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英文广告词(通用11篇)
汽车英文广告词 篇1
Iamtheimpossible.
我是不可能的
Iamtheideatooboldtobechained,toopowerfultobetamed.我的种想法太大胆而被束缚,太强大而难以驾驭
Iamthebigbang.
我像是宇宙大爆炸一样
I’mchangingthegame-forallyouworriers,doubters,preventers.我改变着游戏规则-对于你们所有的担心的人,犹豫的人,以及阻止的人
Iamtheideathathastobeborn,therevolutionthathastobewon,thestorythathasjustbegun.
我的想法已经出生,必须赢得革命,故事才刚刚开始。
Iamunstoppable.Arocket,acannonball,acarbonfiberbodylighterthanwind,strongerthanstorm.
我势不可挡,像是火箭,像是炸弹,碳铅的外壳比风轻盈,比风暴猛烈
Iambornelectric.
我就是是闪电
Iamsheerenergy,theforceoftomorrow.
我就是纯粹的能量,明天的力量。
Iamthepossible.
我是可能的
Iami8.
我就是I8
汽车英文广告词 篇2
一、瑞麒G5广告中英文词汇的夹杂
中国民族企业在崛起, 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国产品牌奇瑞推出了一款名为“瑞麒G5”的全新中级车, 由以广告片、纪录片而闻名的著名导演钟孟宏, 拍摄了60秒的影视广告, 该作品呈现出“好莱坞大片”的视听效果, 紧扣“瑞麒G5”这款国产高端品牌所指向的目标人群, 有效传达了产品特征, 并强力塑造了品牌形象。
在这部广告的篇首, “瑞麒品牌”如凤凰展翅般的LOGO隐约出现在一片四溅的水花中, 伴着铿锵有力的旋律、振奋人心的音乐节奏, 画面由火红钢水飞溅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场景, 随后场景切换到在四溅水花中炫目出场的“瑞麒G5”汽车。在梦幻效果的广告开篇后, 宏伟的远洋巨轮、热爱事业勤奋工作的工程师、国际化的港口码头乃至美丽的蝴蝶等一系列创意元素, 伴随着“中国骄傲”、“2.OT发动机”的文字语言, 轮番冲击着受众的眼球, 让受众对瑞麒“责任、智慧的、国际化、创新、高科技”的品牌内涵有所了解。广告片在32秒时, 出现了“推动世界前进的Engines、也是把握未来的Drivers”的画外音, 雄厚强劲具有信息冲击力, 同时用“征服德国F1赛道”、“创造单圈8分56秒佳绩”的字幕来加以解释, 直接道出了瑞麒“Engines&Drivers———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的品牌理念。最后, “品驾荣耀之车”、“入主未来”的画外音, 以及画面内出现“责任 (Responsible) 智慧 (Intelligent) 国际观 (International) 创新 (Creative) 高科技 (High-technology) ”的文字语言, 这也使受众视听享受的同时, 加深了对瑞麒品牌深层次的认识。
应加以注意的是, 在广告片20秒时出现的“推动世界前进的Engines、也是把握未来的Drivers”的画外音, 正是中国广告作品中, 英文词汇融入中文句式中进行夹杂使用的典型。这一使用其意图何在, 对广告信息的传输有何种影响, 值得深入探析。
二、瑞麒G5广告中英文词汇混合使用的意图
“推动世界前进的Engines、也是把握未来的Drivers”作为“瑞麒G5”60秒影视广告作品中的核心信息, 是统领、组织此广告作品其他图文、音声元素, 合并而成为整体的关键线索。这一核心信息的造句方式为中英文词汇夹杂, 必定蕴含有广告创作人员的深思熟虑, 以及广告主的尽心审核。细心梳理,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窥探其意图:
首先, 通过此广告词, 它意图树立起瑞麒G5高端汽车的品牌形象, 直接道出瑞麒“Engines&Drivers———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的品牌理念。而且还意图表现出作为民族企业的奇瑞汽车将以中国创造而走向世界, 将会成为把握未来世界的“drivers”。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民族企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 比如陆虎、奔驰、宝马等等占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下, 国产品牌奇瑞汽车也改变了自己的广告策略来传播产品信息。
其次, 英文词汇的使用, 这就意图使消费者想到西方科技的先进, 提升其产品美誉度, 让国人对它的技术以及质量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在消费者心目中占上一席之地, 从而使消费者在产生购买行为之前首先考虑该品牌。正如莱斯和屈特描述的:定位就是基于把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 为了提高传播效果, 从市场出发, 确立传播对象;从消费者的信息心理与品牌认知情况出发, 确立诉求点, 投消费者之所好, 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阶梯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这个位置一旦确立起来, 就会使人们在产生某一特定需求时, 首先考虑该品牌。[1]瑞麒G5的这句广告语的目的之一, 也就是确立自己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最后, 瑞麒G5的广告片中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元素, 从这些元素入手也能窥探其某些意图。此广告片中出现了振奋人心的音乐、工业生产场景、车体展示、远洋巨轮、工程师、港口码头、蝴蝶等等元素, 这一系列元素都详细清晰地展示了瑞麒G5车的强大魅力———质量与技术上的力量以及振兴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志向。最后画面上还出现了“责任 (Res pons ible) 、智慧 (Inte llige nt) 、国际观 (Inte rnational) 、创新 (Creative) 、高科技 (High-technology) ”的字幕, 更加强调了此车“Engines&Drivers———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的品牌理念, 让消费者为之一动。
三、瑞麒G5广告中英文词汇混合使用的效果
能快速、有效地被识读是优秀广告作品的基本特征, 而在中国文化区域, “瑞麒G5”广告中“推动世界前进的Engine s、也是把握未来的Drive rs”文案, 不用中文的“发动机”和“驾驶者”, 却用“Engines”和“Drivers”来传输广告信息, 形式独特用意深长。这种形式和用意能否产生积极效应, 立足于上文对其创作意图的窥探, 可对瑞麒G5广告中英文词汇夹杂使用能产生的效果进行一定认识。
第一, 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更好地体现“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品牌理念, 国产品牌利用英文单词“Engines”和“Drivers”, 这就提高了瑞麒G5汽车的档次感。品牌形象理论的创始人奥格威说过:“致力在广告上树立明确突出性格品牌形象的厂商会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占有率和利润。”[2]奇瑞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品牌, 在广告片中使用“Engines”和“Drivers”, 不用中文“发动机”和“驾驶者”, 正全面展现了国际化、智慧的、创新的和高科技的标准。胡川妮等人以激烈的方式主张广告创意的国际性:“我们要让我们国内的名牌产品为世界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认可, 广告创作上就必须使用国际共同的语言, 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手法之内。”[3]因此, 品牌突出的性格以及在此基础上树立的鲜明品牌形象, 就成了消费者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也就是说, 瑞麒G5利用“Engine s”和“Drive rs”和中文混杂所塑造的高科技、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将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认同。
