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2024-06-11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通用8篇)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1

XX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出台五年以来,XX县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发展战略,积极抓住国务院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务实,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至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长到元,年均增长1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三产比由13.71:49.17:37.12优化调整为11.10:43.25:45.65。

(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一是突出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城乡供水事业健康发展,全县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85%,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78%以上。城乡电网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全县个乡镇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占总村数的100%,通户率100%。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逐步提高,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000吨。有效容积万立方米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吨。城区市场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现有规范性集贸市场1处,固定摊位200多个,总面积000平方米。二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5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亿元。大力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安置。通过5年努力,电网通户率达100%,乡镇传输光缆数字化率达100%。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和“双返双创”等政策措施,全县全民大众绿色创业生机勃勃。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救助补助标准全市领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行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乡镇工作补贴均全面落实。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年以来,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余元,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是交通条件有效改善。全力推进城乡路网一体化进程。花山界至里木高速公路争取中央资金亿元,建成通车;国道升级改造开工建设,S新建嘻嘻桥至石镇公路改造,S000新建长兴岭隧道工程等全面完工并发挥效益,农村公路改扩建0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000公里。二是网络通讯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城乡信息服务网络。全县信息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0个乡镇全部实现传输光缆数字化,开通了宽带网络,行政村通电话达到100%。逐年实施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全县广电网主干线总长000公里,建设光节点000处,拥有用户0000户(其中:农村0000户)。三是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深入推进00河“一河两岸”综合治理,00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工程全面完工。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深入整治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两违”“六乱”等行为,启动省级文明城市三年创建。00国际、000、00花园、00花园(二期)、000、0000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预期建设目标。000楼建成,原中央革命历史展馆对外免费开放。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1.25%。县城区域由3.33平方公里扩大到0平方公里。

(四)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坚持立足生态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一是生态旅游产业越做越强。不断扎实推进重点景区建设。00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00森林温泉与上市国企实现资产重组,00湖景区、000景区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确立“纯净XX”总体形象,开展旅游宣传营销“11个一”计划,XX旅游已经成为“江西风景独好”的重要内容,旅游品牌日益显现。00山景区集团、000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至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由000万人次增长到000万人次,年均增长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000亿元增长到000亿元,年均增长24.2%。XX顺利通过“江西省旅游强县”复核,并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二是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全力构建“一核0区0庄园”发展格局。以000山镇、00镇为核心的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以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竹笋、有机果蔬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拥有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19家、有机农产品品牌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5家)。“XX白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进入全国名茶品牌100强,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十大名茶”。“一亩茶园”成为首批“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00农业观光园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XX被评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三是低碳工业快速增长。先后引进0000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投资项目,木竹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生态型产业不断壮大。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00食品被列为全省重点出口企业。鹤城、高阜、抚州三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项目承接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建成了有机食品、旅游工艺品、竹木制品加工等低碳产业体系。

(五)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新加强

以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严格生态责任审计。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审计方案,定期对12个乡镇场和相关县直部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强化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耕地红线和水资源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范围。出台纯净XX、环境保护“十大禁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污染防治设施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项目建设环评要求,严禁私挖滥采、乱排乱倒、乱砍滥伐,坚决取缔“黑工厂”。积极开展环境创建。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品牌建设。0000野化放归及繁育基地被正式认定,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7个乡镇全部为省级生态乡镇(其中:国家级6个);00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000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

二、XX原中央苏区县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2016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90%、全省平均的68%、全国平均的51.6%。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的1.75%,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仅为15.3%。财政收支极为紧张,2016年,县本级财政实际可支配收入仅为1.9亿元,而硬性支出达到2.1亿元,每年民生投入缺口达2000多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严重不足,县文化馆、影剧院年久失修已难以使用,至今没有体育中心,有8.0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是C、D类危房。全县乡镇没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周转房还在建设完善中,有50个村没有村卫生室,4万余群众尚未用上安全饮用水。

(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一是供电设施严重不足。XX是目前全省唯一只建有一座110千伏单电源的县城,至今没有35千伏城区变电站。二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XX只有一条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鹰厦铁路,目前没有高铁和动车,全县约78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是等外公路,467座的农村公路桥梁是危桥。三是农业设施十分薄弱。绝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老化失修严重,缺水易旱,洪水易涝,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生活需要。四是群众生活比较贫困。仍有“省级开发贫困村”11个,80%“两红”人员特殊优抚对象仍然贫困。五是地质灾害频繁。是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多发区,灾害重点治理区域达655平方公里,重点灾害点500余处,当地群众居住条件恶劣,急需整体移民搬迁。

