、提高新能力的任务更加繁重。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长才干, 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业务素质, 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哲学要向自然科学学习 篇3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从哲学方面看,哲学从来是随着自然科学(当然同时也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着形式,过去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带有根本性质变化的形式改变,今后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内仍然会有形式的改变,会出现阶段性质的改变,不过不象以前那样带根本性质的变化罢了。

哲学需要向自然科学学习,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自然科学是哲学取得进步的源泉之一。哲学本来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就是说,依靠社会斗争实践(社会科学)和生产、科学实验实践(自然科学)两条腿。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社会斗争实践中(其中又以阶级斗争为主)吸取营养,概括其经验和成果,而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甚少联系。就哲学的发展来说,呈现某种一条腿走路或跛脚的状况。当然,在我国异常复杂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为哲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上述情况仍然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缺陷。现在,我们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开始了向自然界进军的一场总体战。这是到了我国的哲学发展从多少有些一条腿走路的状况,转到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

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源泉的发展在前,哲学的概括在后。二十世纪初期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仍然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充分的哲学的消化。科学史上的丰富认识经验也是我们发展认识论的重要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对哲学的总结工作讥之以“事后诸葛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指导未来。但是,同等重要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哲学也应该密切关心、注视当前自然科学正在研究的问题,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生长点。哲学应该注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问题、新动向。这里说的前沿,包括新近取得的自然科学成就,已解决的问题。这仍然是进行哲学总结、概括的工作。不过由于是新鲜经验的概括,自然带有探索性,但也更具现实性。这里说的前沿,又包括自然科学还没有解决的正在探索中的问题。这也需要,同时也可能进行哲学的探索和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下面说到从自然科学方面看时再说。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实践检验证明是客观真理的理论进行哲学探索,就是要力求阐明它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包括规律、范畴)作出的具体贡献,同时分析在它们建立过程中的认识经验,以丰富我们的认识论。

在对自然界的奥秘的探索中,不断揭示出新的物质形态、新的运动形态、新的时空形式、新的矛盾、新的统一性,同时也就在不断地提供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新的证实。事情也不能不是如此。因为只有辩证法“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8页)。人们谈论的现代自然科学对唯物辩证法提出“挑战”,往往是要求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联系新的事实作出新的阐明,而不是否定这些基本原理。新的证实的阐明,就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从辩证逻辑的观点看来,概念、范畴、规律都是必须从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中去把握的。夸克(层子)理论和亚夸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有其实践根据),对物质结构有无限层次的原理提供了一次新的证实,同时就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统一场论的初步成就,控制论、信息论的建立,提供了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新的证实,同时也就大大丰富了这一基本原理。

数学的发展也对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证实。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同上,第3页)。数学首先是辩证法规律的表现方式,然后才能成为辩证法的辅助工具。数学规律当然不等于哲学规律,它在普遍性的层次上要低一些,但是它的普遍性层次比其它自然科学的规律又要高一些。它更接近于哲学层次,所以,一些新的数学规律,作为辩证法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也是对辩证法规律的重要的证实和丰富。数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如模糊数学、突变理论、非标准分析。恩格斯说过“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同上,第236页)。现在有了这些新理论,可以说,辩证法是更深入了数学,这些新的数学理论是对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一种新的证实和丰富。

现代自然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当然也不限于新的证实,而且也意味着提供了新的哲学范畴,新的原理。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列宁:《哲学笔记》,第411页)。这里说的是客观世界的方面,因而也是说反映客观世界的哲学范畴的数目是在永远增加着的。理论自然科学为了反映多方面的自然界,也永远在增加着新概念,其中有些概念达到了最普遍的水平,便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中来。比如,信息论中提出的信息概念,系统论中的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都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体系中来。

以上是从哲学方面看对于自然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哲学探索的意义。

从自然科学方面看,对自然科学的前沿进行哲学探索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工作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帮助自然科学发展的。过去曾经发生过这种工作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反而起了有害的促退作用的情况,这只是说明了这种工作曾经做得不正确,而不是说明这种工作根本不需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自然科学的前沿都是对自然界的更深更广的规律的理论探索,因此遇到的哲学问题更多,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在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时,有一个正确理解哲学世界观指导作用的问题。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必然建立在某种世界观的基础上,所以,对之进行哲学评价,主要也就是进行世界观的评价。唯物辩证法是世界的最一般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它讲的是最一般的道理,因此,对于自然科学假说来说,它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其容纳量是最大的,它可以容许极不相同的各种具体假说。在我国,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派或假说的主张者强调自己是合乎辩证法的,其它的学派或假说似乎就不那么辩证。其实,即使是相互对立的假说,情况也并不一定就是这样。比如,在地质学中,在讨论地球的运动形式时,只要不是主张地球是不变的,是没有其起源和灭亡的,没有任何矛盾的,不是认为地球发展的动力是精神作用,等等,那么,不管它是主张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主张水平运动为主,就都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的。当然,一种科学假说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只是一种起码要求。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特殊辩证法,那就要看实践检验的最后抉择了。因此,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就决不是什么判决。

