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2024-09-17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共9篇)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篇1

中考作文——选材教案

记叙文就是记叙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通过人物或事件或景物表现一定中心思想的文章。所谓的“选材”就是根据中心,从已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无外乎“亲情空间”“友情天地”“故乡眷恋”“自然怀抱”“感悟历史”“讴歌生命”“拥抱幸福”“品味孤独”“直面挫折”“敲击心灵的音符”“逆境抗争”等等。写好记叙文,首先看选材。就像蜜蜂采花粉酿蜜一样,不是所有的花粉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的花粉,经过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例子:PPT5--8 【点评】本文是对人内心精神家园的讴歌。对于一个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多年,对这个地方有过热情的人,这个地方都可以成为“乡土”。也就是精神上的“家”。这便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为表达这个中心,作者抓住爷爷的孤独,“爷爷”在“奶奶”的葬礼后被子女带到城里,在外人看起来是晚年生活有了依靠,但在内心,“爷爷”却远离了那给他无限经历的“家”。作者对“爷爷”在远离家园后的一系列描写是那么细腻,丝丝入扣,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抒发很到位,能突出中心。这就是围绕中心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就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即使观点再新颖、再正确,也会因空洞无物,犹如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使人印象不深。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文章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材料决定着文章的质量。

常见的选材失误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死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物,可以大大方方地写成亲眼所见;自己的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人,可以无中生有地成为文中的亲朋好友。即便是想象,也必须源于生活,合乎情理。

很多学生的作文形式相似,内容雷同,千篇一律,虚情假意,就像流行感冒一样具有广泛性。有一个中考作文是要求考生写在生活中是如何战胜困难,如何在逆境中奋发的。结果,考生们为了表示自己如何追求坚韧,如何战胜脆弱,编造了许多生活的“坎坷”。阅卷过程中老师发现,大量的考生不是写父母离异或者父母亡故,就是写自己手脚残疾后如何克服困难。

据报道,有一个考场30份的试卷中,竟有6篇作文写的是考前父母双亡!至于将好好在一块儿生活的父母写成离异的就更多了。后来媒体上对中考作文中的虚假现象议论纷纷,有文章在惊问:我们这一年的考生,绝大多数是不幸的??其实,这是考生为了达到取得高分的目的,肆意渲染,胡编乱造莫须有的困难来感动阅卷老师。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少深度,空洞无物。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母爱,不是送伞就是深夜背你去医院;写同学,总是写因误会导致友谊破裂,而后对方转学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让人不爱读不想读。此外,常见的题材“撞车”的可能性太大,写作中最好避开。中考老师在阅卷时,常常会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考生材料平淡,材料老套,没有新意。比如:《成功》——终于获奖了。《快乐》——获奖了,考好了,非常快乐。《苦恼》——成绩不好,真苦恼。《苦难后的芬芳》——成绩变好了,上次没考好,这次考好了。《难忘的一件事》——获奖的一次经历……许多考生,选材没有新意,就一个材料,“换汤不换药”。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写懂得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

如片断练习作文《校园活力》:

PPT11 这段话,完整的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文段的主旨:活力。也就是说,叙述过于讲究材料的完整性,却没有扣住重点、突出主题。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写过操场上的一次体育项目的比赛,然后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导致过渡就很牵强。

修改这个片段,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现活力。还应该围绕“活力”,写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

改后PPT11-12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成分。通过叙写在教室里、在考场上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化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

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我们不需要 把文章写得多么崇高,但拒绝庸俗的、低下的,幼稚的内容。如以“尝试”为题,有的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我们不需要 把文章写得多么崇高,但拒绝庸俗的、低下的,幼稚的内容。如以“尝试”为题,有的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

例《寻》PPT14:我们可以寻找一件眼前急用可怎么也找不到的物品,可以寻学习做事的方法和途径,也可以寻高层次的东西,如好心情、真理、奥秘、知音、净土等,但你无论寻什么,都要寻得合理,寻出感悟来,然而阅卷中却发现好多都是对那些幼稚的、庸俗的、无用的东西的寻。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淹没主题,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怎样选材

一、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每篇作文在写作之前都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是为写好文章提供指导和服务的,有了要求,中心才能进一步明确。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灵魂和血肉的,如果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组成文章的血肉。所选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我们写作文的长度一般只有六七百字,少的只有五百多字,在这样的篇幅里,我们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只能选择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而且所选择的材料还要尽量少而精。那些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即使再生动、再新颖也要忍痛割爱,也不能选;即使那些能表现主旨的,但彼此之间只是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反面例:PPT17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成了一本“流水帐”。去“野炊”的路上的情景只需一笔带过,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笔墨,似乎此行是观景赏花的。中心内容“野炊”却写得平淡而笼统。在“野炊”时,那有趣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只字未提。根本就没有表现中心的具体材料,就更谈不上突出中心了。

