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精选7篇)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1
物联网是一个技术体系多方面、多类别技术的融合体。物联网技术将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打破了以往信息生成和发送范围,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数据的融合化、用户端的一体化。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将数据服务的广泛性、深入性、智能性和统一性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有以下几项。
射频识别(RFID)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智能集成中核心的部分是RFID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体系组成中,RFID技术设备通过射频技术的应用,依据物体的不同形态,组成相互联系的信息储存在标识中,经由无线传输数字信息网把相关数据自动传输到中央服务信息技术体系,实现物体相关数据信息的识别,进行相关的汇总分析和管理,实现数据的集成,最终把分析结果应用到现实事物的管理中。
互联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
物联网智能集成的形成过程中,互联网是将感知数据传送到智能集成服务中心的路径。依据现有的技术及以后发展的网络技术情况,将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
Zigbee技术。Zigbee是目前物联网智能集成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关键模式,Zigbee技术是物联网智能集成初级时期行业内部的关键应用模式。Zigbee拥有核心的设备联网功能,支撑多种核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类型,拥有较强的网络纠错修复性和技术体系成熟性。
NFC技术。NFC是非接触式识别和数据信息互联技术,能在移动技术设备、电子技术产品、PC和智能集成控制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属于短距离无线数据信息通信技术,用户能直观有效地交互数据信息。
Wi-Fi技术。Wi-Fi技术是当前无线IP传送数据信息的可靠技术,它拥有传输数据距离长、带宽高、组网方便等优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大量应用。现实中的运营商将逐步大范围采用Wi-Fi技术,建设“无线城市”的应用将逐步实现。
3G技术。3G能实现多种数据信息业务类型的应用,全业务经营应用,多技术体系、多网络、无线与传统互联网络的结合,能为以后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发展带来可靠的网络质量和强大的网络容量。通过电信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形成了人与物、物与物数据的交流平台。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指数据信息服务的交互应用数据模式,借助物联网络根据实际需要、方便扩展的形式得到所要的服务,拥有广泛性、虚拟性、稳定安全性等优点功能。云计算的技术体系集成包含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应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中间件。中间件是物联网智能集成的核心。中间件由智能集成信息平台与网络通信组成,应用于发布式技术体系中。中间件研究开发的范围比较广泛,比较完整的智能集成物联网必须包含传感网、通信网、数据网和智能应用网,把传感网、通信网和智能应用网连接起来的互联互通的纽带,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支撑组合应用。
物联网智能集成产业价值
物联网智能集成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能覆盖以往传统相关产业在方便性、可持续的优点外,它实现了集成化、可视化、远程化统一协调管理的概念,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面临停滞的环境下,物联智能集成网将带领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在世界产业价值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联网将形成万亿级经济规模。智能集成物联网产业将会形成万亿级的移动通信业务,还有与其紧密结合的相关业务,包括硬件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网络工程改造投入等都将成为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假如算上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新增的市场规模,智能集成物联网产生的经济规模效应将无法估量。
跨行业与领域厂商的融合。在智能集成物联网的经济产业价值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将有许多的参与者:生产传感器的企业、生产RFID芯片的企业、生产RFID读卡器的企业及其相关的物流销售企业是较早地被社会各方面所关注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逐步创新,再加上众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集成应用物联网随时随地了解每个物流环节货物的详细情况,给决策者提供数据信息,使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集成物联网将加快促进产业变革。当第一个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后,每隔15年,信息技术领域就会产生一次信息产业变革。从1980年个人计算机的诞生,到1995年互联网产生,目前智能集成物联网变革已经发生,数据信息的发展已经融入现实生活的各种物质领域,智能集成物联网的应用已融入到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会使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智能。智能集成物联网将会逐步影响全球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变化。
智能集成物联网将影响全球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集成物联网会给全球人类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影响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可以实现的环境中对自身密切联系的事物进行远程操控和监测。
智能集成物联网产生便捷的服务。便捷的服务是将来全球人类生活所追求的。目前的服务形式,依然满足不了人类生活的需要,在具体的服务范围、广度和时效上,依然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在智能集成物联网时代,人类使用物联网任何点的数据控制感应,将会获取有用的需求和服务。在数据可视化、多元化的框架下,任何服务提供者无论是人还是云计算服务中心平台,将智能化服务与网络化、信息化融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又一次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能够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效益。
物联网应用靠服务提升价值 篇2
服务产生价值
