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精品有翻译(通用6篇)
文言文断句精品有翻译 篇1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城:②益:③更:④辍: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文言文断句有技巧 篇2
在为某篇文言文断句、标点前,要通读几遍全文,以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这是能否准确断句、标点的关键。然后,要根据文章的起落转换,试着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对不易断开的句子,应仔细琢磨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上下文的联系,抓住关键词语,考虑断在哪里上下才贯通,意思才能明白。之后,可按初步拟定的停顿,对文章进行一次口译,看看语句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否则,就应对之再行推敲,再度斟酌,直到文从字顺时为止。此外,在断句和标点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 借助语气助词和连词来断句、标点
一般来讲,句首助词“夫”、“惟”、“盖”,以及关联词“虽”、“即”、“苟”、“若”、“纵”、“纵然”、“向使”、“于是”、“至若”、“若夫”、“且夫”、“故”等的前面,大多可点断;感叹词“噫”、“嘻”、“呜呼”、“嗟夫”、“悲夫”等的前后都可点断;语气助词“也”、“矣”、“乎”、“哉”、“焉”、“耳”、“者”、“与(欤)”、“耶”、“而已”等的后面一般都可点断;连词“而”、“则”和介词“于”、“以”等大多用在句子中间,后边不能点断。如刘基《说虎》中的一段,应断开的七处中依据虚词断句的就有六处:“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皮也,何足怪哉?”抓住文中“者”、“也”、“哉”三个虚词能点断的特征,断句和标点其实是很容易的。
二、 依据所用的修辞方式来断句、标点
文言文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句式整齐,常用对偶、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可利用这一特点,断开一处,由此及彼,就能断开几处。如《中庸·博学》一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能,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则明,虽柔必强。”这段文章的第一句是一组排比,断开一处,其余四处,自可断开。第二至第六句又是一组排比,第七句是一组排比,第八句后半也是排比。根据文章所用的这种修辞手法,为之断句、标点还有什么难吗?
三、 根据人物对话的标志来断句、标点
文言文表示人物语言开始的标志多用“曰”、“对曰”、“云”等一类词语。根据这种现象,对对话较多的文言文,就比较容易断句和标点了。但要注意的是,有的对话中又有引文,有的文章中的对话,不仅说话人省略了,甚至连“曰”这类词语也省略了,断句和标点时就应特别留心。如《孟子·许行》的一段: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这段文字,除开头一段叙述句外,后边十六句全是对话。仅凭一个“曰”字,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断开十三句。这十三句中,除第一句有说话人外,其余十二句都省略了说话人。另外三句,连说话人和“曰”都省略了。但根据对话的特点,联系上下文,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只要稍加注意,断句和标点是较容易的。
四、 抓住动词和句子主干来断句、标点
在文言文中,动词是常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充当谓语,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一种主要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用抓动词找主干的方法来断句标点。断句时,可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先找出动词谓语,然后前追主语,后问宾语、补语,即可确定句子的标点。如果句子里出现了几个动词,就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先确定主要的动词,然后再找主干。也有少数句子没有动词谓语,而是用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动词谓语的,断句时要特别注意。例如《礼记·檀弓》一段: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其中第一句动词谓语是“过”,前追主语是“孔子”,后问补语是“泰山侧”;第二句中有两个动词,但“有”是主要动词谓语,前追主语,承前省略了“孔子”,后问宾语是一个复杂的主谓短语“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第三句是个连动式句子,动词谓语是“式”(通“轼”,名词活用作动词)和“听”,前追主语是“夫子”,后问宾语是“之”。其他句子也可用这种方法,结合虚词、对话,便可准确断句和标点了。
五、 凭借古文化常识特点来断句、标点
断句和标点时,要注意分清人名、地名、朝代、年代、官职名称等古文化常识,可凭借这些常识帮助我们断句、标点。因为它们都是专用名词,不可将其当做非专用名词看待,否则,断句或标点就会出错。如《贞观政要》中的一段:贞观三年,太宗问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在这段话中,“贞观”是年号,“太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司空”是官名,“裴寂”是人名,当时担任“司空”之职,这是官名、人名并举。懂得这些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和标点就不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了。
六、 借文言句式固定结构来断句、标点
掌握了古汉语句式和固定结构,有利于断句、标点。如“……者,……也”、“不亦……乎”、“何以……为”、“何……为”、“以……为……”、“何……之有”、“奈……何”、“如……何”、“若……何”、“谁……者”、“何……而不……”、“非……而谁”、“非……而何”、“非……莫……”、“非……不……”、“见……于……”,等等。我们若能熟练掌握这些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并借助它们给文言文断句和标点,将很有效果。
值得强调的是,这几种方法在断句、标点时,经常是综合起来运用的。既从文章的内容出发,又从形式上考查,经过反复琢磨、练习,断句和标点的准确度才会得到提高。
【实战演练】
(一) 为下列文言文断句、加标点。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二) 为下列文言文划分朗读停顿。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参考答案
(一)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二)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文言断句翻译训练课教案 篇3
广东华侨中学 王萍
教学目标:
1.复习文言断句、翻译的方法。2.学习由课内迁移知识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课前朗读。(有关背诵材料)
二、默写检测。(投影)
三、课外文言翻译训练。
1.复习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投影)
