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精选13篇)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1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试卷
单位名称:
姓名:
成绩:
1、供顾客使用的理发刀具、胡刷、毛巾等公共用具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剃须刀、胡刷和护颈纸。
2、备有皮肤病患者专用工具箱,用于存放供患头皮癣等传染性皮肤病顾客专用的整套理发工具。皮肤病患者专用工具用后应立即消毒,并单独存放。专用工具要有明显标记,便于与健康顾客使用的工具区分。
3、理发与烫发在专间或分区域进行。理发、烫发、染发的毛巾应分开使用。
4、客用化妆品卫生要求
1、供顾客使用的洗发、染发、烫发、育发等化妆品,其产品标识必须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厂名、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或有效使用期等标识。育发、染发、烫发特殊用途化妆品,其外包装上还必须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供顾客使用的进口化妆品,外包装上必须有中文标识;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进口化妆品批准文号或备案证号。
无有效卫生许可证,(不予评定等级)。卫生许可证原件应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如(接待处、前台的面向顾客的墙面等处)。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应置于(相应岗位)的墙上。应设立(专用密闭消毒间或消毒区域)未配备不予评定等级;(消毒间不能正常使用)不予评定等级;未配备(消毒所需的水池);不予评定等级。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8 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客用化妆品应有中文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卫生许可证号)等内容,无过期产品。采购化妆品应向经营商索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复印件,并妥善保管,以便溯源。
9、配备皮肤病、头癣等传染病顾客(专用理发工具)及容器有明显标识,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单独存放。
10、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前后要(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工作服整齐干净。工作场所不宜摆放个人物品。
11、配好的消毒液浓度降低后应及时更换,氯制剂(每4小时)更换,戊二醛溶液每7天更换。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辖区36家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行业参加全市“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班”的从业人员296人。培训前共发放调查问卷296份,回收296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64%。培训后发放调查问卷295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7.97%。完成有效问卷的289人平均年龄为23.50岁(17~35岁),其中,男61人,平均年龄为24.50岁(18~30岁);女228人,平均年龄为23.23岁(17~35岁)。15.57%(45/289)的人已婚,67.82%(196/289)的从业人员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5.50%(276/289)的从业人员来自外市,4.50%(13/289)的从业人员来自本市城郊和农村。
1.2 调查方法
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现场匿名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当现场答卷出现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时及时进行纠正。所有参加培训的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业等行业从业人员在培训前填写一次问卷,然后由疾控人员采用讲课,发放宣传资料,分组讨论,观看VCD专题片,现场模具演示等方式对其进行为期1 d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与培训前相同的调查问卷对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第2次调查,然后汇总比较培训前后从业人员有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获取的所有资料均使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
被调查人员中参加过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班的占66.44%;被调查者中通过培训、专业书籍、报刊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者85.47%;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获得知识者仅占8.65%。
2.3 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关于艾滋病的认知态度
表示“愿意了解艾滋病知识”者85%以上,培训后,认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必要”和“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查”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对艾滋病患者恐惧”的比例有所下降。见表1。
2.4 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289份有效答卷,总的答题正确率培训前为7.27%、培训后为76.47%。由表2可以看出,92.04%的被调查者知道洁身自好不性乱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培训前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了解不够,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和消毒剂等预防艾滋病措施认识不足。培训后,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见表2。
3 讨论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其扩散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经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专家预言,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将达到1 000万。因此,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当今时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艰巨而繁重。现代医学研究证实,AIDS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同时也是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疫苗预防。当今国内外比较认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提出“行为干预是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该病的预防知识,使人们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做到洁身自爱,杜绝不健康性行为。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和经济观念不断更新,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人数迅猛激增。同时,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不健康性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从事专职或兼职的以色情服务为主的“商业性工作者”。本次调查显示,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中外来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再加上身处异地家庭约束弱化,已有相当部分人群成为“商业性工作者”,同时也成为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之一。另外,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主要在20~35岁,属于性活跃年龄段,虽然对艾滋病方面的一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满足保护自身的需要。因此,加强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本次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洗浴、夜总会、美容美发等娱乐行业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对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的认知明显增强,也意识到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保护手段的重要性,这些都说明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本次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对自身的健康比较关注,也愿意了解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因此,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对其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目的:了解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等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方法:对辖区36家娱乐行业296名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通过比较培训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所涉及到的26道题在培训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培训确实可以显著提高娱乐行业等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达到提高他们主动预防艾滋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兴瑞.基层妇保人员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5):131-132.
[2]景心宇,孙菲.美发美容业从业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2):59-60.
[3]何小静,尹铁芳.某大学新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知识来源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01-404.
[4]蔡妙森,郑爱华,王琳,等.深圳市宝安区娱乐场所“三陪人员”HBV、HCV、梅毒和HIV感染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4):418-419.
