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2024-10-05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共2篇)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篇1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长沙市雷锋学校

罗明强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新课标的实现,要求广大中学原有劳技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通用技术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劳动技术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为满足社会全面多元的需要,我们实行了多年的传统劳动技术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方式上都需要彻底改头换面。如果再继续因循守旧,单纯地为了动手而动手却不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与国际教育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广大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改中去,迎接挑战,与时俱进。

一、改变教学观念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为实现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几年中,通用技术在原有劳技课程的基础上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创新能力培养,教学的主导思想还是学技能,为了动手而动手。授课往往是模仿试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永远是老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使本来有趣而极具拓展空间的实践课程,变成了对很多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只是单调的任务式的课程。严重扼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时难免“穿新鞋,走老路”,总认为提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实现,面对新教材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容量。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新歌谱旧曲,或者干脆左手新教材右手老教材。可见教师转变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运用新教材让学生在了解技术、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提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更新教学方法

教育观念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将传统的演示教学法和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应大刀阔斧地改革教学方法,变效仿式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实践操作领会教学内容,再通过设计与创新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再也不能够老师指定一个作品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像学生只能在老师画好的圆圈里活动永远找不到突破口,更谈不上创新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得到充分肯定,无需太注重设计的结果,我们要把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点和重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而有些技术和设计的概念或规律,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

三、转变课堂角色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新课堂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在自主设计、实践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和创作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这时候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创造机会把学生融入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和搜索所有有价值的参考,更进一部加深理解。鼓励学生参与活动,通过作品交流和各种评价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成功的喜悦。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还是生生之间的合作都是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新课改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 篇2

一、正确理解新课改的概念和理念

新课改就是转变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按照新课改提出新的方式去教学。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本着这个理念, 我们老师首先要改变教师中心观, 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其次要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以前, 我也是一位在课堂上居高临下、满堂灌输的老师, 总想把所有的东西都给学生讲出来, 唯恐学生不知道, 结果适得其反, 不仅自己累得要死要活, 而且学生没有记住多少。现在变了, 老师少讲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讲去。老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老师把课堂上要讲的内容设计成导学稿, 课前发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 查阅资料, 完成课前预习。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然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这样, 师生有了交往, 有了互动, 课堂气氛活跃了, 师生关系和谐了。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的可能。新课改给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希望和生机。

二、不抛弃, 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把课堂还给学生, 并非是老师不管。老师不光要管, 还得认真去管。管学生, 管课堂, 管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习效率高起来, 这才是新课改的最终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 我不断研究教法, 不断变换教学模式,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愉悦感, 且能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 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能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那才是教学有法。我有时设计好导学稿课前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预习、思考、讨论, 然后在课堂上充分展示预习结果。有时我也“满堂灌”, 比如讲新闻的知识, 议论文的知识, 小说的知识, 说明文的知识, 古诗词的鉴赏等等, 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去分析掌握知识。在学习古诗词时, 我带领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带手势表演, 效果很好, 学生当堂就会背诵。有时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比赛, 谈自己的观点, 谈自己的感受。有时进行默写课文的书法比赛。在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中, 我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并进一步做到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 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三、只有不同的观点, 没有标准的答案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科目, 如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答案都是一样的, 而语文可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观点, 只要有道理即可。在课堂上,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大胆发言, 对学生的发言都应给予鼓励。但离题太远的回答也得及时指出, 只有这样才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让他们有所发展。例如有位学生, 以前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 各科老师都软硬兼施磨破嘴皮, 仍奈何不了他。从实施新教法后, 他变得有兴趣有激情了, 也开始愿意表现自己了。在语文课上, 他大胆朗读课文, 敢与人争论问题, 他的进步大概就是新课改带来的好处吧。

四、不求完美, 只看结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教育是要遵循循序渐进规律的, 一节课看不出教学成绩与效果。我们刚实施了一个学期的新课改, 成绩是有的, 也许有人会说进步不大, 成绩不显著, 但我认为只要有进步就行。以前, 我在上一节公开课前, 总绞尽脑汁, 费尽心思, 设计各种课堂花样。总想追求完美, 总想给听课的老师和领导一个好的印象, 结果却顾此失彼, 被领导们批得一塌糊涂。实施新课改后, 上课的理念不一样了, 我认为课堂上老师不一定面面俱到, 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发言, 把课堂上学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 锻炼了能力, 懂得了道理, 受到了教育, 这种结果就是我们要的结果。不追求完美, 只看注重过程和结果。在课堂上, 有精彩的表演, 有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想, 有大胆的发言, 有激烈的争论, 有鼓励的掌声……

五、常反思, 常进步

上一篇:一八个严禁,52个不准下一篇:广告公司设计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