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屈原的著名诗句

2025-01-01

端午节屈原的著名诗句(精选4篇)

端午节屈原的著名诗句 篇1

端午节关于屈原的著名诗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端午节屈原的著名诗句 篇2

1 地方感及旅游商品文献述评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旅游成为人们丰富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各地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同时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加。旅游商品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旅游者对旅程质量要求的增高, 旅游六大元素之一的“购”成为了必不可少和消费弹性最大的部分, 旅游商品开发设计成为旅游经济创新的增长点。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商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纵观旅游商品的期刊文献, 学者们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研究普遍偏向宏观性方向, 缺少指导性的研究成果;旅游地方感建构的具体层面研究也大多是对旅游景区规划的方向, 将地方感理论应用于旅游商品的研究鲜有成果。

地方感以人类地方体验的主观性为基础, 其内涵主要包括地方本身的特征与个性, 以及人对地方依附的情感与认同[2]。20世纪70年代, 以段义孚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地理学者重新将“地方”引入人文地理学的研究[3], 地方感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一个主要且重要的概念[4];张捷较早指出了地方概念在阐释旅游地整体形象和增强旅游地吸引力中的重要作用[5];唐文跃构建了地方感的研究框架[6];汪芳认为, 旅游地的地方感认知由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两个方面构成, 地方认同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独特性的感官、情感与思考体验, 以及对地方原真性的思考体验, 地方依赖则主要来源于游客对地方依赖性的功能要素体验[7];吕宁对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地方感的产生进行了探讨, 得出旅游者对地方的喜爱源于对地方的情结, 旅游者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地方信息, 从而形成对地方的先在情感, 在旅游情境的刺激下产生怀旧情绪, 在体验过程中产生对地方的依附感[8]。一般而言, 旅游地的地方感由两个方面构成, 即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和人们对地方的依附。地方本身的特质即地方的客观特征, 人们对地方的依附即人们的主观认知。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又分为自然特质和文化特质, 游客在旅游的各个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对旅游地的综合感知就是主观认知。

就我国旅游商品存在的问题看, 赵精兵认为我国旅游商品市场过于看重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 缺乏旅游商品发展建设规划[9];文军认为旅游商品开发存在设计缺乏特色和创新, 地方特色商品不多等问题[10];肖歌认为国内旅游商品开发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创意表达均显不足, 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相对滞后[11]。在旅游商品研究的方向上, 黄莉苹等学者认为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使旅游商品外在凸显的实物形态与内藏的文化内涵达到和谐与统一[12];苗雪玲认为地方特色是旅游纪念品的本质特征, 地方特色研究将是旅游纪念品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13];张健伟等学者认为在旅游商品的设计中应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 注重旅游商品自身主题的传达, 深入开发旅游商品的地域特性与文化内涵[14]。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策略方面, 吴克祥提出了将旅游商品的形态、材料、功能各自按传统文化和非传统文化分类后排列组合形成了多种开发策略[15];张萌认为开发任何一件旅游商品都要涉及到表现题材、所用材料、制作工艺、实用功能、包装装演等多种因素, 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格与商品本身相结合就是与上述诸因素相结合, 这些因素中任何一个得到创新或其组合形式有所创新, 都可能开发出一种新商品[16];黄继元从旅游商品的材料、题材、功能、工艺4个组成要素出发提出了仿制型、题材创新型、材料文化型、功能扩散型、工艺改革型和多因素结合型六种旅游商品开发策略[17];王德刚等学者认为民俗旅游商品的构成要素包括工艺、外观、形式、包装、材料、题材等六个方面, 创新开发要从这六方面入手, 既要保证民俗旅游商品原有的传统特色, 又要赋予新的具有现代感的因素[18];潘丽等学者认为地域文化特色与可运用的文化符号是进行区域旅游商品设计的重要因素, 并从产品语构、语意、语用三个层面探讨了旅游商品创新设计, 选择和组织文化符号是其中的关键[19]。

旅游商品开发需要具备就近原则———就近取材, 包括就近选取题材和制作材料。如果景区的旅游商品都能基于游客对景区的地方感认知来开发设计, 充分围绕本景区的主题及文化元素进行衍生与变形, 也就不存在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的问题。

