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2024-05-18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精选11篇)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篇1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积极推进,出台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12个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两化”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果,“两化”融合在促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全年实现软件收入超过1.8万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超过30%。通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10%,电信业务的综合资费同比下降了4.8%。截至12月底,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2.7亿户,3G电话用户达到1.28亿户,当年净增8137万户。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5.1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3.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8.3%。

香港大公报记者:

请问陈司长,现在网上很多声音,反映现在宽带支出多,但是网速慢。工信部之前提出要有一个宽带的提速工程,请问有没有具体的措施?另外想问朱总,还是关于工业增速放缓的问题,它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意义在里面?就是优化结构方面的。陈家春:

工信部为了切实改善广大用户关心和反映的宽带不宽和上网慢的问题,今年将以建光网、提速度、广普及、促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目标,重点实施宽带上网提速工程。拟通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发挥部省的联动优势(微博)和市场机制,强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促进政策协同和产业链合作,并具体组织开展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宽带应用创新示范、公益机构接入普及、宽带使用感知提升等计划,来落实推动中国宽带基础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提高居民使用宽带的性价比。

陈家春:

目前我部正在抓紧制定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确定阶段性的量化目标,并将及时向全社会介绍相关发展目标、工作部署和实施方案,届时欢迎广大媒体朋友关注并且参与。

通信业监管更关注消费者 2012年或呈现四大趋势 年01月04日 10:26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林琳

2011年的电信业,3G快速发展令人欣喜,但反垄断调查、三网融合、校园恶性竞争等事件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我国电信业监管的漏洞。不少业内专家对行业监管缺位、越位的现象表示担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电信业,作为顶层设计的行业监管如何推进备受关注。对此,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丁道勤指出,现阶段出现的不少事件就折射出深层次的电信行业发展矛盾问题,根子还在于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预计2012年行业监管仍将持续和强化。

201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成电信业监管重点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2011年的电信业监管有哪些特点?

丁道勤:2011年,中国电信(微博)市场总体波澜不惊,发展平稳,3G等新业务应用不断丰富拓展电信产业链。总得来说,电信监管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三网融合缓慢推进,进展慢于预期,牌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放,三网融合仍然存在较多法律适用的盲区,目前监管体制上的矛盾不断显现。

其次,在基础电信市场方面,整体市场格局持续优化,但相关市场集中度仍然偏高,相关监管政策进入评估调整期。中国移动(微博)在移动市场占收入的比重远高于三分之二,中国电信和联通在宽带市场的份额基本稳定。南北宽带市场较为集中,中国电信和联通遭遇发改委“宽带反垄断”调查。校园市场排他性恶性竞争频现,工信部专门出台《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有关超范围经营争议不断,宽带竞争政策面临评估和调整。

第三,实名制管理措施持续出台。2010年9月份在争议中开始实施手机实名制,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跟进。

第四,互联网市场频发不正当竞争,行业出现垂直挤压现象,遏制创新,行业监管缺乏着力点。2011年10月,淘宝商城以升级商家管理系统为由,单方面大幅提高技术服务年费,引发大量中小卖家实施恶意操作行为。腾讯与UC、360等企业发生多起诉讼,境内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遭遇信任危机等,给行业监管部门提出新挑战。

第五,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迅猛,移动智能终端管理措施呼之欲出。智能手机用户隐私泄露问题显现,对用户隐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切实保障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工信部正研究制定有关移动智能终端管理办法。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贯穿电信行业监管的始终,是电信行业监管既定目标,也在具体电信监管中予以体现,例如持续加强对新技术新业务领域的用户权益保护。电信业囿于现有体制机制依然改革不到位

记者:反垄断调查、校园恶性竞争等事件也对我国目前电信业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行业监管上存在哪些难点?

丁道勤:“反垄断调查”、校园恶性竞争等热点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特点,折射出深层次的电信行业发展矛盾问题,根子还在于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

虽然电信业经过了多次重组,但有效竞争的问题仍没有解决,电信市场竞争格局失衡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例如,在国资委和电信运营企业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层层考核下,有些电信运营企业甚至有专门对校园市场份额的指标考核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基层公司急功近利,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引发恶性竞争。

目前,电信业仍然是一个受到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近年来政府主导电信行业进行了多轮改革,但囿于现有体制机制,很多电信改革仍没有到位,存在诸多扭曲的地方。在当前电信企业的国有产权结构体制、竞争主体的产权同一性背景下,行业监管难度非常大。长远来看,需要改革电信业的产权结构,促进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

监管或现四大趋势

记者:2012电信业监管政策将会呈现哪些新趋势与动向?

丁道勤:电信产品或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条件,通信领域的企业属于国资委所称的“公益型国企”。根据公益型国企改革需要兼顾企业为社会服务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实施有效的行业监管,包括价格、服务标准、成本控制、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和行业限制,提高透明度,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相对于石油、电力行业,电信业算是比较竞争性的“公益型国企”,电信业改革将为其他“公益型国企”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011年的众多电信监管政策都因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而催生,这样的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和强化。展望2012年电信行业监管,主要有以下一些趋势:

首先,三网融合仍将艰难推进,但在监管体制机制没有破冰前,恐难有实质性进展,可能增加试点范围。

其次,宽带竞争及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互通等相关监管政策或将调整。《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即686号文)或将调整,以增强宽带市场竞争。面对新形势,有可能调整出台新的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互通及结算政策,但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仍需行业监管机构与反垄断机构的密切配合。

再次,新技术新业务的安全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强化,移动智能终端的管理办法有望出台。最后,实名制管理措施或成为常态,但需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特别是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支撑,否则将面临相应法律风险。

2012通信业趋势前瞻:发展速度再超GDP可期

(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日期:2012-02-21)

