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

2024-10-02

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共14篇)

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 篇1

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对于对方辩友的观点,我方不予以肯定。首先;对方辩友认为好作文是靠多练习,多观察写出来的,但是请试想,如果没有老师,您会写作文吗?其次;对方辩友认为只有写的多了,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接近于本质。但是,如果没有老师,我们能懂得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而且,对方辩友认为老师上课给学生讲了,就是认为学生会了。但是试问现在有几个老师这么没有辨别能力?老师现在讲的都是写作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给学生布置作文,就是为了检验学生体会的真实情况。

如果好作文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那么还要老师做什么呢?岂不是每个人在家写写作文就可以当作家了吗?我方认为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首先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韩愈的《师说》中记载;“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说明了老师是我们学习的领导者,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老师教会了我们技能与方法。写作文也正是这样,老师教会了我们怎么样去写作,并且教我们去运用写作方

法,提升写作能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既然有老师帮助我们学会写作文,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3000多人拜孔子为师,宋濂寒冬腊日仍向老师求学,鲁迅师从寿镜吾,难道对方辩友是想说他们没有做出好文章吗?

另外,我方认为的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并不是指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写出好作文,而是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作文实践,敢于去写作;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思考生活,并付诸文字,逐步写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变把作文当作任务而为写作成习惯,这“四导”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只有老师正确的教导我们,我们才能掌握正确的作文方法,从而通过练习写出好文章来。这就比如建房子,只有拿到了正确的图纸,掌握了使用的建筑方法,才能筑出坚固的房子。否则一味的练习修筑,修不好推倒重来,只能费时费力。而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辩论,不正是老师想要以次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一次让我们写出好作文吗?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老师的教导在我们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 篇2

现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 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孩子们获得成功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 我设计了一个故事引入:森林中, 狮子大王给三只松鼠分榛子, 三只松鼠都为分得不均而不高兴。为什么分法不一样, 三只松鼠得到的榛子的多少不一样呢?紧接着引发讨论:你觉得该怎样分才公平呢?这样的情境导入充满趣味, 新颖、富有挑战性, 很容易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获取新知, 一直是高效课堂最关注的问题。“教”与“学”孰轻孰重, 怎样才能真正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两者长期的博弈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实践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自主探究应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手段。在这节课中,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三、巩固内化

四、拓展深化

在拓展深化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对分数性质的理解, 系统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 将知识规范化、科学化,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知。

好成绩是教出来的吗? 篇3

事实上,决定学生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是否健全,智力是否产生厌倦情绪,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是否具有健康正常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对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理解和把握。一个真正理解和领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老师,是不会同意好成绩是自己教出来的。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抹杀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它。

一、主导不是主宰,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教师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而绝不是教师面对一群学习状态、特点各不相同的学生

演讲同一套教案。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应该是学生。他们的学习需要、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决定着教师应该指导什么和如何指导。孔子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这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注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对学生“愤”和“悱”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与有区别的“启”和“发”。

二、主导不是权威控制,主导的前提是民主和平等

传统的师道尊严已不适应当前民主化教育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学生接受教育的范围与渠道大大拓展了,教师在很多方面不及弟子的现象已普遍存在。依靠权威控制,搞一言堂,高高在上,无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只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阻碍主导作用的发挥。

三、主导不是单向灌输,主导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活动进行宏观引导和调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这些交流过程的宏观调控。调控的主要目的是把学生的学习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优秀是教出来的 篇4

细节1: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是的,阿姨”或“不,老师”这样的尊称。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的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说话带有敬意,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这样跟我说话。

感悟:

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和礼节问题。这些也可能是我们大家都容易忽略的地方,克拉克现实却能够注意到这种细节,我终于明白:优秀教师就是能够把工作做得极致的人,他就是做了很多我们大家都容易忽略的事情,才会让自己脱颖而出!

