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2024-10-17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精选8篇)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1

基础科学自然科学

含义

基础自然科学

fundamental science

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6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边缘科学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研究成果是整个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对技术科学和生产技术起指导作用。

特点

基础科学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具有以下特点:①是物质运动最本质规律的反映,与其他科学相比,抽象性、概括性最强,是由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②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比较间接,需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转化为物质生产力。③一些成果的重大作用易被人们忽视。④研究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和连续性。⑤研究成果具有非保密性,一般公开发表,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七大类学科属于基础科学

数学:包括代数学、分析学、几何学、统计学、拓扑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等。

逻辑学:包括逻辑的运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物理学:包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广义相对论、场论、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包括宇宙学和宇宙起源学、天星学、射电天文学、太阳系学等。

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包括大气物理学、大地测量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地学、空间科学等。

化学: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

生命科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自然人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等。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研究,学科能力

在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能力的作为特殊的生产力,推动科学知识的创生、发育、增长和变化,并且给社会生产提供着力点,进而决定科学事业的兴衰。”[1]高校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它和企业的技术创新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链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能力是一个高校原创性研究方面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高校优势学科的重要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资助高校基础研究的重要主渠道之一,高校所获得的数量和资助额度基本反映了高校在国家基础研究能力和优势学科领域的地位状况。因此,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高校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优势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高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

1 河南省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体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发展在近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高等学校的数量还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重大突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博士点10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3个,硕士点845个。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27.9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2.02%。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36.88万人,在校研究生的数量达26431人[2] 。2009年河南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特等奖1项(全国共3项),一等奖3项(全国共17项),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万件,达11 428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5个实验室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河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工程中心3个,新组建6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组建了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62个[3]。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平台的建设都为河南省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9—2010年,河南省115所高校(包括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民办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282项,资助金额累计近3.4亿元[4]。其中获得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67项,金额为255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数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I、高分子科学、有机化学、地理学、宏观管理与政策、药物学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6项,金额为521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化学、天文学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金额为580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药物学、力学、植物学、肿瘤学;联合资助基金项目9项,金额为428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天文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面上项目821项,金额为23 115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地理学、机械工程、肿瘤学、中药学、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49项,金额为6 817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地理学、有机化学、物理学II、数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重大研究计划11项,金额为503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无机化学、数学、中医学等;重点项目5项,金额为850万元,资助的学科主要是力学[5] 1999—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共获得面上项目821项,资助金额为23 115万元,分别占河南省高校所获全部项目总数和金额的64%和68%。从资助的学科来看,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地理学、机械工程、肿瘤学、中药学、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等。从项目数和金额数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是支撑河南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研究的主渠道。其中获得20项资助以上的依托单位有14个,超过100项的有郑州大学(404项),河南大学(156项),河南师范大学(116项)。获得资助金额超过1 000万元的依托单位有9个,超过2 000万元的有5个。其中郑州大学获得面上项目数量和获资助金额远远超过河南省其它高校,两项都占河南高等学校面上项目总数和获资助金额总量的49%。

3 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布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主要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5]。 2004年,河南省正式提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强省战略”获得重大发展。2004—2008年,河南省“引进硕士学位以上的高层次人才5万多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50多万人次,培训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50 多万人次,考核选拔工人技师2万人。”[6]高层次创新人才工作获得重大突破,“2009年两位中青年学者当选两院院士。……在豫的两院院士达到17人,2009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8万人,比2004年增长77%。引才引智也取得了新突破,5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12人入选省‘百人计划’,2004年以来共实施引进国外人才项目2000余项、国外专家3万人次。”[7]截止到2009年年底,河南省人才规模进入全国前10名,人才贡献率在全国排名第12位,“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支撑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了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从1999—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情况来看,共获得基金项目349项,资助金额为6 817万元,分别占到河南省高校所获全部项目总数和金额的27%和20%。获得10项资助以上的依托单位有8个,郑州大学(101项),河南大学(44项),河南理工大学(37项),河南科技大学(27项),河南师范大学(25项),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2项),河南农业大学(21项),河南工业大学(12项)。获得资助金额超过400万元的依托单位有7个,超过2 000万元的有1个。其中郑州大学获得项目数量和获资助金额远远超过河南省其他高校,两项分别占河南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和获资助金额总量的29%和30%。从资助的学科来看,主要是地理学、有机化学、物理学II、数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无机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从1999—2010年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数和资助金额的增长趋势来看,2010年比1999年都增加了100多倍,充分显示了青年学者群体正日益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研究的有生力量。

续上表

4 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情况分布

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旨在鼓励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者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推动在研科学基金项目的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升基金项目的研究水平。同时,鼓励科学家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外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主要资助我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与基金项目有关的科学问题所进行的各类合作交流活动。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研人员立足国际科学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研究,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力争在前沿领域有所突破[5]。

从1999—201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的资助情况来看,获得资助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依托单位有7个,超过10项的有郑州大学(20项),河南师范大学(13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0项)。从资助的学科来看,主要是数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物理学I、高分子科学、有机化学、地理学、宏观管理与政策、药物学等。这反映了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河南省各高校也在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这些都有利于推动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的“建立健全我省与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教育工作磋商机制,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8]的规划要求。

续上表

5 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他项目资助情况分布

从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情况分析来看,除了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上获得比较多的资助,显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而在其他项目方面明显出现了不均衡,尤其在推动国家基础科学原创性研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资助的学科来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的学科主要是化学、天文学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学科主要是药物学、力学、植物学、肿瘤学;联合资助基金项目资助的学科主要是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天文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的学科主要是无机化学、数学、中医学等;重点项目资助的学科主要是力学。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类项目来看,河南省高等学校在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的重点项目、提升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实现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跨越发展的重大研究计划、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优秀学术带头人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支持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项目方面承担的数量明显偏少。从这些项目支持的方向和领域来看,这些项目类别都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性研究。如重点项目是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重大项目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选择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科学问题,汇集创新力量,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重大研究计划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前沿两类核心基础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领域进行重点部署,凝聚优势力量,实现若干重点领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国内以优秀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国内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5]。从这些项目的要求来看,这些项目主要支持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原创性研究工作,而河南省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承担的项目数量和获得的资助额度明显不足。从已承担的这些研究项目的依托单位来看,这些高校大都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学校,如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而其他高校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说明河南省高等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大原创性研究的力度。

