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

2024-06-14

张籍秋思(精选5篇)

张籍秋思 篇1

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象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由于此诗艺术上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因此前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说:“文昌(张籍字)‘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人到此者亦罕,不独乐府古淡足与盛唐争衡也。”一般论者以为诗到中唐,不足与盛唐争衡。但就此诗来看,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浓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如前举之岑参)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张籍写秋思的故事 篇2

宋俊霆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只听见“哗哗”的声音,树叶落下来了。我——张籍身在异乡。突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人。我多年没有回去了,在异乡十分孤独。我非常想念家人,不知家人过得是否吉祥,他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我真想回去看看啊!与是,我慢慢磨起墨,准备写封家书,可是正要开始写的时候,心里却千愁万绪,不知从何处写起,突然,我眼睛一亮拿起笔沾一下磨好的墨,一口气写了九张,装在信封里封好。

正在这时,我的老乡从我的窗户前走过,看起来是要回家了,于是,我连忙拿起已封好的家书,跑到老乡旁边,问:“老乡,你是不是办完了事,要回去了?”老乡回答:“是的。”我说:“那麻烦你替我把这封信交给我的家人,好吗?”老乡回答:“好!”当老乡要走时,我突然想起这封家书还有漏写的内容,又说:“我能不能拿回去看看?我很长时间没有写信给家人了,总感觉信里少了点什么,能否打开信让我看看?”老乡把信给了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加了一点内容,确定没有漏写的了,才把信交给老乡,让他带回去。我小声嘀咕着:“什么时候我才能与家人团聚啊?”

看着老乡慢慢消失的背影,我诗意大发,写了一首诗,把它叫做《秋思》:

张籍诗集 篇3

1、《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

独爱南关里,山晴竹杪风。从容朝早退,萧洒客常通。

案曲新亭上,移花远寺中。唯应有吏部,诗酒每相同。

2、《春日李舍人》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

3、《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

由来病根浅,易见药功成。晓日杵臼静,凉风衣服轻。

犹疑少气力,渐觉有心情。独倚红藤杖,时时阶上行。

4、《早春病中》

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多申请假牒,只送贺官书。

幽径独行步,白头长懒梳。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

5、《送严大夫之桂州》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6、《咏怀》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7、《使至蓝谿驿》

独上七盘去,峰峦转转稠。云中迷象鼻,雨里下筝头。

水没荒桥路,鸦啼古驿楼。君今在城阙,肯见此中愁。

8、《留别江陵王少府》

迢迢山上路,病客独行迟。况此分手处,当君失意时。

寒林远路驿,晚烧过荒陂。别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9、《赠海东僧》

别家行万里,自说过扶余。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

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更问同来伴,天台几处居。

10、《寄汉阳故人》

知君汉阳住,烟树远重重。归使雨中发,寄书灯下封。

同时买江坞,今日别云松。欲问新移处,青萝最北峰。

11、《送安西将》

万里海西路,茫茫边草秋。计程沙塞口,望伴驿峰头。

雪暗非时宿,沙深独去愁。塞乡人易老,莫住近蕃州。

12、《题李山人幽居》

襄阳南郭外,茅屋一书生。无事焚香坐,有时寻竹行。

画苔藤杖细,踏石笋鞋轻。应笑风尘客,区区逐世名。

13、《早春闲游》

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从来闲坐惯,渐觉出门难。

树影新犹薄,池光晚尚寒。遥闻有花发,骑马暂行看。

14、《赠太常王建藤杖笋鞋》

蛮藤剪为杖,楚笋结成鞋。称与诗人用,堪随礼寺斋。

寻花入幽径,步日下寒阶。以此持相赠,君应惬素怀。

15、《和周赞善闻子规》

秦城啼楚鸟,远思更纷纷。况是街西夜,偏当雨里闻。

应投最高树,似隔数重云。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16、《送李骑曹灵州归觐》

翩翩出上京,几日到边城。渐觉风沙起,还将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军府知归庆,应教数骑迎。

17、《寒食夜寄姚侍郎》

贫官多寂寞,不异野人居。作酒和山药,教儿写道书。

五湖归去远,百事病来疏。况忆同怀者,寒庭月上初。

18、《题清彻上人院》

古寺临坛久,松间别起堂。看添浴佛水,自合读经香。

爱养无家客,多传得效方。过斋长不出,坐卧一绳床。

19、《寄灵一上人初归云门寺》

寒山白云里,法侣自招携。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遥看处,秋风是会稽。

20、《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

肃肃上台坐,四方皆仰风。当朝奉明政,早日立元功。

独对赤墀下,密宣黄阁中。犹闻动高韵,思与旧僚同。

21、《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

江亭寒日晚,弦管有离声。从此一筵别,独为千里行。

迟迟恋恩德,役役限公程。回首吟新句,霜云满楚城。

22、《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

南园新覆雪,上宰晓来看。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欢。

23、《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24、《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25、《庄陵挽歌词三首》

