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保密制度(共11篇)
商业银行保密制度 篇1
★★银行银行卡业务保密制度(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以下简称“我行”)银行卡业务保密工作,保障我行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行银行卡业务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银行卡业务保密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银行内部系统对银行卡的技术安全保障和银行内控制度对银行卡客户信息保密的措施;另一方面是银行客户对卡片和卡密码等的安全保密工作。
第三条 我行各网点及部室的所有员工都应履行本制度规定的银行卡业务保密职责。
第四条 银行卡业务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积极防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二章 具体要求
第五条 科技信息部应按照《★★银行系统开发测试过程安全管理办法》、《★★银行生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银行卡业务开发、测试、生产运行等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对密钥进行双人保管。
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禁止对外提供。
第十一条 部门(网点)将某些业务外包给外部公司时,外部公司应具备良好的保密管理能力,落实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签订的外包合同应包含保密协议或条款,以确保外包服务的保密性。
对外包业务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控,发现泄密隐患及时报告。
第十二条 应监管部门要求报送我行重要经营管理信息或客户信息等保密信息时,应采取符合保密规定的程序和方式提供。
第十三条 司法机关或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我行协助提供有关业务信息的,必须出具有效证明文件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予以提供。
第十四条 违反本制度的,依据我行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制度由总行负责解释和修改。第十六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商业银行保密制度 篇2
关键词:银行保密制度,美元霸权,金融霸权
0 引言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始于公元17世纪中叶, 迄今已拥有超过400年的历史。逻辑上讲, 瑞士并不具有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禀赋, 但由于瑞士长期并且严格实施银行保密制度, 使得银行产业成为瑞士经济的支柱产业, 瑞士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 瑞士法郎成为全球最稳定的国际货币之一。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 银行设立专门的部门办理秘密存款业务;2) 客户不必使用真实身份, 只需要凭借化名或代码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业务;3) 除非证明有罪, 否则包括本国和外国政府在内的任何第三方都无权查询客户信息;4) 对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1]。
1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广受诟病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无疑给瑞士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在维护境外存款人权益的同时, 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造成负面冲击, 所以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诟病。最典型的案例包括犹太人存款案、纳粹赃款案。
二战爆发前, 纳粹大规模地迫害犹太人, 迫使欧洲犹太人纷纷将财产存在瑞士等中立国, 后来这些犹太人大多在德国的集中营里惨遭杀害, 这些存款的账号和密码也随着他们的遇难而成为谜团。直到1989年, 这个秘密被捅出来。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埃杰·布朗夫曼到伯尔尼同瑞士银行家协会交涉, 交涉结果是瑞士银行协会同意委托一个在苏黎世的中介机构查找瑞士银行里的无主财产。这次查找发现了775个无人认领的账户, 存款总计3200万美元[2]。但据知情人称, 被隐匿的犹太人资产远远超过这个数量。
据英国当局的一份报告显示, 希特勒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通过瑞士中央银行进行。1945年, 瑞士与盟军签署协定清查所有德国财产, 但瑞士坚持在估价问题上保持独立, 即不以盟军的估计数字为准。按照盟军事先的估计, 瑞士银行里共存有大约5亿多美元的纳粹黄金。最后瑞士只同意向盟军支付6000万美元。
2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走向崩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瑞士银行业延续四百多年的保密制度遭遇了来自美国空前压力。2009年2月, 瑞银集团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支付7.8亿美元, 并公开部分客户的身份, 以了结美国政府对其帮助美国富人逃税避税的指控。2014年5月, 瑞信集团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协议, 同意缴纳26亿美元罚金并交出美国人秘密账户, 以了结美国政府对其协助美国富翁逃税避税的指控。
在美国政府强大的压力下, 2013年10月, 瑞士政府在法国巴黎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 签订公约动摇了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根基。2014年5月, 瑞士与46个国家签署《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 承诺执行银行间信息自动交换全球新标准。这两项协议的签署表明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崩溃。
3 美国政府为何能对瑞士银行施压
美国政府多次对瑞士银行进行处罚, 并要求其交出美国人的秘密账户, 直接导致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衰败。美国为什么能够要求瑞士银行妥协?原因就是美国的两大杀手锏:美元霸权和金融霸权。
(1) 美元霸权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原则, 由此奠定了美元凌驾于其他货币之上的优势地位, 美元霸权由此形成。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70%的份额、国际贸易结算68%的份额、外汇交易80%的份额和国际间银行业交易90%的份额, 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贷款也都以美元标价。美元控制着整个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 它的超级地位, 意味着一旦美国制裁哪个国家, 这个国家就很难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来往, 多年以美元形式储备的财富, 也将暂时遭到冻结而无法流通和套现, 这将是极大的打击。如果瑞士银行不在银行保密制度上让步, 交出美国公民在瑞士银行的秘密账户信息, 美国也将会挥动"美元霸权"这把大锤, 对瑞士经济贸易进行打击。因此瑞士银行面对美国政府关于银行保密制度的指控非常重视, 最后都以交出美国客户在瑞士银行秘密账户和缴纳罚款作为解决方案。素来坚不可摧的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在美国政府的重压之下濒临崩溃。
(2) 金融霸权
二战之后, 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强国。美国凭借其金融霸主的地位要求各国开放本国的资本金融市场, 这股突破国家经济防线的资本势力通常以投资银行、投资基金和跨国公司的形式存在, 并且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变相推行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使得其他各国金融体系无法在世界性的金融体系中独善其身, 瑞士作为欧洲地区的金融强国, 自然无可避免要为维持金融的稳定买单。瑞士在美国开设金融机构分支和跨国公司, 瑞士银行进行收购兼并活动, 使得瑞士在美国拥有着庞大的经济贸易业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美国金融稳定受到重大影响, 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 捍卫金融霸主的地位, 美国加紧打击境外逃税避税行为, 瑞士银行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政府首当其冲的打击对象,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在美国政府多番打压下崩溃。
综上所述, 我们有理由相信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崩溃是由美国的美元霸权和金融霸权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张青.瑞士银行制度及其特点[J].浙江金融, 1994, 02:39-41.