众所周知,互联网最早的应用是在研究机构学者之间传输信息。起初只有几台电脑连接,后来随着功能和需求的不断扩展延伸,世界的各个电脑终端通过网络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形成互联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物联网的发展也必然经历外延扩展、内涵提升的演进过程,但要成为一个社会化网络体系,其价值目标也应当是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服务。林书成认为:“当前所谓的物联网多数只能提供一些零散的服务,即便是现在推广的一些视频、传感等设备,也只是起着监控、信息获取的功能,还没有为用户提供信息挖掘后的各类服务,更没有构成一个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服务体系,所以还算不上是物联网。”在林书成看来,没有服务就不是网,系统只有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才能增加用户黏合性,用户才会主动要求安装该系统,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也才能促进物联网真正规模化发展。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四川省安监局已搭建起物联网在安全监管系统应用的基本雏形:全省13个产煤市州、57个产煤县、1300多处煤矿已建立省、市、县、煤矿四级瓦斯监控平台,联网监井有1100多处,共有各种探头20多万个,对井下瓦斯浓度进行监测;四川全省四万多辆客车和危险化学品运送车辆已安装GPRS监控系统,对车辆路线、超载、车速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这些系统的使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预防预警和政府安全监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实际应用来看,由于系统结构单一、功能不足、缺少服务内容,使企业处于被动监控和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从系统中获取收益,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不能与该系统形成有效的融合,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因此,安全生产物联网系统发展的方向是逐步建立起能够为生产企业提供丰富管理服务内容的综合系统。”林书成分析说。
物联网带来的行业应用变迁
林书成做事干练、讲求效率,对于物联网,他热衷却不失冷静。他认为:“任何安全生产事故都有一个从酝酿到发展,再到发生的过程,事故征兆和地震征兆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征兆我们感知不到。如果我们对出现的异常预兆及时感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疏漏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果能对人、机、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则可以及时地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技术特性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它可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和政府监管监察水平”。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正处于人均GDP3000美元〜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安全风险频发和社会矛盾凸显的转型期,更是公认的事故“高发期”。物联网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变检查为监控”,实现监管监察方式三大转变:一是从“间断性检查”向“连续性实时监控”转变,二是从“人为判断”向“智能分析”转变,三是应急救援由“事后反应”向“自动响应”转变。
四川省安监局开全国安监系统之先河,率先提出要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作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3月19日,四川省安监局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约,在成都成立“四川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主要从事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对一些相关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此外,还由下属事业单位投资建设300余亩土地规模的物联网安全产业园区。园区将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龙头,结合国家支持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重点开展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防护、特种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的产品孵化、生产制造、市场交易、融资租赁和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与此同时,四川省安监局还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合作,应用物联网技术共同打造“智慧矿山”示范矿井。
当务之急——
加快行业标准研制
林书成是一位决策者,更是一位实干家,他已经对物联网的应用需求、技术壁垒、转化条件有了全面的梳理。在他看来,“物物互联、智能感知、物物互动、智慧处理”的物联网技术是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模式的核心技术;是科技兴安的最优化技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然而,与技术密不可分的是标准,物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越多,就意味着跟各种应用的交叉面越多。为了让数据传输流畅,标准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因此,物联网应用的一个关键是必须要有一个统一标准。
《四川省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了8大系列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研究,“物联网”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标准的研究工作为“物联网”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上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保证。“我们会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安全生产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订,逐步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隐患治理、执法监察等工作相结合,引导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安全行为标准化。”林书成认为,这是物联网在行业内深化应用的基础。