同时,从海外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来看,河南省高等学校与海外及港澳科技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吸引海外及港澳优秀人才为河南服务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6 小 结

从河南省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来看,河南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优势学科发展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1)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发展迅速。1999年河南高校共获得16项,资助金额为278万元。2010年,获得336项,资助金额为9 770万元。项目数量和资助金额分别增长了21倍和35倍,大大高于同一时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和金额总量的增长速度(2001—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长了2倍,资助金额增长了5倍)反映了河南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提升非常迅速。

(2)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发展不均衡。1999年只有5所高校获得资助,2010年有28所高校获得资助,但是与河南省高校总数相比较,获得率偏低。同时,从项目的依托单位来看,主要集中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其他高校获得项目还较少,虽然近几年如黄河科技学院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都获得过项目资助,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从整体上来讲,河南省高等学校整体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还偏弱,没有形成集团化的优势。实力较强的高校和实力较弱的高校之间差距明显。

(3)承担重大项目的优势不明显,重点类项目方面的原创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点类项目来看,河南省高等学校在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方面承担的数量明显偏少。与海外及港澳科技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吸引海外及港澳优秀人才为河南服务等方面的双边交流和合作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优势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领域的成果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资助的学科来看,资助的学科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化学、农学、地理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反映现代新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较弱,这与河南省目前正在推动的传统产业和新型战略产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②

推动高校在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的发展,基础在于推动高校大力发展优势学科的形成及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并把这种能力及时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才能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围绕人才建团队,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并围绕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开展重大基础性研究。只有这样,高校在地区创新体系的构建中才有基础,才有优势,才能在参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中拥有一席之地,从而更好地促进河南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科学研究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洲.科学能力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R].郑州:河南省教育厅,2001—2010

[3]河南省科技厅.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2010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R].郑州:河南省科技厅,201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统计1999—2010[R].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5]百度.自然科学基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25762.htm

[6]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我省人事编制工作新局面[J].人才资源开发,2008(1):6-9

[7]河南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人才发展将有“十年总纲”[EB/OL].东方今报,(2010-09-16)[2010-09-16].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henan/2010-09-16/content_877284.html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3

一、推动高职双语教学的动因

1.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外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都开始与国际接轨,也相继开始了国际业务。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刚好在这个时候“出炉”,那么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由于国际业务的开展和增多,用人单位很希望其新增的一线操作员工也具有常用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加快。随着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与国外院校进行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很可能会包括讲学和学生交换留学等。这也要求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交流与合作中发挥双语教师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师也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国外教学交流和学习。

3.高职院校教学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需要。在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而且每个高职院校的生源是有限的,所以高职院校竞争也很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高职院校教学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而双语教学就是教学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的产物。

二、高职院校实施《自然科学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对双语教学的解释是“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校学科课程教学”,即在课堂上利用两种语言(本国语和外国语)进行教学的方法。我国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所教授的内容是各门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因此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也不是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双语课中采用英语和中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该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学会用外语表达。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总体水平低于本科生,但从目前高职的教学计划来看,在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都更加注意突出英语课的教学。以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类专业为例,在三年的课程安排上,外语课与专业课并行开设,每学期都安排专门的英语课(精读、泛读),某些专业还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口语课的教学,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如语音室)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往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为开设双语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目前学生整体上水平不均衡,因此,还不能实现某门课程在所有的任课班级均实行双语教学。可行之计是在选拔的基础上,将英语较好的学生单独组班开设双语课。例如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宾馆专业共有三个班,第一年均进行了英语强化,然后根据自荐,通过考试选出了30名学生在第二年开设BTEC课程,该班同学英语基础较好,有部分同学已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部分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英语培训或英语角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与教师呼应,教学效果较好。

目前,很多院校都与国外有着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或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这为教师带来了进修或考察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学术交流也为双语教学引进原版教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也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

三、加强《自然科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建议

1.教材处理。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主要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但在试用一个阶段后发现,使用洋教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所采用的《自然科学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该教材没有相关的双语教材。于是,组织具备专业知识水平的教师和优秀的英语教师一起来编写适合本校大专生特点《自然科学基础》双语教材。为解决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与英语的结合,采用以下方法:

(1)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中重要的专业术语按单元划分,有关专业知识按单元分类进行介绍,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尽力兼顾范围的覆盖面,力求使各单元中可能涉及的重要英语表达法及概念都有所涵盖。

(2)每单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句式、专业词汇、相关知识、阅读材料。

①在句式部分,将该单元所阐述的内容中重要的、特殊的句型罗列出来,使学生熟读、熟记,这样既能大大提高理解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相关英语资料的能力,又可以用这些句式对中文资料进行汉译英的练习与实践,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②在专业词汇部分,主要偏重于重要术语介绍,对重要的自然科学词汇以英汉对照形式给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也可以作为资料备查。

③在相关知识部分,将对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中有关专业术语进行认真的筛选,以使《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及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

④在阅读材料部分,主要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而设计的与学习该课程相关的一些课外资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还有利于开拓视野,提高对自然科学的认识,丰富知识面。