正面例子:PPT18-21 【点评】为表达爷爷高尚的医德这个中心,本文开篇从题目“这也是一种芬芳”的反面入题——厌恶躲避草药的气味,显得与众不同,再从容易打动人心的童年情结,来叙述药铺里的言语举止,不知不觉中在情感上理智上让自己明白了“草药香,已然成为一种独特的旋律……给病人带来最温柔的健康保证”。材料典型集中,转折自然合理,篇末点题,水到渠成,有个性色彩,是灵魂和血肉组合的典范,这就叫围绕中心选材。

二、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只有熟悉,才有深刻的印象。心存强烈的感受,才有话可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感人心者在于真”,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能胡编乱造,夸大其词,违反客观实际。只有真实,才能给读者以亲切感。

例如:PPT23-25 写作中如果材料不真实,胡编乱造,不但文章的主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而且往往让人读来会感到虚假不可信,甚至产生反感。这样,在考场上,你的作文也就很难拿到高分了。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备课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俗话说:“隔夜好茶不好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

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当然许多材料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让座”是老掉了牙的材料,有一考生把“让座”写成“谢座”,使材料新颖了。

正面例子:PPT29--32 【点评】上文通过描写“送伞”的家庭真事,写出青年人对关爱父母的问题的深刻反思,选材具有时代特色、有典型意义。“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主题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样写家庭发生的事情,大多数同学往往写父母如何关爱自己,上文则另辟蹊径,写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优秀记叙文材料的选择有四个要求,即切题、真实、新颖和有意义。反之,则是我们需要淘汰的材料。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的材料。指的是所选的材料是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因为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以一当

十、以个别反映一般,从而深刻而全面的反映事物本质。比如有位考生写《这事发生在我班》,选取了班上有个叫李玲的同学为灾区捐献300元。一人就捐出了占全班三分之二多,可谓突出、意义重大的事例。当然还可写平时吝啬的人捐出很多钱,这也是典型。学习上,平时不吭一声的人,突然在这堂课上发言了这也是典型…… 例:

《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

正面例子:PPT33-37 【点评】卖冰棍,是曾经生活中最常见的剪影,如今我国独生子女已占了大多数,优越的条件、长辈的疼爱,使他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这样的立意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文章要通过这幅剪影表达“独立生活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个中心。这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很成功。作者选取“边做饭边读书”和“成绩单”这两个细节进行描写,当母亲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成绩如此优秀时,“泪珠一滴滴掉在了地上”,紧扣话题又真实可感,既典型又有力度。

正面例子:满分作文PPT39-41 满分解密: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正面例子:PPT43-45 【简评】亲爱的同学,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选谁来做你爱的对象?妈妈?偶像?抑或音乐?而本文的作者选的是汉字!善于选取新颖别致的描述对象,这是本文的第一个亮点。其次,在选择具体材料时,作者先选用了“初见汉字”,“首写汉字”,“理解汉字”三个具体的生活片段,然后又用了概述式的手法,记叙了升入高年级以后运用汉字传承祖国文化的材料,这样在选材上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很好的表现了“作者对文化民族的热爱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这一主题。

四、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平时,我们积累的材料很多,把这些材料写入文章时,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们所用。对所确定材料中的语言要进行一番推敲、加工、修改,纳入自己的主见,使之符合文章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正面例子:PPT47-50

【点评】文章的精彩之处在于:选了一个好的载体。母爱是无形的。为了彰显母爱中心,文章精心选择了两个绝妙载体。“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会准时出现”在书桌上,“风雨无阻”;另一个载体是“一床满是阳光的被子”,在房间里“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使人感觉到母爱的温馨。升华了自己的感 情,且在文尾再次强化。间接抒情,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懂得了珍惜奶茶之中浓浓的母爱”;结尾,巧引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抒情,使得全文弥漫在浓郁的抒情氛围中,材料与中心巧妙融为一体。这就是应根据文章的中心表达需要来选材,选取后要进一步加工、润色,为文章所需,为我们所用。

材料从哪里来

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1、处处留心生活

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伤心的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心看到的景物和遇到的事情;在学校,留心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变化,学校和班内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或节假日,留心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弄清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们的所言所行,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些新鲜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作文中丰富而生动的写作材料。

当代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提供的素材,具有鲜活性、即时性和多向性,假如你是一个有心人,养成搜集贮存这类“活水”的习惯,那么写作时就会左右逢源。

例如:PPT53--55

2、坚持写日记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常常会触动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材料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要用的时候却记不清楚了。

