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精选9篇)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对象共120例, 年龄18~56岁, 男性63例, 女性57例, 系自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 均为单纯口服降糖药物 (至少服用一种胰岛素促泌剂, 用量至少为最大推荐剂量的50%以上) 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依据符合1999年WHO标准, 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严重慢性并发症等存在强化治疗禁忌的患者不予入组,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餐, 进行运动指导, 性别、年龄、病程、BMI均匹配。
1.2 研究方法
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分为Det组、Gla组、Novomix组, 测量身高、体质量, 计算BMI, 并测FBG、P2hBG、HBA1c、FC-P、2hC-P、Fins、2hIns, 3组患者病程长短、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别;Det组与Gla组原有口服降糖药物维持不变, 分别睡前应用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 起始剂量为0.2u/ (kg·d) , 每3天调整1次剂量2~4u, Novomix组停用所有降糖药物, 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 (午、) 晚餐前注射, 起始剂量0.2~0.4u/ (kg·d) , 每3天调整1次剂量2~4u/餐, 直至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9.0mmol/L, 血糖<3.9mmol/L定义为低血糖, 疗程3个月, 观察3组患者BMI、FBG、P2hBG、HBA1c、FC-P、2hC-P、Fins、2hIns、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指标对比, 见表1和表2。
从表1、2中可见各组治疗后FBG、P2hBG、HBA1c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 , 3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Det组、Gla组血糖达标快, 时间短, 低血糖发生率低,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Det组比Gla组、Novomix组BMI下降明显,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 3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控制血糖达标, 相比Novomix组, OAD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达标率高, 达标时间短, 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 患者依从性高、耐受性好;同时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Det相较Gla更具有减少体质量增加的优势。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各组在FBG、P2hBG、FC-P、2hC-P、Fins、2hIns、HBA1c、BMI间无明显差异 (P>0.05)
注:与Gla组和Nov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2个要素, 肥胖可引起一系列代谢变化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 如游离脂肪酸 (FFA) 、TNF-a、瘦素、抵抗素等增加和脂联素降低以及慢性内质网应激等, 进一步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 加重胰岛素抵抗, 因此减轻体质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乃至整体病情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2型糖尿病患者明确诊断时胰岛β细胞功能残存不足50%, 随着病程的延长逐渐衰退, 具体表现为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和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随着FBG升高, 最初导致胰岛素分泌代偿性增多, 但当FBG进一步增高时, 胰岛素分泌反应逐渐降低, 表现为FBG及2hBG的升高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 研究表明,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1], 胰岛素是控制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 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其中对于空腹血糖的达标显得尤为重要, 补充基础胰岛素是控制FBG的重要措施, 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3], 基础胰岛素能维持24h接近基础状态的胰岛素浓度能够控制夜间高血糖和黎明现象而不增加夜间低血糖危险性[4,5];在临床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体质量的增加是很难避免的, 它会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增加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Novomix组, OAD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达标时间短, 血糖达标率高, 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 同时相较Novomix组每天2~3次的餐前注射, Det和Gla组在给药时间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每天一次的给药模式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因此患者依从性高、耐受性好;作为可溶性长效胰岛素制剂, 地特胰岛素有独特的结构及药代动力学特点, 它在注射到皮下组织后, 仍以溶液形式存在, 相较甘精胰岛素, 给药剂量准确度更高, 吸收变异度更小, 因此理论上药物动力学曲线更加平稳, 持续时间长, 无明显作用高峰, 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性也更小,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 Det相较Gla更具有减少体质量增加的优势, 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本研究从实践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同时Det相较Gla在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可以同样有效控制低血糖, 在不增加促有丝分裂能力方面优点突出, 安全性更高。
摘要: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物 (OAD) 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对象为120例单纯口服降糖药物 (至少服用一种胰岛素促泌剂, 用量至少为最大推荐剂量的50%以上) 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诊断依据符合1999年WHO标准, 按前瞻、随机、盲法、对照分为Det组、Gla组、Novomix组, 测量身高、体质量, 计算BMI, 并测FBG、P2hBG、HBA1c、FC-P、2hC-P、Fins、2hIns, 3组患者病程长短、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别;Det组与Gla组原有口服降糖药物维持不变, 分别睡前应用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 起始剂量为0.2u/ (kg d) , 每3天调整1次剂量24u, Novomix组停用所有降糖药物, 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午、晚餐前注射, 起始剂量0.20.4u/ (kg d) , 每3天调整1次剂量24u/餐, 直至空腹血糖≤6.0mmol/L, 餐后2h血糖≤8.0mmol/L, 疗程3个月, 观察3组患者BMI、FBG、P2hBG、HBA1c、FC-P、2hC-P、Fins、2hIns、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治疗后FBG、P2hBG、HBA1c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 , 3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Det组、Gla组血糖达标快, 时间短, 低血糖发生率低,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Det组比Gla组、Novomix组BMI下降明显,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3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控制血糖达标, 相比Novomix组, OAD联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血糖达标率高, 达标时间短, 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 患者依从性高、耐受性好;同时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Det相较Gla更具有减少体质量增加的优势。
关键词: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口服降糖药物,门冬胰岛素30,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Long-Team Complicationsi n I n s u l i n-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J].E n g l JMed, 1993, 329 (14) :977-986.