把每个单元的四个部分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有利于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提高英语能力的完整体系,改变现有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脱节的现状,达到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以及相关英语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的目的。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不适应,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具体分两部分进行,第一学期,以中文为主,适当穿插英语,讲授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运动性,生命与自然,资源、能力及其利用等前四章的内容。在教学中,该课程的专业术语用英文表示,并用简单的句式来描述科学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并在学生使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英语思维;第二学期,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学期的双语教学的体验,英文授课的比重可适当增加,讲授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等后三章的内容。提供大量的英文阅读材料来丰富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事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英文交流。

因为该课程涉及的学科知识点多,内容广,覆盖面大,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计划,所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通过图、文、声等,直观、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教学,交流讨论,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等形式开展双语教学。

3.改革考核方式。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仅将天津职业大学双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法简介如下: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后作业。首先它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课业,要明确该课业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幾部分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以及课业等级标准,并向学生讲述清楚。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设计3-4个课业,学期末,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4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质点?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 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 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 如 1 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 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三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 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 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 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①牛顿第一定律: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②惯性: 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 m 和它的重量 G 建立起 G=mg 的密切联系。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值都 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 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等臂天平利用等臂杠杆原理,从标在砝码上的质量数,直接读出 被称物体的质量数。用天平不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量,因为物理学中,重量的含义是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矢量。然而在市场商务 活动及化学或生物的科学实验中,使用重量一词明显是指质量,因为 此时涉及的是物品,而不是重力。

第二章 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

(8)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能保持 物质原来的性质,分子体积小个数多。(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 则的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散现象。(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作用 使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

(9)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0)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系内 物质的能量可以传递,其形式可以转换,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形式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 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 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 是大于零。

第三章 声和光

(1)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 60°时折射角正好是 30°,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sinr/sinβ=sin60°/sin30°=1.732 r 是入射角 β 是折射角(2)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何二胡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音量,即声音的大小程度。音的 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 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强”,反之则越“弱”。音调,即声音的高 低程度,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的,振动频 率:一秒钟振动次数。越快音调越高,越慢音调越低。音色,音色指 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 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 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量音调,也能区 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所以音色不同。

(3)照度和亮度的概念有何不同?

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 二胡和小提琴的材料结构不同,照度,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 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第四章 电和磁

(5)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什么?

1、各用电器并列接收电路,电流不止一条路径。

2、干路开关控制整 个电路;之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

3、一条支路断路,不影响其他支路。

4、一条支路被短路,整个电路都被短路。

(6)安培怎样在微观上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联系起来力?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的周围可以形成磁场。物体里,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形 成电流,这样就可以产生磁场,但是在对外不显磁性的物体中电子的 运动取向几率是相等的,电子产生的磁场就彼此抵消了;在磁体中,电子的运动取向是一致,电子产生的磁场不断累加,所以就显磁性。物体被磁化,就是在一个强大的外磁场的作用下,强制使物体中的电 子运动取向一致,对外显磁性。

(7)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编码、解码?

传统记录信息的方式,多为模拟式。例如我们常可以把一个声信 号变成一个相似的电信号或磁信号。也就是说用一个电流或被磁化的 磁带来模拟声音信号。数字信息技术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把时间 t 分成许 多相等的小间隔,例如 1/100 s。而把声音的强弱分成若干等级,比 如 256 个等级。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描述这个声信号的许多组数据。这些数据就叫做数字信号。每一组数据有两个数,一个代表时间位置,一个代表声音强弱。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编码。根据这个编码,我们可以将原信息复原(解 码)。

第五章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8)什么是“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那些?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 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 室,故名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二氧化碳)、CH4(甲 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

(9)水在人体内有何作用?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 75%,除一般的载体作用(如血液载带运送氧及营养成分)、体温调 节作用、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消化管道的摩擦)外,水的代谢作用也 很重要。水参与细胞中原生质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 形成,并使其组成物质(蛋白质、糖类、磷脂)保持胶体状态,进行各 种代谢活动;水是各种代谢废物的良好溶剂。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加 了体内各种生化反应,本身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10)什么是沼气?

沼气是一些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如 用沼气池),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由于这种 气体首先在沼泽地被发现,故名沼气。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 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

(11)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

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主要涉及: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平衡; 膳食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合人体需 要;膳食中三大生热营养素保持一定比例。

(12)通常烧开水的水壶使用日久会结成坚硬的水垢,为什么?

“水垢”也就是“水碱”,就是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特别是加 热时),水中溶解的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与某些酸根 离子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垢 的导热性能极差,只有金属的二百分之一。水垢往往以晶体形式存在,质地坚硬,一旦形成,很难去除。由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都是溶解着大量的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通常所说的“水很硬”,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水 在加热时,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中的溶 解度会大幅度降 3

低,其中大部分不能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就会 从水中析出而形成沉淀,也就形成了水垢。

第六章 化学反应

(1)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浓度、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者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在等温 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衡 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 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也可以增大化 学反应速率。

(2)试述煤气(CO)的致毒原因和解毒办法?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 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 强 200 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 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 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解毒办法: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刻打开门窗,流通 空气。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 消耗量。3.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4.对昏迷 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 急救中心后便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 和人工呼吸。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 先往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5.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3)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化学式配平:质量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得失电子守衡。离子方程式:质量守衡,电荷守衡,若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衡。

(4)什么是核反应?

核反应是指入射粒子 靶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5)太阳能的基础是什么?

太阳不断地进行着激烈的核反应,磁放出大量核能,并以辐射波的形式传送到宇宙空间。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6)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一方面,一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 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调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 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

(7)什么是种群?

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 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8)五界说的各个生物类群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1.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蓝藻、衣原体。特点: DNA 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无膜细胞 器,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2.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 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 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3.真菌界:真菌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 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4.植物界:特 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 者。5.动物界:特点:多细胞动物,营养方式:异养。为食物的消费 者。

(9)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 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1)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 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等。(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 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 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3)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 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 动物等。(4)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 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

(10)什么是食物网?