2 秭归端午节地方感调查分析

近年来, 屈原故里秭归县高举“屈原文化”大旗, 充分挖掘提炼屈原文化的精髓, 使秭归旅游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屈原文化成为秭归旅游的灵魂与核心品牌。从2009年申遗成功至今, 秭归县每两年举办一次“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 已连续举办三届。通过调查分析, 秭归端午节地方感具有秭归民俗、屈原文化两个维度的结构特征。

2.1 秭归端午节文化资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湖北省秭归县的端午节主要是纪念生于秭归乐平里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端午节风俗源远流长, 形成了独特的端午文化, 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项目有砚台雕刻、艾叶香袋、根艺木雕、峡江龙舟、峡江帆船、木瓢挖制、竹编技艺等。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 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 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形成于先秦, 发展于汉末魏晋, 兴盛于唐代, 传承和发展于明清。秭归县当地居民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筹备端午节, 一共要过三次端午节, 即农历五月初五过“头端午”, 五月十五过“大端午”, 五月二十五再过“末端午”, 整个五月飘荡着艾叶和粽子的清香。秭归的端午节具有典型的屈原故里地域特色, 有祭奠屈原、游江招魂、龙舟竞渡、举办诗会、挂艾篙葛蒲、喝雄黄酒、食粽子盐蛋等习俗。

龙舟文化:秭归龙舟文化的主题是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 俗为屈原投汨罗日, 伤其死, 故并命舟揖以拯之。”《隋书·地理志》也记载:“其迅楫齐驰, 棹歌乱响, 喧振水陆, 观者如云, 诸地皆然, 而南郡尤甚。”秭归在秦朝即属南郡。秭归龙舟竞渡已形成了系统的规则, 而秭归龙舟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打造。龙舟皆以杉木或柏木打造, 龙头上或雕刻眼珠或以玻璃球镶嵌龙眼, 然后以彩丝制成须髯。舟身以质量上乘的桐油涂抹, 再以红、蓝、黄、白等各色油漆涂绘成鱼鳞形的“龙甲”[20]。其中, 较为独特的“孝龙”涂以白色, 寓意屈原故乡后裔为纪念诗祖屈原尽忠尽孝。龙舟底部涂以化猪油或牛麻藤汁, 这种龙舟是专供竞渡之用。用于乘载观看竞渡的贵客佳宾的“雕画龙舟”则是雕梁画栋, 饰以飞龙走兽、鸟虫花草等彩绘和浮雕。

饮食文化:秭归端午饮食文化种类纷呈, 意蕴浓厚。秭归端午包粽子, 一是节日食用, 二是投水祭奠屈原, 三是作为时令佳品, 当作礼物相互馈赠。《本草纲目·谷部》释粽记载:“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 相馈送。或言祭屈原, 做此投江以饲蛟龙。”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 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 以筒贮米祭, 今市俗置米于新竹筒中蒸食之, 谓之装筒。其遗事, 亦曰筒粽。”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 端, 初也。以魏叶裹粘米, 以栗枣灰汁煮之令熟, 节日啖, 取阴阳尚包裹之象, 亦日因屈原也。”秭归包粽子十分讲究, 在米粽内置一粒红枣。青色的粽叶寓意着屈原万古长青, 雪白的糯米表明屈原的纯洁如玉, 粽子棱角分明喻示屈原的刚正不阿, 粽子中放一粒红枣, 体现了屈原的一颗爱国丹心。除了包粽子外, 还有蒸面膜、饮雄黄酒、食盐蛋的习俗。

佩饰及避疫文化:端午节期间, 秭归人不仅注重自身装扮, 对饰物的佩戴也特别讲究,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端午佩饰文化, 有系彩丝、佩香袋、戴艾虎等习俗 (表1) 。五月正值春末夏初, 气温逐渐升高, 多雨且潮湿, 各种病原体微生物大量繁殖, 毒虫滋生, 各种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避疫文化随之而生。秭归有采露水艾、洗菖蒲澡、洒雄黄酒等习俗 (表2) 。