细节2 :用眼睛和他人沟通。

细节6: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

细节27: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

细节37: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

„„

感悟:

学会与人交往,待人友善。

如今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生子,甚至是独生子的独生子,在家中基本都有着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样便造成了他们自私,不会为他人着想,不擅与人交往的个性缺陷。作者在书中针对这些方面罗列出了一些细节,从这些细节上去对孩子进行教育,拨乱反正,逐渐学会较好地与人交往。就拿细节37来说吧,作为一位小学班主任的我,常常会遇到班中同学有时为了一些我们大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冲突,甚至脾气暴躁的男生们还会为此大打出手,当追问原由,通常都是莫名其妙的,要么就是谁不小心碰到了谁,要么就是谁不小心拿错了谁的东西,这些可笑的理由为什么会演变成最后的矛盾冲突呢,我想,要是每个学生碰到那样的情况,都能不管是谁的错,都先说声“对不起”的话,事情就

简单得多了。

整本书并没有很多的理论分析,取而代之的则是叙述着罗恩先生自己真实经历的小故事,但就是这朴实的十几则小故事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书育人所需的人文精神——那就是“细心、爱心和耐心”。

一、教书育人需细心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幼小的儿童,他们正在汲汲可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也在学习如何在这个繁杂的社会中生存。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其实都是在学生时代,特别是小学阶段养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的纠正和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社会,走向成功。

二、教书育人需有爱心

爱是一种责任,爱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教育根植于爱。一个人心中有爱,才会有工作的深情和热忱,才会真诚地呵护学生,才会对学生有一份发自天性的牵挂。书中风趣幽默的“麻辣老师”不仅用爱“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在对孩子严格施教的同时,也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看着罗恩记录下的感人故事,我想了很久。在《改正错误经历》一篇中,罗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了学生的无限的爱心,罗恩他才真正做到了“我关爱班中的每一位学生”。

三、教书育人需有耐心

通过自己的悉心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一定会有改变的。就像罗恩所说的:“只要你能投入,转机总会出现,成功就回在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我应该耐心的继续努力。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笔记 篇5

学校向每位老师推荐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今天抽时间细细读后,感觉受益匪浅。那种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欣喜,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那种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启示,那种对教育的反思和进取的决心便油然而生。

美国优秀教师克拉克眼中的优秀,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上的优秀,而是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的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他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本书所叙述的教育问题不是艰深的理论,而是简单易学、操作性极强的方法,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能产生模仿几招的感觉。

在克拉克老师创造的55个教育奇迹的细节中的第2个细节——眼神沟通很重要中说到,“用眼睛和别人沟通,不仅表明你很自信,同时也表示你对别人很尊敬。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发言是我都会确保其他所有的同学转身看着他,专心听他发言。如果他们这样做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自己要补充发言的内容上,而没有专心听那个正在发言的同学说什么。因此,后来在我讲课的时候,我要确保所有人的眼睛一直盯着我。因为我站在前边,所以我能看见学生们脸上的表情,并且能指出他们谁没有听懂,谁走神了,或谁在专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一点给我启示很大,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我现在教的是低年级,同学们课堂上都很积极,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很多同学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恨不得老师每个问题都请他回答,当老师没有喊他时就很失望,甚至还怪那个同学抢了自己的台词,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能仔细去听同学的回答呢?其实很多时候,同学回答的很精彩,就等于老师在讲课了,没有听到同学的回答,也就影响了自己听课的效率,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到。而关键问题是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仔细听,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而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觉得我以后在课堂上哪怕影响进度,也要培养学生仔细听老师讲课,仔细听同学回答的习惯。课堂上眼睛一直盯着老师,别人回答问题时身体转向他,专心听他发言。虽然这可能会浪费时间,也可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养成的习惯,但是我想,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养成这样的好习惯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笔记 篇6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最让我受益的内容就是克拉克先生的“55个被人们忽略的细节”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同时同事聚一起时我们总会聊聊自己班的孩子、聊聊自己,埋怨孩子不够聪明,埋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后进孩子,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有时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和赏识,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所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都保持着足够耐心和欣赏的态度。从他身上我得到启示,让人与人走近的是心灵,使心与心相贴的是情感,作为教师,我们应用最真挚的情感走进孩子幼小的心灵天空。孩子间的天赋、品性都各有差异,要使孩子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抛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这一狭隘思想的羁绊,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欣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老师既要欣赏孩子的优点,又要接受孩子的缺点。

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好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 篇7

关键词:作文订正,建构主义,少教多学,自我反思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好文章是改出来。”而这个改要怎么改, 他却不曾详说, 颇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笔者提出作文教学中“作文订正”这一教学设计, 灵感来源于英语教学中的短文改错题。高考英语试题短文改错旨在测试考生发现、判断、纠正语篇中语言错误的能力, 兼顾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既涉及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 又涵盖理解、分析、运用和整体思维等诸方面的能力。若将这种思维借鉴到语文作文教学中, 必将使学生学会审视, 学会反思, 学会重视文字, 敢于重新面对。