[2]Vigneri R, Squntritos, Sciaccal, Insulin and analogs;actions viainsulin and IGF receptors[J].Acta Diabetol, 2010, 47 (4) :271-278.
[3]Crye PE, Davis SN, Shamoon H.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Diabetes Care, 2003, 26 (6) :1902-1912.
[4]Valentine WJ, Aagren M, Haglund M, et al.Evaluation of the long-term cost-effectiveness of insulin detemir compared with neutralprotamine hagedorn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using a basal-bolus regimen in Sweden[J].Scand J PublicHealth, 2011, 39 (1) :79-87.
[5]Fujii H, Watanabe Y, Ueki A, et al.An increased dose of insulindetemir improves glycaemic control and reduces body weight ofJapane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J].Int J Clin Pract, 2010, 64 (11) :1512-1519.
胰岛素类似物——控糖新选择 篇2
据专家介绍,为了使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有效的糖尿病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及告别人胰岛素注射30分钟后才可以进食的不方便,诺和诺德在中国上市了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诺和锐30笔芯。此次上市的诺和锐&诺和锐30笔芯可以方便中国原有的100多万使用诺和笔3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使他们不用告别手中的笔形注射器就可以体会到胰岛素类似物治疗所带来的生活的改变,并且节省了患者的用药成本,使用起来更经济更方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的人数也呈现飞速增长,据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3000例,每年大约增加120万例糖尿病患者。《经济学家》信息部于今年6月13日发布的一份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经济成本》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糖尿病的大肆蔓延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中国,仅损失的生产力成本一项就占到了GDP的0.6%。可见,我们正为糖尿病所带来的损失付出巨大的代价。
对于众多糖尿病患者来讲,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稳定病情的关键。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那些血糖不达标的患者,专家建议在起始治疗阶段尽早地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带给患者身体上的伤害和经济负担。
目前,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各种新型胰岛素成功的研制,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达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患者已达到300万,胰岛素类似物的市场已经占总体胰岛素市场的近50%,胰岛素类似物正逐渐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新的选择。胰岛素类似物的发展,是糖尿病治疗的一大进步,其使用更为灵活,并且可以全面地控制血糖,同时降低低血糖风险。胰岛素类似物是通过调整胰岛素的局部化学结构,使之注射后起效时间和作用特点与人体自然分泌的胰岛素更为相似,从而使胰岛素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3
在健康状态下,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 其生理动态特征是以恒定输出为主, 进餐刺激其快速升高, 从而影响肝糖输出及外周葡萄糖摄取和脂肪生成等其他代谢过程, 发挥其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中长效胰岛素的作用, 是通过皮下注射后, 通过不同的方法延缓胰岛素吸收速度或的分子结构的改变, 使得胰岛素保持着一定速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尽量的模拟生理性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规律。最早的中长效胰岛素, 是通过鱼精蛋白或过量的锌离子形成混悬液, 使皮下后吸收缓慢。后来出现的甘精胰岛素, 则通过在胰岛素分子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变, 降低其在生理酸碱度中的溶解程度, 使得注射后, 在皮下形成沉淀, 从而缓慢释放, 缓慢吸收。胰岛素类似物, 以改变胰岛素分子六聚体结构, 使吸收缓慢, 而进入血液之后, 六聚体需分解为单体才能发挥作用, 延长了发挥作用的时间。