瑞士银行业保密制度面临挑战 篇3
瑞士银行业一直在设法维持自己的金融形象——保护客户个人资料至上。但最近几年,国际社会对瑞士金融业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提供更高的透明度。早在2008年,瑞银集团因类似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后以支付7.8亿美金而免于起诉,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经济学人》认为,今后,寻求转型将是瑞士银行业的大趋势。
韦格林被控是全面调查的前奏
一个月前,位于瑞士圣加伦市的韦格林银行合伙人康拉德·胡姆勒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司法部不可能因税务问题起诉韦格林银行。当时,韦格林银行有三位负责管理美国客户账户的雇员刚刚受到指控。胡姆勒说,起诉银行雇员还可以接受,如果起诉韦格林银行,将对整个瑞士银行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司法部显然对此毫不理会,不久便对韦格林银行提起诉讼。
美国司法部称,韦格林银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帮助美国纳税人逃税12亿美元,其中韦格林银行的三名客户经理帮助至少100名美国纳税人逃税。公诉人在起诉书中称,这些客户经理通常会开设假账户来掩盖纳税人的真实身份,并告诉客户,银行在美国没有办事处,不受美国法律的约束。根据美国法律,美国纳税人必须申报在一年内的任何时间超过1万美元的海外账户。
成立于1741年的韦格林银行是瑞士最古老的银行。如今,美国司法部的一纸诉状,可能让韦格林银行命运骤变。
据悉,美国司法部已通过韦格林银行设在美国斯坦福的瑞银集团分行的账户,扣押了其至少1600万美元的资产。如果相关罪名成立,韦格林银行可能面临最高50万美元罚金,三名客户经理则可面临最高五年有期徒刑和25万美元罚金。
尽管韦格林银行坚称,美国司法部对该行的指控“毫无实质性威胁”,但瑞士一家报纸报道称,因为法律风险,客户已经从韦格林银行撤资40亿瑞郎,此举实际上足以迫使其关门。另外,从韦格林银行最近的行动,也能看出这一指控对其打击巨大。1月27日,韦格林银行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将其在美国以外的所有资产,出让给另外一家瑞士银行。韦格林银行方面说,希望用这种方式来保护韦格林银行客户与雇员的利益。“即便韦格林银行最终败诉,美国司法部对韦格林银行展开全面调查,已出售的韦格林银行欧洲客户也不会在调查之列。”瑞士《新苏黎世报》对韦格林银行的境遇深表同情,称“美国司法部的一个威胁,已经毁了这家瑞士最古老的银行”。
韦格林银行遭到指控,仅仅被认为是美国对瑞士银行业展开全面调查的前奏。据说,美国已圈定11家瑞士银行,将以税务原因展开调查。《经济学人》说:“瑞士银行业会受到更大挑战,而韦格林银行只是这场大战的‘马前卒’。”
瑞士的离岸中心地位将被削弱
瑞士是历史最悠及最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之一。瑞士银行业协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贡献了瑞士GDP的11%,其中银行业贡献了6.7%,保险业贡献4.3%;瑞士的劳动人口中有6%从事金融行业,同时,瑞士金融机构还有10万余名海外雇员。多年来,瑞士银行业遵循着对客户资金承担无限责任的原则。如韦格林银行一样,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已经拥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们对客户信息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有着在国际上良好的口碑。瑞士也是少数几个区分“逃税”与“避税”概念的国家之一:伪造文书是欺诈,不告之是避税。
不过,最近几年,国际社会正对瑞士金融业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提供更高的透明度——
2007年,美国对瑞银集团的内部人士交易以及其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展开调查。据说,因瑞士等避税天堂的存在,美国每年损失1000亿美元税金。美国要求瑞银集团披露5.2万名美国公民一年内的账户信息。
2008年,瑞银集团因帮助美国人逃税等问题被美国当局起诉,最终瑞银迫于压力,以支付7.8亿美金免于起诉,并提交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名字。
2009年,因经合组织将瑞士列入不合作避税天堂,瑞士被迫作出让步,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签署了18项合约,表示如果其它国家提供有关个案的详细要求,那么瑞士就可以与其共享信息。
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突破性协议,允许英国对部分瑞士账户征税。同年,因数百名资金来源不明的客户信息泄露,瑞士信贷与瑞士宝盛不得不分别向德国支付2亿美元与6600万美元罚款。
《经济学人》称,在2008年的瑞银事件之后,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受到巨大冲击。美国显然并不满足于追查瑞银这样的“巨鳄”,只能算是条‘小鱼’的韦格林银行也将被迫拆分。预计调查税务问题的雪球会越滚越大,不过,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不会消亡——或者说,至少不会很快消亡。瑞士也不会在短期内丧失全球主要离岸资产中心的地位,但将会被逐步削弱。
瑞士银行业转型是大趋势
眼看着银行业赖以生存的保密制度正在被“瓦解”,瑞士政府正在作积极努力。《商业周刊》说,一方面它希望维护保密传统,另一方面它也需要平息海外政府的怒气。毕竟,瑞士只是小国。《经济学人》透露,自从2008年瑞银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后,瑞士与美国就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瑞士方面愿意拿出一笔巨款,约20亿至100亿美元,一次性支付给美国,以换取对瑞士所有银行的“放行”。瑞士财长维德默·施龙普夫日前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呼吁,希望双方尽快达成这一协议。不过,眼下美国的态度依然强硬。路透社认为,任何以为瑞士可以平和地解决与美国之间的查税争执的幻想,都应该像夏天阿尔卑斯山上的雪一样消融了。
瑞士银行业不仅受到来自海外政府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压力,还遭遇其它银行保密制度严格的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将银行保密制度写入法律的不止瑞士一家,新加坡、卢森堡、黎巴嫩等其他离岸金融中心,都有严格的保密和泄密处罚规定。有报道称,从2008年1月到2009年11月,在瑞士拥有银行账户的外国人减少了28.1%。新加坡、阿联酋的迪拜和卢森堡等新兴离岸金融中心,正在从瑞士银行手中抢夺客户资源。
面对竞争和压力,有着百年基业的瑞士银行开始谋变。很多瑞士银行都意识到,不转型难有出路。普华永道合伙人约翰·塔特萨尔表示:“瑞士银行业也开始审时度势,对透明度的重视程度比以往要高得多。”一些瑞士私人银行开始对位于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在岸”分行网点进行投资。这些银行这样解释自己的“烧钱”行为:尽管此类“在岸”服务要完全透明,并遵守所在国的法律,但以瑞士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依然会为它们带来有价值的客户群。
商业银行保密制度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保密法实施条例》共有()。A
A.六章四十五条
B.六章四十条
C.五章五十三条