对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安全发展,林书成充满了信心,“物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方式,作为安全生产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不断进取,推动量变,期待质变,切实提升物联网应用的服务内涵。”
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安监局将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推广50项先进、适用的技术,建立6个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切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今年10月,四川省安监局的几项物联网示范项目将投入运行,迈出西部物联网应用的铿锵步伐。
采访手记
物联网需扎根行业应用
林书成属于典型的西北汉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平易近人、感染力强。从事安全生产工作10多年来,林书成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十分重视科技产品与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在他的领导下,四川省安监局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生产状况也连续多年持续稳定好转。他一直关注物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并对其有独特的见解。林书成分析说:“物联网(Things of Internet)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物与物的互联互通,但它并不是指物体之间的简单连接,事实上单纯的现有各种物体也缺乏相互连接的基本能力和条件。林书成认为:“物联网的真正内涵,是指在某个行业领域,根据特定任务的需要,建立起包含传感、传输、智能信息处理三个组成部分的专业网络,它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对目标物体进行有用信息的采集,并由通信网络将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后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从而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林书成坦言,从应用价值来看,物联网必须和具体行业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行业智能化管理的有力工具。(文/许泳)
“两会”代表看物联网
物联网属于新兴战略性产业范畴,发展物联网不仅有利于未来经济结构转型,也有益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产业管理效率。其发展战略意义非同一般。但是,在2011年“两会”期间,对于物联网的思考显然比去年更为冷静。
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邓中翰:
物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高级阶段,只能说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更渗透、更普及,甚至可能比我们今天要求的互联网更低速、更低成本、更便宜、更广泛。物联网是把信息化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的一种方式,它距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物联网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很多应用都是通过信息化的办法来提高效率,确保系统运转稳定和安全。物联网涉及到自动控制、信息化、网络应用等,在国家级大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高铁领域中都有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本身存在一种模式,只是这种模式没有普及开、推广开,各个行业都有一个推广的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瓶颈。物联网代表着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道路,这个道路上涵盖了金融概念、文化概念、法律概念,在技术上一定离不开高度信息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总经理郑杰:
应该由政府牵头,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追踪、清查、控制功能,进行有效的全程质量监控,确保农产品安全。例如,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添加二维码标志确认身份,实现采集免疫、产地检疫、道路监督、屠宰检疫4个环节的端到端全程信息管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安装移动智能识读器,实现生猪从出生、生长、屠宰到销售的全程监控。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健康的需要,也是参与全球竞争、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目前国内的物联网"虚火"很大,一度出现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市场热、政府比企业热、股市比投资热、教育比科研热、包装比创新热等现象。物联网刚刚起步,从技术上和体制上都还没做好准备,各界对物联网的发展推广过程要耐心一点。政府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物联网的发展问题,再也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GDP,把物联网看作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政府应该尽快明确物联网的产业边界,给物联网产业明确定义内容,出台相关的产业目录,说明哪些产品属于物联网。
全国政协委员、盛大董事长陈天桥: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实践探究
为了确保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有效的使用, 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管, 严格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规范与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中, 使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更加具有规范性与合理性, 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权益。
1 物联网技术的含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与延伸, 其基础与核心仍是互联网, 但是其用户端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 物联网技术通过识别技术、智能感知等通信感知技术, 将人、物、控制器、传感器等联在一起, 进而实现远程管理控制以及信息化与智能化[1]。物联网的含义最初是在1999年提出的, 即按照约定的协议, 通过一系列信息传感设备, 利用互联网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连接起来, 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的监管与追踪等。
