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雨随想散文

2024-07-11

望雨随想散文(共12篇)

望雨随想散文 篇1

望雨,望雨王冕,望雨的意思,望雨赏析 -诗词大全

望雨

作者:王冕  朝代:元  体裁:七古   狂风吹春无寸雨,天地漫漫尽黄土。

病日韬光赤如血,千花万花愁不语。

耕牛渴死野草枯,农夫悲啼泪如珠。

蚕胎在纸秧在谷,未知何以供官输。

道旁流民尽游鬼,十日不食一粒米。

唇焦口燥声啾啾,抱瓮沿门求剩水。

孰云绮席罗奇珍,龙涎入鼎烟如云。

笙歌满耳珠翠拥,醉饱那识人间贫。

江北豺虎毒,又见江南狼虎簇。

饥狐日食饿死尸,老乌夜叫逃亡屋。

峨冠腐儒空读书,骑马小儿真苟图。

安得银河倾?泽我枯槁苏,坐令四海常晏如。

望雨随想散文 篇2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 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 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 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 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 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 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 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 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 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 “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 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 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 嗅觉) 比喻成歌声( 听觉) ,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读朱自清抒情散文艺术随想 篇3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嗅觉)比喻成歌声(听觉),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醇厚,到后期的激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路将永远领导我们前进。”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参考文献:

[1]朱佩弦先生.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朱自清.匆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朱自清.背影.朱自清——学生必备经典导读,2004.

[4]朱自清.背影.教科书八年级(下).语文出版社,2004.

[5]吴晓东,程光炜,孔庆东,郜元宝,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全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7]杨振声.朱自清与现代散文.1925.

金陵随想优美散文 篇4

金陵津渡,两三星火。岁月的轮回并没有磨灭六朝古都的水天墨色。微风,浮动了青琐微垂的千条弱柳,秦淮,倒映了千年未灭的桨声灯影。六朝的烟雨,涤荡了多少纸醉金迷。曾经,她或许没有春风送暖的扬州城一样繁华,或许没有笙歌临安城的热闹。然而今天,她却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历史:玄武湖的城墙依然屹立,鸡鸣寺的钟声依然清晰,栖霞山的秋叶漫天纷飞,紫金山的风华千年不移。别的古都,把历史融入了城市,而南京,用城市留住了历史。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商业性的建设,也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研究。我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春风中夹杂着金石的铿锵作响;我能感受到,那安静的万顷浩波之下,埋藏着折戟和尘沙。天京的猎旗,见证了中国老百姓抵抗侵略的雄姿;惨白的墙垣,见证了三十万生命的撒手人寰……从凤凰亭上凤凰台,到折戟沉沙铁未销,从南京大屠杀,到百万大军渡长江。南京的兴衰不也见证了我们祖国的兴衰起落么?

历史,时代。一个个事件,一场场战役,都被凝聚到了南京。历史的魂,时代的魄,都留在了这著名的古都之中……南京,传承了历史;历史,铭记了南京。

无论是经书粉黛抑或纸醉金迷,无论是战火纷飞抑或宁静祥和,都融入了南京这座城中,成为城市发展的精华。如果说南京是一块华美秀丽的云锦,那么历史则是云锦上必不可少的花纹。南京,向历史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给了中华文化一个最美的归宿。给了中国文人,最好的归依。

南京,留住了历史。

历史,见证了南京。

时代更替,岁月轮回。改变的,是城市的外表;不变的,是城市的内涵。南京发展了,发达了,然而她将历史,熔铸到了城市的血脉中……

看哪,夫子庙前的张灯结彩

随想今秋现代散文 篇5

总喜欢在秋的月光里窗前独伫,凝望秋月当空下万家灯火中的忠州月景,星星点点,亦真亦幻。静静守候皎洁的月光漫过忧伤的脸庞,轻柔地撒在无眠的床上,月光里的明亮深邃,月光里的扑朔迷离,倒映秋水,总能撩起心中无尽的感伤。