祭祀及节庆文化:每逢五月初五, 秭归的人们齐聚于县城的屈原祠或是乐平里的屈原庙, 搭设祭坛, 开展祭祀屈原的活动。在祭祀仪式中, 咏唱屈原的诗作, 唱《招魂曲》, 挂招魂蟠, 敬三牲果品, 献香花草木, 向屈原塑像烧香叩拜, 痛诵《公祭祝文》, 默哀、叩首、鞠躬, 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表达他们的崇敬。在龙舟竞渡前, 要举行祭龙舟仪式, 也称为“龙头祭”。秭归人的端午节如春节一般热闹非凡, 出嫁的姑娘们都要回娘家祭拜先祖, 看望父母。除了祭奠屈原之外, 县内还举办有多种文化活动。文化赛事有龙舟竞渡、书画比赛、歌咏比赛、摄影比赛、屈原文化征文赛、全国“屈原杯”诗歌赛等, 文艺表演有打莲湘、踩高跷、扭秧歌、划采莲船、唱皮影戏、跳花鼓舞等。

屈原文化:屈原文化即屈原本人带来的文化影响, 人们所熟知的有他的诗歌文化和爱国精神。屈原, 名平, 字原, 据推测生于公元前342年3月6日, 诞生于楚国丹阳, 即今湖北秭归, 卒于公元前278年4月26日。他的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正是中国“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出身贵族, 娴于辞令, 明于治乱, 早年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 任三闾大夫、左徒, 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主张对内举贤能, 修明法度, 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 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 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投江, 端午节也由此而来。

屈原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一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 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屈原的作品, 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 有25篇, 即《离骚》1篇, 《天问》1篇, 《九歌》11篇, 《九章》9篇, 《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 还有《招魂》1篇。据郭沫若先生考证, 屈原作品, 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 《九章》9篇, 《离骚》、《天问》、《招魂》各1篇。屈原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表达他了对楚国的热爱, 表现了他对理想不懈追求和九死不悔的精神。他的诗歌是屈乡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宝贵财富, 秭归不但是文人墨客倾慕的地方, 而且是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工作者的向往之地。清代《归州志》记载, 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诗风特盛, 明清时代有好诗者结社‘骚坛’。每逢端午节前后, 好诗者邀约相聚, 饮酒赋诗, 述志抒怀, 蔚为风气”。

2.2 秭归端午节地方感元素

秭归端午节文化元素丰富多彩且富于价值, 同时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项目种类繁多。秭归端午节具有秭归民俗、屈原文化两个维度的地方感特征。根据搜集的秭归端午节的文化特征, 将这些文化特征提取为可视的地方感的符号, 提取出较明显的地方感元素有色彩、材质、造型图案、人文元素四个方面。

对地域特色而言, 色彩有很强的识别性, 秭归端午节的色彩特点以粽叶的颜色青 (粽叶) 、白 (糯米) 、红 (红枣) 为主。青色的粽叶寓意着屈原万古长青, 雪白的糯米表明屈原的纯洁如玉, 粽子分明的棱角表示屈原的刚正不阿, 粽子中的红枣表示屈原的一颗爱国丹心。秭归县盛产脐橙, 脐橙的橙色也可作为秭归的代表色之一。

材质美是衡量一件工艺品品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具有各自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品格, 散发着不同的美感, 不同材质的工艺品能带给人不同的情感认知。对旅游商品的材质来说, 适宜就近取材。合理利用本地储量丰富的材料用于旅游商品开发, 一方面契合了游客的地方认知, 另一方面在生产成本控制、带动地域资源经济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秭归县广种竹子, 同时竹子又代表了高洁不屈的秉性, 故竹子可作为旅游商品的一种使用材料。屈原的作品中常以香草比喻各种美好的品行, 秭归民俗中也多以香草作装饰和避疫用, 故香草也可作材质。

造型图案因其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功能而被大量运用。在各地的文化背景下, 人们将图案和纹样赋予了各种内涵、意义和特征, 所以它们超出了自身形式美感的价值, 向人们传达着内在信息。因表现主题的不同, 装饰图案和纹饰可分为几何形和自然形的图案。人物形象、动植物、自然景物等内容都属自然形图案的题材范畴, 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菱形、放射形等基本形式都归属于几何形图案。秭归端午节文化在造型设计借鉴元素方面有粽子分明的棱角、龙舟、划桨、屈原头像、玉笏、香袋, 以及龙舟上的装饰纹样等都可提炼其独特的代表形式和内涵, 成为旅游商品设计的地方性元素。