(三)生态保护不堪重负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全省第一。为呵护“一方青山绿水”,2002年以来,先后关闭和清理了县农药厂等多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影响财政每年因此减收近亿元。同时坚决拒绝了一大批不利生产保护的项目,累计减少投资约40余亿元。受此影响,财源逐步单一化,收入来源稳定性差,缺乏后续财源。总体来讲,一方面保护了XX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致使县级财政极其困难,经济发展举步为坚,民生保障几尽难以维持。若再无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不仅XX苏区“绿色崛起”之路难以为继,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亦将步履艰难。

三、需要上级支持的事项

(一)将XX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范围

1、项目基本情况:XX位于00市东部00交界处,地处0000脉中段西麓,是0000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00信江源头县,森林覆盖率高达00.3%,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位列中部第一位、全国第七位。

保护生态也是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生态功能还不强,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不高,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能力、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压力较大。二是物种保护压力大。由于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依然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同时,乱捕乱猎事件难以有效控制,一些非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利用,致使部分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呈下降趋势。三是建设资金压力大。为使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多数地方正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产业,致使当地的财政收入受限。同时,由于基层管理、机构运行和维修养护等经费不足,管理设施陈旧落后,职工队伍不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产业投融资体制还不健全,为此,维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鉴于XX县生态优势突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重要性高,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面临的各种压力,恳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XX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范围,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支持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当地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二)将XX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殊困难县范围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信抚分区正式划入中央苏区下新开辟的苏区——闽赣省范围,是“全境赤化”的全红县。红军主力长征后部分地区仍顽强坚持游击斗争长达三年之久。为革命胜利和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XX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等诸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急需要上级扶持。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将XX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殊困难县范围,可以促进XX经济发展,大大减少当地贫困人口。也可以告慰土地革命时期数千牺牲的XX籍红军战士在天之灵。

(三)将00铁路规划途经XX,并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地处赣闽交界,土地革命时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属边远山区,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规划中的吉武铁路项目吉安站引出,经吉安市永丰县,终于00000。将该项目路经XX,有利于促进我省与海西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原中央苏区经济振兴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总公司、国家发改委在规划中将该项目规划途经XX,并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四)将XX到00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高速公路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起点为00高速0000东段出口,终点为0000至XX高速公路00出口,可将00高速和00高速、00的00高速连成一线。项目途经00市流口镇、金屯镇、塘湾镇到饶桥、XX。项目总里程为80公里,其中贵溪境内65公里,XX境内15公里。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沪昆高速、济广高速和福建武夷山至光泽高速连成一线,完善区域交通系统,提升00与00、00、00的交通通达水平。有利于江西对接海西经济区,承接海西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将00的000、XX的000和00的000连合打造成区域生态旅游黄金线路,促进0000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将00到XX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高速公路规划,并给予资金扶持。

(五)将XX县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1、项目基本情况:XX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之间,连接000、000和000、000景区黄金旅游线路,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近年来,XX确立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被评为“00省旅游强县”,00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由于XX地方财力薄弱、长期投入不足,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瓶颈。将XX县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有利于将0000旅游经济连成一体,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转移XX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将XX县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并大力支持XX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

(六)建设XX220kV变电站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供电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电网结构较差,XX县只有一座110kVXX变电站,单电源供电。二是电压质量较差,水电站调节能力有限,大部分水电站无专线上网,现有设备的调压手段难以满足当前需要。三是负荷发展需求不足,XX县目前最大负荷约48MW,全部由110kVXX变(20+40MVA)供电。到2020年XX县最大负荷将达到63MW,依靠110kVXX变供电将不能满足其负荷发展需要。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不足。“十三五”期间,XX县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有00山5A级景区、00湖景区、000景区、00食品加工二期、00毛竹产业园、0000景区二期、0000养老基地、000旅游景区、XX面包文化小镇、0000小镇等一大批省市县重大重点项目。XX生态旅游业、有机休闲农业、低碳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发展期和爆发期。目前的用电负荷和电路安全远远不能满足XX当前和今后发展需求。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上级投资建设XX县220千伏变电站,及配电线路48公里。