一、设计背景

随着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分值的调整, 作文由原先的60分上升为70分。而部分专家及一线教师还主张进一步提高作文分值, 甚至有人持这样一种观点: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够熟练地运用母语表达, 语文考试应该只考作文, 由作文评判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有失偏颇的观点虽然值得商榷, 却切实反映了一个问题, 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作文确实是相当重要的一块, 不可小视。

但是这重要的作文同时也是极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学生写作文是腹中无物, 笔下空洞;教师改作文是眼前千篇一律, 毫无个性创意可言。笔者曾尝试过同学之间互相批改, 选取典范佳作或劣作重点分析, 但是效果不佳。此刻听懂了, 下次写起作文来依然是笔下艰涩。连基本的遣词造句都难以达到高中语文写作的要求, 思想深度自然更浅薄。

而同为语言学科的英语教学中, 学生的作文水准却提高得很快。固然当下的高中英文写作要求不可与母语写作同日而语, 但是在审题、表述、技巧等方面却是大同小异的。通过和英语老师的交流及对学生英语考卷的分析, 笔者发现, 当下英语试卷强调规范的语法和表达, 并且有相应的大量题型进行训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重视对于英语中表达错误或表达不完善的订正。学生不仅此刻听懂了, 在课后的订正中, 还针对自己的错误和薄弱之处, 结合所学和范例, 重新思考, 重新写作, 再次强化听懂效果。笔者以自己执教的班级作为试验田, 保留传统作文讲评方式的优势, 借鉴英语改错和作文讲评的特色, 从一年前开始试行“作文订正”教学设想。

二、设计创意

(一) 在教学目标定位上, “作文订正”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重新审视、再次反思文章, 通过积累亮点、订正失误的方式, 真正学会写文章、改文章。

(二) 在学习形式上, 采用教师引导、典范示例、学生自我订正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互批为机动项目, 由学生自愿、自由组合, 互相批改。

(三) 在作业设计上, 采取书面成文的形式。针对本次作文主要训练目标和作文考察的三大块“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技巧”, 逐条分析总结自己文章中的得与失。将自己文章中的出彩处保留积累到摘抄本上, 对于文章中的不尽如人意处先提出订正方案, 再根据方案进行修正。

三、设计依据

(一) 理论依据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设计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以上理论。

“少教多学”教学思想。教师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 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少教多学”之“多学”具有三个内涵:一是“积极学习”, 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观念、解决问题, 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二是“深度学习”, 即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反思和创造, 而不是反复记忆, 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 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 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 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三是“独立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经过学生个体思考习得、领悟的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少教多学最终使学生独立学习, 达到学习的“自能”之境界。

(二) 客观条件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学生生源较好,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文周期为三周一次, 具备了当堂作文、批改讲评、当堂订正的条件。所以, 该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四、设计目标

作文订正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文自学活动, 包含两个训练维度:积累与应用、审视与反思。每个维度都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

(一) 积累与应用

强调学生要敢于肯定自我。不论怎样的文章都不可能一无是处, 不可能一个好词、一条好句、一段好文都没有。哪怕是不及格的文章, 也要鼓励学生敢于从自己的文字中寻找亮点并积累。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敢于面对自己写的作文。

(二) 审视与反思

学生必须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并进行反思。发现优点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对于文章中的缺陷有鲜明的认知并理性地分析, 从而有效地修改订正。

五、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

1.阅读准备:明白什么是好文章。

利用寒暑假和周末阅读课时间, 要求学生必须阅读至少五篇当年度的高考满分佳作, 五篇中国当代作家的1000字左右散文, 五篇中外现代作家的1000字左右散文或杂文。作家作品由教师推荐一部分, 学生自由选择, 可以是教师推荐的或者自己喜爱的作家。但是网络文学和近年流行的青春文学引为“禁书”。近年来所谓的青春文学与网络文学有合流趋势, 其思想、内容、情感多偏于消极、架空、不切实际, 不仅对于学生的规范写作无益, 而且对于精神涵咏也没有任何价值。

