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精选9篇)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 篇1
浅谈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一首诗要有鲜明的和富于个性特征的形象,这才能成为一首好诗。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诗句产生不可抵御的的迷人的魅力,加深读者对诗中美好形象的感受,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教育。
1、拟人,就是对客观事物给予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它可以使诗歌语言产生很强的立体感。例如《雨说》中: 雨说:四月已经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四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日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这首诗的作者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雨”和其它事物都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的、神奇的、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再如《沁园春 雪》中,“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拟人的手法能渲染诗的气氛和情绪,加深诗的意境,能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
2、拟物,这种手法同拟人恰好相反,它是将人富于某种外在自然界的特征,把人比成可感知的事物,进而烘托出诗人思想感情。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
我是你河过上破旧的老水车 千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你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火热诗情。一开始,作者就用了拟物手法把自己比成“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使诗中的“我”具体化,形象化,富有立体感,这样使形象自然地放射出思想的光芒,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十年浩劫”中祖国是何等的贫穷、落后,以及作者隐藏在心中的那种“痛苦的希望”。再如《我爱这土地》,诗人将自己化成一只鸟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又深沉的爱国之情。
拟物手法能把一种抽象的情绪化作具体、可感的事物,从而使语言生动,也更能准确地表达出情绪 的变化。
3、夸张,抓住事物的某一特征,从数量、状态,程度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从而突出事物的特征。诗歌运用这一手法,柬以使句子形象活泼,光彩四溢,给读者经极大的情感满足。例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岸猿声碲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这些诗句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在诗中,恰当地运用夸张,不但可以使语言形象化,而且可以创造出惊人的意境和气势,使诗歌闪烁出艺术的光彩。
4、比喻,大多数诗句都要用这一手法,因为它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段,诗人可以通过比喻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生动具体、形象活泼的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便于感受。例如《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面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光光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一种摸不着、闻不到、看不见的情思,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看法,忽而把它作为“邮票”,忽而又把它比作出了“船票”,来渲染 “我“对”母亲” 的思念之情,烘托“我”对“新娘”的不舍之意。把“乡愁”化为“坟墓”,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子之心,最后诗人思想升华,把 “乡愁”化为“海峡”,强烈地抒发了思乡的情绪,表现了台湾同胞思念祖国,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这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共同的心情。
再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康桥很美,但到底美到什么样子,诗人写道:“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是新娘,康桥美得像盛装的新娘,这就具体形象的写出康桥的秀美。
总之,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化,而且对全诗的意境都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我们现在就主要从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为例,看看修辞手法对于诗歌的巨大作用。
比喻,在诗歌写作中可以说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手法了。最早可上溯到《诗经》,比如魏风中的《硕鼠》一诗,就是运用比喻手法,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在这首诗里,老鼠是本体,官吏是喻体。关于比喻的定义,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的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郑玄〈周礼.春官注〉)。有的说:因物喻志,比也(钟嵘〈诗品序〉)。朱熹的〈诗集传〉则解释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果我们不拘于旧日经学家们牵附政教的说法,只从比喻最简单最基本的意义来解释,则比较统一的的意见是:把欲描写之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写诗,能不能运用好比喻与其它修辞的手法,就能从中看出他写诗基本功的好与坏。