最新型的地特胰岛素, 也是改变了其分子结构, 但与以往的不同。首先是地特胰岛素可以可溶于中性溶液, 因此在皮下注射后不会像以往的胰岛素那样形成沉淀, 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适感较少。地特胰岛素与生理胰岛素类似, 也有六聚体结构, 因分子结构的改进, 新的六聚体不但结构稳定, 而且可进一步形成双六聚体, 使得吸收缓慢。另外, 地特胰岛素还可以与白蛋白结合, 不仅对其吸收有缓冲作用, 还能延缓其从血浆扩散至目标组织, 有利于持久发挥作用。在对肝脏和外周组织的作用方面, 地特胰岛素较以往的胰岛素对肝糖输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对血清葡萄糖的清除作用略小, 这种作用方式更加接近生理。因此, 地特胰岛素能更好的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作为药物, 其安全性也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胰岛素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可能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受体有70%的同源性, 胰岛素的有丝分裂作用主要是通过IGF-1受体介导。如果胰岛素对IGF-1受体亲和力较大的话, 肿瘤风险就会增加。而地特胰岛素对IGF-1的亲和力仅为人胰岛素的1/6, 促进生长作用更弱。此外, 虽然地特胰岛素与白蛋白结合, 但不影响其他蛋白结合药物的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也是胰岛素常见的负面作用。有研究表示, 因地特胰岛素能更好的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没有胰岛素高峰的出现, 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而增加体重作用较以往的胰岛素作用弱。
从胰岛素的发展史看胰岛素类似物 篇4
胰岛素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八十多年来,胰岛素的发展从早期的动物胰岛素到人胰岛素,直到现在的胰岛素类似物,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尤其是胰岛素类似物的发现和使用,堪称胰岛素治疗的革命。
动物胰岛素在胰岛素治疗的早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生物种属的不同,动物胰岛素与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人胰岛素在氨基酸结构上存在着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胰岛素抗体,需要更多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其血糖水平。另外,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在时间和数量上无法预料,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血糖波动。
正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动物胰岛素的生产需要向更安全可靠的人胰岛素转换。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结构与人体内胰岛素的结构完全相同,因而解决了免疫原性问题,减少了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但人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虽然人胰岛素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巨大的帮助,但现有的人胰岛素注射后并不能模拟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如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由于吸收缓慢,即使餐前30分钟注射,其胰岛素高峰也可能出现延迟。这就导致了餐后高血糖不能及时控制,以及两餐间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另有研究显示,超过3/4的患者由于感觉不方便,无法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从而使其治疗效果不很理想。而中效胰岛素注射后具有峰值,存在不能模拟生理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胰岛素临床应用后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时常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和血糖控制欠佳的情况。