在各种自然科学假说并存竞争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派、假说,往往易于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排他性。对这些假说的哲学评价就应力求全面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假说的优劣加以具体分析,估计到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在某些假说之间,除了矛盾方面以外,往往存在不少相互补充的方面。例如,在生物进化学说中,达尔文主义和非达尔文主义之间,在地质学中,板块学说与其它传统学说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在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当然也必须包括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哲学观点的批评。比如,在大脑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就必须坚持意识是脑的功能的唯一正确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澳大利亚神经生物学家艾克尔斯主张的所谓“脑与意识相互作用论”,提出了“自我意识”的问题,提出了意识对脑的生理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把“自我意识”作为离开物质的独立的实体与脑发生相互作用,主张物质与意识(他所谓“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二元论,就显然是错误的哲学观点。因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无论是对外界客体,或者是对人的身体其它部分,或者是对大脑本身,都必须通过物质的中介。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不可能对其它物质,或者发生这一功能的物质本身,直接发生作用。意识的任何作用,都必然是大脑的某种机能状态,必然是大脑内部的物质相互作用的表现。

当然,这种对错误哲学观点的批评不能是简单化的,而应该将错误的哲学观点和自然科学内容(即使是错误的假说成分)严格区别开来。对错误的哲学观点的性质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世界觀方面的个别观点的错误,可能只是局部认识上的错误,不一定是唯心论,也不一定是有资产阶级的影响。应该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

这本论文集的主题是对当代自然科学发展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最新的理论、假说,有深奥的内容。作者们试图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并作一些哲学讨论,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这里并没有涉及自然科学前沿的所有问题。而且,大多数作者是哲学工作者,对自然科学内容的说明也可能有不够准确之处。我想,如果能引起我国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来对这些前沿问题进行哲学的探索,那就更有可能真正起到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

自然科学哲学学习心得 篇4

2011年5月30号开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全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习。在这一个月的集中学习中,聆听了许多领导、专家、学者的讲座和学术报告,感受、领悟了学术理论前沿动态及社会实践发展前景,又通过课上课下广泛交流沟通,既结识同行联络感情,又交流信息切磋技艺,可谓体会多多,受益匪浅。现就这次学习谈两点体会。

一、在学习中反思

作为一名教育工者,尤其是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德才兼备是根本。“老师有了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宁夏大学俞世伟教师关于教师的职业理性与德行的一堂课,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拥有一桶新鲜而又有质量的水是多么的重要。以往我们只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却忽略了给他们传授思维方式,用定势的思维去理解现在的学生,总是习惯用过去看问题的经验和感受去看待今天雷同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很痛苦,自己很辛苦地在教学生,而得到的却是学生对我们的不理解,甚至是否定。究其原因,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教师没有真正地做到了解学生。社会在飞速地发展,学生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时时坚持用发展了的思路去面对学生,秉承经验之要义,突破框架之束缚。做一个既有高尚师德又有广博知识的教育者。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通过这次学习,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他们那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自己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也要不断地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愈教授的一堂课让我意识到,传统型的教师和教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需要了。想要立足教师岗位,就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的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逐步向专业化的教师转化,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

(二)做好“言传”和“身教”的表率作用

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轻易放弃学生,也是我此次学习的最大感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不优秀,他们习惯了老师的冷眼和漠视,厌倦了学习和教诲。再加上他们所处的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所以逆反的心理很严重。如果教师的爱只停留在口头上,那么他们不会轻易就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所以,爱就不能放弃。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和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缩小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我想只要做到这些,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什么应该为之,什么不可为。所以,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待人接物和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

上课是一门艺术,上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相信感染的力量要比教诲的力量大很多。

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专业上都 是一个很大的提高。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把这次宝贵的机会给了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基础课课:王巍

《京瓷哲学》学习心得 篇5

“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是人最大的敌人。人的腐化和堕落,都是从极细微处开始的。翻开中国近年来的反贪、反腐的历史,相信每一页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很多官员,也是出身寒门、起于微末,也曾怀揣着简单又纯洁的梦想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实在太多,再加上不健康的政治生态的影响,他们的欲望会逐步攀升,变得贪心不足、欲壑难填。在欲望的引导下,他们都渴望将自己手中人民授予的权力,去兑换成赤裸裸的利益,来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私欲。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被腐化,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逐渐沦为彻头彻尾的贪官污吏,给国家、给社会、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

如果,他们能够从一开始就做到公私分明,工作上、生活中防微杜渐,扎紧思想的防线,坚守道德的底线,抵御住欲望的不断侵蚀,他们也就不会走到最终声败名裂、锒镗入狱的地位。

作为公司的经营者,注重公私分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

在个人层面,我们需要反省以下:有没有徇私舞弊的行为?是否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有没有搞特权主义?是否公器私用?有没有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行为?是否因为私人感情而影响工作状态?有没有因为私利而影响了决断?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我们需要不断拷问自己。

在公司层面,企业也需要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去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杜绝为“不正当”行为提供温床,确保员工不徇私舞弊,从而达到保护员工和企业的双重目的。

企业的经营不应以挣更多的钱为最终目的,大智慧的企业家都悟到了一点:经营企业是为了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这是企业经营者的最高责任。公私分明,有利于企业管理,也有利于凝聚人心。