对于比喻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我们首先要弄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类也),以力求贴切;然后要求新(即奇也);最后要喻外有意(即志也)。哪么怎样才是类呢?这就要寻找事物的相似点,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发现很多事物之间相似的类出来:比如沙和雪,花朵和美人,流水和时光„„这些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越接近,这比喻就越贴切,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本体和喻体时要精加筛选,挖掘不同事物之间最相似一面的特征出来。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有时不是只有一点的,会有好多个共同点,比如沙和雪,从颜色上看,它们有白这个共同特征;从感觉上看,它们都给人柔和的感受;在运用两个事物进行比喻时,我们要根据自已诗的表达要求来加以强调最相似的一面。如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我们会选择用沙丘而不用雪,同一女子,如描述她的轻盈的姿态我们会用雪花而不用沙,这就是根据表达的要求来选择喻体。在沙与雪的相似点之外,它们还有完全不同的另一些方面,如沙的沉重与雪的轻盈,用沙丘描述一女子沉睡的姿势,用雪当然也可以,但为什么用沙丘比较好呢?因为沙还会给人以实与重的感觉,而雪却相反,因此选择沙丘做喻体会更贴切。
另,本体和喻体,可以是事与物,物与物,物与事,事与事之间相比;其特征可以是颜色,感觉,形状,本质意义,味觉,嗅觉„„之间的联想。如大漠沙如雪,是把月光下白的沙(视觉)比喻成雪(雪自然已是白的了),这是以物喻物;又如美人如玉剑如虹,玉的润泽空透(视觉),滑与凉(感觉),洁净(本质)不是与美人的内涵很想似吗?挥剑时的弧度与剑主的胸襟,气势与虹的横跨迹象不是很吻合吗?再如前面的《硕鼠》一诗,将肥大的老鼠比作贪婪的官吏,就更是贴切得妙。
我们写现代诗,运用比喻时除了贴切,还要求新。新是指出新,创新,新颖,新奇。还是以前面的老鼠比作贪官来说,《诗经》之后,有过多少诗或文章这样比喻过了?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恐怕不少吧!哪你现在再用这个来比喻就没意思了,吸引不了读者了,人家都用滥了你还拾起来做什么呢?就好像现在网络上的诗歌,大家都用太阳啊月光啊雪啊花啊什么的,读来没一点新意,会给读者留下印象吗?我想不会,不但不会,还让懂诗的人看着木然,就好象吃饭吃了几十年,你若问我对所吃的饭有什么感觉,恐怕我会一时茫茫然。朋友们,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吧!寻找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不要人云亦云,哪只能使你越写越可笑。
诗歌园中的比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国古诗歌,十分广泛、生动、贴切地设喻:日月星辰,江湖河海,花草鸟兽,云雾山岚,无不被诗人用来比喻寄情。
一、比喻的三种方法:
1、明喻。所谓明喻,就是有本体、喻体、喻词。要求贴切、奇警、新鲜而有创造性。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是“一江春水”。又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不说愁有多大,而说舴艋小舟载不动。以舴艋之小,反喻愁多,让人觉得新颖而别致。明喻一般不含蓄,无余味,但也有例外。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寸草”不能报答春光的和煦,比喻做儿子的永远也报答不了母恩。设喻诗句隽永,耐人寻味。明喻还可通过写景托情。如唐代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潭水之深,喻友情的真挚与深沉,足见情景交融之美。
2、隐喻。又称暗喻。它的特点是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诗歌里的隐喻句,喻词往往被省略。如晚唐重要诗人李商隐,《锦瑟》的中间两联用四个典故作隐喻: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中构成一唱一叹,音韵和谐的画面:庄子梦蝶,喻人事变幻转瞬成空;杜鹃伤春,喻往事可悲,内心伤痛;“沧海月明”鲛人泣珠,喻旧情已逝,遗恨无穷;“蓝田日暖”喻往事如烟,只留下朦胧的回忆!由此可见,隐喻抒情,让人联想更丰富,意境更幽远,韵味更清雅!
3、博喻,除《诗经》常用外,苏轼的《百步洪》也是较典型的例子:“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诗中说的是轻舟赴急流,像兔子奔走和鹰隼从空中疾飞而下;像骏马从千丈高坡上冲下来;像迸裂的弦琴弹开琴柱;像箭从手里射出去;像闪电从缝隙一闪而过;像露珠一骨碌从荷叶上滚下。连用七个比喻,再现了百步洪的天然奇观和游人历险的惊异心态。这就是所谓的“博喻”,是外在结构的创新。古来论者,无不叹之为创格:博喻能产生快速的意象叠加,产生语言的急促节奏!这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游人置身此境的眩晕之感。水流迅急和心神眩晕,象征人生速逝和世事的变幻无常!诗行里蕴含着睿智的哲理和禅悟!
二、诗歌园中比喻的四种分类:
1、以人喻人。如李白的《清平调词》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备受恩宠。
三、四句从历史角度,说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得依靠浓妆淡抹,而杨贵妃像她那么美却不施粉黛,是“天生丽质”!这一比喻奠定了杨贵妃自汉代以来,在嫔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2、以人喻物。如李白的《长相思·之一》:“美人如花隔云端”,把“美人”比作“花”。
3、以物喻物。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这一系列的比喻,描述了琵琶的声调有轻、重、缓、急之分,且悦耳和谐,绘声绘形,形象可感;也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弹技,使读者对琵琶女平添几分怜悯和几分仰慕!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用盛开的梨花来比喻满树的雪花,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顿时展现在读者眼前。
4、以物喻人。如李白的《清平调词》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盛赞杨贵妃的美丽。诗人用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来比喻杨贵妃倾城倾国的国貌,真恰切!牡丹花娇美,杨贵妃更加丰美:读者莫怪唐玄宗沉迷专宠——爱江山更爱美人!
