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2024-08-24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通用9篇)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篇1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一复习资料(生物)

生物多样性(3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特征:(4点):生长,发育,繁殖,新陈代谢。环境因素(2点):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植物细胞(4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物细胞(3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组织(4项):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身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4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人的结构层次(5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4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叶片结构(3点):表皮,叶肉,叶脉。主要的无机盐(3个):氮,磷,钾。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导管的作用:自下而上,吸收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作用:自上而上,运输有机物。双子叶种子的结构(2点):子叶,胚。单子叶种子的结构(3点):子叶,胚,胚乳。营养器官(3个):根,茎,叶。生殖器官(3个):花,果实,种子。花的主要结构(2个):雄蕾,雌蕾。

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2条):完整的胚,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3条):足量的水,足够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篇2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考试中各种问题的思路的根源。在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例如, 化学元素—化合物—细胞—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通过这样的知识链帮助学生归纳出基础知识复习的一条主线, 以利于学生较系统地对基础知识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归纳, 形成学科内横向的联系, 并建立生物学科的思维过程。目前, 我校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

二、注重图、表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高三复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广西历届的高考中, 图、表题占了较大的比例, 而且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我们在进行复习备考时, 首先要重视对教材中的原图的认知和解析, 其次要注重教材原图的变形与变式。在复习备考工作中, 我们可以设立复习专题, 对图、表相关的内容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的分析与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对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的应用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简要说明 (原图解见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八章图8—21, 8—22和8—23) , 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注意教材中的三个图解的侧重点、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 然后再对图解进行深入分析, 抓住能量流动特点, 结合能量流动的基础知识, 再依据食物链 (网) 中生物的关系, 分析各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变化与联系, 并将三图进行整合, 让学生自己通过归纳, 总结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对基础知识的简单复习转化为对基础知识应用的思维能力训练中来。

以往我们的学生进行的相关训练不足, 对图、表类的试题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分析能力较差, 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不足, 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 我从多种途径精选各种类型的图表题, 在教学中通过精练、自评、他评的方式,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总结经验, 以形成对图表类的试题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分析与判断的思维模式。

三、突出比较法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高三复习的特点是:知识点很多、内容要全面、时间很紧张。在进行高三生物复习时, 我选择运用比较法, 把课本中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 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系统化, 更易识记各种重要的知识点, 较容易形成学科内的“综合”。生物复习备考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 分析知识的联系性,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上, 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 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各种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的比较等。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考中的重点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强化材料题的复习, 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 要始终重视材料题、新信息题的复习备考, 精选试题, 加强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问题, 进而认真审核试题给出的材料, 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 提炼出有用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 准确把握题干来解决问题。这种复习方式不仅体现出生物学科的认知规律, 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创设情境、提供信息的材料题, 是近年来高考出题的趋势之一。

教师应在复习备考时注意一个老问题: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引导学生活用教材, 切不可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被动性, 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久而久之, 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 会提问的学生比会回答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培养。

五、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复习备考教学中应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复习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 使学生能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 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较为科学的设计。高考对实验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 学生对教材中原有实验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和结论有较深刻的理解。

第二, 要理解实验的用途, 善于运用实验解决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能力方面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思维能力, 并能创新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课堂教学更要注重重现教材中的实验, 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教材实验进行分析和归纳, 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实验设计的思维模式, 进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此外,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学生常会感到压力大甚至厌卷。因此, 师生间建立融洽的交流,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摘要:本文作者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 简明地阐述了对高三生物科复习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对策与思考。

如何复习生物 篇3

十九世纪以前,生物学基本上属于观察生物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描述性科学,只是着重于研究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由于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学才进入到细胞水平,同时达尔文也建立了进化论学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等新成就的促进,生物学在微观方面达到了分子水平;宏观方面发展了生态学。生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互相渗透,出现了生物力学、电子仿生学等各种新的研究内容。从此,生物学不仅与农、医,而且与各个理工学科都建立了密切联系。所以,高考理工科一定要考生物学。由于1981年,生物学刚刚开始列入高考内容,因此作为过渡办法,只考高中生物学的内容。下面就对高中生物学的复习方法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而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结构基础是细胞。所以,课本首先讲述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在这一知识基础上讲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课本的中心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即告终结。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进行生长发育、生殖后代,并表现出遗传和变异的特征来。因而-,课本也就按照新陈代谢、生殖与发育、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控制,以及遗传和变异的顺序来安排、内容。在掌握了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生命的起源问题。最后,是在前面知识基础上讲述生物科学研究的现代成就和展望,以扩大眼界。全课本的体系如此,各细节内容亦有其内在联系。在复习时,就要处处注意其内在联系,这样所记住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的条文了。