2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方案设计
2.1 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架构
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应用物联网技术, 根据大型医用设备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的在线监管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2 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监管的内容及实现方式
(1) 设备基本信息。安装RFID电子标签, 在RFID电子标签中写入每个设备相对应的数字串符, 这些数字串符是用来进行电子身份识别的, 同时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中存储与该数字串符匹配的信息。 (2) 设备强制检定信息。一些医用放射源如DSA、CT、部分SPECT设备等, 这些设备需要定期地进行检定,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系统中, 可以将这些强制检定设备的检定信息进行收集并及时地提示医疗机构, 以便于能够定时及时地接受强制检定。 (3) 设备工作量信息。通过非接触式辅助映射传感器获取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各项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 以此来了解设备的使用效率。 (4) 设备操作人员信息。核发RFID操作证件, 当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时, 则以刷卡方式, 结合着设备现场RFID身份识别系统进行身份识别, 操作证信息与持证人员信息匹配便可进行操作, 同时采集传输设备操作人员的信息, 并通过电子屏幕将信息公示, 达到社会监督的效果[2]。
2.3 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
为当地试点CT设备安装电子标签、传输终端等, 设备机房安装RFID读卡器, 为医务人员配发RFID工作证,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系统中, 通过该系统采集所有的信息, 远程且实时的监控与管理设备的应用情况、运行状况、人员的操作情况等。
3 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意义与局限性
3.1 物联网技术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现实意义
3.1.1 使监管效率得到提高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监管系统能够及时动态的采集所有信息, 若出现无资质人员操作、临近检定期限或者设备离线等现象, 该系统则会提示预警信息, 相关的管理部门便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来消除存在的那些安全隐患。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卫生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 使监管机构在不影响医疗机构诊疗活动的基础上详细地掌握大型医用设备的运行及应用状况, 确保了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3.1.2 补充并延伸了监管模式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实现了对设备的智能化监管, 改变了传统监管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对现场监管模式的一种创新与补充, 拓宽了信息收集与监管的渠道, 使得卫生监管机构更加科学高效地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监管, 缓解了卫生监管资源紧张与大型医用设备不断增加两者间的矛盾, 更加有利于大型医用设备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1.3 丰富了服务形式与内容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同时也为其搭建了一个与卫生监督机构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 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在线监管系统中的医院管理客户端查看设备的使用情况并接受、分析、处理各种预警信息, 而在线监管系统中所设置的公共服务客户端起到了为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便利的作用, 可以通过显示屏动态地显示大型医用设备相关的各种信息, 使患者在候诊区及时详细地了解设备的相关情况, 参与到大型医用设备监管的工作中去[3]。
3.2 应用的局限性
物联网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比如, 医疗机构的大型医用设备一些非物质属性以及环境状态的监管内容, 难以进行采集与分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型医用设备的监管工作。同时,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环境下, 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信息的安全性遭到破坏, 便会对医疗机构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 信息的传递的安全性有待提高。此外, 医务人员的依从性也直接影响了信息的采集情况, 而刷卡操作缺乏严格有效的制度进行制约, 这对于监管的效果以及信息的采集质量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 在实时远程以及连续的监控管理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与价值, 丰富了卫生监管机构监管的方式及手段, 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但不能忽略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备监管中存在的局限性, 应进一步创新及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 提高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的指标, 更深入地挖掘与利用信息技术, 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唐燕, 杨兰馥, 张军, 等.物联网技术在大型医用设备监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10 (4) :361-363.
[2]泮凡, 胡伟标.大型医用设备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 2015, 12 (7) :46-49.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4
关键词:物联网;CIO
在2011年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这些词汇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中以物联网的涵盖范围最广,有人还认为物联网是第三次信息浪潮,并且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渐深入。