秭归端午节具有秭归民俗、屈原文化两个维度的地方感特征, 秭归端午节在屈原文化方面的人文元素有屈原本身具有的情感色彩, 屈原的诗歌作品, 屈原诗歌中提到的人和物;在秭归民俗方面则有佩饰、避疫、踩高跷、唱皮影等节庆活动内容。色彩、材质、造型图案、人文元素都源于地方本身事物的个性和特征, 而带给游客则是他们基于地域文化的体验和思考后得到对地方的一种情感认同, 据此对屈原故里端午节的地方元素提取见表3。综合所有的地方特征可做旅游商品开发的有屈原文学作品、秭归地方特产、工艺纪念品,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包含在工艺纪念品内。

3 基于地方感的旅游商品开发模式及其例举

3.1 基于地方感的旅游商品开发模式

一件旅游商品和普通商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了认知功能, 人们通过它感知到其所携带的文化。寻找切入点, 为普通商品加入地方感元素就形成了一个具备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 这样的旅游商品才能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首先, 选定一个元素载体, 这里的元素载体是指一件功能商品, 如T恤、水杯等;然后为这个载体加入适宜的某一样或某几样地方感元素, 这样就构建了图1基于地方感的旅游商品开发思路。

具体的旅游商品开发模式见图2。假定Ai为元素载体、aj为地方感元素中的色彩元素、bj为材质元素、cj为造型元素、dj为人文元素, 那么Ai+aj将得到一个具有一个地方感元素的旅游商品, Ai+ajcj将得到一个具有两个地方感元素的旅游商品, 以此类推。元素载体Ai只能是一种, 而地方感元素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以秭归端午节为例, 假设A1=水杯、A2=T恤、A3=零钱包、A4=名片架、A5=摆饰、A6=笔筒, a1=绿色、a2=白色, b1=竹子, c1=龙舟型、c2=粽子棱角、c3=粽叶纹路、c4=竹简, d1=部分《橘颂》的诗句、d2=屈原年少放牛的情形, 经过简单组合后就可得到如下旅游商品:A1+a1c3→绿色的带粽叶纹路的水杯、A2+a2d1→印有《橘颂》诗句的T恤、A3+a1c2→白色带有粽子棱角的零钱包、A4+b1c1→竹制的龙舟型的名片架、A5+d2→少年屈原放牛的摆饰、A6+c4→竹简状的笔筒。值得一提的是, 商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形成效应才会有市场。有共同的地方感元素的商品放在一起对游客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 也是精神上的认同, 会加深游客的地方依附, 进而能带动市场。

3.2 秭归端午节旅游商品分类设计

根据秭归端午节的地方感元素特色的独特性可将秭归端午节的旅游商品分为三个重要类型:屈原文学作品出版类、秭归地方特产类、工艺纪念品类。地方感元素符号主要有:色彩:a1=绿色、a2=橙色、aj=其他;材质:b1=竹子、b2=香草、bj=其他;造型图案:c1=粽子、c2=龙舟、c3=屈原像、cj=其他;人文元素:d1=屈原本身、d2=屈原作品、d3=屈原作品中的人和物、d4=秭归民俗、dj=其他。

屈原文学作品出版类:该种类已设定符号载体为出版品, 人文元素为屈原的文学作品, 故A=出版品、a=色彩、b=材质、c=造型图案、d=屈原诗歌作品, 可形成:A+b1c3d2=封面是印有屈原像的竹简的屈原作品、A+bjcjd2=其他材料如纸类的屈原作品。

高端礼品收藏书籍:以《离骚》、《九歌》、《九章》等屈原代表性作品, 形成一套以《楚辞》为题材的仿古礼品收藏书籍。因材料竹简的特殊性, 不易批量生产且不易携带, 故针对的主要是高端消费市场。由此引申出另一种低端实惠便携的文学出版类旅游商品。

低端实惠便携册子或卡片:屈原他的作品中多以香草等植物寓意抒情, 可将屈原作品中众所周知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做成单品或成套的小册子或明信片、书签卡片等, 并以各式香草或屈原像为背景, 此类针对的主要是大众消费市场。