从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修辞在诗歌中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见,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歌中是不可或缺的,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句好像是给美女上妆,给房子装修,是必不可少的。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 篇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1]学术界普遍认为, 从广义上说, 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 大体分为三类: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致的。二是指IT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用语, 具有生动、简洁、形象化、口语化等特点。在创造和表达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以达到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效果。比喻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描写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网民们在交流中使用比喻手法, 既增加了说话的艺术性, 也增加了话语的幽默性。在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 明喻
明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甲像乙”的形式, 甲是被比喻的事物, 即本体;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即喻体。“像”“如”“似”等都是常见的喻词。其实甲和乙之间是两种根本不相同而又相距甚远的事物, 但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 就是我们用来做比喻的根据[2]。像这类的网络语言很多, 例如:
(1) 爱情就像一杯美味浓郁的咖啡, 婚姻则是留有咖啡渣的咖啡杯;
(2) 婚姻就像身上这件破棉袄, 让人行动不便, 却异常温暖;
(3) 人就像子弹, 最圆滑的飞得最远;
(4)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5) 人生就好比你那凹凸不平的脸;
(6) 生活像永不停转的磨盘, 一点点碾碎希望。
例 (1) 中的写出了爱情和婚姻之间不同的感觉, 也许这是有些人认为爱情胜过婚姻, 爱情固然甜蜜, 但是婚姻在现实中也不像例 (1) 所说的一样, 是留有咖啡渣的空杯子而已。在例 (2) 中则把婚姻比作破棉袄, 虽然不是舒服, 但是很温暖, 说明了婚姻虽然有些束缚, 但是也由于这种束缚, 让人感受到了婚姻带来的温暖, 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例 (3) 把“人”比喻“子弹”, 结合了物理的原理, 巧妙地说明了就像圆滑的东西能飞的更远一样, 为人圆滑更能适应当今的社会,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而例 (4) 则把“人生”比作“戏”, 演技水平是戏剧能否成功的关健, 人生同样如此, 人获得成功, 就要以实力取胜。例 (5) 和例 (6) 分别把“人生”比作“脸”、“生活”比作“磨盘”, 都说明了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坎坷, 人生沧桑, 现实残酷。
(二) 暗喻
暗喻, 又叫隐喻, “甲是乙”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 比喻词除了“是”之外, 还有“为”“成为”“当作”等等,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 它们之间在形式是相合的关系[3]。像这种方式在网络上运用也比较多。例如:
(7) 暗恋是成功的哑剧, 说出来就成了悲剧;
(8) 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那么我永远不会哭;
(9) 爱情是一种互相讨好的艺术, 婚姻则是一种互相逃跑的艺术;
(10) 爱情是享受, 婚姻是忍受;
(11)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 你连坟墓都进不去;
(12) 坐地铁, 是一项糅合太极, 柔道, 缩骨功的综合性运动;
(13) 姐是蒙娜丽莎, 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14) 人生是一张茶几, 上面放满了杯具。
例 (7) 中把“暗恋”比作“哑剧”, 不挑明真实情况会更好, 说出了暗恋的真实情况。例 (8) 中的把“你”比作“我的眼泪”, 永远也不会哭,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男生对女生的感情, 男生不用极其平常的说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而是运用了一句歌词, 避免了粗俗的说法, 给女生一种新奇的感觉, 同时又让女生感受到她在男生心里的地位。例 (9) (10) (11) 都写出了爱情、婚姻的情况, 其中 (9) 和 (10) 写出了爱情与婚姻的截然不同的状况, 爱情是美好的, 婚姻是很现实的, 其中 (11) 就更能体现出现在社会上婚姻的现实性, 把“婚姻”比作“坟墓”, 往往坟墓是很容易进去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婚姻都以房子和车子为前提, 在这个房价高居不下的年代, 想买套房子谈何容易, 因此往往很多人的爱情也许就败在房子上, 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性。例 (12) 中把“坐地铁”比作“运动”,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现在坐地铁的人很多, 在车上会做到像“太极”“柔道”“缩骨功”等动作, 形象生动的说出坐地铁的情况, 不仅幽默, 而且富含深刻的寓义。例 (13) 中把“姐 (自己) ”比喻成“蒙娜丽莎”, 因为蒙娜丽莎的容貌是微笑的, 这句话说出了自己不会对每个人都笑, 也写出了自己可能因为看到自己讨厌的人, 所以不想对讨厌的人笑。例 (14) 中把“人生”比作“茶几”, 茶几上都是布满杯具的, 而同时“杯具”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杯具”就是“悲剧”,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充满坎坷的。
