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通用6篇)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 篇1
全
球
茶
叶 市 场 形 势 与 发 [ 2 0 0 8 1 2 8 ]
展
概
况
2008 年,中国茶叶产量上升到 120 万吨,自 2006 年增长近10%之后,又增长了 4%.在这一增长过 程中,中国政府致力于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耕作体系合理化的重大措施,包括经济 寿命已过的低产茶树的替换等,贡献犹大.在其他地区,2007 年,越南的茶叶生产继 2006 年戏剧般增 长 28%之后,增长率又上升了 4 个百分点.过去 10 年中,越南实施了一系列茶叶种植方面的恢复和扩大 项目,随着这些项目中茶树丰产期的到来,2007 年,越南的茶叶产量达到了 138320 吨.而在肯尼亚, 2007 年的茶叶产量增长了 18%,达到了创记录的 369600 吨,但是,由于干旱和内乱,该国 2008 年 的茶叶生产几乎停滞不前.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初步统计显示,2007 年的茶叶产量较 2006 年没什么 变化,但在斯里兰卡,茶叶产量下降了 2%.早期预测显示,2008 年全球茶叶产量将小幅下降.1 月至 7 月,主要产茶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斯里兰 卡茶叶产量大幅增加,增长率达 18%,而孟加拉国和印度增幅一般,分别为 5%和 4%,与此同时,其它 主要产茶国产量均有下降,其中,津巴布韦 33%,肯尼亚降 18%,乌干达降 15%,印度尼西亚降 11%, 坦桑尼亚降 10%.茶叶出口小幅下降 2007 年,世界茶叶贸易总量小幅下降了不到 2 个百分点,茶叶出口总量达到了 152 万吨,而 2006 年为 155 万吨.然而,来自肯尼亚和越南的出口增长不足以抵消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的出口减少,因为印 度的出口下降了 28%,而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则分别下降了 13%.2007 年,肯尼亚的茶叶出口量达到 299200 吨,增长了 10%,而越南的出口量则增长了 8%,达到 114400 公吨.大部分的出口增长均应归功于与近东地区的贸易增长,因为该地区有经济增长和实力作支 撑.据统计,2007 年中国的茶叶出口没有变化.2008 年(1—7 月)的初步统计显示,由于茶叶生产水平的恢复,印度茶叶出口增长达 19%,斯里兰卡 的出口将略增 8%,而肯尼亚将下降 8%.世界绿茶的产量将以每年 4.5%的速度增长 的速度增长 2007 年,世界茶叶净进口量相对稳定,达 157.9 万公吨.据俄罗斯报告,该国的茶叶进口当年增长 了 4%,而美国报告的增长率为 6%,基本抵消了英国,巴基斯坦和荷兰等国茶叶进口减少带来的不利影 响.世界茶叶市场持续多年的供过于求的基本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实际上,作为世界茶叶的指示性价格,联 合国粮农组织的综合价格 2006 年已经上涨了 11.6%,2007 年又上涨了 6.5%,达到 1.95 美元/千克.2008 年,由于肯尼亚茶叶预计将减产 20%,加剧了茶叶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世界茶叶价格保持了上升 趋势.自今年初以来,世界茶叶价格持续上涨.从 1 月至 8 月,联合国
粮农组织茶叶综合价格平均为 2.50 美元/千克,同比增长 35%.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茶叶产量的减少.相对较高的茶叶价格反映的主要是全球茶叶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 它与商品市场的繁荣并不存在必然联 系.对全球茶叶价格变化而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对全球茶叶价格变化而言,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粮农组织的茶叶模型对肯尼亚茶叶产量下降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模 拟基本表明,未来 12 个月,肯尼亚茶叶产量每下降 10 个百分点,粮农组织的茶叶综合价格将上升 4 个 百分点.模拟还表明,如果主要市场主体当前的需求弹性,即对市场价格的响应能力,保持不变,世界茶叶市场 将需要 3 年时间适应这一价格震荡.在这种情况下,过度反应的危险也真实存在,因为当前的投机购买行
为已经将茶叶价格推到了预期价格以上.对零售价格的变化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考虑到整个饮料市场的竞争特性,我认为,价格增长的大 部将在整个价值链中吸收消化,而不会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是,如果茶叶供应的缺口比预期大得多 的话,这种形势可能完全转变.中期预测是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茶叶模型作出的.对未来 10 年的预测表明,与过去的 10 年相 比,世界红茶产量的增加速度将放低.这是因为,随着产业扩张的结束,非洲红茶产量的增长速度将放缓.据预测,未来 10 年间,世界红茶产量将以年均 1.9%的速度增长,到 2017 年达到 310 万吨.据预测,印度仍将保持世界最大红茶生产国的地位,其产量年均增长率预计为 2.2%,到 2017 年将达 到 120 万吨,其次为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其增长率预计均为 1%,预计产量分别为 344000 吨和 341000 吨,再次为中国,预计产量为 312000 吨.(其它主要生产国的红茶产量预测数据如下:土尔其,279000 吨;印度尼西亚,197000 吨;阿根廷,95000 吨;孟加拉国,101000 吨;马拉维,51000 吨;乌干 达,38000 吨;坦桑尼亚,34000 吨;伊朗,26000 吨.预计世界绿茶的产量将以每年 4.5%的速度增长,远高于红茶的 1.9%.1996 到 2006 年间,中国采 取土地整理,再植和部分转型的措施提高了产量.这一预测反映出中国的产量将持续增长到 2017 年.中 国的绿茶产量将达到 1350000 吨.世界茶叶产量增量的一半将归功于越南.2006 年越南的茶树产茶丰 富, 加之该国完成了土地整理和扩栽, 增长喜人.预计越南的茶叶产量为 106000 吨, 其次是日本, 100500 吨,再次为印度尼西亚,22100 吨.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 传统的茶消费市场已近饱和 世界茶叶消费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非产茶国的净进口;二是产茶国本国的消费.因为绿茶的消费数据 尚未统计完全,因此不能准确推测出未来的消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 篇2
一、基于时间序列的生态评估起源与发展概况
生态评估的基本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生态评估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发起,1969年,由该公司中西部资源研究所开展的针对可口可乐公司饮料包装瓶进行评价的研究,是公认的生态评估研究开始的标志,为目前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方法确定了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和欧洲的其他一些公司也完成了类似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70年代的二次能源危机更促进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研究,欧洲、美国的一些研究和咨询机构依据生命周期的思想,探索了有关废物管理方法、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等问题,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在此阶段,研究的焦点是能源问题和固体废气物管理等方面。其中,资源使用和产品的环境释放的量化方法被称为资源和环境的轮廓分析(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rofile analysis, REPA),在美国得以实践,在欧洲被称为生态平衡(ecobalance)。1970—1975年期间,大约15项资源与环境轮廓分析(REPA)被完成。
