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精选13篇)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篇1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合水二中梁清风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只有不断进行教研教改和多读书,多实践,在一次次历练中磨练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新时代的合格教师。下面我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和读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研教改计划
(一)、教研教改指导思想
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全面分析教材及学生情况,研究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改重点
1、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本人的教育科研能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探寻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尽力上好每一节课,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继续加强教研教改,做到课题研究落实到位。
3、加强和落实教学常规,深入有效地开展教学常规工作,切实提高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环节的工作质量。
4、课上多关注后进生,缩短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建立“我也行”。
(三)、教研教改目标
1、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备课、上课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把教学质量关,争取在每个月单元测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
3、狠抓创新教育,加强课堂改革力度,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形成初步的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光盘。
(四)、教改内容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2、关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抓好课堂教学质量。
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生活化教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摒弃形式主义,讲究实效,强化教学常规落实
(1)备课: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后记。
(2)作业:
①、注意根据新的理念进行作业设计,避免作业内容、形式的单一化。提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作业,尽量不要单一。
②、改进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提倡面批,若不能及时面批的提倡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写一些简单的评语等鼓励性的话,以此促进学生和学生交流。
(五)、教研教改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在学期初,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本组教研计划,落实好教学常规和教研工作。、2、结合所教内容进行研究,强调“合作”:发挥组内教师优势,开展集体备课,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听、评课活动。
3、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及时地作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交流,以不断改进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在每个月单元测试中能取得优异成绩。
4、注重反思:写好有质量的经验论文,多写实践中有自己思考、做法的文章,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总结与提高。
二、读书计划
(一)、发展目标
做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我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二)、具体发展措施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吸纳新理念,摒弃旧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2、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阅读教育专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每年写一篇高质量的体现自己教育教学风格和水平的教科研论文,并能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做好读书笔记就能使知识不断积累,时刻感受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4、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推门课、自荐课等活动,锻炼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竞争意识。
(三)近期目标规划
能有机会参加小学数学骨干班的学习,聆听很多著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一群优秀并有志于研究的骨干教师研讨,是人生一件幸事。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得到发展:
1、教学技艺的提升,主要是科学把握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法。
2、教学理论的学习,主要是研读课程标准,贯穿前后联系,深刻体悟内涵。
3、教学实践和研究,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对比实验,理论指导实践。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无论成功失败,都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
2、在学校范围内多上一些研究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家常课中开展研究,对于学生的发展才最为有利。厚积薄发,家常课锻炼出了水平,公开课竞赛课才更能把握好机会。
3、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自己的研究。在日常教学中,每节课上我都要尽力为学生创造自己读,自己感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并在课后补充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的数量;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沟通学生对于阅读的体会,提高阅读的反思能力。
数学的魅力在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所以,成为一名数学教师何其幸运!爱因斯坦说:“生命只为两件事,发展数学与教授数学。”自己做不到他那样伟大,但也愿用此言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
总之,本学期我会按自己的计划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做一名更优秀的人名教师。
2013年8月26日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篇2
持此观点的学校领导、教师认为,学校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只要把教学搞好了,什么都好说,不要把心思花在听讲座、搞教研活动上;有的甚至认为教书又不是什么高科技,还要搞什么研究,即使研究,又能研出个什么名堂?况且自己校小人少,经费、精力也有限,还是把教研工作留给专家、名师、名校去做吧,守住三尺讲台,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对策:理清教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自觉参与教学研究
(1)搞好教研是搞好教学的前提。第一,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专业课程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也是要考过上述课程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队伍。这些课程的学习实际就是最大的教研,同时又是最起码的教研,缺乏这一支撑,试问:你如何教学?第二,备课其实也是教研。在备课过程中,既备课标又备教材,既备教法也备学法,既备如何突出重点,也备如何突破难点。事实上,你不得不承认在教学之前,你早已先行一步做了大量的教研,只是你自身没有意识到而已。否则,你的教学就会没有方向,缺失方法,毫无成效。
(2)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互为依靠。我们都知道,教学与教研是相辅相成的,离开教学讨论教研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离开教研谈教学,是盲人摸象、自以为是。不重视教研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个“教书匠”。到底先有教学还是先有教研,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执,难以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学与教研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两者相互转换,互为依靠。教研是教学的前提基础,教学是教研的终极目的;教研为教学服务,指导教学;教学检验教研效果,促进教研。