[5]严秀丽,孙永合,耿文.泰山区基层领导干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8(18):30.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组织;培训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63-1
1 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专业技术水平偏低。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和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尤其是农机合作组织的参与,使过去人们望机兴叹的大中型农业机械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耕耘在田间大地。这些拥有液压、电控、激光甚至全球定位等新部件、新技术的农机装备,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水平高的农机驾驶员而言,可能操作起来不算复杂,其实他们远没有达到真正掌握农机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操作驾驶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一是生产厂家和销售厂家只重视技术培训或进行简单的培训,而没有关注维护、保养等细节;二是没有同实际生产相结合,这种脱离现场的课堂式培训,对许多驾驶员而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经验,管理粗放,随意性强,影响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1.2 传统的土地观念有待更新
农业机械高效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土地规模化、标准化。在零散的地块,大中型农业机械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农机合作组织的良性发展,同持有可耕种的耕地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从目前情况看,有的种植户小农意识强,不愿把土地交给农机合作组织去管理经营,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受到限制。
1.3 目前培训的对象有待改变
当前,农机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机械驾驶员,而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除了开展技术培训外,还需要在管理、财务、营销等方面开展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 搞好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培训的措施
2.1 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及省高度重视农民技术培訓工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工作,各地培训班也开办了很多。但在培训实践中发现,一些县(市)的农机主管部门并没有真正落实这项国家优惠政策,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报名人数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以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提高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素质上来。大中专院校作为农民培训的主力军,应充分利用国家有关培训的优惠政策,用公益心和实际行动,积极为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学历、技能教育,并提供助学金。同时,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充分结合学员的工作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培养,强化素质教育,使学员掌握较强的操作技能,为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充分发挥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作用
农机合作人员培训应同当地农机推广部门、农机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利用农机推广部门和农机校的人才、技术、教学资源优势,做好驾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省级农机推广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式培训,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农机推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制定计划前要进行充分调研,划分所辖地区不同种植区域,掌握不同地区的农机推广技术的需求,编撰通俗易懂的农机推广技术实用教材,让农民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2.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培训活动
网络信息技术以其高效快捷的优势,将成为未来农机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培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省级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的信息网络,并将其纳入到农网系统。建立专门的覆盖面广的农机合作社网站,开设与农机合作社工作相关栏目,将技术培训列为重点,设专人进行信息更新、网站维护工作。
2.4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培训活动
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企携手”的培训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企业、农业教育机构、农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化培训机构,也可以承担农机合作社实用技术培训任务。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课堂培训和现场示范相结合,以现场示范培训为主;坚持系统培训和农时季节培训相结合,以季节培训为主。要大力加强农民师资队伍的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要选择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优秀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作为培训老师,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科技能手、科技示范户作为补充,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实施现场讲解、示范、操作、解答,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努力增强实用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参训农机驾驶员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
药品从业人员培训知识 篇4
1、企业(单位)应遵照依法批准的 经营方式 和 经营范围 从事经营活动。
2、GSP的中文意思是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MP的中文意思是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审核供货方的资质资料包括 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或 药品GMP(GSP)证书,营业执照,生产企业还要查看药品注册证书,必要的话还要该批药品的检验报告书,企业法人的授权委托书及业务员的身份证,上述证件注意查看是否在有效期内,营业执照应当每年进行年检。
4、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7 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3 日用量。
5、药品批发企业不能从事药品 零售 活动,药品零售企业不能从事药品 批发 活动,医疗单位配制的制剂只限于在 本医疗机构内 使用。
6、特殊药品包括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医疗用毒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进购进口药品时必须索取供货方提供的该批药品的 进口药品注册证 和
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
8、我国药品实行 分药 管理制度,可分为 处方药 和 非处方药 两大类。
9、处方药的警示语是 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的警示语是 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
10、处方药必须凭 执业医师 或 执业助理医师 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11、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 非处方药专有标识,消费者有权自主选购非处方药,并须按非处方药标签和说明书所示内容使用。
12、进购的药品必须经 验收,并 检验合格 后,方可销售。
13、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意外 的反应。
14、药品适宜相对湿度范围是 45%---75%、适宜相对温度范围常温库是 10~30℃、阴凉库是 不高于20℃(0~20℃)、冷藏库是 2~10℃。
15、药品的的摆放要做到 药品 与 非药品 分开; 处方药 与 非处方药 分开; 内服 与 外服 分开。
16、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 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资格 的企业购进药品。
17、药品经营企业从无《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购进药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购进的药品,并处违法购进药品货值金额 2 倍以上 5 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 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 药品经营许可证。
18、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 进货检查验收 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
19.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与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0.对陈列的药品应按月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21.GSP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它是药品经营企业质量
—2— 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国境内经营药品的所有专营或兼营企业。
22.门店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23.企业对特殊管理的药品,必须实行双人验收制度。
24.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含特殊药品(麻黄碱)复方制剂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
25.为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藏、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用法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形式,称为药品剂型,如汤药、散剂、丸剂等。
26.《中国药典》规定,制剂规格是指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效价、含量(%)或装量。
27.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28.OTC药即(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29.保健食品不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30.门店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不可以在其他单位兼职。3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当分柜摆放。
32.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应当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发给其《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申请《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33.企业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每年应接受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
34.企业应配置调节温、湿度的设备,做好库房温、湿度的检测和管理,早,中,晚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记录。
—3—
35.企业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企业购进记录应完整,内容包括:品名、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等。
36.特殊管理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37.药品的包装中,需要有产品合格证。
38.验收人员对购进药品,应根据原始凭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逐批验收。药品验收应做好记录,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39.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22.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4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41.药品信息的来源是指国家制定、公布的药事法规、标准互联网上提供的药品信息。
42.药品包装标签分为内标签、外标签。药品包装、标签上印刷的内容对产品的表述要准确无误,除表述安全、合理用药的用词外,不得印有各种不适当宣传产品的文字和标识,如“国家级新药”、“中药保护品种”、“GMP认证”、“进口原料分装”、“监制”、“荣誉出品”、“获奖产品”、“保险公司质量保险”、“公费报销”、“现代科技”、“名贵药材”等。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5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记得好评)