(三) 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了, 比喻词没有了, 甚至连被比的事物也省略了, 讲的只有比喻的事和物, 其结构形式是, 乙代替甲[4]。暗喻借助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 使读者看到喻体便联想到本体, 获得语言上独特的艺术美感。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形象生动的流行词汇就是运用了借喻而产生的, 如:恐龙 (比喻丑女或者长相不好的女孩) 、青蛙 (比喻长得不好看的男孩) 、菜鸟 (比喻新手) 、潜水员 (比喻在论坛上喜欢看人家发表而自己不发表的人) 等等。同时, 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借喻手法的也非常多。如:
(15) MM啊, 小心哦, 这里面有狼;
(16) 我们的内存太小了, 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
(17) 基冈目送英格兰下岗;
(18) 丹麦开始卷铺盖;
(19) 我们关系很磁;
(20) 做人就要做个无间道。
例 (15) 中的“狼”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 在论坛或者QQ群里面, 往往大家看见有美女时, 难免会说几句话, 这是有人总会好心的提醒, 有狼或者什么的。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冲着谁去的, 只是为了在聊天时增加幽默感, 拉近大家的距离, 才使用的一种方式。例 (16) 中的“内存”指的是大脑, 内存原来指的是电脑的储存量, 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 往往接受不了那么多, 为了达到搞笑的效果, 用内存来比喻脑子。例 (17) 、例 (18中的“下岗”“卷铺盖”都有回家的意思, 这是在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 分别用了“基冈目送英格兰队下岗”和“丹麦开始卷铺盖”这两个标题, 分别用“下岗”和“卷铺盖”来比喻英格兰队和丹麦队的无奈出局。下岗和卷铺盖两者都有离开的意思,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两队的状况。这些体育新标语, 巧妙运用借喻手法, 避免了表达上的平庸, 达到了吸引观众, 增加阅读量的效果。例 (19) 中的“磁”大家都知道分不开的一种情况, 用“磁”来说明我们的情况, 表明了我们的友谊不是很一般, 感情真挚深厚。例 (20) 中的“无间道”, 自从《无间道》上演之后, “无间道”这个名词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纷纷被网友用来比喻“卧底”, 往往在球迷看球的时候, 当本队员挡住自己队友的射门的时候, 就被网络球迷调侃—某某球员上演了一次“无间道”的好戏。
(四) 博喻
博喻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的修辞格, 我们称之为博喻。因为有时候用一个喻体来描写事物, 觉得有点单调, 不够味, 于是就连用几个喻体来描述它。这样要比单用一个更加显著, 更突出。博喻有一个显著特点, 即博喻所采用的比喻, 一般都是同一的比喻形式, 即用明喻就全部要用明喻, 用暗喻就全部用暗喻。但是在多个比喻中, 也有明喻、暗喻、借喻相互交错运用的[5]。例如:
(21) 你是我的心, 你是我的肝,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22) 婚姻:是飞行者的百慕大, 是拿破仑的滑铁卢, 是落魄者的华尔街, 是死亡者的无间道;
(23) 家:是牵挂中的温暖, 是想念中的感动, 是体贴中的真情。
例 (21) 把“你”比作“心”、“肝”和“生命”, 大约是男女恋人之间的感情, 也可能是网民在网聊中的调侃语句。例 (22) 则把“婚姻”比作“飞行者的百慕大”“拿破仑的滑铁卢”“落魄者的华尔街”和“死亡者的无间道”,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婚姻在网友们看来很痛苦的一件事,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是多了一份责任, 多了一份谅解, 但是这也显示出网络流行语搞笑的特征。例 (23) 把“家”比作“温暖”“感动”和“真情”, 说明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是你在外工作牵挂想念的地方, 是你享受父爱母爱的地方,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家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侧面也反映出亲情的重要。
结语
网络语言在输入方面有着很大的便捷性,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特点这对于网民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在目前网络语言中, 除了使用比喻手法外, 还大量使用谐音、仿拟、缩写字母、符号等方式, 出现了一些词语不规范、粗俗化等现象。如:昨晚写作业到十点, 杯具哦!这些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 “杯具”是“悲剧”谐音;有些还用字母缩写来输入, 比如:“NND”“TMD”这些低俗的词语;仿词类的词语一般由其它字词来代替, 对原词有很大的冲击, 如:“有围 (为) 青年”“箭 (见) 多矢 (识) 广”和“乱室 (世) 英雄”等。目前, 网络语言充斥着生活各个方面,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 但某些不规范的现象, 对于还处在学习文化知识青少年来说,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也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 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要认识到其不良的影响, 做好网络语言的规范, 引导广大网民朋友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准确、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3][4][5]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6]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7]陈明、高媛.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2) .
[8]方珍平.网络语汇的构成方式略谈[J].修辞学习, 2005 (6) .
[9]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 2006 (2) .
[10]黎昌友.网络语词的类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 (12) .
[11]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5 (s1) .