(七)支持XX建设通用机场

1、项目基本情况:XX地处00交界,是由0入0的主要战略通道。2002年起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被评为“00省旅游强县”,000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6年,全县国内旅游人数达37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29200万元。建设XX县通用机场有利于在战时状态为00沿海提供战略支持。有利于对周边地区实施航空应急救援,满足各种通用航空的应急服务需求。也有利于促进XX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发展。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民航局同意XX县通用机场建设,并给予资金扶持。

(八)将XX县面包文化小镇列入国家“0企0镇”工程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2006年被评为中国面包之乡。2016年起由政府设立投资平台,引导企业共同建设XX县面包特色小镇,该项目规划建设以面包烘焙为主题的,集烘焙技术培训、新产品研发、新产品展示、原料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特色休闲体验旅游、居民市政设施建设为一体的面包特色小镇。该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为2.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64.8公顷。主要建设面包产业园、创业园、体验馆、培训学校、假日酒店、文体中心、健康养生基地、商业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子项目。项目总投资105165万元。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发挥XX县自然资源和特色面包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当地新农村环境,完善当好配套设施服务,改善当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和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该项目食品加工基地已开工建设。其他子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同意将XX县面包文化小镇列入国家“千企千镇”工程规划。

(九)将XX县00健康小镇列入国家“0企0镇”工程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2015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养老示范基地。2017年起由政府设立投资平台,联合国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XX县国科健康小镇,该项目规划建设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利于XX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体验、山地运动、养生养老、康体健身、林下经济等业态,并引入部分养生养老研发、培训机构,构建三养三生产业集群(养生、养心、养老及生态、生活、生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发挥XX县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XX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对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长远而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和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同意将XX县国科健康小镇列入国家“千企千镇”工程规划。

(十)将XX县XX县竹制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列入省级工业园区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有毛竹林56万余亩,总蓄积量7370余万根,由于自然条件适宜,XX县毛竹有生长快、竹杆长、韧性强等特点。目前XX县毛竹加工企业30余家,主要生产成品和半成品的生工艺品、竹胶合板。为了提高XX毛竹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毛竹产业良性发展。我县建设了XX县竹制品精深加工集中区。该项目建设在XX县高阜镇,总占地面积131.97公顷。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有利于提高XX毛竹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省政府同意将XX县毛竹产业园列入省级工业园区。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2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老区红色文化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兑现党的承诺的战略举措,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加快老区发展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是治国安邦的重大问题。帮助老区加快发展, 改善民生, 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20世纪30年代,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赣南等地区创建的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在革命年代,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为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仅赣南苏区, 18个县、市、区和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 有13个苏区全红县;当时仅有240万苏区人口中, 参加红军的有33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参战的有60余万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86859人, 赣南人就有6万人,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 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三名赣南籍战士倒下。全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0.82万人, 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 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16。一个地区, 为革命作出这么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在全中国是罕见的。可以说,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同全国一样, 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 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各种原因,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总体上还比较落后, 群众的生活水平还赶不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建设和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发展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 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不协调。同时, 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 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种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是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 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这一段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辉煌历史和铸就的苏区精神, 以及遍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各地的众多革命遗迹, 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历史财富, 是今天人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课堂。

没有老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农村的小康, 也不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在新世纪、新阶段, 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让老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富裕起来, 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胡总书记对老区工作重要指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 弘扬老区红色文化的具体举措, 也是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能丰富和完善国家的区域布局, 使众多国家战略在同一个平台上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应。

目前, 我国的区域发展蓝图已经全覆盖, 从沿海到沿边到内地, 从东部到西部到中部, 从北部到南部到海岛。中央力图构建一个均衡发展、优势互补、互利互动、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构建起一张既充满区域经济活力、又具有区域经济功能特色, 又能整体彰显综合国力的新版图。应该说, 这种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在这众多经济规划版图中, 有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试验区和大城市圈试验区, 但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亟需试验和示范。而我国经济社会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之一, 就是革命老区人民的贫穷落后, 解决这个痼疾, 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也急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干部群众对苏区精神的世代传承, 老区人民群众思想积淀深厚, 勤劳朴素, 民风朴实, 干部作风好, 赋予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牢固的思想和精神基石。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有条件、也应该成为这样的试验区。

