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研教改

2024-09-11

体育教研教改(共12篇)

体育教研教改 篇1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了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 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 引导学生锻炼出良好的体魄, 并为终身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 高职院校要结合我国终身教育背景的要求,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并将终身体育作为高职体育的新理念, 建立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

1 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身体锻炼, 其内容为:强调体育锻炼的长期性, 指体育锻炼伴随着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强调体育锻炼的目的性, 指通过伴随一生的体育锻炼, 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1.1 终身体育是一个人个体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 是人体体能、机能保持良好状态的有效手段。如果不能保持持续、有规律的体育运动, 很难保持身体健康。因此, 体育锻炼要贯穿在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做到终身锻炼。

1.2 终身体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发剧烈,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造成了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 人们的健康状况呈现社会性下降趋势, 给社会发展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带来诸多问题。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全体人民的共同需求, 也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1.3 终身体育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终身体育, 指的是人们具有终身接受体育教育与进行体育活动的观念, 认为体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体育教育活动, 能够让同学们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 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排解压力, 提高其社会交往的能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着重培养, 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与生活中, 逐渐对身边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从而实现全民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2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尚不明确, 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反馈体系不健全。

(2) 公民平等地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利, 放宽了年龄的限制, 相对来说, 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层次就比较多, 体育教育面临着如何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都受到锻炼, 学到一技之能从而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3) 高职体育工作者大都由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师转换而来, 在专业技能上有待提高, 进而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增强终身体育教育意识。

(4) 高职院校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 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计划, 导致学生认为体育活动不能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水平, 最终很难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方法

3.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爱好和习惯。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 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 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是把信念变成习性, 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 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 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

3.2 教材的选用应准确, 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育教材应包括基础技术教材和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教材。这两类教材都具有掌握技术提高身体体能的作用, 前者促进后者发展和提高, 后者又为前者奠定基础, 两者相辅相成。教材应适合年龄阶段, 各年龄阶段, 身心状态都不同, 表现在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也不同。教材应适合性别特点, 男女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 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不完成相同。教材应具有趣味性、娱乐性, 趣味性、娱乐性越强的教材越具有魅力, 越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中来。

3.3 加强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是一门人体科学, 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是以研究人的生长, 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 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 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 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 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 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终身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两者是相互依存, 彼此相长的关系, 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务必把终身抑郁教育当做基准。从学生受益终身为根本着眼点, 着手于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构建多方位的活动氛围, 达到时代对高职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摘要:高职体育教育在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性。终身体育的培养基础在学校体育教育。改进高职体育教育, 加强高职体育教材的建设, 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终身教育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问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坚持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对策作了分析、探讨和研究, 旨在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职,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笑梅.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6) :115-1181

[2]柳伯力.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07, 62 (8) :8-91

[3]冯蕴中.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4, 25 (1) :30-341

体育教研教改 篇2

(2012.3-2012.7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体育组增加了新组员,组内成员的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使体育教学上能更具特色,更大程度地挖掘体育锻炼价值,结合上学期就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进行研讨,本学期我组将继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通过如何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及合作意识入手,以创设多元化游戏情境为主题,进行小组集体备课、单人执教、集体观摩、课后反思和集体研讨等环节开展“观摩——研讨——再观摩”的研究模式以及晨锻器械的再开发的研讨,以进一步提高全组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水平和体育教研活动的能力,并能将教研成果及时在幼儿园进行推广和反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增强幼儿体智、陶冶幼儿情操、磨炼幼儿意志、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和快乐中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2、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有责任、有意志,能经受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学会交往、合作和自主自信的精神。

3、促进幼儿体格、体能的发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通过实验,初步建构我园幼儿户外体育教育活动的一般操作样式。

5、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一支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制定活动方案

名称:绳

目标:

1、能熟练地用双脚向不同方向跳,起跳时上下肢协调,落地轻稳。能熟练地做跨跳和单脚连续跳,连续跳时落地较轻,动作连贯,节奏稳定。初步掌握正摇双腿跳绳,能连续跳10次以上。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90厘米。单脚连续跳不少与15米。