1975年东京野村研究所为日本的利乐公司进行了首次包装生命周期评价研究,通过不同的销售方案对纸盒与玻璃瓶进行比较,后来利乐包装公司委托伦德霍尔姆和桑德斯特龙完成了研究报告《利乐砖纸盒及多次使用和非多次使用玻璃瓶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随后美国Franklin协会也通过研究提出了《15种一次性饮料瓶的能量比较》的报告,这些都可被视为生命周期评价的早期研究成果。
1984年,美国Little公司受美国钢铁协会的委托提出了《容器中含有的生命周期能源》的研究报告,其后,苏黎世大学冷冻工程研究所利用荷兰Leiden大学环境科学中心和瑞士联邦森林景观厅的数据库,从生态平衡和环境评价等角度出发,对生命周期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开创生命周期评价这一领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欧洲经济合作委员(EEC)也十分关注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于1985年公布了“液体食品容器指南”,要求工业企业对其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全面的检测与分析。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出现,很多研究工作又从污染物排放转向能源分析与规划。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研究和咨询机构依据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思想相应发展了有关废弃物管理的一系列方法论,深入地研究环境排放和资源消耗的潜在影响。
1989年荷兰国家居住、规划与环境部针对传统的末端控制环境政策,首次提出了指定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这种面向产品的环境政策设计产品的生产、消费到最终废弃物处理的所有环节,即产品生命周期。该研究提出要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同时也提出了要对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数据进行标准化。
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首次主持了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国际研讨会,在该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1992年以后,以美国环境毒性和化学学会为主,组织西方几个国家的有关科研机构成立了五个研究工作组,对生命周期评价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五个小组于1993年开始各自的研究,协调统一有关概念、定义及具体操作处理方法等,使生命周期评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有了长足发展。
1993年SETAC出版了一本纲领性报告《生命周期评价纲要———实用指南》。该报告为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提供了一个基本技术框架,称为生命周期评级方法论研究起步的一个里程碑。同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委托风险降低工程实验室进行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研究,出版了《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的原则与指南》。
1995年EPA出版了《生命周期分析质量评价指南》,比较系统地规范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基本框架。《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概念框架、关键问题和方法简介》使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依据,使生命周期评价进入实质性的推广阶段。
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出台了第1个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标准ISO1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以国际标准形式确立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见图1),此后又相继发布了该系列的其他几项标准和技术报告,对生态评估框架做了规范,从目标和范围的定义、清单分析、影响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进一步促进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2000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从标准和法规层面采用生态评估,如欧盟Eu P指令、欧洲之花生态标识、英国PAS2050标准、美国低碳燃油标准(LCFSs)以及可再生能源标准(RES)都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其中,欧盟Eu P指令明确指出,基于生态评估报告的生态档案已经成为Eu P指令技术文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对生态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生态设计工作非常重视。2005年以来,东芝根据发布的目标《环境展望2010》,采用了“环境效率”指标,推行作为自主行动计划的《第4个环境志愿计划》。与东芝一样,2006年2月松下公司制定了新的“绿色计划2010”,提高公司在环境化设计方面的水平。著名汽车公司BMW也开展了环境设计活动,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等环境化设计方法,对用于区分塑料、金属等的自动分离技术进行测试并成功开发了适合新零件及材料的概念。同时考虑如何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减少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解决环境的挑战,戴尔公司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环境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一体化的方法。
二、相关国际机构对生态评估的研究概况
1、国际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SETAC)
SETAC是生命周期评价领域中最活跃,并在技术上居主导地位的国际学术组织。1990年以来,它一直致力于开发和传播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并积极参与ISO/TC 207/SC5的活动。SETAC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其生命周期评价咨询小组和环境教育基金会,由其欧洲和北美的工作小组完成,并刊登在1991年开始出版的《SETAC生命周期评价简讯》(双月刊)上。欧洲SETAC包括7个工作小组,分别为数据可得性和数据质量、生命周期评价和决策、生命周期评价和建筑行业、生命周期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和工作环境、生命周期评价和情景开发、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北美SETAC包括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速成型生命周期评价等工作小组。
2、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SPOLD)