一、单选题
1、国家对公共场所实行(B卫生许可证)制度。P792、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持有(A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P803、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A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P834、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
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A一次)。P845、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B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
门提出申请。P866、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处以(C 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P877、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B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报告。P858、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A一)次。P1279、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C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P8510、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B 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重新
申请卫生许可证。P85
二、填空1、2、200~1500元的行政罚款。P873、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应设强制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P1194、P145、为满足清洗消毒需要,住宿场所宜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清洗消毒间,且有明显消毒设施。P906、P147、P168、理营业执照。P799、大中型商场须设顾客卫生间,卫生间应有良好通风排气装置,做到清洁无异味。P1610、沐浴场所经营单位应在沐浴场所门口醒目位置设有禁止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等患者就浴的明显标志。
P27
三、问答题
1、公共场所的消毒原则?P48
①、没有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是相对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进行一般消毒即可。②、传染病流行时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区域进行
专业消毒。
③、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一般不需消毒。
④、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如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共
用电话、电梯开关及公共厕所、交通工具内部器具等)。
2、公共场所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及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有哪些?P6
传染病的预防策略是以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加强传染病监测。
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题题库 篇6
1从业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安全不生产。√
2从业人员在享受安全生产权利的同时,也必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
3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工会组织的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4煤矿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煤矿企业有权安排未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从业人员上岗作业,从业人员不得拒绝。×
7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8煤矿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可适当向从业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9煤矿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10煤矿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11从业人员无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12从业人员有权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13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14煤矿企业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留部分人员采取措施,不得擅自撤离作业场所。×
16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1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18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19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20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1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煤矿企业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
22煤矿企业应当向从业人员告知职业危害因素及应急处理方案。√
23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4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2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为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力√
26煤矿企业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从业人员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7煤矿企业招用劳动者时,要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28煤矿企业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9煤矿企业可以以实物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工资。×
30从业人员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1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7
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构成上,人员规模、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历层次等比较接近;远程教育从业人员来源上, 大部分来自于传统面授教学系统,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可避免地受面授教学的影响,难以发挥远程教育固有的优势和效益。 “实践证明,即使在传统教育系统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也不能胜任远程教育领域的岗位”2,远程教育领域需要专业化的从业人员。
笔者以高校远程教育的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影响该类人员的在职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该类人员在职培训的相关行为,探讨针对该类人员培训需求建立相应培训体系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选择了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9所远程教育机构和北京交通大学在各地的15所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向这些机构发放了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情况见表1。
调研对象的选择综合考虑如下因素:相关机构的性质、管理模式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水平。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半随机性抽样的方式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发放问卷200份,选取有效问卷186份,被试女性94人,男性92人;年龄分布情况为30岁以下54人,31~40岁62人,41~50岁34人,50以上36人;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及本科以下136人,硕士40人,博士10人;专业分布为文科71人, 理工科115人;职称分布情况为初级18人,中级50人,高级26人,其他92人;工龄分布情况为1年及1年以下22人,2~5年24人,5~15年72人,15年以上68人;岗位分布情况为行政管理岗位54人,教学管理岗52人,教学支持服务岗10人,教学研究岗5人,教学辅导岗25人,技术开发与支持岗16人,其他岗24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基本现状
1.培训制度方面,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所在的机构都有明确的职工年度培训计划和相应培训时间要求。75.8%的被调查者回答从业机构对职工参加培训有明确的奖惩措施。54.3%的被调查者上一年度参加的培训学时在20个学时以上。
2.培训方式方面,高校远程教育学院目前采用的培训方式有邀请专题讲座、内部读书活动、视频学习、学术交流、拓展培训、 调研学习、网络视频公开课、到外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系统学习等,其中,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最近两年接受过前三种培训,而培训方式运用最多的是专题讲座。
3.培训作用方面,85.5%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后对其个人工作有积极的作用;82.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对其个人的发展有好的作用;3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非常重要”,59.1%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培训“重要”。
(二)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表2解释的总方差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小于 1 的未列出) 。
本次研究对培训问题的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 因子分析方法是从所研究的全部原始变量中将有关信息集中起来,通过探讨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结构,将多变量综合成少数因子,以再现原始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相关关系的内在原因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 本项目通过SPSS17软件对相关问卷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
根据分析,KMO值为0.815(>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0.05),表明相关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1.确定因子个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通过表2可得知第一因子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36.221%,前三个因子的贡献率达到62.048%。
根据如下碎石图,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第三个因子以后的特征值都很小,他们对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到可以被忽略,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比较合适 。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a.已提取了 3 个成分。
2.因子载荷矩阵。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可以自动输出因子载荷矩阵,该部分内容是因子分析的核心。
3. 各参数的 权系数和 权重 (显著性)。 通过公式Xi=AilF1+Ai2F2+Ai3F3+Ai4F4计算,可以得出各参数的系数(Aij表示第i个主因子对第j个评价参数的权系数,取绝对值计算),再根据公式可计算各指标的显著程度(见表4) 。
(显著性)