2、培养发展跳跃动作和能力、模仿、创新、审美、交往和竞赛兴趣;培养友好合作并乐于助人的精神。3、发展跑步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体验到跑步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和其他交往以及创新、模仿等多种乐趣,很想提高自己的跑速。喜爱比赛,能主动努力去争取胜利,对胜利很关心,能注意胜利不骄傲,失败不泄气,对对手友好。能根据活动目标和自己体力调节跑速。能主动克服困难去实现跑步目标。4、初步懂得步子大、步频高才能跑得快,懂得屈臂摆动既快又省力。跑步蹬地有力,前摆放松,方向正,落地较轻,能屈臂前后自然摆动,能掌握持物跑、后退跑、侧向跑、突然变向跑等动作。20米直线快跑不慢于6秒。

准备:自带跳绳一根、自制沙包、自制高跷、呼啦圈、报纸球、小尾巴等。

措施: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保教结合,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1、加强卫生保健力度,保证幼儿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参加户外活动。

2、加强活动常规教育,让幼儿户外活动时有良好的秩序性。

3、进行安全常规教育,户外时不做危险动作。

4、鼓励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二、围绕本班“绳”的专题,做好户外体育活动。1、与班主任教师密切配合,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时间,并围绕“绳”开展“认识绳”、“尝试绳的玩法”、“学跳绳”“双脚跳过障碍”“独立跳绳”“跳绳大赛”等体育活动。

2、在开展跳绳的同时,丰富幼儿的户外体育器械,开展“过独木桥”、“踩高跷”、“赛跑”、“沙包投篮”、“钻山洞、过草地”等丰富多彩的创新游戏和传统游戏,使每个幼儿都能活泼、自信、乐观、强壮,身心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 1、让家长充分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早入园,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基础体育课教改初探 篇3

【关键词】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目标 初步构想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20世纪70年代末,《体育运动国际宣章》指出:“确信有效地行使人权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能自由发展和保持自己的身体、心智与道德的力量;因此,任何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均应得到保证和保障;必须有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生教育制度保证体育活动与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每个人的一生。”这说明了“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由此,树立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可见,体育课程改革应确立、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结合以上“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大学生应能通过大学体育教育,学会一到两项运动技术技能,实实在在的学会某项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以下目标:(1)能形成自觉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与欣赏能力的运动参与目标;(2)熟练掌握某项运动的基本技能,能科学进行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运动能力的运动技能目标;(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能简单自我测评健康状况,具有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目标;(4)能自定体育学习目标,通过锻炼改善心理状态,克服障碍,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5)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两者关系的社会适应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服务。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初步构想

1.开展俱乐部模式的选项教学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以兴趣为基础,以竞赛为动力,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使学生的学习与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成就感,有利于运动行为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班级授课式的传统教学转变成兴趣选项授课,使各项运动俱乐部成了学生课内外活动的乐园,这样学生就有了参与的热情,由被动式参转为主动式参与,使得强身健体、精神满足、个性培养、陶冶身心都结合起来,对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

2.男、女生分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女生在上体育课时,因为有男同学一起练习,大多数同学表现出怕羞、胆小、畏难等现象,尤其在例假期间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大多都不爱活动,表现出小积极,应付态度,对体育课缺乏浓厚的兴趣。

另外,男女生的锻炼水平及目标也不一致,女生因怕脏、怕累,都比较喜欢参与小难度,较为轻松的运动,而男生则追求高难度,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这就使在男女生合班教学中很难找到平衡点,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参与课堂练习。因此,男、女生分班上课就可以针对男、女生各自不同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且组织灵活多样的教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