编者按:“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进入201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人们对行业发展莫衷一是。有亮点,也有阴霾;有机遇,也有挑战;有乐观者,也有悲观者。行业发展速度怎样、持续发展动力何在、市场竞争呈什么态势、转型创新向何处发力、技术有什么亮点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行业中人。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201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行业增速为10%,超过同期GDP 9.2%的增幅,实现了4年来的首次赶超,为“十二五”开局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对于2012年的行业发展,人们看法不一,有的比较乐观,认为实现10%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有的则比较悲观,认为去年那样的速度将不再重现。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及运营商人士指出,单纯地预测一个发展指标比较难,如果以GDP作参照的话,今年行业继续保持略高于GDP的增速是可期的。经济环境:总体有利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通信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行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在判断今年行业发展速度时,不能忽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虽然今年国际经济阴云密布,面临种种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也存在继续下行的风险,但机构和专家预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

1月17日与24日,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发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预测,在对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的判断中,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将分别为8.4%和8.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预测中国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8.2%和8.8%。虽然比上次预测值都有所下调,但8%以上的增速,仍是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疲软的全球经济中仍属凤毛麟角。这与国内学者和机构的判断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今年通信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个平稳向好的有利经济环境。

同时应该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今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国家已不再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根本目标。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福华在一次研讨会上说,信息通信业是拉动GDP的一个重要力量,既是投资拉动,又是消费拉动。放眼2012年,信息通信业既是“稳”的组成部分,又是“进”的中流砥柱,无论是“稳”还是“进”,都要求行业保持快速发展。从陆续发布的行业“十二五”规划中,将会有更多的促进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出台。

有专家评论指出,尽管世界经济前景一片灰暗,科技创新却是生气勃勃。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了ICT行业,纷纷出台了众多的鼓励扶持政策。因此,虽然近几年世界经济萎靡不振,信息通信业却一片红火,宽带提速风起云涌,移动互联网风光无限,社交网站火暴,物联网、云计算、IPv6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纷纷面世。行业发展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期,抓住了便能开拓一片新天地。

行业自身:亮点频频

就行业自身而言,今年实现快速发展也有不少内在的驱动力。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3G用户的规模发展、三网融合试点的扩大、移动支付等新业务的推进,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刺激因素。

宽带发展是今年最令行业振奋的一件大事。在工信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苗圩部长在会议总结讲话中,提出要争取将宽带中国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更是一马当先,江苏、辽宁、贵州等省已经明确将宽带战略写入了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据悉,工信部也将在近期正式启动宽带提速上网工程。在3G网络投资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借助国家宽带战略,运营商将掀起新一轮的建网热潮,继续发挥投资拉动行业增长的效应。同时,在提速降价的刺激下,宽带用户将会快速增长。这预示着宽带将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经过三年的网络建设和持续优化,3G进入了规模发展期。最新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3G用户达1.28亿户,用户渗透率接近13%。据摩根斯坦利移动互联网报告,3G用户渗透率达到15%是发展的拐点,从国外的经验看,拐点后一年的渗透率将达到19%~31%。这样推算下来,2012年3G用户将加速增长。同时,智能手机特别是千元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运营商流量将继续呈爆炸式增长态势。统计表明,3G用户的ARPU是2G用户的两到三倍,3G用户的规模发展,必然带来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但如何降低3G终端的补贴成本,考验着运营商的盈利水平。

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行业同时收获了两个惊喜:一是三网融合试点第二期扩容;二是三大运营商拿到了期盼已久的移动支付牌照。虽然三网融合试点以来走得磕磕绊绊,但盘点下来,去年底全国IPTV 用户达到了1300多万户,增势十分喜人。这启示我们,一味的争论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是要真抓实干。试点新增加42个城市,无疑为规模推动三网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的尚方宝剑。三网融合发展不但可以刺激宽带需求,而且能够带动信息服务业的繁荣。移动支付被公认为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依托运营商的网络、用户优势,加上牌照在握,理应大有作为。但国外经验表明,运营商搞移动支付不能孤军作战,只有联合起来,确定共同的标准和规则,运营商才能迎来移动支付的春天。此外,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中国电信的“智慧城市”、中国联通的行业信息化都将进入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从而为运营商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判断,三大运营商都提出了高于GDP增幅(预测值)的业务收入指标,个别运营商确定的指标更高,这是我们对2012年行业发展保持乐观的重要依据。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篇2

1. 运营商需要选择智能手机平台战略。

Android和iPhone设备的普及促使移动运营商、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等重新聚焦智能手机平台。运营商需要决定是建立自己的平台还是接受互联网和操作系统开发商将主导市场的事实。他们的最终选择将决定谁能够在智能手机平台的研发和普及的战斗中获取最大价值。

2. 智能手机的普及。

2010年,由于移动运营商期望从更大的用户群中获得更多数据服务收入,因此智能手机的价位较低,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11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3. 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最成功的移动运营商将是那些能够与主要互联网公司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运营商,而不是那些故步自封、并试图阻止这些公司接近自己客户的运营商。

4. 运营商把重点放在垂直市场。

多年来,运营商一直在谈论移动企业的潜力,但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出发点是机器对机器的沟通,而不是语音和短信。运营商目前的重点是医疗保健行业。

5. Web2.0提供发展机会。

移动运营商有机会利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提高其传统信息服务,并从中获取额外流量和收益。

6. 电信运营商需要赶上超高速宽带发展。

低价位和具有吸引力的套餐计划(而非超快的速度)将是制胜的关键。因此,运营商将重新开始向低成本VDSL进行大举投资。

7. 互联家庭的战斗愈演愈烈。

2011年,电视将超过游戏成为家用连接设备的主导,但这并不表示人们真的采用在线服务。到201 1年年底,我们有望看到谷歌电视、苹果电视等到底是会成为创新者还是“皇帝的新装”。

8. 西欧有线电视数量下降。

运营商不只疲于应付将欧洲的家庭有线信号从模拟转换成数字,他们还需要提高其捆绑服务的销售,特别是三网合一,甚至是四网合一服务。

9. LTE频谱分割将破坏其全球发展潜力。

LTE的内在适应性是它获得全球认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正是这一功能可能破坏其全球发展潜力。