笔者推荐的中国当代作家有毕淑敏、迟子建、周国平、韩寒、王安忆、张洁、残雪、张抗抗等, 中外近现代作家有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德富芦花、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多丽丝·莱辛等。这些作家的流派、风格各不相同, 但共同特点都在于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关注生活的细节从而艺术化地表达, 抒写自己对于自我、人生、社会的思考, 以“有涯”追寻“无涯”, 从此岸关注彼岸。作文的深度在于思考, 思考在于积累, 积累来源于直接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的间接获取。这并非朝夕可以速成, 必须有长期的阅读加以积淀。

2.评价准备:明白文章好在哪里。

在阅读的基础上, 查阅相关评价资料, 针对每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做分类统计:语言技巧、立意主旨、选材内容。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 初步了解如何评价一篇文章。结合自我阅读和资料积累, 初步总结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作文评价方法。

3.订正准备:审视自己的文章不好在哪里。

从自己上一学年度的文章中按最高、最低和中等选取三篇文章。为自己的文章写上评语, 从语言技巧、立意主旨、选材内容三个方面进行评判, 写出优劣之处, 总结自己文章的一贯优势和一贯问题。

(二) 实施阶段

有了前一阶段的准备, 学生在充分阅读和自我审视的过程中, 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自己文章常出现的问题有初步认知。在进入新学年的写作训练之后, 以三周为一个时间单位, 第一周当堂限时写作, 第二周讨论评讲, 第三周订正交流。实施作文订正,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写作训练。

在学生已有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让他们再度写作。不做任何写前指导,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 自由地、有意识地避免自己的常见问题而有松有弛地写作。

以《令我感动的曾经》为例, 题目如下:

请以“令我感动的曾经”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2.批改汇总。

教师批改只给分值, 而不写任何评语。

如在《令我感动的曾经》一文批阅过程中, 全班63位学生, 56~60分10人, 49~55分40人, 42~48分13人, 无不及格。

从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 “曾经”这一要点没有问题。但是, “我”和“感动”这两点则有偏废, 顾此而失彼。一方面没有挖掘出“感动”一词的深层次哲理, 只是泛泛谈论“某某人、某某事令我感动”, 或者“我感动了”。另一方面是泛泛谈“我”的确感动了, 但没有展示我受到了哪些感动, 这些感动对“我”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这些影响对“我”产生了哪些意义, “我”的所思所想为此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显得空泛、乏味。即使语言华丽、事例充分, 也不能达到写作要求。

3.交流评讲。

教师根据批改情况, 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汇总。在评讲时, 隐去学生姓名, 结合习作将所有问题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 交由学生自由讨论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令我感动的曾经》一文的交流中, 最终学生讨论结果如下:审题时缺少对于题目的必要理解, 应该对于题目多问几个为什么。由于审题不够仔细, 最终造成写作时题材褊狭, 立意不深。

学生共同商定, 最后认为订正时有三方面问题必须弄清:第一, 审题立意上, 这个“曾经”怎么令我们感动了?“感动”的深层次价值在哪里?第二, 内容选材上, 我们写的“曾经”究竟是怎样的曾经?所写的“曾经”是否真的达到了令自己“感动”的地步?选材是否“为赋新词强说愁”了?第三, 语言结构上, 有没有需要润色的语言, “曾经”和“令我感动”各占的文章比例是否需要调整?

根据讨论结果, 笔者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大家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订正。有特殊情况的, 作为订正中的第四点进行个别订正。

4.进行订正。

个人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书面总结出自己文章的缺陷扣分所在。根据讨论结果, 针对自己文章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问题所在进行局部重写。

以本班贾子晴同学的《令我感动的曾经》订正为例:

(1) 审题立意方面:

审题立意方面我做得较好。对于“令我感动的曾经”这个题目, 我抓住了中心词“曾经”, 注意到“曾经”必然是过去的、记忆中的人或事, 乃至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而时间是具有延续性的, 曾经、现在、将来, “曾经”对后两者有影响、有关联。

(2) 内容选材方面:

我选取的点是“曾经的承诺, 哪怕未曾实现, 也给了当时自己一片光明”。我觉得这个题材是不错的。人在困境中会感觉到全世界都将你遗弃, 世界阳光明媚却只有你人生暗淡。这个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帮助而是精神上的慰藉。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份感人的心意, 不管说者是否无心, 听者有意铭记, 有意将这份感动珍藏一生, 因为那样疲惫伤感的心有过被在乎的人的关心, 有过情感的滋润, 有过一时的明媚并终将延续下去。