有不少报道指出,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许多从业人员在长期紧张的状态下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体制健康状况下降等情况。而现代化生产劳动力的特点是科技含量大,复杂程度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对工作、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创造财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的学生大都从事生产、管理等领域一线的实践操作,既要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进行具体工作的实践能力,对职业特殊体育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入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内容,可以配合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同事针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从社会适应性、抗挫折能力、特殊职业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身心素质。如汽车、模具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般耐力、动作协调性及准确性的特殊职业体育素质,这就可以通过中长跑、器械练习、体操技巧以及棋类运动等来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手指灵敏性、反映速度、爆发性、动作准确性等特殊职业体育技能,可以通过反应跑、地掷球及球类运动等练习来培养;会计、财务、金融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沉稳、灵活、反应敏捷的特殊体育素质,因此,可以通过太极拳、柔力球,信号抢球等来锻炼培养,而旅游、文秘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形体、反应速度,抗挫折能力及适应性等特殊体育素质,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舞蹈、健美操、信号跑及越野等运动来培养。

4.多开展体育运动竞赛

体育竞赛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方式。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运动对参赛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影响较深;其次,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形成;再者,有利于团队、学校集体主义精神的凝聚。随着体育竞赛人员的范围扩大,体育竞赛的等级以及参与体育竞赛的激烈程度和水平的提高,使体育竞赛活动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组成不分,更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另外,现在大学里体育竞赛的形式不光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更多时候还表现在校际间的体育竞赛,这就使各个独立的学校在一定区域内加强了校际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学生对不同校园文化有所融合、交流和学习,使他们接触不同专业的思维及文化习惯,开阔了视野,从而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

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因此,在新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目标,走出以往的技术教学等于死板,改革就是不教技术的误区,设置科学的体育课程,改变以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技术与素质相结合,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传递人文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铁雄.对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体育教改新看法 篇4

很多人都明白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 重在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正因为如此,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体育课,真正关注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

一、健康的体魄来源于体育锻炼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尤其是中学生,健康的体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足够精力完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接受困难的考验;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健康体魄的最基本来源是加强体育锻炼。 因此,体育课上,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上体育课,而不是主动逃避体育课。 同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课堂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 给他们足够时间和空间依据自己的爱好锻炼,当然,前提是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时,这样,他们就会有所依恋, 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有充足时间完成自己喜爱的运动。 另外,对于自由活动时间里的运动,适时搞一次竞赛类活动,一方面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调动他们积极性、激发热情的一种表现方式。 课堂中教师给学生充分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

二、主义精神培养来源于体育教学

现在的家庭几乎每户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百般娇宠、溺爱至极。 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自私、狭隘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多数学生表现的是严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 比如:教室里乱丢垃圾事件,学生总是随吃随扔,不注意整体卫生的保持,只顾自己吃着合适、吃着舒服,根本没有顾忌到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的清新。 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班级团结,引起同学不满,变得不合群。 再如班级举行接力赛时,只按着自己的意愿跑,想快跑就快跑几步,感觉累了,就自我调整,慢跑几步,似乎他的快与慢与别人无关,完全是一种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 在他们心中根本不存在集体概念,不存在为班级整体挣得荣誉的意识,只要自己舒服合适就可以了。 但是,体育课会改变学生这种意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组织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活动,讲清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心向一块想,劲向一块使,为班级整体荣誉而战。 这样学生会受到启发,端正思想,在接力竞赛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着实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无限力量,久而久之, 学生会在体育课的培养下一改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多数都能以大局为重,逐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良好性格的形成借助于体育教学

身为人师已经将近十年了,在这期间,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 也许是天性使然,但我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 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 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惩罚,或唱歌或跳舞……比赛中,学生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 但参加次数多了, 心态就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意参与。 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如今人们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 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 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些许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这种想法。 所以,我的体育课总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结果中评出优胜。 一开始,失败者郁郁寡欢,似斗败的公鸡。 但是,很快,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 如此周而复始,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 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 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 失败并不可怕, 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受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百利无一害。 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顺应新时代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摘要:一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没劲,不愿意锻炼,认为很累。基于学生反应,作者重新审视体育课,对体育课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体育教研组教研计划工作计划 篇5

1、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鲍)

2、制订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3、落实达标、体育活动课工作安排三月份:

1、月初举行校长跑比赛

2、进行新广播操的教学

3、抓好体育达标

4、筹备校第十九届校田径运动会

5、达标率本月上交二次(半月一次)四月份:

1、举行校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

2、达标本月上交二次(半月一次)

