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手法

2024-08-31

比喻手法(共5篇)

比喻手法 篇1

比喻、夸张是文学中的修辞方法, 如果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能适度应用, 将会使抽象的物理现象、概念变得丰富形象、欢快具体, 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 让看似“不可理喻”的物理规律的理解变得简单容易。比喻、夸张手法对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通过外形类比, 对物理符号的具体形状进行适度比喻, 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

初中学欧姆符号“Ω”时, 会感到此符号和其他的符号不一样, 在书写时感到困难, 不妨和农民劳作时头顶着的草帽相类比, 头顶上的草帽不就是一个大的“Ω”吗?在讲电容的定义式C=Q.U时, 难道就不可以和讲物体的惯性时经常用到在茶杯上放一块玻璃, 再放一个鸡蛋的例子联系起来吗?待到以后, 再提起电容公式, 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和鸡蛋茶杯发生联系。

2. 通过物理现象的联系, 适度比喻、夸张, 亲自体验、身临其境, 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学习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时, 可以用一个比喻, 感冒的人鼻涕从鼻孔中不由自主地下落, 它下落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讲分子扩散运动时, 由于分子运动时人的肉眼看不到, 不妨和广场上参观的游人联系, 这样学生就知道分子运动的无规律性。在学习弹力方向时, 学生会感受到弹力方向不好确定, 理不清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和产生形变的方向, 谁和谁的方向相反, 我们可以用同学坐在凳子上, 他的屁股和所坐的凳子两个物体均发生了形变来比喻, 此时要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会仔细地加以体验, 是谁发生了形变, 对谁产生了弹力, 方向如何?一目了然、无需教师多说, 而如果用一个物体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物体和桌面间的形变来说明弹力的方向时, 因为形变量较小, 学生难体会到形变的方向和弹力的方向之间的关系。讲《光的反射定律》时, 学生能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但具体有什么规律, 就说不清了, 不妨将此现象进行夸大, 带学生打一回台球, 利用台球反射现象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夸大物理现象, 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 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直接经验, 这样学习物理不是更直观形象吗?

3. 通过物理规律和日常生活联系, 适度比喻、夸张, 便于深刻理解物理规律。

在讲授直线运动时, 有这样一个问题:在运动过程中, 加速度a逐渐减小时, 速度一定会减小吗?学生倍感困惑, 无计可施。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度夸张, 用这样一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农村养猪, 如果第一天长5斤、第二天长4斤、第三天长3斤、第四天长2斤, 这四天来猪的生长虽然变慢了, 但猪的体重却是在不断增加。而物体的加速度不正是物理速度变化快慢的反映吗?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时, 虽然加速度在逐渐减小, 但物体的速度也是一直在增加, 不过和猪一样, 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逐渐减小而已。

物体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度比喻和夸张, 可以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 并可降低知识点的坡度和难度, 有助于学生认清物理本质、理解掌握物理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物理活动中, 学会体验, 适度运用修辞手法, 可加强物理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为解决物理问题找到相应的物体模型和思维的着陆点, 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使之更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激情。

比喻手法 篇2

(一)【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

修辞——比喻

授课教师:贺智斌(北京延庆县第四中学,中学高级)

【说课】

一、课程说明:

修辞方法,单就这个知识点来讲,无论从考查还是实际的运用等方面看都是重点。作为九年级学生已经对比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力求通过研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遵从辨识、理解、运用的规律进行重点突破,解决疑难,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具体说明:本节课重点通过例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比喻这种修辞的几个特点,从而能准确辨识;通过经典片段赏析,以及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比喻的能力;通过语段改写,提高学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2.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难点:

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步环师生活动 骤 节

设计

意图 一 情 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引出境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第二导本和习作中。环入 节。二 辨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提出识前测比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中一喻 小部 B.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分学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生所

遇到 C.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的不

能准 D.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确辨识比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喻句的问 1.关于比喻的知识:

题。

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

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是”等。2.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三 赏 1.听故事,辨优劣

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喻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2)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形似神似。2.细比较,识标准

(1)比较分析:

①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②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名家指路:

补充: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曾经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3)妙喻赏析:

①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②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③他(方鸿渐)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④鸿渐倦极,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四面聚近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链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

——选自钱钟书《围城》

(4)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愈远愈新。3.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三、妙笔生花写比喻

1.怎样才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伙伴相助:请祁燚同学谈创作过程。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祁燚 2.师生小结:

① 确定本体。② 确定本体内在特点。

③ 依据特点寻找诗意喻体。

④ 两相扣合,生动描述传达出本体特点。3.练笔: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比喻句。

第一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细流,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诗,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________________ 亲情是 „„ 4.成果交流:

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准确的选择喻体完成一个比喻句的创作,但不具体形象,缺少感染力。

5.思考:怎样才能使比喻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效果更震撼呢?

①比较分析

第一组:

瘦身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

原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第二组:

原版:女孩是一朵花。

升级版:女孩是一朵会笑、会跳的花,她蹦跳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笑。

第三组:

原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升级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慵懒的躺在厚厚的棉被下睡熟了。

②小结得出方法:紧扣喻体、强化特征、细致描写,可以使比喻效果更震撼,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

6.运用方法,二次加工,完成比喻升级版。原版:亲情是一股细流。

升级版: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干涸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7.同学展示,点评。8.老师范例:

亲情是诗,它书写在慈母的针脚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亲情是词,它吟唱在离人的酒杯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情是歌,它盘桓在儿女的心里,“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

作家秦牧说: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奇特的变化。” 四 梳

四、总结回顾

理总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结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④紧扣喻体,强化特征。五 拓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展迁 1.这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段描写,请你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移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摸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句子。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

信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浅析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篇3

比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在日语当中包括直喻、隐喻、寓喻、换喻、提喻、活喻、张喻等比喻修辞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 主要是把语言化平淡为生动;或把表达意义化深奥为浅显抑或化抽象为具体;或把篇章语句化冗长为简洁。总体上来说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日语的比喻表达方式当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

(1) 「…よう…」的类型, 这种类型和汉语中表示比喻的短语“好像…”、“…似的”等在意义上基本相同, 可以直接代替互换直译, 是日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比喻表达方式。与之表达意义基本相同, 接续方式不同的「…みたい…」类型, 也常常会出现在日常交流当中。

比如下面两个例句:

(1) 鈴木さんのマンションはまるでホテルのようです。

(铃木先生的公寓宛如酒店一样。)

(2) あの二人の会話は喧嘩をしているみたいだ。

(那两个人好像在吵架一样。)

像这样的日语和汉语能直接互译的比喻表达方式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 最基本的明喻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给予两者事物的相似性, 或是从已知的现象来推测未知的现象。

(2) 「…如し」的类型, 多用于日语中的谚语、格言等惯用语表达方式当中, 当然出现的几率远远比不上第 (1) 中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但是由于语言的多样化和独特化, 产生了「…如し」这样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

比如:

(3) 光陰矢の如し (光阴似箭)

(4) 赤貧洗うが如し (一贫如洗)

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中国成语当中, 多是一些脍炙人口, 不乏道理的表达方式。它的产生与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渊源和长期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凝练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这种比喻方式承载着中国厚重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智慧。

(3) 「…にたとえ (る) 」的类型, 多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比如”、“例如”、“比方说”等, 翻译成日语就是「…にたとえ (る) 」而派生出来的「たとえば」这个单词。先看看下面两个例句:

(5) 美しい女性の歩く姿をゆりの花にたとえる。

(把优美的女性的步姿比喻为百合花。)

(6) 人生はよく航海にたとえられる。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航海。)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比喻当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也没有明显的相似点, 却作为比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存在。对此我们可以成为是一种抽象的语言信息表达成具体语言信息的比喻, 从两者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连接到一起的。例句 (6) 把起伏无常的五味“人生”看做是在漫无边际、乘风踏浪的一种“航海”, 从而具体形象说明了“人生”的特点。这种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两者在本质上的相似点, 从根本上区别于 (1) 类型的表达。