2、《保密法实施条例》自()起实施。
B
A.2010年10月1日
B.2014年3月1日
C.2014年1月17日
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C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
B.共产党员
C.一定范围的人员
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
A.绝密、机密、秘密
B.绝密、机密、一般
C.秘密、机密、一般
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
B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
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
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
6、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
B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
B.机关、单位负责人
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7、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
B
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
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
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
8、涉密计算机是指在工作中运用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处理涉及()的计算机。
B
A.内部信息
B.国家秘密信息
C.政务信息
9、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B
A.保密责任状
B.保密承诺书
C.保密协议书
10、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C
A.保密法律法规
B.保密形势
C.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
11、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及时确定密级。
C
A.保密法实施办法
B.保密规章制度
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12、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
A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13、领导干部阅办秘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在()进行。
A
A.办公场所
B.家中
C.室外
14、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场所监销。
C
A.清点;公安部门
B.交接;上级机关
C.审批、登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15、国家秘密的标志方式为()。C
A.密级
B.密级+保密期限
C.密级+“★”+保密期限
16、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送()印制。
C
A.一般印刷厂
B.内部印刷厂
C.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
17、分发涉密文件、资料的各种等级清单,要保存(),以备查询。
C
A.1年
B.3年至5年
C.10年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B
A.故意
B.故意或过失
C.过失
19、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这一事件()。
C
A.属于泄密事件
B.不应视为泄密事件
备的电话机、传真机。
A.加密处理
B.加密 C.非加密
3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属于()行为。
B
A.违反保密规定
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
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36、以下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有()。C
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C.政府公开信息
37、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文件进行管理。
C
A.普通
B.一般
C.密级
3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39、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密工作。C
A.岗位培训
B.警示教育
C.保密教育
4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B)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12.上级机关、单位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对)
13.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对)
14.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1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错)
15.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对)16.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业务。(对)
17.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错)
19.《保密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对)
商业数据保密协议 篇5
1.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1)涉及商场所有的信息,包括商场使用ERP软件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商业数据和客户资料及厂家合同信息。
(2)凡以直接、间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提供涉及保密内容的行为均属泄密。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
(1)员工应自觉维护商场的利益,严格遵守本保密规定。
(2)员工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商场的任何资料信息;
(3)员工不得利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牟取私利;