人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
为了解决人胰岛素制剂不能很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问题,具有更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大量研究发现,通过改变胰岛素的局部结构,可使其作用时间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Novo Nordisk的速效胰岛素——诺和锐就是将B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门冬氨酸形成的。这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能较快解聚,因而起效较快(能在10~20分钟迅速起效),30~60分钟达峰,作用持续时间2~4小时。从而能在餐前即刻注射,很好地模拟餐后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与餐前30分钟注射常规人胰岛素相比,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更好。而且由于其作用持续时间的缩短,不易与下餐前或者夜间胰岛素作用发生叠加,显著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注射时间的灵活性也大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
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精蛋白结晶的胰岛素类似物预混,分别补充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保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起效快的特点,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同时还可提供平稳的基础胰岛素补充,以降低空腹血糖。而且减少了注射次数,多数患者只需一天两次注射即可很好地控制血糖,使得胰岛素治疗的方案更加简便易行。诺和锐(R)30便是其代表制剂,临床研究证实,与人胰岛素相比,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严重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而且餐前立即注射,患者使用更加灵活方便,是胰岛素治疗简单有效的选择。正是由于胰岛素类似物的上述特点,使得临床糖尿病的治疗更加有效。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使得血糖控制达标成为可能。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5
关键词:ZR515,胰岛素,丝腺体,家蚕,全茧量,茧层量
自1965年Akai H和Kobayashi M.[1]发现保幼激素类似物 (JHA) 有延长蚕龄、提高蚕个体质量和产茧量以来, 应用保幼激素增加茧丝的研究成为蚕学业界的热点。合理使用保幼激素处理家蚕五龄幼虫, 能使蚕体质量、蚕茧质量和丝蛋白质合成量的增加。家蚕在5龄中期以前, 身体增长较快, 其中包括绢丝腺的生长。5龄中期以后, 家蚕从桑叶中吸取的营养, 主要用于绢丝腺内丝蛋白的合成, 这时期内所合成的丝蛋白, 约占全部绢丝物质总量的80%左右, 如果这时外源增加保幼激素含量, 就能适当延长迅速合成丝蛋白的短暂时间, 当然也就达到提高蚕丝产量的目的。
国内学者庄大桓、项美华[2]等应保幼激素喷洒5龄蚕中期可提高蚕层量达30%以上, 崔为正、牟志美、张友英[3]等在5龄家蚕中后期保使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明显的增加全茧量、茧层量和茧率指标。
然而, 国内研究人员对胰岛素在家蚕上的应用报道并不多见, 国外学者Magdum SB、Hooli MA深入研究胰岛素对多化性蚕的影响机理。胰岛素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激素, 除了在人们所熟知的蛋白质、脂肪、糖原的代谢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外, 在调控细胞生长、增殖, 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以及衰老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探讨保幼激素 (ZR515) 和胰岛素对家蚕养殖过程影响的主要经济参数:蚕龄、蚕体质量、丝腺质量、组织体指数、全蚕质量、茧层量、茧层率。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家蚕为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业成教授提供, 整个实验在广西昊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化实验室内进行。饲养的家蚕品种为菁松×皓月, 小蚕饲养按桑叶育标准进行, 在自然温度湿度条件下饲养小蚕成长。在第小蚕2次蜕皮进入3龄蚕时, 按每个区100头数目, 分成5个区并编号1、2、3、4、5区, 按区分别进行施药实验。