(3)现代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一方面,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动态的,教育事业的每一项进步或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通过不懈努力的研究实现的。教育每引进一种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更新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创造新的知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要求,不断丰富教育质量的内涵,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有效研究,吸收新教育信息、调整发展理念、强化发展能力、整合教育全员智力、发挥教育全员潜能,才能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基于此,我们为师者的教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育和我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搞好教研是进一步优化教师能力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六重六轻”:一是重“教”轻“导”的能力;二是重教材分析的能力,轻教材拓展、整合的能力;三是重操作、轻反思的能力;四是重控制能力,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五是重演绎教案的能力,轻依据学生的问题、动机和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的能力和机智;六是重教师“表演”的能力,轻师生交往互动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的缺陷是适应不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
理清了教学与教研的辩证关系,可以肯定教研与教学就像孪生姐妹,不可分割。教研并不只是专家、名师、名校的专利,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要走的必由之路,没有捷径,更没有理由向教研说不。
误区二:教研就是上几堂教研课
基于认识不够加之畏难情绪,但又碍于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薄弱学校”也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教研活动。纵观其教研工作,单纯得“可爱”,那就是每学期笼统地安排几堂所谓教研课,上一上,评一评,热闹热闹,最后收集教案及评课记录,即大功告成。
对策:扩大教研外延,丰富教研内涵
(1)丰富教研课类型。依据教师年龄、经验、素质差异,有针对性地安排形式多样的教研课。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公开课”、外出观摩学习教师带回的“展示课”等。同时,及时进行“说课”“评课”,让教者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分层次安排教研课。大多数学校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的,必须顾全大局,合理安排教研课,兼顾全校。以小学语文教研组为例,可安排低年级的“绘本”教研课、中年级的“起步作文”教研课、高年级的“自主阅读”教研课,还可集中安排涵盖各年级的“古诗教学”教研课。教研要有明确的目的,针对性、指导性强。
(3)创新教研形式。第一,积极开展微课制作、应用活动。微课在解决单一的、具体的知识点时具有浅显易懂、形象直观、教师劳动强度小等特点,且具有可多次循环使用的特点,若能按教材分册系统地制作微课,将一劳永逸。第二,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故事)、教研论文。这既是对自我教学工作的一次顿悟,又是对自身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提炼与升华,这种思考与沉淀一定会帮助自己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第三,大胆开展课题研究。一定要克服“恐题症”,不要把课题研究想象得那么可怕,那么“高大上”。事实上,再小的学校也是能够开展课题研究的,甚至更容易出成果、得实效。开展课题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两点:从细微处入手,从学校实际出发。
误区三:校本研修是本校的事,不需外人参与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的研修,开展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曲解了校本研修的定位,一味地强调校本研修必须“以校为本”,只能在本校而且必须是本校教师参与,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了,惧怕外人参与,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结果自然是搞了多年的校本研修,却毫无起色。
对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教研原则,把水盘活
(1)请进来,发挥专家、名师的引领作用。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与一般教师最大的区别恐怕还是他们“走了万里路”“阅了万千人”“经了无数事”。所以,他们能始终站在教学教研的最前沿。在校班研修中,若能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名师讲座、点拨,传经送宝,势必事半功倍,惊喜连连。
(2)走出去,开眼界,借台唱戏。彻底打破校本研修只能在本校开展的禁锢,拉起队伍,转移阵地,深入名校、名师工作室搞校本研修,借别人的舞台唱戏,就地取经。只要做到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何愁研修无果。
(3)借助“名师课堂”,从“模仿秀”起步。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观看“名师课堂”,从模仿开始,不断充电、储备,直至完全放手,最后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实现从单纯的教书匠到融教、研于一体的优秀教师的蜕变,来一次华丽的转身。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篇3
教研教改的现状
1制度管理不到位。许多学校对教研的重视程度不足,简单的认为教学成绩上去了,学校工作理所当然的也就搞好了。甚至把升学率当作衡量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严重忽视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研,只是挂在嘴边的空话。
2无教研意识。有些教师不读书,不看报,夜郎自大,教法单一,不思进取,一味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成绩。无视学生身心健康,对教研毫无兴趣,活动时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或者干脆请假,旷勤。总之,不重视。
3无教研气氛。教研活动时,有的老师无精打采,死气沉沉,发言不踊跃。实在让发言,只是冠冕堂皇、不咸不淡的应付几句,更谈不上思维活跃和热情高涨了。
4无足够的教研活动时间。多数学校也安排了一定的教研活动议程,但重视程度十分有限,甚至于形同虚设,即便有教研活动也时常与其它工作相互冲突。由于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很少与教研活动直接挂钩,导致许多教师宁可多批批作业或与学生谈谈心、补补课,有时甚至开会也拿着“活儿”。班主任更是忙的团团转,不是到班里看学生。就是去操场辅导课外活动,要么去家访,或者活动时姗姗来迟,致使教研活动很难有序开展,时常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教研成了聋子的耳朵,根本谈不上什么教研。久而久之,人们便觉得教研活动淡而乏味,毫无意义,纯属浪费光阴,本来热情较高的老师也越来越消极。教研活动步履维艰。
对策
1精心安排教研活动的议程,把教研活动和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领导带头并鼓励同志们都加入到课题研究之中,共享教育科研的乐趣。
2加强对“备课组”的管理,变“备课组”为“教研小组”。
学校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督察,保证教研小组能够高效率地开展工作。
3开展观摩课竞赛活动,大力培养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鼓励教师钻研业务,争创教学业绩。
4对老师们提两个要求。(1)人手一个课题: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并做到深入研究,系统分析。课题学习笔记不得少于两万字。(2)教研活动务必参加: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累计三次或三次以上者扣发一个月的出勤奖,年终不得参加评优选先。
5大力培养教研骨干。要求老师们初步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常识及操作流程,能够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独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教学经验总结,争当学校、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教育教研专家。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及总结 篇4
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的发展系于校本教研,教本教研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挖掘教育资源,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在校本教研这块主阵地上发挥主体作用。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承担四年级语文组校本教研工作。四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一个时期,是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断形成并逐渐上升的阶段。结合教学实际,校本教研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确定教研专题,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教研课题。成立了五人课题研究小组。我承担课题负责。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角度出发,选择人教版第八册中的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人物思想的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一个常规模式,却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和研究价值。集体备课在我组操作的步骤是: 1.确定集体备课任务(组长完成); 2.组内集体研讨(商量出最佳方案);
3.试点实验(一个人试点上课,组内成员听课)4.全员诊断反思(试教者说课,组员评课)5.消化反思,实践推广; 6.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在本学期,组内每位成员承担公开示范课一节。撰写教学反思4篇,教研教改论文2篇。
三、积极做好:三尺讲台手拉手,师徒结对“一帮一”工作。我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和四年级教研组长,主动和本年级青年教师杨旭、吴颖结成对子,作为帮扶对象。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余和教师一起研究单元、章节教学的重难点,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统一进度、共同提高。坚持每周相互听课2─3节。交流教学心得。
四、主持好每周一次的年级组教学研究活动。
我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本学期将教研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内容拟定和时间划分为:集体备课5周,观看教学录像4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3周,教研专题5周。期末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改经验、工作总结等。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做好教研组考勤记录和工作记录。
