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乡愁的诗歌

2024-11-29

类似乡愁的诗歌(通用9篇)

类似乡愁的诗歌 篇1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乡愁,那么,跟乡愁类似的诗歌有哪些呢?一起看看吧!

跟乡愁类似的诗歌

禁不起

在稚嫩中珍惜

只留下伊的真实

风雪里叹息

菊花惨笑东风老

思绪漫飘渺

江山易老

一樽还斟柳雪娇

残枝随风摇

苍山泪可流

梦里拥抱也萧条

四十功名尘与土

青山疏影幻清幽

白雪慢轻悠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类似乡愁的诗歌 篇2

但独写乡愁, 千百年来古已有之, 游子之情, 众生皆备, 这不是余光中要做的事情, 于是当我们还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这份忧伤怅惘的牵挂中时, 诗人抽身而出, 大胆发问隔岸的相思深情, 情深几许?情感固然重要, 但在诗歌创作中, 如果一味以情感作为维系一切现实与虚构, 政治与利益的纽带, 或许在现代诗歌的语境里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开始将乡愁的内涵扩展到“人的存在”这样一个哲学高度, 开始对迁居台湾的人民的孤独无依的飘零感进行刻画。出生中国大陆的台湾诗人们从小接触的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内心深处的情感取向是趋向于故乡大陆的。随着国内两个政党的矛盾的激化, 内战的爆发, 他们不得不随家人迁居台湾, 国外势力的深入与干涉, 台湾自身的优势和发展, 政治的复杂因素导致宝岛台湾经过漫长的几十年依然在世界上身处尴尬地位。当问起身份, 任何一个步出了这片孤立的小岛的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回答那善意抑或是挑衅意味的问题。中国人还是“台湾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直纠缠着他们。“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终于到了80年代, 台湾政府开放人民赴大陆探亲旅游, 开启两岸的民间交流活动。不满于浮萍般生存状态的台湾诗人决定要寻回自己的根。此刻似乎已经注定了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解构。盼了四十多年的心愿、积蓄了四十多年的乡愁, 一夕时间“解放”, 余光中顿时不知所措。但是当他踏上故土, 才发现生活已经在无形中赋予了“乡愁”又一层含义, 他这时的诗歌创作更多的不是在抒发“愁”情, 而更多地在反思, 在质询。几十年的漂泊生活之后, 再一次返回故居, 猛地发现故乡成异乡, 惊讶错愕之时, 更加重了诗人的愁绪, 这样的悖论让人不停地叩问这多变而深刻的世界, 究竟哪一样才是现实, 试想故乡本该是聊以抚慰浪子之伤的心灵良方 (理性世界的现实) , 但如今煎熬数十载之后回到故乡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感性世界的现实) , 这二者的错位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造成了一种现实和梦境, 政治和人性, 利益和情感之间的巨大张力, 给人以无尽的反思, 心灵的震撼和久久的回味。夏志清在论及余光中时说:“余光中不单写往日事物, 还把回忆的片段, 加上书本上读到有关中国的事态, 加上新环境中所经历的那些徒使他倍增乡愁的赏心乐事, 一一组合起来, 交织成为一个复杂多样化的形象。”[3]

余光中的诗里总是透着远古中国的磅礴与典雅,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 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逐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4]“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樽中月影, 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5]白话诗的行文间以古典诗歌的文言, 音律节奏时而如骈文般整齐押韵, 时而如散文般自由抒发内心情感, 挥毫落笔间, 华章已定。彰显着台湾诗人博大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同时, 更以一种更为直接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归宿。当马车的时代去后, 三轮车的时代也去了, 工业的发展和近代商业的兴起, 中国, 这个古老的以耕作为主的农业国家, 开始在时代的召唤中迈开前进的步伐, 城市的崛起、科技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夜间的霓虹灯绚烂多彩似乎也迷乱了人的心绪, 狭隘的商业价值观在无数奋斗着的日日夜夜中渐渐萌生, 利益的冲突和欲望充斥了整座城市, 这里, 是诗人的故乡, 而失了原本美好淳朴的故乡, 又要去何处寻?“相片里的中国, 依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不再, 牧童遥指不再, 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日思夜想的那片土地, 究竟在哪里呢?”[6]此时台湾的乡愁诗人们, 在经历了骨肉分离、寻根无处的痛苦之后, 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 又感受到了生活赋予他们敏感心灵的新的压力, 他们不再苦于情感的孤立无助, 存在意义的哲学追问, 他们感叹自己精神领域的最后一片故土似乎也要在现代文明的车辙下被碾碎被剥夺。这是为文化人所不允的。著名评论家刘若愚也曾说过:“中国诗人似乎永远悲叹流浪及希望还乡。”故土的剥离, 漂浮的身世和价值的沦丧, 让远在台岛的诗人渐渐意识到了这深深的乡愁情结缠绵不断, 似乎注定了是这一代人不得不承受的锤炼。

参考文献

[1]余光中.白玉苦瓜乡愁[M].台北:大地出版社, 1978:56-57.