SPOLD是一个工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管理工具。1995年,SPOLD发起了“赢得接受”(Winning Acceptance)项目,以便在产业、政府、环境学家、专业集团和学术机构间创造一个建设性的对话环境和达到共识的渠道。该项目为研究如何推广和普及生命周期评价思想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近年来,SPOLD将工作重点转入维护和开发SPOLD格式,供清单分析和SPOLD数据网络使用。为了有效地进行工作,SPOLD与许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研究。目前活跃在这些领域的联合工作组有SETAC数据可得性和数据质量欧洲工作组、科学和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环境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工作组和ISO/TC207/SC5数据格式小组等。
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技术、产业和经济处(UNEP TIE)致力于帮助国家政府、产业界和地方当局制定和实施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减少环境风险的政策、策略和行为准则。1998年6月,UNEP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走向生命周期评价的全球使用”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更多地使用生命周期评价,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生命周期评价的建议和在教育、交流、公共政策、科学研究和方法学开发等方面的行动计划。
4、生命周期评价NET和CHAINET
CHAINET,全称为“欧洲策略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网络”,是根据欧盟环境和气候计划建立的。其任务是描述最新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作为欧盟环境和气候计划研究的输入。它的第一阶段工作从1996年3月开始,为期15个月。生命周期评价NET的目标是:向欧洲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欧盟提供生命周期评价信息交流和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开发场所;识别和描述最新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和应用,通过广泛交流,提出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需求和研究议题;起草策略型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计划。
1997年12月,作为生命周期评价NET的后续行动,CHAINET(全称为“欧洲环境决策支持的链分析网络”)正式启动。CHAINET为期2年,据介绍其后续的行动可能是成立工业生态学协会。尽管这后两项行动的研究范围更广泛,生命周期评价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行动力量。
5、美国环保局(EPA)
美国可以说是生命周期评价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EPA在推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Franklin Associates开发的美国主要工业清单分析数据库,因其内容全面而著名。因此,EPA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的传播及其影响力方面可与SETAC齐名。它出版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指南,例如《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清单指南和原则》和《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概念框架、主要问题和现有方法总结》等。此外,它还十分重视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包括政府政策制定、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城市废物管理等,并发起了多项研究和示范计划。近十年来,EPA出版了一系列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指南,包括《生命周期设计指导手册:环境需求和产品系统》以及一些行业的生命周期设计指南。
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93年6月,ISO成立了负责环境管理的技术委员会TC207,其中分委员SC5专门负责制订生命周期评价标准。1997年8月,ISO发布了第一个生命周期评价国际标准ISO14041《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此后两年内,它又相继发布了该系列的其他几项标准和技术报告,包括ISO《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清单分析》、ISO 14043《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ISO/TR 14047《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解释》、ISO/TR 14047《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2应用示例》和ISO/TR 14049《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1应用示例》。
全球生命周期评价部分研究机构情况见表1。
三、生态评估在企业中的应用概况
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企业内部,因此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企业的重视。很多国际著名的企业,在开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的同时,积极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应用于本公司产品,见表2。
四、生态评估的标准化情况
ISO于1993年10月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以来,为适应和推动全球性的环境管理需要,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和工具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支持世界各国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措施以及规范企业及各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其正在制定的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亦将生命周期评价作为该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ISO正在积极促进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完善和方法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到目前为止组织并制订的2030个有全球性影响的技术文件和国际标准中,有关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编制在ISO 14040系列标准中,它们包括:ISO 14040-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ISO 14041-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标和范围的界定及清单分析、ISO 14043-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解释、ISO 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和指南等。还有ISO/TR 14047-2003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2使用示例、ISO/TR 14049-2003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ISO 14041应用示例。