五、加强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做长流水。在教师的个人业务计划中,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读教育专著,学习教育理论,并且把教育家的思想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读教育杂志报刊。随时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教育理念,把最新的教育思想贯穿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夯实基础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
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成立课题小组
组长:** 成员:**
二、研究时间分配:
从2007年11月21日至2007年12月28日,历时5周半 2007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成立小组,分析原因
12月 3日——12月14日
上示范课,听课、评课 12月17日——12月21日
教学反思,消化反思
12月24日——12月28日
反思提高,撰写随笔。
三、原因分析:
1.新课标要求:中段学生应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既是中段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一,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时理解能力差,不得法,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以至于不能得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其二,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不得法,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3.阅读能力分析:从单元测试卷中,发现学生在阅读上失分最多,究其原因,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短文的能力差。
所以为了提高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我们四年级语文组确定了这一课题方案,我们这个课题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来源于我们的困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在于借助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课例研究,探索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方法。
四、实施步骤
1.学习理论知识,我们学习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书籍。如《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阅读教学指导》等。
2.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五名成员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在实践中发现中段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哪些方法适合他们,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搭石》一课,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想象画面,背诵重点句、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组上的课例研究课《搭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组内公开示范。
3.综合各班的实践情况,罗列出适合四年级学生各种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
如:
① 找出重点词句,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 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④ 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
理解的方法很多。关键就是我们要综合地、合理地、巧妙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来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交流、推广运用。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为期五周的校本教研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组内教师的密切配合,学校教师的高度评价。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也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次活动,我的感受是:
一、提高素质,当好学习型教师。我们年级组教师,形成了一个学习团队,共同的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教师要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首先要向书本学习,向先进的经验学习;其次向身边的教师学习;最后向“问题”学习,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正视问题,不隐瞒问题。当课题组成立之初,组内同事纷纷翻阅书籍,打开网络,把自己固有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对比,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如教学《搭石》一课,怎样有趣地导入课文,我搜集了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制作了动画片。画面上,一条潺潺的小溪,河面露出隐隐约约一行搭石,妇女抱着小孩向河边走来,中年男子背着箩筐准备过河,一位年迈的老人站在河对面„„画面播完,师问:“看着潺潺的溪水,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家乡的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吗?”生:“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入课文。
二、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教师。
多年的教研模式,使我们产生了被动参与的意识。而这次教研课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来源于教师教学困惑,因而,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我们每人听课8节,共同承担示范课4节。如我示范的《搭石》一课,对于课文中重点词句,让学生分四步理解:⒈画出喜欢词、句、段。并加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⒉品读重点词、句、段,交流感受,谈出理解。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⒋展开联想或想象来理解重点词句,加深思想教育。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⑴假如你在河边,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过搭石,你该怎么办?⑵假如你已年过花甲,站在河边,将要过搭石,你希望怎样过?
几番讨论过后,这种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纯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三、反思教学,在和谐互动的交流氛围中成长。
反思能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让教师就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提出质疑。组内做出优化性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在我们组内的杨旭老师上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执教者把课文内容分为两大块,按照两个人物为线索,一个是等待骨髓的大陆青年,另一个是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围绕这两个人物来展开全文的分析。课后在小组交流会上,其它老师建议,课文按照时间为线索来分析。把两个人物穿插进行。时间在一个小时、一分、一秒中过去,人物的心情在焦急中等待,学生的心情也随着激动、着急。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产生了共鸣。经过这样修改后,在全校的示范课上,这一课得到良好的反响。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感到,指导学生在阅读不再盲目,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组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文章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向学校领导、老师展示我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也明确了校本教研的方向。加快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步伐,让我们更快地融入校本教研大潮,提高我们的研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更多的阅读方法,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和教师在阅读中成长、发展。
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及安排 篇5
以学校教导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强化实施新课程为工作重点,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强化教学管理。确立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为具体切入口的管理途径,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二、工作目标
在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教研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继续以古诗文辅读、作文教学、写字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活动内容
1.制定好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按照学校规定认真进行教研组活动。
3.严密作业制度,统一每一次作业内容,以作业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每月组织一次作业互查。