具体内容上, 我写的是曾经在艰难的岁月中友人无心的一句承诺, 曾经在劳累的时候年幼的妹妹许下的一句“以后”。

(3) 语言结构方面:

对于曾经的感动, 我的写作力度不够, 也是自己的作文只得了58分而无法更高的原因。我将两次承诺给予的感动进行了重写。

第一次被朋友的承诺感动:

当时, 我别过头, 轻轻说谢谢, 心底的某个角落暖暖地潮湿起来, 温暖由心蔓延至全身, 嘴角早已不自觉地上扬。阳光下振作一新的自己, 望着来往穿梭的忙碌人群, 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第二次被妹妹的“以后”感动:

感动如雾气升腾, 最终在眼前氤氲, 变成一片模糊。泪来得猝不及防, 打在冰冷的桌面, 瞬间消失。我慌忙拭泪, 作为姐姐要更坚强。我轻轻地拥抱着妹妹, 低头轻吻在她冻红的脸蛋上, 我知道, 生命之中又种下了一颗感动的种子。

(4) 个别订正:

我觉得文章最后的议论升华结束得过于仓促, 也许由于时间的原因, 因此我想在最后的结尾之前加上这样一段思考:很多时候, 我们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很多时候, 我们轻易地许下诺言;很多时候, 我们明明可以遵守诺言只需一点点的努力, 却更愿意选择违背诺言。殊不知, 许下的承诺如欠下的债, 多少人到临死之前依旧是一个负债累累的罪人?

(三) 交流与评价阶段

在第二周讨论评讲之后, 学生于第三周订正交流之前上交订正作业。教师给予评定, 针对原文和订正进行评价。第三周课上学生互相交流订正, 交换心得。

如对于贾子晴同学的作文订正, 有同学提出异议, 他说:“我觉得贾子晴最后的个别订正是没有必要的。她文章的主题就是强调承诺在困境中带给我的感动, 无论这个承诺有没有完成, 最后的议论也应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她加上的这段议论看起来就像在批评那些没有完成承诺的人。”

也有同学认为:“贾子晴的这段议论是放在结尾之前的思考, 是自我反思。当别人的承诺带给我们感动时, 我们是不是也对别人承诺过?如果说我们能做到信守诺言, 不是更好?”

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最终得出一致意见:这段议论很不错, 但放在文章中则游离于主题之外, 还是删去为好。贾子晴同学也赞成这样的意见。

六、评价标准

凡在规定时间一周内完成作文订正即为合格。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订正并确实使文章得到升格的为良好。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订正并使文章得以升格, 有自己独到思考与建议的为优秀。

七、设计感悟

学生并不是不想写好作文, 关键是不知道如何写。讲了很多方法, 说了很多技巧, 看了很多书籍, 如果没有有效提炼、咀嚼、吸收与反思, 那么无异于在浪费时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同样, 一千个人来写哈姆莱特就会有一千种写法。教者为学生指明的更多的是写作的前途, 怎么写, 而不是死板地要求必须怎么写。作文不是浇塑模型, 向模子里倒铁水。作文是让自己想说的话正从心里流出来, 我们修建的是让水流出来的水渠。作文订正正在朝这个目标努力。

参考文献

[1]丁芳.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2]任钟印编.任宝祥, 杨守明, 张华清译者.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叶圣陶著.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曹文轩:好作文是折腾出来的 篇8

优秀的作文是两个世界的完美结合

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曹文轩却举例讲了纳博科夫的不同说法。纳博科夫说,在尼安德特峡谷里,孩子跑出来大叫“狼来了”,如果背后真的跟了一只狼,就不是文学了。而孩子大叫“狼来了”,背后却没有狼,这才是文学。

“写作,要会无中生有,这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褒义词”,曹文轩认为,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作文,都必须有创造的自由,甚至要虚构、编织。“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我们应当拥有两个世界”。写作文除了要陈述已经存在的世界(第一世界),更要编织、虚构不可能存在的世界(第二世界)。优秀的作文,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完美结合。