另一方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 长期以来一直十分关心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 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对老区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很大优惠和照顾, 在人、财、物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援助, 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各项事业, 得到了巨大发展。特别是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主要领导人都非常关注这方红土地, 先后来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视察, 带来了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尤其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 其中有中部崛起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国家稀土规划等等战略都涉及赣南, 但对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来说, 这些战略都显得比较分散和局部, 效应也将大打折扣, 急需国家在国家战略层面作整体的整合, 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协调的、全覆盖的完备的科学的国家战略。《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必将有效整合存量资源、高效利用增量资源, 可以把各种投资、各类政策、各方面力量形成一个整体战略, 最大限度地在同一个平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是着力改善民生、改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面貌、实现江西加快发展绿色崛起的现实需要, 有益于国家不同区域的经济融合和协调互动。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 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素质低、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乡村财力较薄弱、部分群众生活困难。2010年, 赣南全市720.46万农村人口中, 有215.46万人为年均纯收入在2300元新扶贫标准线下的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达29.9%, 比全国高出16.5个百分点, 贫困面广量大。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182元, 比全国、全省人均水平分别少1737元、1607元;与周边地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比广东韶关少2135元、湖南郴州少1026元、福建龙岩少2749元;与延安、遵义等著名革命老区相比, 分别少991元、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石城县只有2598元, 仅为全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8%、44.8%。据估算, 赣州要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需要保持GDP年均13%以上较高增速, 全国只需6%。现实说明,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加快发展, 实现全面小康, 需要建设的领域很多, 投资需求规模巨大, 任务艰巨,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绝不是靠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自己或江西省一省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和巨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的重点支持。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国家层面聚力发展, 既能促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使千万老区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又能使江西省内形成两大板块南北呼应的良好发展格局, 加快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步伐, 进而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分工格局, 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从地理位置和地区关联性上看, 赣州位于赣、粤、湘、闽四省交界处, 向东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 向南对接“珠三角”, 向西联系“长株潭”, 向北服务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西北方有“武汉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 东北方有“长三角”, 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 是中国最活跃的几大经济板块沟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与南昌、厦门、广州、深圳、长沙距离均超过400公里,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极高战略地位, 理应担当起推动国内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的重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把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有助于赣州成为服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物流走廊和我国“东业西移”重要的战略支点, 能够有力地支持沿海地区经济的战略转型, 形成中部地区“东融西拓”、“承东启西”的战略布局, 中国南部各区域将联成一体, 又各具特色。而珠三角地区和闽南三角地区企业也可以把赣州作为跳板, 实现向中部腹地省份的经济辐射。最终形成沿海与内地,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东部与中部的协调互动, 从而助推中国经济的新腾飞。

总之, 为了各项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应该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去谋划, 去促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发布, 我们坚信, 有了国家层面上的统筹规划和大力支持,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完全能够探索出一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科学发展模式,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摘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新中国的摇篮, 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赣南,振兴发展,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 2011.11.5

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篇3

胡春华深入嘉应新区、梅畲快速干道改建工程、锦绣家居博览中心项目、梅县外国语学校、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蕉岭县桂岭新区、上合自然村、长潭水库、塔牌集团公司、新春名优苗木基地、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梅州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项目、剑英湖公园等进行调研。并召开调研工作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三大抓手”工作推进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肯定梅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区两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于原中央苏区建设,胡春华强调,加快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任务,要认识到我们的责任,研究好、利用好中央对扶持苏区、老区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研究中央对原中央苏区、老区支持的有哪些项目的安排,省里和有关部门要研究支持出台革命老区的发展政策,要保护好红色资源。

胡春华强调,梅州要巩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坚定不移推进“三大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学习好运用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全面梳理、主动对接中央的政策措施和项目安排,加快推动政策项目落地,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确保原中央苏区与省内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集中力量建设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加强产业谋划,抓好产业招商,加快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进一步打牢梅州的产业基础。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4