第二, 它成功地定位于中端汽车市场, 将新商务精英这一高端消费群体作为自己的定位目标。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化发展, 营销目标从大众到分众到小众到个人逐渐推进, 那么产品的市场定位也会发生改变。这一句广告词中英文单词的应用, 体现出了“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的品牌理念, 而且消费者能够感受到这款车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因此在质量这个诉求点上消费者会放心使用。总之, 从定位理论来看, 广告创作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从消费者的信息心理与品牌认知情况出发, 确立诉求点, 投消费者之所好。瑞麒G5广告片在中英文夹杂使用的创新, 使中国消费者看到了民族企业的希望, 也为其品牌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第三, 此广告词明快的节奏, 琅琅上口, 主要信息得到了强调,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好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美学上来看, 使用“Engines”和“Drivers”这两个英语单词, 结尾都是/s/的发音, 也就是英语广告中的音韵修辞格尾韵 (Cons onance) , 指连续或者相近词组中不同的元音后出现相同的辅音韵脚, 读起来押韵。这就给消费者以动态美感, 富有感染力和说明力。广告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要达到广告宣传推销目的, 讲究广告语言美是很重要的。广告对语言审美艺术的钟爱是为了获得最强烈的审美效果, 增强其感召力和诱惑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交际目的。
但是, 这种中英文夹杂使用的方法又存在它的局限性, 广告主当然希望他们的产品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不仅包括目标消费者群还包括潜在的消费者群, 但是英语单词的使用就使得这一范围缩小, “Engines”和“Drivers”并非所有的广告受众都能理解, 因此它所塑造的品牌形象就不能在大范围内传播, 就限制了这一广告传播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 瑞麒G5这一广告利用“Engine s”和“Drive rs”这两个英语单词来提高产品的美誉度, 来塑造中国人自己的品牌理念, 这恰恰说明了中国人在技术上的不自信。中国在国产汽车品牌的塑造上才刚刚起步, 需要更加努力来实现民族企业的崛起。我们对中国风的自信和自豪感应该增强, 深信民族的 (区域的、特色的) 就是中国的, 就是世界的。
四、结语
中国的广告业虽说已经在蓬勃地发展, 但是和西方已经发展渐趋完善的广告体系相比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面临着国际广告同行的冲击, 汉语广告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要多吸收和借鉴英语广告的优点。瑞麒G5广告片中“推动世界前进的Engine s、也是把握未来的Drive rs”的广告词, 成功地塑造了瑞麒品牌“Engine s&Drive rs———智慧驱动, 驾驭向前”的理念, 也与新商务精英们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者、未来世界的驾驭者形象高度契合, 瑞麒G5当然是令新商务精英们心仪的专属座驾。因此, 中国广告撰写人在品牌塑造上要有世界眼光, 让我们的国产品牌走向世界。总之, 广告语的选词在表达效果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语词汇在中国广告文案中的使用, 这正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 我们民族企业产品应该致力于塑造国际化品牌, 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2]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28, 52.[1][2]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28, 52.
汽车与英文代号 篇3
Agrivehicle:农用运输车。为Agricultural Vehicle的缩写,又名为Farm Transporter,在目前的英文词典上还没有该词,其最早出现于《中国汽车报》。农用运输车这是一个概念模糊的名词。它的含义是供农村运输,价格低廉,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的小型货车,它分为三轮农用车和四轮农用车两种。最初于70年代末诞生在安徽皖南山区一带,后扩散到全国。现年产量已突破300万辆,全社会保有量已超过1500万辆,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T型运输机:这是一种介与拖拉机与四轮农用车之间的低速运输车辆。又称“四不像”,它兼有拖拉机结构简单、管理费用低和农用车功能齐全、驾驶舒适、速度提高的优点,还能享受拖拉机在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最早出现于浙江等地,后在西南地区发展较快。在广义上,应属于农用车范畴。
ATV:即All-Terrian-Vehicle,意为全地貌性质的车辆,即能适应多种地形的运输车辆。ATV有很简单初级的,如手扶拖拉机带拖斗是一种ATV;也有结构很复杂、更高级完善的,如星球车之类可以爬越巨石深沟。现在欧美等国流行着一种ATV,其越野性能好,通过能力强,适于山村、田野及军事上的运输。其中整机花样很多,各具特色,但是结构复杂,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成本昂贵。如德国奔驰公司的UNIMOG多功能运输车,意大利哥尔多尼生产的Transporter和Trancar系列产品等。可以说,ATV即是国外的农用运输车。
AT汽车:液力自动变速器简称为AT,装有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汽车称为AT汽车。这是一种以结构命名的汽车,目前在我国AT汽车以轿车为多,尚未普及。
EV:即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狭义上说是以电池为动力的汽车。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在法国诞生。这是在1881年法国一位电气工程师古塔夫·特鲁夫试制的一台重120磅,时速达7.5英里的电动三轮车。当在巴黎展出时,引起了相当的轰动,当时人们把这一变革称为“不流血的革命”。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电动车的研究开发及使用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
CNGV:压缩天然气汽车;LNGV:液化天然气汽车;LPGV:液化石油气汽车。这是以CNG、LNG、LPG3种燃料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的汽车,统称为天然气汽车。目前,世界上天然气汽车已有500多万辆在运行,在国外发展势头很好。近年来,在我国也已有部分天然气汽车投入使用,如重庆、郑州等地,主要用于城市公交。
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也就是说其动力系统是非单一的,它既有内燃发动机,又有电子驱动系统。在高速及高负荷条件下,HEV使用内燃机驱动;在低速及城区道路环境下,使用电力驱动。它综合了内燃机系统(宽广的转速范围、良好的工作性能、低廉的生产成本)及电力驱动系统(低噪声、无排放污染、无需石油)的优点。美国早在1993年开始推行了一项名为PNGV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计划。在2000年1月的北美国际车展上,已推出一辆全功能、混合动力及电动的“新规程”,这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汽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Pickup:皮卡,又名轿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单排或双排座)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既可乘人又可载货的小型车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既有轿车流线型的外观和轿车般的温柔舒适性,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强,又不失动力强健的特征。在国外,皮卡的档次较高,美国可称为皮卡之王。目前我国的皮卡车虽数量较少,但也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向前发展。
MPV:多功能车,俗称子弹头。这是一种介于轿车和轻客间的车型。世界上第一辆MPV车型是由法国雷诺公司生产的ESPACE(空间)车。如今,各国著名汽车厂家都竞相生产MPV车型。在欧美,MPV多用于休闲。一家数口加上至亲好友,坐上它出门旅游回归自然,既经济实惠又舒适方便。而我国MPV市场多定位在公务及商用。
经典英文广告词 篇4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There‘s Mastercard & Visa.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
One should love animals. They are so tasty.