总喜欢心入一池秋水的宁静,水里倒映中的世界,愰如桃花园境,水中的天,蓝得更妩,水中的山,葱得更媚,红尘之外的超凡超俗是心与水的牵绊。一缕秋风,一滴秋雨,可以晕开水中的恬静,在朦脓刷新山水天地。

雨天随想抒情散文 篇6

雨天随想 我喜欢雨天.。今天正好下了雨,心情无比畅快。淅淅沥沥的雨把大地给洗刷一遍,湿漉漉的房屋、湿漉漉的街道、湿漉漉的公路既干净又清亮。花草树木绿的、红的穿一身湿衣,那生机勃勃、亭亭玉立的身姿在雨天更显晶莹剔透,楚楚动人。 除瓢泼大雨外,一般的雨天并不影响出行。我喜欢雨天,出行时一般不乘车,举一把雨伞,独自漫步在雨地,雨不大时,就放下雨伞,任凭细雨濯湿我的头发、我的衣服。是雨让我与天、与地零距离、无空间地亲密接触,这雨扣人心弦、动人心魄,让我感觉浑身爽快。我尽情享受着夏日雨天带来的难以言尽的喜悦,一扫酷暑炎热的烦燥。

北方的夏季是干燥的。火热的夏日,把大地烤成了大热球,地面上的植物快要干枯了,动物干渴得直喘气。人们热得躲进了室内,还装上了空调。空调屋的人们不曾感觉夏天的.炎热。可是野外作业的工人和农民就苦得多了,在太阳底下,只有汗水为他们调节体温,酷暑下,他们在挑战身体耐热的极限。在这火热的夏天,最难得是与雨天的相逢。

一场夏雨送来了清爽,冲洗掉炎热给人们带来的不安与烦燥。夏季的雨天是自然赐予大地万物的珍贵礼物。古代人们靠天吃饭,雨水就是生命,在久旱的夏季,人们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祈求上苍,降雨造福,期盼有个好收成,希望上苍保佑人们能填饱肚子,维系生命。而今天科技有了快速发展,我人类对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已是战胜和凌驾的状态。但是干旱对于人类仍然是一种灾难,水源和粮食仍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干旱季节的雨水对人类是何等的重要。

望月随想散文 篇7

我喜欢昂首望苍穹,我觉得这样可以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每当昂首的时候,望见小鸟从头顶掠过,那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许,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把,近几日我很少昂首,就在重阳的夜幕时分,我不经意的昂首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弦月高悬,映衬着湛蓝的天,我觉得这时的月美于中秋之夜的月,我就这样望着月行走,边走边想,才有了后面的文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是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月的佳句,虽说此时的月亦悬于东空,但月底下少了些许让人惬意的东西。尽管有清风徐来,路旁的树叶挥舞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但没有水波,也就没有了因为水而具有的那种灵性。人世间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憾,只在于我们怎样去面对,才不觉得空虚,无为。

我独自行走在路上,昂首望着天空,那天空的深邃与月光的皎洁让我犹如“遗世孤立,羽化登仙”之感。我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传说。

神女峰下神女溪,广寒宫中广寒人。这是我不自觉吟出的陋句,其难登大雅之堂,但我还是想用它来表述我的遐想。一个柔弱。娇艳。脱俗的女子,因迫不得已,飞升登月,从此一个人守着玉兔。桂树,过着孤苦的日子,整日收敛娥眉。而凡间之人却认为她无情无义,独自一人上天享清福。此时此刻,不只你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是羡慕,还是嫉妒?是祝福,还是责备?是叹息,还是愉悦?这只要你我心里明白就够了,用不着言出。

我底下头来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人抬头望望天,他们只环顾四周是否有美女或帅哥经过,嗟呼!时人之乐于吾之乐异也。