另外,1995年5月,欧洲标准化组织CEN (Comite Europeen de Normalisation) 发布了一个被称为CEN的报告,与ISO标准比较,它只是一个针对包装阶段的详细的指南而已。由于ISO和CEN的工作才刚起步,这些标准的制定受到不成熟的设计原则和对生命周期评价的不同理解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对生态评估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生态评估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对生态评估发展的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生态评估方法的标准化研究。目前,生态评估方法存在技术上和地理上的差异,边界的选取、再循环过程环境负载和环境效益的分配具有相当主观性,缺乏科学依据。应积极开展生态评估方法的标准化研究,主要可以从数据选择标准,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模型方法等角度入手,此外还涉及到术语标准化等方面以解决生态评估方法技术上的问题。第二,建立生态评估的有效数据库。数据库的有效性目前生态评估中数据短缺是一严重现实问题,专家们已意识到系统有效数据的必要性,数据有效性是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的基础,因此建立最新的精确的和有效来源广的数据库是必要的。第三,加大对生态评估中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重点从清单分析转向影响评价清单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相对已比较成熟,而且生命周期评价只停留在清单分析的基础上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据此得出结论和指导意见,应加大力度进行影响评价方面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评估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以及生态评估的应用和标准化情况, 提出了生态评估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评估,全球化发展,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李素芹等:工业生态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2]毛伟:机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清华大学, 2002.
[3]GB/T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S].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 篇3
1.透过个人接触产生品牌忠诚度
网络购物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贩卖机式体验。不论是实体或是网络零售店家,成功的秘诀都仰赖于与顾客建立接触,吸引其再度上门,并且愿意将他们推荐给朋友们。善用社交平台互动不但可以使店家近距离的与粉丝接触和对话,还能更进一步地接触到粉丝们的朋友。最重要的不是粉丝的数量,而是粉丝的评价和忠诚度。
2.社交网络导购人的重要性
在购买商品前询问亲友意见是很多消费者的习惯,但现在消费者不只可以询问一名友人的意见,更可以将整个社交网络纳入。许多社交网络服务如Pinterest,正迅速成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让使用者能将自己喜爱的商品加入收藏并且分享给好友们。我们观察到,2013年更多导购人(curator)将不断在社交网站上出现,通过表达个人的品味及价值,成为影响其社交网络之购物行为的导购人。早在2010年,乐天即率先扮演导购人的角色,成为台湾第一个投入社交网络经营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Facebook来与粉丝分享互动,至今累积了超过30万粉丝,由社交网络媒体导入乐天购物平台的流量大幅增加,2012年成长75%。亲身试验过社交网络导购的强大威力后,因此我们也鼓励并辅导店家成为社交网络导购人,经营自有社交网络,让购物更像是品味的展现。
3.多元化金流工具的出现
PayPal和苹果的iTunes服务,早已开始专注于发展移动平台上的付款方式。而NFC和其他非接触性的付款方式,也将成为提升消费者购物的诱因,如日本非常流行的Edy电子钱包,也支持了NFC。下一步发展将是类似Square的虚拟支付系统服务,乐天在日本近期也推出SmartPay服务,让小商家可以透过智能手机在Smart Pay设备上刷卡或者手动输入来使用信用卡。在未来几年内,设置类似这样的线上付款方式将会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4.善用图像及影片
过去,影片并未纳入电子商务网站的原因是浏览速度慢,随着全球网速的提升,店家们的宽带速度将不再受到限制,使得他们可以自由丰富网站的媒体内容,并提供消费者更立体且真实的产品资讯。我们预期影片大量的被网络店家运用,并能成为2013年电子商务的销售趋势。
5.通过移动设备的虚实整合
移动设备当道,但是移动设备可提供的却不止是线上购物功能,在未来一年,预期会有更多虚实整合的应用,包括App、QR code、扩增实境、NFC技术及可代替信用卡,票卷及折价卷的ApplePassbook,乐天的RIT研究所也在持续开发类似的应用,例如AR-HITOKE可以让消费者透过手机扩增实境,知道实体架上商品的网络评价、购买者性别/年龄统计等资讯,方便消费者作出决策。
无论实体或是虚拟店家,客户永远是成功的关键,社交和通讯平台提供了店家更多机会去接触到客户们更私人的领域,并能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展望2013年,店家需要建立顾客在社交和移动平台上对品牌的信心,透过完善的线上购物体验、量身打造的促销方案、安全的付款机制和合理价格来吸引消费者,确保“Shopping is Entenainment”的购物体验。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4
第一,总的来看,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很不平衡,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国际“数字鸿沟”正在日益扩大。5月,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与美国公共管理学会发表了一份联合报告(《Benchmarking 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对联合国190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比较。该报告将各国电子政务的网站建设划分为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在线事务处理阶段以及无缝链接五个阶段。
根据该报告的分析,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主要是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占样本国家的一半以上;而处于在线处理阶段的高度发展的国家则主要是那些经济发达国家。因此,南北差距在电子政务领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亦处于“电子政务指数”在1.6以下的低度发展国家,这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第二,从电子政务高度发展的特定国家来看,不同级别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即“级别鸿沟”:政府级别越高,所开展的电子政务也就越成熟;政府级别越低,所开展的电子政务也就越不成熟。