食物网又称食物链网或食物循环。在生态系统 中生物间错综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实际上多数动物的食物不是单一 的,因此食物链之间又可以相互交错相联,构成复杂网状关系。在生 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象食物链所表达的 那么简单,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 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 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 网的概念。

(11)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 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 个方面)。直接使用价值,如药用,作工业原料及科研价值和美学价 值。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薪柴、蔬菜、水果、肉类、毛皮、医药、建 筑材料等生活必需品。

第八章 生命活动及调节

(12)什么是光合作用?

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即光能合成作用,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 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5 的生化 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 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13)什么是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 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的主要形式。

(14)说明食物在人体胃中是怎样进行消化的?

胃的收缩能力很强,通过胃的不断蠕动,能将食团压碎,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搅拌混合,形成食糜。胃液中的盐酸等无机物构成胃酸。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激活 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另外,当胃酸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并有助于 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中某些肽键,使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片断。以利于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15)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运输代谢原料 和代谢产物,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3)运输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有防御 功能。

(16)什么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各举一例说明。

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 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 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动物先天的反射,称为 非条件反射。它是相对于条件反射而言的。如在每次给狗进食之前,先给听铃声,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梅子 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 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第九章 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1)生物的生殖方式有那些类型?

生物体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 4 类。通过两 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两性细胞是指 雌配子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 生殖方式,它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和单性生殖 4 类。(2)(2)DNA 复制时需要哪些条件?

1.底物: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为底物。2.模板:以亲代 DNA 的两股链解开后,分别作为模板进行 复制。引发体和 RNA 引物: 3. 引发体由引发前体与引物酶组装而成。4.DNA 聚合酶。5.DNA 连接酶:DNA 连接酶可催化两段 DNA 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 DNA 连接起来。单链 DNA 6. 结合蛋白:又称螺旋反稳蛋白(HDP)。这是一些能够与单链 DNA 结合的蛋白质因子。7.解螺旋酶:又称解链酶或 rep 蛋白,是用

于 解开 DNA 双链的酶蛋白,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两分子 ATP。拓 8. 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可将 DNA 双链中的一条链或两条链切断,松 开超螺旋后再将 DNA 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

(3)什么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 DNA 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 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 地复制自己,但这种隐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 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 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

(4)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 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①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 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②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主 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③遗传和变异:达尔文认为一 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 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④ 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 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 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 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第十章 地球 太阳系和宇宙

(5)怎样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什么是化学定时炸弹?

①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根本生产资料,是矿物质的储存所,也是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场所以及野生动物和家畜等的栖息所。保护土 地资源就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对 已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 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 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加强 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布局;开 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②化学定时炸弹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化学 物质的释放或活化而导致的延缓的有害效应。其一旦发生危害极大,小则影响局部流域大则影响整个区域,甚至整个国家。(6)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7)怎样统一时间标准?什么是北京时间?

①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根据经度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的原则,将全世界划分成 24 个 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 7°30′范围为中时区;向东 和向西,依次各分出 12 个时区。各时区都有一个全区共同使用的时 刻,叫做区时,也叫标准时。②我国东西延伸约 63 个经度(东经 72°~ 135°),横跨东 5~东 9 区,共 5 个时区,按国家规定,全国统一采 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 8 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8)我国传统上怎样划分四季?

我国传统上划分四季是以“四立” 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即当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3个月是夏季;太阳高度最小、白昼 最短的3个月是冬季;太阳高度、白昼适中的6个月为春季和秋季。

(9)什么是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是指从植物死亡堆积到形成煤炭的成煤作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菌解阶段,即植物死 亡后被泥砂覆盖,逐渐与氧气隔绝,在嫌气细菌参与下,植物体腐烂,氢氧成分逐渐减少,碳的含量相对增加,生成泥炭;第二阶段为煤化 阶段,是泥炭经成岩作用,使碳的含量进一步增加,成为褐煤;第三 阶段为变质阶段,是褐煤受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 程。

(10)太阳系有哪些主要特征?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5

论自然科学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在深入探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根据,阐述了自然科学方法向哲学社会科学渗透的途径和机制,并指出了方法移植的限度和原则.

作 者:吴兆雪 江宏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52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年,卷(期):200420(3)分类号:N031关键词:自然科学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方法运用 内在根据 途径与机制 局限性和原则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6

陕西省2007年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申请及结题工作安排意见

一、申请范围

1、结合陕西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紧迫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应用基础研究。

2、有重要科学意义,瞄准学科发展前沿,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陕西在该学科地位的基础性研究。

3、跨学科、跨部门的基础性合作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发展的创新性研究项目,以及通过开展国内外合作,能够整合科技资源而联合申报的项目。

4、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开展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利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定向性研究。

具体内容见《陕西省2007年科技计划申报指南(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二、申请类别与执行期限

1、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包括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两类。

一般项目——申请者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需有两名高级职称人员推荐)。

青年项目——申请者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项目组40岁以下的成员占2/3以上。

2、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在省科技厅资助的同时,鼓励项目承担单位联合资助。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1、2007年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申报,采用 “陕 1

西省科技计划申报系统”,填写《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一式六份)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建议表》(一式二份),并生成申报项目数据盘,报所在单位审查。

2、各单位科研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和筛选,并对提供配套的经费数额签署具体意见,加盖公章,汇总后按规定时间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不受理申请者个人报送或逾期送达的申请项目。

3、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行限额申报。重点高校申报项目数一般不超过50项;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一般不超过30项;设在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其他单位一般不超过3项。

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不能申报新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

4、申报项目集中受理时间为2007年4月1日至10日。

四、认真做好结题项目申报工作

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单位须按照《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在报送2007年项目申请书的同时,将2006年底以前应结题的项目结题报告和相关材料报送省科技厅基金办。