工作思考和改善建议:

真正做到稻盛先生所说的完全的公私分明,感觉是一件挺艰难的事情,特别是针对小企业来说。创业之初,可能都是家人、亲戚、朋友等一起在帮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很难做到真正的公私分明。等到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人员越来越多,才会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当然,再缜密的制度都会有缺陷和疏漏,并不可能完全防范所有不合理、合法的行为存在。唯有心,唯有爱,才能真正将企业和个人连接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我个人的工作过程中,也确实存在过关于公私之间平衡的问题。xx年,当时业务中心的规模还不大,人员也相对紧缺,当时其他部门都有大学生储备干部,但是业务部门的储干一直没有得到批准和落实。在这种情况下,也是熟人介绍,我安排了一个年轻人到部门,担任客户助理的工作。因为担心别人说嫌话,定的底薪从3000元起,比一般的储备干部还要低一大截。在工作中,我一直对他严格加以要求,批评从他开始,表扬他排后面。他很争气也很努力,再加上浙江人本身情商就很高,在工作中进步很快,很快就能够胜任客户经理的岗位。像上汽大众这样难啃的骨头,公司经历了很多任客户经理,都没有取得过什么像样的突破,他利用半年的`时间,就重新建立了上汽大众内部的人员关系,陆陆续续拿到了很多新车型的订单。生活中,因缘际会,后来他与我的亲戚相恋,最终成为了我的连襟。工作中,厚积薄发,他后面连年成为优秀员工、销售明星,成为业务中心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也是凭实力赢得了应该得到的荣誉。

过程中其实经历了不少质疑,回首往事,心酸很多。扪心自问,除了招他进来此举存在些许私心以外,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走的,所有的成绩都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我只是起到了一个领导和管理者正常的支持和帮助,无任何徇私之处。但是在别人眼里,或许并不能认同我的想法,这也正是我的苦恼之处。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 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

★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学习心得

★ 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若干问题的哲学反思

★ 哲学论文

★ 哲学科学论文

★ 哲学读后感

★ 科学预设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 学习心得范文

★ 什么是信息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学习心得 篇6

法政学院08思政2班 罗建邦 200864253

上个学期,也就是大二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感觉这门双语教学的课程学起来有点吃力,不过我们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到了本学期,我们还得学习一门关于西方哲学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确实是对此不太敢冒。不过,上了大半学期的课程,感觉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没想象中那么恐怖。而且书本内容适中,通俗易懂,加上我课下查看书籍,上网搜索资料来辅助学习,使自己更清楚学习内容,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哲学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在此,我重点谈一下我对狄尔泰这位现代哲学家的学习心得。

在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过程当中,我发现狄尔泰是一位关注度比较少的哲学家。上网搜索关于狄尔泰的资料,发现远远比介绍叔本华、尼采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资料要少,而在百度百科上,介绍狄尔泰的,也仅仅是字数不多的一段话。于是,我对伏尔泰这位哲学家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并深入了解了他的生平跟哲学思想。

狄尔泰生于1833年,卒于1911年,在大学工作长达40 多年,终身从事哲学、史学、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他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勤于探索,著作众多。其主要著作有《道德意识试析》、《史莱尔马赫传》、《关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科学历史之研究》、《精神科学导论》、《一般教育学的可能性》、《关于描述和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解释学的产生》、《青年黑格尔史》、《精神科学基础研究》、《体验与诗》、《哲学的本质》、《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建构》、《历史理性批判的手稿》、《世界观的类型及其在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构成》等。从这些著作的书名上,我们就可以发现,狄尔泰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思想史等

多门学科,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的思潮,形成了一种“创造性的综合”。狄尔泰的这些研究成果承上启下,既继承了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传统,又吸收了其他学科的内容,予以新的发挥和创造,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对本世纪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狄尔泰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哲学巨人,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级人物。在一定的意义上,他的思想是现代西方哲学奠基石之一。他主要的哲学研究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精神科学、知识论、描述心理学、释义学、世界观学说。他对生命哲学的研究,使我对其敬佩不已。通过扬弃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他的生命哲学第一次将生命问题作为存在论问题加以提出。

生命哲学这个概念在欧洲已经有着悠远的历史,现在所说的“生命哲

学”,一般是指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欧洲的一场批判传统、返回生命本真的哲学运动,尼采、狄尔泰、柏格森、齐美尔都被认为是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就尼采与狄尔泰而言,他们秉性各异,形成两个极端。

尼采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诗人哲学家,他在这场运动中仿佛就是一位反叛传统、鞭笞社会的勇敢斗士。尼采崇尚古希腊悲剧中的酒神的精神,鼓吹“强力意志”,塑造了查拉图斯特拉这个超人形象,在道德伦理上揭露了我们时代的文化堕落,对这种文化摧毁我们原本健康向上的生命图像和文化图像进行了生动的控诉。因此,返朴归真,重新回到我们生命本质中,是尼采高扬的旗帜。但是,他在突出个性的时候忽视了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因此,尼采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建设性的东西。