根据统计结果,高校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中存在问题的排序为没有考虑职工的实际培训需求、没有成体系的培训课程、缺少多样化的培训课程资源、培训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对职工进行分类分层培训、没有政策约束和激励机制、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满足实际培训需求、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是目前被调查人员所在机构在职培训存在最显著的问题,而工作任务在受调查人员看来并不是在职培训中重要问题。同时,参加调查人员的人力资源特征对在职培训现状的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调查结果表明,构建员工的在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越来越被各类远程教育机构所认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有较强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对参加在职培训也有较强的积极性,而在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学术界对远程教育从业人员的分类、能力需求以及专业化培训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的探讨,尤其是对于不具有专业背景、但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远程教育人员的培训内容应该建立于各类远程教育人员的职业岗位规范,根据岗位规范的标准才能确定各类人员的培训内容。”3如何实现岗位规范与实际工作的对接、员工发展与培训需求的对接、员工培训与组织发展的对接是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调查表明,构建员工的在职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越来越被各类远程教育机构所认同。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对在职培训有较强的认可度和需求度,对参加在职培训也有较强的积极性,而在职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满足实际培训需求、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是目前被调查人员所在机构在职培训存在最显著的问题,而工作任务在受调查人员看来并不是在职培训中重要问题。同时,参加调查人员的人力资源特征对在职培训现状的评价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8
质量管理制度
1、质量管理部负责提出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草案,经部门经理会议讨论并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2、公司以“诚信、质优、安全”为宗旨,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遵循“质量第一、确保安全”的质量方针。
3、各部门经理是本部门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质量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公司全体员工要根据各岗位职责,确保公司质量方针的全面落实。
4、质量管理部每季度根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对公司质量方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5、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岗位必须在一周内查明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完成整改。
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公司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2、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4、任何员工不得将易燃、易爆等物品带入经营场所内。
5、个人办公区间物品应摆放整齐,办公台上不得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6、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公司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7、注意个人卫生,不得穿背心,拖鞋进入办公区域。
8、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1、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置明显标志。
2、所有入库产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在规定的区间,出入库帐目应与货位卡相符。
3、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将保健食品分别离地整齐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或冷藏库,并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
4、应合理使用仓容,堆码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库存保健食品应按保质期远近依序存放,先进先出,不同批号保健食品不得混垛。
5、仓库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地面清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墙壁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霉、防火设施配置齐全、措施得当。
5、仓库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杀菌,并作好记录。
6、非仓库员工不得进入仓库。进出仓库要换仓库专用鞋预防灰尘。
7、仓库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在区以上医院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肠道致病菌、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公司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向部门领导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本制度中不允许有的疾病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佩戴工号牌,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人员培训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维修、保洁、仓储、服务等人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3、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4、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5、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6、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由行政部门与质量管理部共同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7、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保健食品采购、贮存、销售、售后服务制度
一、采购制度
1、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结构及质量部门反馈的信息编制购货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要建立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2、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和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
3、要认真审查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4、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5、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执行《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制度》。
6、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保健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7、严禁采购以下保健食品:(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2)无保健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二、贮存制度
1、所有入库保健食品都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准入库。
2、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需冷藏的保健食品储存于冷库(温度2-10℃),需阴凉、凉暗储存的储存于阴凉库(避光、温度不高于20℃),可常温储存的储存于常温库(温度0-30℃),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3、保健食品应离地、隔墙放置,各堆垛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堆放保健食品必须牢固、整齐,不得倒置;对包装易变形或较重的保健食品,应适当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翻垛。
4、应保持库区、货架和出库保健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5、应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储存条件,做好仓库的防晒、温湿度监测和管理。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对库房的温湿度进行检查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6、应根据库存保健食品的流转情况,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在该保健食品存放处放置“暂停发货”牌,并填写《质量问题报告表》,通知质管部复查并处理。
三、销售制度
1、所有销售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和产品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
2、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3、严禁以任何形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凡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或变质的保健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4、销售过程中怀疑保健食品有质量问题的,应先停止销售,立即报告质管部,由质管部调查处理。
5、卫生管理员负责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指导营业员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做好营业场所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6、在营业场所内外进行的保健食品营销宣传(包括灯箱广告、各种形式的宣传资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未取得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在营业场所内外发布广告;广告批文超过有效期的,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四、售后服务制度
1、公司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负责解答和处理顾客对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质量问题的咨询和投诉。
2、售后服务部应建立售后服务档案,对顾客提出的意见和处理结果予以登记,定期汇总上报公司相关部门。
3、定期开展用户访问,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反馈客户质量查询或投诉信息,并落实相关质量改进措施。
4、对消费者投诉的质量问题,应在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予以处理,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公司分管负责人,必要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5、营业场所内应设立顾客意见本、服务公约、服务电话和行业主管部门投诉电话,便于消费者监督。
6、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应积极予以采纳,并予以感谢。
7、制定便民服务措施,提供义务咨询、免费送货上门等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
岗 位 职 责
一、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1、对公司保健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保证公司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2、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业务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公司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3、负责签发保健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及其他质量文件,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负责对保健食品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批,对公司购进的保健食品质量有裁决权。
5、负责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在公司内部的贯彻实施。
6、负责选拔任用各方面的合格人员,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二、食品卫生管理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严格遵守公司的质量和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2、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内外环境整洁,保证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有效。
3、每年负责安排公司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建立并管理员工健康档案,监督检查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
4、负责监督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保证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5、保证保健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发现可能影响保健食品质量的问题时应立即加以解决,或向总经理报告。
三、购销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遵守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采购和销售方面的管理制度。