(4)员工了解并承认,通过erp系统会将有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保密信息)保存于数据库服务器上,并且由于职务之便等原因,员工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访问这台服务器。员工同意并承诺,如果这些数据未经商场许可由员工披露给他人,所造成对商场的直接损失,并经证实,商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向员工索赔。
(5)员工同意并承诺,对所有保密信息予以严格保密,在未得到商场事先许可的情况下不披露给任何其他人士或机构。
(6)员工同意并承诺,无论任何原因,员工不可恢复或删除服务器上的任何保密信息,并不留存副本;员工保证离职后不会将商场的任何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盈利及其他行为。
3.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不适用于如下信息:①非由于员工的原因已经为公众所知的;②由于员工以外其他渠道被他人获知的信息,这些
银行保密工作要点 篇6
根据2010年省分行保密工作总体要求,今年××行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广东省国家保密局的工作部署,围绕支行总体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强技术防范、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着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保密管理能力,坚决杜绝各类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全力保障支行经营发展。
一、突出抓好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
加强密码规划及技术装备管理。按省行统一安排对现用电子公文传输加密系统实行改造更新,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密码设备的清退和更新工作。更新后的电子公文传输加密系统为商用密码产品,用于传输支行商业秘密级及普通公文。根据省行要求,完成支行涉密计算清理核查和保密技术防护专用系统配备工作。
进一步完善对互联网接入管理,严格执行内部网络和互联网实行网络隔离的要求。加快办公桌面终端管理平台建设,实行统一安全策略,提高办公终端自身安全防护能力。
二、严格执行保密规章制度
按照省行保密规章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保密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保密规章制度体系。
规范和加强定密工作。实行定密责任人制度,完善定密及定密异议处理程序。
按照总行制定的普通密码、商用密码通信系统管理办 法,完善密码安全保密责任制,逐级签订密码安全保密责任书。
三、广泛深入开展保密宣传教育
着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宣传栏、《××中银简报》和文件学习等形式,学习新修订保密法和《保密技术防范常识(图文本)》,开展全员保密培训,提高全员保密意识和技能。加大泄密案件通报力度,开展保密警示教育。
四、加大对重点涉密部门和涉密领域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加强对涉及国家秘密客户信息保密管理。根据省行要求按规定完成辖内涉密客户名单的确认工作,指定专人办理涉密业务,相关涉密文件、资料由专人专档管理,严禁无关人员接触涉密信息。加强对反洗钱数据报送的保密管理,研究制定保密管理措施。
围绕本行经营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本行重要经营管理信息、智力成果、客户资料等商密信息管理,确保本行商业秘密安全。
加强涉密载体管理。严格按规 定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保管、销毁涉密文件资料。加强对涉密载体销毁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五、加强保密监督检查
结合我行保密管理实际,加大对本部及辖内网点的检查力度,严格检查程序,明确检查要求,以查促建、以查促改,消除失泄密隐患。
××行拟于年内对辖内各网点及各部门的保密管理情 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检查重点是密码通信系统、涉密载体、互联网接入、涉密客户信息保密管理情况以及定密制度执行情况等。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好督办、指导工作,将各种泄密、失密隐患消灭于未然。
六、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辖内各网点及本行各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切实履行保密管理职责,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如遇重大情况要及时报告支行。
论古代秘密章奏的保密制度 篇7
一、封装制度
晋以前秘密章奏的文书载体主要是竹简和木牍。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考证古代印封简牍的方式时认为, “古之书署牍, 有梜与囊两种”。所谓“梜”就是护书的夹板, 亦指匣子。而“囊”指书囊, 用于盛装狭简。王国维认为如果文字繁多不能限于单牍, 则以数简编连成册装入。皂囊是一种黑色的口袋, 需囊封的公文“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 白素裹两端无缝, 尺一板中约署”。关于皂囊的封装, 《独断》说:“凡制书, 有竹使符, 下远近, 皆玺封, 尚书令重封。”[1]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对此解释说:“殆玺封在囊内, 而尚书令印封囊外。宫中书, 御史中丞印封亦在囊外, 观《赵后传》语可知。”认为重封的方法是皇帝先对书简进行玺封, 在外面包上皂囊后, 再由尚书令或是御史中丞在囊外再用自己的印在外面加封。王国维所说是皇帝的下行诏书, 但是汉代臣民给君主上封事也有重封的。如刘向《条灾异封事》, 结尾说道:“臣幸得托肺附, 诚见阴阳不调, 不敢不通所闻。窃推《春秋》灾异, 以救今事一二, 条其所以, 不宜宣泄。臣谨重封昧死上。”[2]这里的“重封”, 按照王国维的推理应该也是一印封囊内, 一印封囊外[3]。
《东观汉记》卷一载:“又旧制上书以青布囊素里封事, 不中式不得上。”[4]
王充在《论衡·程材》里说, 从事文书封装事务的儒生由于不熟悉政务, 处理公文往往不符合规矩, “封蒙约缚, 简绳检署, 事不如法”[5]。这说明, 在东汉时秘密章奏的封装已经有了规范化的标准和要求。
宋朝时对秘密章奏的封装就有了明确的规定, 创造了“实封”制度, 即官员呈奏的文书如事关机密, 皆须将其封皮折角重封, 两端盖印, 无印者书官名, 封面不准贴黄。在外奏者, 只贴“系机密”或“急速”字样。并规定:若发现依例应该实封而未实封的公文, 其主管官员将被严惩。
明嘉靖六年 (1527) , 世宗皇帝对密疏的封识作了相应的规定:“封套正面上云‘进呈’, 下云‘臣谨封’, 不露名, 背印字号, 俱照卿书才是。封套背面素。”[6]此次密疏封识的规定, 与原密疏封识的习惯有两个显著的不同。原密疏封套的正面写“密题”或“密奏”字样, 而此密疏封识的正面上写“进呈”, 下署“臣谨封”三字, 且不许露出上奏者姓名。虽在封套上不露进呈密疏之人的姓名, 但皇帝可以根据所加盖银印的内容, 知道密疏进呈人究竟是谁。
清代具折人必须将奏折放入封套, 再放入折匣, 锁好, 才能交给他人呈进。《饶嵩生折谱》对封套有这样描写:“请安折封套, 外用云龙黄绫, 内用黄粉笺裱。长六寸四分、宽三寸一分、上下掩首各宽五分。”“白折 (丧礼用) 封套大小与黄绫封同。”“折匣长八寸八分, 阔四寸四分, 高一寸五分。内用黄绫裱底, 外用黄漆漆之。”[7]同时, 雍正二年 (1724) 十一月上谕中, 有“朕将内制皮匣, 发于诸臣, 令封锁奏达”的字眼, 应该是内外两层, 外面是木头匣子, 里面是一个活动的、可以取出的皮匣子。雍正五年, 福建巡抚常赉署中被偷, 丢失了钥匙, 于是只得向将军石礼哈借用开锁, 可见木头匣子外面是有锁的, 应该还不是寻常的锁。