结题材料应包括经单位签署审查意见的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结题报告》(在省科技厅网站下载)、有“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及编号”标注的研究成果(复印件)、成果认定证明(查新、引用、获奖、专利)等。

报送材料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各一份。《结题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内容必须一致,其他附件材料随纸质文件一并报送。

对没有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或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须专题报告予以调整。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7

传统知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近代以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分别从经验与理性角度为科学知识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试图将科学建立在感觉经验或人类理性的可靠基础之上。但广义而言,他们都属于近代理性主义的哲学范围,是唯理智主义思维方式下的一种理性知识论。在20世纪分析哲学兴起后,逻辑实证主义随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它们对科学知识地考察仍停留在理智哲学范围内,无论是科学知识的检验、证明还是知识的标准或意义问题,都坚持在经验和逻辑范围内的检验和证实原则。这种知识论蕴涵了一个基本的规范主义假设:科学家的科学认识是理性的活动,科学知识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科学哲学,就是探究科学活动的理性规则,以便更好地指导科学家们的科学认识活动。总之,这种规范主义在理论的选择和评价标准上表现为理论与经验的关系:主要是看科学理论是否能够经受住经验和事实的验证以及理论自身逻辑是否内在一致,这也就是逻辑经验主义的所谓经验标准和逻辑标准。

具体而言,这种规范主义认识论是以客观主义和基础主义为前提的。西方近代哲学在笛卡儿和培根那里就已开始确立的认识论,正是以绝对的客观性为知识之理想的,他们强调科学是一项客观性的事业,由此我们必须尽量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所有科学的教育和研究基础的前提,就是科学家所持有的关于事物之普遍本性的信念”[1],科学方法论的重点就是要强调科学的“非个体性”特征。人类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所有个体性的成份都被视为有悖于客观主义知识理想的否定性因素,即使难以彻底根绝这些因素,也应该尽量克服、减少它,科学研究应当是一个冷静客观、排除情感纠缠的过程。波普的证伪主义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主张,科学家不仅应该对科学猜想的结果持中立的态度,而且应当设法来反驳它,科学家对于自己所提出的猜想应该不偏不倚、公正处之。

而且,传统知识论表现出浓厚的基础主义色彩。它强调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某种客观基础之上,这样知识大厦才可以搭建得足够坚实。施泰格缪勒说过,西方哲学一直都在试图为人类知识寻找一个最根本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阿基米德点,因为世界必然有一个终极的本质,而只要哲学家将这一本质和意义揭示出来,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科学哲学肩负着为科学认识寻找基础并说明科学知识本质的重任,只有为知识提供一个稳固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说明科学知识的合法性。

在客观主义和基础主义基础上,形成了理性主义、规范主义的科学认识论。理性是自然科学的最大特点,所以传统知识论也被赋予“理性主义”的立场,理解科学就是要理解一种由个体科学家们运用理性方法的过程。所以,近代知识论把科学哲学的核心工作看作是寻求统一方法论的过程,并且这种方法在科学家决定、选择数据资料过程中已被验证了。从理性主义的立场来看,对科学核心部分的研究是逻辑和传统认识论的领域,并且与任何类型的社会分析都是无关的。[2]总的来说,在规范主义看来,人类科学认识过程中存在着某种理性的活动规范,它是科学合理性的基础,哲学家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规范,无论这种规范本身是理性的还是先天的,以便认识论者能够获得关于人类认知本质的知识,而认识的合理性就在于对规范的遵循。普特南对这种规范主义的总结是最有代表性的(他称之为“方法崇拜”),“许多哲学家一直相信,科学活动是通过遵循一个独特的方法进行的。如果事实上真有这样一种方法,借助于它,一个人可保证发现真理;如果其他方法都没有发现真理的真正机会,并且,如果正是科学且唯有科学对这种方法始终如一的运用,才能说明科学的非凡成功和非科学领域的无休止争论,那么合理性(如果有这样一种东西)也许应该等同于这种方法的拥有和运用。”[3]

二 “方法论崇拜”的理论难题

但20世纪后期以来,规范主义的“科学方法论(scientific methodology)看起来是已陷入了困境。方法论曾经为自己在科学哲学中的拥有的地位感到骄傲,但现在许多人对它的前景感到怀疑。”[4]194劳丹点出了规范主义认识论当前发展的基本状况,“方法论崇拜”面对着诸多理论难题。

“方法论崇拜”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问题(the thesis of underdetermination),即理论与经验关系的复杂性问题。所谓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就是说,科学理论是在观察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得到的,但有限的观察经验却不足以决定哪个科学理论为真,由此我们可以从同一组观察事实之中发展出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5]正因如此,经验决定理论具有不充分性的特点,因为我们有关自然世界的理论总是从有限数量的经验现象中总结出来的,而理论则超越了我们对现象观察的有限性,换句话说,我们的理论是被我们所有可能的观察所不充分决定的,我们注定有在经验上等价但逻辑上不相容的理论存在。其实奎因(W.V.Quine)早就指出,“边界条件即经验对整个场的决定是如此不充分,以致于在根据任何单一的相反经验要给哪些陈述以再评价的问题上是有很大选择自由的。除了因为影响整个场平衡所发生的间接联系,任何特别的经验和场中的特别陈述都没有什么联系。”[6]奎因认为经验对理论判断的决定是不充分的,即经验决定具有不充分性和不确定性,理论与经验的矛盾问题是科学方法论面对的一个主要难题。

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问题认为,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上,人们可以建立许多个在经验上等价的理论或假说。但劳丹和利普林(J.leplin)却认为,没有理由去假设所有理论都有在经验上真正等值的假说,即使两个理论在经验上是等值的,这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同样都能得到很好的证实。人们没有理性的根据选择“经验等值”理论中的一个,理论、观察实验结果和方法论原则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科学原理、假说、观察陈述、背景知识等并不是整齐划一的逻辑对象,所以,经验证据决定理论选择在逻辑上存在着难题。