第三,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点。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每年365天的服务成为各国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的目标。例如,美国政府提出了“以公民为中心、面向结果、基于市场”的三大指导原则;英国政府在各种政策文件中都将“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发展电子政务而使英国成为世界开展电子商务的最佳场所。
第四,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最新趋势就是,在一些电子政务高度发展的国家,政府门户网站开始作为提供政府服务的惟一的电子政务网站。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走出相互独立、单独发展的路子,一些国家开始在一个统一的政府网站下,将比较分散的各类政府网站综合到一个协调一致的目录下,根据特定用户群的需求开发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美国第一政府”网站和“英国在线”网站。
下面就一些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使我们能够对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有更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美国是世界电子政务最为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尽管美国具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条件,但是在电子政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方面,美国仍然是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由简单到复杂,将电子政务划分为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网上信息、简单的事务处理,所采用的技术的复杂程度也比较有限;在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展门户网站和更复杂的事务处理,实现初步的业务协作,技术复杂程度也逐步提高;在第三阶段,重点是实现政府业务的重组,建立集成业务服务系统以及复杂的技术体系;在第四阶段,建立具有适应能力的政务处理系统,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交互式业务交流与服务。
网站功能层次分明,前台后台相互合作
从层次上来讲,美国政府网站可以划分为联邦、州与市县三级,每一级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着明确分工。每个州政府和市(县)政府都建立自己的一个单一的门户网站,企业或公民根据业务内容,通过访问所在地域的单一的州或市(县)政府网站,即可获得各种不同的服务。每一个政府网站都各具特色,包括税收、执照、注册和护照信息,以及满足所在地域的每个居民的具体需求的信息。而在联邦一级则建立了first.gov.,该网站作为联邦政府惟一的政府服务网站,整合了联邦政府的所有服务项目,并与许多政府部门如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建立了链接,同时也与各州政府和市县政府网站都有链接。作为一个综合性网络门户,用户通过该网站可以接向任何政府网站,包括州和地方政府。FirstGov.gov允许用户同时搜索全部2700万网页,使用一个由私有部门企业和联邦政府一起开发的高强度搜索引擎,个人通过关键词、主题或机构进行搜索,可以在不到1/4秒的时间内搜索到半兆的文件。从这个意义上讲,FirstGov.gov与联邦各职能部门、州及市县级政府网站实际上就构成了一种前台与后台的关系,任何企业和公民,通过前台网站,即FirstGov.gov,可以找到所有美国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服务。
Firstgov.gov的网站设计非常有特色,它将政府服务分为三类,即对公民的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s for citizens)、对企业的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s for business)以及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online services for governments)。每一类又分为诸多项目,如“对公民的在线服务”就包括申请护照、天气预报、彩票中奖号码等;“对企业的在线服务”包括在线申请专利与商标、转包合同、商业法律与法规等;“对政府机构的在线服务”包括联邦雇员薪水册变化表、联邦雇员远程培训以及联邦政府职位等。这种设计简单明确,任何一个寻求政府在线服务的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英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英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根据《20英国在线年度报告》,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实现政府信息提供的电子化,54%的政府信息已经通过电子方式提供,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比例可以达到73%。
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简单快捷地为社会提供有特色的网络服务。
英国政府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电子政务服务都必须通过单一的网站进行,政府可以优先发展一些关键的服务领域。根据《年英国在线年度报告》,这些关键服务领域包括:对企业的服务;个人收入与税收
、交通、票务预订信息、教育、健康、公民与司法系统的`互动;土地与房地产;农业与电子民主等。为此,英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这样一些富有特色的便民服务,如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网站(NHS Direct)就深受人们的欢迎,自12月运行以来,每个月赢得了50万人次的访问量。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也在发展单一的政府服务门户网站系统。这个系统由“英国在线”网站和“政府虚拟门户”网站组成。“英国在线”网站于12月开通,它不仅将上千个政府网站连接起来,而且把政府业务按照公众需求进行组合,使公众能够全天候地获得所有政府部门的在线信息与服务。该网站的内容分为五大块:生活频道、快速搜索、在线交易、市民空间、简易通道。“生活频道”能够让用户只须点击相关主题即可找到11个主题的服务,而不必考虑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其他的各大块也都包括众多主题的服务内容。
“政府虚拟门户”网站是一个为公众和企业获得政府在线服务提供登记注册服务的专门网站,它可以使公众和企业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同政府的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实现行政事务的在线办理。已经在“政府虚拟门户”网站运行的主要服务项目有国内个人所得税在线征收(YAYE)和部分增值税的在线返还等。该网站是提供“集成化政府”服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英国在线”网站形成了“后台与客户前端”的关系。
发展电子民主
英国政府认为,政府上网不仅仅是为公民提供在线服务,也是希望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而促进公民更多地参与政府决策以及民主化过程。发展电子民主是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当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也是英国政府最引以为豪的举措。
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新加坡本身是个人口只有400万的城市国家,但是它的电子政务建设却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根据预测,到今年年底,将有1800项政府服务通过网络提供,占新加坡所有政府服务的93%。