二、呈送制度
汉代的官员呈送封事主要是采用公车上书的方式, 由中书令转交封事。汉代由于设公车机构职掌日常上书事务, 故天下吏民大多采用公车上书 (亦称诣阙上书) 的方式。西汉公车设于皇宫北阙, 东汉建都洛阳, 皇宫以南阙为正门, 公车遂改置于南阙门下。《后汉书·百官志二》载:“公车司马令一人, 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阙门, 凡吏民上章, 四方贡献及征诣公车者。”
此外汉代还可以因“邮”上事, 即依靠官方邮政网络呈送封事。《汉旧仪》曰, “五里一邮”、“十里一亭”。《汉书·京房传》载建始二年 (前31) 二月, 京房“去新丰, 因邮上封事”。
在晚唐时各镇都设立了步奏官一职, 任用亲信, 专门负责奏报机密事宜, 这些人都身体强健, 长途跋涉也快步如飞。最有名的当属杨行密, 史载其“少孤贫, 有膂力, 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 天子幸蜀郡, 将遣行密徒步奏事, 如期而复”[8]。
清代, 一般情况下, 为了机密、隐蔽, 密折是不得通过驿站传递的。除非军务奏折以及事务紧急者, 准予使用。但如果事情紧要时可以使用驿站进行传递。不应当使用驿站而使用了, 或是应当使用驿站传递却没有, 都是不合制度的。
三、缴回制度
朱批奏折缴回制度是清代特有的密章处理制度。康熙朝的密折经过康熙批阅后即发回本人, 由具折人自行保管。而雍正一登基, 要求群臣缴回经过朱批的奏折。在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十一月二十七日, 即下谕内阁:“所有皇考朱批谕旨, 俱著敬谨封固进呈;若抄写、存留、隐匿、焚弃, 日后发觉, 断不宽恕, 定行从重治罪。”[9]从此以后, 朱批奏折的缴回就一直执行下去。
八年后雍正再次下谕内阁, 要求不得拖延缴回, 要乘便呈缴。雍正十一年再次严旨催促官员查明封缴, 语气更加严厉。雍正严厉要求缴回朱批奏折的原因大约有二:一是为了保密的需要。曾有官员炫耀雍正褒奖的朱批 (如李卫) , 也有官员利用雍正的朱批去胁迫其他官员 (如年羹尧) 。二是为了取消朱批奏折的凭证作用, 预防对专制皇权可能的威胁。
四、保密书写制度
从西汉起, 历代统治者一直要求秘密章奏必须由本人亲笔书写, 不得由他人誊抄。如《汉书·师丹传》:“上以问将军中朝臣, 皆对曰:‘忠臣不显谏, 大臣奏事不宜漏泄, 令吏民传写, 流闻四方。’”封事的草稿也要及时销毁。《汉书·孔光传》:“时有所言, 辄削草槁, 以为章主之过, 以奸忠直, 人臣大罪也。”《东观汉记》卷十六:“陈宠, 字昭公, 沛人, 为尚书。宠性纯淑, 周密重慎, 时所表荐, 辄自手书削草。”
而西汉末年的大司空师丹, 起草章奏时假手他人, “使吏书奏, 吏私写其章”, 造成了“上封事行道人遍持其书”的泄密状况, 廷尉劾以“大不敬”罪, 虽赦勿治, 终被罢免[10]。
五、保密法律制度
从唐代开始, 统治者开始将秘密章奏的保密要求上升为法律, 并逐步明晰、细致。唐朝时, 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 杖六十;制书, 杖八十;若密事, 各依漏泄坐, 减二等。即误发视者, 各减二等, 不视者不坐”。对泄密的处分, 轻则杖笞, 重则绞刑。“诸漏大事应密者, 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反叛之类。非大事应密者, 徒一年半, 漏泄与蕃国使者, 徒两年。官文书, 杖一百。重要文书, 加一等, 纸券又加一等。”[11]
宋代的保密制度也用一系列禁令来加以保证。宋政权参照《唐律》制定了严格的对失密、泄密行为的处罚规定———《庆元条法事类》。与唐代不同的是, 宋律除规定了对泄密者的惩罚外, 还制定了对告发违反保密规定行为的奖励办法, 如告发藏匿弃毁拆换机密档案者, 可获得五十贯至一百贯的奖赏。宋代为防止文书泄密, 特发诏令规定:“诸举人程文辄雕印者, 杖八十, 事及敌情者, 流三千里。”“诸狱四案款不连粘或不印缝者, 各徒一年。有情弊者, 以盗论。”[12]
《大明律》规定:“遗失制书、圣旨、印信者, 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书, 杖七十;事干军机、钱粮者, 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诸衙门官吏, 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勾结, 泄漏事情, 夤缘作弊, 而扶同奏启者, 皆斩, 妻、子流二千里。”[13]
《大清律例》规定:“若私开官司文书印封看视者, 杖六十。事干军情重事者, 以漏泄论,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 斩。常事, 杖一百, 罢职不叙。”[14]要求:“内外衙门办理紧要事件, 俱密封投递, 本官亲拆收贮, 不得令吏胥经手。倘有密封章奏, 未经上达先已传播, 及缉拿之犯闻风远等事, 查究根由, 分别议处。如将应密之事并不密封及收受承办衙门不行谨慎, 以致漏泄者, 将封发收受承办官查参, 交部分别议处。如封贮之处及投递之前, 提塘及衙役人等将密封事件私开窃视以致漏泄者, 杖六十。事重者, 为首杖一百, 徒三年, 为从, 减一等治罪。仍令科道不时稽查。如不行查参, 别经发觉者, 将该管科道一并交部议处。”[14]
瑞士银行不再保密后,会怎样? 篇8
然而,在5月6日,瑞士与46个国家签署了《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瑞士银行将与签约国的银行一起执行银行间的信息自由交换全球新标准,以打击逃税及其他税务欺诈行为。瑞士与中国、美国等国做出了同样的政治承诺。这意味着瑞士银行不能向过去那样为他们的客户“绝对保密”。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由来
任何银行都有义务保护客户的资料,不对外泄露。这一点,瑞士银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是相同的。瑞士银行之所以最受世界上的大公司、大富豪欢迎,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家颁布了银行保密法。瑞士的银行保密法,不单单是一个民事法律,还是刑事法律。这个法律的正式名称是《关于银行和储蓄所的联邦法令》,该法律于1934年11月8日通过,在1935年3月1日生效。
瑞士历史研究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卢铭君副教授对该法令有如下介绍:法令规定银行必须保护银行账号的安全。凡是银行工作人员或曾在银行工作过的人员,泄露客户账号或者银行秘密,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和惩罚。该法令的特别之处在于:瑞士银行秘密和客户利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泄漏露,则不单单是职业道德问题,而且是违法行为。泄密人将受到6个月到5年的监禁惩罚,或者处以最高5万瑞士法郎的罚款。即使在银行职员退休或离职之后也会被追责。
瑞士是欧洲的永久中立国,瑞士特别是瑞士首都日内瓦的银行家在中世纪就享有盛誉。瑞士的银行家们历来都是法国、意大利等国宫廷和大臣们的理财顾问。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之后,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世界公认的永久中立国瑞士、在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日内瓦,瑞士的银行业务因其特殊的“中立地位”,而得到了巨大的先天优势。
银行保密法变成了瑞士吸纳巨额存款的利器。只要客户能够提供一套详细的个人资料,就可以以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式开户。户头可以是自己的委托代理人的名字,也可以是假名字,甚至是代码,重要的客户甚至可以没有名字只有账号。重要的客户的资料只有个别银行高层知道。银行和银行职员有绝对的义务保证这些个人资料不对外泄露。