“凝视”身边的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

契诃夫的小说《草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小男孩坐一辆马车到遥远的地方上学,学校很远,小孩很小,他心里孤独。”小说写了这样一句话:“天空飞过來三只鹬。”曹文轩用笔重重画了一条线。“当几只鸟从天空飞过的时候,契诃夫把鸟数了一遍,一只、二只、三只。要是你早上出门,看见几只鸟飞过,你会怎么写?假如你这样写:‘今天早上飞过五只麻雀。’而不是写飞过一群麻雀,那么你已经知道去打量这个世界。”曹文轩说。

小说后来又有这样一段话:“后来那三只鹬飞走了,越飞越远,直到看不见。”过了一会儿,那先前的三只鹬飞回来了。天空那么大,鸟那么多,你凭什么说就是先前的三只呢?这说明契诃夫耐心仔细地观察过了。曹文轩说,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一辈子以两种眼光看这个世界:一种是扫视,一种是凝视,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看世界如果用扫视的目光,发现不了一些动人的细节。

高分作文离不开折腾

写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呢?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曹文轩说,高考作文想拿高分,一张作文纸,尽量写满。可是,作文写长并不容易。曹文轩举了一个“摘柿子”的事件为例,示范怎样把一点点事通过反复“折腾”,把它变成一个很长的作品:

一个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了。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皮卡。皮卡望着最后一个柿子,对柿子说:“柿子呀,你千万千万不要掉下来,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可是,就在哥哥要回来的前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

学生们立即说:柿子掉下来了!曹文轩说:不!不能掉下来!掉下来作文就写不下去了。

就在哥哥回来的前一天,天空飞来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皮卡就开始追赶这只乌鸦,追赶了很远很远的路。皮卡已经累得不行了,就躺在地上。皮卡醒来了,起来一看——哇!好大一片柿子林啊!一棵一棵的柿子树挂满了柿子,阳光灿烂。

曹文轩问,这个时候皮卡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摘柿子!

曹文轩说,错了!这个柿子不能摘!写作文写到一个人最想要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让他立即去做,要有一个来回,要有一个反复,有一个矛盾。这就是“折腾”,每折腾一次,皮卡的形象就越来越鲜明,主题也就越来越明朗了。

因此,曹文轩要送给学生的这句话是:“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笔记 篇9

写好每个字的习惯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字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而练字要从儿童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异是有限的,因此,只要孩子有个认真的态度,那就一定能把字写好。作为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写好字都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对待自己的事情都不能认真去做的人,将来对待别人的事情又怎么能够认真负责呢!塑造一个人,就在我们平时点点滴滴之中。

聆听的习惯

在学习中,一些孩子对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欠牢固或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做得不到位,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不懂得聆听。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能认真听老师说话,还要认真听其他小朋友和家人的说话,做文明的“小听众”。让他们能真正成为聆听到世界一切美好声音的人。

自己动手的习惯

我们教育上有一种说法叫做“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重要地是教会学习知识的方法。而学习中的独立创新,正来源于生活中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给孩子一点自己思考的空间,多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能干很多。

做一个大度的人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0

青年路小学 岳岚

第一次听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时感觉怪怪的,优秀当然是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到底想要说明什么呢?于是冥冥之中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渴望。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没有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相反觉得作者罗恩克拉克先生所描述的教育场景,所提的要求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但是再次拜读第二遍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对于一个小学老师来讲,《优秀是教出来的》确实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让我对教育又有了一层新的认知。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教养。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 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优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很多努力,经过很多挫折以及孤独的承受才能换得来的。优秀在不同时期的定义,都是在强调着优秀的背后所要付出的心力。

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喜欢优秀的学生,因为优秀的孩子不会让你太操心,优秀的孩子会让你减少许多麻烦。“优秀是教出来的吗?”面对这个问题,我以前的观点是遗传占有重要因素,但是后天教育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现在,我读了罗恩·克拉克的《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后,我完全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观点,我会非常坚定地回答你:“优秀与遗传无关,优秀绝对是教出来的,是用心教出来的!”