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
文言翻译的一般方法:留、补、删、换、调、换 2.学生完成翻译练习。附练习: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韩信将兵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指刘邦。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①②
③1.如我,能将几何?
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主点评,教师小结。
明确:学会联系课内知识,例如:“将”字可联系《过秦论》中“将数百之众”,解作“率领”;“何为”可联系《赤壁赋》中“何为其然也”,解作“为什么”;“此乃„„也”可联系《游褒禅山记》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理解为判断句等等。
四、课外文言断句翻译综合训练。1.复习文言断句方法。(投影)(1)找名词(或代词)(2)找虚词
(3)找对话的起止处(4)找句子首尾衔接点(5)借助文中的对应关系 2.学生完成课外文言断句练习。附练习:
虽 有 嘉 肴 弗 食 不 知 其 旨 也 虽 有 至 道 弗 学 不 知 其 善 也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兑命》曰 学 学 半 其 此 之 谓 乎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断句、翻译。明确:学会联系语境,准确翻译。
五、课堂小结。
文言翻译中必须要有两个联系的观念:
联系课内知识的观念 联系语境的观念
六、布置作业。完成有关断句翻译练习。
附:材料参考答案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象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韩信说:“象我这样的人,兵越多越好啊。”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材料二: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文言文断句口诀 篇4
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 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 2 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北京卷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反复出现了三次,对我们理解内容和断开文句都有很大的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文言文断句(教师用) 篇5
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陈云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断句方法。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并灵活运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
二、考点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中明确新增了“文言文断句”考点,一般是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文或部分断句,目的是培养和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综合考查我们的文言基本功,让我们更容易读懂文言语段,准确断句。能力层级为B,在高考中分值为3分左右。
三、高考回放,感悟断句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2008北京卷)
四、方法探究
1、读文段(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2、依主干
①找名词、代词定主宾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②找动词定谓语
3、找虚词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辨句式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5、明修辞
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
五、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六、重平时,需勤练——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巩固练习】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2、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
文言文断句学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
2、初步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正确给文段断句.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趣味断句
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感悟断句,总结方法。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总结: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总结:
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总结: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总结: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结:
8,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9,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总结 :
三、牛刀小试 A、基础达标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B、能力拓展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提示:找特征(找名词、虚词、对话、修辞)
四、课后练习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2、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联系全文前后看, 内容大意全理解。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文言文断句精品有翻译】推荐阅读:
文言文断句策略06-11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06-01
文言文断句方法教案06-17
高考文言文断句小练习05-21
文言文断句七年级语文09-07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的指导07-06
高考倒计时文言文翻译有哪些技巧09-24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文言文翻译06-19
文言特殊句式之判断句05-15
文言文翻译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