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原先是非常强大的,客户的资料绝对保密,哪怕是瑞士的国家机关也没有办法对这些账户的资料进行详细了解。所以瑞士就变成了世界上的大企业和大富豪们保存自己钱财的首选之地。他们将钱存入瑞士银行的好处很多。
第一,瑞士银行对他们账户的“绝对保密”,可以让他们所在的国家无法查验到他们在瑞士银行中存在的秘密账户,从而可以大量逃税。由于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他们所在国家的法规无法约束瑞士的银行的保密行为。即使由所在国当局向瑞士政府提出申请,瑞士政府也可以以银行保密法挡驾,阻止当事国政府的调查。
第二,瑞士银行只要提供一套合理的收入来源的证明,就可以办理存款业务,这方便了很多来历不明的黑钱通过一番“改头换面”在瑞士银行洗白后,变成白钱。所以瑞士银行成为了贪官污吏、犯罪分子、恐怖分子的最爱,他们把钱存入瑞士银行,不仅将黑钱变成白钱,而且绝对安全。
第三,瑞士银行之所以在全球银行界举足轻重,不是因为一则银行保密法就可以获得全球富人们的青睐。瑞士银行家们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们高超的理财本领。瑞士银行奉行的理财原则是保守主义的理财方式,可以保障客户的财富获得持久而稳定的增值,他们不喜欢进行风险极大的投机行为。客户把钱存入瑞士的银行可以保证资产获得稳定而持久的收益。
瑞士银行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压力
瑞士银行因为不可撼动的“保密”原则,加上出色的资产管理服务,在世界银行界独领风骚。瑞士有三家银行跻身世界管理资产最多的十大银行之列。目前瑞士最大的两家银行是瑞士联合银行(英文简称UBS)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Suisse)两家。这两家资产负债总额已占了整个瑞士银行业的62%,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2.7%,包揽了瑞士40%以上的国内信贷业务及近40%的地产抵押业务。
据刘植荣先生研究,这两家银行的总资产为13650亿瑞士法郎。除此以外,瑞士还有州银行24家,总资产4820亿瑞士法郎;外国银行131家,总资产4060亿瑞士法郎;合作银行1家,资产1650亿瑞士法郎;资产管理银行47家,总资产1250亿瑞士法郎;地区储蓄银行66家,总资产1040亿瑞士法郎;私人银行13家,总资产620亿瑞士法郎;其他类型银行13家,总资产690亿瑞士法郎。
瑞士的银行业是瑞士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根据瑞士银行家协会的报告,2012年,瑞士金融行业总增加值(一年的毛收入)为620亿瑞士法郎,其中银行业为340亿瑞士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保险业为280亿瑞士法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瑞士银行业的雇员共有183190名,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9%。瑞士有各类银行297家,银行总资产为27780亿瑞士法郎。这297家银行在国内设有3294家分行,5775台自动提款机,在国外设有263家分行。2012年底,瑞士海外直接投资累积额为10405亿瑞士法郎,占GDP的181%,其中银行业为784亿瑞士法郎,占7.5%。
瑞士的银行业高度发达除了瑞士人喜欢高储蓄外,更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它的保密原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公司和大富豪的存款。如果单单是吸储倒也罢了,更加重要的是,瑞士吸纳的这些巨额存款导致了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流失了巨额的税款。加上全球反恐战争在上世纪末打响,瑞士银行的保密原则不仅保护合法收入,也保护恐怖分子的账号安全。所以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一直饱受国际社会的诟病。对其意见最大的当然是金融业高度发达,资金流迅速、富人云集的美国。美国的富人们将钱存入海外银行避税是通常之举。据估计,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卢森堡、西萨摩亚、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以及英属维尔京群岛等43个发挥离岸金融中心智能的国家或地区,存放和管理的金融资产总共约有1 0 万亿美元。全球50%的资金经这些“避税天堂”中转。美国当然损失最大。
瑞士将银行业视为经济支柱,银行业也是瑞士公民就业的最重要行业之一。虽然瑞士饱受国际社会批评,但是瑞士政府仍然长期力挺银行保密制度,想保住这个创收法宝。瑞士与国际社会进行过长期的交锋。
二战中,瑞士银行利用自己的保密制度吸纳了大量犹太人的储蓄,但是很多犹太人被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中杀害,巨量的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当中的存款变成了死账,留在了瑞士银行之中。在二战之后,瑞士向犹太社会进行了赔偿,并设立了基金,补偿犹太受害者。二战中,德国利用瑞士中立国的地位,将巨额的财富存入瑞士银行,用瑞士法郎购买战争物资,瑞士银行当时客观上帮助了德国法西斯。瑞士银行因为这两项在二战期间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长久的批评。1997年,瑞士几大银行迫于铺天盖地的压力,采取赔偿的安抚策略。银行拿出1亿瑞士法郎建立“大屠杀受害者特别基金”,以安抚受害者家庭。2000年7月底,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在美国受到60万犹太人关于犹太人存款的集体控告,两大银行不得不拿出l2.5亿美元偿还旧债。
2009年12月16日,美国司法部表示,瑞士信贷集团承认大规模金融不端行为,非法电汇转移与美国制裁有关的国家和个人的数亿美元。而美国总检察长埃里克·胡德在新闻发布会中声称:他确认这家瑞士银行与州联邦机构签署了5.36亿美元的缓起诉协议。在此之前的2008年,瑞银集团因协助美国客户向美税务机构隐瞒收入,也遭美方起诉,最终被迫支付了7.8亿美元罚金,并向美国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信息,才得以免于被起诉。
废除保密制度之后的瑞士银行
瑞士政府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虽然经过了几个回合的交锋,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与国际标准接轨。这样做有利当然也有弊。瑞士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是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
弊端显而易见,瑞士银行今后不能再用银行保密法来作为阻挠客户所在国政府要求正当核查的借口了。这让很多见不得光的资产不再像从前那样“万无一失”,今后把黑钱存入瑞士银行,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进了保险箱,今后把巨额财富存入瑞士银行,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逃避本国税务部门的稽查。这样无疑会造成一些可能存入瑞士银行的非法收入,或者已经存在瑞士银行的非法收入转移到其他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之中。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瑞士与国际社会完全接轨,瑞士放弃了银行保密法,这个奉行银行保密法的离岸金融中心的老大给其他小兄弟们放了一个好样子,从此可以不受国际社会诟病,瑞士可以不被指责为“包庇贪腐的天堂”和“避税天堂”,甚至是“恐怖分子”的保险柜,在国家形象上更加正义,更能够彰显自己作为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地位。