每天晚上写日记时,可以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中选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片断记下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胆而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日后写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写观察大自然的日记,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收入笔端。

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素材,写作文的时候遇到某一主题,就可以从自己的日记素材库中提取到最新鲜的材料。

3、善于体验生活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出门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母亲看着儿子那记满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你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他的诗篇才千年传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体验生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花、饲养小动物、到菜场买菜、帮助家长做家务等,都能为写作积累一手材料。这样写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二、从课本中找素材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数十册语文、政治、史地等教材,它们理应成为作文素材的“天然粮仓”。

三、从名著中找素材

从名著中找素材主要有“缩写”(用于议论文例证)、“改写”和“续写”等写作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人物形象都须与原著中的人物“接通”,都要与时俱进,体现新的理念。例如某省考“反省”话题,有位考生的文章取题《反省殿》,说的是唐僧取经归来后三个徒弟的老毛病复发,他要建“反省殿”约束,于是引出了趣味横生的故事。所写情节中,“下岗”“粉丝”“签名售书”“国家级贫困县”“公开招标”“豆腐渣工程”等新词语运用贴切,体现出针砭时弊、幽默风趣的特点。这种借用名著人物续编故事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借用”必须与原著衔接,人物描写必须符合各自原有的性格特点,想象要丰富贴切,要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四、从名人中找素材

引入古人素材要有新的视角。

当代名人的新鲜材料更能吸引眼球。

引入名人言论诗句要恰到好处,对诗词名句的“改装”须服从主题需要,体现个性。

例如:PPT61-62

五、从感悟中找素材

感悟是一种思考,一番由表及里的探求,它没有曲折的情节,却有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以此作为素材具有引导性和深刻性。

例如:PPT63--64 作者由草及人,借物明理,选材何其新,感悟何其深,启示何其大!

六、从民俗中找素材

熟悉民间故事,走进民俗文化,了解通俗美学,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当代中学生开阔视野、加强修养的必修课。这一课“修”得好,作文也就得益。

【点评】作者提取民间故事为例证材料,叙述指向“恭敬”“虚心”“勤奋”等关键词,运用正反论证法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点评:

文章以“故乡的唤鸭声”为题,点明写作对象,引发读者阅读兴趣,拟题巧妙。文章主体部分对唤鸭声的描写生动细致。文章叙事简洁,抒情含蓄深沉。结尾的描写既呼应前文,又巧妙点题,深化主题,含蓄隽永。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教案 篇2

一、中考作文选材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

作文要选择一些非常熟悉而且真 实的材料。真 实的材料会给学生带来感触,让学生有感而发。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自由表达和抒发,这样的选材不是胡编乱造,才会打动读者 的心。如广西 贵港市2004年中考第二道作文 要求以“寻 找快乐”为题 写一篇文 章。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话题。可这个学生所写的角度很特别,他讲述了妈妈是个非常能干的“女汉子”。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务活、农活妈妈都一个人包了。平时农闲时还会到修路队去干些杂活,在那里学会了开铲车,自己家盖新房时就是她一手拆倒的旧房子。妈妈的乐观、勤劳和能干给孩子带来了很多快乐,使孩子能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这种通过非常具体的细节展现出来的选材会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难忘。

2.典型性

选材要具有典型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材料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读者产生 视觉上的 震撼。如2005年广西贵港市以“不要说放弃”为话题的中考作文,某考生以桑德斯上校在两年时间里走遍美国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镇,被拒绝了整整1008次后,才被第1009间餐馆老板接受,成为“肯德基炸鸡”连锁店创办人的成功历程,道出成功的秘诀:不要说放弃。选材典型而新颖。这是一篇令阅卷老师喜不自胜的满分考场作文。

3.新鲜感

学生的选材要与众不同,让教师看 后感到新 颖、有特色,这样才会毫不犹豫地打高分。很多学生常常写教师深夜还在批改作业、备课,或在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着生病的学生走向医院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可言。阅卷老师看后会有一种无病呻吟的感觉,没有很大的触动。这样没有新鲜感的作文就如同没有生命力的花朵,并不鲜艳动人。

二、中考作文选材的指导

1.选材着眼于普通人、平凡事,捕捉其闪光点

作文选材并不是非要选择一些高 尚、远大的素 材,其实发生在身边 的一些平 凡事、普通人 就是很好 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非凡事。2004年浙江丽水市以“感动”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一个学生就写到了他在电视上看到的“感动中国”中一位普通的老师———每天牵着一匹白马,走几十里山路接送每一个孩子上学、回家的故事。故事内容 简单,却饱含着深情,有教师对学生的深情,有学生对教师的深情,从而使读者产生感动。