(4) 「言わば…」的类型, 直译成汉语就是“可以说”、“相当于”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不能用合适的普通的语言来具体形象的表达本体的时候, 同时又为了通俗易懂, 而采用的一种假定的比喻, 本质上来说不是真正的比喻。

例如:

(7) これは言わばかけのようなものだ。

(这可以说是一场赌博。)

(8) 万里長城は言わば中国のシンバルだ。

(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

例句 (8) 中把“万里长城”当做“中国的象征”, 不能说是一种纯粹的比喻, 万里长城是中国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 就好比富士山是日本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一样, 对比喻的本体进行扩大化, 但这种比喻应用的前提应该还是说两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不是表面或本质的相似性。

二、比喻修辞产生的缘由

比喻为了加深理解而在表现形式中施以韵味, 收到“不想说得太直接, 也许用语言文字还表达不出来, 更让受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功效而采用的。在日本固有的农本文化当中, 比较崇尚“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 避免不和谐或承担责任, 少说甚至不说, 但是不得不说的时候, 往往是把语言美化、形象化之后再加以表达。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均是本体和喻体的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或是具有一定联系, 或是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积累所需。

比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而存在, 但最主要语言是人类创造的, 而比喻也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同时在施 (2003) 论文中提到比喻就是将客观上的远距离相似在心理上近距离地联系起来。比喻义与本义的关系体现了语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比喻义的本义本身有一种外张力, 外张力的大小会引导比喻义生成的趋势。说到这一点, 人们在寻找喻体的时候通常是从大家所熟悉的、通俗易懂的、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词或句着手, 进而把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化功能重叠起来, 就构成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比如形容高峰时间的公共汽车的拥挤状况, 日语说“ラッシュアワーの電車の車内はまるで蒸し風呂のような暑さだ”, 这句话当然可以译为“高峰时的公共汽车简直像蒸汽浴室一样热”, 但是这个比喻不如像“蒸笼一样热”明快而贴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两方都是为了表示热的程度, 本义是相同的, 但喻体却不尽然, 从各自的生活文化习惯、心理需要等选择喻体。可见本体外张力不同会引起喻体的选择方向不同。由此可知, 比喻修辞方式的产生是一种表达心理的需要。

又在康 (2011) 一文中涉及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 人们通过联想常把某些事物的品质、特征与其他一些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各代表一类事物, 通过相似联想, 把二者组合到一起。所谓的相似联想, 来源人心理的需要, 这种动机形成的喻体从而触及人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易于接受。比如:形容人多的比喻「芋を洗う」 (直译:洗芋头)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煮饺子) 、形容好事情来的比喻「棚からほだ餅」 (直译:从架子上掉下来小豆馅年糕)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福从天降) 、形容地方小的比喻「猫の额ほどの庭」 (直译:像猫额头大小的院子)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巴掌大的院子) , 等等。没有选择直译, 而采用意义本质上相似点的意译方法, 进一步说明了无论哪一种语言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 都仍然遵循文化习俗规则。从中日异曲同工的比喻表达方式来看, 选择喻体的同时受到各自文化的牵制。因而对于不同的语言来说, 比喻同时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喻体, 不同的喻体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源于文化对语言的诠释, 单纯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苍白无力的, 承载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确实羽翼丰满。于是, 借助文化的载体比喻应运而生。

三、总结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 比喻修辞手法的诞生和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不仅仅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联。从本义和喻义的角度来说, 更是人们在正常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所需, 为了顺利完成语言交际,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容易接近对方的心理等语言和心理需求, 我们就会选用一个好的喻体, 达到双方心理的共鸣。而喻体的选择同时受文化习俗的牵制, 不是说仅仅为了共鸣、为了需求而选择喻体, 是在考虑比喻的相似、类似、关联本质特点的基础上, 紧扣比喻修辞所承载的文化而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从本质上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日语的比喻修辞手法。

摘要:日语是一种暧昧语言。暧昧表达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暧昧语言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而组成的呢?在众多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 借助最多的就是日语中的修辞手法, 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婉转、层层递进法等多种修辞表达方式。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生成的。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具备不同的本质的民族风俗文化所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 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 揭示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日语,比喻,相似性,心理需要,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有志.浅谈日语中比喻的运用[J].现代外语, 1984, (3) .