商业合作保密协议书 篇9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鉴于:甲乙双方正在就进行会谈或合作,需要取得对方的相关业务和技术资料,为此,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保密资料的定义
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披露给对方的明确标注或指明是保密资料的相关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书面或其它形式的资料和信息(简称:保密资料),但不包括下述资料和信息:
(一)已经或将公布于众的资料,但不包括甲乙双方或其代表违反本协议规定未经授权所披露的;
(二)在任何一方向接受方披露前已为该方知悉的非保密性资料;
(三)任何一方提供的非保密资料,接受方在披露这些资料前不知此资料提供者(第三方)已经与本协议下的非保密资料提供方订立过有约束力的保密协议,且接受方有理由认为资料披露者未被禁止向接受方提供该资料。
第二条 双方责任
(一)甲乙双方互为保密资料的提供方和接受方,负有保密义务,承担保密责任。
(二)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包括新闻界人士)公开和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保密资料。双方也须促使各自代表不向第三方(包括
新闻界人士)公开或披露任何保密资料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保密资料。除非披露、公开或利用保密资料是双方从事或开展合作项目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双方今后依法律或合同应承担的义务)适当所需的。
(三)双方均须把保密资料的接触范围严格限制在因本协议规定目的而需接触保密资料的各自负责任的代表的范围内。
(四)除经过双方书面同意而必要进行披露外,任何一方不得将含有对方或其代表披露的保密资料复印或复制或者有意无意地提供给他人。
(五)如果合作项目不再继续进行或其中一方因故退出此项目,经对方在任何时候提出书面要求,另一方应当、并应促使其代表在五(5)个工作日内销毁或向对方返还其占有的或控制的全部保密资料以及包含或体现了保密资料的全部文件和其它材料并连同全部副本。但是在不违反本协议其它条款的条件下,双方可仅为本协议第四条之目的,保留上述文件或材料的复制件一份。
(六)甲乙双方将以并应促使各自的代表以不低于其对自己拥有的类似资料的照料程度来对待对方向其披露的保密资料,但在任何情况下,对保密资料的照料都不能低于合理程度。
第三条 知识产权
甲乙双方向对方或对方代表披露保密资料并不构成向对方或对方的代表的转让或授予另一方对其商业秘密、商标、专利、技术秘密或任何其它知识产权拥有的权益,也不构成向对方或对方代表转让或向对方或对方代表授予该方受第三方许可使用的商业
秘密、商标、专利、技术秘密或任何其他知识产权的有关权益。
第四条 保密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一)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权保存必要的保密资料,以便在履行其在合作项目工作中所承担的法律、规章与义务时使用该等保密资料。
(二)甲乙双方有权使用保密资料对任何针对接受方或其代表的与本协议项目及其事务相关的索赔、诉讼、司法程序及指控进行抗辩,或者对与本协议项目及其事务相关的传唤、传票或其他法律程序做出答复。
(三)任何一方在书面通知对方并将披露的复印件抄送对方后,可根据需要在提交任何市、省、中央或其他对接受方有管辖权或声称对接受方有管辖权的监管团体的任何报告、声明或证明中披露保密资料。
第五条 争议解决和适用法律
本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管辖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解释。对因本协议或本协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或与之有关的任何事项和争议、诉讼或程序,本协议双方不可撤销地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的管辖。
第六条 协议有效期
(一)本协议有效期为_________年,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二)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联系电话:
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日
保密教育制度 篇10
第一条
保密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层次、有重点的原则,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涉密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二条
保密教育内容包括:保密形势教育、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确定涉密项目密级和保密期限的相关知识教育(培训)、保密管理知识培训和保密技术防范知识教育等。
第三条
保密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本部的工作计划中,由旗保密委员会统一部署,结合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开展经常性保密宣传教育。
第四条
保密教育采用宣传贯彻保密法规、文件,举办专题保密知识讲座和培训,组织观看录像、保密知识答卷、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五条
各级领导须带头学习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指示,深入理解,熟悉和掌握其精神,自觉接受保密教育,做好本机关职工的保密教育,为本机关职工营造良好的保密工作氛围。
第六条 部办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涉密人员开展以下六个环节的保密教育:
1、上岗前的保密教育;
2、在岗保密教育;
3、调离涉密岗位保密教育;
4、出国(境)前保密教育;
5、参加外事活动前保密教育;
6、参加其他重要涉密活动前保密教育。
第七条
新进机关的职工必须接受保密教育,方可分配到岗。
第八条
商业银行保密制度 篇11
保密措施是创设雇员和雇主之间的保密关系以及为法院保护原告的商业秘密提供依据。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保密性或者管理性创设了商业秘密。在商业秘密案件中,原告多多少少都能证明自己采取了保密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信息,但原告的举证难点在于,不仅要向法院证明自己采取了保密措施,而且要证明这些措施在特定的环境下是“合理的”。“合理的”才是原告的举证重点所在。然而,合理与否是一个弹性极大的词,法律并不要求当事人采取一切可能的保密措施。“判断原告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这个问题取决于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并需要考虑要求保护的信息的性质以及原被告双方的行为”。看起来,对于合理的保密措施的证明也不存在事先的标准了。