其次,“悲观归纳”(the pessimistic induction)对传统科学方法论也带来了巨大冲击(“悲观归纳”,我们在这里借用了劳丹和希洛斯(S.Psillos)等人的提法,它最初是指对科学实在论的一个重要批评,但我们认为这种思路也适用于对科学哲学方法论的批评)。这种思想主要来自历史主义,“近年反对方法论的最有影响的论证大概根源于所谓‘历史主义的转折’”[4]195,以及之后发展起来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力图从“历史史料本身展现出来的科学观”来揭示“真实的科学状况”,以反驳传统哲学的科学观。他们论证说,我们关于科学合理性的种种“哲学概念(体现在各种熟悉的科学方法论中)完全没能把握科学中伟大历史成就的合理性”,这些“历史主义者”声称规范主义的科学哲学违背了科学的历史事实。例如,“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与哲学家所提出的理论评价的方法论规范相悖。历史主义者主张,伟大的科学家没有按照任何科学方法论的建议做出选择,这彻底表明那些方法论是错误的。他们说,现有的方法论不允许把上述那些科学家的行动重建为合理行动,这是表明那些方法论之不恰当的决定性根据。”[4]195所以,科学哲学的规范主义合理性的重建性既不应该也无必要。

科学知识社会学又广泛汲取了当代科学哲学尤其是库恩的思想,进一步通过经验方法来解构科学方法的合理性,试图将它纳入社会解释之中,从而彻底取消科学方法论的特殊地位。他们借鉴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指出正如不存在私人规则一样,也不存在私人的发现,“要使发现成为一项‘发现’,就必须建立起新的公共规则”[7],而公共规则的建立,则是科学共同体集体协商的结果。而理性的科学方法如理性推理、科学实验事实上起不到判决性作用,实验作为检验的标准和进行实际检验是两回事,只有当人们发现某一科学解释存在疑问时,实验的可重复性才成为科学检验的标准。

第三,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借用了“不可通约”概念,指出传统理性方法论的独断性。库恩认为,经验和逻辑不足以构成理论选择的实际标准,这只是哲学家的理想而已,它与历史事实不符。历史上科学革命时,科学家持有根本不同世界观,对于理论选择,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观察或实验证据。这样一来,决定选择结果的决不能仅仅靠逻辑和经验,“新理论替代旧理论的革命性过程,在替代过程中旧理论应对不了逻辑、实验、观察所提出问题是尤为重要的”[8]。齐曼评价说,“在相互竞争的模型或类比之间的选择不可能在逻辑上自动的实现:它最终取决于人类的评价。这种选择常常通过某种‘约定’或社会性理解(即只有某个特定的系统应该被传授和使用)来解决。这样,约定主义就为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打开了大门。知识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他们描述生活事实时,相当自然、相对合适地采用不同的概念约定”。[9]理论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决定了科学方法的无效。

费耶阿本德则直截了当地否定了经验事实在理论选择中的重要作用。他明确指出,“新思想的效忠必须靠论证以外的方法来达到”,科学理论正是靠着各种非理性因素支持与实验结果相矛盾的假说的产生和发展,必须靠宣传、鼓动、特设假设和诉诸各种成见这样的非理性方法达到。在他们看来,科学知识、方法的标准也都是相对的、都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改变的,[4]194当范式改变时,决定各种问题和提出的各种解答的合法性准则等方面通常都是有重要变化的,科学家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所谓“理性的规律、合理性的标准或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则”束缚的结果。

事实上,库恩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隐含了另一条理论思路,即自然主义进路。因为在库恩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一个类似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众多的科学理论只有通过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过程而进化和发展的。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所以应将科学像自然现象一样对待。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后,科学哲学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向,就是向自然主义的转折,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家开始提倡自然化的认识论,普特南所谓的“科学方法论崇拜”也被“自然化”了。

三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兴起

为解决规范主义问题,许多哲学家对科学知识的考察由哲学方法论转向了对自然科学的描述分析,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方式解决规范主义难题。例如古德曼提出:“因为很多理由,哲学和认知科学应该联手,或者至少在其发现和理论方面应该语调一致”。[10]而以哥尼克为代表的认知主义科学哲学更强调了一种新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倾向,他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把科学家的活动与儿童的认知活动加以比较,从而真正实现了心理学与认识论的结合。在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奎因,他主张认识论与自然科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应该将认识论同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联系在一起,使认识论附属于自然科学,他为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进路。在《自然化认识论》一文中,他提出了自然化认识论的基本纲领:“认识论,或某种与类似的东西,都将成为心理学的一章,进而成为自然科学的一章”。[11]研究自然的现象,也就是认识的本质,科学认识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样一来,历史主义的“悲观归纳”指责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一种被普特南称之为肤浅的、科学家式的、非哲学观点的自然主义逐渐成为当代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可以说,自然主义认识论是在传统知识论遭遇到巨大困境之后的一次新的理论努力,在西方认识论、分析哲学方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以奎因、古德曼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认识论,是在对基础主义批判的前提下提出的。在感觉刺激与信念输出、经验证据与理论、观察与科学问题上,归纳主义强调从观察材料概括出一般理论,即关注观察与科学的关系。但休谟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科学理论的证明问题,例如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理论的可证实性,经验证据与科学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而科学发现更多的是心理学问题,这就是有名的“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的区分”。自然主义认为,对科学知识的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科学认识进行逻辑的研究,还必须包括对科学认识进行经验的研究。这是把心理学、自然科学成果直接引入到科学认识论之中的结果。