在罗恩·克拉克心里,教育不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是一门蕴涵着无穷魅力的艺术!他在教育中游刃有余,化腐朽为神奇。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一殊荣,我想是他抓住了在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篇11

其实,这些细节我也在日常教学中,也是感同身受的。但是,我又很惭愧,同样是教师,却没有能像克拉克先生这般把每一个细节的小问题教育到位。也许是平时的工作太忙碌,无暇顾及这些小问题;又或许是缺乏克拉克先生这种教育敏感,疏于发现这些虽细微却又很重要的小问题。因为我们的忽略,所以常感到教育工作的乏力。

或许,我不能苛求自己也成为像他这样一位“特别”而成功的教师,但是我愿意尝试,用他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态度,哪怕是“沾染”一点点皮毛,也许就能有效的改善原有的教育方式。

我愿意尝试。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教师职业充满辛苦与压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和家庭琐事让你身心俱疲时,不妨找个空闲充充电让自己继续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坚持去打拼,比如遇上这本名叫《优秀是教出来》的书。

只有优秀的老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这是书中深深打动我并时时回荡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书中精心挑选的二十四位优秀教师的教学故事也将激励我不断奋进,不断追求,不断反思。教育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勤耕不辍,更应该让自己变得有爱,有智慧,有执着,有自信。正如于漪、余映潮、汪杰良、万耀平等老师,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从而让自己深受学生喜爱,教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他们,不仅“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也“让每一位学生都优秀”。

优秀的老师注重课堂。

于漪老师,用自己的一生在备课,她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文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备课模式,边教边改,精益求精。窦桂梅老师庄严地把课堂当成人生来设计,万分虔诚地倾注了所有的精神和情感,用一颗最真挚的心去跟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主人公们发生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去触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余映潮老师为上好一篇短短三十七个字的文言文,毫不犹豫地跳进从古到今浩浩荡荡的研究资料里,默默地把三十七个字变成了十万字,又把十万字变成了一堂课。孙维刚老师的数学课,“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不仅对本学科的知识了如指掌,还对其他相关学科和相关知识如数家珍,真可谓教师的高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魏书生老师磨教学能力,磨教学态度,磨人生哲学,他从每一个细节去琢磨,从板书的形式架构到上课时语音语调语速,从学生身上汲取课堂上的每一丝可能性,不断磨练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老师聆听学生心声。

霍懋征老师的“攻心教学法”,让每一个学生变得“聪明”、积极。她把自己的人教育归结为“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王春易老师从“善讲”到“不讲”,毅然放弃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学”的常态,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钻研思考找到潜能和自信,真正习得学习的本领。李镇西老师说“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他把不把孩子当成大人,不把孩子当成敌人,把孩子当作孩子,去发现当老师的。乐趣。尊重“集体”的力量,让班集体帮助孩子成长;尊重孩子的心灵,让学生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尊重学生的“犯错”,用自己的尊严换回学生的尊严。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真的感触颇多。书中告诉我优秀是一种力量,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观念及行为就可能马上改变,而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且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生活中营造出更多的乐趣。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心得体会 篇13

在本书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生动形象,作为读者丝毫没有感觉枯燥乏味,相反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亲切自然。每一个教师肯定都接触了很多的“问题”学生,虽然我们对他们花费了比一般学生多好几倍的时间,但是他们一直是我们头疼的对象。正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拖拉作业和不做作业的孩子,如我班里的刘威、郝龙龙等,面对这些孩子我们甚至会毫无办法,把家长叫来,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无济于事。克拉克先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做出了更人性化的行为。他告诉学生们,如果某个晚上他孩子们觉得功课太多了,欢迎他们提出来。只不过他们必须用这种方式表达―语气充满尊重、绝无抱怨和牢骚。其实当孩子们对每一项作业都抱怨、每一件应该完成的工作都充满了逆反情绪时,他们首先就不会去认真的完成这些任务。

书中讲述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克拉克制定的55个细节,大多不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处世事,如:待人接物要有礼貌、要注意公共环境卫生、要懂得生活情趣、要有团队精神等,而这些要求可以说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几乎天天都在学生耳边重复同样的要求,而学生往往我行我素。常常听到部分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学生不听话、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难教?是什么让克拉克在我们发出感慨地同时自己却让教育变得轻松愉快?那就是“距离”,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心的“距离”,克拉克他充满对学生的“爱”,是爱心、耐心与恒心让克拉克与学生之间没有了距离,与学生建立了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500字 篇14

一、便于实践的方法。

我们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被学生的学习成绩捆住手脚,整日埋头苦干。因此常常感叹太忙碌,很多事情没时间做,需要舍弃。其实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虑怎样事半功倍。