[2]余光中.五行无阻后记[M].台北:九歌出版社, 1998.

[3]夏志清.余光中:怀国与乡愁的延续[M]/黄维梁, 编.火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台北:纯文学出版社, 1979:383-390.

[4]《五陵少年》, 刘登翰:《余光中诗选》,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

[5]《寻李白》, 刘登翰:《余光中诗选》第149页,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03月第1版.

武建华诗歌的乡愁元素 篇3

从旧日泥土里滋生出精神指认的根须,并终而汇聚催发出盘诘不断的“乡愁”繁花,正是诗人武建华诗歌给我留下的印象。他的文学创作已历经三十多年,在这默默的耕耘里,他在他的诗歌内容里涵容了复杂的“乡愁”主题与生命意象迹写,如浓在心尖的亲情乡情,生养在土地上的良善道德性追求等等方面,围绕人性“七情”的诸种诗意探索,渗透出时空跃迁中人类存在境遇内基本而难解的命题:乡愁。“乡愁”元素成为诗歌永“在路上”的时代表达。因此主体抒情的视点便较为精敏地呈现为“反观”的记忆打捞与捕捉。诗人对于时代主体性的期待,表现在诗歌里呈现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发自心灵的强烈赞歌和抚慰,这正如诗人诗学观所表达出的那样:“人民是太阳,诗是阳光中的风、玫瑰和疤痛……”。这如风如疤痛的诗思,也便在生命的轻与重间,持续抵达着离乡土记忆越来越远的乡土想象,成为现代性行程里社会思想的时代痛结。武建华以其个人历史化的社会印迹,行思在地域性美感特征的深处,满载着遥远的乡愁,留下南阳乡土宽厚的生存经验,这乡愁如河般流经诗人记忆的心房,使我们疼痛,使我们在现代性荒凉的风景里,回望已逝村庄曾有的诗意感动,正如诗人在《飘飞的羽毛》里写下的那样,“生命从死亡中起飞,寻找再生的源地”,原乡虽然已经历史性地消失,但它也定会在我们的追忆里再次苏生。诗人“耘锄”不懈,将诗性的船锚,深深地抛进了故乡——那一片久违了的记忆大海,光亮粼粼波动,闪现出澄澈的思想活力。

在武建华的诗歌创作当中,他以自己生命体验的个人精神词源不断拓展着诗性空间的延伸,诗歌内部充满与历史镜像里生活细部的对话,更为深切的诗歌抒情受惠于我们伟大的诗歌源头的持久影响,回响着《诗经》民间风韵的遗绪。当然,这里更多的是指向诗人将诗艺的凝炼投入到以往的生活体验之中,体现出较为强烈的“风雅”传统精神,连同真实的社会变迁省察,与历史涓流点滴的疼痛欢乐,都深蕴其中。在自九十年代以来诗歌现场不约而同地转向不同程度的叙事性实验,诗人武建华所创作出的诗歌,粘带着来自泥土的记忆,叙事性中转化着个人生命体验的视景,在诗歌更充分地实现以不丧失艺术性为代价的介入社会现实意义上,富有既往诗歌文化积淀,也相应地不断实现着新的传统延续。诗歌评论家程光炜曾认为,“艾青的诗学贡献摄其要者,主要集中在富有张力的意象创造、立体化和散文化形式构筑、确立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相共振的新型关系”,借此用来体察武建华的诗歌风格追求,也是契合的。正是“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共振”的自觉民间立场,源于土地的歌唱,使得他的诗艺形式的张力增强,重意象营造,素朴的情感韵律过程中富含散文化冥想特色,给人以明亮的忧伤诗艺美感,激发出浸透生活的坚实思索。现代性的“乡愁”布满远离故乡漂泊的生存体验,词语对存在的寻找,充满着记忆对诗歌光辉闪现的赐福,代表性的诗篇有《泥土的气息》、《流经生命的河》等:

我嗅到了洋槐花的暗香。在潮湿里

摇曳着枝干,簇动着花束,碰撞着头颅

串串笑声,沿着花香坠入泥土;粒粒乡愁

在泥土的气息中生根,发芽,片片枯叶

在暮秋或冬风中飘逝

泥土的气息氤氲着,使乡村和田野

弥漫着一拨一拨的生机

……

只要我面南伫立,泥土的气息就

扑面而来:刻在岸上的皱纹

隔着月光的凝视,挂在草尖上的笑声和

泪珠……它们不亚于春风,不亚于秋雨

——《泥土的气息》

故乡的清河,一直在我心中流淌

她的宽阔和悠长

成为我生命的海岸线……

她时常是我梦中的温床

她又时常摇醒我的迷梦

——《流经生命的河》

“泥土”、“田野”、“故乡的清河”意象,源自于诗人对乡土大地的诚朴热爱,在诗歌里满溢着仁爱的芬芳,“扑面而来”,“又时常摇醒我的迷梦”。这些始自民间的“乡愁”元素,既有以往诗歌意象的碰撞,也有着诗人自我情感的注入,“河流”与乡土的风物往往凝视为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恰似“粒粒乡愁”融入诗人回眸的感怀之中,带有鲜明地域性的“苞谷”、“红薯”等意象成为诗人汇聚“乡愁”的具体化表达,“冬雪飘落,薯窖柴封/南阳盆地缘上的人,又开始吃着红薯/取暖越冬……”有时诗人对于“乡愁”的眷念,丝丝化为追忆亲人的生命心象的陌异呈现,缓缓叙事性的抒写里按捺不住流淌着一股动人的思念和忧伤,如《雪人》、《母亲》、《侍奉母亲的茅草》、《捉棉铃虫的妹妹》等:

多少年了,我的眼前,总有一个雪人

在晃动:一个雪人骑着自行车

在乡间雪路上,向城里的方向晃过来

白雪,刺伤了我的眼睛。一转眼

雪人就不见了。我飞下雪沟

将雪人“打捞”上岸。我用身体支起

一个僵硬的身躯,并擦掉他满身和

满脸的冰雪。这时,我才看清——

雪人竟然是我的父亲:瘦骨嶙峋

他顶不住落雪的北风——

(他明白:正在县城读高中的我,明天

就没餐票了)

这时,父亲骑的自行车

还在雪沟里躺着,百余斤的面袋子

nlc202309082106

与白雪的色彩一模一样……

多少年了,我的眼前,总有一个雪人

在晃动……

——《雪 人》

想让母亲喝一碗现成饭

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这天我终于挤出了闲暇

做了一碗现成饭,端给母亲

可到她长年一人居住的屋里

发现她已经出远门走了

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母亲》

把绿色的棉铃咬个洞,钻进去

咬破一个个温暖的希望

这是妹妹,站在棉田的夕阳下

捉棉铃虫时的心情——

……

村庄灯火通明

妹妹回到家里,妈妈已把油灯挑明——

“工分太狠,比虫狠,二十条才一分!”

“工分不狠,是穷狠……”

——《捉棉铃虫的妹妹》

诗歌里对于亲人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诗人选择的生命经验情感叙述,转化为“雪人”、“出远门的母亲”、“夕阳下捉棉铃虫的妹妹”等具体细节性的意象记忆摄取,揭示生存的同时,也隐隐地拷问着自我灵魂,伴随着对父母的一种愧疚感,暖暖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于昔日乡土亲情深沉的爱。波兰诗人辛波斯卡曾有“呼唤雪人”的心灵自由的抒发,而武建华写下的“雪人”则满满地呼唤着情感的依恋,充满着对父亲深深的眷念,精准而极为触人心弦地传达出父亲背负苦难的生命律动,于此捺进了“乡愁”里泊满风雪的心,没有极为真诚的生命体验和生存敏识,不会写出如此痛感的诗篇。那“落雪的北风”里,“晃动”的“雪人”艰难地骑行在乡土大地,亲情裹含“乡愁”沉沉的疼痛溢于言表,具体历史生存情境的诗写浮现,使得歌赞与怀念之情凝结为水乳交融的一体,这和诗人淳朴的表达旋律、开阔的诗境是分不开的。

武建华力求在自己的生命感受中写出精神故乡,诗篇中积淀下浓厚的文化归属感,并且以崇高而广博的生命心象来迹写原乡记忆的心灵复归,犹如时代里“奔跑着呼唤宁静”的光亮。对于存在境遇的勘探,诗歌标出了“语言的吃水线”,也成为了心灵静美的“休止符”,“令周边明亮而温暖”。面对时代的迷津,正如诗人所说出的那样,“前方是哪里?前方是田头还是海岸?是落日还是时间的边缘?”然而不管时光如何流转,我们依然会在历史记忆里看到诗人返身站立,遥望那一片精神的原乡:

然而那些久远的召唤

依然像乡村母亲站在村口的温暖的守望

乡愁的爱情诗歌 篇4

遗失在月色里

一树的婆娑

在微蒙欲醉的眼里

听清风的吟咏

春色深处

四起的低沉的轮辙

渐行渐远的脚步

落雨时

留下一抹寂寥的淡香

异乡的明月

午夜的的顾盼

幽暗,深遂

细数沉沉夜空

孤独的.只剩那颗飘渺的流星

划过梦里湾湾的小河

落入我乡愁的眼睛

也许

远涉的日子

左手是爱

右手是情

而肆意出卖的热情

羸弱如探头的花蕾

一夜风雨

吹折几许蠢动的向往

而天马行空的狂放

梦里梦外

都随远逝的浮云

在归来兮的清晨或者黄昏

挂在故乡那湾淡月的梢头

乡愁的现代诗歌 篇5

载着你从起点到了终点!