自然主义认识论指出,我们为什么不研究科学知识实际上究竟是如何创造出来的,用经验科学方法来研究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呢?针对语言哲学的分析性、规范性特点,自然化认识论更强调经验性和描述性,科学哲学研究从语言学转向心理学。相对于分析哲学传统中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的二分,自然主义认识论强调二者的结合,反对在科学之外研究科学,为科学活动提供先验的规范标准。要用一种描述性的、经验的方法客观对待科学认识,在科学内部研究科学问题,以科学本身作为评价标准。事实上,自然主义认识论改变了传统哲学的基本立场,它不是在给科学提供前提,而是使哲学认识论附属于自然科学。这样一来,前面我们提到的经验决定的不充分性和不可通约问题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人类认知模式是一种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过程。这是反对规范性的认识论的根本原因,奎因的自然化的认识论超越了“第一哲学”的困境,取消了哲学原有的优越感,强调在哲学中贯穿自然科学的方法。正是由于把哲学与认识论科学化、自然化,抛弃了传统经验论对世界的逻辑构造的先验作法,因而开辟了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最终确立了认识论研究的自然化方向,奠定了心理学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有趣的是,自然主义从此又走上了反弗雷格分析哲学的道路。根据科学研究成果,打破弗雷格禁止心理学进入认识论的警告,强调认识论不是先验的,我们的心理、生理能力与我们的知识密切关联。只通过个人心理过程解释认知问题,科学家具体的心理机制说明科学理论的产生,成功的科学理论通过认知因素解释,而失败的科学则借助社会外部因素给以说明。自然主义的进路确实基本消除了规范主义面对的指责,但这种“消除”是一种消极的消解。

四科学认识论的前景:规范化还是自然化?

当代科学哲学的研究,从规范主义发展到了自然主义,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科学认识论研究实际上还是徘徊在规范化与自然主义之间。

首先,自然主义并没有彻底解决传统认识论难题。它在将认识论研究从规范性转向描述性的同时,却导致了科学哲学的“取消主义”,在把认识论自然化的过程中,也就取消了认识论的自主性。例如奎因把“认识论看作是心理学的一章”,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事实上他在强调哲学与科学之间密切关系的同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取消了哲学认识论研究的自主性。而在吉尔看来,自然化的科学哲学就是要取消哲学认识论的自主性,因为传统的哲学认识论是一种“自主的认识论”,在理论主张上它要避免无穷倒退或循环论证,“科学理论必须能够按照独立于任何科学主张之外的原理要求进行证明,否则,这种证明只能是循环论证。”但是,吉尔认为,“认识论原理不存在任何自主的领域。”[12]但这样一来,自然化的认识论还怎样独立发展呢?

所以,普特南等人认为如果自然主义排除了科学认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那么其行为无异于自杀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普特南对奎因等人的消除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科学理性不应当也无法被自然化”正是切中要害,这样的自然化认识论其实并没有进行任何认识论的研究,它至多可以算作是从经验层次上对科学知识认知的研究。但我们认为,知识论研究的自然化不是要像自然主义认识论那样要消解知识论,而是要确立其边界,使之成为一种经验研究纲领,“认识论学家提出的发现与辩护(语境)的区分其目的就在于防止社会学家不恰当的限制知识主张的有效性范围:牛顿定律在牛顿发现它以前和以后都是同样有效的,并且事实是,我们距离牛顿有三个世纪,但无论如何不能减少我们相信他定律的确证性。”[13]进一步讲,一个没有规范的认识论最终会走向怀疑论,规范性还是认识论的必要条件。

其次,自然主义认识论同传统规范主义一样,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主义的认识论,并且,“大部分科学哲学的自然化进路都不重视科学实践的社会性”。[14]452唐斯认为,自然化科学哲学由于不关心科学实践的社会本质,它所注重的只是用认知科学的成果(采用认知个体主义)来解释科学,这种认知个体主义立场,完全根据个体的心理过程来解释科学认知现象,强调对科学家个人的心理机制的说明就能充分地说明科学中哪些因素具有认知特点。但事实上,这是一种事后评价形式的认知解释,只解释了科学理论成功的认知原因,而忽视了存在大量科学失败的事实,或者暗示了失败科学的解释只能是一些非认知因素的原因。为此,堂斯强调说,科学家们应努力超越经验对每一个人的限制和制约,以便于对认识论研究进行分工。如果忽视这一事实,认识论家也就忽视了科学知识生产事实上所拥有的社会要素这个重要要素的作用。

综合以上两方面,我们认为,当代科学哲学的认识论研究,应该实现规范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协调和融合。

事实上,面对规范与自然化理路的争论,许多当代科学哲学家也开始主张摆脱方法论的这种二元对立。例如劳丹针对这个问题,明确提出了规范自然主义以融合这两种方法论的极端应用,他认为科学哲学方法论的非规范化并不是由其自然化来表征的,恰恰相反,人们可以表明一个完全“科学的”和彻底“描述的”方法论将具有一个规范的结果。普特南也认为,人类知识和规范的性质虽然还无法明确地给出解释,但肯定存在着一种正确的规范化的认识论原则。自然主义认识论者用来解释真理和证据的术语,都是依赖于那些能够预设合理性的认识论基础概念,因而合理性既不能被取消也不能被自然化。如果取消了合理性,那么我们的陈述将仅仅是“噪音的制造”,思维也将仅仅是“不出声的说话”,理性不应当也无法被自然化。而劳丹也希望在自然化认识论和相对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规范自然主义,其主旨就是在强调认识论的经验性同时又要保持它的规范性功能。劳丹认为自然化的认识论以适当的方式保持规范性是可能的,如价值论对合理性理论和元方法论具有相对先验性,价值论的辩护是一种从价值论内部进行的概念性的辩护。所以劳丹指出,“方法论的非规范化并不是由其自然化来表征的。恰恰相反,人们可以表明一个完全‘科学的’和彻底‘描述的’方法论将具有一个规范的结果。”[4]194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篇8