[2]付黎旭, 雷鸣.日语修辞及表现手法欣赏[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8) .

[3]陈佳.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6) .

[4]张天奎.浅析日语中有关类似、比喻的几种表达方式[J].日本医学介绍, 1994, (15) .

[5]施春红.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J].语文研究, 2003, (4) .

[6]康健.试论汉语比喻的心理基础及文化观照[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1) .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篇4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1]学术界普遍认为, 从广义上说, 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 大体分为三类:一是指网络媒体上所使用的叙述性和描写性的语言, 其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形式与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大体是致的。二是指IT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用语, 具有生动、简洁、形象化、口语化等特点。在创造和表达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以达到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效果。比喻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 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新词语, 这些词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比喻修辞手法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描写事物或者说明道理时, 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网民们在交流中使用比喻手法, 既增加了说话的艺术性, 也增加了话语的幽默性。在网络语言中常见的比喻修辞手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一) 明喻

明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甲像乙”的形式, 甲是被比喻的事物, 即本体;乙是用作比喻的事物, 即喻体。“像”“如”“似”等都是常见的喻词。其实甲和乙之间是两种根本不相同而又相距甚远的事物, 但是两个事物之间具有“相似点”, 这个“相似点”, 就是我们用来做比喻的根据[2]。像这类的网络语言很多, 例如:

(1) 爱情就像一杯美味浓郁的咖啡, 婚姻则是留有咖啡渣的咖啡杯;

(2) 婚姻就像身上这件破棉袄, 让人行动不便, 却异常温暖;

(3) 人就像子弹, 最圆滑的飞得最远;

(4)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5) 人生就好比你那凹凸不平的脸;

(6) 生活像永不停转的磨盘, 一点点碾碎希望。

例 (1) 中的写出了爱情和婚姻之间不同的感觉, 也许这是有些人认为爱情胜过婚姻, 爱情固然甜蜜, 但是婚姻在现实中也不像例 (1) 所说的一样, 是留有咖啡渣的空杯子而已。在例 (2) 中则把婚姻比作破棉袄, 虽然不是舒服, 但是很温暖, 说明了婚姻虽然有些束缚, 但是也由于这种束缚, 让人感受到了婚姻带来的温暖, 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温暖。例 (3) 把“人”比喻“子弹”, 结合了物理的原理, 巧妙地说明了就像圆滑的东西能飞的更远一样, 为人圆滑更能适应当今的社会, 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而例 (4) 则把“人生”比作“戏”, 演技水平是戏剧能否成功的关健, 人生同样如此, 人获得成功, 就要以实力取胜。例 (5) 和例 (6) 分别把“人生”比作“脸”、“生活”比作“磨盘”, 都说明了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坎坷, 人生沧桑, 现实残酷。

(二) 暗喻

暗喻, 又叫隐喻, “甲是乙”是它的基本结构形式, 比喻词除了“是”之外, 还有“为”“成为”“当作”等等,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的, 它们之间在形式是相合的关系[3]。像这种方式在网络上运用也比较多。例如:

(7) 暗恋是成功的哑剧, 说出来就成了悲剧;

(8) 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 那么我永远不会哭;

(9) 爱情是一种互相讨好的艺术, 婚姻则是一种互相逃跑的艺术;

(10) 爱情是享受, 婚姻是忍受;

(11)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如果没有房子, 你连坟墓都进不去;

(12) 坐地铁, 是一项糅合太极, 柔道, 缩骨功的综合性运动;

(13) 姐是蒙娜丽莎, 不会对每个人都微笑;