胰岛素从印度Himalaya药业公司购进, ZR515为广西昊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配方制剂。使用丙酮将ZR515制剂稀释配制成4μg/m L每支8 m L分装, 标记备用;等量丙酮不加入ZR515制剂去离子水稀释配制成参比液, 同样按8 m L每支分装、标记备用;胰岛素配制成4 IU/m L水溶液, 放入4~8℃冰箱内低温保存, 胰岛素使用时提前2~4 h置于常温下, 备用。
1.2处理方法
1区:在小蚕第二次蜕皮进入三龄蚕后36 h和小蚕第3次蜕皮进入四龄后36 h, 分别取1支8 m L的ZR515制剂均匀体喷涂于100头家蚕体上, 然后正常添桑。
2区:将100 g新鲜桑叶浸泡于300 g胰岛素水溶液内30 min, 放置于通风处阴干燥后, 投喂100头小蚕, 与第一组添桑时间相同。
3区:按1区方法施药, 按2区方法添桑。
4区:取丙酮参比液1支8m L按1区施药方法对小蚕进行处理。
5区:不投加制剂药物, 正常添桑。
1.3数据记录和分析
从3龄开始, 每天使用1‰天平 (精确至0.001 g) 称量并且精确记录小蚕质量和对应蚕龄 (精确到小时) 。
当蚕进入5龄后第5天 (通过实验观察, 家蚕上簇前开始取蚕进行剖解实验) , 从各区随机取10头蚕做丝腺体分离:将蚕置于三氯甲烷中1 min后用去离子水清洗, 洗净后解剖后取出蚕体内丝腺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 除前部丝腺由于过细无法去表皮外, 包裹在中部及后部丝腺的表皮均仔细剥除, 再将丝腺用去离子水浸洗5 min去除黏附于丝腺表面的液体、杂物, 放置清洁干净的丝网上20 min, 再精确称量丝腺质量 (0.001 g) 。
其余未做丝腺体分离实验的小蚕仍按实验设定的分区正常饲喂桑叶, 直至蚕成熟上簇结茧。
为了考察按1.2处理后雌性和雄性的家蚕在全茧量、层茧量和层茧率的变化关系, 此3个参数作为家蚕养殖中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 有必要进行研究比较。
蚕丝腺质量、全茧量、层茧量的数据, 按10头蚕的数量每头称量两次, 称量后取平均值, 蚕龄 (3龄5龄, 以小时计) 和蚕体质量数据取五龄蚕上簇前的数据 (称量后随机选10头做丝腺体分离, 取均值) 。
将各实验区 (1~5区) 记录获得的数据按文献的方法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分别对蚕龄、蚕质量、丝腺质量、体组织率数据分析, 尝试找出不同处理措施对育蚕的经济参数的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1所示。
为对比雌性和雄性家蚕在不同处理措施后影响因素, 水平因子取全茧量、层茧量和层茧率三者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法同上。数据结果见表2。
2结果与分析
对于蚕处理区 (1~4区) 与参比区 (5区) 的实验数据, 如蚕龄、蚕体质量、丝腺质量、体组织率以及蚕茧特性参数列于表1和表2。从表1数据分析, 对家蚕喷涂ZR515后, 无论1区或3区的蚕龄和蚕体质量均出现明显增长, 但单独使用胰岛素 (2区) 仅对蚕体质量有增长而无延长蚕龄的表现。蚕丝腺体数据在3个区1、2、3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重, 即单独使用ZR515或胰岛素或两者同时使用, 并且有3>1>2趋势, 体组织率数据也表现出同丝腺体有一致的增长趋势。
实验数据表明, 在使用ZR515和胰岛素后, 对1、2、3区内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数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雌性全茧量和茧层量数据, 无论是3区还是2区的数据均出现显著增加, 但雄性全茧量和茧层量仅在3区特别明显, 2区则没有与雌性蚕相同的结果。而以丙酮溶剂处理的家蚕 (4区) , 对比参照区 (5区) 没有明显变化。
3结论与讨论
1981年Kobari和Akai[4]等报道以ZR515处理家蚕使蚕体质量增加是因为保幼激素延长了蚕的蚕龄, 饲养蚕的时间延长导致蚕体质量增加;2011年Kramer[5]认为胰岛素处理家蚕能激活蚕体丝腺内胰岛素合成水平, 从而增加丝腺的质量。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高度显著, **显著, *一般, 下同。
从3区的实验结果分析, 以保幼激素 (ZR515) 和胰岛素处理后蚕的层茧量平均增加30.54% (雌性和雄性) , 增丝效果非常显著。因此, 建议将增丝产品保幼激素 (ZR515) 应用到蚕养殖时, 配合适量的胰岛素补给, 将达到相当满意的增产增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kai H, Kobayashi M.Sites of Fibroin Formation in the Silk Gland in Bombyx Mori[J].Nature, 1965, 206 (529) .
[2]庄大桓, 项美华.保幼激素在养蚕业应用新途径的探讨[J].江苏蚕业, 1992 (1) :55-61.
[3]崔为正, 牟志美, 张友英.幼激素和蜕皮激素配合使用提高蚕丝量的研究[J].蚕业科学, 1995, 3 (21) :178:183.