每当清晨,我会站在高处,遥望远处的山,那种薄雾蒙蒙掩青山的感觉,让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另外,还有晨曦。小鸟,此情此景胜过天堂,但与望月相比,我更喜欢望月,因为在玉壶悬空之夜,我可以让我的想象驰骋千里,游遍天涯海角。这是晨望所不能及的。

月夜随想散文 篇8

每到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总是仰望头顶的月与星,周围一片安谧,宁静,勾起了我无尽的随想……

太阳在白天尽显了光芒,而这样的夜晚,是属于月的。太阳是豪放的诗篇,太阳的美,乃是一种热情奔放,活力四射,激荡心头情怀;而月亮是婉约的代表,月亮的美,乃是一种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撩拨心头情愫,可以感觉却又不可言状的美,月光把夜空照亮,洒下一片光芒,将周围的事物镀上了一层银白,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让你沉浸,陶醉……

夜深了,我依旧在月光底下捕捉月的.灵动。夜,月的舞台;星,月的点缀,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月的配角。月亮好像在夜空中翩翩起舞,步履有时轻盈有时奔急,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银白的月映入了我的眼眸,那么清澈,透亮。

在朱自清的笔下,我读过荷塘月色的美妙绝伦;在唐岱,丁观鹏的画中,我看出十二轮月的姿态各异;而在我眼中的月,却是那么的高贵典雅。一朵云飘了过来,挡住了月,也,挡住了月光。天空突然变得暗淡无光,只剩下少许的星星在外面放哨,周围变得有些漆黑,万物失去了光辉,我也有些不安,眼眸里没有了月的影像……

可能是云朵不愿挡住这么美的月,不久就离开了,因为与月比,它是逊色的。月重新回到了舞台,重新回到了我的眼眸。可是我却慢慢的闭上了我的双眼,让月在我眼中的舞台闭幕。我依靠在墙上,回忆与幻想:我插上了一双银白的羽翼,带着希望,和月一起在银河中飞翔,荡漾……

不知何时,结束了与月在银河中的摇曳,抬头看看月,在这漆黑的夜晚,月丝毫不惧,依然那么恬静,空幻,冷艳动人,在夜空中高悬,给人安适。

清明随想散文 篇9

我把一张张纸

叠成一个个元宝

折的是思念

叠的是挂牵

此刻

默默的泪水

化成无言的哀痛

滴进元宝里

溶进血液里

让这小小的元宝

随着熊熊的烈火

顺着风指引的方向

寄给远方的母亲

那里

再不用操劳

再不用牵挂

再没有烦恼

清明时节散文

马上就是清明了,总应该祭奠什么,为逝去的人致哀这是最深刻的,但是过往都是一去不复返,该追忆的怎么会仅仅只是逝者呢。如果什么东西曾深深的打动我 们,当它失去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在这清明节时祭奠一下呢?或是岁月,或是经历,或是曾经的单纯,那些曾经存在,现在似乎已经消逝了的美好,是不是都会在这回 忆过往的时刻浮现在眼前呢。

清明,总是伴着纷纷扰扰的细雨,透着春天的阴冷与寂寞,丝雨细如愁,多少人在这忧愁中徜徉留恋...... 傍晚天气开始阴沉下来,些许的冷意更让人有清明时节细雨断肠的感觉,对岁月的感叹,对过往的敬畏涌入心中。本不该这么情绪化,多少事情要我们去忘掉自己的 心情,忘掉自己美丽忧伤的小怀想,和最开始的坚持......但如果失去它们,也必将失去自我。一个人在岁月的洗涤下,在世俗的晕染中,是多么容易变成另 外一副模样。就在这清明节,向我们曾经不愿改变但又无能为力的过往存一份敬畏吧。

清明思念散文诗

清明节,一个让人深思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人对故去人抒发思念,给自己留一个思恋他们的时间与空间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我们推敲生与死意义的节日.

清明节,一个让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不能忘记人的节日.