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动物,因为它们很好吃。
Love the neighbor. But don‘t get caught.
要用心去爱你的邻居,不过不要让她的老公知道。
Behind every successful man, there is a woman. And behind every unsuccessful man, there are two.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个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两个女人,
Every man should marry. After all, happiness is not the only thing in life.
再快乐的单身汉迟早也会结婚,幸福不是永久的嘛。
The wise never marry, And when they marry they become otherwise.
聪明人都是未婚的,结婚的人很难再聪明起来。
Success is a relative term. It brings so many relatives.
公益英文广告词 篇5
2, speak good Mandarin,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3,56 ethnic 56 flowers, 56 languages into one sentence: Please speak Mandarin.
4, communicate you and me, rely on Mandarin.
chivas英文广告词 篇6
Health every friend can not be met, Xiangzhi such as the mirror is more valuable. Real friends like a cup of tea, Ganmian mellow, long aftertaste.Walking through the chaos of the Red Dust, living in the cold city forest, the real brother of the liver and gallbladder friends landing, do not seek 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the ribs knife, but Juju holding a sincere, Beyo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ular. Like-minded, true feelings, deep sense of brotherhood as brothers, thousands of cups of light only for a spectrum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谈英文商标和广告翻译 篇7
1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1.1 英语广告的词汇特点
1.1.1 用词简洁精炼
广告语言言简意赅, 经常使用单音节动词, 例如be, do, get, make, need, think, go, give, use等。而一些多音节动词较少被使用, 例如“purchase”, 广告语习惯于使用简单的词。
1.1.2 使用褒义形容词
英语广告喜欢使用褒义的形容词, 较少或者不使用贬义的形容词。例如good/better/best, fine, perfect, big, fantastic, new, fresh, great, delicious等, 而且常常会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比方说某苗条健身器材广告
“nobody is perfect.” (没有一个人的身材是十全十美的) 。
1.2 英语广告的句子特点
1.2.1 使用简单句
广告的最终目标是吸引受众购买商品, 特别是电视广告, 是根据广告时间长短来计费的, 因此广告句子都很简短易记, 以便最短时间能被受众记住。据统计, 广告词一般来所不超过13个字。
1.2.2 使用疑问句
疑问句使人对于问题进行回答, 很受英语广告青睐, 他能引受众的兴趣。例如Have you driven a Ford lately?这是福特汽车公司广告, 人们不由会去想要了解福特汽车的性能和优势。
1.2.3 使用祈使句
祈使句用来向人们提出请求、邀请、忠告、建议等, 更加贴近口语化。祈使句常常会使用let, make, get, ask for, use, enjoy, look for等动词。比方说飞利浦的广告“Let us make things better”。
2 广告翻译的技巧
2.1 直译法
直译法即我们常说的逐词对译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 用于商标翻译较为常见, 例如苹果Apple, 白猫洗衣粉White Cat brand soap powder。用于广告翻译则能原汁原味保持原广告的内容和其形式。要注意的是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在翻译时要兼顾广告的特点, 抓住简洁凝练, 便于记忆, 优美动人等原则进行翻译。例如:
例1:Melts in your mouth not in your hand.
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 (M&M's巧克力)
例2.We lead.Others copy.我们领先, 他人效仿。 (理光复印机)
例3.Good teeth, good health.牙齿好, 身体就好。 (高露洁牙膏)
2.2 音译法
音译法通常应用于商标名称的翻译, 是指当我们在翻译商标找不到对应的中文词汇来表达时, 按照商品名称的发音, 找到与之语音相对应的汉语字进行翻译。丰田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Lexus, 原来的品牌名字叫做凌志, 意义为“凌云之志”, 后期由于品牌战略规划改变, 采用直译法更名为“雷克萨斯”。还有大家熟悉的汽车品牌奔驰Benz, 寓意不断飞驰前进, 中国人都亲切的称它为“大奔”。近年因策略和形象改变需要, 品牌更名为Mercedes-Benz, 翻译成“梅赛德斯-奔驰”。再比方说日本轿车Mazda, 英译为马自达, 诙谐幽默地暗示这种车容易驾驶, 无需操作便能自动到达。目前营养品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是安利旗下的Nutrilite, Nutrilite在英文中的原意是营养物, 如果按照直译法的翻译显然行不通, 采用音译名“纽崔莱”。
2.3 意译法
英文商标意译要准确传递品牌的价值观, 考虑到消费者的文化层次以及心理接受度。美资公司Johnson&Johnson深谙消费者心理, 品牌商标翻译为“强生”, 寓意为希望宝宝能强强壮壮的生长。再比方说, 彩妆品牌make up forever, 在台湾地区采用的是意译法, 名叫“浮生若梦”, 中国大陆地区采用的音译法, 名叫“美卡芬艾”, 比较而言, 个人更加偏向意译法, 有一种语言文字上的优越感, 也更加贴近品牌价值观。
广告语的意译要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译文要尽量符合原文意思。意译要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 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翻译时可以改变词语的位置和句型, 注意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例1:Where there is a way, there is a Toyota.
译文: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就有丰田车。
评价:这是日本丰田车的广告语。广告使用仿拟修辞的手法, 模仿中国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来进行造句, 将丰田车的性能和品牌文化内涵相融合, 成功地为丰田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例2:The Globe brings you the world in a single copy.
译文:一册在手, 纵览全球。
评价:这句子是《环球》杂志的经典广告语, 该广告语触动了消费者的购书的欲望, 翻译忠实原意, 还应用中文里四字句的对仗和押韵, 听起来朗朗上口。
2.4 创译法
创译是指有一定创造性的翻译。创译对译者的要求较高, 要在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 挖掘原文的深层涵义, 加以大胆想象和独特的个人创造, 使句子的精辟度可读性跟原文一样, 且译文的意境比原文深远。
例1:Connecting People.
译文:科技以人为本。
评价:这是当年诺基亚的手机广告。如果直接翻译成“联系大家”显然是有歧义的, 句子巧妙地使用创译法翻译成“科技以人为本”, 展现了手机高科技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性能。
例2:It happens at the Hilton.