景色在你的眼睛里转眼成了过去......

几十年的光景把我从嫩嫩的小丫,

慢慢把我变大,

我高傲的从家乡飞翔!

打算到外面打拼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我真的做不到!

却一直在外面乞讨......

我闻够了城市烧焦的汽油的味道,

老泪纵横......

家乡那淡淡的青草味!

我一直咀嚼着......

那味道让我身心迷恋,

我在外面好像做了一个梦!

醒来发觉已苍老!

经常想起儿时的梦,

那一片绿荫荫的大柳树,

几个孩子捉知了,

那场景就是一幅画!

光着屁股的娃娃像泥鳅,

在池塘游来游去......

抓鱼钓青蛙!

天黑都不知道回家,

每次都挨爸妈骂!

自己乐呵呵的才回家,

外面在美也比不上故乡美!

如今我想回!

老年残烛你要不要?

养育了谁就埋葬谁!

我这把骨头还归您!

那浓浓的乡愁诗歌 篇6

一年的牵挂与思绪

被风扯得悠长、悠长

从常州飘落到故乡

乡愁

在一阵阵的雨后

在有着彩虹的阳光下萌芽

饮运河乌黑浑浊的水长眠

思乡的心被季节蒙蔽

随着季节青了黄、黄了又青

故乡的距离还是那么的.遥远

游子的脚步

还是被生活禁锢不前

乡愁

锁在日记里发芽,长成了大树

故乡依然在远方,只能想象

因为生活

脚步不得不亲近乡愁

逢到花开花落

才知道我的爱情

也被乡愁淹没、无踪可寻

乡愁

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独坐寒秋

总千方百计一饮乡愁

醉在冰凉的他乡 等你花开

等待新的爱情来访

乡愁

我据你还有多远

明年,你可以与我别离吗?

乡愁,你让我如坐针毡知道不

根据乡愁写母爱的诗歌 篇7

母爱是一件厚厚的毛衣

母亲轻轻地织着

我在静静地看着

小学时

母爱是一碗热热的稀饭

母亲静静的看

我慢慢地喝着

长大后

母爱是一首优雅的音乐

母亲让我欣赏

我在细细的.聆听

而现在

母爱是一盏明亮的台灯

母亲为我开灯

我为母亲写首诗

古诗中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4、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7、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8、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9、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10、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11、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12、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13、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1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15、顾我,复我。《诗经》

16、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17、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18、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19、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0、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21、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22、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23、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24、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25、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26、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2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28、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2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30、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31、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32、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33、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3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35、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36、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37、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38、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39、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40、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41、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4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43、顾我,复我。《诗经》

44、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45、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46、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47、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4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49、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乡愁阅读诗歌理解 篇8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说明:下题中红字部分是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2、这首诗把乡愁比做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答: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

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B)。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答案二

《乡愁》阅读题目: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3.盼台湾回归,盼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写一写你心中的呼声。

《乡愁》阅读答案: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答:指的是台湾海峡。

3,大家可以随意谈谈自己的想法

答案三

1.在诗中,作者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了诗人(思念,热爱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答: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3.你知道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吗?

答:诗的最后一节中提到的“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

4.“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是什么意思?

诗歌:乡愁 篇9

你已经远去

我的故乡

你却永驻我心中

故乡在高山

故乡在平原

故乡在大海

你宽广的让儿女情长

故乡茌山寨

故乡在原野

故乡在小溪

你厚重的让儿女泪下

思乡的心在汪洋中奔腾

思乡的情在岁月里深深

思乡的愁在岁眉宇间划过

思乡的梦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

故乡是母亲

母亲是故乡

游子的夜被思念围剿

故乡母亲,母亲故乡

你的背影给儿子一个温暖的依靠

你那么让儿子牵肠挂肚

原来这就是乡愁啊

挡不住的思念狂潮

希望给儿子一个温暖的怀抱

乡愁在远方

乡愁在心底

我把你思念刻骨

我把所有的爱为你祈祷

乡愁啊

你是爸爸妈妈

是童年,是乡音

是走岀大山的建设者

是渴望重逢的缘分

那一声声一幕幕

那一天天一年年

难分难舍不离不弃

追逐着自己的梦

化作希望的明天

走向成功的幸福之路

乡愁啊

你是一曲乡村山歌

你是一首渔村园舞曲

你是一曲高原牧歌

你是一首辽阔大地交响乐

荡漾在故乡的山水之间

那是母亲在骄傲

那是盛开在故乡怀中的幸福之花

乡愁啊

上一篇:繁体个性签名下一篇:阳光总在风雨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