谢久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3月7日在江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大力支持江西的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筑“龙头昂起、两翼双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苏区振兴,就是加快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积极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动赣南苏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于都是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的重点县,对接发展振兴,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责无旁贷。工会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对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征程中,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更应该积极围绕对接发展振兴的大局中献计出力,引领广大职工争当建设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幸福于都的主力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对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就是要把服务大局作为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一是要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展示新作为。要以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抓手,把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开展岗位技能竞赛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作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核心内容来抓,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动员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激励广大职工争当“金牌工人”、“技术能手”、“创新能手”,造就高技能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在

保企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优环境促生态中献计献力。

二是要在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工程中作出新贡献。要继续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创新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和创新型职工”活动,鼓励广大职工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现代劳动者,打造更多的学习型、创新型、班组和企业。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尤其要对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在知识和技能培训上予以倾斜,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本领。

三是要在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中体现新价值。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集中展现,是激励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责任感,保持劳动激情,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幸福。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大力宣传劳模事迹和创新创业典型。要学习劳模胸怀大局,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争创佳绩,在报效祖国,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同时,要关爱劳模,关心劳模生产生活,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形成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时代新风。

(二)对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和群众“创造第一等的工作”的精神。工会干部在深入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和“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中,要弘扬苏区干部“一沉到底” 的扎实作风,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抓紧抓好,把工作落实到最基层、最细节、最实处。工会干部要察实情、干实事、求实效,立志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创新,要牢记责任,忠实履职,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营造和谐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相关机制。要建立健全职工权益维护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援助一体机制,对可能引发群体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把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职业安全等各项权益,尤其要把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放到突出位置,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注重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和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工会要千方百计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实现就业。要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发放职工工资,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着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保率,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措施。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向职工服务中心转变,服务对象从困难职

工向全体职工拓展,实现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要精心组织好“送温暖”、“金秋助学”、“和谐帮扶”等品牌活动,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要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重点开展职代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在非公企业和工业园区提高职代会的覆盖率建设,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实现企业、职工“双赢”。要把深化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层和职工平等协商,相互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要把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职工生产生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加大对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谱写工会新篇章。

(三)对接赣南苏区发展振兴,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精神。全总做出了《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定》,为工会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自信,全面履行好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工会职能,大力加强工会各项建设。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坚持“今日事今日毕、明

日事今日计”,凡是定了的事必须限时办结,确保务实高效推动工作。要始终坚持实干、苦干、多干、巧干,切忌坐而论道,不当“评论家”,争当“实干家”,始终坚持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断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职工对工会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党政对工会组织的信任度,把工会组织打造成服务赣南苏区发展振兴的坚强团队。

一是要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关键之举。要按照“党工共建、创先争优”的要求,深入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小型非公企业建会集中行动,以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为工作重点,依法推动企业普遍成立工会,着力提高建会质量,规范基层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按照协商协调、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从实际出发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要以工资协商为主,逐步发展到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最终达到涉及职工利益的所有事情都通过协商、协调、沟通来确定,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

二是要不断强化工会队伍的“三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执行力。各级工会组织要勇担使命,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入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以积极有为的工会工作来服务和促进工作大局,按照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要求,不断增

强感召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着力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操作力。要熟练掌握涉及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提高协商谈判、争议调解、思想疏导、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本领,努力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服务力。要按照全总的要求,大力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在服务职工中增进对职工的感情,使工会干部政治智慧的增长,服务本能的增强,深深扎根于职工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与职工交朋友,使工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使工会干部成为服务职工的贴心人,使工会工作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是要开展以“五带动五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带动“五个建设”: 一是带思想建设,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大事来抓,强化学习意识,创新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营造崇尚学习的氛围,促进工会在推进学习型工会组织中创先创优;二是带组织建设,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以抓基层、打基础、强机制、增活力为着力点,以职工之家建设为抓手,把党工共建、创先争优与抓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工会在抓好规范化建设中创先争优;三是带作风建设。坚持紧密联系职工群众,通过建立健全工会领导联系点、工会干部联系企业和职工、工会信息通报等制度,畅通联系职工群众的渠道,改进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上,促进工会在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5

江西瑞金是驰名中外的红色故都、中央苏区核心地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市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出台的契机,以深入推进“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为载体,把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作为创先争优核心内容,着力在学习宣传、理清思路、项目对接上下功夫,争当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