[12]左海霞.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 (1) .
《围城》中的比喻修辞 篇3
关键词:钱钟书 比喻 修辞 《围城》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步风格独特的讽刺型小说。这本书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武打场面,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疑剧情,但却能让读者渐入佳境,久久不能忘怀,牵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绪。《围城》之所以如此成功,不仅仅因为小说的题材较为新颖,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所用的写作手法,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让读者通过妙语连珠的文字,对这本书产生无限的深思和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
1、喻体广泛、新奇
在比喻这个修辞手法中,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是用来比喻本体的事物。在《围城》中,作者的喻体使用非常广泛,不仅有动物、生物、自然景物这些实体,还有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封建传统的礼仪、国家的政策、西方的文化等等。可以说,作者对喻体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平时所常用的事物,而是思维大胆、写作手法新奇的运用了许多新鲜的喻体,让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这本书中,本是讲一些30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琐事,似乎并没有写什么与国家政策、人民大众相关的政治问题,但作者却在书中巧妙的运用比喻手法,体现了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例如,“鸿渐每见她一次面,自卑的心理就像战时的物价又高涨一次”。作者虽然并没有摆明说当时的人民群众深受日本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却间接的把主人公的心理比喻为战时的物价,巧妙的喻体表达出了作者对当时政府不满的情绪。在写到雨夜天赶路的那一段时,作者说“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这里又恰到好处的讽刺了当时官僚的丑陋面目。
2、方式多样化
《围城》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本优秀的比喻修辞实例丛书,是学习比喻修辞手法的典型图书。书中用到的比喻手法有明喻、隐喻、借喻、博喻等等,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知识量大,运用各种比喻手法都如同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书中的明喻数不胜数,仅仅是“像”、“好像”、“仿佛”等这些比喻用的词都在作品中出现了上百次。隐喻的手法更是让读者陷入深思、回味中,比如:“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人的通信,最不够朋友!”、“不管它鸟笼罢,围城罢,像我这种一切超脱的人是不怕围困的。”这些隐喻不仅让读者回味无穷,更深刻的说明了一些道理,让读者不断的回味思考。钱钟书先生的生活阅历也十分丰富,在使用借喻时也是十分的幽默风趣,在描写女胖店主时,“她手上生的无根香肠,灵敏得很”,不禁让人仿佛真的看到了胖店主的手一般,既恰当又不失风趣。博喻被人们称之为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用各式各样的形象、事物来表现一件事情、一种状态或一种物品。
3、比喻效果独特
《围城》这本书中不仅仅比喻形式多样,喻体广泛、新奇,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心理动态描绘的活灵活现,行为特点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都是作者在运用比喻修辞时所产生的独特的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不仅仅是用来描写事物,让事物更加的生动,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运用比喻的手法让文章想要表达的道理更加深刻,让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让文章在比喻手法的渲染下更加的别致独特,使读者欲罢不能,这才是比喻手法运用的高境界,也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运用比喻想要达到的效果。例如,作者在书中把婚姻比作鸟笼,“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犀利的指出了婚姻的本质,让人看了之后不禁唏嘘感叹。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各有不同,经作者利用大量的比喻来刻画过后显得人物性格对比就更加鲜明,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比喻手法和喻体,使各个人物的气质都各具特色。例如鲍小姐,“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在写苏小姐时则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仅凭两句描写就可见两人的性格特色。
修辞手法比喻 篇4
通常在讲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时叫“打比方”,在其他情况下叫“比喻句”。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变色龙的头是椭圆型的。”这是一句陈述句。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好像一个银盘。这是明喻。
妈妈你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小毛虫。这是比喻句,把妈妈比喻成大树,把我比喻成小毛虫。这是暗喻。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这是借喻。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打比方指的就是比喻。它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打比方,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打比方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运用打比方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来》)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打比方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怎样区别拟人与比喻?