CIO在面对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带来冲击时要做些什么?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CIO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什么?为此我们专访了北京纳尔特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的总经理黄起豹,其为我们解读了物联环境下,CIO如何保持并提升核心价值。
迎击物联网浪潮 挖掘CIO潜在价值
第三次信息浪潮对中国是一个契机,在被动受到两次冲击后,这次的物联网浪潮中我们可以主动迎击,并且在国家政策上有了更多的支持。但是相对于云计算,物联网的概念可能相对晦涩。黄起豹指出,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技术,把与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通过互联网结合在网络中。物联网从技术和业务来看有两个核心,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传感器。并且物联网也分两种:有线和无线。
物联网出世后人们也产生一些疑问,物联网和互联网哪个更大?前者是否会把后者取代?黄起豹认为,两者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商业运营都有其核心,物联网定位并不太清晰,互联网今后可能将被物联网所取代。并且物物之间的沟通有别于人与人和人与物,需要靠传感器进行沟通。
在经历了两次信息浪潮后,我们认识到标准的建立对于物联网必不可少。“国家需要重视物联网并给与更多支持,突出中国的实力,除了国家外,CIO在其中也可以做很多事情。”黄起豹表示。并且呼吁国家和基础运营商共同去扶持CIO,因为很多人已有实践经验。
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虽然日渐深入,但在技术和安全上并不完善,我们要以更安全更顺畅的方案进行推广。黄起豹指出,目前有几家公司想去尝试,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最终我们还是回到某一个行业。
从行业来看,物联网在交通和医疗行业发展尤为迅速。黄起豹指出,我们不会再因剐蹭事故而发生口角,拍照后一切可交由警察来处理。并且在今后医疗行业也要加大物联网的使用,排队的难题也能得到相对的缓解。
此外,各个行业企业都有CIO的角色,尤其在面对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新概念的时候,对于CIO的价值的拷问也频频出现。黄起豹表示,CIO具备双重身份,除了技术还要做大量沟通,挖掘信息化的新亮点来给公司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CIO扮演好规划角色 遵守IT治理五大标准
对于IT治理黄起豹向记者表示,“IT治理和公司是分不开的,它会支撑公司治理。在今天这种信息化时代,我们要用IT治理的方式来配合公司治理,让公司治理发挥作用。”
黄起豹指出,IT治理目前较为成型,它从管理、控制、监督、评估、协调各方面都有标准帮助CIO去做事。
第一,国际IT治理标准ISO38500也规范了相关内容;
第二,从4个域、34个流程去分析;
第三,内控模型;
第四,IT治理服务架构从三个组件、两种模式、五个阶段来进行评价你的服务质量;
第五,信息风险。
“IT是辅助业务最终让公司治理更加成功,而CIO在IT治理中扮演着规划的角色。”所以CIO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不仅要熟悉业务还要了解IT治理,并且按照IT治理的五个标准严格执行。
对于CIO也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长规划职业道路。黄起豹认为,随着物联网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CIO要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体现出自身价值,在推动自己本企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5
国标委工业二部信息技术与自动化处孙维处长在讲话中谈到,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 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训和发展的方向, 物联网的发展将大力扩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加快实现“三网融合”, 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继去年之后, “物联网”再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并从2010年的“加快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升级到“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这表明我国对物联网的高度重视, 也意味着物联网在“十二五”将担任我国经济转型的重任。
据悉, 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 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 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 专利拥有量高, 而且, 我国是世界上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
众所周知,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自动采集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为加强物联网标准的设计和规划,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成立了国家物联网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物联网技术标准工作组, 统筹研究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据孙维介绍, 目前, 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在会上表示, 物联网最看好的是物流领域。但是目前, 物联网发展参差不齐。
根据与会专家的讨论, 物联网发展面临主要困惑之一是标准规范不统一。“没有统一标准”被认为是目前物联网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 但比没有标准更坏的是有太多的“标准”。对于物联网产业链各界而言, 过多的单位代表各自的利益纷纷参与未来标准的制定, 存在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当物联网发展机遇到来时, 如果没有统一规划, 闻风而来的组织和机构都要参加, 并希望推广事实标准, 使本企业的标准甚至是照抄的国外企业标准成为国家的标准时, 这一问题也应引起国家的重视。
当然, 鉴于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和手段, 其应用才是发展的重点和落脚点。但当前物联网建设基础的控制与集成却还处于一种较为无序的状态, 多种标准共存, 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 形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
物联网目前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横向相关行业各行其是, 各行业使用的数据交换格式只能局限于特定的行业业务。严格讲, 这些物联网只是内联网或专用网, 很容易走进“信息孤岛”的陷阱里。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 篇6
关键词:价值网络,物联网,协同竞争,博弈
1 引言