坚持以大宣传为切入点,凝聚振兴发展共识。一是市领导带头宣传。先后召开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专题学习研讨《若干意见》精神,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市委《若干意见》宣讲团深入挂点联系乡镇,围绕《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过程、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贯彻落实要求,组织干部群众举办宣讲报告会,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精神热潮。二是宣讲骨干包干宣传。按照每个党委(党组)、系统(行业)培养一名宣讲骨干的要求,通过邀请赣州市委党校潘九根教授作专题宣讲,开展与市委宣讲团成员结对帮学等形式,培育各单位宣讲骨干67人。实行宣讲骨干包干责任制,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会、举办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现了党员干部培训的全覆盖,其中接受2次以上培训的为占87.3%。三是工作队入户宣传。各“三送”工作队进组入户,结合联系对象实际,通过印发宣传单、组织文艺演出、举办图片展、举行干群夜谈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宣讲《若干意见》重要精神,做到人人抓学习、处处见行动。目前,该市“三送”工作队共发放宣传单16.7万余份,组织帮扶对象宣讲3.27万余场次,组织文艺宣传477场次,受众30.7万余人次。四是媒体立体宣传。在瑞金报、电视台、手机报、党务公开网等媒体,1开设“推动苏区振兴、建设七彩瑞金”、“永远跟党走——感铭党恩,聚力振兴”等专题专栏专版,推出系列评论、消息、图片、访谈等,全面宣传解读《若干意见》,深入宣传全市人民感恩、感奋之情;在城区主要路段、节点设置大型户外宣传标语,在公交站台、出租车、办公楼等推出宣传标语,营造浓厚氛围;邀请上级主流媒体开展“走进瑞金经济振兴试验区”采访活动,组织开展“苏区振兴之路——中国名博主名吧主名版主瑞金行”等活动,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坚持以大讨论为着力点,理清振兴发展思路。一是开展政策大讨论。在市委党校举办《若干意见》专题培训班,分阶段、分层次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突击队员进行轮训,增强理解领悟和贯彻落实能力。各单位重点围绕《若干意见》中涉及瑞金的政策项目支持,结合单位部门职能,开展广泛深入的专题讨论活动,提出承接的项目载体和思路举措,尽快把《若干意见》精神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现实行动。二是开展发展定位大讨论。紧紧围绕《若干意见》精神,分类组织乡镇、部门单位、行业以及各界群众,开展座谈会、讨论会,有针对性地研究讨论相关意见,认清发展机遇与挑战,明确现有条件和存在困难。开展“我为苏区振兴发展出点子”征文比赛,各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特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分项逐一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全市振兴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该市有9大类228项目进入赣州市总体项目规划。三是加快编制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形成《市情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聘请区域发展规划专家,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深入福建平潭综合试验区、河南郑汴新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地学习考察,学习在发展路径、高端服务、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目前,编制完成了28个行业专项规划(初稿),瑞金市经济振兴试验区规划雏形初就。

坚持以大对接为落脚点,提升振兴发展实效。一是推进土坯房改造。市委编制《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答疑》小册子,发放到每一农户,让群众吃透政策。开展单位与村(居),党员干部与农村危旧土坯房住户“1+X”结对帮扶活动,按照“建立一本民情台账、制定一张规划图、打造一个新社区、探索一条富民路、健全一套好机制”的目标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加强过程监管,切实把土坯房改造打造成安居工程、富民工程、满意工程。目前,拆除农村危旧土坯房30.16万平方米,已动工规划新建2632户。二是推进园区建设。紧紧围绕“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发展路径,牢牢把握《若干意见》出台的契机,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发挥区位、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了9大城市片区、6大特色产业园区和6大旅游景区共个63个大项,129个子项目。建立每个项目组建一支突击队,实行一名领导牵头挂帅、一名领导具体负责、一个单位组织实施、一套方案严格执行、一份践诺认真遵守、一支队伍高效督导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发扬“5+2”“白+黑”精神,促进各个项目超常规、跨越式推进。今年上半年,仅特色产业园区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同比增长62.5%。三是推进招商引资。认真研究《若干意见》出台后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的改变,组织工业园企业专题学习研究,并通过驻外单位,着力宣传政治、税收、成本、交通、平台、产业等优势,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工作的比较优势。围绕6大特色产业,打造6支专业化招商队伍,走特色化招商之路。实行“1+X”园区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全程服务。今年7月,深圳和泰线缆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抱团投资10亿元线缆线束项目落户,1—6月,新批外资项目6个,引进内资项目9个,分别同比增长21.14%和20.66%。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6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