白日已昭昭,干戈亦渐消。迎师亲出道,从谏早临朝。

佞幸威权薄,忠良宠锡饶。丘陵今一变,无复白云谣。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晓日龙车动,秋风阊阖开。行帷六宫出,执绋万方来。

惨惨郊原暮,迟迟挽唱哀。空山烟雨夕,新陌绕陵台。

26、《经王处士原居》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

27、《不食仙姑山房》

寂寂花枝里,草堂唯素琴。因山曾改眼,见客不言心。

月出溪路静,鹤鸣云树深。丹砂如可学,便欲住幽林。

28、《江头》

晚步随江远,来帆过眼频。试寻新住客,少见故乡人。

回首怜归翼,长吟任此身。应同南浦雁,更见岭头春。

29、《寄孙冲主簿》

低折沧洲簿,无书整两春。马从同事借,妻怕罢官贫。

道僻收闲药,诗高笑故人。仍闻长吏奏,表乞锁厅频。

30、《赠任懒》

未肯求科第,深坊且隐居。胜游寻野客,高卧看兵书。

点药医闲马,分泉灌远蔬。汉庭无得意,谁拟荐相如。

31、《旧宫人》

歌舞梁州女,归时白发生。全家没蕃地,无处问乡程。

宫锦不传样,御香空记名。一身难自说,愁逐路人行。

32、《春日留别》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

韩愈:调张籍诗歌解析 篇4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调张籍

韩愈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

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

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

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

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

韩坤摆雷硠。

惟此两夫子,

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

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

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

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

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

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

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

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

不着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

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

与我高颉颃。

韩愈诗鉴赏

本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就象大禹治水那样,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好比剪了羽毛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金玉般优美的诗歌,但其中多被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流传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

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韩愈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流派。叶燮《原诗》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调张籍》就正象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如第二段中,极写李、杜创作施手时情景,气势宏伟,境界阔大。突然,笔锋急转: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豪情壮气一变而为感喟苍凉,所谓勒奔马于嘘吸之间,非有极大神力者何能臻此!下边第三段我愿数句,又再作转折,由李、杜而写及自己,驰骋于碧海苍天之中,诗歌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厚。我们还注意到,诗人并没有让江河横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澜,迫使汹涌的流水循着河道前泻。本诗在命题立意、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上,处处可见到作者独具的匠心。如诗中三个段落,回环相扣,展转相生。

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何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

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想象之神奇令人惊叹。而且诗人之奇思,或在天,或在地,或挟雷电,或跨天宇,雄阔壮丽。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这首诗乃论诗之作。朱彝尊《批韩诗》说:

议论诗,是又别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

重答张籍书阅读答案 篇5

吾子不以愈无似。意欲推而纳诸圣贤之域,拂其邪心,增其所未高;谓愈之质有可以至于道者,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此盛德者之所辞让,况于愈者哉?抑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可遂已。

昔者圣人之作《春秋》也,既深其文辞矣;然犹不敢公传道之,口授弟子,至于后世,然后其书出焉,其所以虑患之道微也。今夫二氏②之所宗而事之者,下及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③;若遂成其书,则见而怒之者必多矣,必且以我为狂为惑。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于耳。”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今夫二氏行乎中上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自文王没,武王、周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及乎扬雄,亦未久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然观古人,得其时,行其道,则无所为书;书者,皆所为不行乎今而行乎后世者也。今吾之得吾志失吾志未可知,俟五六十为之,未失也。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其行道,其为书,其化今,其传后,必有在矣。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

前书谓我与人商论,不能下气,若好胜者然。虽诚有之,抑非好已胜也,好已之道胜也;非好已之道胜也,已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吾岂敢避是名哉!夫子之言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其复之。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日:“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

孟君将有所适,思与吾子别,庶几一来。愈再拜。

[注]①张籍致信韩愈,劝其著书明道以驳斥佛老,韩愈作书答之。张籍再致信,韩愈写了这封书信来一一解释。②二氏:指佛教和道教。③晓哓:争q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可遂已遂:任从

B.吾岂敢昌言排之哉排:排除.

C.其余辅而相者周天下周:遍布

D.吾子其何遽戚戚于吾所为哉戚戚:急迫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人于耳”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其植根固日与其徒上高山

C.若好胜者然曩者辱赐书

D.则其与众人辩也有矣则移其民于河东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信的开篇感谢张籍对他的称许,接着主要对张籍质疑他不著书、与人商论时好胜等做出了解释。

B.作者认为佛老之说流行已久,影响深远,在当时的社会根基牢固,要想辟佛老、张扬圣人之道无异于天方夜谭。

C.韩愈承认自己在与人论辩之时好胜,但这种好胜并非为了个人荣辱得失,而是为了明道不得不为。

D.作者通过古与今、孔子与自己、圣人之道与佛老学说的对照论析,充分论述了自己不能著书明道的理由。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析句。

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身之不能恤,书于吾何有?