秭归地方特产类:秭归地方特产分为两类, 一类是现有食品类, 结合秭归地方风味和端午节习俗, 适合开发成旅游商品的种类有粽子、脐橙;一类是香草植物类, 如A1=粽子、A2=橘子、A3=香草, 此时aj、bj、cj、dj可以体现在外包装上, 形成:A1+ajbjcjdj=礼品粽子系列、A2+ajbjcjdj=礼品脐橙系列、A3+ajbjcjdj=香草植物系列。

礼品粽子系列:传统的粽子口味是糯米包上红枣, 结合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可开发出橙粽、魔芋粽、香草棕、腊肉粽等特色粽子产品。外包装可采用商品开发模式, 针对各种消费档次、消费地域的市场设计出不同的礼盒。如A1+b1c2=竹制龙舟造型的外包装;A1+a1c3=其他材料如纸盒, 印有屈原像的绿色的纸盒外包装;A1+c1=其他材料如纸盒, 呈粽子形状的纸盒外包装。

礼品脐橙系列:秭归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 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 由于独特的气候、适宜的土壤和清新的空气, 秭归脐橙香味浓郁、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酸甜可口。形、色、香、味都是上品的秭归脐橙非常适宜于开发为食品类的旅游商品。鉴于脐橙保鲜的特殊性, 销售上可采用以快递发到游客目的地的方式, 既使游客免于负重之苦, 又保持了脐橙的鲜美口感, 脐橙在快递过程中也是一种宣传方式。

香草植物系列:屈原在他的作品中提到了多种香草植物。经考察, 秭归常见的有近50种香草植物, 部分较熟知的香草植物见表4。这些香草植物经加工提炼后除了做成香袋外, 有的可作药用保健, 有的可作烹饪调味, 有的可美容养颜, 原生态的香草植物还可作为盆景。此外, 屈原作品中还有江离、兰 (泽兰) 、揭车 (珍珠菜) 、杜衡 (马蹄莲) 、绳 (蛇床) 、辛夷 (紫玉兰) 、荠 (荠菜) 、蕙 (荆芥) 、荼 (苦菜) 、蒲 (香蒲) 、棘 (酸枣) 、薇 (野豌豆) 、椒 (花椒) 等香草植物, 都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保健、调理风味等功效;紫 (紫草) 、荷 (芙蓉) 等都具有不同的美容养颜祛病等效果。针对不同的香草开发出相对应的药用保健品、烹饪调味品、美容养颜品和观赏盆景类。

工艺纪念品类:以屈原文化为主, 结合秭归端午节地方感元素中的人文元素:d1=屈原本身、d2=屈原作品、d3=屈原作品中的人和物、dj=其他, 可形成:Ai+ajbjcjd1=屈原雕塑系列、Ai+ajbjcjd2=屈原作品系列、Ai+ajbjcjd3=作品人物系列 (如山鬼、神女等) 。以秭归民俗为主, 结合秭归端午节地方感元素中的人文元素:d4=秭归民俗、dj=其他, 可形成:Ai+ajbjcjd4=龙舟系列、Ai+ajbjcjd4=粽子系列、Ai+ajbjcjd4=佩饰避疫系列、Ai+ajbjcjd4=节庆活动系列。结合各系列特点选取特定的功能赋存形式, 如服饰、雨伞、书签、茶杯、摆件、挂件、钥匙扣、冰箱贴等。

屈原雕塑系列:根据不同类型的游客, 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 可开发出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期的屈原, 如屈原执竹简放牛的摆件;忧国忧民的中年时期屈原, 如秭归屈原祠中的屈原青铜塑像。借鉴秦始皇陵兵马俑、少林小和尚等雕塑类旅游商品的经验, 可将屈原雕塑做成微缩版, 采用镀金, 青铜、黄铜、陶瓷、紫砂等多种原材料和各种尺寸, 以方便携带为主, 包装可设计为锦囊或锦盒;可做出各种形态的屈原雕像, 如放牛的屈原、读书的屈原、喝酒的屈原等, 不只拘泥于刻板的屈原形象;做出屈原各类形象摆件, 如Q版卡通形象等, 以迎合青少年游客的喜好。