2、采购人员应根据公司的计划按需进货、择优采购,严禁从证照不全的公司或厂家进货。
3、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认真检查供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和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检验合格证》,对保健食品逐件验收,4、销售人员应确保所售出的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保健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质管部报告。
5、销售时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6、营业员应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做好营业场所的温湿度检测和记录,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7、营业员应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当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
8、营业员应热心为顾客服务,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并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9
单位姓名得分选择题:(单项选择)50分
1.《条例》规定公共场所开业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有足够的服务人员(B)有足够资金
(C)地处繁华地段(D)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2.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后,逾期个月未办复核手续,原证自动失效。
(A)1(B)2(C)3(D)4
3.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危害健康事故,事故报告责任人应向及时报告。
(A)场所主管部门(B)卫生监督机构(C)工商管理部门(D)公安部门
4.凡患有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及时治疗并调离原岗位。
(A)痢疾、伤寒、(甲/戊)型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浓性或者渗出皮肤病。
(B)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C)前两项均包括(D)前两项均不包括
5.旅店业的床上用品必须做到。
(A)每天更换(B)脏了更换(C)一客一换(D)一周一换 判断题:(认为正确的打“√”;认为不正确的打“×”)50分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一部部门性的法规,故只在卫生系统内有效。()
2.卫生防疫机构应对新、改、扩建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一律每年进行一次。()
4.提高公共场所空气卫生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通风换气,并保证一定数量的新鲜空气。()
5.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后即可上岗工作。()
6.申请卫生许可证前先取得工商执照。()
7.噪声就是指杂乱无章的声音、因此,音乐声、广播声不属于噪声。()
8.服务员上班必须穿工作服,只是为了店容店貌的整齐、美观和让顾客便于认别。()
9.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时,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和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它人员没有义务报告。()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10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和过去的会计准则相比, 新准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引用公允价值;变革了存货计价方法, 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 规定存货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处理, 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 计入存货成本;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 不高估资产价值, 不低估负债和损失,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不能继续使用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递延 (待摊) 或予提项目;扩大了职工薪酬范围; 扩大了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资产范围, 改变了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 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了变化;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变革;改变现行的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做法, 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开发活动支出允许资本化, 作为资产予以确认。
新准则有难点, 比如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新增加的内容, 比如投资性房地产;一些业务核算有较大改动, 如研发支出、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债务重组的核算等。
二、会计从业人员现状
据统计, 截至2004年底, 全国执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有956万, 其中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有6.8万, 占0.7%; 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有115万, 占12%;具有助理会计师及会计员资格的有395万, 占41.3%。执证会计人员中, 具有大专学历的有303万, 占31.7%;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13万, 占11.8%;具有硕士 (含其他专业) 以上学历的人数仅有3.2万, 占0.33%。
从以上数据上看,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十分匮乏。 会计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同, 对新准则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由于新准则变化之大、执行范围不断推广, 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又大不相同, 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授课教师也是个严峻的挑战。学院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了对葫芦岛市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为此, 教师们进行了多次教研, 查阅了大量资料, 就授课方式及内容进行深入地探讨。同时与市内企业、兄弟院校、“用友公司”等单位就新准则的操作与新旧衔接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 为搞好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对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培训授课方法的探讨
以往会计培训, 多局限于“教室+黑板+粉笔”的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 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不尽人意, 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检证等目的被动地学习, 效果不大, 不利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对新准则的挑战, 对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的培训应当在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上有所突破。
1.改变“填鸭子”授课方式, 采用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
(1) 案例教学。如有的教师在企业从事过财务工作, 在讲解借款费用准则时以实际做过的项目为例讲解专门借款与一般借款的区别、新旧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既通俗易懂, 又便于与学员的沟通。
(2) 多媒体教学。如对资产组的认定、报表项目的变化盘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等, 需要借助大量的图表。采用课件的授课方式既便于讲解, 又吸引了学员的注意力。另外, 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在网上与学员进行业务交流。
(3) 问题讨论。如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形势下如何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实施职工内退计划的企业拟支付的内退职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如何确认及账务处理、职工薪酬内容扩大后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有什么影响等。问题的提出, 引起了学员的思考,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 专题讲座。本市大型企业较多, 会计人员分布较广。授课教师亲自到杨家杖子开发区做了专场讲座, 另外针对本市船舶企业的成本项目设置、2007年应付福利费余额的处理及2008年应付职工薪酬 (职工福利) 的确认做了专门讲解, 深受欢迎。
(5) 以生动、风趣的语言, 丰厚的学识感染学员。
2.在授课内容上, 力求难易安排得当
(1) 简单地概括新准则体系。
一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与国际趋同。二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尚存的极少差异, 如在关联方面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等方面。
(2) 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变化的项目进行一次详细大盘点。
如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列报;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 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取消“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将其分为“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该环节对会计从业人员对新报表的了解乃至编制报表至关重要, 深受学员的欢迎。
(3) 对新准则中的难点内容做详细讲解。
如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等。特别是在所得税费用的讲解中, 结合实例重点讲解了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并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
(4) 对新增加的业务重点介绍。
如“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增加的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分成以下几部分:一是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阐述了出台该准则的意义;二是介绍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内容;三是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四是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的区别及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五是新旧比较与衔接。
(5) 对改动较大的、企业涉及业务较多的内容作为本次讲解重点。
如“应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租赁”、 “股份支付”、 “企业年金基金”、“或有事项”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
(6)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新旧准则的区别及首次执行日新旧准则的衔接。
该方法对将要执行新准则的企业有很强的针对性, 便于会计的操作。例如首次执行日之前“公益金”的余额、“应付福利费”的余额如何处理, 首次执行日如何对资产进行重新划分等。
经过培训, 使会计从业人员对新准则有了较深的理解, 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确保了新准则的平稳转换。同时, 也看到一些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应借此次培训加强与企业财务人员的联系, 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出现的问题,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应用是会计行业的一次制度变革, 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去理解和适应这次变革。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知识体系单一、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准则面前普遍反映接受难度很大。为此应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新准则培训。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新准则,培训,授课方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师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王亚卓, 莫桂莉.新企业会计准则变化特点及案例说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7.