译文:希尔顿酒有求必应。
评价:这是希尔顿酒店的宣传广告。该广告翻译已基本脱离翻译框架, 属于重新创造的一类。译文符合中国人的用于习惯, 更精准地表达了希尔顿酒店的一流服务。
3 广告翻译的建议
译者要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还需要了解国家文化习俗, 商品特性, 使用受众国耳熟能详的语言进行翻译才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进行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广告翻译要探究商品特征和其品牌内涵
商品特征包括了商品的品质、产地、作用, 性能, 工艺水平, 价格, 信誉度等, 品牌内涵包括品牌形象, 品牌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
3.2 广告翻译要了解文化差异
中外广告存在语言习惯、文化教育、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广告在进行跨国度、跨文化的宣传时, 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文化适应与沟通问题。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 (red) 是鲜血的颜色, 象征着“暴力”和“危险”, 白色 (white) 象征着纯洁和幸福, 结婚时候新娘要穿上白色的婚纱。汉民族文化中对于红色却是极为喜爱和推崇的, 传统中式婚礼上, 新娘会穿上红色的服装, 例如旗袍, 象征着喜庆, 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而白色则与死亡、丧事相联系, 也就是中国人熟称的“红白喜事”。再比方说“红糖”出口到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时就不能用“red sugar”而应该用“brown sugar”, 因为红色 (red) 是他们的禁忌色。
3.3 注重英语广告的修辞手法
广告语言是否具有强烈说服力是刺激消费者购物欲望关键因素之一。在广告语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能使内容具体化, 内涵丰富化, 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了解广告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广告翻译非常重要。
3.3.1 明喻 (Simile)
Featherwater, light as a feather.Featherwater眼镜轻如羽毛。
(Featherwater牌眼镜的广告) 该广告用明喻的形式描述了眼镜戴上后很轻便舒适。
3.3.2 暗喻 (Metaphor)
Henan in China—the cradle of China martial arts.
中国河南——工夫的摇篮。
(河南旅游广告) 此广告把突出了河南作为武术之乡的地位。
3.3.3 拟人 (Personification)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 把本来不具备人的情感, 动作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 以物拟人, 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劳力士手表广告) 和我不一样, 我的劳力士手表从不需要休息。该句子应用拟人修辞手法, 手表被拟人为不需要休息的人, 使手表赋予人的情感, 思维及形象, 从而暗示该手表的精准度高, 从不误时, 说明手表的质量值得信赖。另一方面, 广告语也显得更加生动。
3.3.4 夸张 (Hyperbole)
夸张, 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 对事物的特征、形象、作用等方面刻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在英文广告中, 常常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强化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品格,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 应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要把握好度, 要尽量接近事实, 不可言过其实。
Now Sony turns your living room, you car and your backpackinto a concert hall. (索尼音响装置广告) 索尼音响把你的客厅, 汽车和背包都变成音乐厅。
3.3.5 押韵 (rhyme)
押韵使广告节奏鲜明, 优美易记, 能增强广告感染力, 让消费者印象深刻。
Go to the sun and fun.去追求阳光与欢乐。 (旅游广告) 中“sun”和“fun”相互押韵, 让人想象到灿烂的阳光和旅游的欢乐。
3.3.6 排比 (Parallelism)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 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 (IBM广告) 此广告展现了企业的雄厚实力以及关注客户需求的态度。
4 结束语
到位的广告语能有效促使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 并提高企业形象。翻译时尊重原意, 注重词汇、句型特征以及修辞手法, 考虑国家文化, 消费心理, 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因素, 突出广告想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 尽量使译文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心理需要, 用以指导消费行为的功能。广告翻译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学习才能形成到位精准, 让人满意的广告语。
摘要:广告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就是语言, 语言的应用在广告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英文广告翻译是影响目标消费购买商品的因素之一。该文结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通过例举实例的方式分析了英语广告直译、音译、意译以及创译四种翻译方法, 并对于广告翻译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文广告,翻译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2]黄乃圣.英汉广告的文化语境与翻译[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6) .
汽车英文广告词 篇8
[关键词]英文广告 翻译 策略
根据功能主义原则,翻译出来的广告只要能或最有可能达到广告主的目的、能使广告发挥最佳的商业功能,达到预期的商业效果,则不管它被译成何种文体,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与原文词义对等、语义对等、风格对等,或对等到何种程度,都无关紧要。一句话,能实现广告主目的的译文就是好译文。基于这一原则,笔者把中国大陆及香港报刊媒体上出现的一些带有中文对比的英文广告作以归纳,以此概括翻译者在对英文广告的翻译中通常采取的策略。
一、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策略
直译主要用来处理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完整,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便能同时表达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的广告口号或标题:Challenge the Limits.挑战极限(SAMSUNG);Hand in Hand, Future in Your Hand.伴你同行;When you come, you are a guest of outs, when you leave, we are the friends of yours.来是他乡客去时故人心(Central Hotel中心大酒店)。
以直译翻译策略完成的译文,通常直来直去,虽然读起来可能不像用母语原创的文本那样流畅,但其所传达的信息(包括表层和深层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以上的每一条译文,不但以句为翻译单位的语义忠实,而且以词为翻译单位也是基本忠实的。但并非忠实程度越高的译文越好,因为我们都知道,句子越长译文所能达到语义上的忠实程度也会越高。但是,忠实程度越高的译文,其广告味也就相对较弱(最后一句的中译英广告便是如此),句子的精辟或隽永程度也就越低,并且往往都会流于平淡。