3、重点抓好一年级广播操教学,体育教研组教研计划工作计划。五月份:

1、抓好校田径队后备队员的训练工作,教研工作计划《体育教研组教研计划工作计划》。

2、继续抓好广播操的教学

2、评选体育“十佳”运动员。六月份:

1、体育达标汇总

2、体育工作总结、评比。

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开展心得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研 素质教育 合作交流

随着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新课程实施标准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教研活动如何开展?通过开展以教研组为自培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组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要成为教学实施与研究的主体,教研组的核心工作是一个“研”字,“研”字浓缩着教研组的生存活力。

一、加强体育教研组队伍建设

(一)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汲取更新知识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性强,涉及面广,学科知识,边缘知识,互相渗透、相互迁移。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融通,已成为体育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是一个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的教育系统,它不仅涉及的因素多,而且随机性大。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手段以及教与学的配合等方面的因素是否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进行探索与尝试。在当前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下,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的体育教师必将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

(二)体育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基本功,更要有较强的钻研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多方面基本功包括了解学生、组织管理学生、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基本功。正确使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较专业业余训练的基本功;具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功;具有撰写教学论文的基本功;具有收集教育信息,加工处理教育信息能力的基本功。体育教师也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现在处在信息科技时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服务于体育教学,已成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掌握这些相关知识已成为必然。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目前全校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录入、分析都由我们老师自己使用电脑完成,各项专项成绩也由各专项老师用电脑录入档案。

(三)体育教研组长做好领路人,开展好体育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组长作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成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典范,有句话说得好,“教研组长不只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还应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领头羊,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在平时工作时要模范带头,要学会吃苦,能带领本组共同教研,共同参与制定学校体育活动,使学校体育各项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执行学校体育活动各项决定时能带领本组成员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要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做好整理工作,将研究结果上报上一级分管领导。

二、加强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

(一)转变评课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研活动时体育教师一律穿运动服和运动鞋,针对教材某一内容,能者为师,体育教师共同学习与实践。其要求是:从理论到实践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方法,立足大家全会为目的。在课中为师者简单介绍课的目的及重点学习的内容后。大家根据本次课内容做相应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后,不是师者先讲解示范,而是每人实践一次。然后大家再相互观看下再实践,最后是师者示范指导,这时大家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讨。这样一来体育教师不但掌握了教法,也学会了学法,同时有会了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将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研组的教师始终有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乐意做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二)在教学中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体现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改革考试评价内容和形式,逐步形成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等级评价。重视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过程和情意态度的定性评价,试点了“专项素质”评定,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情况进行建档,努力探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动态性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学生身体和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创新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是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要把学生视为空白,现在的学生摄取知识的途径已远远超出教学本身,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为好,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那么就要求体育教师教学思想要有转变就是由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把学生教会,使他们水平得到提高,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

三、合作交流促进团队成长

体育教研组的建设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引领,只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团队”精神的思想内涵,才能让体育教研组当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层组织,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在这所说的合作交流,不单指校外的体育教学合作交流、组里的教学合作交流,还包括不同学科间、不同岗位间的合作与交流。一个教研组当中,需要有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这种教师内部的专业争论,有利于教师间的合作互动,使教研组成为教学创新的舞台和学术争鸣的论坛,使创新精神成为教研组文化的原色与底蕴;而更重要的是,怎么把一个有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教师队伍拧成一条绳,形成一股合力。

体育教研教改 篇7

一、以同课异构为价值的主题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 即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理解备课并上课。其在于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可以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如, 从2011年11月由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沈斌校长发起的侧手翻同课异构活动到2012年6月14日的五城区联合体育教研活动——“足球正脚背踢球”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 均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模式。在后者的活动中, 每个城区选派一名教师展示25分钟的片段课, 授课年级为四年级, 教学内容为“足球——正脚背踢球”。在本次活动中, 不同教师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以体育单元教学为思路的主题教研活动