清明节,更确切地说,是我想念和思念爸爸的日子.

爸爸,那个爱我,疼我的人,走了。。。

那个让我撒娇的人走了。。。

那个还没得到女儿孝心的爸爸,走了。。。

我有很多次都像是梦中,又好像是在生活中,与你说话,与你交谈,你是那么亲切.你是那么慈爱.

每次。。。伸手想去拉你叫你别走。。。可你还是走了只是叫我好好照顾自己,,,

照顾妈妈,听妈妈的话。。。、你还是走了。。

留下的只是我惊醒的眼泪。。。。。

爸爸放心吧,,,我已不在是那个任性的小女孩了。。。我长大了。。。

你走了,我们明白,你还是有放不下的事.

更多是的关于妈妈,我知道并能够理解,

自从你离去后.她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她很痛苦,有几次,都放声痛哭.

那哭声中更多的是对你的思念及想念.

爸爸放心吧,我们会竭力照顾妈妈的`.

清明节,是我对爸爸,一种想念的痛。

喝茶随想优美散文 篇10

说起喝茶,有个很雅的名字,叫品茗。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铁观音……一、二、三、四,可排出一长串名茶名单。至于“品”者,那就更可以弄出一大堆名堂来,水质啦、容器啦、环境啦、心情啦……而且有些奥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茶分红茶绿茶,我喜欢后者。绿茶中,我尤爱那些来自山高树密,云遮雾漫的边地茶。这些地方,年年飘落的树叶,层层叠叠,腐烂发酵,将茶树滋润得枝强叶壮,茶叶自然也特别耐泡有味。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药用、食用、饮用诸多功能。客来时,敬杯茶,能增进情谊;口干时,饮杯茶,能润喉生津;疲劳时,吃杯茶,能舒筋解乏;空暇时,品杯茶,能口鼻生香;心烦时,喝杯茶,能洁心清神;滞食时,来杯茶,能消食去腻。茶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

我国地域广大,喝茶的习性、口味也有所不同。不过,我爱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喝茶方式。南方的茶总嫌闹,粤式茶楼多是与酒楼合二为一的,迷漫着市井气的喧嚣。茶楼里永远人头济济,笑语盈盈,碗碟叮当,桌上摆满了各种点心,茶是这座茶楼酒肆里的小配角。北方的茶味道嫌杂,总是茉莉花的香气喧宾夺主,茶成了“香气”的陪衬。而长江流域,江南一带的茶,则是以茶叶为主,简洁的杯里青绿的茶叶慢慢被水舒展开,一缕缕热气冉冉上升,喝一口,苦中带涩,涩中有甘,生津、通气、解乏、舒心。

平时,人们喜欢用清香来形容茶,其实,“香”是一个浓艳的`词语,和茶朴实无华、温柔清秀的本性有些不配,即使掺上一个“清”字,还是削弱了茶的内涵和味道。茶的味道,就是叶和茎的味道,是春天拂面嫩柳的味道,是夏天修剪草坪的味道,是秋天风干稻垛的味道,是冬天炊火草点燃的味道……茶的味道从自然中来,于自然中行走,再从自然中消失,沁人心脾,真真切切。

因为时常喝茶,看着沉沉浮浮的茶叶,慢慢地对茶有了许多感悟,我感到人生如茶,在沧海人世中,无论你是名人还是平常人,都要溶入这个纷繁的社会,都要在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沉沉浮浮,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关注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一片片茶叶,而是杯中之水了。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不被关注纯属正常,只要我们像茶叶一样献出自己的内含和所有,也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虚度年华了。