(14) 人生是一张茶几, 上面放满了杯具。

例 (7) 中把“暗恋”比作“哑剧”, 不挑明真实情况会更好, 说出了暗恋的真实情况。例 (8) 中的把“你”比作“我的眼泪”, 永远也不会哭,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男生对女生的感情, 男生不用极其平常的说法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而是运用了一句歌词, 避免了粗俗的说法, 给女生一种新奇的感觉, 同时又让女生感受到她在男生心里的地位。例 (9) (10) (11) 都写出了爱情、婚姻的情况, 其中 (9) 和 (10) 写出了爱情与婚姻的截然不同的状况, 爱情是美好的, 婚姻是很现实的, 其中 (11) 就更能体现出现在社会上婚姻的现实性, 把“婚姻”比作“坟墓”, 往往坟墓是很容易进去的, 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婚姻都以房子和车子为前提, 在这个房价高居不下的年代, 想买套房子谈何容易, 因此往往很多人的爱情也许就败在房子上, 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性。例 (12) 中把“坐地铁”比作“运动”,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现在坐地铁的人很多, 在车上会做到像“太极”“柔道”“缩骨功”等动作, 形象生动的说出坐地铁的情况, 不仅幽默, 而且富含深刻的寓义。例 (13) 中把“姐 (自己) ”比喻成“蒙娜丽莎”, 因为蒙娜丽莎的容貌是微笑的, 这句话说出了自己不会对每个人都笑, 也写出了自己可能因为看到自己讨厌的人, 所以不想对讨厌的人笑。例 (14) 中把“人生”比作“茶几”, 茶几上都是布满杯具的, 而同时“杯具”运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 “杯具”就是“悲剧”,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充满坎坷的。

(三) 借喻

借喻比暗喻更进一层了, 比喻词没有了, 甚至连被比的事物也省略了, 讲的只有比喻的事和物, 其结构形式是, 乙代替甲[4]。暗喻借助于喻体与本体之间的相似点, 使读者看到喻体便联想到本体, 获得语言上独特的艺术美感。在网络语言中许多形象生动的流行词汇就是运用了借喻而产生的, 如:恐龙 (比喻丑女或者长相不好的女孩) 、青蛙 (比喻长得不好看的男孩) 、菜鸟 (比喻新手) 、潜水员 (比喻在论坛上喜欢看人家发表而自己不发表的人) 等等。同时, 在网络交流中使用借喻手法的也非常多。如:

(15) MM啊, 小心哦, 这里面有狼;

(16) 我们的内存太小了, 一下接受不了那么多;

(17) 基冈目送英格兰下岗;

(18) 丹麦开始卷铺盖;

(19) 我们关系很磁;

(20) 做人就要做个无间道。

例 (15) 中的“狼”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很危险的动物, 在论坛或者QQ群里面, 往往大家看见有美女时, 难免会说几句话, 这是有人总会好心的提醒, 有狼或者什么的。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冲着谁去的, 只是为了在聊天时增加幽默感, 拉近大家的距离, 才使用的一种方式。例 (16) 中的“内存”指的是大脑, 内存原来指的是电脑的储存量, 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 往往接受不了那么多, 为了达到搞笑的效果, 用内存来比喻脑子。例 (17) 、例 (18中的“下岗”“卷铺盖”都有回家的意思, 这是在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上, 分别用了“基冈目送英格兰队下岗”和“丹麦开始卷铺盖”这两个标题, 分别用“下岗”和“卷铺盖”来比喻英格兰队和丹麦队的无奈出局。下岗和卷铺盖两者都有离开的意思,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两队的状况。这些体育新标语, 巧妙运用借喻手法, 避免了表达上的平庸, 达到了吸引观众, 增加阅读量的效果。例 (19) 中的“磁”大家都知道分不开的一种情况, 用“磁”来说明我们的情况, 表明了我们的友谊不是很一般, 感情真挚深厚。例 (20) 中的“无间道”, 自从《无间道》上演之后, “无间道”这个名词就在网上流传开来, 纷纷被网友用来比喻“卧底”, 往往在球迷看球的时候, 当本队员挡住自己队友的射门的时候, 就被网络球迷调侃—某某球员上演了一次“无间道”的好戏。