[3]刘玉廷.办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新局面[J].财务与会计, 2005 (5) .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11
一、凡在学校从事直接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的所有食堂工作人员(包括管理员、厨师、采购员、库管员、清洁工等均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二、食堂从业人员采取竞聘上岗制,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续聘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上岗期若患不宜从事食品工作病症者,要立即停职接受治疗,直到经健康检查合格方可再回原岗位从业。
三、坚持从业人员先培训后上岗制,并与从业人员签订相关合同和责任书。
四、食堂从业人员有传染病或家族有传染病史的不得聘用。食堂从业人员发生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须立即脱离工作岗位,等治愈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学校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信息档案,包含健康证、健康检查相关材料、合同等。
六、学校要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对从业人员每天进行晨检,详细填写《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登记表》,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
七、要求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随时保持食堂清洁卫生。从业人员要坚持做到“四勤、四不、四要”:
1.“四勤”:勤洗手洗澡,勤理发剪指甲;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帽。2.“四不”:不将非食品加工制作用品和个人生活用品带入操作场所;不在工作时赤脚、穿拖鞋、背心;不留长指甲、不涂染指甲、不戴饰物;不在工作期间吸烟饮酒。
3.“四要”:上班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加工制作食品和配餐操作时要戴口罩;直接入口食品要用专用工具拿取;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接触不洁物后,均要用肥皂及流水洗手并消毒。
八、建立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并认真作好培训学习记录。
九、坚持每训必测制,凡培训后都应及时组织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如补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12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72分)
1、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部门是:()①国务院 ②全国人大 ③卫生部 ④卫生部、建设部
2、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部门是:()
①国务院 ②全国人大 ③卫生部 ④卫生部、建设部
3、根据“江西省关于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将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信誉度分为()级。①A、B、C、D ②A、B ③A、B、C ④A、B、C、D、E
4、在我省,卫生信誉度为B级的公共场所单位,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次。①4 ②3 ③ 2 ④ 5
5、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适用于()的公共场所的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①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 ②未获得卫生许可证的 ③所有
6、不属于公共场所卫生行政处罚罚种()①罚款 ② 停业整顿 ③吊销卫生许可证 ④ 没收违法所得
7、下面哪些不属于公共场所类别?()①酒吧 ②音乐厅 ③候车室 ④学校
8、各类公共用具每客用的可:()
① 与私人物品一起存放 ②与其他工具一起存放 ③分类存放 ④ 分类存放备用
9、游泳场所内浸脚消毒池水需要多长时间更换一次消毒液?()①1小时 ② 2小时 ③3小时 ④4小时
10、人工游泳场所应合理布局,下列布局顺序合理的是()
① 更衣室—强制性淋浴室—浸脚池—游泳池 ② 更衣室—浸脚池—强制性淋浴室—游泳池 ③ 更衣室—浸脚池—游泳池—强制性淋浴室
11、强制性浸脚池有严格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池长不小于1.5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10厘米 ②池长不小于3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30厘米 ③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厘米
12、采用含氯消毒剂的游泳场所,游泳池池水、浸脚消毒池池水应保持余氯浓度分别为:()
①1-5毫克/升 10-20毫克/升 ②0.5-1.0毫克/升 10-20毫克/升 ③0.3-0.5毫克/升 5-10毫克/升 ④ 0.1-0.3毫克/升 1-5毫克/升
13、游泳池池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应该在多少以下?()①3个以下 ②10个以下 ③15个以下 ④18个以下
14、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来自(),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
①机房 ② 室内过道 ③ 天棚吊顶 ④ 室外
15、沐浴场所内池浴应当配备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装置,浴区内淋浴喷头间距不小于()米①0.9 ②1.2 ③ 0.7
16、沐浴场所应当按照最大设计接待容量()的比例配备浴巾、毛巾等用品。①1:3 ②1:4 ③1:5
17、住宿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进行1次;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①1、2 ② 2、1 ③ 2、2 ④ 1、1
18、目前规定1-2星级宾馆饭店新风量是为每人每小时大于()立方米。①10 ②20 ③25 ④ 30
19、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规范》中,()是作为空气传播性疾病微生物的控制指标。
①细菌总数 ②真菌总数 ③军团菌株 ④ß-性溶血性链球菌
20、公共浴室卫生标准中不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①甲醛 ②二氧化碳 ③ 照度 ④ 温度
21、某宾馆有客房82间,卫生监督部门拟按《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该宾馆空气进行检测,问需对多少房间进行检测采样?()①客房数1℅-5℅ ② 客房数5℅-10 ℅ ③客房数10℅-15℅ ④15℅-20℅
22、SYSTEM-SUREⅡ型ATP生物荧光仪是对样品中()的测量来测定样品的洁净度。
①三磷酸腺苷 ②致病菌数量 ③细菌总数 ④病毒数量
23、SYSTEM-SUREⅡ型ATP生物荧光仪进行取样时,用试子涂抹方形应在()范围内。
①10cm×5cm ②5cm×5 cm ③10cm×10cm ④15cm×15cm
24、使用4160-19.99型甲醛分析仪进行空气中甲醛的测定,若仪器上显示数值为0.10PPM,则甲醛实际浓度为3()mg/m。(其中0℃,101.3pa B=22.4 H=1,C=12,O=16)①0.200 ②0.134 ③0.185 ④0.050
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28分)
1、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四类公共场单位实施,分别是()。
①住宿业、游泳场所 ②美容美发场所、沐浴场所 ③文化娱乐场所 ④网吧。
2、下列哪些属于公共场所单位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行为()