读着这本书好像克拉克先生就在你身边手把手的指教,我不住地点头。很多我们平时忽视、头疼却又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克拉克先生都能让它们不断地向好的方向转变。很多方法读了之后就立刻想在班上试用。虽谈不上立竿见影,效果却也明显。我学着克拉克先生在班上进行了一次演讲:

“这一年有可能成为你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年。如果你们愿意听我的话,按我说的去做,我们班将取得骄人的成绩。你们必须相信我、支持我。我会付出110%的努力,……我不在意你过去的成绩如何,我也不在乎你以前遇到过什么问题。六年级--意味着你马上就是中学生了。你们的人生将翻开新的一页,如果你们愿意遵守规章制度并竭诚努力……”

我也像克拉克先生那样充满激情、字字铿锵,同时用目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说话的语气坚定。教室里和谐的安静,学生专注的眼神,真诚的表情都表明他们愿意信任我了。

接下来我结合班级实情,借鉴了书中的一些细节“谢谢传递好心情”、“开开心心收礼”、“物互相判卷守秘密”、“别对作业发牢骚”……渐渐的我觉得和学生在一起原来可以这么愉快。

二、豁然开朗的道理

有时候读书被书中的理论分析说服了,但实践起来却又常常不知该怎么做。而本书中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事例,都是告诉我们作者怎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学生的需要,先一次又一次的演习再投入使用,这些细节便于模拟,让人豁然开朗。你看:克拉克先生阅读时会全身心的进入角色……只要能让学生进入故事中,任何事情他都能做。他模拟过上千种嗓音。每当他给孩子们读小说的时候,总会留出一小段时间让他们不用盯着书看。这是为了训练他们的理解力,给他们“看表演的机会。他的这种阅读风格传给了学生。在他们的脑子跟着情节一起走的时候,克拉克先生觉得这样能够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

作者平时就是这样做的,这分明告诉我不要总是给学生提要求,要手把手的教,要亲自做给学生看,多给学生机会。所有的这些都让人从内心认同、赞赏并愿意下定决心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书中那些让我突然明白的道理,我也让孩子们明白,因为他们乐于做优秀的人。

”我努力让他们知道,尽力做好每件事不是为了奖品,而是为了他自己。“

”做到条理化这套技巧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用,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是有好处的。“

”我们肯定会对那些用眼神和我们沟通的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回应。“

”得到来自童年人的赞赏效果往往会更好。“

”参加面试时,主动提些问题是个很管用的法子“

”机会遍地都是。“

”在被介绍给别人的时侯,不起立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

三、继续前进的力量。

工作中难免不遇到烦恼,有时候真的是被一个个困境搞得心灰意懒,力不从心,读这本书时,我发现书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继续前进“这几个字。如:

”尽我所能放下包袱,继续前进“.

”你不能因为自己犯了错误,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你必须振作精神,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进。“

这是克拉克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鼓舞着我,给我一股继续前进的力量。我体会到身陷困境不要逃避,要设法解决。像他说的

要善于从你的错误中学习,这样你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强有力、更加健康和快乐的人。

克拉克先生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他永远都在继续前进。如他所说:

”我对这种现象观察了几个星期之后,就知道我必须要对学生说点什么了。“

”这条规矩是因为朱莉娅。琼斯才应运而生的。“

是的克拉克先生的规矩最初只有几条,后来却发展到55条,能写一本书。所有的规矩都是因为某种情况的出现而产生的。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定要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不能光有计划,否则很多事情汇泡汤的。对,继续前进,领着学生从做好细节开始,一起向更高层次同时迈进。让他们从洗手间到餐厅,从进门到出门,从迎客、陪客到送客,从室内到室外所有的活动场所每一个环节上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都做到亲和理让,有礼貌,懂规矩,令人尊敬,并给人以一种舒畅积极的感觉。懂得与父母、同事、上下级、不同岁数的人交往要分清各种场合的礼数。不要总是为了自己的事而给大家带来麻烦,从每个的细微之处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有更多的惊喜发生,做人一定要真诚,要让人感到有依靠。要将自己的一生与家庭、历险、美食、挑战、变化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些元素完美的结合起来,懂得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的情趣,充分享受生活带来的愉悦!

应该好好学学克拉克先生,敢于向规则挑战。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结合班级情况对学生不厌其烦,执着地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对一些规矩形成一种本能反应。如果能做到这些,一切知识的获得也就不会是什么难题了。

上一篇:美好人生我选择下一篇:小心职场女性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