二、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重点复习。就全课本来讲,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章是中心内容,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一章又是学习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章的基础知识,这两章是复习的重点。在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章中,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这两节则又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生殖与发育一章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是学习遗传部分的基础,也是重点内容。

三、在重点复习时,一些内容可不必再按照课本安排分散复习,可以集中起来复习。例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分别在不同的章节讲述的。在复习时,则可把减数分裂的内容提前到有丝分裂内容后复习。又如关于核酸的内容,在第一章中仅简略地指出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酸分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核酸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和变异等生命现象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而具体的内容主要在遗传和变异一节中讲述。现在进行复习,不受知识基础的限制,可以把分散在各有关章节的这方面内容集中于第一章复习。这样,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完整地、系统地掌握住。

四、在复习时,一要经常地运用比较方法,把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时'要进行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哪些方面有共同处,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又如在复习异化作用时,比较呼吸(需氧呼吸)和发酵(缺氧呼吸)的异同。这样,可以抓住本质,区别清楚,避免混淆而发生错误。

五、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复习到有关激素的内容时,要联系到激素在生产上和医药事业上的应用。特别是在遗传和变异一章中,要注意遗传原理在育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此外,不仅要复习课文,还要重视课本中有关插图、表格的复习,有些图解最好练习画画,例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就可以用简图进行复习。

初一期中生物复习资料 篇4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只有两个方向,即离开心脏和流回心脏、动脉和静脉就是根据血流方向来命名,与血管内血液的性质无关。

①下列血管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的是

A.肺泡外的血管B.下肢静脉C.上肢静脉D.下肢动脉

②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时候,通常是选用小金鱼,原因不包括()

A.体积小,便于操作和观察B.市场上很常见,易于购买

C.金鱼身体呈红色,有利于观察D.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血液流动

③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迅速地运往全身,与此功能相适应的是()

A.动脉都直接与心室相通B.动脉多分布于较深的部位

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资料 篇5

实验设计的4性

3.1 科学性:这是实验方案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操作、程序、方法正确)。

3.2 安全性: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3 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取药品、仪器、设备在中学现有实验室内能够完成。

3.4 简约性:实验方案尽可能简易方便(用药少/步骤少/时间短)。

总之,a.原理正确,b.效果明显,c.装置简单,d.操作安全。

4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实验,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4.1:确定实验目的:如验证或探究哪一生物学现象。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的方向。

4.2:实验原理(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理论依据。

4.3:实验对象: 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生物材料。

4.4:实验条件:达到实验目的所必备的条件。

4.5:制定实验步骤:要达到实验目的,必然是一个逐步进行实验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步步相连,最终取得一定的现象和结果。为了使实验设计清晰明了、富有条理,具体的实验步骤要用“1、2、3……”或其它顺序符号表示。实验过程

中如果用到了两个以上相同的器材,也应对其进行编号,以防混淆。

4.6: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确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4.7: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5.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5.1、确认原理、提出假设;

5.2、构思过程选择方法(如是否用对比实验法);

5.3、设计步骤;

5.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5、认定结论。

6.根据条件设计实验的基本技巧:

6.1、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材料用具及有关提示;

6.2、过程要完整,且衔接合理;

6.3、要注意各步骤的顺序。有时顺序一乱,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6.4、设计方案要充分联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及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点;

6.5、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理、化知识,要按照相应学科的要求完成,如化学反应式的写法等;

6.6、设计完毕,要自己通读并逐步认定,检查有无缺陷。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7.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

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

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7.2、比较表

实验目的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

关系 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 的形式表述,是根据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

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问题

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

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预测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无

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但有时也

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

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实验结论 无

8.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高考试卷中实验设计试题有三种类型:全程设计、补充设计、设计改错。近几年高考中,前两种题型出现的次数较多。

8.1.全程设计:试题明确给出了实验目的和原理,要求学生通过步骤的设计,验证或探究一个实验目的,得到相应的结果和结论。

8.1.1、验证性实验的全程设计实例

例1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Ⅰ 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Ⅱ 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Ⅲ 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

Ⅳ 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Ⅴ 实验条件:0.3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Ⅵ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Ⅶ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中,编号。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Ⅷ 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于蒸馏水体

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Ⅸ 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

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Ⅹ 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例2:(2004高考理综20分)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