当前,全球正掀起物联网风暴,物联网产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热点[1,2,3]。近几年,有关物联网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大多集中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与应用、以及商业模式方面[4,5,6,7,8]。
物联网的泛在特征决定了物联网的快速稳定发展不是单纯依靠哪个领域哪个行业就可以实现的,是一个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Jens-Matthias Bohli等对物联网市场的参与者进行了确定并分析了参与者的策略尤其是服务价格,将物联网的参与者分为传感器信息和服务提供者、消费者、中间件及服务提供商,并分析了其各个环节的价值所在[9]。戴宪廷从成长性的角度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的构成和成长机制[10]。梁艳春认为物联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各成员企业认清自身的定位,研究了联网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11]。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注意到了“合作性竞争”或“竞合”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价值链理论及博弈论等,提出了“价值网(Value Networks)”的概念,从而将企业及其供应商、顾客、替代者、互补者等纳入了利益共同体。通过价值网这样的合作网络,能够使原本“利己性”的合作努力最终实现合作方都成功(或称“多赢”)的经营效果[12-14〗。朱蕊从价值网络的视角分析了物联网产业链的协同问题,从价值网的角度对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和网络协作效益进行了剖析,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各个协同进行了效应评价[15]。红军等构建了价值网中主体联盟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动态博弈创造价值增量的机理[16]。关涛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构建了价值网络模式下企业主体间协同竞争的演化博弈模型,指出了价值网络模式下企业协同竞争行为的博弈过程及特点[17]。物联网的价值的实现要依靠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物联网产业的合作竞争既发生在以运营商为主导者的各个物联网服务之间,也会发生在某个物联网产业服务实现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但从相关研究来看,其研究焦点都集中在价值实现阶段中参与者合作性竞争行为上,而没有考虑到在合作行为中的优势主体(例如物联网产业中的运营商)在面向市场竞争情况下的产品策略(例如价格策略)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合作行为的影响。本文拟通过构建物联网产业价值链的两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物联网产业中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2 物联网产业价值网络
物联网产业是指是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物联网相关企业群,物联网产业价值的形成是在各种物联网产业构成实体在一定的过程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1所示。要求各构成实体根据总体目标调整各自行为,对各自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各子目标和总目标,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调控系统以达到协同状态。
物联网产业的构成实体主要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服务提供商和目标客户[8]。终端设备制造商位于物联网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主要负责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备,通过将物体智能化后接入物联网中,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联接。网络设备提供商主要通过向网络运营商提供相关的网络设备。网络运营商是真正的网络拥有者,负责向目标客户提供基础的网络连接服务,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商是根据行业应用的需求,将物联网的相关硬、软件集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解决方案。应用开发商是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负责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专业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是物联网面向用户的服务内容的直接提供者。目标客户是指物联网产品或服务的主要接受对象,是价值网的战略核心,也是物联网产业链的利润来源,主要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和行业。
这些构成实体并不能孤立的实现物联网产业的价值,必须按照标示、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应用、服务的产业环节过程进行整合,最终才能为客户提供物联网服务。上述的由物联网产业实体完成的一系列相关的动态过程称为物联网产业价值链,体现了客户需求被物联网产业实现的一个过程。一条价值链代表了各个产业环节相互合作为客户提供的一个服务,客户为了享受这个服务所需支付的价格定义为此价值链的价值,建立这个价值链所需的成本成为此服务的成本。物联网产业的价值网络则是由各种物联网构成实体以一定的关联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体现了实现多个客户需求的过程。在物联网产业的价值网络中,各产业环节关注的不仅仅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关注其他价值链环节,强调各环节之间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且注重这种关系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系统的看待价值网络中各物联网产业环节的动态交互关系,将有利于物联网构成实体连接在一起共同创造物联网产业的价值。
3 物联网产业协同竞争博弈模型
物联网产业价值网络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价值链条,价值链条上不同物联网产业环节中的物联网产业构成实体是促进物联网整体价值提高的重要源泉。各实体在产业环节上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协作与竞争2种形式,具体采取哪种形式主要取决于对不同形式下既得利益多少的判断。因此,在物联网的价值网络模式下,构成实体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在产业环节上的协同竞争关系,价值网络模式是实体之间协同机制产生的基础。
物联网产业主导者是指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到某个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对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具有领导性和带动作用的企业。物联网主导者对产业链整体业务的运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为客户提供最大化价值的过程中,帮助产业链的其它环节参与到市场合作和竞争当中[11]。