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

三、具体措施

(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

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

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

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

(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四、加快美丽乡镇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建设条田林网,乡村主干道路100%绿化,G106沿线、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两侧30-50米的绿化任务。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按照《关于xx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村互助担保基金试点范围;强化梅仙镇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强“三农”保险发展;

(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

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

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篇7

在梅州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一致努力和省老促会历届领导的支持下,自2009年至目前为止,梅州市8个县(市、区)先后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还原了该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光荣,这对于缅怀苏区人民的殊功殊荣、弘扬苏区精神、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劲推梅州振兴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梅州结合实际,传承创新,艰苦奋斗,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按照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个抓手”的部署,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丰顺新区和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等“三区三城”发展平台,组织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资源整合、耕山致富、城乡环境整治等“五大会战”,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着力破解山区科学发展难题,经济社会取得了平稳较快发展。

“梅州要实现振兴发展,早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还是迫切需要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这样说。从梅州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梅州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梅州经济总量小,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邻省的龙岩、赣州市。由于基础差、长期投入不足,梅州经济发展横向对比面临末位化、边缘化。“过去梅州强于龙岩、赣州经济发展,现在赣州发展势头强,龙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2万元,等于梅州1.74万元的3倍多,梅州明显落后了。”据梅州市有关部门的同志介绍说,近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一直处于全省倒数第五,2012年生产总值为744.75亿,仅占全省的1.35%,与同为山区市的清远、韶关对比,从5年前仅差距150亿元、70亿元扩大到2012年260亿元、120亿元,差距越拉越大;与区位相类似的龙岩、赣州相比,梅州的经济总量也远远落后,相当于赣州的1508亿元的49%,龙岩1375亿元的54%。人均生产总值更低,自2006年以来,一直处在全省倒数第一,2012年只有17396元,仅占全省的32.2%,是龙岩的1/3,也低于总人口842万的赣州,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二是梅州交通、城建等重要基础设施落后,经济起飞难度大。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建设用地紧缺,推进交通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扩容提质空间小、难度大、成本高。到目前为止,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还远远落后于全省和周边地区,缺乏出省出海大通道,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联系不紧密。全市高速公路每百平方公里密度仅1.63公里,是全省的58%,还低于龙岩(2.4公里)、赣州(3.05公里),平远仍未通高速公路。虽有广梅汕铁路,但时速慢、班次少;虽有梅县机场,但航线航班少、旅客吞吐量有限,通往珠三角、厦漳泉等发达地区仍需5个小时以上,发展工业运输成本、物流成本高,难以有效接受发达地区辐射带动。

受国土空间制约,梅州城镇化严重滞后,全市城镇化率只有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全市人均仅有四分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的空间有限,建设用地占全市土地比重小,2012年末,全市建设用地8.89万公顷,大部分是农村建设宅基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6%,比全省10.6%少5个百分点,城区周边缺乏连片开发的工业用地,目前重点规划开发50平方公里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也只能布局在距海城40公里的畲江镇。中心城区、各县县城、工业园区规模小,难以拉动市域经济整体发展。

三是梅州人口多,包袱重,贫困落后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梅州是全省山区人口最多的市,户籍人口有521万人,农村人口占70%多,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记者在梅州市扶贫局了解到,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中,全市有三个县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帮扶村386个,贫困户3.64万户、16.28万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5%、17.4%和18%,是全省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

从有关数据统计中我们也看到,2012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省的0.9%,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315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两成。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9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36元,也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由于收入低,难以吸引留住人才,人才流失大。全市各类人才总量48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的3.16%,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只占全省的0.6%。

四是梅州发展大产业特别是工业受到很大制约。“梅州市地处韩江和梅江的水源集聚地,承担着全市500多万人和韩江下游潮汕平原2000多万人用水安全保障任务。”据梅州市委办的同志介绍,兴宁、平远、蕉岭被划入国家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丰顺、大埔被列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在发展工业、上项目中,环评、节能减排、土地指标等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招商引资门槛高,引进难,难以像平原地区一样大规模建设。全市民营企业多而不大,只有一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农业大而不强,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平均产值只有1.2亿元,产值最大的威华集团仅10亿元,“全市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赣州的27.9%、龙岩的34%。”