(四) 博喻

博喻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的修辞格, 我们称之为博喻。因为有时候用一个喻体来描写事物, 觉得有点单调, 不够味, 于是就连用几个喻体来描述它。这样要比单用一个更加显著, 更突出。博喻有一个显著特点, 即博喻所采用的比喻, 一般都是同一的比喻形式, 即用明喻就全部要用明喻, 用暗喻就全部用暗喻。但是在多个比喻中, 也有明喻、暗喻、借喻相互交错运用的[5]。例如:

(21) 你是我的心, 你是我的肝,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22) 婚姻:是飞行者的百慕大, 是拿破仑的滑铁卢, 是落魄者的华尔街, 是死亡者的无间道;

(23) 家:是牵挂中的温暖, 是想念中的感动, 是体贴中的真情。

例 (21) 把“你”比作“心”、“肝”和“生命”, 大约是男女恋人之间的感情, 也可能是网民在网聊中的调侃语句。例 (22) 则把“婚姻”比作“飞行者的百慕大”“拿破仑的滑铁卢”“落魄者的华尔街”和“死亡者的无间道”, 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婚姻在网友们看来很痛苦的一件事, 但是现实中的婚姻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是多了一份责任, 多了一份谅解, 但是这也显示出网络流行语搞笑的特征。例 (23) 把“家”比作“温暖”“感动”和“真情”, 说明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是你在外工作牵挂想念的地方, 是你享受父爱母爱的地方,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家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侧面也反映出亲情的重要。

结语

网络语言在输入方面有着很大的便捷性, 网络语言的幽默诙谐、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的特点这对于网民的交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在目前网络语言中, 除了使用比喻手法外, 还大量使用谐音、仿拟、缩写字母、符号等方式, 出现了一些词语不规范、粗俗化等现象。如:昨晚写作业到十点, 杯具哦!这些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 “杯具”是“悲剧”谐音;有些还用字母缩写来输入, 比如:“NND”“TMD”这些低俗的词语;仿词类的词语一般由其它字词来代替, 对原词有很大的冲击, 如:“有围 (为) 青年”“箭 (见) 多矢 (识) 广”和“乱室 (世) 英雄”等。目前, 网络语言充斥着生活各个方面,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使用, 但某些不规范的现象, 对于还处在学习文化知识青少年来说,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 同时也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 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也要认识到其不良的影响, 做好网络语言的规范, 引导广大网民朋友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准确、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3][4][5]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6]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7]陈明、高媛.浅谈网络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6 (2) .

[8]方珍平.网络语汇的构成方式略谈[J].修辞学习, 2005 (6) .

[9]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 2006 (2) .

[10]黎昌友.网络语词的类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 (12) .

[11]赵华伦.论网络语言的修辞现象[J].语言文字应用, 2005 (s1) .

[12]左海霞.姚喜明.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J].外语电化教学.2006 (1) .

比喻手法 篇5

一、大胆的夸张

诗人大胆神奇的夸张, 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激奋不已。读李白的诗歌, 我们不难发现, 诗人使用夸张手法时, 运用数字进行夸张, 是诗人夸张艺术的一把杀手锏。

如五言古诗《大车扬飞尘》 (古风二十四) 既是首政治抒情诗, 也是首讽刺诗。“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路逢头鸡者, 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怀惕。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这首诗中应用夸张的修辞格写了两种人:宦官和斗鸡者。作者通过夸张描绘了宦官的行车情况和居住条件。他们的行车真是车轮滚滚、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飞驶而行, 正是正午时分, 却昏暗得使人难以分辨道路。而其居住的宅院, 盖得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高大雄伟, 气派非凡, 好象和天上的云朵连结在一起, 直冲云霄。诗人就是运用夸张的手法, 写出宦官的行车是这么飞扬跋扈, 有恃无恐, 作威作福, 任车辆横冲直撞。写出宦官宅院是这么的排场。李白对这类人是深恶痛绝的, 写他们“多黄金”, “开甲宅”并非是夸他们的排场和阔气, 而目的在批叛和揭露。斗鸡者又是如何呢?他们穿戴富贵, 车子豪华, 高人一等, 在街上慢慢行走, 好像故意放慢了脚步, 耀武扬威, 夸耀于人一样, 且气焰嚣张, 甚至连鼻孔中吹出的气也似乎能把天上的云霞吹动似的, 走路的人见斗鸡者一个个都是担心畏惧, 足见其不可一世的形象了。这里, 诗人用大胆的夸张, 传神地把斗鸡者的气焰颇为真实地刻画出来。李白对斗鸡之徒更是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总之, 全诗前后运用夸张, 作者形象地揭露了宦官和斗鸡者的狂态, 揭露了黑暗了现实, 批判了唐王朝的腐朽统治。