1 0. 网络合理化继续深入。

浅谈电信传输发展战略趋势 篇3

【关键词】电信传输,传输网络,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5-02

引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电信业务需求不断被提出,电信业务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与业务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发展步伐也势必会紧跟需求,朝向满足业务需求多样性和大容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电信传输的现状分析

作为电信业务生存和传递的基本环节,电信通信网是整个电信产业的核心部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信通信网包括电话网、IP网、有线电视传输网、无线电视传输网等。电信通信网由传输,交换,电源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电信传输是一切电信业务成功实现的根本保证。从传输方式的角度来看,电信通信网涵盖了电缆通信、光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其中光缆通信是目前骨干通信网的主体。

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信业务的主体从固定业务转移为数据业务和移动业务,整个电信通信网呈现出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必须面对因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传输需求。

1.电信传输正在面临的问题

1.1.传输容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目前,电信传输主要依靠DWDM技术在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从而解决传输容量的问题。但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传输容量的需求正在呈现爆破式的增长。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传输容量,是电信传输面临的首要难题。

1.2.传输网络不能适应分组业务

传统的电信传输网络主要依据SDH技术,支持面向电路型的电信业务,而不能适应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随着现代电信通信网全面进入IP化,分组业务愈加繁重,因此,实现分组业务的传送,是电信传输面临的又一难题。

1.3.传输网络不能实现智能化

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电信传输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且复杂的传输网络。随着运营维护成本的逐渐上升,传输网络的软性指标也成了衡量电信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带宽的动态调整,网络配置及管理的高效性,网络的生存强度等,都需要依靠传输网络智能化去实现。

2.电信传输需要满足的需求

面对目前所面对的种种问题,电信传输的发展必须满足如下的需求: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能够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

(2)支持多种不同的电信业务;

(3)具有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和透明的传输能力;

(4)实现网络智能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二、影响电信传输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信传输是电信产业最根本的环节,和电信产业密不可分。因此,电信产业的发展环境直接影响着电信传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1.政策因素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稳定的政策。其中,电信体制改革始终贯彻“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电信传输的技术发展、机制完善、以及管理创新,使电信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同时降低了传输设备的成本和服务价格,有效的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电信传输的独立管理和电信传输网络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2.经济因素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宏观调控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增长态势。同时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电信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电信等热点领域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心。由此可以预见,电信传输的用户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业务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用户对于电信产品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趋于成熟,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对电信业务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愈加明显,进一步刺激电信产业的发展,也为电信传输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3.技术因素

在电信通信网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下,传统的电路型业务在电信业务中的比例持续下降,SDH技术已经不能继续支持新型业务的传送。为了使已有投资的利益损失最小化,MSTP技术被提了出来。MSTP技术,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能够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在继承了SDH原有的功能外,MSTP还能够实现以太网透传、汇聚和二层交换功能,ATM透传和交换功能。同时,MSTP技术支持分组业务的灵活承载,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良好的网络管理特性,有效解决了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问题。

与此同时,面对电信传输网络智能化的迫切需求,ASON技术也被推上了时代的舞台。ASON是能够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智能光网络,它与传统的光传输网络相比较,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引进了控制平台,在逻辑上由传送平台,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三个平台组成,从而实现了传输网络的智能化。

三、电信传输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它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未来的电信传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

(2)网络智能化,具有可靠的生存性;

(3)具有独立的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

(4)支持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

1.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分组业务比例的加重,电信传输的骨干网必须能够实现大容量,长距离,高效灵活的传输能力。目前骨干网的建设主要依靠WDM技术。但是当前建设的WDM设备只能提供原始的传输带宽,无法适应电信传输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于是新型技术的提出和推广尤为重要。随着ASON技术的成熟应用,可以通过在电信传输骨干网上采用ASON组成的网状网,增强网络的生存性,维护性,管理性和扩展性。同时,ASON拥有单独的控制平台和大容量的传输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端到端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实现网络的高生存能力和低维护成本。因此,ASON是未来电信传输骨干网的必然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在目前电信传输多业务种类、多业务节点的迫切需求下,电信传输接入网必须能够实现多种电信业务的综合接入和传送,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网络投资和网络资源的目的。目前采用的SDH技术不能处理分组业务,而正在趋于成熟的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融合了TDM、TP和ATM,必然是未来电信传输接入网的发展首选。

2.电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电信传输技术的进步。为了紧跟未来电信传输的发展步伐,电信传输的新型技术,必然朝向高传输容量,多业务承载能力以及智能化三个方面发展。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传输需要承载的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需求量也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多业务的有效承载,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被提出。在目前电信传输的实际建设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MSTP技术利用传统的SDH传输平台,向包括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或VC级联的方式映射人SDH时隙进行处理。同时,MSTP将传送节点和各种业务节点融合起来,从而增强了传送节点对于混合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拥有更高的智能也是基于SDH的MSTP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作为新型的智能化光传输技术,ASON利用控制平面充分实现了电信传输的带宽按需分配。目前,ASON技术日益成熟,正在逐步应用于电信传输网络。但是,ASON技术的大规模覆盖还需要一定时间。智能光网络是电信传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的光网络技术势必会逐步渗透到电信传输当中去。

四、结束语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信传输网络的规模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电信传输能力的重要标准。这虽然给电信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时也给电信传输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在如今不断提出的新型技术的推动下,电信传输势必会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大容量、多种类的电信业务的整合传送,同时满足电信业务智能化的迫切需求而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玉平.中兴:备战转型的下一代传输网络[J].通信世界,2006,(29):47-47

全球拍市场前景分析和发展趋势 篇4

先看看目前全球数码摄影市场现状:在欧美发达国家,数码影像技术发展迅速,产品已经十分普及。据调查,在美国,95%以上的人拥有2件以上的数码影像产品,行业产值每年达1000亿美元以上。再来看看目前我国数码摄影市场现状:我国目前数码影像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90%的差距。数码影像市场之大、行情之火,绝对超出每个人的想象!