[4]Akai, H., K.Kiguchi, Y.Kobari, et al.Practical Utilization of Juvenoids for Increasing Silk Production[J].Scientific Papers of the Inst.Org.Phys.Chem, 1981 (22) .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门诊、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10mmol/L。按照患者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45~69岁之间;对照组有患者62例,男32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47~71岁之间。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经过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治疗之前对所有入选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并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007321J0,生产企业:丹麦诺和诺德公司,规格:100单位/毫升,3毫升/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50012,生产企业:丹麦诺和诺德公司,规格:3ml:300IU)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在餐前30分钟进行皮下注射给药,具体的药物使用剂量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科医师进行适当调整。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2.2 临床指标测量每天定期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C肽水平。血糖检测采用强生稳步血糖仪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则采用拜耳DCA2000 糖化血红蛋白仪进行监测,并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化学发光仪测定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以上操作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情况主要包含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患者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血糖达标标准为:FPG3.5~7.0mmol/L,2hPG4.4~10.0mmol/L,HbAlc<6.5%。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胰岛素水平(FIns,2hIns)、C肽水平(FCP、2hFCP)。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I/△C),△I/△C = (2hIns- FIns)/(2hFCP- FCP)[3],计算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 = FPG×FIns/22.5[4]。此外,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则以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在数据比较上,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FIns、2hIns)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C肽水平(FCP、2h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见表3。
2.3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过程当中,两个研究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以及心慌等轻微不良反应情况。经过适当的治疗处理之后,患者出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上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较高,体内富含高浓度的葡萄糖引起胰岛细胞出现凋亡,减少了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了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5]。同时也降低了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了胰岛素能力。由于胰岛素地坑能力的增强,促使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加重了胰岛β细胞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6],加速了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临床诊断发现,多数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并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胰岛β细胞处于“葡萄糖失敏感”状态[7,8]。因此对于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给予其胰岛素强化治疗,减轻自身胰岛β细胞的负担,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9],已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作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胰岛素类似物[9],是通过人工手段将人胰岛素分子中B链上第28位的脯氨酸更换为天门冬氨酸,这一变动使其能够迅速解离成单体发挥作用[11,12],加快了药物的吸收速率,从而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本研究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药物吸收快于可溶性人胰岛素[13]。经皮下注射之后,门冬胰岛素血药浓度在0.5~1h之内迅速达到峰值,于2~4h后消失,药效的高峰时间与进餐时间相吻合[14,15],能够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分别采用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采用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采用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这一结果表明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一样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胰岛素类似物的起效更快。
此外,在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方面,采用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水平(FIns、2hIns)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I/△C)明显高于采用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采用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的患的C肽水平(FCP、2h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也显著低于采用人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良好。
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类似物和人胰岛素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胰岛素β细胞的功能改善程度。方法:将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人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类似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能够更加快速地使患者血糖达标。在血糖控制效果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上比人胰岛素更为有效,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时间达标,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DKA患者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6岁,平均(52.57±6.72)岁 ;患者糖尿病病程2.0~17.5年 ,平均 (10.52±2.63)年。观察组32例 ,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9~67岁 ,平均 (52.60±6.81)岁;患者糖尿病病程2.0~17.0年,平均(10.48±2.61)年。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补液、补钾、纠正酸中毒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国药准字:J20100124)联合胰岛素泵(皮下注射)。病情危重者,首次给予0.3IU/kg诺和锐 , 然后于患者皮下埋置胰岛素泵针头 ,24 h持续微量泵入胰岛素,泵入速度为0.1 IU/(kg·h)。对照组常规应用诺和灵R(国药准字:J20100041)。首次静脉给予患者0.1 IU/kg诺和灵R;当患者血糖下降<13.8 mmol/L时,则应减少诺和灵R的剂量至0.05 IU/kg。待到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两组患者均应用诺和灵30R(国药准字:J20100040)。