整合政府网络服务,建立独具特色的政府门户网站
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门单独地建立政府网站提供网络服务,彼此之间没有加以一体化的整合。19,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始出现整合趋势,一些业务不再按照部门来设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处理,也就是说,公民或企业在办理网上业务时,不必再考虑要转遍各个政府站点,分别办完各种相关手续,而是按照业务流程,一步步地在一个单一的网上完成所有这些相关业务手续,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办公。
目前,所有这些打包服务都可通过新加坡的政府中心站点找到。该政府站点就像一本政府白皮书,完全代表政府,而不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例如,中心站点有一个统一的接受用户反馈的部分,用户发往政府各个部门的意见、建议、反馈等都通过这里的统一格式进行。与美国的first.gov不同,该中心站点将政府服务划分为政府信息与电子服务、新闻公告、为企业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为非新加坡公民的信息与电子服务以及电子公民服务等几大块,虽然看过去不象美国的first.gov那样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B、G2C三大部分那么简洁,但是,从逻辑上看仍然清晰明了,栏目的设置让人一目了然。
其实,就电子政务来说,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的协调处理上。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建设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称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子公民中心”和“政府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公民中心”始建于年4月,其目的是将政府机构所有能以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整合在一起,并以一揽子的方式轻松便捷的提供给全体新加坡公民。“电子公民中心”将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过程划分为诸多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政府服务,政府部门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驿站”。每一个“驿站”都有一组相互关联的服务包,例如,在“就业驿站”里,你可以找到这些服务包:“雇佣员工”(专为雇主设计)、“寻找工作”(专为求职者设计)、“退休”、“提高技能”和“在新加坡工作”(专为外国人提供)等。目前“电子公民”网站里共有九个驿站,涵盖范围包括:商业贸易、国防、教育、就业、家庭、医疗健康、住房、法律法规和交通运输,这些驿站把不同政府部门的不同服务职能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家庭”驿站里,“老人护理”服务包来自卫生部,而“结婚”服务包则来自于社区发展部。
“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于月正式开通,它实际上就是新加坡政府的采购系统,它把新加坡政府各部门和机构的财务系统和采购软件整合到一起进行工作。政府部门的贸易伙伴可以在网上得到政府招标的邀请并购买招标文件,供应商可以在网上索要发票、检查付款情况、提交产品目录和竞标。同私营部门的B2B交易中心一样,它也是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而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通过网上下单而节约更多的时间、通过更低的库存而减低成本。目前,政府通过“政府电子商务中心”采购的产品价值已经达到1.1亿美元,今后还要求将80%的政府采购都搬到“政府电子商务中心”上来。
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借助于市场机制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工程不同,新加坡的电子政府系统完全是由国家控制,没有私营企业的参与。为此,政府往往拨出巨额款项以建设、运行与管理电子政务系统,例如,新加坡政府计划在-的时间里拿出15亿新元来实施“电子政府行动计划”。政府认为,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建设是值得的,因为从长期来看,由此而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收益将更为巨大。例如,由于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光办公费用即可节省2300万;就网上纳税来说,每年就可节约34.3万元,而且每一笔业务将节约费用1.54美元。重要的是,由国家控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管理,既可以保证网络安全,也可保证国家能够运用最先进的IT技术以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而这一点是新加坡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香港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
香港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很有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香港电子政府的旗舰项目――“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因结合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于同一网站的创新业务模式,勇夺有90个国家的740个项目参加评选的斯德哥尔摩科技挑战奖。
“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站
该网站成立于2000年12月,自开通以来,该网站越来越受欢迎,用量正持续上升,每日的点击率超过180万次,目前已经成为特区政府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府以及政府与公务员之间进行电子政务的旗舰网站,也是香港政府向市民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的网站。目前,该网站开通的服务包括:预订康乐及体育设施;递交报税表、缴交税款及购买储税;报名参加公开考试;查询职位空缺;换领驾驶执照及车辆牌照;购买统计数据及政府刊物;预约换领身份证;预约递交结婚通知书;登记为选民;申领长者证;缴交各种政府费用;更改储存于不同政府部门的个人资料等。这些业务涵盖40个政府部门的130多种服务
。
多途径地向社会提供政府网络服务
为了弥补企业、家庭上网率的局限性,特区政府非常注意利用各种公共场所为公民提供上网服务,如在图书馆、商场、地铁主要街道设立公共信息服务站,公民可以在这些地方进入“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站,接受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
从上面的分析研究当中,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地区)都已经将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举措,不惜投入巨额资金、采用先进技术来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除了美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几乎是在同时提出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而且实现目标的时间也几乎一样。具体地来说,就是,这些国家几乎都是在2000年左右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计划,都将左右作为完全实现政府服务电子化的最后时刻。给人的感觉是,这些国家似乎都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围绕着电子政务而展开激烈的竞赛。只是这场竞赛,既没有优胜者,也没有失败者,因为各国的起点相同,而终点也都一样。