二、意译(Free Translation)策略
意译通常指取原文内容而舍弃其形式,是一种经过消化后的“语内翻译”,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原文的基本信息应该保存。这种翻译手法较为自由、灵活,翻译过程中通常考虑到了译文目标读者因文化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出产的译文从读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读性较强,但对原文的忠实程度比起第一类一般会略逊一筹。例:Ask for more!渴望无限(Pepsi-cola百事可乐);The COLOR OF SUCCESS!让你的业务充满色彩(Minolta一copier machine);Every time a good time秒秒钟钟欢聚欢笑(McDonald's一麦当劳)。
虽然以上没有一条翻译可以让其中的关键词在词义上与原文一一对应,而句子的结构形式更是荡然无存,但只要仔细琢磨,原广告词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中得以保留。以上译文均经过高度提炼,虽然原文的某些修辞技巧,如押韵(Every time a good time)等,未能在译文中以相同的形式再现,但译文都以其他形式(如对仗)做了适当的补偿处理,从而使译文的可读性等同甚至超越原文。
三、再创/创译(Creative Translation)策略
再创,顾名思义,已经基本脱离翻译范畴,是重新创造。这里之所以称之为再创型翻译或创译,是因为这些广告都有众所周知的英中对照的两个文本。其中文版本,虽然与原英文文本在表层意思上很少有相似之处,但历来被认为是其英文文本的翻版,因此,我们仍称这类中文文本为翻译,即带有一定创造性的翻译,而不是纯粹的创作。例如: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雀巢咖啡);A great way to fly.新加坡航空,飞越万里,超越一切。(Singapore Airlines——新加坡航空);It happens at the Hilton.希尔顿酒店有求必应(Hilton)。
在以上中文译文中,已经很难找到原文的蛛丝马迹了。即使将英文广告做“释义”(paraphrase)处理,也很难像上一类别那样,在译文中找出达到“灵活对等”的足够信息。就诺基亚著名的中文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而言,即使让100位翻译家分头重新把它译成英文,出产的译文都不会是“Connecting People”。同样,A great way to fly,无论如何,也不会折腾成“新加坡航空,飞越万里,超越一切”。由此可见,上述中英广告已基本脱离翻译框架,属于重新创造的一类。其中的中文文本从修辞学上讲都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句子精辟程度和可读性都不比原文差,而译文的意境往往比原文更深远。
四、增补策略
这一类翻译其实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文某些关键词的词义进行挖掘、引申或扩充,将原文的深层意思加以发挥,或使其含隐意思凸现。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出产的译文的意义明显超出原文,是典型的超额翻译。如:Beyond your imagination意想不到的天空(KoreanAir一大韩航空); You're at 35,000 feet. Your head is in New York. Your heart is in Paris. Your Rolex can be in both places at once. 身在35,000英尺的纽约上空,巴黎的浪漫仍系心中……惟你的劳力士可两地兼容(Rolex一劳力士)。
上述广告译文中都有原文中不存在的信息。如上述最后一句中的“Your heart is in Paris”被译为“巴黎的浪漫仍系心中”。倘若直译成“心系巴黎”,忠实程度会大大提高,译文也会更加简洁。但这样的直译对于东方大众来说,要经过一番拐弯抹角,才能体会得到广告人的“良苦用心”。而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一般大众是不会去仔细琢磨一则广告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的。但讲到巴黎,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巴黎文化、引领世界潮流的巴黎时装和香水,以及多情的法兰西女郎等等。毫无疑问,在译文中加人“浪漫”,其意境更加深远、内容更加贴切,广告味更加浓郁,虽然对原文语义上的忠实度会打一定的折扣。
五、“不译”策略
“不译”当然算不上翻译,但在广告翻译中的确有两种“不译”现象。本节所关注的“不译”主要是广告译文中“不译”的句子,而且这方面的例句真是俯拾皆是:
Volvos have always forced other cars to be safer. This one will force them to be better. (Slogan:) for life. Volv。安全可靠,早已闻名天下。崭新S80一登场,再度成为典范!(口号:)for life (Volvo 580——automobile)
Open your eyes to the world (Slogan:) The world's news leader. CNN国际街闻网让您放眼看世界(口号:)The world's news leader.(CNN International)
一般来说,当翻译者把一则包括标题及口号的广告翻译成中文时,除了属于新产品(或系列产品)名称的可保留原文以外,其余的任何资料理应一并翻译成中文。譬如:
How would you know which one handles better? (Slogan:)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好与不好?自己掌握(口号:)登峰造极(BMW宝马)
其中的口号“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被活译成了“登峰造极”。然而,以上那些广告也同样出现在纯中文的报刊上,而且广告中的所有其他内容都已译成中文,但其中的广告口号却以原外文形式保存了下来。如果这属于个别现象,我们可以另当别论。但事实并非如此。笔者认为,当广告口号的原文特别短小精悍(如上文出现的两条超短金句:for life, do more),翻译难度较大,译员一时无法译出同样惟妙惟肖的对应句时,广告语应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让部分英文广告词原封不动地进人译人语文案。从方法论上看,这种照搬原文的“不译”正像如今年轻的白领人士日常会话会不时地夹杂一些英语单词一样,不能不说是当前广告翻译实践中的一种新尝试和新策略。
总之,以上五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在广告翻译作业中,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自由选用。这五种策略主要适用于广告金句或口号、标题,以及属一般宣传性质的正文的翻译。当然,不同的人可能归纳出不同的翻译策略,而且可能更具适用性。但整体上,所有这些策略都要本着尽量完全忠实于原文的总则。如果不忠实,尤其是“超额翻译”,增添原本没有的虚假信息,会给人以商业欺骗之感。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校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宁建新陈观亚:《实用广告告英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国外经典英文广告词 篇9
2. Griff Specialty Paper and Film: “Materials that Create Solutions”
3. Hitachi: “Inspire the Next”
4. Hewlett-Packard: “Invent”
5. Honeywell: “We are Honeywell”
6. IBM: “We Make IT Happen”(停止空谈,立即行动)
7. IDT: “Powering What’s Next”
8. IFI: “The Power of Choice”
9. I.F. Engineering Corp: “Your challenge is our progress”
10. Infineon: “Keep on Thinking”
11. Intel: “Sponsors of Tomorrow”(与你共创明天)
12. Intersil: “Technology at the Speed of Life”
13. ITT: “Engineered for Life”
14. JRC: “You Don’t Need Wires to Communicate”
15. Keithley: “A Greater Measure of Confidence”
16. KFC: “finger licken’good”(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
17. Kodak: “A Virtual World of Live Pictures”