4.抓好本学期平时教学的预案申核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5.抓好平时教学工作的互督互学,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敬业态度。
6.组织教师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四、学生活动内容
1、开展五年级阅读竞赛活动,做好读书笔记,进行评比,引导学生多读书。
2、积极组织各类作文竞赛,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3、加强学生的写字练习,举行一次钢笔字比赛。
4、结合节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出刊小报,进行小报展。
五、作业的有关统一要求
大作文:七篇,主要依据每个习作的要求。
小作文:要求完成14篇左右。基本上每周一篇,主要根据学生生活、从身边的素材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写。
读书笔记:适当做一些好词好句的摘抄,结合文章的主题或片断写一些心得体会,或依据写作方法作一些仿写等,期末进行评比。
教师认真指导书写,及时布置,评析,再提高,力求学生规范用笔,把字写清楚、工整。
教研组工作常规及相关工作要求 篇6
教研组工作常规及相关工作要求
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集体,是幼儿园按年级设臵的教学基层组织,是园长行使教学领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的保证。
教研组的职能是:
(1)计划组织。确定工作目标,妥善安排阶段、学期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2)检查调节。对本年级的教研工作过程和工作状态进行经常的检查、调节;(3)整体协调。充分发挥本年级全体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教研组的整体优化,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教研组具体工作及实施要求:
一、制订和实施教研组工作计划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要根据园务工作和本年级的教学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以及教研组建设规划。
2、教研组工作计划必须经过全组教师的慎重讨论,确定全组教师认可的、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
3、教研组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或开学初一周内订好,经行政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4、对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要进行经常的和阶段的检查小结,不断调节本组工作状态,努力达成工作目标。学期末,要参照教研组评价体系进行自查,总结经验。
二、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
1、学习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精神。在教师个人钻研本领域纲要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学习和研究,深入领会《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熟悉《纲要》的内容和幼儿园的工作要点;共同研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体现《纲要》的基本要求,制订实施《纲要》的教学措施;结合教学实际和专题研究,有重点地深入教学。
2、名师备课。在教师个人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做好名师备课工作。要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同教材的,要基本统一教学要求,定期分析教学质量;围绕教材和教学实际,共同研究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教学问题。交流和探讨要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相互听课、评课。广泛开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类研究课。课前对主讲人设计的教案要共同研究,课后要按教学目标体系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说课、评议、小结并记录,听课和评课要有记录。
4、其他教学工作。除了以上的备课、上课、评课等,还要互相交流、督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组织课外活动
1、组织校内学科竞赛,做到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切实做好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工作部门举办或认可的各类竞赛的组织发动和辅导工作。
四、学习理论,开展教学研究
1、学习教育理论和本领域专业理论,不断充实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集体学习理论要定内容、定时间。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隔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发扬教研民主,每一次教研活动要事先充分准备,讲求实效。
3、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师专长,定(小)课题、定人员、定措施,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力争多出成果。
4、加强同园内其它学科教研组和园外相应学科教研组的横向联系,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外出学习、交流后,要在组内介绍、汇报和讨论,有所借鉴。
五、注意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查
1、要配合园行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实施检查,主动反馈本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
2、要配合园行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考查,特别是对教师执行教学常规等方面。
六、关心培养青年教师
1、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指定思想素质和教学工作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师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对新教师施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2、新教师在任教第一年要跟班听课。原则上要一周听课两节以上,本组人员和师傅的课为主。
3、新教师在本学期必须上一至两节汇报课,课前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试教。
4、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从青年教师中培养教学骨干。
七、建立教学资料档案
建立和完善教研组工作档案,逐一记载各项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果。及时做好一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
怎样做好组长工作
一、要做到“四会”
1、会组织管理,能够上传下达,全组步调一致;
能够理解园行政的意图,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多从幼儿园利益出发,引领大家共同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组长工作要有条理,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和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贯彻执行好幼儿园的决议。组内严格管理,形成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
2、会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工作,帮其排除干扰;
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敢直面困难,不去主动解决问题,那么问题会越积越多,直到你无法解决。所以我们组长要敢于管理,敢于直面问题。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真心希望教师的健康成长,组长的工作就会得到大家理解。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组长的威信也会逐步提高。
3、会团结同志,关心他人疾苦,帮其排忧解难;
看一个教研组的工作怎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要看教研组是否形成团结的集体,教研组的工作要做好就必须发挥全组教师的力量,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教研组长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千方百计发挥全组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关心互助的良好氛围,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这就要求我们年轻的组长们,不摆架子,工作中少考虑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以服务大家的心态,来完成管理工作,这样自己的工作会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与理解。(心底无私天地宽)
4、会指导教学,经常组织教研,带动整体进步;
在能够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并取得个人优异教学成绩的同时,要学会教学指导,学会组织教学研究,带领整个教研组不断进取,那才是最可贵的。
二、树立“三种意识”
1、有大局意识,能从大处着眼,全园一盘棋,胸怀宽广;
2、有服务意识,团结全组教师,课堂争效益,齐心协力;
3、有竞争意识,工作积极进取,创一流业绩,堪为表率。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篇7
(1) “一帮一, 一对红”。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 对导师及青年教师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并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 “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在学校的激励和指导下, 经过多年的运行, 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名师, 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 教研组会议。年级教研组在集体备课、问题研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校大课教研组及年级备课组利用固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研讨, 共同编制教案, 分析教材, 分析学生, 共同提高。