网络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向上可制约上游设备供应商,向下通过合作提高控制能力,担负着基础网络提供商和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的两大功能。网络运营商与物联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具有密切的关联,其拥有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是物联网产业链中最有条件和最有能力实施整合的成员。运营商主导上下游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将是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8,10,11,15]。
因为本文认为物联网产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的主导者是网络运营商,它是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具有天然的属性优势,参与者是除了目标客户之外的其他各个环节上的企业。一个物联网价值链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市场上同类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客户的数量(例如目前中国的通信市场的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运营商在给定了价值链的价值的基础上会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其他环节上的参与者共同构建物联网产业价值链,实现对客户的服务,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因此,运营商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一条物联网产业价值链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市场上客户的情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决定价值链的价格,第二阶段是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价格和客户占有率来决定与价值链上的其他产业环节的合作机制。
假设有n个物联网运营商,并且这n个运营商所提供的物联网服务(通过联合各个产业环节上的实体形成物联网价值链)有很强的替代性,但又不是完全可替代,即价格不同时,运营商高的运营商并不会完全找不到需要其服务的客户。记运营商i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为pi,此时运营商i可以获得的客户的数量定义为函数:
bi,dj>0,i,j=1,2,…,n是运营商之间的替代系数。
假设n个运营商同时进行决策来决定其提供服务的价格。运营商i的策略空间为si=[0,Pi],其中Pi是运营商i的最高报价。运营商i的收益为:
ci是运营商i提供服务的成本,即构建服务价值链的成本。
运营商i的决策问题如下:
记求得的最优价格为pi*,相应的客户数量为qi*,收益为ui*.
在第二阶段,运营商i将选择是否与其他物联网构成实体合作来完成价值链,将运营商i称为主导者,其他构成实体称为参与者。
令I1,I2表示主导者与参与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平均收益(可能是独立完成整个物联网价值链的开发或者如只是出售其产品而带来的收益),I1>0,I2>0;θ1为合作情况下主导者对收益的分享系数,θ1∈(0,1);C是因为合作行为而带来的合作成本,C>0。θ2为合作情况下主导者对合作成本的分担系数,θ2∈(0,1)。如果一方合作而另一方不合作,则合作方需要付出全部的合作成本。
主导者在确定了价值链的价格之后,会希望吸引更多优秀的终端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等参与者加入其中。
令:
表示供应商为主建立的价值链服务的客户数量越多,参与者从中获得的收益比例越高,承担的合作成本比例越少。
在合作过程中主导者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为x,则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x;参与者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为y,则采取“不合作”策略的概率为1-y,0≤x≤1,0≤y≤1。则合作行为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对主导者,采取“合作”与“不合作”策略带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混合策略,即“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对于参与者,采取“合作”与“不合作”策略带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混合策略“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平均期望收益为:
因为合作的方式、机制主要是由合作的主导者所指定的,因此可以认为合作成本与主导者的收益之间存在关系。同时主导者也会考虑虑到参与者在合作情况下的收益与不合作情况下收益的关系问题,从而令参与者能够采取合作行为。并且在成熟的物联网产业市场环境下,主导者与参与者从事物联网产业的收益与不从事该产业的收益之间会有个平均比例,从而可以令C=λui*,I1=k1ui*,I2=k2ui*,λ>0表示合作的成本占主导者收益的比例,称为合作成本率,k1>0表示主导者不合作情况下的平均收益占物联网产业收益的比例,k2>0表示参与者不合作情况下的平均收益占物联网产业收益的比例。k1,k2称为主导者与参与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
如果令n=2,a1=a2=a,b1=b2=b,d1=d2=d,c1=c2=c,d=ρb,则在第一阶段有:
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复制动态方程分别为:
平衡点为:。
而平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相应的雅克比矩阵的局部稳定分析获得-雅克比矩阵为:
根据局部稳定分析法可以判断这5个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结果见表2。
根据表2可知,在第二阶段运营商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不依赖于第一阶段的报价,并且合作行为的演化规律依赖于合作成本率与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之间的数值关系。
①如果k1>1或者k1>1,即主导者与参与者不合作进行物联网价值链产业的开发的收益还更高的时候,显然合作行为无法出现,此时根据表3也可知平衡点D也不是稳定状态。
②当λ+2k1<1,λ+2k2<1,λ+2k1+2k2>1时,即主导者与参与者虽然各自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与合作成本率之和较低,但是两者的要求放在一起的时候仍然较高的时候,点D仍不失演化的稳定状态,即双方长期的合作行为也不会出现。情况①和②下的合作行为演化规律如图2所示。
③当λ+2k1<1,λ+2k2<1,λ+2k1+2k2<1时,即主导者与参与者双方的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与合作成本率之和较低的时候,点A与点D为演化的稳定状态,点B与点C为演化的不稳定源点,点E为鞍点。长期博弈演化的结果是要么双方都合作,要么双方都不合作。合作行为演化规律如图3所示。