全球拍数码影像发展趋势:

一、随着数码照相机的普及,数码影像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二、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数码影像市场日益便利化、快捷化;

三、随着人们拍摄的观念变化,数码影像市场凸显个性化、高档化;

传统影楼、照相馆繁琐的拍摄流程(化妆、着装、道具„„)、一成不变的拍摄风格(摄影师牵着顾客鼻子走)、高昂的收费(众人皆知:成本不到200元的影集,卖4000元)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现在人们的摄影需求,很难跟上数码影像业的发展趋势,经营风险加大!大头贴虽然价格实惠,拍摄便利快捷又具有个性,但它功能单一,上不了档次,消费者单一,市场有局限,终究会被淘汰!全球拍•特效摄影,集婚纱摄影、艺术写真、和儿童摄影、大头贴等多功能于一身,专业摄影、价格便宜、操作便捷,顺应数码影像发展趋势,开启新的财富旺地!

全球拍摄影技术项目本身的特点,突破传统影楼、照相馆等的经营模式,开创数码影像行业多元化经营模式之先河,赚钱更容易!怎么代理全球拍,区域代理有什么好处?

无店经营:灵活机动特别推荐全球拍?特效摄影流动拍吧,漂移夺金,震撼街头,中小投资者创富的不二选择!

基本特点:“扫街”型经营,只需一台“全球拍”设备,就能走街串巷做生意,哪里人多往哪里走,边走边拍,无需店铺,一人即可经营;投资小,经营成本低,机动灵活,利润不跳水!

经营场所:影院、中心广场、商业街、美食街、步行街、娱乐城、车站、学校、公园等。

全球拍•特效摄影只需几平米经营面积(或无需店面),一个人员+一套设备,可囊括照相馆、影楼和大头贴的所有业务,绝对是四两拨千“金”的神奇项目,加上严格的商圈保护,合作伙伴都能轻松做“市”。马上联系中创全球拍的介绍和联系方式。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篇5

1、背景:

LED半导体照明作为一种新型的行业领域,现行认证的引用标准已不能满足快速的发展趋势。2009年11月18日UL发布的第一版UL870为业界提供了一个的用于LED发光器件为光源的灯具安规标准。在UL8750中规定电源模块(Power suplies)或驱动器(LED Drivers)可选择使用满足UL1310的CLASS 2电源、满足信息技术类安全UL60950-1要求的电源和除了UL1012标准规定以外的CLASS 2电源,在LED光源灯具的电气结构评估时对CALSS 2电源和LVLE电路可豁免较多的电气测试项目。虽欧盟到目前为止未制定一套针对LED光源灯具产品的安全标准,但欧盟一些国家(法国、丹麦等)已开始要求使用满足CLASS 2电源的LED道路照明灯具。国内LED户外照明灯具虽有UL认证,但基本上使用UL60950标准认证的电源,随着LED半导体行业的的深入发展,LED光源产品使用CLASS 2的电源驱动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2、什么CLASS 2 :

UL60950-1(信息技术类设备的一般安全要求)中按其电击危险保护措施的程度将电子设备分为CLASS

1、CLASS 2和CLASS 3三类。CLASS 1类设备指除了基本绝缘为电击保护措施外,还采用了其它如接地等保护性措施;CLASS 2类设备指不只依靠基本绝缘,还采取了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为电击保护措施,其绝缘保护效果不依赖于保护性接地或安装条件;CLASS 3类设备指使用特低安全电压(SELV)方式供电且没有危险电压产生。在UL8750和UL1310标准涉及的CLASS 2电源都是满足UL60950中CLASS 2设备防电击安全保护规定的。

3、CLASS 2电源的定义:

LED灯具安全标准UL8750定义的Class 2电源(Class 2 Power Source)是指符合UL1310标准(UL1310是包含在室内和户外使用的CLASS 2电源单元的安全标准要求)要求的隔离电源供电,或符合UL5085-3的要求的低压Class 2和Class 3变压器供电的电路。UL1310定义CLASS 2电源单元(CLASS 2 POWER UNITS)为:与国际电码ANSI/NFPA70一致的,连接到15A或20A的120-240Vac分支电路中与少于150V接地,采用绝缘隔离变压器的提供直流和交流电能源,预期用于提供能源予低压、用电操作的装置。且CLASS 2电源是有限制输出电压和能源容量的设备,在任何情况的输出负载下,输入的电源不超过660W。UL1310对CLASS 2电源的装配机械结构、性能测试要求及产品标示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下针对CLASS 2电源主要的电气性能要求及测试规范进行解析,为LED光源灯具用电源模块的UL认证提供相

关参考。

4、CLASS 2电源的可接触带电部件的电压限值:

UL1310标准中规定CLASS 2电源设备的输出端应提供输出软线、接线端子、绝缘引线或输出接线端子。在电源的防护罩、隔板或不用工具就可被拆卸的护具在拿走后,根据不同试针(图1)、活节探测器(图2)或可触性探测器(图3)可接触带电部件的程度,对输出端最大电压有不同的要求。在测试前需要确认无绝缘的带电部件必须固定在基板或配件表面,不

能因产生回旋或位移而导致可接受的最小间距较少,同时会引致电击危险的带电部件必须被

围起或置于减少可接触危险的地方。

4.1 CLASS 2电源外露接线端可接触的最大电压要求及测试方法:

CLASS 2外露接线端可接受的带电部件最大电压在使用探测器(图2所示)不超过25N(5.62磅)力作用下,不可有超过以下电压的带电部件触碰到探测器:1)、正弦或非正弦的交流电峰值42.4V;2)、连续直流电42.4V;3)、受相等或少于200Hz频率,约50%占空比的直流电峰值24.8V;4)、直流与交流电混合峰值42.4V;