(4) 公开课展示。我校每学期都安排公开课周活动进行课例展示, 课后即以大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沙龙式探讨。
(5) 自创校本教材。我校编写几种校本教材, 使得大学科教师拥有了课程自主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传统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校本教研进行到一定程度, 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 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教师素质提高的需要。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对教研要求越来越高, 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 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 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 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 过去那种“走出去, 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
(2) 理论引领的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材料, 但难以上升到理论, 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 也写了不少的总结, 但难于形成理论性的认识, 缺乏专家的指导, 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显得很困难。时间研究长了, 大家的研究热情逐渐降低。由于校本教研的手段采用传统的模式, 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开会的形式进行, 研究的范围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转, 大家觉得收获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看, 扩大视野, 学习先进经验, 经费又不足。当大家觉得收获甚微时, 就难以调动积极性。
(3) 时空拓展的需要。受师资条件、经济条件的约束, 有些基本的校本教研都难以搞好。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 教研的时间显得提襟见肘。教师在校上课的时间比较紧, 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教研的深层次问题是很难的。
而开展网络教研是创新教研的形式之一, 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 实现资源共享,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经过上一学期的摸索和学习, 我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目标
1.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网络教研,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教研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拓宽校本教研工作渠道, 构建学校网络教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形成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互促互补。
2.构建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 教师互动交流平台, 不断丰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教研信息的有效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和指导。
3.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作用, 建立推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的团队, 使网络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学校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 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能。
5.丰富教研活动内涵, 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 把教学研究工作重心落实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 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切实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6.利用评价机制, 推优秀, 树榜样, 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二、具体要求
1.主要领导、教研组长带头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 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研, 加强对网络教研的组织与领导。
2.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做好网络教研的宣传、动员、指导工作, 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在线学习, 帮助教师解决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建立教师博客, 努力形成本校博客群。鼓励广大教师发表教育教学心得, 展示教学教研成果, 开展对话交流。
4.班主任创建博客联盟。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班级管理、教学心得、反思、观点, 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
5.做好典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形成网络教研的工作团队, 以点带面。
6.进一步完善学校博客。整合优秀的博客资源, 使本校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汇集丰富的有价值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7.充分利用论坛。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学校网站每月制定教研主题, 由全校教师参与讨论, 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总结, 成为教研成果。教研组也可利用论坛进行日常教研的评课工作。
8.大力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和网上培训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
要求45岁以下教师要建立博客, 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放到博客空间, 与同行们共同切磋。每周至少要更新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方面的文章 (原创) ;结合学校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网上评课”;坚持网络自学并做笔记写心得, 在期末交流学习。教师每周最少要挑选一篇原创“教学案例” (包括教学日志、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设计等) 上传到学校的专帖上进行交流, 每三周写两篇随笔 (包括读书心得) , 并将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期末考核。学期结束, 由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量化考评。
9.对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进行评比, 促进网络教研的健康发展。
三、保障机制
1. 不断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作用, 为开展网络教研提供条件保障。
2.号召教师建立实名制博客, 开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评比表彰活动, 实行专项奖励制度, 以鼓励在网络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组织。
3.各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要组织和带领本组教师写日志, 每周择优上交到学校教研处, 每周至少交一篇。评选优秀文章刊登到学校教研处博客上, 并按期对投稿情况进行公布。
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一定不是取代的关系。交流需要专业, 需要情感, 需要社会交往等, 由此决定教研一定是多种形态的相互结合, 绝不是取代传统的教研方法, 事实上也无法取代, 只不过我们认为通过网络教研, 可以更容易解决传统教研条件下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二者各有优势, 也各有局限性, 所以应该相互配合, 相互弥补,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网络教研作为教研的一种补充, 它在信息化时代,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不断成长。它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 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我们进行网络教研的目标是:丰富教研活动内涵, 将常规教研与相对灵活的网络教研结合起来, 编织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网, 寻求校本教研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于海涛, 安洪涛, 王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3]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4]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 2002, (1) .
校际联合教研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一是可以整合优质骨干力量进行集体攻关。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共同的突出问题,通过联合教研,组建研究团队,集思广益,寻求破解之策。
二是可以相互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各自的特色、特长,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有与众不同的优势,通过校际联合,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各自的快速发展。