中秋随想抒情散文 篇11

盛夏隐退,凉爽的空气中传来了秋天金色的音符,又是一年中秋到。

蓦然回首,已经有七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中秋了,前四年是在北方求学,身不由己;后三年却是因为工作,虽然单位离家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身为边防军人,我只能守望着边关的明月,耗尽每年一次最好的秋月光景。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是一个充满思念的节日,良辰美景本应合家团圆,而我又只能在这个花好月圆之夜怀念家乡的亲人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大二时,我曾向班上的韩国留学生郑基元讲解苏轼这首著名的咏中秋词,他先是很惊喜,继而是心有灵犀般的心领神会。他说,在韩国,中秋和春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过节时全家人聚在一起品茶饮酒唱歌跳舞笑谈风生,其情形和我们中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以前我曾在报上看到关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人民过节的一些传闻,现在听他绘声绘色的述说,更是倍感亲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渊远流长,泽被东方,作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得到世世代代的继承和发扬。

在外地读书的第一年,我就深刻体昧了思念亲人的苦涩。记得那一年的.中秋夜,我一人走在宿舍楼后面的操场上,月色好美,一轮满月向天地间铺洒着柔柔的光辉,树影在微风下轻轻摇曳着。四周的围栏边草地上挤满了人,有的是刚来的大一新生,借着这洁柔的月光,与同学好友或老乡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更多的则是成双结对的校园情侣手牵手沿着操场跑道慢悠悠地散步,憧憬他们爱情的美好明天。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远离家乡和亲人,只有如影随从的孤独,他们的幸福快乐更加剧了我内心的孤独。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逝去的童年时代,想起了过去中秋节的一些趣事。对海南农村的孩子来说,除了春节,最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也许就是中秋节了。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我们不仅可以吃到芳香的月饼,一连几天的好月光更是我们快乐的源泉。那时,我们喜欢玩一种游戏,就是在旷地上铺上一张草席,一人做卧睡状,用被子裹住全身,然后小伙伴们跪着围在他的身边,双手合十,对着月亮娘娘默默地为他祈祷,据说这样可以帮他实现许多个愿望。一个完了就接下一个,也不知道是否灵验,但年少时的我们,态度是十分虔诚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玩捉迷藏、走军棋等各种各样的游戏。而上了中学,以前中秋节的玩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好奇心了,我们逐步把活动场所搬到海边,几个要好的朋友聚到一起,带着月饼、瓜子、饮料等一些吃的东西围坐在海边的沙滩上,等候欣赏海上月出,在人山人海、烟花灿烂的热闹氛围中畅谈理想和人生追求。

参加工作以后,手头较为宽裕,过节时自己可以买各种好吃的月饼了,但是我总感觉气氛淡了许多,再也找不回过去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氛围了。也许,随着年岁的逐增,我们早已失去了年少时好奇善感的纯洁心灵,习惯于在春去秋来的时间隧道中拷问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雪中随想-散文 篇12

不知为何,今年的雪独爱这北方的小城,第一场雪的清凉还没有散尽,这第二场雪又已经悄然而来,纷纷扬扬,粉妆玉砌,放眼望去,天地间一片宁静空濛……

喜欢这样徒步走在路上,脚下有松散的落叶,头上是纷纷扬扬的雪花,偶尔有一两片钻进衣领,凉凉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因为独爱着这一片雪色,所以心底不免有了“暗香浮动月黄昏”里的那抹清逸,还有踏雪寻梅迎风而歌时的一种飘然。

任雪花的清凉,低吻着脸颊的温度,指尖悄研一弯心墨,摇响记忆的风铃,于蒙蒙雪雨中,畅想成一道醉人的风景。牵一缕时光的丝线,挽一束淡蓝的心结,就让这漫天的`飞雪,落入心湖的涟漪。轻吟昔日的一澜散韵,思念已滴成了深秋里的一片翠绿。

蘸取这满目的晶莹,是谁将寂寞涂抹成最优雅的风情,茫茫红尘之外,巍巍峰峦之巅,展一痕雪中梅花的笑颜,掩一季清幽婉约的心境。踏着积雪,去寻觅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诗情,只影江岸,去体味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冷画意。

上一篇: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办法下一篇:岳池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已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