18. Linksys: “At Linksys We are making connectivity easier”
19. Linx Technologies: “Wireless Made Simple”
20. LG: “Life is Good”
21. Lockheed Martin: “We Never Forget Who We’re Working For”
22. Mazda: “Zoom Zoom”
23. McDonald’s: “I’m Lovin’ it”
24. MegaPhase: “Our Customers Connect With Us™”
25. Micrel: “The Infinite Bandwidth Company”
26. Micron: “The Future of Memory”
27. Mitsubishi Semiconductor: “Changes for the Better”
28. Motorola: “Hello. Moto”
29. muRata: “Innovator in Electronics”
汽车英文缩写及汽车品牌标志 篇10
CRV是本田的一款车,国产的版本叫做东风本田CRV,取英文City Recreation Vehicle之 意,即城市休闲车。SUV的全称是Sport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用途车”,20世纪80 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为迎合年轻白领阶层的爱好而在皮卡底盘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厢体车。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
SRV SRV的英文全称是Small Recreation Vehicle,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小型休闲车”,一般指 两厢轿车,比如上海通用赛欧SRV。RAV RAV源于丰田的一款小型运动型车,RAV4。丰田公司的解释是,Recreational(休闲)、Activity(运动)、Vehicle(车),缩写就成了RAV,又因为车是四轮驱动,所以又加了个4。HRV ——源于上海通用别克凯越HRV轿车,取Healthy(健康)、Recreational(休闲)、Vigorous(活力)之意,和上面的“V”不同,纯粹玩的是一个概念。MPV 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或Mini Passenger Van),即多用途汽车。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坐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车身紧凑,一般为5 ~7座。CUV ——CUV是英文Car-Based Utility Vehicle的缩写,是以轿车底盘为设计平台,融轿车、MPV和SUV特性为一体的多用途车,也被称为Crossover。CUV最初于20世纪末起源日本,之后在北美、西欧等地区流行,开始成为崇尚既有轿车驾驶感受和操控性,又有多用途运动车的功能,喜欢SUV的粗犷外观,同时也注重燃油经济性与兼顾良好的通过性的这类汽车用户的最佳选择。2004年初,欧蓝德正式投放中国市场,由此国内车市新兴起了CUV这样一个崭新的汽车设计理念。
NCV ——按照字面理解是 New Concept Vehicle,新概念轿车。它是以轿车底盘为平台,兼顾了轿车 的舒适性和 SUV 的越野性。比如瑞虎 NCV。作为新概念“轿车”,它比家用轿车的使用范围更广。
RV —— RV 的全称是
Recreation Vehicle,即休闲车,是一种适用于娱乐、休闲、旅行的汽车,首先 提出 RV 汽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RV 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没有严格的范畴。从广义上讲,除了轿车 和跑车外的轻型乘用车,如 MPV 及 SUV、CUV 等都可归属于 RV。
此外,就汽车类型而言,有轿车、客车、货车、卡车之分,而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底盘的不同。根据
底盘不同,就能分清楚这些看似相同的“V”型车究竟属于哪个类别了。
汽车英文广告词 篇11
[摘 要] 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巨擎,商务印书馆广泛运用各种书刊广告,进行各类图书推介与营销。1928至1938年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The China Critic)上持续发布英文广告,宣传推介各类中英文图书。这些英文广告投放频率疏密有致、设计风格灵活整饬、主题类型丰富多样,体现出商务印书馆独特的图书广告营销策略。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英文广告 图书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116-04
[Abstract] As the main important publishing house duri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order to promote books spreading and market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has advertised all kinds of its publications on different periodicals and books. There are many English books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 on The China Critic from 1928 to 1938, the forms of these advertisements has represented the marketing tactics of the Commercial Press.
[Key words] The Commercial Press English advertisements Books marketing
商务印书馆早在发展初期便已设置“交通科”,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改名为“推广科”,“体制上已设有专门负责推广的部门,反映出管理者很早已重视推广和宣传工作”[1]。商务印书馆不仅利用《图书汇报》《出版周刊》《西书月报》等内部出版物刊载图书广告,还在知名报刊《申报》《大公报》、The China Critic(《中国评论周报》)等刊物上发布中英文广告宣传推广各类图书。1928至1938的10年间,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上持续发布大量英文广告,推介各类英文教材、文学经典、学术论著,为考察商务印书馆英文图书营销的历史概况提供了新颖丰富的文献史料。
1 《中国评论周报》:颇具影响力的英文媒介
The China Critic(《中国评论周报》)于1928年5月在上海创刊,1940年11月停刊,1945年8月复刊直至1946年6月终刊,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国人自办英文报刊。《中国评论周报》由现代留美回国知识分子及清华大学师生群体编辑出版,首任主编为张歆海,此后继任者为刘大钧、桂中枢;其编辑群体是以林语堂、钱锺书、吴经熊等为主的现代知名学者。该刊设有“Editorial Paragraphs(时评)”“Editorials(社论)”“Special Articles(专论)”“The Little Critic(小评论)”“Book Review(新书介绍)” “Press Comments(中外新闻评论)”以及“Public Forum(读者论坛)”等新闻时政与文化评论专栏。《中国评论周报》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同人刊物,但创刊之初期有少量运营经费来源于财政部拨付的津贴[2],此后其运营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刊物广告收入。1945年8月《中国评论周报》复刊后,该刊广告负责人陆梅在《上海社会局填写报纸杂志通讯社申请登记表》 “资金来源”一栏中,填写的内容是“全赖销售及广告收入,经济状况尚可”[3]。由此可见,《中国评论周报》编辑、出版及运营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刊物销售及广告收入。作为现代商业周刊,《中国评论周报》刊物封内、封底及各个专栏前后都登载各种广告,其中包含大量中英文书刊广告。尤其在1934年以后,随着上海出版业走向顶峰,《中国评论周报》也迎来书刊广告的黄金时期,频繁刊载大报名刊及知名出版公司的书刊广告,如《申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密勒士评论周报》)、Asia(《亚洲》)等中英文报刊的宣传广告和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等出版公司的英文图书广告,成为出版业界引入注目的英文传媒。