三是可以促优扶劣,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通过联合教研,形成校际间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学有榜样,超有目标,给学校、老师发展带来活力。强强联合,在竞争与合作中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强弱联合,发挥强校、名校的带动作用,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薄弱学校,在帮助弱校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强校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四是可以开阔老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见识到众多风格各异的精彩课堂,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获取收益。
但目前的校际联合教研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乏目的性。校际间的联合,缺乏明确的目的。校际间之所以联合,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目标,老师有什么样的意见和要求等不明朗、不明确,稀里糊涂就捆绑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乱点鸳鸯谱”或者是“拉郎配”。还有的校际联合教研纯粹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傍个强校、名校,提升自己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图个虚名。
二是缺乏计划性。联合体缺少整体规划,对各项活动的开展缺少详细的计划,包括对要研讨的问题、活动的形式、参加人员等事先考虑不周,现上轿现扎耳眼,老师仓促上阵。甚至于有的学校老师来研讨,不知道研讨内容是什么,来听课不知道老师上课内容,导致联合教研效果不佳。
三是内容形式单一。就目前来看,许多的联合教研内容是课堂研讨,形式是同课异构。内容和形式单一、单调,使得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情况是大家兴师动众地来,热热闹闹地聚,轻描淡写地研,不深不浅地议,一无所获地回,身心俱惫地怨,劳民伤财空研一场。
四是冷热不均。对于这种活动,学校领导热情很高,投入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但老师们反应平淡,处于非常被动状态,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学校乱折腾,走形式,做样子,树面子,捞政绩。根本原因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老师们对其意义和操作过程的可行性都比较盲目,没有方向,对其可能出现的代价和风险更是心中无底而不愿尝试。”
要让这种联合教研保持旺盛的活力,发挥出其最大的效应,笔者认为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选好学校。一所学校要与其他学校“联姻”,虽不能说要“门当户对”,但必须要考虑清楚校际间联合的目的是什么,要从其他学校学到什么,自身又能够给其他学校带来什么。这就首先要清楚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要清楚自身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寻找适宜自己的“友邦”。联合对象要么有一致的办学目标追求,可供共同探讨;要么有独树一帜的长处,可供学习;要么有共同的“短板”,可供共同“加长”;要么有惊人相似的现状,可供共同改变。总之,校际间的联合,绝不可草率为之,要志同道合。
二是定好规划。要明确联合教研的周期,是一年,还是三年,甚至若干年。在这个周期内,要干什么,什么时间干,怎么干,都要一一落实到纸上,传达到每一位老师,让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心中有数,也都清楚自己要怎么去做。依据规划,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计划最好以学期为单位,本学期将举行几次活动,采取什么形式,哪些人参加,参加人员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等等,都要具体明确。如举行同课异构,要让学科老师知道,执教人是谁,执教什么内容,通过执教活动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其他听课人员最起码的准备是在听课之前自己要先熟悉教材,也可以自己先备课。
三是定好主题。每次联合教研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力求解决一个问题。这个主题要提前发到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老师,让老师提前做好基础工作。如果是问题研讨,可以提前发布到每所学校,让每所学校各自研究,经过一个时期之后,大家带着各自研究的情况再进行共同研讨。这样联合教研针对性、实效性将会大大提高。研讨的主题最好从老师中来,再回到老师之间去,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增强老师的主动性。
四是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规的同课异构外,要积极拓宽联合教研的渠道,丰富联合教研的内容。笔者认为,校际间的联合教研最好做到分层次、全方位、常态化。
第一,以管理论坛和专题研讨为主要载体,搭建联合教研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互通平台。学校每学期要互派1~2名管理人员以挂职锻炼的方式到对方学校,进行中层管理的交流,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重在破解管理中的难点,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每学期举办一次教育教学管理(含班级管理论坛、教研组长论坛、学校发展论坛)论坛,重在交流管理经验,分享管理成果。
第二,以同课异构和教学专题研讨为主要形式,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
①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示范。联合教研学校每学期要互派3~5名任课教师交流任教,每学科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示范、观摩、研讨活动,要不定期地组织优秀教师开展送教、送课活动。要强化听课、说课、评课、写课后心得等环节,确保示范观摩活动效能的最大化。
②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讨。联合教研学校每学科每年要确定一至二个教学课题进行交流切磋,每月要排出固定的1天分别为各个学科联合教研时间,每学期分别轮流举办1至2次主题教研活动,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③着力实施帮带工程。深入开展名师带教活动,各学校每学期都要安排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跨校“结对带教”。
④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联合体内的学校实施统一的质量监测和管理。要协调一致、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评价、集中或分头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质量诊断。
⑤定期举办教学专题论坛。每学期要举行一次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学专题论坛活动,并将优秀论坛稿件结集编印,供老师们平日研修。
第三,以网络教研和资源库建设为主要手段,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发挥网络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研,实行网上集体备课。制定联合体学校资源库建设方案,积极构建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单元过关测试、课件为主要内容的联合体资源库,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以校本常规教研为基点,做好延伸和提升。联合教研不是另起锅灶,而是常规校本教研的延伸和提升。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常规教研的管理,善于借势和借力,来提升本校常规教研水平。
不读书刊,搞什么教研? 篇9
近些年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看上去都十分重视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可谓络绎不绝,各种各样的教研探讨活动也算有声有色,撰写教研论文汗牛充栋,组织听课评课更是家常便饭,最偏僻的乡村小学也在档案柜里塞满了教研学习笔记。作为教师,笔者每学期都要参加好几次教研活动。学校规定每月一次教研,还得有笔记,还得有论文;乡镇中心校还组织校际交流,县教育局以及教研室时不时地到各乡镇检查督促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更不用说,教育媒体上教研版面占据突出优势。教研大概也能称得上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了。
然而,以笔者的耳闻目睹以及亲身感受来看,教研活动华而不实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说起来上上下下都把“教研”挂在嘴角,实质上却没有多大起色,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地方的教研活动完全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某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就是为了“充实档案”,根本与教学无关,某些地方的教研活动从来就没有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过,很多教师对教研并不热心,甚至觉得教研纯属浪费时间瞎折腾。
别的不说,单从教师的阅读问题上看,就能够发现,很多教师对教研的确没有多大兴趣。笔者认识很多教师,从来不读书不看教育报刊的大有人在,有些教师经常上网,对教育网站竟然一无所知。包括一些所谓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获得过“优秀”“模范”之类称号的,除非上级要检查,才想起翻翻教育报刊或者打开教育网站,凑几百字的“教研”论文。很多教师从来就不订阅任何教育报刊,不会购买任何教育书籍。而且,有些学校订阅的教育报刊也很少发放到教师手里,很多教师似乎也想不起来学校还有教育报刊图书可看。
一些学校领导对教研也是叶公好龙,口口声声要大家重视教研,却从来没想到把学校订阅的教育报刊充分利用,甚至自己也不去翻阅。很多学校校长或者教导主任的办公室里,教育报刊堆在角落里等着当废纸处理。所谓教研也就是个形式,做样子而已。尤其是农村地区,教研组形同虚设,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组织过有实质内容的教研活动,哪怕是读读报刊上的文章讨论几句都没有。
不读书不看报,无从了解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探讨,对“他山之石”难以借鉴,视野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狭窄,简直如同井底之蛙。有些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时,讨论发言尽是些空话废话,我曾经听到某教师每次评课都是同样的几句话,难道不是很荒唐的吗?