与尼采不同,狄尔泰生性恬静平和。他的出发点虽然也是生命,但他看到了个人命运被埋没在宏大悠远的历史关联之中,看到了个人的个性服从于历史命运的事实,所以,他反对叔本华和尼采那种自以为是的冥思苦想,更反对他们由此得出的悲观结论。努力理解人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他的哲学或精神科学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他针对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不断扩展的形势,殚精竭虑地建构精神科学体系,以保持人文科学研究的独立性。狄尔泰正是想在以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和以孔德和穆勒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的夹缝中走出一条独立的道路,他通过提出科学命题和概念分析,“使自己思想脱离了先前和当时的无拘无束的生命哲学的形式”。

尼采与狄尔泰的这种相当不同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现代哲学和文化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说尼采是以批判传统思想而对开启现代文化、实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而发生作用,那么,狄尔泰则是因为他明确看到西方哲学的危机、试图用具有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双重特点、包含数门学科的精神科学来挽救传统哲学,并以此推陈出新,让人文科学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其实在我看来,尼采与狄尔泰都无所谓对错,他们都是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提出来的哲学思想并不在于正确与否,而在与他是否对之前的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和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否有勇气提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观点、思想,然后不断将其完善,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与意义。

何谓“大陆科学哲学”? 篇7

一大陆科学哲学的界定

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奎因提出了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以来,这种分析模式的科学哲学就处在“危机”之中。它表明科学哲学需要进行范式的重构。正是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哲学界的研究兴趣也发生了转移,其中一个趋向就是发掘欧洲大陆传统比如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哲学。像巴士拉(Gaston Bachelard)、康吉兰(Georges Canguilhem)、尼采、柏格森、胡塞尔、海德格尔等都从这个时期才逐渐进入了科学哲学的研究视野。近年来,有些学者干脆提出了“大陆科学哲学”概念。我们这里着重介绍两个典型代表:古廷(Gary Gutting)和芭比奇(Babette Babich)。前者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大陆传统的科学哲学的书即《大陆科学哲学》。在本书的前言部分,古廷专门对大陆科学哲学给出了自己的界定。芭比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陆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她也是从科学哲学上研究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先锋人物,近年来还多次解释和重申大陆科学哲学概念,可以说是这个方面的资深研究者。

首先我们介绍古廷对大陆科学哲学的界定。他区分了三种对科学的不同态度:第一是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的态度,将科学看成是最名副其实的知识。哲学,充其量是一种元反思,即解释清楚科学的结论和产生这种结论的方法。第二种态度是康德的或批判的态度,认为科学给出了最优秀的知识,哲学则揭示了真理的专有领域。第三种态度是本体论的或形而上学的态度,即声称哲学真理领域完全独立于(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科学。[1]1实证主义的态度典型地体现在与科学牵连的反思科学家和哲学家这里,其最著名的代表包括德语界的马赫和法国的彭加勒和迪昂(Pierre Duhem)。在法国这种实证主义受到复兴的新康德主义影响,像拉舍利埃(Jules Lachelier)、布特鲁(Emile Boutroux)、布伦士维格(Léon Brunschvicg)和巴什拉的科学哲学就表现为这个特征。与法国不同,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分裂为两个阵营,长期争吵不休。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态度来自于柏格森和狄尔泰的“生命哲学”(Lebensphilosopie),后来通过现象学(胡塞尔)和实存主义(海德格尔和梅洛·庞帝)而得到彰显。在法国这个传统甚至延续到后结构主义,尤其是“差异”哲学家,德勒兹和女权主义代表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1]2

古廷上述对大陆科学哲学的界定仍然局限在大陆范围内,也就是法国和德国的思想,他并没有关注欧洲其他国家比如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哲学。实际上,古廷也认为大陆科学哲学并不限于“大陆”范围,但是他并没有指出其他的情况。大陆科学哲学的另一位主张者芭比奇,她给大陆科学哲学的定义是宽泛的,在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古廷的问题。“大陆科学哲学示例了将秩序和偶然性、问题和答案、作者和读者、说者和听者关联起来的整体性的主题。这种科学哲学也倾向于特别强调作为意义的话语的历史和文化的条件;将说者和听者的相互协调;强调前语言的认识的必要性,这种认识被置于人参与的共同的社会-文化的历史世界的根基上;强调叙述和隐喻的说明作用;持续不断地强调理解的问题;将真理看成是视域的,敞开的,或视角的;容忍矛盾的、复杂的表达形式。”[2]545芭比奇解释说,这种大陆传统的科学哲学包括(这正是分析传统没有做到的)关于科学史的观点以及科学发现的社会的、实践的观点。在分析的传统关注还原的地方(这无论如何取消了哲学的永久问题),大陆哲学则关注海德格尔所谓的“思”(Denken)的问题,追问科学得以可能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大陆科学哲学不仅关注科学家的世界图像,而且关注科学家本人。如梅洛·庞帝在他的《知觉现象学》中所说:“我不能把自己设想为世界的一个点,设想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单纯对象。”[3]像梅洛·庞帝一样,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进行了意义的追问,并将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在一起。