但是,从更深层次上来说,这场竞赛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面貌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将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那些从战略高度规划、从最高领导层重视电子政务的国家,那些从根本上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地改革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从资金、人才以及组织结构上实实在在地实施电子政务的国家,将最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带给人类的无限潜能。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 篇5
题目: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全球性的信息化建设浪潮使许多国家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为社会、企业、公众创造全新的沟通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同时也为各国政府提高其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尽管各国政府为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近年来各国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但存在着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差异,甚至在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国政府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同政府机构改革很好的配合、各自为政而引起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信息化投入和应用程度差异所产生的严重的数字鸿沟使得强势人群更强、弱势人群更弱,强化了社会的不均衡。这说明政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单向的技术、投入和管理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重视政府信息化的社会责任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和正在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仍然遵循甚至超过摩尔定律的更新换代步伐,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的最终成效,但其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却是人所共知。世界各国电子政府的实践表明,网络化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政府行政体系的改革、行政过程效率的提高、服务观念的变革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政府向更快捷地服务于社会公众方向发展,各国正在努力将政府改革同政府信息化应用相结合。因此,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无法为电子政府设定最终的目标,更不能简单地规定具体的电子政府终极功能和技术应用体系,而应当以超越技术与管理,在更高的层面上立足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基点,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政府信息化过程以及相应的政府改革。否则,不可避免地还要出现本文开篇所述的资源浪费、政府网站使用效率低、数字鸿沟引发的社会发展不均等问题。政府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既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力、人力、信息等资源,又通过依法行政过程将这些资源有效地集成,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资源采集者、发布者和产品与服务的采购者,将不
单单引导社会对政府信息化的认识和消费,其政策及行政的杠杆作用还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结构、社会资源配置等。政府信息化的各种应用系统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大大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的公众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众服务水平、强化公众的参政、议政程度等,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随着政府信息化在政府对内、对外电子行政和服务高效作用的发挥,其正反馈和锁定作用将可能使政府的公共行政和服务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用,也将促使社会和公众更愿意接受和使用电子政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带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改善行政方式、提升行政效能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市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构建安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如果各部门、各单位能够认真对待,精心研究,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相信息政府信息化建设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制度创新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动力的角度分析,实现强制性制度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兼顾,实质上就是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机联系。随着强制性制度创新与诱致性制度创新在全国乃至各地区逐步深入展开,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空间将在更深层次上得到扩充,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及政府改革将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可以预计,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将为电子政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制度资源和更广阔、更科学的研究视角。
三、进度计划
10月20日-10月30日
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学习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知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11月1日-11月16日
划分电子政务研究模块,进行方案论证,编制软件。
11月16日-11月30日
撰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进行毕业论文的评议。
四、指导教师意见