(2)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

14.B

15.A

16.B

17.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吾其可易而为之哉/其为也易/则其传也不远/故余所以不敢也

18.(1)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2)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解析】

【分析】

1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排”应解释为“摈斥、排挤”。句意: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

故选B。

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

A项,都解释为“尚且”。句意: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

B项,代词,它们的/代词,自己的。句意:它们的根基牢固/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登上高山。

C项,代词,……的人/语气词,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句意: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前不久承蒙您屈尊赐信给我。

D项,表转折,但是,却/表承接,于是,就。句意: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B项,“要想辟佛老、张扬圣人之道无异于天方夜谭”理解错误。原文为“今夫二氏行乎中土也,盖六百年有馀矣。其植根固,其流波漫,非所以朝令而夕禁也”,是说佛老之说不易禁止,要想禁止佛教和道教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吾其可易而为之哉”,作者只是强调自己不可能轻易做到。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其勤若此”“其困若此”结构相同,应在两个“此”后分别断开。“吾”一般作主语,应位于句首,在其前断开。“哉”在此处表疑问,应位于句末,在其后断开。“则”表承接,一般位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故余所以不敢也”句意完整,应在其前断开。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恤,顾念、保全;何有,有什么(用)。(2)相与,一起;卒有立于天下,状语后置句,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向使,假使;冀,期待。

参考译文:

您不认为我不成材,想要把我放在诸位圣贤的范围里。去掉我不正确的想法,增加我还不够高明的方面;认为我有可以达到大道的本性,疏通它的源头,引导它的去向,灌溉它的根部,将要吃到它的果实:这是有高尚道德的人都不敢当的,何况对于我这样的人呢?但由于信中有应该回复的,所以不可以任从。

从前孔子写作《春秋》,已经使它的文辞艰深;但是仍然不敢公开传播它,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弟子,一直到后世,之后这本书才问世。这就是担心儒家的道理微薄的原因啊。现在信仰与侍奉佛教与道教的人,(上至天子)下到大臣们,我怎么敢明目张胆地摈斥它们呢?选择可以讲的话加以教诲,尚且形势与我的意见不一致,有(很多)争辩声;如果写成这书,那么看见我就恼怒我的.人一定很多了,并且一定把我当作狂人糊涂人。不能保全自身,书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用呢?孔子,是圣人,尚且说:“自从我得到子路,就听不到骂声了。”其余辅佐孔子的弟子遍布天下,尚且在陈国断粮,在匡地被围困,被叔孙诽谤,在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郊野之间奔走。他的儒家之道虽然尊贵,他的穷困也是十分厉害啊!依赖于他的弟子们团结起来一起守卫他,最终在天下有所成就;假使孔子独自立言独自著书论道,他的生存情况可以期待吗?

现在佛教与道教在中原流行,有六百多年了。它们的根基牢固,它们的影响广大,所以是不可能早上下令傍晚f禁止的。自从文王去世,武王、周公、成、康团结一致守护文王之道,礼乐教化都存于世,到了夫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夫子到孟子,(距离古时)不久;从孟子到扬雄,(距离古时)也不久。但是他们仍然辛劳到如此地步,穷困到如此地步,之后才能有所成就,我难道能很容易地做这件事(指传播儒家之道)吗?它做起来容易,那么它的传播就不远,所以我不敢(著书)。

但是看古人,得到了他的时运(指被赏识),践行他的主,就不著书;书,都是行径在现世行不通但在后世行得通的人写的。现在我能不能实现我的志向还不知道,等到我五六十岁的时候写书,是没有损害的。老天如果不想让这些人明白道理,那我的寿命就不可注定;如果要让这些人明白事理,除了我还能是谁呢?(我)践行大道,著书立言,教化今人,传于后世,必定有(这样的成就)。您为何就对我写书这件事这么急迫呢!

前面那封信说我和人商讨辩论,不能忍气吞声落于下风,好像争强好胜的人的样子。即使真的有这样的情况。也并不是喜欢自己取,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不是喜欢自己的主张取胜,我的主张是孔子、孟子、扬雄所传的主张。如果不能取胜,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主张了。我怎么敢逃避这样的名声呢!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愚人。”但是颜回与一般人辩论对孔子所讲授的内容有发挥。您讥讽我写文章交杂混乱,上一封信里我已经解释得很完备了,您还是再看看吧。从前孔子也有开玩笑,《诗经》不是说:“善于开玩笑的人,从不刻薄。”《礼记》说:“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哪里对主张有损害呢?您大概没有想过这个吧!

上一篇:杨森林周总结下一篇:吃空饷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