2.选材着眼于当代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跳动着时代的音符,揭露社会的丑恶,歌颂时代的新风。要选择一些与生活接近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觉到时代的脉搏,从而更容易感受到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进行选材的时候可以把看过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实话实说》《今日说法》《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中的相关内容引入作文,增强文章的时代感,作文自然会得到高分。

3.选材要正反结合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选材的正反对比来进行烘托,让作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事情在对比中变得更加鲜明,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让读者产生视觉上的交锋,进而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如2003年广西南宁市 以“亲爱的同学,你曾经有过自立的念头吗?你曾经尝试过自理生活吗?”为话题的中考作文,某考生的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自主、自立、自强,乃中华儿 女必备之精神。”接着摆出了正反事例作为论据。正 面用消息报道甘肃省宁县一个叫巩宏丽的12岁女孩,在家庭遭到天灾人祸后不仅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最终还凭着那股面对不幸遭遇顽强到底、自强不息的精神站起来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然后用一个学习优秀的大学生在即将去日本留学时却得了“出国恐惧症”的高分低能的故事,反面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写使论据显得充分有力,论述更为严密,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总之,优秀的作文应该是内容丰富,让人过目 不忘的,它应该具有新颖独特的选材,流利连贯的语言,精心设计的结构,感人肺腑 的情感。教师 要关注学 生的选材,通过指导学生选材来提升写作能力。

摘要:培养学生在考场中选取典型、新颖、精要的作文材料相当重要,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材遵循真实性、典型性、新鲜感的原则,善于抓住中考作文命题特点,善于发掘材料,智取考场作文高分。

中考作文选材四律 篇3

一.走健康之路

《语文课程标准》及《语文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写文章要“感情真挚,内容健康”,中考阅卷亦很看重此点。因为文章是让别人看的,你文章的情绪、感觉是会影响别人的,如果你的文章充满了抱怨与敌视,充斥着消极和颓废,那别人还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样的“营养”呢?有位考生以《这里有信任》为题,写为博得同学信任,自己绝不向老师提供抽烟同学的姓名;有的为了哥们义气,在打饭的窗口大打出手等,这尽管是真情实感,但思想内容不健康,不积极向上,只顾宣泄个人感情,这样的材料不能入文。所以,作为九年读书生活小结的一篇作文,应该展示出你这几年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最佳成果,要能够让别人与你一同感受生活的阳光,也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社会角色和责任联系起来。让人借助你的文章分清是非,懂得爱憎,并从中获得进取的力量,坚定上进的信心。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文不可以暴露“阴暗面”,“激浊扬清”也是为文者的一种责任,关键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考生对“阴暗面”的态度是明朗的还是暧昧的。如有一篇中考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就以书信的形式直接和诸葛亮“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真亦幻,叙写以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思过责己,自贬三级为话头,主动提出“为先生谋划一二”:一是提醒他将街亭之失的过错全部推给马谡;二是嘱咐他要懂辩证法,别盯“阴暗面”;三是告诫他学会“虚美、隐恶”……文章借古典材料的“外壳”,巧妙联系当今社会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风气,将历史和现实巧妙交融,以古讽今,给人以启迪。

二.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只有亲身经历,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写得感人。如果朱自清没有他父亲在车站送行的一段感人至深的亲身经历,怎会有脍炙人口的佳作《背影》呢,这是许多作家的经验之谈,也是一般作者至深的感悟。可我们有些同学在选材上认识有偏颇,喜欢涉足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写陌生的人,记未经历过的事,由于对人对事知之甚少,写作时只能生编硬造,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感到别扭,不可信,这种虚假的作品,是不会得到读者的好评的。其实,生活中,凡是撩起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给你丝丝感动的一个镜头,荡漾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给你感悟与启迪的一只小蚂蚁蜜蜂……你都可以毫不犹豫、大胆地将它繁衍成文,千万不要嫌厌它的细小、卑微。

有些同学喜欢写“科幻”类的作文,并非不可,但是,选择这类材料应当在相关的领域具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与专业特长才行,如果理化、生物知识知之甚少,又不擅长合理推想,那么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胡编乱造,令人生厌。

三.众人拾柴火焰低

一则材料就是一堆“柴禾”。如果谁都想去拾,去抢,必然会陷入千篇一律的“沼泽地”。选材相对集中的领域大都是由同学们最容易想到的材料所组成的,所以,一般说来,越是具有典型性的材料,就越容易成为选材的集中区域。考场作文中能够设法避开,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四.领异标新二月花