智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阶段 篇6
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
对“智慧政府”的理解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必须建立“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等特征。
“智慧政府”的四大领域
一般来说,“智慧政府”包括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大领域。
1.智能办公
在智能办公方面,采用人工智能、知识管理、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改造成为智能办公系统。智能办公系统对公务员的办公行为有记忆功能,能够根据公务员的职责、偏好、使用频率等,对用户界面、系统功能等进行自动优化。智能办公系统有自动提醒功能,如代办件提醒、邮件提醒、会议通知提醒等,公务员不需要去查询就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处理。智能办公系统可以对代办事项根据重要程度、紧急程度等进行排序。智能办公系统具有移动办公功能,公务员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智能办公系统集成了政府知识库,使公务员方便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分享他人的工作经验。
2.智能监管
在智能监管方面,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监管对象的自动感知、自动识别、自动跟踪。例如,在主要路口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视器,就能够自动识别在逃犯等;在服刑人员、嫌疑犯等身上植入生物芯片,就可以对他们进行追踪。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自动报警、自动处置等。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山体形变进行监测,可以对滑坡进行预警。当探测到火情,建筑立即自动切断电源。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可以自动比对企业数据,发现企业偷逃税等行为。智能化的移动执法系统可以根据执法人员需求自动调取有关材料,生成罚单,方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
3.智能服务
在智能服务方面,能够自动感知、预测民众所需的服务,为民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如果某个市民想去某地,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线路,并给市民实时导航。在斑马线安装传感器,当老人、残疾人或小孩过马路时,智能交通系统就能感知,适当延长红灯时间,保证这些人顺利通过。政府网站为民众提供场景式服务,引导民众办理有关事项。
4.智能决策
在智能决策方面,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领导需要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开发用于辅助政府领导干部决策的“仪表盘”系统,把经济运行情况、社会管理情况等形象地呈现在政府领导干部面前,使他们可以像开汽车一样驾驭所赋予的本地区、本部门职责。
建设“智慧政府”的五点建议
1.把“智慧政府”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可以带动经济、社会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如智慧企业、智慧学校、智慧医院、智慧社区等。为此,一方面,各地在编制智慧城市规划时,要把“智慧政府”作为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智慧政府”代表着电子政务新的发展方向,各地在编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时,也要把“智慧政府”作为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开展“智慧政府”试点示范。
2.选好“智慧政府”建设的切入点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智慧政府”建设的切入点。例如,对于行政办公部门,可以选取智能办公系统、政府知识管理系统、政务智能(GI)系统、场景式服务网站等作为“智慧政府”的切入点。对于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选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执法系统等作为“智慧政府”的切入点。对于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选取智能市民卡、智能应急联动系统、智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等跨部门应用系统作为“智慧政府”的切入点。对于其他专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职能建设智能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国土、智慧民政、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
3.推广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
在车辆管理、食品安全监管、口岸监管、灾害预警、环境监测、大型活动管理、重要场所安防等领域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有关政府部门监管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数据中心,推进政府部门机房大集中,实现统一运维。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网站群,形成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网站、政府部门网站为子网站的政府网站群。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府信息平台,推进业务应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4.推广应用Web 2.0技术
在传统电子政务中,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往往是单向的。例如,民众可以浏览网站,获取有关信息。随着微博、社交网络等Web 2.0技术的发展,为政民互动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已进入E-Government 2.0发展阶段。鼓励政府部门开通微博,加强与民众的沟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强化互联网监管,适当开办一些社交网络,弘扬主旋律,倾听民众的心声和诉求。
5.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建设“智慧政府”的重要基础。要建设“智慧政府”,必须重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以用促业,以业促用。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知识管理、Web 2.0、智能软件、智能信息服务等产业。
(感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老师对本文写作的指导)
【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概况】推荐阅读:
沧州市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06-06
电子政府的发展前景07-09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论文09-25
全球经济发展11-25
全球经济发展局势09-11
全球农业发展趋势11-16
经济全球化背景发展11-10
全球电信行业发展趋势05-18
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