①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②无“卫生许可证”经营③未取得“健康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④未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而擅自施工者。
3、住宿场所客房净高不低于()米,床位占室内面积每床不低于()平方米。①2.5 ②4.0 ③ 2.4 ④ 3.0
4、美容场所经营面积不小于()平方米,美发场所经营面积不小于()平方米。①10 ②20 ③25 ④30
5、美容美发场所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应当设有单独的(),经营面积小于50平方米应当设置消毒设备,烫、染工作间,烫、染工作间(区)应当有机械通风设施。①清洗消毒间 ②单独的染发间 ③烫发间 ④休息间
6、空调系统污染物分类()①生物性污染物 ② 光电化学污染物 ③ 物理性污染物 ④化学性污染物
7、空调带来的室内污染主要包括()①新风量不足 ②新风采集口受到污染 ③ 气流组织不合理 ④ 水致空气污染 单选题:1-5:①③③③① 6-10:④④③④① 11-15:③③④④① 16-20:①②②④① 21-24:②①③②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篇13
一、继续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2010年起, 新闻出版总署继续教育培训中心正式开始组织实施对包括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在内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培训, 其中包括课程选择自由、学习时间灵活的网上远程教育培训和委托一些行业学会举办的专题形式的集中面授培训。通过三年多坚持不懈、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 广大科技期刊编辑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知识结构得到拓展。但综观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 其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面授培训组织不够严密, 培训计划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由于新闻出版总署在继续教育培训要求中明确要求每人每年有72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其中必须包括24小时的面授教育, 因此, 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行业学会有权或者得到授权可以举办继续教育面授培训。由于科技期刊办刊单位, 一般多依附于主办单位, 依靠主办单位下拨经费支持办刊工作, 经费较为有限。同时, 期刊编辑部门人手不够, 年度内有什么培训安排, 培训内容是什么, 培训受众均难于提前知悉, 所在单位也就无法提前做出安排, 以及进行经费预算和人员的调配。
由于年度培训缺乏计划性, 在此形势下, 一些部门或者投机者看到有利可图, 依靠组织旅游考察为吸引, 假借新闻出版总署下级部门或者与新闻出版总署相关部门合作的名义, 在全国各地组织培训。据粗略统计, 笔者每年收到的相关邮件有三十多件, 有些没有认真鉴别培训机构资质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 在参加培训后难于取得承诺的学分, 或者不能得到新闻管理部门认可的、有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证书, 使学员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 培训课件内容缺乏针对性, 学员自主参与性不高
从2010年开始实施网上远程教育培训, 所设计的课程涵盖了出版行业的所有门类, 具有“大而全”、针对性较差和不能急学员之所需的不足。对科技期刊编辑来说, 可供选择的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课程相对较少, 按2013年提供的在线学习课程, 共有领导讲话、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行业经营管理和行业动态、期刊出版与经营、网络出版与数字传媒等12个类别197门课程, 若减去在不同类别中重复出现的15门, 则总共提供的课程有182门, 其中与科技期刊出版有关的, 包括法律法规与管理规定、期刊出版与经营、选题策划与编辑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传媒、综合课程及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的课程仅有40多门, 大多数课程虽然具有拓展知识面的作用, 但有些课程确实与实际工作偏差很大, 与编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本质、目标差距较大, 难以为编辑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 在实际学习活动中, 除了选择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有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课程, 为了能取得72学时学分, 只能选择其他一些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课程, 如颈椎病的预防、摄像技术等课程进行“拓展”, 无疑存在培训课程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强的脱节问题。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涵盖范围很广, 出版社和各类期刊编辑人员工作内容、着眼点有很大差别。因此, 采用同样的培训课件和相同的内容, 难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就存在继续教育知识吸引力不够导致的“走过场”、“凑学分”现象, 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 培训实践重形式、轻实效, 难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启动三年多来, 尚未见到有关培训实效的调查研究和阶段性总结报告。每年实际开展的继续教育多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任务性, 往往存在一定的形式色彩, 重数量轻质量, 培训者更多地考虑是多少人参加了培训以及成功组织了多少次教育培训, 而不是立足于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 而受培训者更多关注是能否顺利获得学分, 以便应付有关的注册和续展工作[4]。因此, 培训组织部门完成任务式的培训, 难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 为了获得学分、为了顺利注册和续展而学习成为不争的现实, 从而造成了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因此, 在面授培训中, 遇到不感兴趣的讲座, 出现了“教师讲得很认真, 学员听得辛苦”现象, 学员处于一种被动的“要我学”而不是主动的“我想学”的状态, 培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 培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
一些专题式的面授培训, 专家们的讲授多是前瞻性的研究、理论性的分析或国内外发展形势的介绍等, 虽然对编辑从业人员拓宽知识结构、认知视野有一定意义, 但其培训对象应该更多地适合于管理层面, 而缺乏对编辑部、期刊社实际编辑工作的指导性培训, 让受培训者似乎接受了一些启发性的教育, 但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向、难以应对。比如, 有关开放存取、数字化出版等的专题讲座, 由于培训时间所限, 主题讲座犹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接受培训的广大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虽然对期刊发展趋势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但对如何具体实施、实现和应对, 却没有明晰的思路, 陷于无法下手、无所适从的境地。