喜新厌旧是人之共性,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新在材料上,考场作文尤其要突出“新”字。这就要求同学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抓住时代的脉搏,寻找新近发生的故事,写出全新的文章,而不要讲“老故事”,说“旧事”,“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许多同学认为学校生活“四周高墙隔绝”、“三点一线”,没有“新鲜”可言,其实,同学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中国共产党“十八”的召开、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付海军、伦敦奥运会、日本的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这些新鲜的事件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是我们要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人们对大事的观点、看法,这样的文章才值得玩味。如2010年中考之际正是世界杯足球赛热播之时,考生心系国事,针对中考话题作文“靠”,小作者抓住这个滚烫的题材,从大处落笔,高屋建瓴,写了一篇《中国足球靠中国人》的精彩文章。

中考作文指导:选材专项训练 篇4

因此,在作文时,应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例如,写“我的妈妈”可以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如,写“《滥竽充数》读后感”这个作文题,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可以另辟蹊径:

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思维空间。例如,在写“雨”这一自然景观时,可进行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中考作文指导:学会选材与立意 篇5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 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求求老师罚写,写10遍,20遍,100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作文前,要求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材料进行比较、优选。

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3~5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3~5个),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

作文选材教案 篇6

设计者:仙村中学

张雪花

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链接中考作文:

开头:问世间情为何物?爱在哪里?我仰望苍天,大声询问;我踏遍大地,到处寻觅。

镜头

一、老师送我就医 中间 镜头

二、老师教我解题

镜头

三、老师挑灯备课

结尾:问世间情为何物?苍天告诉我,情在师生间;爱在哪里?大地告诉我,爱在老师的心田里。

点评:该文采用镜头式的结构,条理分明,结构完整,首尾呼应。遗憾的是:所选的材料陈旧,缺乏新颖。选材误区一:材料陈旧,“撞车”现象屡见。

前车之鉴:08年中考作文,一个考场30份作文,竟有18篇写汶川地震!这些你写过吗:

写父母:送衣送伞送饭、半夜生病送医、考得差来安慰、煮早餐煮中饭煮夜宵等

写老师:带病上课、深夜改作业、加班为我补习等

写同学:借学具给我、教我解不会的题目、误会对方偷我东西后被原谅等 小提示:

大多时候,接到题目后想到的前两个题材不选,选第三个。误区之二:幼稚可笑,格调低俗。你长大了吗?

1.让座、捡到钱包还失主、扶盲人/老人家过马路 2.学会钓鱼/煮饭/包饺子/骑自行车/游泳

3.过生日家人或朋友准备了 “蛋糕、蜡烛、生日歌” 4.抱怨父母限制自己自由

5.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

质疑:以“尝试”为题,你觉得写尝试初恋、舞弊、打架、恶作剧、偷东西等题材好吗? 误区三:弄虚作假,矫情造作。你知道吗?

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凡抄套范文的中考作文,均打入五类卷,最多只能得9分。

提示: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三、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1)选材的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选择取舍。2.选用最有代表性。

3.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4.选用真实具体的材料。(2)积累素材的方法:

1)从 “ 自我生活经历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2)从课本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3)从 “ 课外阅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4)从 “ 社会生活 ” 中积累独特的素材。

四、技法升华:

(1)紧抓生活中的“闪光点”。(2)故意制造“误会”与“矛盾”。

例:我将妈妈给我买资料的钱,捐给了班上一位同学。当我再次向妈妈要钱时,妈妈误认为我进网吧花掉了买资料的钱而担忧心伤。最后 妈知道真相后笑了。

亮点:就误写误,先不露真相;最后点 出真相。(3)不畏“丑事”。

作文不必有太多的忌讳和禁区,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有价值的,也许它就是我们所要表达的最好的题材。

五、拓展练习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选材并列出提纲。

六、作业

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1 篇7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教学目标】

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合题旨、有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学生习作、佳作在选材上的探讨,提高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什么?简单说出它的一些材料和简单做法。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写文章同样如此,题材选好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师: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所以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中心,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一篇好作文比作一个完美的人的话,那么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那么,我们应如何选好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材料的来源

1、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师: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平凡小事中的美。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所以,材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切体验。

2、材料从阅读中来。

历史;文学作品;报纸、杂志

师:我们从阅读名著中,知道了冰心笔下母亲如荷叶般宽厚伟大的母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无限乐趣;海伦凯勒虽失去光明但仍然坚强的品格。

(三)、如何收集材料?

1、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

2、要经常地读书读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四)怎样选择材料来写?