4.2 CLASS 2电源非外露接线端可接触的带电部件的最大电压要求及测试方法:

CLASS 2电源非外露接线端可接受的带电部件最大电压为:在使用试针(图1)和活节探测器(图2)不超过4.4N(1磅)力作用下,不可有以下电路和超过电压的带电部件碰触到试针和活节探测器:1)初级电路;2)正弦或非正弦的交流电峰值42.4V;3)连续直流电60V;4)受相等或少于200Hz频率,约50%占空比的直流电峰值24.8V;5)图4所示的直流与交流电混合峰

值;

图1

图2

图3

图4

5、CLASS 2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和功率限值及测试方法:

CLASS 2电源的最大输出电流和功率分为能量固有限定电路(ENERGY LIMITING CIRCUIT)和非固有限定电路(NOT ENERGY LIMITING CIRCUIT)两种限值要求,测试的最大输出电流和输出伏安值应使用电流计和功率计来判定,在无负载调节时,测试样品须断电并冷却至室温

状态。

5.1、固有限定电源最大输出电流和功率的限值和测试方法:

能量固有限定电路是指把电源的输出限制在CLASS 2级别或限制于可接受的能量级别,带有固有限定电路的电源为固有限定电源(LPS),固定限制电源在任何负载条件下(包括短路和标签上未注明时的输出线相互连接)的最大输出电流不能超过表1列明的数值,最大输出

功率不能大于100伏安。

同时在测试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当设备使用无保护装置的变压器时,须通电60S后测试;

2)当设备使用变压器和能量限制阻抗(如电阻、PTC装置或相似电路)或能量限制电路

保护时,须通电5S后测试;

3)当设备使用变压器和热断器、保险丝、或两者时保护时,须通电60S后测试,同时

将所有保护装置在测试期间失效;

4)当设备使用变压器、能量限制阻抗或能量限制电路和保护装置(如一个热断器、一个保险丝,或两者都用)保护时,通电5S后测试,同时须将所有的保护装置在测试期间失效;

5)当设备使用直流供电,同时使用能量限制阻抗或能量限制电路和保护装置(如一个热断器、一个保险丝,或两者都用)保护时,通电5S后测试,同时须将所有的保护装置在测试

期间失效;

5.2、非固有限定电源最大输出电流和功率的限值和测试方法:

非固有限定电源电路中无能量固有限定电路,需要有包含有限制输出能效和使输出端断电的离散性过载保护装置,输出电流和伏安限值不可超过表2所列明的数值。为判断非固有限定电源是否符合要求,主线连接到电源的设备需要提供测试电流给电阻负载,同时将设备的外表须裹上两层粗棉(炭化材料、灼热或炙热可燃的粗棉不可接受的)。

6、过载保护装置的限值及测试要求:

非固有限定设备中的过载保护装置的次级特定输出电流不可超过表3所列明的时间,测试过程中外壳不可有火焰或熔化金属物,不能引起有火灾或电击危险产生,同时过载保护装置的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以及初级和外露不通电金属零件之间能承受介电电压测试。

7、CLASS 2电源的耐压限值及测试要求:

UL标准中的耐压测试相对于其他安规认证标准(如:IEC或EN标准)的要求偏低,但耐压测试的点比较多。UL1310规定CLASS 2电源设备能承受以下电压加在标准要求的个点之间测试一分钟而不出现击穿或拉弧现象是安全可靠的。

1)、初级电路和可触及不通电金属零件之间,初级和次级电路之间测试电压为1000Vac

加上两倍的最大额定电压;

2)、有多路输出且互联输出的设备,次级电路之间测试电压为1000Vac加上次级电压的总和;

3)、次级电路和不通电的金属零件直接按测试电压为500Vac;

4)、消除无线电干扰和抑制电弧的电容之间测试电压为1.414倍(2U+1000)的直流电势,V值是电源电压的有效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电容会导致交流电有超漏时,电容应拿掉后再做交流耐压测试。

8、CLASS 2电源在LED光源产品中的应用分析:

led照明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照明光源的第三次革命,节能优势明显。全球各个国家产业推进迅速,如日本的”21世纪照明”计划、韩国的”固态照明计划”、台湾的”新世纪照明光源开发计划”、中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计划,这些国家级半导体照明的规划都折射出各国对LED照明产业发展、产业经济与环境能源效益的重视。现时各国正积极推动LED照明计划当中,LED灯泡将列为优先导入照明产品;LED路灯切换计划亦如火如荼,预估2013年全球LED照明产值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近2成。

相比,随着led照明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包括Philips、Osram、GE、SPARK、COOPER、THORN等在内的全球LED照明知名厂商已逐渐在LED户外照明产品中尝试使用CLASS 2驱动电源。相比国内LED照明厂商——基于LED光源产品标准缺失、灯具集成技术及驱动电源设备技术要求较高、CLASS 2驱动电源较传统驱动电源成本弱势等客观因素,真正在LED户外照明产品中应用CLASS 2电源驱动的企业尚属少数。

9、小结: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发展新趋势 篇6

国际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国际关系的出现是国与国之间的强化联系基础下而来的,并且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其最终决定了国际关系结构与组成形式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与技术表现形式

1.1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全新发展趋势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影响,世界经济当中的贸易、生产与金融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慢慢形成了多边贸易体制,贸易的自由化趋势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各个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延伸,加速了生产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流通,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变化速度明显加快。从贸易领域分析观察,贸易自由化属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同样也是经济全球化变化的首要标志。贸易自由化的全球多边谈判获得了切实效果,例如全球多边贸易框架初步确立,各国的贸易政策受到了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而不断的向WTO的规则靠拢。从生产领域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发展历经了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变化、国际分工调配与国际资源调整的发展战略过程,而其产生的结果是生产一体化的程度获得进一步的推动[1]。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公司数量在4万家以上,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有超过28万家的分支机构,控制着整个世界将近30%的生产贸易。从金融领域的层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活跃性十足,每天的流动速度以万亿美元的数额计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全世界有超过90%的国家金融市场被开放,金融全球化直接造成了社会财富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调配,也促使国际货币体系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前进。