这些诗句中都运用了极度的夸张, 形成了李白诗歌独特的雄奇、奔放、飘逸的语言风格。

二、贴切的比喻

比喻是中国自古以来诗学上重要的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亚里斯多德认为:“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作为天才诗人的李白, 其诗歌中的比喻很多, 比喻的运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与个性特色, 体现出其个人与盛唐诗歌的美学特征。

李白七言古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鱼目亦笑我, 谓与明月同。骅骝拳局不能食, 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扬》《黄华》合流俗, 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合《阳春》, 楚地犹来贱奇璞。”这一连串的比喻, 揭露了当时正不压邪的社会现实, 写出了自己的境况。“鱼目”比喻为小人;“骅骝”即良马, 在此比喻为栋梁之才;“拳”指受委屈, 不能施展抱负;蹇驴即跛脚驴子, 比喻得志的庸才;“鸣春风”极言大喊大叫洋洋自得的样子通过比喻写出了当时的现实骏马受委屈而跛脚驴子受尽恩宠, 得意长鸣;俚俗粗鄙的《折扬》、《黄华》之曲, 在社会广为流传。而高雅的《阳春白雪》却无人附和;献和氏壁的反被砍掉双脚, 阿庚奉迎者却是踌躇满志。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人生?这是什么样的现实?简直是黑白颠倒, 好人爱欺, 坏人得意, 奴才被重用, 人才被压抑的社会。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 将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易于理解。

李白的《燕昭延郭隗》是一首五言政治抒情诗。其中的诗句“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就是运用了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社会上用人不是优胜劣汰, 而是用人唯亲, 像李白这样的人才也像尘埃一样被抛弃了。他们宁愿用金钱买歌买笑, 纵情声色, 但却用糟糠供养贤才, 压抑人才, 这的确是李白的悲剧, 也是时代的悲剧。

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中用“抽刀断水水更流”, 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来断流水, 但水依然在流, 用饮酒来消除愁思, 却更加增添了忧愁。人们常用饮酒来驱散胸中的烦愁, 李白自己也曾写过“愁来饮酒二千石”的句子。可是现在却到了连饮酒都不能消除烦愁的地步, 其烦忧之多、愁思这深就更可以想见。上句是下句的比喻, 用不绝的水来比喻不尽的愁思分外贴切, 而“抽刀断水”这一带有动作性的比喻, 更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意欲摆脱胸中愁烦的强烈愿望。

三、生动的拟人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面对明月与影子, 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 作者偏把它拟人化, 视为知己, 引为同调, 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 写来却是那么自然。在这温暖的春夜, 李白边饮边歌舞, 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 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 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 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 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四、结束语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 他以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独特的成就, 把中国的诗歌艺术推上了顶峰。他的许多优秀诗篇, 不但在中国脍炙人口, 而且在世界各国人民中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李白诗歌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融会了屈原和庄周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 经常综合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纵横飞动的文字, 充沛的气势, 形成独特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他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 直至现代, 乃至当今。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学习发扬光大

摘要:李白作为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对唐代诗歌的繁荣, 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以及现代诗歌中浪漫精神的传承, 都起到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研究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浪漫,夸张,比喻,拟人

参考文献

[1]《唐诗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2月.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6月.

[3]《李白集》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4年6月.

[4]傅德岷主编:《唐宋诗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1月.

[5]《李白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6]王步高:《唐诗鉴赏》,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上一篇:电视台网站下一篇:物流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