⑴舍旧取新:选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物的独特经历。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鲜事。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着你去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如:《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小时候看父亲的书; 他考了第二名,父亲让他背书的事情。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4 他小时候去书房的一些事情; 5 他从小的玩伴现在的状况。

突出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友谊、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⑵舍大取小:就是选择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小素材不等于无意义的小事,是指蕴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

如:《藤野先生》

1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想 2初到仙台收到优待 3与先生初见

4四件事【添改讲义 修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5匿名信事件 6看电影事件 7与先生惜别

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先生真挚、深切怀念。

⑶舍粗取精:即舍弃粗的素材,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主题突出。

如:《我的母亲》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5.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

6.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总结: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①小事入笔(小)②真事真情(真)③富有新意(新)

二、实战训练

(一)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围绕 “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材料分析:

1.虽然是母爱,但是母亲的溺爱不是我们应该选的题材,所以不能选。

2.围绕中心,而且深刻。母亲独特的爱,是一种新颖的爱的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的材料。

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的特色。4.与母爱无关的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的母亲见义勇为。

5.母爱的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心孩子的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

(三)围绕 “感恩父母,学会节俭”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学生A:写母亲中午回家烧饭给自己吃,自己通过先在学校吃,再自己学会烧饭而感恩父母。

学生B:父母工作很辛苦很晚回家。

学生C: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吃饭只吃两块钱的菜,后来家里情况好了,仍然坚持吃两块钱的菜。以此来回报自己的父亲。

学生D:有个同学老是和自己比自行车的档次,自己则不以为然,用自己步行代替买的自行车的行为来感恩父母。材料分析:

学生A:比较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也不失为好文章。学生B:与中心毫无关系,跑题材料。

学生C:内容很独特,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够写好。

学生D: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我”做对比,能够很好的突出自己节俭的行为和感恩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

三、当堂检测题: 实战应用: • 题目:《我的校园》 • 提示:首先填空:

我的校园是一个——、——、——的地方。

然后分别用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来体现校园的这些特点。

《怎样选材》教案 篇8

【课 题】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课 时】第1课时 【课 型】写作指导 【制作人】吕 娜 【审核人】 【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2018.5.15 【上课时间】2018.5.2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和既有写作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体会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选材的方法。【重点】

3.写作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并努力做到真实、新颖。【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优秀考场作文一定来源于平时的练习”“看破千道题,其实一文章”,平时就要备好鲜活素材,苦练审题构思技巧,考场作文是和平时习作交错相通的。考场上,时间短,要高分就得一气呵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就要苦练功夫,在看透题目、确定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素材,用真实又新颖的材料写出优秀作文。1.出示任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写作只能“望纸兴叹”。所以海明威说:“如果一个作家停止观察,那他就完蛋了。”

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素材。那么,同学们平时作文里的素材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呢? 2.反馈指导:

学生交流,探讨平时写作时自己的思路,谈谈通常自己观察的途径有什么。从途径看,通常有两条渠道:

(1)直接观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听、闻、尝、摸、踩、想。

(2)间接观察。就是通过阅读书箱,听他人转述,收看收听影视广播,浏览互联网,吸收别人的生活体验,获取第二手信息。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细致、勤勉、善思。从内容看,和“我”有关的素材十分宝贵,它们可以给人真实感、亲切感;无“我”的素材同样重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视野更开阔,境界才更高。3.总结过渡:

直接观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除了直接材料,我们还应学会运用间接材料。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文章写于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阅读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构思并呈现了客人对贝多芬的一次访问,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所选皆为间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都是写作所需要的。这叫:素材积累多元化!

二、苦练审题,突破难关精准化:

1.出示任务:同学们在写作中常常出现的毛病是:没有正确的审题,对命题的思考不准确,就会选择不了适合的材料来体现主题。考场作文要拿高分,首先要破题!请同学们就几个常见的中考作文题目来突破审题关。

2.反馈指导:首先要抓住“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1)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老师》《陪伴》等。

这三个题目在审题上难度不大,但是难在如何出新。比如《沟通》这个题目,是不是只能写语言沟通呢?《老师》这个题目是不是只能写学校的老师? 审题准确了才能选择鲜活生动的材料。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什么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让考生有处下笔。如“陪伴”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先想想自己的亲身体会,平时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添加这些词语,主题即可变为“妈妈的陪伴”、“书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后添加“是歌”、“是幸福”、“是船”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调换题目!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

(2)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半命题作文《走近__》,题目就是动宾短语,写作时要抓住动词做文章,注意到实现这个动词“走近”在这个过程。

(3)如果题目是句子的,写作时要强调谓语并顾及限制、补充词语。举例《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文章重点要写“养成了“,怎么养成?其过程如何?其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或耐人寻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这个题目:《那声音,常在我心田》

这个命题还是有一些审题难度。首先要明确“声音”,不要一味的将“声音”等同于“话语”。很多同学只把握到“关心的话语”“老师的叮咛”等,这些其实离真正的声音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距。什么是声音?水滴声,铃声,脚步声,呼吸声,甚至呼噜声,还有乡间的独特声音。这些不都是很好的声音吗?在写作时还可以很好的突出声音特质,特别注重体现声音的特质,比如用“爸爸自行车的铃声”“爸爸的呼噜声”贯穿全文,使得全文脉络清晰,真实感人显得别开生面,新颖别致。