论。

 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

器,试管等。

 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

刺取尿液。)

(1)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七年级生物考点复习资料 篇6

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1)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的范围: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态系统:在一定地狱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狱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7上P31

练习使用显微镜:先调粗准焦螺旋,后调细准焦螺旋.7上P37

观察植物细胞: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细胞壁:是最外层一层透明的薄壁,起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

细胞核: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中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植物细胞模式图7上P45动物细胞模式图7上P48

细胞中有哪些物质: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

细胞在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中,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成新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分裂过程与染色体变化7上P59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7上P62

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营养)花、果实、种子(发育)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7上P67

几种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

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7上P70

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的结构很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7上P92

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7上P97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有机物和无机盐(氮、磷、钾)

桃花的基本结构:7上P102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运输途径:7上P11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7上P123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7上P127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7上P132

生物7年级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7下P5

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生殖系统:人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统不一样,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别.

男女生殖系统解剖图:7下P9

生殖过程:7下P10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点: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8上P19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无机盐:水可以运输能量,无机盐包括钙,磷,铁,碘,锌.7下P24

维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统:消化道: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为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内壁的小腺体,如肠腺.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食品的合理营养、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统: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页,右肺有三叶.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肺的运动模式图: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7下P50

一个人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运输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红细胞:血细胞中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可以运载氧气.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包围,吞噬细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7下P67

心脏解剖图:7下P68

心脏工作示意图:7下P69

血液循环模式图:7下P70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

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19,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

输血关系表:7下P76

肾: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7下P81

尿的形成图:7下P82

膀胱:暂时储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89

视觉形成的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下P93

听觉形成的过程:7下P9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脑、骨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

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松开放手馒头示意图:7下P102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7下P106

高考生物的复习策略 篇7

1.选择题。题型基本稳定, 主要集中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人体的内环境等稳态的知识考点上, 考查的核心依然是注重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命题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大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和社会生活, 与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同步。总体趋势上试题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 只要审题认真, 学生几乎都能答对;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 对知识点的考查更细、更全面, 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选项情境的设置, 更为广泛;呈现方式及类型变化不大, 基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少数以表文、图文的形式出现, 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主干、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2.非选择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 高频考点依旧,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比较稳定, 基本年年必考, 细胞的代谢部分有所起伏;能力的考查是重点, 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隐含信息的获取能力时实验的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的熟练掌握能力, 准确表达生物学术语、组织语言等的各种综合能力。

3.非选择题。必修与选修相互渗透,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 基础与能力并重, 尤其选做题一半以上的分值联系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知识, 加大了对必修考查的权重和分值;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 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 的考查, 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

4.图表型试题的分布。图表型试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数量不等, 但图表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它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 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

5.实验题的形式比较新颖, 实验的背景一般取自教材, 但高于教材, 大多数都是教材中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综合。实验题的考查没有步骤设计题, 更偏重于利用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对实验进行分析。

二、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教材, 重视基础。新课标下的生物考查内容几乎全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 命题回归教材, 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 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 要注意理清那些《考试说明》要求为Ⅱ的考点, 尤其对高频考点要严格要求, 加大力度。要求为Ⅰ的考点不宜大力拓展, 应以课本为主, 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 不能只埋头苦读复习资料、苦做难题、偏题、怪题、超出课本和考试说明的题目。

2.重视实验, 关注技能。在生物复习中, 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 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 也应该都有一定的准备。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 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 并紧扣教材知识, 再做一些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

3.重视图表、挖掘信息。在复习时, 首先, 要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并力求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形、图表, 并通过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

4.注重联系, 关注热点。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 贴近社会生活,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命题情境及考查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更紧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人体健康、生活、生产等, 并关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生物科学新进展。

5.规范语言, 术语答题。在教学中, 加强学生科学表达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背诵、口述、默写等方式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熟练掌握, 做到用时不生涩, 可顺利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地写在答卷上, 且做到层次清晰, 言简意赅, 逻辑严密, 语言规范, 文字工整, 卷面整洁。

6.精编试题, 适时训练。在备考复习中, 以《考试说明》规定的必考考点为依据, 应精选试题, 大胆舍弃偏、难、怪题。多用高考模拟试题, 多做中低档题, 进行基础训练, 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解题。

怎样做好高中生物复习 篇8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高中生物的复习。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科学地制订一个全盘的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时间25周,内容基础复习;目标是对考试范围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进行全面复习,能力以理解和记忆为主;方式以讲授和阅读为主,练习为辅。