与古廷不同的是,芭比奇对大陆科学哲学的定义不是专门强调地域分界,而是从一种研究倾向上将大陆科学哲学标示出来。如果主流的科学哲学珍视普遍性和单义性的话,科学哲学的大陆形式则赞同多元的观点。像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后殖民地思想和女权主义都有其科学理论,在自然哲学和环境哲学基础上形成的整体主义的科学哲学,受到福柯思想影响的科学哲学比如哈金(Ian Hacking)的思想以及其他法国思想影响下的分析哲学等,它们都可以算在大陆科学哲学的范畴内。[2]546-7另外,大陆科学哲学不仅出现在欧洲大陆,就是英美分析哲学内部,也有趋向于大陆思想的,比如现在的分析模式的科学哲学关注历史问题、科学的社会研究等。像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就可以看成是赞同大陆哲学的。所以,芭比奇对大陆科学哲学的定义非常灵活和富有弹性,只要属于这种研究倾向的科学哲学,不管是分析的还是大陆的模式,都属于她所谓的大陆科学哲学的范畴。不过,芭比奇在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古廷的观点。她也对大陆科学哲学进行了内部的划分:核心部分就是批判的(尼采)、现象学的(胡塞尔)和解释学-现象学的(海德格尔)的模式。[2]546

总之,古廷和芭比奇对大陆科学哲学的界定表现出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大陆科学哲学代表了一种来自于欧洲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研究倾向,它与强调逻辑-语言分析的科学哲学的传统形式不同。也就是说,他们提出的大陆科学哲学概念,首先是与英美分析的科学哲学主流抗衡,比如他们都将逻辑经验主义排除出研究的范围。但是,他们都表示,这种大陆科学哲学并不仅仅局限在大陆范围内。像奎因、普特南、戴维森、库恩和罗蒂等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看成是大陆科学哲学的主张者。所以,大陆科学哲学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学术阵营之间的壁垒,它真正地成为了一种多元的思想,一种整体的视角。第二,大陆科学哲学不只是重复大陆哲学的观点。很明显,它将概念的界定置于两个哲学阵营“对话”和“融合”的时代背景中,看到了两个哲学阵营以及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从这方面看,它坚持了一种开放的精神,有着一种全球视野。

二大陆科学哲学的主要内容

在梳理法国和德国的科学哲学传统时,古廷抓住了这个显著的特征,即法德两国的科学哲学的发展都与新康德主义有着很深的关联。在法国,受新康德主义影响的布伦士维格肯定是一个关键人物。他的独特的贡献是将历史方法引入到批判的科学哲学中,以此反对此前实证主义的观点。布伦士维格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他将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看成是科学家对经验的成功的解释历史反思的结果。“我们凭借着经历科学的历史进步而得知了真理……这一历史是心灵构建解释经验的越来越成功的框架的记录。”[4]在布伦士维格之后,对科学史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的是巴什拉和康吉兰。福柯可以说是这个科学史研究传统的受益者。[1]2法国科学哲学的这条路线是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的结合。另一条科学哲学路线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它产生的影响,柏格森代表了法国对科学的一种本体论或形而上学的态度。

柏格森认为科学方法是“电影摄影的方法”。也就是说,科学将现实不是看成持续的流,而是一系列从流变中抽象的瞬间“快照”。康德将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是错误的,因为这充其量是一个有限的、不完整的领域,超出这个领域,还有关于现实本身的知识,即关于绵延的形而上学的知识,它实际上是更为丰富的整体。因此,必须超越智力的形式主义,走向绵延的经验,哲学或形而上学应当具体地恢复科学所忽略的东西。[1]43-58柏格森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后来法国的现象学尤其是梅洛·庞帝对科学的理解,而且还一直影响到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如德勒兹和伊莉格瑞。梅洛·庞帝在《知觉现象学》中形成了现象学优越于科学的思想,将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看成是科学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德勒兹接受了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将哲学概念看成一种差异的绵延,而科学则是对绵延的限定,一种“减速”(slow-down)活动。[1]258-261伊莉格瑞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看到科学被性别化(男性化)的一面。她要求科学重视性别差异,重视女性化的东西比如欲望、情感、想象、爱好的认识论作用,从而突破科学的中立的、客观的描述。[1]265-280

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分裂为两个主要阵营,一个与马堡大学相关,另一个与海德堡大学相关(或者说西南地区),经常争吵不休。两个阵营都继承了康德对科学的批判的态度,将科学看成是知识的首要事例,哲学知识乃是通过对科学可能性的条件的反思得来的。但是,两个新康德主义阵营都拒绝了康德的感性的先天形式这个中间过程。马堡学派否定了康德在形式和材料之间的区分,因为知识客体既是形式的,也是材料的;与此相反,西南学派则坚持了这种区分。德国新康德主义经过来自现象学、解释学以及逻辑实证主义的挑战之后,它的余续在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早期哈贝马斯的思想中被继承下来。哈贝马斯的思想可以看成对新康德主义的接受和拒绝的过程。在1968年的《知识与兴趣》中,哈贝马斯给出了新康德主义的知识表述,将知识建构在人的兴趣之上。自然客体用科学方法是可知的,因为这是我们在技术地控制自然并满足我们的兴趣的唯一途径。在这个意义上,技术兴趣将自然世界建构成为我们的科学知识的基础,正如康德思考感性形式和理性范畴所为一样。但是,我们作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控制自然,而且还需要我们组成社会群体。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交往兴趣。[5]哈贝马斯后期的作品将他对知识的讨论和兴趣放到了交往的标题下,认为技术控制的兴趣需要交往(“话语”)的特殊形式,解放就暗示在有效的交往的规范之中(例如,平等参与的权利)。形成了这些观点后,哈贝马斯好像远离了康德的先验反思,他更像一种社会科学建构模型的社会实践。