教研组工作方案及考核意见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教研室教研组建设实施方案为指导,寻找在新形势下培植教研组的途径与方法,并进一步规范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引领教师教研向深层次发展,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二、推进策略
以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为载体总体引领,以集体备课和课堂研讨为主线,以主题式教研为切入点,以相关考核措施为抓手,全面推进教研组建设。
三、教研组工作要求
1.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组建设推进计划和教研室优秀学科组评选条件,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落实活动配档安排。
2.学校定于每周二晚放学后1小时为集体备课和研讨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不准随意更改研讨时间。
3.每次研讨活动前要有准备(做好相关的业务学习准备),要留有主题(如果是集体备课则要有备课主题)、主发言人,活动时要留有相关研讨记录、并达成一致协议。
4.要紧紧结合学校推出的高效课堂建设相关活动和主题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本组教研活动,并有自己组的研讨主题。
5.教研组内成员要密切合作,教研组长要发挥出其引领作用。
五、考核评价措施
根据市教研室教研组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教研组工作方案,特制定我校教研组考核方案如下:
1.教研组风貌(10分):教研组各成员应团结协作,依法治教,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为人师表,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教书育人,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教研组成员每有一人次违规,扣0.5分。
2.教研组学习(10分):教研组成员应定期读书学习,有一定的学习主题,留好学习笔记。无学习主题或无学习笔记,每人次扣0.5分。
3.主题式教研(10分):每学期按规定完成主题式教研,每次活动准备充分,有学习材料、有研讨交流、有研讨结果,有教学实施反思建议等,记录较详细。组织评委分等记绩:一等10分,二等8分。
4.集体备课(10分):根据学校集体备课要求,高质量完成集体备课,期末进行集体备课及能力检查,以组为单位取平均,一等10分,二等8分。
5.课堂研讨(30分):根据学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高效课堂建设推进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平时每月一次课例研讨(10分),一等10分,二等8分;学校课堂比赛(10分)一等10分,二等8分;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征集、案例分析、反思等)(10分),一等10分,二等8分。
6.教研组材料报送(5分):每次交材料及时,质量较高,一等5分,二等4分。7.教学常规(5分):根据评委检查,取级部平均分,一等5分,二等4分。8.教学活动比赛(10分):每次学校举行的教学活动比赛,获一等奖每人次得2分,县级3分,省市级5分。
9.教改实验(5分):以组为单位举行教研改实验,有特色奖5分。
如何做好县域教学教研工作 篇11
关键词:县域教学教研工作;县教研室;教研员;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25-02
在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县教研室发挥着教学研究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不断增强全县教师教学创新意识,让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当前,在县级教研室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研工作实际就如何抓好教研员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明确基层教研员所担当的责任
教研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排头兵、领头雁,教师要发展,教研员必须要超前发展,拓宽教研视野,由基础向精深发展,实现由量向质的提高,是教师中的教师。要做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者,有宽度和深度,站在教学制高点,引领教师成长,学思联系,知行合一,研究课改问题,把理念转化为行为;二是成为知识更新的先行者,对新课程进行重新学习与研究,弥补自身专业发展不足,凝聚团队力量,关注综合领域,实现综合发展,做到培训知识和经验生成有机结合;三是成为课程改革的倡导者。首先是学习者,学习新课程、新课标、课程理论和教学理念,其次是研究者,研究课程功能、课程资源,特别是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再次是指导者,身临其境听课、教研,不断改进创新,只有这样,指导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研员不但要做县域听课专家,更要通过到各校听课,体察教师的困难,了解学生的需求,积极组织一些有益教学教研的活动,做教师心目中真正需要的教研员。因为教师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课堂教学是教研员的“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教研员要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潜心研究,积极带领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和教研工作。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提高县域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似乎有着和折纸一样的简单、重复,但我们只要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用心的工作坚持做,一定会有所收获。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一是向书本学习,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二是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三是向同事学习,避免走弯路;四是向专家学习,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五是向学生学习,课堂中实现教学相长;六是向自己学习,反思自我,超越自我。
其次,失败的经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财富” 。有教训才有心得,如果跌倒了,就再爬起来,逆境却比顺境更能锻炼人,一个人若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就很难有健全的性格,甚至不可能会取得成功。所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应该勇敢地接受考验,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这样我们才能接近成功。每一次失败,都有成功的伏笔;每一次考验,都有一份收获;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留下了艰苦奋斗的足迹。教师的成长道路,没有快捷键,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
再次,走教研之路,在实践中提升是教师专业成长“关键途径”。“教而不研则浅” ,教师要把握好五点五要,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要从教学模仿开始,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点”要从读书开始,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契合点”要从合作学习开始,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充气点”要从教学反思开始,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要从教研开始。教研要真正践行八字点:学习、研究、引领、服务,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第四,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在于“引导”,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引导者”。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一定是同水平的重复,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是盲动、被动的,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肯定是经不住考验的。有学校校长的睿智领导,有县教研员和学校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指导和帮助,更有自我发展的宿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一定是光明的,触手可及的。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县域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之举
教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2
一、教学情境太多, 学生不易把握重点
在我听的大多数公开中, 教师在的一节40分钟的课堂里, 准备了很多的教学情境.这样, 便把一节课变成了“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投放等先进教学手段, 但运用过多, 导致学生听、看画面过多, 对课堂教学的知识关注思考不够.教学情境多, 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 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 也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
有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 师生互动不出“问题”, 往往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在整整一节课里, 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较低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 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 但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时, 把大量时间用在列举生活中相似三角形上, 而在“怎样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等”深层次问题时, 却一带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除了热闹之外, 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
三、合作学习过多, 影响正常教学
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 不管需要不需要, 应该不应该, 合适不合适, 一概用上, 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 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也提出来, 让学生讨论, 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 实质上则是一盘散沙.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 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不能专心思考某一个问题的学习习惯, 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内容空洞、随意性大, 言不由衷的鼓励不少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为了激活学生参与课堂, 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倡教师对学生多鼓励.但是, 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 如果内容空洞, 随意性太大, 比如, “你太棒了”、“你真是聪明”、“你真的太伟大”之类的话, 到处都是, 即便学生回答的问题非常简单, 教师也给了这样过于“重量级”的夸赞, 名义上是在进行赏识鼓励, 其实这是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 学生都听腻了, 都不喜欢听了, 更有甚者, 觉得教师的表扬是虚伪的, 这样的表扬还能起到什么样的激励作用呢?