对于判断保密措施是否合理的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法院的做法。这个标准就是——“对于雇主而言,只要使雇员认识到他所接触的信息的商业秘密状态,那么雇主对商业秘密就尽到了合理的保护”。类推的话,应该说,只要合理的第三人能够意识他正在或将要接触到的信息是他人的商业秘密,那么商业秘密的持有人的保密措施就是合理的。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论是雇员还是社会上的一般人也好,对他人的商业秘密所需要尽到的合理的注意义务。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看雇员和第三人的合理注意义务以及保密措施合理与否的判断。
在USM Corp V. Marson Fastener Corp案中,原告USM公司对其商业秘密的保护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比如,公司禁止员工未经允许携带物件出厂,但是保安人员并不经常检察员工的公文包和饭盒。主张商业秘密保护的机械产品和工厂的其他设备摆放在一起,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限制员工接触该产品。机械图纸等也未标识秘密字样。与员工的保密协议也没有对要求保密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义和描述,等等。
但是法院仍然认为原告尽到了合理的保密义务。理由是:
尽管保密协议内没有将特定的信息命名为商业秘密,但是法院发现协议的条款涵盖了制造工艺里的所有秘密信息,这样的协议至少能让雇员意识到其工作内容涉及到商业秘密。
被告的获取手段起了很大的作用。法院发现,在被告通过引诱USM公司雇员泄密和得到详细加工图纸以前,被告仿制原告包涵商业秘密的机械设备的行为一直没有获得成功。正是其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证明了原告保密措施的合理性。法院认为被告的行为与原告的保密措施是否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法院指出,保密措施需要的是最佳而不是最多。超过了一个最佳的合理范围,直接或间接的保密成本就会超过值得保密的商业秘密本身的价值。
由此,可见对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而言,除了秘密信息的持有人需要尽可能的采取可能的保密措施对商业秘密进行管理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雇员和一般人员应该尽到的合理注意义务。在商业秘密法领域,不论对于权利性质如何争论,公平和正义永远是其不能忽视的立足点。在要求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同时,也要强调雇员本身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二、判断保密措施合理与否的参考因素
虽然,保密措施是否合理必须依赖案件的具体事实进行判断,但是,由于权利人可采取的保密措施的有限性,对于保密措施是否合理,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案例的做法,将下列因素作为具体案件的参考。如
1、是否有明确的合同限制信息的披露;
2、用来防止未授权第三方获取信息而采取的保密措施的性质和程度;
3、信息披露的情况,从中可知未经权利人允许,未来的在披露是被禁止的;
4、信息处在公共领域的程度或者第三方通过专利方面的信息,公开市场是否能“轻易获取”。
也可以看原告是否:
1、要求雇员签订保密协议或通过其他方式告知信息的秘密性;
2、对重要的生产区域或者文件标识警告标志或者其他提示注意的符号;
3、对外来访客的参观访问采取一定措施,如:要求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对厂房或重要生产流程的参观;
4、对商业秘密进行分割,这样,某一步骤或者某一个人的泄密不会导致商业秘密整体的泄露。
5、对原材料的名称进行处理,撕毁名称或者以代码标识。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原告在诉讼之前采取了多少的保密措施,是上面所列参考因素的全部还是仅仅是以上的一种或几种,判断商业秘密的保密措施是否合理,仍然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个案分析。
三、合理保密措施的证明
具体到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提出下面的证据来证明其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合理的:
(一)保密措施合理性的直接证据
1、被告的不正当获取行为——保密措施的合理性问题与不正当获取行为之间成正比关系
被告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原告的商业秘密,本身就足以说明他通过正当方式无法获得商业秘密,足以说明原告的保密措施是合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被告的手段越不正当,原告的保密措施就越完备。Electro-Craft Corporation V. Controlled Motion案中,法院就是从这样一个事实中认定原告的保密措施是合理的,即:在采用诱骗、收买的方式得到原告的机械图纸和前雇员之前,被告未能成功仿制出原告的机械设备。
2、商业秘密信息足够的秘密性
如果该信息的价值和保密性非常明显,那么商业秘密持有人采取具体保密措施这一证据也许就不必要了。显然,如果一个秘密信息知道的人非常的少,几乎无法从外界通过正当手段获取,足够的秘密性本身就是保密措施合理的说明。
(二)保密措施合理性的间接证据——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原被告之间的关系对于保密措施的影响。这种特殊关系是保密措施证明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间接证据。显然,当人们越信任一个人的时候,越不设防。那么,秘密信息的对象也负有不滥用这种信任的义务,违背保密关系。(商业秘密法)中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是在经济活动中认可和贯彻较高的商业道德准则。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亲密,法律对保密措施的要求就越少。
Elm City Cheese Company V. Mark Federico一案中就是信任关系对保密措施合理与否影响的一个实例。案中,原告Mark Federico曾经是Elm奶酪公司的副董事长和会计师。在任职于Elm公司的同时,Mark Federico也创办了自己的奶酪公司,采用与Elm公司同样的生产工艺,使用同样的奶源制造奶酪,并且销售给原告的客户。本案的特点在于,原告几乎未采取传统的保密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于是,法院着重分析了原被告之间特殊的关系,认定被告存在保密义务。基于Federico和Weinstein之间持续数年之久的亲密关系,Elm公司有理由相信Federico不会侵占它的奶酪生产工艺和其他方面的商业秘密,因而,尽管Elm公司没有对Federico通过进一步的措施去保护其拥有的商业秘密,它仍然符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保障措施”的要求。原被告之间的关系产生默示的保密合同。
保密措施是否合理必须依赖案件的具体事实进行判断,但是,由于权利人可采取的保密措施的有限性,对于保密措施是否合理,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案例的做法。
【商业银行保密制度】推荐阅读:
银行员工保密制度07-02
中国建设银行保密制度07-06
商业银行机房管理制度07-01
商业银行反洗钱内控制度07-20
农村商业银行印章管理制度07-26
商业保密协议08-09
商业技术保密协议范本10-06
商业秘密保密协议范本09-11
银行保密工作心得体会06-29
建设银行与商业银行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