1.2经济全球化的技术霸权

从后工业社会朝着信息社会迈进的美国是整个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牵头者,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支持力量是科技信息技术。要是说传统美国霸权是从军事手段中获取,那么现如今的美国新霸权则是通过经济手段获得。但是经济发展又是在科技优势的基础上建立的,经济霸权其本质属于通过技术优势的方式在国际关系当中获得政治强权目的.实现的作用,其不但表现出了关键技术占有的特征,而且也表现出了全球技术市场上的技术发展流向的控制,直接对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运行标准进行了限制[2]。美国新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信息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也是在这种模式下,直接形成了世界各地不平衡发展的美国技术霸权。激烈的技术领域争夺属于国际关系领域竞争的前期表现,在技术领域竞争中占有先机的国家总是在国际事务中有优先发言权。过去率先掌握了航海技术的荷兰与率先进入工业革命的英国是这样,现今率先进入信息社会的美国也一样。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谁先从一个领域向另一个领域转变,谁就会从国际事务中脱颖而出。

2.当代国际关系的全新发展趋势

2.1经济全球化促使当代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更为多元

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指的是能够以独立身份参与国际事务,同时能够独立行使国际权力、承担国际责任和国家义务的事务主体。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际关系舞台上的主角都是国家,所以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当中,国际关系单纯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主权国家属于国际关系当中的唯一行为主体。可是在二战之后,联合国出现并且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作用的影响,一些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目标组成了政府国际联盟组织,例如欧蒙、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联盟组织内部的各个成员国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其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共有意识,彼此更为关心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在整个国际关系中联盟以一个整体的身份加入国际事务,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让各个国家在经济领域等领域内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彼此构建起多样化的国际建设组织,各个国际组织相继成立,各种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之中的影响与作用得到持续强化,充分证明国际组织已被许可加入国际关系当中以行为主体的身份存在。而对外投资的跨国公司也因为资本国际化的趋势而在某种程度上直接超越了所属国家的直接管理,而是以自身角度出发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关系的规模日益壮大,行为主体也趋于多元。

2.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格局指的是世界上的各个主要国家、国家集团间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因为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核心战略形式,其成立的基础与利益与力量间的对比。受到全球经济时代的格局的影响,经济因素越来越成为了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为世界格局多极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量[3]。经济全球化的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变换流动,但是在冷战时期,因为美苏两极化世界格局直接对世界造成了分裂,阻碍了国际资源间的流通与国际交流,最终以苏联解体为终结。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格局中来,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这个背景下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投身世界格局而加速了多极化的发展。

3.结语

上个世纪末的经济全球化大浪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得到了明显体现。可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理想结果是各个国家之间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打破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表现秩序,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共赢目的。

电信网络交换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篇7

1.1 电路交换技术

作为电信网络交换技术发展的最初形式和第一阶段, 电路交换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探索时期。该阶段的典型移动网络代表为GSM和CDMA, 其原理是通过一条具备一定宽度的线路保证双方的通信。通信的过程中, 该线路的资源将无法再做他用, 直到此次通信完成才能被释放。这种电路交换技术的最主要的应用特点是在稳定的有一定宽度的线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保证双方的通信质量, 并且操作简单, 支撑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即每一次通信线路只能为当时的通信双方提供服务, 不利于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1.2 分组交换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通信需求量的增加, 原有的电路交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了。同时, 传统电路交换技术所提供的单一语音业务也无法适应移动数据业务的变化, 于是分组交换技术应运而生。移动数据业务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其在使用的过程中, 会经常出现速率的突发现象, 这是电路交换技术中应用的带宽所无法满足的, 而单一的语音业务又占用不了过多的带宽, 所以电路交换技术和移动数据业务是无法结合起来的。为了防止数据在速率突发时丢失, 也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逐渐的将电路交换技术替换掉了。分组交换技术的主要原理是, 在数据传输前, 先根据情况对其进行分割, 并在新的分段的始端添加不同的字段。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能完成数据的校验工作, 还能实现有效的数据分组。同以往的电路交换技术相比较, 新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优势是通过识别数据开头的字段完成发送任务, 不仅免去了连接环节, 还在发送中实现了对带宽的合理分配。所以, 分组交换技术, 可以比电路交换技术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带宽资源, 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 即整个的技术操作要经过一个数据和信息的储存环节, 导致了不必要的延时。

1.3 报文交换技术

同分组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相类似, 报文交换技术也是一种先储存再转发的交换形式, 二者的最主要区别是报文交换技术在信息和数据的传输中以报文为基本单位。通常情况下, 每个报文的单位长度是不固定的, 有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异, 这给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缓冲区的分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尤其是对于特别长的报文, 分配不当极易导致数据发送延迟。所以, 该技术的最重要的操作关键点就是要处理好缓冲区的分配, 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 不能仅根据报文长度和数量确定。基于这个使用特点, 报文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被限制在了数据量较少的通信业务中。

1.4 ATM技术

这种技术是综合分析了前三种技术中的分组和连接方法后, 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应用的。其工作基本形式是在用户提出通信的要求后, 建立一定的系统连接, 完成数据的传输。值得注意的是, 该技术中的连接过程并没有单独占用数据通道, 所以在用户进行通信的同时, 带宽也可以从事其他业务, 这样也就大大的提高了带宽的利用效率, 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上文中提到, 该技术也采用了分组传输的方法, 其主要应用表现是在传输的过程中, 根据长度对数据和语音进行分段。而这也就很大程度上确保了Qos相关机制的完整性。另外, ATM技术的传输通道由光纤构成, 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误码率, 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性, 并避免因数据模糊导致的各类延时。综上, ATM技术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应用于各种数据的传输活动中, 尤其适合对速度要求比较高的数据传输。但是该技术也不是十分完善的, 主要的缺点就是成本较高, 不便于大范围的推广。