《中国评论周报》在广告业的良好声誉来源于其在国内外知识界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和庞大读者群体。该刊不仅是在华外国人了解研究中国的主要媒介,也是中国留学回国知识分子表达自我的有力平台,同时还是中国青年学生学习英语、关注中外时事与文化进展的有效载体。1929年12月12日《中国评论周报》刊登“启事”称:“本报出版至今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所刊文字皆精心结构之作,既合一般人士之披览,尤适宜于大学学生之约定,是以远近学子驰而订购者纷至沓来。本报为优待及便利学生订报起见,特定优待办法,于各著名大学分设经理处,藉免邮局汇款之周折,亦为同人所贡献于学生界之微意也。兹将已设经理处之各学校照录如下,凡未设经理处之大学可函报总经理处。”该启事还指出在复旦、大同、大夏、约翰等上海各个大学,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金陵大学等南京各个大学,以及苏州东吴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安徽大学等国内各大学校设立经理处,便于学生就近订购《中国评论周报》。由此可见,业界的良好声誉、海内外的广泛影响以及庞大稳定的读者群体成就了《中国评论周报》在英文报刊界的主导地位,尤其是作为中国自主创办出版的知名英文报刊对中外读者更具吸引力。正是在此背景下,商务印书馆连续10年在《中国评论周报》刊登广告,体现出注重宣传效应的广告策略,即选择影响力大、读者广泛的报刊发布广告进行图书宣传推介。
2 英文广告:商务印书馆多样化营销策略
作为老牌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向,积极拓展出版空间,大量引进英文原版书进行销售,同时组织中外知识分子编撰英文图书,满足中国读者日益高涨的英语阅读需求。为促动英文图书的推介与营销,商务印书馆在各大英文报刊上刊登广告,其中包括国人自办知名英文报刊《中国评论周报》。商务印书馆运用疏密有致的投放频率、灵活整饬的设计风格、丰富多元的主题类型等广告形式,最广泛高效率进行英文图书推广,体现出独特而多样化的图书推广及营销策略。
2.1 广告频率与设计风格
商务印书馆自1928年12月15日《中国评论周报》第1卷第25期以“Recent Books”开始第一次刊登广告,至1938年10月21日第23卷第4期以“私立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广告”结束,广告时间长达10年,约60余次,大部分是以全英文广告为主。以1934年为界,商务印书馆刊登英文广告的频率前后期有所不同,1934年前大约每年1至2次,此后登载频率不断提高,达到每年10余次。1935年“杂志年”到来之后,书刊出版业竞争日益增强,使得各个出版机构需要不断拓展推广渠道,扩大出版物宣传与营销。在此形势之下,商务印书馆不仅在内部刊物上发布图书广告,同时注重利用各种报刊推广中英文图书出版物。《中国评论周报》自1928年创刊后在知识界尤其青年学生中拥有稳定的读者群体,商务印书馆借助该刊发表英文图书广告,可以促进各种英文教材及英语学习类图书在青年学生中的阅读与销售。 “书业广告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种种手段,使潜在的可能读者,变成现实的实际购买者。因而在广告过程中,通过对书刊特点的把握,读者对象的选定,开展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是提高广告效率的不二法门”[4]。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评论周报》上发布的英文广告中,英文书籍广告占据主体地位,大多以一个整页码的形式刊登,显示大品牌的气势;往往以“Recent Books”“New English Publication”“Clearance Sale of Imported Books”为标题进行宣传;或者直接以英文书名作为广告标题,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The Chinese Year Book(《中国年鉴》)等。广告标题以粗体大字号文字编排,凸显出广告的主要内容。广告正文则往往是以书目介绍、书籍内容简介、书籍相关评论及降价促销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广告下方同样以粗体大字号大写英文字母的形式显著和醒目地标明 “THE COMMERCIAL PRESS,LIMITED, PUBLISHERS”,使读者较为便捷把握商务印书馆的广告。尽管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广告在整体上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即“广告标题+正文内容+出版公司名称”的形式,但针对不同的广告主题则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设计形式,如在促销广告中标示折扣率、在新书预售广告中标示优惠幅度等,用以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商务印书馆通过设立推广科设计股,用以提供广告营销计划与设计方案。正是有了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撑,商务印书馆的广告体现出既简洁整饬又灵活多样的风格。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多样化的经营业务,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正如1939年2月新第8期的《图书汇报》广告所言,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家、印刷家、教育用品制造家、铅字铸造家”,经营要目是“出版学校课本,发行图书杂志,纂辑字书年鉴,供给文具仪器,承接各种印件,附设函授学校”[5]。商务印书馆利用英文广告对其多样化业务进行宣传[6],除去对少数衍生业务的宣传推广,商务印书馆大部分英文广告着力进行图书宣传与营销。根据正文内容的差异,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图书广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2 新书目录及内容推介广告
书目推介是商务印书馆图书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以介绍书目为主,并在书名前列出作者,在书名后列出价格。广告内容非常简单,有利于读者及时掌握商务新近引进和出版的英文新书。如1934年6月21日第7卷第25期的《中国评论周报》上刊登的广告是“NEW IMPORTED BOOKS on DIFFERENT SUBJECTS”,共介绍38种涵盖政治、经济、科技及文学等多学科门类的原版进口英文书。此外,在1935年1月10日第8卷第2期刊登“The Commercial Press English Books Published in 1934”介绍了商务自主出版的数十种英文书。《中国评论周报》上刊登的商务印书馆英文书目广告,不仅可以让读者追踪不同类型主题的英文图书的出版动态,也为后世研究者研究英文出版物提供了真实的史料。
如果说书目推介广告可以最大程度推送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动态信息,那么新书内容推介广告则在书目推介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内容概述:介绍新书的作者身份、内容架构及相关评价等综合信息,更好向读者推介新书;再加上带有鼓动性的销售宣传语,吸引读者购书,带动并促进新书销售。如在1933年9月28日第6卷第39期的“NEW PUBLICATIONS (In English)”广告,介绍了1932年8商务印书馆恢复因上海战事而中断业务以来新出版的英文书。该广告正文部分列出了3本书的内容简介和9本书的书目简介。其中The New Geography of China(《中国新地理》)一书的作者是C. G. Fuson,售价1.8美元。该书内容简介是:“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高年级中学生提供英文文本,让他们对自己国家有清晰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在感受中国丰富物产的同时,把自己视为公民去解决现实问题。”1934年8月23日第7卷第34期的“NEW ENGLISH PUBLICATIONS”广告中着重介绍了4本书的内容,其中关于On Chinese Studies(《中国学术研究》)的内容简介是:“该书作者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化,许多著作都已经发表在欧美报刊上。该书包含40章,涉及中国文化研究的多个领域,不仅是对外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有帮助,也是中国教师和学生有价值的英语参考书。”