也就是说只有在情况③下,主导与这参与者的合作行为才有可能会出现,但是这种行为是会越来越多还是会逐渐丧失由图3中区域I的面积SI和区域II的面积SII的大小所决定:当SI<SII时,双方合作的概率大于不合作的概率;当SI<SII时,双方不合作的概率大于合作的概率;当SI=SII时,向两个行为演化的概率相等。
SI区域面积为:
可知影响SI区域面积的有k1,k2和λ三个因素,各个因素影响合作情况的情况如下:
①主导者与参与者的合作概率随着主导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的增加而降低。
证明由式(3)可得,,因此SI是k1的单独增函数,随着主导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的增加,SI的面积将增大,合作行为向A(0,0)方向演化的概率增大,双方合作的概率将降低。
②主导者与参与者的合作概率随着参与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的增加而降低。
证明由式(3)可得,,因此SI是k2的单独增函数,随着参与者在不合作情况下的收益期望率的增加,SI的面积将增大,合作行为向A(0,0)方向演化的概率增大,双方合作的概率将降低。
③主导者与参与者的合作概率随着合作成本率的增加而降低。
由式(3)可得,,由于λ+2k1<1,λ+2k2<1,λ>0,从而有,因此SI是λ的单独增函数,随着合作成本率的增加,SI的面积将增大,合作行为向A(0,0)方向演化的概率增大,双方合作的概率将降低。
从政府的角度而言,可以基于上述规律来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政策来促进物联网运营商与物联网产业各环节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行为能够出现并且持续下去,因为只有这样整个物联网行业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初期,物联网产业缺失行业规范,各方都缺少规范的合作模式和合作经验,可能会造成合作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合作行为的持续,此时政府可以通过免税或者补贴的方式来降低这种合作成本率,促使合作行为能够出现并持续下去。由于运营商在物联网价值链各环节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可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运营商所占物联网创造的效率的的比例过高,挤压其他环节参与者的收益,长久下去造成合作行为的丧失,此时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法规等来约束运营商的垄断行为,保证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4 结语
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篇7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0.绪论
网络技术得以深远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传感技术、RFID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这就带来了物联网概念,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发展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在无锡、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温家宝总理曾特别指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因此,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的热点和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据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将会从由2008年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l15亿美元。目前,物联网的初级应用MZM实现主要是通过传感节点(包含嵌入式智能)、网络(包含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的。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产业规模的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更应该在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中找准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
(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
2.1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支持。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结如下:
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传感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2.2物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2.2.1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物联网目前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2.2.2 RFID技术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为“射频辨识系统”),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藕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物体识别的技术。
2.2.3云计算技术
当前物联网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云计算,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的硬件服务和分空间的硬件服务的技术,实现为用户提供托管服务和配置的计算资源。云计算三大优点:用户端不需购买计算机;用户端不必买昂贵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会不断升级。云计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保证数据不被IT巨头公司所独有。
2.2.4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知指定的被测量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布线的成本和难度,使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场景要多于使用有线方式连接的传感网络。
2.2.5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经济价值】推荐阅读: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05-30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技术06-05
物联网的安全认证技术06-09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11-01
物联网技术05-16
农业物联网技术07-25
消防物联网技术08-03
物联网技术发展09-21
物联网感知技术10-01
物联网安全技术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