2 电路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的融合

为了实现移动交换技术的三个移动性的目标 (终端移动性、个人移动性和业务移动性) , 必须加强下列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1 综合交换机技术

运营商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尽可能多的承载更多的业务, 即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而综合交换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现有网络, 将现有的交换网络进行升级, 使其既能够进行宽带交换也能够进行电路交换, 这样就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业务, 从而使现存的网络资源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利用。许多厂家也先后开发了综合交换机, 不仅具有窄带交换机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宽带交换机的功能。目前的综合交换机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混合交换节点的方式, 在交换机内部配置有多个独立交换矩阵, 即电路交换矩阵、ATM和IP分组交换模块, 传统的PSTN呼叫还主要由电路交换模块进行处理, 和宽带相关的业务则交由宽带分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当两个模块之间需要交互时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另一种是采用融合交换节点的方式, 综合交换机内部基本上只有一个单一的ATM或IP交换矩阵, 例如上海贝尔的宽带交换机S12P3S即直接采用ATM技术作为核心交换技术, 所有的媒体信息都转换成ATM信元在交换机内部进行处理, 对外则同时支持电路交换网、ATM网和IP网。

2.2 移动交换和智能网的结合

传统的智能网一般都是作为有线通信而存在的, 由于具有高速度以及大容量的特点, 因此其建设十分的完善, 但是由于线路的限制, 不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的需求。而移动网则具有很好的移动性, 能够有效的摆脱线路的束缚。因此将智能网和移动网络联合起来, 实现无缝切换, 就能够将二者的优点同时结合起来。MSCP为移动业务控制点, 在物理上可与MSC放在一起。

通信新技术的出现、通信新业务的需求和通信网络的变革, 都对移动交换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为其向综合交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综合交换平台包括:

(1) 接入综合。应能与现有的或未来的任意接人方式接口, 应定义一组与接入方式无关的互通过程。

(2) 业务综合。应能提供与业务和应用无关的呼叫处理软件。

(3) 信令综合。应能提供统一灵活的信令方式。

(4) 网络综合。将多种重叠的网络综合为互通的单一网络, 即个人通信网。

3 移动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业务的类型, 增加了运营商市场的占有率。国内外都在抓紧时间制定和出台关于移动软交换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使其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核心。可以断言, 移动软交换技术一定会在未来的移动网络发展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吴建平, 李星, 刘莹.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兴通讯技术, 2011 (2) .

[2]刘畅, 郝向阳, 李楠.浅谈宽带通信网之宽带接入网技术[J].科技风, 2009 (12) .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篇8

据CI-online统计,截至2012年3月6日,全球共有集装箱船艘,运力总计为;已订造集装箱船392艘,运力总计为,占现有运力的17.1%。从2012—2015年的运力交付情况来看:2012年将交付集装箱船226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9.7%;2013年将交付集装箱船141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5.6%;2014年将交付集装箱船21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1.3%;2015年将交付集装箱船4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0.4%。另据百力马预测,2012年全球将拆解集装箱船运力12万TEU。此外,Alphaliner预计2012年全球将少交付集装箱船运力约8万TEU。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2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将比2011年增长8.5%,高出运力需求增长率2个百分点。由于2013年后集装箱船订造运力必将随着时间推移而继续增长,因此,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将长期保持增长势头,导致运力严重过剩,班轮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于亏损扩大的压力,班轮公司将多次上调运价,但短期内难以将运价推至2009年的高位。

2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订造运力

据CI-online统计,截至2012年3月6日,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共有集装箱船艘,运力为,占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的70.6%;已订造集装箱船236艘,运力为,占全球集装箱船订造运力的75.2%(见表1)。由此可见,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在现有运力和订造运力方面均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决定着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来看,以星航运的订造运力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4.2%,交付期集中在2012年和2014年;汉堡南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46.0%,计划2012年交付,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交付和;东方海外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5.3%,计划2013年交付,2012年和2014年各交付;中远集运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4.1%,计划2012年交付;阿拉伯联合航运的订造运力只有,但由于其现有运力规模较小,因此订造运力所占比例较大,达到32.3%;美国总统轮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1.8%,计划2012年交付,2013年交付,2014年交付;长荣海运、韩进海运、阳明海运和赫伯罗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分别为27.3%,23.9%,23.2%和19.9%,交付期集中于2012年;马士基航运和地中海航运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虽然分别只有15.0%和13.6%,但由于其现有运力规模庞大,因此订造运力依然远远领先于其他班轮公司,特别是马士基航运运用超前战略思维,在当前航运市场低迷之时,采取反周期操作,订造多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其中有4艘计划于2015年交付,运力合计为,充分显示马士基航运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上的实力和地位。

3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运力排名预测

根据CI-online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由目前的增至,二十大班轮公司的运力排名也将发生一定变化(见表2)。

从目前运力发展情况来看,2015年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海运和中远集运的运力排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地中海航运与马士基航运的运力差距不大,前者对后者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另外,长荣海运、韩进海运、中海集运和东方海外的运力排名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动。

未来运力排名可能提升的班轮公司如下:美国总统轮船的运力排名有可能从第七位升至第五位;汉堡南方的运力排名可能将恢复至第十一位;阳明海运的运力排名将升至第十三位;以星航运的运力增幅较大,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其运力排名有可能跃升至第十二位;阿拉伯联合航运或将摆脱长期位居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末位的窘境,升至第十九位。

未来运力排名可能下滑的班轮公司如下:南美轮船和商船三井的运力排名各下降4位;赫伯罗特和川崎汽船的运力排名各下降2位;日本邮船、现代商船和太平船务的运力排名各下降1位。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篇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语言文化多元发展趋势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文化以一种强势文化的态势冲击着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然而,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相对独立和各个国家自然、历史条件的差异,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并非是单一化与体系化的关系,而是多元化与相互交融的趋势.