明确:比喻,在于“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拟,在于”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通点。所谓相通点,以拟人来说,就是让物也具有人的特性,或者让此物具有彼物的特性。
特别要注意,有比喻词出现的,就不是拟人,而是比喻。换而言之,拟人不能出现“像”字。例如:小鸟像个歌唱家在放声高歌。
这只是个比喻句,它只是把“小鸟”比喻为“歌唱家”罢了。如果要造拟人句,就应改成“小乌在放声高歌”。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篇5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30、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31、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32、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
3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 篇6
一、选题目的
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比喻句概念、比喻句的结构、表达效果和比喻句的类别。2.能区别判断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增进对比喻的理解。3.初步形成对比喻句的系统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过程
大家好,从走进学校以来,不管是学习别人的文章,还是直接的写作,其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比喻,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讲一讲比喻的修辞手法。
1.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比喻。
比喻俗称打比方。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比喻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本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当然,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同时出现。
3.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化平淡为生动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春风是旋律,春雨是歌词,春花、春草是春的跳动的音符。
(2)化深奥为浅显
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4)化无情为有情
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4.比喻家族(比喻的分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1)明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
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宛如、好比、好似、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似… 等。
例句: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太阳好比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
C.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之门。
(2)暗喻
典型形式:甲是乙
比喻词: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例如
A.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B.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形式:甲代乙
比喻词:无(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例如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5.慧眼辨真假(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讲解。)
(1)同类相比。
例如:① 他长得像他爸爸。
这句话中的“他”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得出二者长得像的结论。
②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2)表示猜测。例如:
①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②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这句话中的“像”表示看到天气阴沉之后猜测天要下雨,不是比喻。
(3)表示想像。例如
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②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句中“好像”连接的是自己站在城楼上的想像。
(4)表示举例.例如
① 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②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句中用“像”开头,举例说明都有哪些特产。
6.小结:总之,怎样识别“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呢? 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顾城诗歌中的修辞艺术 篇7
杨树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赏评:这首小诗只有两句,却用拟人手法极为传神地刻画出杨树的外表形象,并传达出深刻的寓意。杨树折断树枝,便会在树干的折断处留下一个疤结,在诗人的想象中,折断的树枝变成了臂膀,疤结变成了眼睛。失去总会带来收获,经历痛苦的磨难,便会更深刻地认识人生。在相关主题的作文中,如果能够化用这首小诗,或引为题记,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无名的小花(节选)
野花,/星星,点点,/像遗失的纽扣,/撒在路边。
赏评:路边的小花总会惹人怜爱,总会激发人们无尽的联想,你想到了什么呢?诗人在此将野花比喻为纽扣,可谓贴切新奇。一方面,野花与纽扣形状相似;另一方面,纽扣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每天都会触摸到的东西,可见,在诗人的眼中野花是多么的亲近。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是将自己的诗歌比喻为“无名的小花”,虽甘于寂寞,独自生长,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珍爱自是情理之中的,“纽扣”的比喻正表达出了这种珍爱。
小说(Ⅹ)
地球是一滴蓝色的水/中间住着微弱的火焰
赏评:人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它在瞬间驰骋千年,又在转眼间从微尘一粒跨越到整个宇宙。可以说,文学作品的魅力就源自于这种想象力,它给人带来新鲜、独特而丰富的感受。地球表面70%被水所覆盖,而地壳下则是一层高温岩浆,这样一种物理表述并不会带来美感,同样的事物经过诗人的想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地球成了包容着微弱火焰的一滴蓝色的水。水火在此相容,偌大的世界变得如此精致可爱,诗人对我们生存家园的热爱表达得趣味盎然。