(五) 培训内容创新性有待提高, 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网上远程教育培训和面授培训提供的一些课件更新力度不够, 以2013年网上教育课件为例, 在182门课程中, 当年新加课件大概不超过20%, 且新设课件多以领导讲话、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 存在课件更新较慢及无对口专业、切合实际的新课程可供选择的尴尬;培训专家准备的教材、讲义不能跟踪办刊实际, 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编辑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变革不能做到及时跟进、深入分析;而有的培训专家, 过分追求“新”、“奇”, 课程内容不够深入、主题不够明显、准备不够充分, 并缺乏连续性和递进性,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临时组团的迹象。
(六) 对培训对象的层次缺乏区分, 培训目的不够明确
但就期刊编辑而言, 目前应该接受培训的人员包括期刊社、编辑部领导和新、老编辑, 由于工作内容、编辑能力、需求知识的不同, 新编辑迫切需要了解掌握的是有关出版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编辑的基础理论、编辑技术等, 具有一定编龄的编辑人员则应以拓宽知识面的更新知识培训为主[5], 对期刊社、编辑部领导则应注重政治方向、出版政策、领导艺术、期刊发展战略等的提高和强化。期刊类别不同, 其从业人员的知识需求也存在差异, 如对学术期刊、科普类期刊、纪实类期刊和通俗期刊的编辑人员, 统一采用相同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 势必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二、措施与建议
(一) 加强管理与宣传, 强化培训资质审批,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虽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有关管理部门还需要理顺关系, 强化对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加大继续教育必要性、迫切性、执行力的宣传, 结合责任编辑注册续展工作, 强化管理力度, 从根本上改变编辑人员对继续教育工作“形式主义”及“应时性”的判断, 增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应加强培训效果的分析和监督, 以便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方向, 有效避免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的不足[6]。管理部门还应严格培训机构的管理, 对培训资质进行审核认定[7];要重视培训计划的制订及提前公布, 并在前一年年底或者下一年年初, 在相关网站及时公布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机构, 让广大编辑人员做到心里有数, 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 能够自主决定培训时间, 避免参与培训的盲目性、被动性。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 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科技期刊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因为这个团队有国内最具经验的科技期刊编辑实践者和领导者, 只有这个团队最了解科技期刊编辑的知识结构、知识缺陷和学习需求, 由其组织的培训最能贴近编辑工作的实际, 也能正确引领期刊工作的发展方向, 激发科技期刊编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加强与培训对象的沟通, 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丰富培训形式
首先, 在课程的设计上, 应多做调查研究, 可以通过建立QQ群、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 加强与培训对象的沟通, 了解培训对象的知识需求, 使培训课程的选定能够做到按需设课, 以达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增强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培训的兴趣, 保证培训效果的实现。其次, 培训形式应该多样化, 例如,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研究、建立研究基金的方式强化科技期刊编辑的参与性, 然后在培训中选择有创见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提高培训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连续性。再次, 在教育培训活动中要重视先进办刊模式、办刊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改变培训中的“填鸭式”宣讲;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就近穿插安排到一些期刊社、编辑部的考察, 通过对先进办刊模式、编辑方法的考察学习[8], 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领导的管理经验, 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三) 强化主办部门及刊社领导的认识, 重视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与投入
科技期刊培训业务管理部门应强化制度建设, 加强期刊主办单位主管领导对继续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使其能从期刊发展的长远角度认识科技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保证继续教育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并在经费投入、培养时间安排、培训方案制定等方面配套制定相应的措施, 将每年每个编辑的继续教育培训成绩能纳入编辑人员的年度考核之中, 并使组织形式制度化, 不要只管用人, 不管培养人[9], 而应以人为本, 谋划未来。
(四) 编辑人员要改变态度, 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不能只埋头做嫁衣、关门办期刊, 而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应主动走出去,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既要做一个合格编辑, 也要立志成为“杂家”、“大家”。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只满足于自己能编会校的现状, 应拓宽自己的能力, 如市场营销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内容策划以及组稿和约稿能力等, 以适应新时代对科技期刊编辑的高要求。另外, 在工作中还应注意通过培训和学习, 提高自己对期刊数字化、网络出版等新传媒形式的认识, 应对数字化出版对传统科技期刊编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挺立潮头。
参考文献
[1]崔宏.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EB/OL]. (2012-03-27) .http://edu.people.com.cn/h/2012/0326/c227696-4031479646.html.
[2]吕晓东.建立出版继续教育制度的N个理由[J].中国编辑, 2004 (5) :25-26.
[3]余惠先.论编辑的继续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6) :14-16.
[4][5][6][9]赵晓东.对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 2011 (6) :73-74.
[7]高雪莲, 刘菲.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学时获取途径的探讨[J].编辑学报, 2013 (4) :184-186.
【美容美发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推荐阅读:
美容美发培训总结08-28
美容美发行业10-23
美容美发店面简介08-26
中国美容美发行业现状06-19
美容美发行业整治年终总结07-02
美容美发员工劳动合同08-03
美容美发励志演讲稿09-03
美容美发学校工作总结10-15
美容美发会员管理系统10-26
10、美容美发促销活动注意事项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