作 者:何文贤 李珍 HE Wen-xian LI Zhen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刊 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年,卷(期):23(2)分类号:G0关键词:全球化 多元化 世界语言文化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篇10

引领全球畜牧领域发展趋势,定义畜牧技术管理创新标准-Euro Tier 国际畜牧技术与管理展览会今秋开幕

4月23日,<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杂志记者参加了由德国农业协会(DLG)中国办公室召开的EuroTier2010国际畜牧技术与管理展览会北京新闻发布会.EuroTier是德国农业协会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国际畜牧业盛会,距今已有近的历史.

作 者:李政萍 作者单位:刊 名:国外畜牧学-猪与禽英文刊名:PIGS AND POULTRY年,卷(期):201030(3)分类号:关键词:

全球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11

作为医疗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应用,移动医疗根据一定区域内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对医疗资源进行柔性配置,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医疗信息与诊疗手段,促进居民健康服务均等化,改善医疗水平与服务能级。

全球市场强劲增长

移动医疗规模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日渐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预计由45亿美元增至230亿美元。2017年欧洲地区移动医疗市场规模有望居全球首位,达到69亿美元,亚太和北美地区紧随其后,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就国家而言,美国移动医疗市场收入将达到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中国和日本移动医疗市场收入将分别在25亿美元和14亿美元左右。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各国在开拓或进入移动医疗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起步时间、发展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的进展取决于国家地区的经济和市场发展的成熟度、社会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统一的移动医疗服务模式。

各级厂商竞相涌入

移动医疗产业主要由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厂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构成,涉及协同诊疗与护理、疾病诊断与治疗、远程医疗数据采集、慢性病与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监控与管理以及远程医疗教育与培训等方面。预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移动运营商在移动医疗服务和应用领域收入为115亿美元,医疗设备厂商、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的收入分别为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

移动运营商

移动运营商利用通信运营服务能力,从起初引入合作伙伴提供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逐渐发展到与医疗设备提供商及服务商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产品并提供服务,更进一步,部分运营商基于对该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的考量,专门成立公司,开始独立运营移动医疗服务。

法国最大的移动营运商Orange与通用电气在法国联合开展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存储服务,Orange的云计算资源优势解决了医疗级诊断图像和视频在带宽和存储容量上的瓶颈问题;美国AT&T和专业医疗设备服务公司开展合作,利用WellDoc研发的DiabetesManager软件,在手机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护和管理,通过心脏监测领域翘楚eCardioDiagnostics的心电设备提供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在中国,中国移动已经开展预约挂号、远程诊疗、无线查房、医患互动服务;日本NTT DoCoMo与欧姆龙联合,合力构建移动医疗云平台,成立合资公司DoCoMo Healthcare,融合了欧姆龙的移动健康业务Wellness LINK、NTT DoCoMo的监控用户活动和食物摄入量的iBodymo和健康关怀Healthcare服务。

医疗设备厂商

医疗设备厂商将移动医疗设备研发生产视作新兴业务增长关键,而一批非医疗领域的制造型企业也开始涉足移动医疗领域。

美国Proteus生物医药公司(Proteus Biomedical)开发出一款可以被人体消化的内置无线芯片“Ingestible Event Markers”,该芯片达到胃部后,与胃酸接触获得能量,随即发送出超低功率信号,反馈药物服用的时间以及服药类型、剂量等,还能收集心率、呼吸率及其他生理指标;日本松下推出具有无线功能的血压计,这款血压计可以跟踪一段时期内的血压发展趋势;此外,诸如福特汽车等非医疗领域的公司也开始涉足移动医疗,开发车内健康跟踪技术,并与美敦力等生产血糖测试设备和软件的医疗器材公司合作,辅助糖尿病患者追踪他们的饮食和服药情况,如果用户在行驶过程中血糖水平下降过低,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芯片制造商高通成立高通生命公司(Qualcomm Life),全面开展高通无线医疗(Qualcomm Wireless Health)业务,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用来扶持相关移动应用创新与设备研发。高通还与从事开发医疗监控终端及应用的公司,如InTouchHealth、HealthPia及Myca等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型医疗设备,用于无线医疗终端和数据信息整合传输的2Net平台和集线器已在美国上市。

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

移动医疗应用服务商通过整合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厂商的网络和终端资源,在数据分析挖掘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近年来,该类型涌现出众多创业公司,在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上进行实践并取得成功。

合作与创新是永恒主题

看中移动医疗背后蕴藏着巨大商机,众多一流的信息技术公司和医疗机构联合组建了“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开放式行业联盟,该组织不断完善移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致力于确保产业链上下游设备互连互通,迄今在全球已有超过220个成员公司。核心成员包括英特尔、思科、通用电气、IBM、摩托罗拉、松下电工、三星电子、夏普、飞利浦以及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机构之一Kaiser Permanente、美国最大的医疗联盟集团Partners HealthCare、个人及家庭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英国Tunstall集团、医疗合作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RMD Networks公司等。不同技术和商业背景的公司在进入或拓展移动医疗这一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各不相同,尤其是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实现从单纯产品销售到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转变。

普华永道在其研究报告《中国移动医疗:创建一个制胜的商业模式》中指出,移动医疗的推行步伐可能会由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引领。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国受访者期望在将来广泛地使用移动医疗技术,54%的受访者相信移动医疗将改善他们管理自己整体健康状况的方法,45%的受访者希望移动医疗能使就诊更加便利,36%的受访者相信移动医疗将会减少医疗费用。当前,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仍面临不同区域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商业服务模式稀缺等问题。中国偏远的西部地区相对贫困,而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地区已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这意味着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医疗健康需求。

无疑,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信息技术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目前还限于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层面,在切入移动医疗系统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厂商可能会在服务模式创新上遭遇困难。这一切都应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真探索,期待各方智慧合力解决。

上一篇:希腊神话启示下一篇:写委托书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