给安徒生(节选)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赏评:姑且不论整首诗在讲什么,“那一切”是指什么,就节选的这一段来看,诗人对“种子”的感悟已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种子可以是希望,只有经过现实生活的磨砺,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种子可以是某种纯净的情感,当它穿过人世的喧嚣和躁动,终有一天会回归自己。同样,这段诗也值得记诵下来,无论作文还是做人,对我们都是有益的。
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安徒生和作者本人都曾当过笨拙的木匠(节选)
你推动木刨,/像驾驶着独木舟,/在那平滑的海上,/缓缓漂流……
刨花像浪花散开,/消逝在海天尽头;/木纹像波动的诗行,/带来岁月的问候。
赏评:这两小节诗,将诗歌创作的`过程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出来,其中运用了多重比喻。我们依次来看,诗人将用木刨刨木头比喻为独木舟在海上漂流,刨花比喻为浪花,联想十分生动巧妙,同时,“独木舟”这个意象也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感;木纹实际上就是年轮,它与岁月紧密相关,而将诗行比喻为木纹,则体现出诗歌来自于诗人深沉而敏锐的生活感受;将诗歌创作整体上比喻为刨木头,还有更深层的意蕴,诗人用语言接近这个世界,木匠则用双手以及木刨接近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是贴近世界并进行创造的“艺人”。
有时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巨大的鸟巢/松疏的北方枝条/把我环绕/使我看见太阳/把爱装满我的篮子/使我喜爱阳光和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像小鸟那样/相互做梦/四下是蓝空气/秋天/黄叶飘飘
赏评:民族、祖国,是诗人们经常涉及的话题,这不同于一般而言的爱国主义。当超出个人化的情绪感受,诗人便从自身出发,上溯到一个民族的源头,或置身于更广阔的生存领域,以此为自己的生命找到皈依和家园。同样,诗人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也绝不同于口号式的宣言。在诗人眼中,祖国是鸟巢,而自己就是巢中的小鸟。这是天高气爽的季节,天空是蓝的,树叶是黄的,阳光照进鸟巢,小鸟偎依在一起睡觉。多么美妙而幸福的场景,这种幸福正是有所皈依的幸福。
我总觉得
我总觉得/星星曾生长在一起/像一串绿葡萄/因为天体的转动/滚落到四方
我总觉得/人类曾聚集在一起/像一碟小彩豆/因为陆地的破裂/迸溅到四方
我总觉得/心灵曾依恋在一起/像一窝野蜜蜂/因为生活的风暴/飞散在四方
赏评: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三个小节分别都是一个比喻,将星星比作一串绿葡萄,将人类比作一碟小彩豆,将心灵比作一窝野蜜蜂,几个喻体可谓生动而别致;三个小节结构上完全一致,产生一种工整和韵律之美,同时由星星到人类再到心灵,由物及人,由外及内,由可见的及不可见的,层层递进,不断加强读者的感受。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隔阂,诗人心存感叹,而对心灵相互间沟通与慰藉的渴望更是溢于言表。
感觉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赏评:这首诗极具画面感,通过对色彩的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第一节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套用同样的句式写到天、路、楼和雨,充分地渲染出一个灰色的世界;第二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前一节铺垫的基础上,“鲜红”和“淡绿”显得格外醒目。当然,这首诗可以引起更多的理解,比如人们在逆境绝望中突然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时的感受,正像看到一片灰色中的鲜红、淡绿那样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没有谁告诉他们/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
赏评:这首诗前后两节各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感悟。“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既是诗题,也用来引起每一小节,起到了烘托反衬的效果,世界的宽大明亮,更显出人生的孤独和无奈。一个人无论去感受、思考还是行动,都脱离不了自我,他们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自己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在世界上走来走去,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依然是围着自我在转,似乎永远无法真正地走出孤独的自我,抵达别的心灵。而正如黑夜总会降临一样,人也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或幸福或痛苦,或富贵或贫穷,唯有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逃避而不得不接受的可能性。整首诗流露出宿命般的悲凉与伤感,读之令人动容。
蚯蚓
当你失明时/你彻悟了/彻悟了那未知的一切/于是,在一页页土层中/开始写你的著作
这是属于黑暗的文字/字体古怪而流畅/是盲文/只有根须那敏感的指尖/才能阅读
人,自负地翻动大地/给它装上各种硬皮/水泥的、砖的、柏油的……/毁坏了你的书/还印上自己的名字
但草仍在空隙间阅读着/树也在读/所有绿色的生命/都是你的读者/在没有风时他们决不交谈
我是属于人类的/因而无法懂得/但我相信/里边一定有许多诗句/看那小花的表情
赏评: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我们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首童话诗。在诗人的笔下,蚯蚓是一位彻悟了的诗人,他在土壤中写作,而土壤中一条条掘出的的孔道就是他的作品。草木是他的读者,用敏感的根须来阅读这些作品,他们自是领悟了其中的美妙,小花喜悦地在风中摇曳。相反,那些自负的不懂诗的“人”,则完全无视这一切,甚至破坏了蚯蚓的作品。整首诗给人诸多启示,比如诗歌是“在黑暗中”的,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比如诗歌创作要融入自然深切地去感受等等。
史诗
娃子们在街上大叫大喊/投出自己的矛,射出自己的箭
他们在煤堆上,建立了王国/他们在阴影里造船/他们在好几个地方打败了红巨人/和绿宝石苏丹/他们打穿了一个桶,追上了一只猫/活捉了一个没有嘴的瓦罐/他们建立了烈士陵园
他们胜利了,就发表宣言/每个人都当上尉/请全世界喝自来水,喝醉/让上帝交钱
最后,姨妈总会出现/拉着他们的耳朵/顺便收些衣服,顺便/把他们丢到感冒药和乘法中间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 篇8
中心校
陈雯
沉睡的大地还贪婪地享受着它的美梦,有几丝光已迫不及待伸出双臂,想要揭开校园那神秘的面纱。几声呼唤声打破夏日的沉寂,偶尔隐隐约约地能听见稚嫩的读书声。
夏日的校园已不再沉默,张开那美丽的双目,而我缺却闭上眼大口大口的呼吸着,金黄色的阳光洒满校园,映红了那一张张笑脸。你看,大树下、小草旁,还有同学在背书呢!还有那“腾飞”的雕塑,像一只雄鹰正展翅高飞,或许是想盘旋校园高空,把校园景色尽收眼底; 或许是想离开这块平地,展示它的飞行技术,那么高傲!