在德国,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也同样挑战了新康德主义,他认为需要一门“精神科学”来理解生命现象,将之从自然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不仅启发了现象学对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而且对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拒绝了经验科学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客观化的方法,它没有考虑我们在经验中实际遭遇的东西。超越科学,需要有一门现象学,对事物本身的严格的、全面的描述。我们在经验中发现的东西先于科学的客观化的抽象和理想化。但是,胡塞尔继续坚持将生活世界的历史经验奠基在理想的、非历史的本质的清晰分析基础上,海德格尔则拒绝了这种分析的层次。胡塞尔认为科学是对自然的理论描述,这是作为旁观者的科学家形成的,海德格尔认为在我们实践的关系上生活世界乃是一种实践而不是理论视域,这导致了海德格尔强调了技术批判的必要性。

与古廷大致相似,芭比奇也将大陆科学哲学核心内容集中在法国和德国思想传统上,但是她并不想比较两个国家的科学哲学的异同,而是指出了一种整体的研究倾向。她区分了批判的、现象学的和解释学的模式,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模式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是中心人物。就批判的立场来说,她也将康德看做一个关键人物。古廷偏重于讨论新康德主义以及它所受到的挑战,并将之作为德法两国的科学哲学的引线,芭比奇则将从康德到尼采的发展看成是一种激进的批判方式。尼采认为,在科学的精神和其进步的意义上,物理学规律只能被认为是“解释”。 数学和逻辑乃是一种人化的结果,即一种虚构。这些主张不仅直接影响了法国的巴迪乌(Alain Badiou)、福柯、德勒兹等后结构主义的科学观,而且也使后分析时代的哲学家(比如罗蒂)感兴趣。

所以,与古廷不同的是,在芭比奇这里,尼采肯定是一个关键人物,他不仅影响了大陆科学哲学范围,而且对所谓的后分析时代哲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哲学最近的努力,不仅诉诸胡塞尔,而且大量引用尼采、海德格尔、巴迪乌、福柯和德勒兹。总之,从基本倾向上看,古廷和芭比奇都将大陆哲学主流看成是德国和法国的传统,这是大陆科学哲学的重心所在。并且,其他属于大陆科学哲学范畴的思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两个传统有关。

三主要成就和研究前景

实际上,包括古廷和芭比奇在内,国外近20年对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绩是斐然的。首先是研究专著,包括芭比奇的《尼采的科学哲学》(1994)、克鲁姆比(A.C.Crombie)的《欧洲传统的科学思想风格》(1995)、诺里斯(C.Norris)的《留意分裂:两种传统的认识论和科学哲学》(2000)、格莱斯布鲁克(P.Glazebrook)的《海德格尔的科学哲学》(2000)、麦克圭尔(J.E.McGuire)和图前斯卡(B.Tuchanska)的《解缚的科学:社会历史本体论的哲学研究》(2000)等。其次是出版的研究丛书,包括芭比奇编的两卷本的《尼采与科学》(1999)、颇莱杜(C.G.Prado)编辑的《被分割的房子:比较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2003)、法斯特(R.Feist)编的《胡塞尔与科学》(2004)、古廷编的《大陆科学哲学》(2005)、布莱那(A.Brenner)和盖杨(J.Gayon)编的《科学哲学中的法国研究》(2009)、斯戴德勒(F.Stadler)编的欧洲视角的《科学哲学的现状》(2010)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论文。

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包括以下研究成就:第一,打破了传统科学哲学以英美分析模式为“主流”的格局。我们姑且不论古廷和芭比奇的贡献,其他许多研究都明示了这一点。它们不仅研究了大陆哲学家的科学哲学或欧洲视角的科学哲学,而且还强调了两个哲学阵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这种打破哲学阵营之间的分裂的研究倾向大大超越了此前的状况。在上述研究中,就是谈到两个传统的科学哲学,也都是对哲学分裂持否定态度。比如,最近出版的欧洲视角的《科学哲学的现状》。它是2008年在维也纳大学召开的“欧洲视角的科学哲学”国际公开会议的成果。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启动欧洲国家的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哲学的现状》标志着这个研究的第一步,其研究计划将持续到2013年。根据编者的介绍,研究不是排外的“欧洲中心论”,而是相互合作研究,协同作战,以提高欧洲科学哲学的潜能,复兴欧洲传统。它强调根据欧洲的历史根源和现代发展来研究科学哲学,即强调欧洲现代问题的历史起源。[6]也就是说,这里不存在两个哲学阵营的问题,像现象学和分析哲学就有着共同的根源。