对于由政府部门编辑运作的英文主题书和知名作家的英文畅销书,商务印书馆都不遗余力进行重点推广。比如1935年前后,在蔡元培的推动下,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评论周报》主编桂中枢总领编辑的国人自办英文《中国年鉴》出版前后,商务在《中国评论周报》封内及封底连续运用整个页码多次刊登英文广告,集中介绍该书的出版概况及内容体例。1935年8月28日第10卷第9期的广告导语中写道:“这是中国唯一的英文年鉴,来源于50位中国专家的原始资料。第一期由专题论文和年鉴组成,包含多达1200页的数据和实例,从无数材料中精选细选出来,以完美形式呈现在总共50章的内容中。”广告正文是英文《中国年鉴》的内容体例,包含蔡元培撰写的前言和桂中枢撰写的序言,以及每个章节的作者名称及各自的身份头衔。广告下方是该书出版信息,即由中国年鉴出版公司赞助,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5年9月中旬上市,可以提前预订。此后该广告连续3次刊登,为第一期《中国年鉴》的出版进行宣传造势。
商务印书馆还重点对林语堂的各种英文图书进行推介。林语堂作为登上美国畅销书榜单的英文作家,商务印书馆积极推动其英文图书在中国的出版与销售,先后对其英文著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见南子及英文小品文集》)进行持续频繁广告。这些广告大都引用欧美知名报刊和评论家的评语作为广告内容,以名家推荐的方式吸引读者的关注与兴趣。林语堂以英文写作赢得欧美知识界的青睐,因此商务印书馆出版销售林语堂的英文论著,以期在中国英文出版界获得良好的市场价值和业界声誉。
2.3 新书预售广告
新书预售广告是商务印书馆经常使用的广告模式和策略,通过预先收取读者购书款、再按照预定时间如期有计划出版新书的形式,有效调配出版资金和出版物数量,更好节约出版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出版利润。商务印书馆多种著名中文丛书如《说部丛书》、《小学生文库》以及《万有文库》等都在《大公报》、《申报》上刊登预售广告进行促销。《中国评论周报》作为商务借重的英语广告报刊,也刊登多种新书预售广告。如1934年5月24日第7卷第21期的广告“PROVINCIAL GAZETTEERS open for advance subscription”对《中国地名词典》的预售信息进行了介绍。作为商务印书馆此前出版的《大清帝国全图》的后续图书,《中国地名词典》吸纳了大量各省地名,提供了相关省份不同行政区域的大量信息。该系列丛书首批6套公开预订,价格优惠;同时定2套优惠5%、定3套以上优惠10%;而且邮费全免,宣传单页可以免费索取。此外,商务印书馆在1934年2月1日第7卷第5期《中国评论周报》发布了有关《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的预售广告。广告中注明预售订购截止时间,预售总体价格,其中《四部丛刊》还采取付清首付款之后,按照年度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预售。
2.4 降价促销广告
良好的促销方式可以激发读者的购书兴趣,书刊促销广告不仅是一种出版物推广策略,也是一种营销方式。商务印书馆精心设计促销广告,以打折促销、清仓减价、节庆活动等形式,推动各种中英文图书及文化产品的销售。1930年6月26日第3卷第26期的广告是“Standard MacMillan (N.Y) Educational Publications”,该广告指出商务印书馆精心组织引进出版美国知名出版公麦克米伦公司80余种教材,并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出版中国版本(“China Edition”),即以和原版相同的纸张、版式装帧出版,换用新的封面。该系列图书包含80余种约20万册的各个学科不同年级的教科书。该广告在醒目位置标示“1/3 Cheaper”、“to be sold at 1/3 less than the price ”,即以低于原版1/3的价格出售。由于受银价下跌和汇率变化影响,中国的进口英文书价格居高不下,许多学校停止使用西方通用教材。商务印书馆以优惠的价格引进原版教科书,满足教育界对英文教材的需求。此外,这些促销广告还包括进行清仓促销,如1934年5月24日第7卷第21期的广告“Reduction sale of IMPORTED BOOKS”,表明商务印书馆从6月1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清仓促销,图书种类包含大众读物、科技论著、教材课本等。此外,1935年5月9日第9卷第6期上的广告对新出版的英文书促销力度更大,优惠幅度达到40%至50%。该广告表明:“即刻购买1935年出版的新书,优惠40%至50%,促销时间为期2个月,到1935年6月30日截止。图书馆机构一次预付满100美元,优惠50%;满50美元,优惠40%。个人预购满30美元,优惠40%,在校学生预购满15美元,优惠40%”。由上述几则广告可以看出,商务印书馆依据英文图书不同的种类及读者群体采取了差异化的促销手段,既有效促动了英文图书的营销,也赢得读者群体的信任,维护了自身品牌形象。
3 结 语
《中国评论周报》上的英文广告不仅有助于解读商务印书馆图书推广及营销策略,也为探析商务印书馆的英文出版提供了新视域。从广告文本表征来看,这些英文广告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独特的图书广告营销策略:注重选择影响效力大的传媒持续刊登广告寻求优质广告效力,在广告设计风格上以简洁明快的文本形式传达丰富多样的广告内容,在图书营销过程中采取适度优惠的折扣激发读者的购买兴趣。这些广告营销策略不仅有效维护了大牌出版机构的品牌形象,也大力推动了各类英文书刊的销售,尤其是商务印书馆原版引进及自主编写的英文教材、文学名著,更是成为广受现代青年青睐的品牌图书。从广告内容来看,各种类型的英文图书广告也揭开了商务印书馆英文出版的历史面貌。按照出版形式的不同,商务印书馆出版销售的英文书[7]可以分成三种:一是原版引进的英文书,如各种教材及专著等;二是改版及代理销售的英文书,主要是各种教材及畅销英文图书;三是自主出版的英文书,包含年鉴、词典及文学译著、学术专著等。作为肇始于英语教材印刷出版的老牌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力图延续和承传自身出版优势,积极拓展英文出版产业空间并以此作为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夯实商务印书馆的资本基础,为其建构中国近现代出版巨擘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此外,通过英文图书的出版和营销,商务印书馆更为全面吸纳引进西方政治、经济、文学及教育等领域的现代文化,同时自主出版有关中国历史及文化的英文著译,推动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力图建立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英文出版传媒。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商务印书馆的研究热潮,探讨其英文出版成就的论著较为有限。因此,《中国评论周报》上的英文广告或能为开启商务印书馆的研究新路径提供崭新的启示与坚实的史料。
注 释
[1]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85
[2]因出版津贴和广告费停发,《中国评论周报》重要支持者蔡元培在1931年2月19日致函李书华、陈布雷、孙科等人,请求给予《中国评论周报》经费资助。参见蔡元培.致李书华等函.蔡元培书信集[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92
[3]上海社会局报纸杂志通讯社申请登记表.上海档案馆,档案号Q6-12-26
[4]吴永贵.民国时期书业广告的组织与运作.编辑之友[J],2009(5):74-80
[5]图书汇报[J],1939(8):12
[6]比如1934年4月12日第7卷第15期的广告“Identify yourself with your pen by own signature”,是关于派克钢笔以及其他各种文具盒办公用品的营销广告,免费提供钢笔和办公桌免费刻写亲笔签名的服务,以吸引更多顾客光临选购商务产品;1938年10月21日第23卷第4期刊载有“THE COMMERCIAL PRESS CORRESPONDENCE SCHOOLS”的广告,介绍了“MIDDLE SCHOOL”所开设的国文、英语、日语、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以及“COLLEGE”在专家指导下开设15个系60个学科。
[7]这些英文书籍目录不仅出现在《中国评论周报》的英文广告中,同时被整理刊发于1939年2月出版的新第8期的《图书汇报》上,也收录于1981年出版的《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一书中。
【汽车英文广告词】推荐阅读:
汽车工程师英文简历06-10
汽车工程师英文个人简历09-27
标准汽车租赁合同英文版10-04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英文求职信10-15
盖世汽车网英文新版样式布局及规范标准05-26
德芙英文广告词06-03
汽车广告10-05
汽车特卖经典广告词08-28
英语汽车广告09-01
围巾的英文广告词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