三、头脑风暴,学习选材方法: 1.出示任务:

投放活动任务,提出要求,可借用“写作实践一”,也可使用如下题目:

作文题目:《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如果围绕这个题目,你会表达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详略?先确定文章中心,然后列出所选择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2.个人构思、列出要点。3.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学生发言,谈对习作的中心、选材及详略安排的想法。引导学生评价,点拨选材方法。4.小结:取舍加工典型化

对于同学们存在的选材问题,首先要引导去伪存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间接得来的材料,有可能鱼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产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说不定也会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别素材,确保真实。

其次要去粗取精。“意犹帅也”,材料一定要听帅令,跟帅走。如果某个材料与文章中心搭不上边,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泪下,千古难觅,就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个选择——忍痛割爱。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隐隐约约有点联系,那不到万不得已时也尽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华”。

五、全文写作,提升选材能力。

作业:将上面任务里《难忘那束温暖的目光》完成构思,形成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六、结篇师语,总结提升。

综上所述,主题和题材是作文的两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中心,材料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材料,中心就无所依附。所以,我们写作不仅要重视立意,还要重视素材的积累和题材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的选择。“夫立言之要在有物”,是否“言之有物”正是评定作文档次的重要标准。

本节课作文的引导、示范和实训,按照由面到点,以点带面的写作指导写作复习指导思路,先授学生以渔,帮助其理性分析审题;然后穿针引线,帮助学生总结审题要点,掌握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的基础上,师生同写同改习作。只有当我们帮助学生明确了怎样去写,体验到了写真情实感的乐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们的真情和才情。最后,归纳一下本节课学到的技巧: 【板书设计】

怎样选材

技巧一:直接间接,素材积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练审题,突破难关精准化 技巧三:学习选材,取舍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写作,修改提升个性化

【课 题】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 【课 时】第2课时 【课 型】写作指导 【制作人】吕 娜 【审核人】 【学生姓名】 【备课时间】2018.5.15 【上课时间】2018.5.2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习作的修改、交流,提高作文质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2.学会多角度选材,使作文更加丰富真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确选材方法: 1.从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观察。法国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一次想把听来的几个故事写成小说,就去请教老师福楼拜,福楼拜听后,劝他不要写听来的故事,出去转转,把所见所闻记下来。莫泊桑按老师所言,花了很多时间外出观察终于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观察,就要有观察的习惯并做到细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怀戚与家人散步,体会到肩头的责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视雨中荷叶护莲,感悟到母爱的无私伟大;泰戈尔由金色花,联想到母爱的圣洁与人类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发掘人、事、景、物蕴含的深意,获得启迪。

再次,要学会筛选。身边的人谁更有特点,哪件事最使你难忘,生活的地方哪处风景最独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东西很多,要在脑海中过滤,从中选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触动心灵的片段写进文章,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2.围绕中心送行选择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需要通过材料支撑与表现。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例如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选取修改文章、送客、复信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特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则从作文与做人两方面取材表现其严于律己的品质;选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也决定着详略的安排。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应略写。如魏巍《我的老师》,文章共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从“面”上略写;后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依恋,从“点”上详写;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文章结构疏密有间。

评价等级:

评价意见:

车陆乡明德一贯制学校 2017-2018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下册 教案

此外,围绕中心选材,还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画家董其昌说:“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取材入画如此,选材成文亦然。3.注意材料的真实与新颖

中学生写作,取材强调亲历,以突出真实性。马克·吐温说真实的事情不必考虑其可能性,因而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稀奇;冈察洛夫主张,写作要“写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契科夫认为,扯谎在写作里比在谈活里还要乏味得多。这些都强调真实对材料的重要性。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多催生虚情假意,并让写作变成一种粗制滥造。

取材新颖,要做到选别人未选,写别人未写,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例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自己小时候一次冒险爬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经历,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写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见大,感悟深刻,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二、习作交流,修改当堂习作

1.全班分为两组,根据例文赏析方法和经验,交流习作,每组推荐最好的一篇,当堂朗读交流。

2.交流之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评价等级:

教案 中考作文之审题指导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审题的重要性。

2、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教学难点:掌握审题的一些基本技法。教学过程:

一、“审题不清惹的祸”

1、一次公务员考试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结果多张试卷的答案是——抚顺(煤都)

鞍山(铁都)

2、市二模学生作文情况。

二、从下列题目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 最好的奖赏(2007广东)