第二,充当了分析的科学哲学的“解毒剂”。 它表明,科学哲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英美哲学“主流”上,它应当是一个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开放的概念。比如芭比奇就认为,大陆科学哲学概念不仅突破了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说,英美哲学“主流”,而且将触角伸展到东方思想(印度和中国)、殖民地地区。它处处揭示科学中潜藏的暴力、种族主义、欧洲中心论、极权主义、殖民主义。它批判的是科学自启蒙以来的半宗教的神话,认为科学是向批判敞开的。[2]554

这种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的兴起表明,科学哲学的传统的模式正在被打破,一种科学哲学的新视野正在形成。同时,它也隐含着这层意思,只有科学哲学自身的多元化才能解决科学哲学自身的问题,比如科学主义的问题、对科学的狭隘理解、以科学之名行权力之实等。

第三,研究方法的革新。大陆科学哲学挑战了传统的教条比如分析和综合、理论和观察、归纳和演绎之间进行区分,这些都是分析模式的科学哲学的主要方法。这种大陆科学哲学不是反科学的,而是将科学与历史、社会、文化、艺术(诗)、权力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比如,有些学者从自身知识的优势出发,形成一种综合的视角。以希伦(P.A.Heelan)为例,他兼有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背景。他首先肯定科学理论对形成当代生活世界的十分积极的作用。反过来说,如若某人真地离开了对于现代科学的有效性的承认,他就根本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一天,从这个角度来看,若我们硬是要在日常生活现象与科学世界之间划出一条楚河汉界的话,这种做法反而会褫夺技术时代的日常现象本身。为此,希伦给我们指出了认识的两种视角:一种是文化实践-荷载的视角;一种是理论-荷载的视角。他认为不同的视角理解事物不同的侧面(或剖面)。这些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侧面(剖面)是相互补充的。[7]所以,如果科学理论缺乏道德和文化的目的,就不能服务于生活,并将坠入贫乏,无意义或者说虚无主义。只有科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在历史、道德和文化对话中结合起来,科学理论才能避免这个命运。

总之,大陆科学哲学的整体主义的研究取向,无论如何超出了科学哲学主流的形象,即超出分析模式的独角戏,它秉持了一种开放的态度,一种全球的视野。这些都是它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还使我们看到两个哲学阵营的一些研究趋向的改变:一方面,大陆思想家比如尼采、海德格尔、胡塞尔、巴什拉、康吉兰、巴迪乌、福柯、德勒兹等人在分析哲学阵营,尤其是后分析时代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使分析哲学阵营内部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其内部原因,但是大陆哲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大陆思想也在引入分析哲学的一些方法。在法国人们会想到福柯和德勒兹,在德国人们会想到哈贝马斯。这些都可以说是科学哲学今天的改变。

我们看到,这种大陆科学哲学的研究正被学界赋予光明的前景。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使其影响逐渐扩大。普遍认为,它对于打破学术壁垒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促进两个哲学阵营之间的“和睦”和相互理解,而且也可以增进同一阵营的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另外,它对于打破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主义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大陆科学哲学的一个趋势是,它把视角伸展到东方世界以及不发达地区,关注对科学思考的不同声音,像这样有意扩展科学哲学的研究视野,将会突破对科学理解的西方中心主义,使科学哲学真正走向多元化。

四简评

我们说,提出大陆科学哲学的概念,使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不是专门与分析哲学相抗衡,也不是在大陆-分析哲学分裂的背景下坚持一个狭隘的大陆哲学视角,而是一种全球视野的科学哲学的新理解。这种科学哲学的新概念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它将科学哲学看成是一种内涵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开放的研究倾向,这突破了科学哲学的“统一科学”的传统模式。与分析的传统相比,它的包容性更强、视野也更开阔,因此它被看成科学哲学的未来方向。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第一,大陆科学哲学的界限、范围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模糊性。比如古廷和芭比奇都没有提及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大陆的科学哲学思想,这多少有些视角局限,他们将重心放在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哲学传统上。正在展开的欧洲视角的科学哲学研究虽然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欧洲地区,但是它的意图仿佛更愿意强调在欧洲起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而不是像古廷和芭比奇那样,看到两个哲学阵营之间的渗透和交流。这些对大陆科学哲学的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地摆脱欧洲中心论。芭比奇的定义虽然富有张力,但是她也忽视了大陆科学哲学内部的区别,比如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哲学之间的差异。

第二,贴上了“分析的”和“大陆的”的标签很大程度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忽视了每一个哲学阵营或派别内部的复杂性。比如,在美国就存在着现象学传统的哲学家;波兰、意大利的有些哲学家也进行概念分析的工作;说德语的国家和东欧并不代表一个统一的传统。还有,在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现象学家和托马斯主义者之间意见并不一致,甚至缺乏交流。这说明,学派壁垒不仅存在于两个哲学阵营之间,就是在大陆哲学内部也是如此。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从巴什拉经过康吉兰到福柯的发展路线,两条路线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批判的思想,尤其是福柯将知识和权力关联在一起,在法兰克福学派学派这里也形成了类似的看法,认为科学的技术化导致了一个宰制社会。奇怪的是,两派思想虽然平行发展,但是绝少交流。

最后,虽然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大陆-分析哲学“融合”的趋势,但是双方互相认同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个方面,分析哲学虽然率先迈出了可敬的一步,但是这种“转向”乃是用分析哲学的术语来表达的,它并没有使大陆哲学真正地认同,反而使得自己的“赌注”变得更加混乱。就大陆哲学这边来说,虽然有些哲学家使用了概念分析的方法,但是正如诺里斯所见,大陆哲学家一般还是倾向于将分析哲学看成是一种自毁的事业。[8]由此可见,双方的对话和交流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尽管双方都承认封闭的视野将带给哲学危害。

参考文献

[1]Gutting G.Continental Philosophy of Science[C].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5.