“梅州与龙岩、赣州在革命战争年代同样建有殊功殊荣,但暂未享受同等扶持政策。”采访中,梅州市、县老促会的同志都有同感。据介绍,他们在一边参与“申苏”的同时,也及时组织去龙岩等地了解优惠政策,龙岩、赣州自全域被确认为中央苏区范围以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在农业农村、工业科技环保、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城建政法、社会事业、财政、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9类80个事项得到系统性扶持,其中中央补助比例达80%以上的有17项,60-70%的有16项。如,铁路项目建设资本金由国家承担80%,省承担20%。整地拆迁费用由省承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全额补助。“而对照80个事项,梅州市享受国家补贴只有28项,补助标准也大多数低于龙岩、赣州两市,尚有52项未享受国家补助。”从梅州市发改局我们了解到,该市目前执行的政策补助标准远远低于西部地区政策的补助标准。例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西部政策是中央财政每人补助410元,该市得到中央财政补助是每人225元;又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西部政策是中央财政每人补助390元,该市得到中央财政补助是每人160元。

“为梅州500万老区人民争取中央和省的重大优惠扶持政策,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刻不容缓、志在必得的重任。”梅州市老促会的同志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区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力量,专题研究,主动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为梅州市全面落实苏区扶持政策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省老促会换届后也先后到梅州亲自调研,给予指导推动;市老促会或联合县老促会还先后发出26封“呼吁信”,协助市、县向上沟通,同时拟出向中央、国务院申报的战略思考与重大项目等。

“我们就是希望国家在编制《粤闽赣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时,明确梅州与龙岩、赣州执行同样政策,加大对梅州原苏区的扶持力度,为梅州振兴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乡镇振兴工作汇报 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明确镇党委书记是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镇村全体党员干部具体抓落实。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锚紧责任链。压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结合工作实际,谋划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工作具体到点、落实到人;压实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引导已脱贫人口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和组织已脱贫人口参与村道、农田水利、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压实帮扶干部责任,贫困户脱贫后坚持每季度走访帮扶对象户不少于1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的沟通联络,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最新动态,帮助解决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

二、巩固拓展成果,有序推进工作

1、扎实推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工作。不定期对所有已脱贫户和一般农户开展全面摸排,了解掌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充分发挥村民组长、村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力量,对低收入人口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排查、识别。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重点关注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建立了镇村排查、县级审核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经排查截至5月底全镇农村低保对象1793户2375人、特困人口662户674人、边缘易致贫户27户83人、脱贫户567户1753人。

2、资金项目和扶贫资产管理有序。完成了20xx年项目库建设任务,首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150万元的双丰村蔬菜大棚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上旬建成发挥效益。3月底前,完成了20xx年度形成的扶贫资产核查清算和确权工作;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落实了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三、突出衔接重点,接续落实政策

1、金融扶贫。全镇现有存量贷款408.7万元,使用合规,无逾期现象。同时加大对已贷出的扶贫小额贷款的监管和到期预警,确保了资金安全,到期能够及时收回。

2、光伏扶贫。加大对全镇10个光伏扶贫电站的现场管护,定期登录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排查解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告警、低效运行、故障损毁等问题,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正常运行,稳定发挥效益。

3、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人、扶贫专干等人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形式,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摸清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返乡回流”、稳岗留工、务工就业状态、务工就业地点、务工就业意愿、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稳岗就业。持续做好外出务工脱贫人口的跟踪监测工作,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录入国办系统。截至5月底全镇脱贫人口外出务工882人、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18人。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总人数高于去年水平,确保应就业尽就业。

4、公益岗开发。为了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全镇利用光伏、人社、林业等资金,开发保洁、宣传、巡逻等公益岗233个,其中光伏公益岗199个、人社公益岗7个、林业公益岗17个、乡村综合财力公益岗10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全面排查。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进村入户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拉网式大排查。

2、持续跟踪监测。动员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为重点,持续开展跟踪监测,重点监测家庭收入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情况,并与相关部门站所加强对接联系和数据比对,对因自然灾害、意外变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救助帮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和早帮扶。

上一篇:摄影心得s体会下一篇:名言语句摘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