1.3 观 察指标
对比两组FBG、CO2CP、餐后2 h血糖2 h BG改善情况 ,尿酮体阴转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1.4 统 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系统,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比 两组治疗前后 FBG、CO2CP 及 2h BG 的 改 善 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FBG及2h BG明显低于对照组,CO2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1。
2.2 对比 两组尿酮体阴转时间 、胰岛素 用 量及低 血糖 发生 次 数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酮体阴转时间更早,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3.1 DKA 的常 规 疗法
DKA属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 ,具有病情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DKA是糖尿病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3]。DKA以酸中毒、高血酮、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健康。DKA属胰岛素治疗的绝对适应症[4]。静脉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是DKA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二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不理想。
3.2 速效 胰岛素类 似 物联合 胰岛素泵的 优势
3.2.1胰岛素泵的应用优势1胰岛素泵可模拟机体胰岛素分泌过程, 通过进食期间期间脉冲释放及持续基础释放两种方式平衡患者血糖,更加符合人体生理需求;2胰岛素泵可有效缩减血糖控制时间,对促进患者胰岛细胞恢复,纠正患者代谢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3应用胰岛素泵可有效规避多次皮下注射的主观性及盲目性,用量更加科学合理。
3.2.2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 )的优势分析诺和锐属速效胰岛素类似物[5]。诺和锐的有效成分为门冬胰岛素[6]。诺和锐优势分析如下。1分子结构优势[7]。普通胰岛素易形成六聚体 ,给药后 ,需先分解为二聚体,再分解为单体,方可透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继而发挥作用,一般需要30 min左右方可起效。诺和锐皮下注射后,可迅速解离发挥作用,仅需10~20 min即可起效,降糖更迅速。该研究观察组尿酮体阴转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因诺和锐吸收更快,用药后,患者体内胰岛素快速达到起效浓度,糖异生及酮体生成途径受到抑制,三羟酸循环更早恢复正常,继而可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该研究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与龙碧[8]研究结果一致。2半衰期优势。普通胰岛素作用持续时间长达7~8 h,诺和锐作用时间仅为3~5 h,可有效规避胰岛素叠加效应,继而减低低血糖发生率。该研究观察组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治疗后,观察组FBG及2h BG明显低于对照组,CO2CP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魏盈盈[9]等研究结果一致。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8
关键词:胰岛素泵,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多采取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或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治疗,有研究显示,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治疗的效果优于皮下多次注射治疗,因为皮下多次注射可导致胰岛素半衰期延长,作用时间延迟[1]。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治疗可加速血糖和酮体水平的下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属于新型胰岛素制剂,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低血糖发生率低等优势,有研究显示,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收效良好[2]。该研究对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酮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组方法:密封信封法。8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3],血糖高于13.8 mmol/L,动脉血p H低于7.35,血清碳酸根离子水平低于15 mmol/L,尿酮体阳性。42例试验组患者中:男病人28例,女病人14例;年龄低至45岁,高至70岁,年龄中位数(58.34±12.29)岁。糖尿病病程短至1年,长至16年,病程中位数(7.21±0.32)年;体重低至43 kg,高至82 kg,体重中位数(63.25±1.31)kg。41例常规组患者中:男病人28例,女病人13例;年龄低至44岁,高至70岁,年龄中位数(58.92±12.21)岁。糖尿病病程短至1年,长至16年,病程中位数(7.24±0.31)年;体重低至43 kg,高至82 kg,体重中位数(63.17±1.38)kg。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补钾补液治疗,纠正酸中毒。常规组以诺和灵R常规静脉治疗,首次静脉给予0.1 IU/kg诺和灵R,血糖低于13.8 mmol/L,可减少剂量至0.05 IU/kg。试验组以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治疗。病情严重者首次给予0.3 IU/kg诺和锐,然后皮下埋置胰岛素泵针头,24 h持续微量泵入胰岛素,速度为0.1 IU/(kg·h)。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后均采用诺和灵30R治疗[4]。
1.3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的差异。
1.4统计方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均统一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相比较
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和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相似,t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展快,病情危急,为糖尿病常见严重并发症,患者以高血糖、高血酮和酸中毒为主要特征,生命安全受威胁。临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常规多用胰岛素皮下多次注射治疗或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但两者应用效果欠佳[5,6]。
采用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优势体现在,胰岛素泵可对胰岛素生理分泌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进食期间脉冲释放以及持续基础释放两种方式促进血糖平衡,跟人体生理需求更符合[7,8,9]。另外,胰岛素泵可更快控制血糖,促进胰岛细胞恢复,纠正代谢紊乱;可避免皮下多次注射所带来的痛苦。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中,诺和锐以门冬胰岛素为有效成分,经皮下注射后,可迅速解离,10~20 min即可起效,可更快降糖。吸收后患者体内胰岛素快速达起效浓度,抑制糖异生和酮体生成,可更早恢复三羟酸循环,减少胰岛素用量;作用时间短,可有效避免胰岛素叠加效应,降低低血糖风险[10,11,12]。
该研究中,常规组以诺和灵R常规静脉治疗;试验组以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均更少,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改善更显著,提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二氧化化碳结合力,加速尿酮体转阴,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和胰岛素剂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金.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44-45.