[2]Boundas C V.The Edinburgh Companion to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ies[C].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2007.

[3]Merleau-Ponty M.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viii.

[4]古廷.20世纪法国哲学[M].辛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1.

[5]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郭官义,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303-328.

[6]Stadler F.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C].London and New York:Springer,2010:7-10.

[7]范岱年.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1):24-28.

自然的生活哲学 篇8

今天,我们经过无数次的打拼,进入社会的前沿,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成功。当踩过无数红地毯,我们是否依然还会渴望那布满蔓草的石板路。

我们独自沉思的时候,是否才会发现我们内心最渴求的,是自然的生活哲学。

A、

记得那一天,午后的庭院很安静。树荫下有光,还有微风,摇曳着树叶的婆娑。轻轻拉开窗帘,光影便调皮地在我们身边蔓延。

他安静地坐在沙发上,泡看钟爱的清茶。

B、

偶然地,与这里结缘。这是公园的中心怀抱,周边有左海、西湖公园,还有金牛山公园,江滨国光公园,鸿梅公园,骑上单车,五分钟,即是左海公园西门的花鸟市场。

假日里,我们牵着女儿的手,一起信步游公园,再买上几盆喜欢的花草。日子简单而闲适。

C、

记得在这之前,和他还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争执。那是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一年。他每天往返于市中心的写字楼和家庭之间,曾经的浪漫己被各种频繁的商务应酬和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所取代。我越来越不耐,甚至和他有了争吵。

D、

我会让我们在一起。这是他在耳畔的低语。

是的,他说要在这座城市中心为我和女儿筑一座小小的城堡。里面有我们一家大大的爱。

这里要有春暖花开、云卷云舒,要是回归自然的山水居所。这样,我们便近在咫尺,宛若不分。

E、

对于像我和他这样有浓郁城市情结的人来说,远郊居住不是我们的理想。远郊别墅虽有山水一色,虽具曲径通幽,虽可悠闲怡然,但我们日常工作生活辗转市中心的辛劳将抵消这一切的美好。

显然,运盛美之国虽然没有郊外别墅的奢华,但坐拥五大城市公园中心,却自有一种精致的风情。

F、

改变就在这瞬间的渴望里。去售楼部签约的那天,我们开着车从西二环进去直通梅峰路。

一路上,香樟林的宁静之美,让两颗辗转于钢筋水泥丛林的心,渐渐淡了下来,甚至淡到极致。彼时,我们相视而笑,仿若回到相恋时分的柔美动人。

G、

我们终于能够像现在这般,有足够的闲暇时光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眼前的一切,就是我们梦想的居所。简单的几根建筑线条,加上朴素自然的浅赭色外墙,再配上浅灰色坡状屋顶就成就了这早的建筑群。

H、

这里被原生的自然山脉所环绕着,山里500株的白玉兰同时散放清淡的香气,令人迷醉。

大自然微妙的快乐也时时感染着我们。推开窗,总能感觉到甜美的空气与幽雅的阳光在跳着迷人的舞蹈。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杯茶。都足以让我们享受一整天。

I、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悠长岁月洗礼后的谦和印象。

这里依然是鼓楼中心,然而与我们所熟悉的市中心的繁忙截然不同,和写字楼里此起彼伏的忙碌电话也截然不同。

J、

这里有的,都是安逸沉静的美和淡定舒缓的生活节奏。

我们都不再疲于应付,各项商务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化妆出门、生活起居,都显得优雅而从容。每日归家,迎接我们的是彼此温和恬淡的微笑。

K、

和他带着女儿一同漫步在这里,小巧的花园敞落在阳光下。无论一草一木都灵动逼人。初夏的阳光有一种绸缎的柔和,将花园里的我们和深深浅浅的艳丽花朵融合得恰到好处。

我们在一起喂鱼、养花种草,园区里撇落的是我们清脆的笑声。

L、

每家房前屋后都有小巧的白色木栅栏,小区花园内绿树红花配得郁郁葱葱,胡桃木的吊椅依在小径中、清泉在小区内环绕。一路走来,汀水步道、滨水木栈道、休闲花架、玫瑰花形拱廊、圆拱形凉亭。一切都真实得可以触摸。

M、

有人说,踩惯了红地毯,会梦见石板路。

的确,我们一日三餐都自然而恬淡,甚至已经忘了为谁来到这里。

花园枝叶的气息溶解了心底的积郁。小溪的洁净也浸透了过去。此刻,未来。即是永恒。

上一篇:嫘祖养蚕的历史典故下一篇:行政支持专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