屈原作品系列:屈原作品是屈原文化中的瑰宝, 开创了中国诗词文化的新时代。其传世作品中有众多的名句为世人传唱, 三峡大学的校训“求索”就出自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从古至今也有无数文人骚客撰写诗词歌赋来纪念屈原, 这些作品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将屈原的形象、诗词歌赋用古代字体印于扇面、书签、雨具、服装、文具等作为元素载体的物品上, 形成屈原作品系列的旅游商品。脐橙是秭归特产,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作品, 借橘树赞美坚贞不移的品格和自己的追求。可将屈原的作品《橘颂》印在雨伞上;针对儿童市场, 采用卡通形式;针对年轻人市场, 采用时尚字体;针对中老年市场, 采用书法字体。

作品人物系列 (如山鬼、神女等) :屈原诗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述栩栩如生, 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九歌》中描写的女神形象、《湘夫人》中的湘水女神、《少司命》中的女神少司命等人物可用于创造画作形象、雕塑形象等。这些形象可提炼成一个系列, 做一套屏风、一套玩偶摆件等, 也可印于旅游商品的包装上。在每年的秭归端午节, 秭归可开展如“寻屈子美人”的活动, 增加秭归端午节的趣味性和影响力。

龙舟系列和粽子系列:史料记载, 秦军破楚, 屈原悲愤交加, 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 抱石投江, 以身殉国。乡亲们唏嘘不已, 划着小船、唱着悲歌, 沿江寻找屈原的尸首, 还往江中投粽子, 祈求鱼虾不要咬食屈原的身体。后来,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 就划龙舟、吃粽子。可充分利用龙舟的形状样式、粽子的形状色彩开发出一系列工艺纪念品, 如龙头形状的钥匙扣、粽子形状的零钱包等。

佩饰避疫系列:端午节期间, 秭归人有系五彩丝织品于臂、佩戴香袋、饰以艾虎、采露水艾、洗菖蒲澡、洒雄黄酒等习俗, 这些佩饰、艾草、菖蒲、雄黄酒等辅以功能介绍可开发为旅游商品。可采用游客亲身参与体验采摘或制作过程的方式销售, 增强游客的购买欲。

节庆活动系列:秭归端午节进行的文艺表演打莲湘、踩高跷、扭秧歌、划采莲船、唱皮影戏、跳花鼓舞等, 文化赛事如龙舟赛、书画赛、歌咏赛、摄影赛等, 这些节庆活动的形象都可做成二维的画面形象和三维的立体形象用于各类元素载体。如印踩高跷图样的背包、一套所有文艺表演形象的雕塑摆件;秭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项目如艾叶香袋、峡江龙舟、木瓢挖制、竹编技艺等, 在展览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旅游商品销售。

4 研究结论

屈原的端午节的现代诗句 篇3

粽叶飘香,

嘴里津津有味。

心中念念不忘——

那投河自尽的屈原!

屈原啊,

你光明正大,

正直无私,

不肯同流合污。

你志向高洁,

行为磊落,

出淤泥而不染!

屈原啊,

你一心为国,

忠心耿耿,

受尽百姓爱戴。

没想到——

诚信反被怀疑,

忠心反被以不实之辞毁人。

可恨那糊涂的君王,

将你放流于沅湖!

屈原啊,

你清白的颜色,

怎能受到污秽的沾染?

你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

清洗那世俗的污染。

你的自杀,

印证了你的爱国热情,

印证了你的洁身自好,

印证了你对楚君彻底的抗议!

屈原啊,

你这一生,

活得轰轰烈烈,

死得潇潇洒洒。

你虽不是,

血战沙场、叱咤风云的功臣,

但你却是,

忠心为国、受人敬仰的诗人。

你的爱国情,

将感动一代又一代世人!

端午节的著名诗句欢快 篇4

端午节,愿你乘坐好运的龙舟,饮一杯消灾的雄黄酒,采一株长寿的.艾叶,佩一个吉祥的香囊,吃一个香甜的粽子。

1、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吴文英《杏花天·重午》

4、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7、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宋·文天祥《端午》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2、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1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1、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宋·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2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3、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2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7、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8、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30、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31、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3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33、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4、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35、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3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37、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3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9、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40、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41、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4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4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45、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46、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47、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48、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9、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50、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51、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赵以夫《芰荷香》

52、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

53、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54、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55、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56、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上一篇:古诗诵读比赛主持词下一篇:学校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