第二阶段:时间9周,内容综合复习;目标是对各单元有联系的知识加以综合,训练学生对部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方式是专题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综合训练。

第三阶段:时间4周,内容应试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考试各个环节的应试能力、技巧和心理素质;方式是模拟考和评讲。

第四阶段:时间4周,内容考前调整;目标是通过控制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节奏,调整应试状态,最后一周进行两次高考的热身考试。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情商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潜能激发的心理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占20%,情商的作用占80%。因而现代教育已逐渐由重视智商转向重视情商。在情商的培养上,我主要抓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信念、信心、意志、毅力、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个积极、乐观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对于学生情商的培养,一方面结合学生各阶段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共同的问题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先后进行了《情商与潜能》《危机感与潜能》《心理暗示的作用》《常见心理障碍与调整》《考前心理调节》等多个专题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针对学生个别的心理状态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通过这两方面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三、讲求教学方法

1.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复习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如何制订学习计划、如何选参考书、如何掌握学习各个环节的学习技巧(阅读技巧、记忆方法、概括知识的方法、向老师提问的技巧等)、如何运用时间、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分布、高考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考试过程的常见失误与对策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主动、轻松,有针对性,学习效果自然就大大提高。

2.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教师要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力求45分钟内解决问题。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分析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堂上练习、电化教具、小黑板、生物模型与挂图等,使课堂上教学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便能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3.全面复习、突出重点。高考复习重点在哪里?根据我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重点就在《生理卫生》的第四章循环系统和第十章神经系统,《生物》的第二章新陈代谢、第五章遗传变异和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上述五章在高考试题所占的比例高达70%左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必须在复习教学中给予最大的重视。

4.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主要有三种方式:①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强化训练,即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闭卷完成,途中不能中断,不能查阅书本和答案,直到把所有学生认为会做的题目完成后才能对答案,看书、讨论或问老师。这样有利于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提高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消除对课本和答案的依赖,培养自信心,同时减少因重复翻阅答案而浪费的时间。②在课堂小测时,不写题目,而是口述题目,学生必须听清题目、记住有关问题和供选答案,口述一题马上答一题,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③在考试时加大题目量、难度和能力要求,缩短考试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应试心理承受力。

5.做好教学反馈和跟进工作。教学的反馈与跟进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与培养,提高教学复习的效果。所以,平时我主动多下班辅导或找学生谈心,了解教与学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跟进辅导,及时帮学生解决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每学期每位学生至少一次)。每次测试都做好考试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评讲。评讲时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第二是通过某个错误找出学生在知识的背景上到底存在什么本质的问题;第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对题目进行扩展或变形、举一反三。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篇9

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x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x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交通运输-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

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

2.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初具规模,稀土工业、石油工业、有色冶金、纺织工业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包头(钢铁、稀土、纺织)、金昌(有色冶金)、呼和浩特(毛纺、制糖)、银川(毛纺)、乌鲁木齐(化工、纺织、制糖)酒泉(航天)。工业区: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运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x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x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x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x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x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x疆)

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甜菜、瓜果、棉花、胡麻(内蒙古)。畜牧业-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x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状况:

1.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x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x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2.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3.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4.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5.主要湖泊:罗布泊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6.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初中生物会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会考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初中生物会考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

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

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②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储存能量)

③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④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保存蔬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充气;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初中生物会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牛奶等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肝脏——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初步产物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②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③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 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送血离心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送血回心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液的形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 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瞳孔:调节进入眼球光线强弱;晶状体的作用:折射光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觉神经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初中生物会考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

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 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①鸟:

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

5、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

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

1、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等。

2017初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六、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

动植物的性状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而遗传给后代的。

七、染色体和基因:

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人体细胞23对,人的生殖细胞23条),它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八、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显性(大写A)隐性(小写a)

九、禁止近亲结婚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十、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十一、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十二、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十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十四、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章 生物的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藓类 原始藻类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类 原始被子植物 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鸟类

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进化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人类的出现:

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四、生物进化的证据:

主要证据为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五、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 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六、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的含义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二、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适应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

四、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五、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无机物光合作用 有机物)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使用有机物)细菌真菌――分解者(有机物――无机物)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食物链形成食物网。如:草 兔 狐

七、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八、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裸子植物的资源,占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麜鹿,植物中的银杉、金钱松、珙桐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许多野生动植物可以用作药材。

2、能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

3、为人类提供食物。

4、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九、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上一篇: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镇党委副书记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