关键词:经验主义;自然权利;个体权利;共同体价值;批判系统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12—03

一、霍布斯自然权利理论的方法基础: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认为,道德的概念与原则都必须以人的经验为基础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论证与说明,这与认为不可违反不可更改的道德原则是由神启、直觉或理性主义方法而获得的形而上道德理论形成不同的道德路向。霍布斯是一个经验主义者,经验主义是其自然权利理论的方法基础。

(一)排除宗教立场

霍布斯以经验主义方法对当时仍占据思想主导地位的宗教及信仰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他断言,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人类有关事实的知识在根源上是感觉。他说,“由于我们所能想象的一切都莫不是首先曾经全部一次或部分地经过感官感知,所以我们便不可能具有代表未曾经过感官感知的事物的思想。”[1] 霍布斯运用经验主义方法,把宗教从政治中剥离开去。他认为,异教徒的各种宗教是由于不分辨梦境和醒觉生活而产生的。虽然他没敢把同样的议论用于基督教上,但他在其政治哲学中却使上帝日益变得与世俗事务不相干。他认为,“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自然理性万无一失地知道另一个人具有上帝意志的超自然天启”[1] 。霍布斯没有直接否定上帝,却让其形同虚设。因为上帝也许可以给任何一个人发出启示,但其他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知道是否真有这一启示及其内容是什么。所以他认为,当人们没有得到上帝直接的启示,而认为圣经是上帝自己的话时,人们所相信的只是教会,人们默认接受的只是教会的说法。而且,人们是否相信教会并接受其说法,教会并不能有任何强制手段,因为“基督在今世的使者,除非同时具有世俗权力,否则基督便没有遗留给他们任何统辖他人的权柄。”[1] 在霍布斯看来,世俗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而所谓的神权是没有强制力的,它只能宣告基督的国,劝人服从基督的国,以诫条和劝谕教示服从者。这使教会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上,一方面,它只能通过理性的方式宣扬教义与神谕,另一方面,它的教示对象却无法通过理性来把握这些超自然的天启。所以,异教徒的宗教是幻觉,而基督教却是无力的,既无外在的强制力又无理性上的说服力。

(二)否定形而上学

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挑战基督教传统的过程,其典型特征就是倡导价值中立的科学观,即认为科学只探究自然是如何运行的,而否认自然运行背后有任何目的存在。受其影响,在思想领域,西方近代许多政治思想家也致力于确立某种意义上的“价值中立”的政治观。霍布斯就是其中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不再象古代思想家那样以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为基本任务,而是直接探究人实际上是怎样生活的,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寻找到社会的正当秩序。这一研究路向与其经验主义立场是完全契合的。根据经验主义,一切价值或意义都根源于人的欲望与需求,而不是形而上学所认为的来自于上帝或宇宙秩序。深受伽利略用于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的影响[2],霍布斯尝试在理论上从某一固定要素出发诠释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而否定存在规定着这一切的先于并独立于人类意志的法则和尺度。

二、霍布斯经验主义政治哲学体系中的自然权利

自然权利是霍布斯经验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其政治哲学体系科学化演绎的逻辑起点。

(一)根据动机从自然欲望中剥离出自然权利

在人的自然欲望与需求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什么才是霍布斯所要寻觅的固定要素呢?他认为,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有新的欲望出现。他说,“我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不休止的权势欲。”[1] 人的自然欲望总的特征就是骄傲、野心和虚荣自负[3]。因此,人生没有最大的快乐,只有更大的快乐。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不确定的,而最大痛苦却是确定无疑的,这就是遭受暴力死亡。任何快乐面对这一最大痛苦都显得微不足道。对人来说,最撼动神经震颤灵魂的莫过于死于暴力的恐惧。所以,人最根本的欲望或激情就是保护生命,避免暴力死亡,这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从自然欲望中产生出来的,是出于保护生命或逃避死亡的动机的那一部分自然欲望。

按照霍布斯的定义,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这种自我保全的自然权利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它意味着每一个人天然具有自我保全的权利,而且也包含了判断、选择何者为自我保全的必要手段的权利。在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采取任何自认为适合的方式保卫自己,这些方式中当然包括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攻击任何可疑的人。正因为每个人都要这样直接充当裁判者与执行者,所以,在自然状态里,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中。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权利保卫自己,反而使“人们不断处在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残忍而短寿。”[1]

(二)根据理性在自然权利中发现自然法

自然权利就是自我保全的欲望或激情,但是在这一无限权利中,什么才是正确的自我保全的做法呢?这只有理性才能告诉每个人,而理性所发现的这些有利于保全生命的法则便是自然法。霍布斯总结了十一条自然法原则,其中第一自然法是一条根本法则,即寻求和平,信守和平;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其他的各条自然法也都是实现和平进一步细化的原则。它们可以归结为一条总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只要每个人都遵循这一原则,人们就能摆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从而实现避免暴力死亡、保全自己生命的最高目的。

(三)捍卫自然法的利剑:利维坦

在由理性发现的自然法的基础上,人们达成契约,放弃同等的自然权利,特别是作为直接裁判者和执行者的权利。但是,只有存在对违反契约者进行惩罚的强制力量,人们才会因为恐惧惩罚而遵守契约。为了保证契约得到遵守,需要利剑作后盾,就是利维坦(即国家)诞生的缘由。那么,国家的权力从何而来呢?它来源于除了主权者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捐弃自己妨碍他人对同一事物享有权益的自由”[1] ,它本质上就是公共裁判者与执行者。作为自然法的保障力量,利维坦不受自然法约束,因为它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动机可以决定采取任何行动,正如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所拥有的自然权利:出于保护生命的动机可以采取任何行动。

(四)主权者与臣民:绝对自然权利与剩余自然权利

上一篇:预防学生拥挤踩踏措施下一篇:卖艺人并不平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