•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2009广东)• 充满活力的岁月(2005上海)

三、审题方法指导。

(一)抓题眼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

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

如:《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004上海)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2006四川乐山),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2006河南),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只有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

(二)挖题蕴

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认真体会其深层懂得比喻义、引申义或语境义。

• 如:《笔》(2006广东惠州)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但把它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四、练一练

《门其实开着》(2006无锡)

非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

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 按常规审审的程序是: • 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五、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是指只给一半题目,另一半由学生自行确定。

如《第一次××》、《××赞》等等,要领是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作文。

这类作文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得多,题材也就相应地宽得多,其审题立意的要领同命题作文相同。

六、巩固练习

1、《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2、《父辈》

3、《我的老师》

《我和老师》

4、《我终于战胜了……》

(07)22.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题目:最好的奖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08)22.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09)21.按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50分)题目:我和___一起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和父母一起看星星”、“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和孙悟空一起遨游太空”等等;(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10)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11)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前行是脚步的积累,成长是不断前行的过程。前行的路上,有风景、梦想,有期

盼、关爱,有欢笑、痛苦;前行离不开目标、坚持„„一路前行,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

体验?前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

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门其实开着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有风吹进房间,被我狠狠地用窗子拦在外面,风铃还胡乱的叮叮咚咚,终于被愤懑的我摔在了地板上。

门虚掩着,外面响起叹气声,不用猜,一定是爸爸在为我的学习忧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和他的对话中好像只剩下学习了,他对我成绩的在意咦远远超过对我的关心了吧!或许他心里那扇命名为爱的门早已关闭了吧。

嘲笑着自己,我伏回灯下继续奋笔疾书。突然间,我的脚又疼痛起来,因为曾受过伤,总是时不时的疼痛起来。正考虑着该不该叫老爸,却因为一声呻吟而把他唤来了,他推开门,二话不说的坐在我的面前背对着我,帮我揉起脚来,我也顺势趴在他背上。

好久都没有这样静静地伏在爸爸的背上了,直到此时才发现他的背竟如此单薄,记忆中爸爸的被是世界上最宽大,厚实的。小时候我总是那么调皮,趴在他的背上不肯下来,而他只是宠爱色拍拍我小小的背,稳稳地走着。

爸爸的头发何时埋藏了如此多的银丝,一根根这样的醒目,刺痛了我的双眼,衰老的这么快,在我不经意间就缠住了爸爸,这一刻竟好担心他的衰老,好担心他一天天消瘦的背,好担心他一夜夜增多的银丝好担心自己总有一天会抓不住他的步伐。

夜里的风很凉,但我却很温暖,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幸福,我能清楚的看到爸爸心底那扇爱的门敞开着那点点滴滴珍珠般宝贵的回忆溢满了整扇门。我想,我要的就是这种可以放在手心中凝望的幸福吧。

曚昽中望着父亲的背影渐渐离去,我也慢慢起身,打开窗子,雨停了,我恭敬地请回清风,请它把房间中所有可笑的愤懑都席卷出去。

父亲的爱好似一扇门,站在门外的我以为它很冰冷,无情,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就好似流星划过天际般绚烂,又好似罗托罗绽放般绝美。

朋友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一扇通向爱的门,勇敢的跨过那扇门,让爱洋溢在着幸福的心田吧!不用担心那扇门会关闭,因为通向那扇门的钥匙就在我们的心里,门其实开着!

充满活力的岁月

步入校园,一阵幽香,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我们于清朗的早晨诵读,在晨风中开始一天紧张的生活,这里记录着我们充满活力的岁月。它,便是校园故事。

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所以就要“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学们常常围坐一团,攻克难关,当困心已久的难题被解开时,同学们都笑了,仿佛清风吹走乌云般的爽朗。有名同学填的《江城子》写得好:“少年自有少年狂,渺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这样的豪情壮志,使我也心潮澎湃,信心倍增。“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中午,同学们说说笑笑,教室里一派生机。可那一天,我们流泪了。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为我们加油。望着老师那疲惫而又不舍的眼睛,我们流泪了。不愿让老师再为我们而担忧,为了这份爱,我们一定尽我们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回报老师。会的,一定会!因为我们的活力和爱会创造奇迹!

有一次和一名同学一起去预备年级做报告,一名男孩问:“大姐姐,你怎么看待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呢?”我们一愣,过了片刻,我说:“追求和向往是人生必须的,而真正的成功却是来之不易的。只希望你们,包括我们自己,都能走完人生中完整或不完整的旅程。”他们笑了,脸上充满阳光与稚气。我们也笑了,为自己曾有过这样纯真而快乐的日子。

上一篇:描写家乡的四季的作文下一篇: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4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