五、学生讨论问题流于形式, 走过场
说到底, 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 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 部分教师没有适时创造相应的课堂气氛, 小组讨论学习的程度也不够, 小组讨论变成了学习好的学生探究, 学习吃力的学生被动的听, 或者做做相应的记录而已.在加上部分教师在创设情境方面所积累的材料较少, 以致一些课堂根本无法创设情境, 使这一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实施.
针对以上问题, 本人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创设情境方面的素材, 同科目教师可共同收集、整理, 共享资源;另外, 可建立情境创设材料资源库, 将收集到的好的材料, 保存到资源库里, 以便及时利用, 这样做可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情境创设提供可选择的余地.
2.在问题的设计上, 要呈现出一个“精”字.问题的设计要避免过于简单, 尽量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讨论,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计, 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讨论.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 篇13
本学期以来,为协助院处、系部教学及其它部门管理工作,机电设备教研室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并予以切实执行。在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等工作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做如下总结: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加强调研,对接产业、参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积极组织本教研室老师共同讨论,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努力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下基本要求: ①推行任务驱动、项目进专业、案例进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
②体现课程体系整合与开发;
③体现新技术与职业资格要求。
二、提升教学教研能力建设工作
为扩大专业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教研活动:
①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教材开发、参与院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积极鼓励教师投入科研工作,全体教师共同参入,争取取得更多的省级科研项目与科研课题;
②进一步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
三、三项改革建设工作
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训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按照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按功能模块设置课程。围绕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建设,围绕校企深层次的合作建设;围绕“产、学、研”与“系、企、店”的发展建
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行新老教师传帮带成效显,老带新效果实。年轻教师无疑是股推动创新的力量,他们有满腹理论知识,而且年青、有活力,肯进取,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然而,这些年青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初上讲台,缺乏经验,缺乏实践,对教学中的种种并不是十分熟悉,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知如何解决。与此同时,老教师也需要新思维新知识新方式来充实自己。组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对子,通过这样“传、帮、带”的方式,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形成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帮助教研室两位新教师顺利通过学校组织的过关课,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五、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严格履行教研室各项工作职责,继续开展了教研室集体听课、评课、教学反馈、新技术学习等活动,积极配合院系部进行了日常教学检查;加强了教研室的各项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教研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一切以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具体如下:
1、认真做好期初期末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按时召开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探讨解决前一段工作中的问题。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教学工作规律,探讨教学工作问题,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撰写教学论文。
3、考试的出卷、阅卷及成绩分析工作,并及时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改进了教学方法。
4、认真落实教师听课制度,组织教师参与听课,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对教学
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教师相互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力度培养新进青年教师,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学院及系部的领导下,机电教研室按时、高质、高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展望2013年,机电设备教研室根据学院及系部的方针要求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课程改革工作
1、配合中心完善机电专业三个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修改、完善已有的课程标准,使之完整、正确、有效。
2、推进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继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改革工作。在原有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上,配合中心进行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工作。
(二)教学常规工作
1、继续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资料的常规检查和期末归档工作,坚持日常教学的听课制度、巡堂制度、评教评学制度。
2、认真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的组织工作。
3、组织教师做好考试辅导工作。
(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配合系部对机电教师师资队伍的加强建设
1、组织教师参加学院的种类技能提升活动
2、进行先进仪器使用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训设备使用能力。
3、加强机电专业的建设。新专业需要拓宽思路,更多的与企业联系,本学期,在积极培养本校的专业教师外,还需要更多的开发企业专业人士作为专业课教师。
展望未来,机电设备教研室一定会在学院及系部的正确领导下,不负众望为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添砖加瓦,再立新功。
机电设备教研室
【教研教改及读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09-07
个人教研教改工作计划12-16
教研教改行动改进计划11-09
下学期教研教改工作计划09-22
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制度12-01
塘村学校教研教改工作计划方案07-20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教改计划05-10
教研教改09-13
体育教研教改09-11
中学教改教研制度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