在微风中,迎风招展的红旗舞动着她那婀娜的舞姿。
“叮叮„„” 校园似乎安静许多,站在旗台的我,远望这一切,心中激动万分。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篇9
复习目标
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前导入走进教材:
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 讨论提示并归纳
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高考典例:
例1(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讨论分析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提示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例2(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赏析】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例3(20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2。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提示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 “学”扇。例4(20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用草覆盖。
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案】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赏析】
吴西逸其人,生平不详。但从他留下的四十七首小令中,仍可寻绎勾勒出一个轮廓:他“走遍天涯”(《游玉隆宫》),曾在杭州、大都两地逗留过;也曾为求功名而到京师“趿履谒侯门”(《京城访友》);从他《自况》:“利名场上我情疏”,《殿前欢》:“归计寻张翰”,“往事南柯”等句看来,他可能作过小官,但很不得志,为此甚怀不平,曾“此情时拍阑干”(《闲题》)。终于,他看破世情,摒弃功名:“不羡青云选”,“身不入麒麟画。”(《殿前欢》)从此隐居林泉:“桑麻富田野生涯,市喧声不到衡扉。”(《山居》)而这首词则为其归隐前后所作。
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内容亦可分两层。前四句:“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燕。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写向往归隐的缘由。春残花谢,触景伤感,听杜鹃声声,叫道“不如归去”;秋寒月冷,霜降叶落,看燕子南归,亦令人长叹月圆人不圆。无知禽鸟尚能“倦飞而知还”,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岂能不为思乡而愀然动容,归心似箭呢?况且世道险恶,时不我容,人情淡薄,炎凉难堪;而风光景物,春去秋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岂可继续为名利而风尘奔波,离故乡而蹉跎岁月呢?由“春花”,“秋月”兴出光阴似箭、韶华易逝之叹;由“杜鹃”、“归燕”兴出人情淡薄,不可久留之情。前两句写景起兴而有声有色,后两句抒情取喻而兼用夸张。两两合璧对,四句连璧对,然三四句中分嵌“似”、“如”二虚词,句法又异,有整齐中见错落之妙。可见,看似平淡自然,实经匠心锤炼。
往下八句写田园隐居生活,又可细分两小层,第一层次中的四个五字句:“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夏,秧肥数顷田。”写归家务农的物质生活。“留下买花钱”指离开繁华闹市。古时城市富家皆有买花习俗,而不惜挥霍千金。自居易《买花》:“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一束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苏轼《牡丹记叙》亦述“州人大集,自舆台皂隶皆插花以从,观者数万人。”“趱入”即赶紧走入,状其归田之迫切。割茅苫房,种桑纺织,栽秧施肥,这便是山村田园之乐。四句用铺陈手法,以“留”、“趱”、“苫”、“肥”四个动词,连续写出归隐过程和田园劳动。其对偶形式和句法的整中寓变与首四句相近。结尾四个长短句:“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是第二小层,写归隐的精神生活:农事之余,则读书写诗,以诗酒自娱。特拈出陶潜、杜甫,是因前者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志爱清静淡泊(“冷淡”),正是作者意欲效仿的;后者虽未隐居,亦弃官避乱,且毕生坎坷潦倒,正与作者处境类似,易生共鸣,加上其清词丽句,历来为文人所同好,故抄之以赏玩。这四句句法两长两短,又用隔句扇面对,亦工稳自然。
此曲运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流畅自然。无一典故,无一华艳文词,纯用白话口语,读之纯乎天籁,自有其天然淳真之美。试看其对偶之精工多样,句法之整而寓变,比兴之巧妙自然,铺排之饱满淋漓,则可知平淡实来自艰辛。《太和正音谱》评吴词“如空谷流泉”,颇中肯綮。课堂总结:上面咱们一起结合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了诗歌修辞手法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诗歌鉴赏修辞手法的鉴赏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辞手法;第二步,根据诗歌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下面进行达标训练。..........板书辞手法结合诗词内容,明确修达效果根据具体内容,分析表
当堂达标: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 玉 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2、拟人: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问: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3、夸张: 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南 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区别: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分析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答案:①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7、通感: 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8、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马致远《汉宫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首曲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9、反复: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船”。[例]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明”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请简要分析。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推荐阅读:
论张爱玲比喻修辞中的女性意识09-20
37修辞一比喻08-21
修辞之比喻拟人夸张08-29
二年级修辞手法比喻06-06
起名字的用典比喻修辞法06-11
英语中的比喻09-30
《围城》中的比喻句08-19
小学诗词中的比喻句08-31
鉴赏诗歌修辞手法05-20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