[2]周燕,彭琳瑞.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1):142-143.
[3]Danielle D De Courcey,Garry M Steil,David Wypij,et al.Increasing Use of Hypertonic Saline Over Mannitol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Cerebral Edema in Pediatric Diabetic Ketoacidosis:An 11-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ortality[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Pediatric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Societies,2013,14(7):694-700.
[4]韦广莹,李晶.急诊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6):23-25.
[5]张丽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NOD鼠和T1DM儿童免疫调节和β细胞再生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1.
[6]Wolfsdorf,JI.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Do the guidelines need to be modified?[J].Pediatric diabetes,2014,15(4):277-286.
[7]甘胜莲.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903-904.
[8]赵彦,黄乐,杨斌,等.胰岛素泵治疗104例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5):2244-2246.
[9]Tran TH,Al-Harfi I,Harle CC,et al.Coagulation assessment in children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J].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d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Pediatric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Societies,2013,14(3):256-260.
[10]王湘郴,刘晓红,范紫香,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7):19-20.
[11]寿成珉,周旦阳,陈惠萍,等.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82-584.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80例,入选标准:新诊断的T2DM患者(符合WHO 1999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12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 PG)>14 mmol/L。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或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影响血糖或胰岛素代谢因素的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诺和锐联合来得时多次皮下注射组(A组)和胰岛素泵加诺和锐持续泵入及分别注射三餐前大剂量组(B组),每组4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5.0±15.5)岁,A组中男21例,女19例;B组中男23例,女17例。予以所有患者同等的糖尿病教育及我院食堂提供的标准糖尿病餐。
1.2 方法
患者入选时测定FBG、2h PG、肝肾功能。治疗前组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及血糖(FBG、2h 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22:00皮下注射来得时。B组:用美国Minimed公司的胰岛素泵加诺和锐行CSII。胰岛素泵设置为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初始时所需诺和锐总量按0.2 U/kg计算,基础量占总胰岛素量的1/2,另1/2为三餐前大剂量总量,平均分配至三餐前。两组均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由专人经过培训后采用台湾瑞特血糖仪测定指尖血糖。所有患者每日监测8次血糖,分别为三餐前、三餐后2 h、22:00、凌晨3:00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开始至血糖达标[1]的时间)及成本(平均日费用)。血糖控制达标标准为:三餐前及22:00血糖波动于4.4~8.0 mmol/L;三餐后血糖波动于4.4~10.0 mmol/L;若血糖<4 mmol/L为低血糖。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期内均未发生低血糖。治疗前、后两组空腹及餐后2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所用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日所用胰岛素剂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达标时两组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3]和UKPDS[4]研究结果表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最好方法是严格的血糖控制。MSII和CSII都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胰岛素泵采用基础量和餐前量相结合的连续的输注方式,就目前而言,是最符合人生理状态胰岛素释放模式的治疗方法,能使血糖在短期内达标。但胰岛素泵价格昂贵,所产生的日费用高,在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群中无法推广使用。来得时是第一个面世的模拟正常人基础胰岛素分泌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5],在临床应用中被证明能24 h平稳、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6],而这种作用源于它能在皮下注射部位形成微小沉淀,然后平稳、持续地释放胰岛素单体。该药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也能模拟正常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曲线,降糖效果与胰岛素泵治疗相当,但费用比应用胰岛素泵明显减少,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糖,说明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均可。血糖达标时间及每日使用胰岛素总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达标成本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要在单位时间内使血糖达标,A组的治疗方法更经济,对临床上经济条件一般、需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成本。方法:将80例初诊伴明显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联合睡前皮下注射来得时;B组利用胰岛素泵加诺和锐持续泵入及分别注射三餐前大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成本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达标时治疗成本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相当,且更经济。
关键词:2型糖尿病,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胰岛素泵,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3):169-171.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9.
[3]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DCCT).The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 time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N Engl J Med,1993,329(14):977-986.
[4]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UKPDS 33)[J].Lancet,1998,352(9131):837-853.
[5]Hamann A,Matthaei S,Rosak C,et a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breakfast,dinner,or bedtime administration of insulin glargine in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738-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