以单元教学为思路的教研活动有利于帮助教师理清教材,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梯度分解,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连续性、层次性的把握, 有利于教师抓住课时重难点, 有利于体现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整合, 有利于多元目标的落实等。如, 针对水平二“跪跳起单元教学”, 三位教师采用不同的练习手段与方法,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开展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教研活动课。第一课时:初步会做跪跳起动作, 培养学生的跪跳起兴趣;第二课时:60%的学生能够模仿并掌握跪跳起动作, 学会帮助完成动作;第三课时:结合已学过的动作 (滚翻) , 形成跪跳起组合动作, 进行拓展练习等。通过研究该教材同一水平上的各课时教学设计, 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单元教材体系。

三、以中小学衔接为系统的主题教研活动

现行体育课程标准为实现大家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衔接, 提供了学科教学理论方面的支撑。如, 杭州江干区体育教研员莫豪庆老师, 开展以“中小衔接·系统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研讨活动以四个课例的形式展开, 分别是一年级“前后滚动”、三年级“前滚翻”、七年级“远撑前滚翻”、八年级“鱼跃前滚翻”。本次研讨活动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体育教材——体操和技巧, 且通过小学教师对体操教材的处理、中学教师对技巧教材的处理, 对两者进行有效衔接起了示范作用。研讨现场, 中小学教师们通过彼此的对话和交流发现从目标衔接、内容衔接、方法衔接和学习习惯衔接等多个研究点去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 有效地帮助了小学生适应中学的体育学习。教师对每个教材的处理, 要用系统性的眼光去对待, 每个水平阶段、每个教材必须要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才能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同学段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要求不同, 学习目标达成度不同, 学生心理变化、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等, 为教师找准学生能力发展的起点提供了帮助。

总之, 通过中小学衔接的研讨活动, 中小学教师发现, 应该通过寻找中小学体育技能动作学习的衔接点, 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线的同时, 更充分地发挥教材的功能与价值, 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个性发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需要注意的是, 在中小学教学内容衔接的过程中, 要重点考虑几个衔接的问题, 如, 学习兴趣的衔接、教材内容的衔接、对体育运动习惯的衔接、对运动技能的衔接等。

四、以解决疑难问题为目的的主题教研活动

这类教研活动一定程度上是指引教研活动的风向标, 具有创新的教研活动形式, 一线教师可以把自己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炼出来作为教研活动主题进行研究。如, 如何把体育教学目标细化、分解, 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达成, 以及体能与技能的有效统一、目标与过程的和谐统一、主导与主体的和谐并存等专题活动。又如, 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召开的“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 研讨了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目的性及适用性、评价标准的确立等, 重点对单元课时之间如何衔接、课时安排是否合理进行探讨等。再如, 针对“前滚翻成直腿坐”、“后滚翻接跪跳起”、“立定跳远”、“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下”教案分别进行研讨。通过体育专题研讨的途径, 发掘教材的内涵, 提高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 这类教研活动要求目标低、问题小且带有实践性、可操作性, 有具体的反思点、互动点, 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因此, 灵活而有效。

五、以校本教研为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

体育教研教改 篇8

一、体育教研员必须熟练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整个学科的教材体系

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具体规定了体育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和各个学段、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和教学要求, 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全国教师用一本教材, 相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 教研员只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指令熟悉规定的教材知识、技能与技术, 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敦促检查, 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而新的课程标准与旧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差别,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写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编排的结构、体例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例如, 课改前的教材大都采用线性结构排列, 是以学科知识技能本身的逻辑为主的内容体系, 课改后的教材大都采用模块结构排列, 是以学生为本、以身体运动和健康为主的学习领域结构,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排列和编排体例问题, 而是体现了一种教学理念的变化和学科教学功能的改变。课改后的体育教师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相当大的选择范围和余地, 难怪一些体育教师在一个学段教过几个轮回后仍然把握不了整个学段的教材体系。江苏省没有统一使用的小学体育课本, 笔者曾在若干所小学对教师做过现场调研:“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打好体能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采取哪些教学内容来夯实低、中年级的体能基础?每个教学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很少有教师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种组合和搭配的理念大家学了很多遍, 却很少有人把它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 更没有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落实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部分学校和教师把探寻的目光聚焦在教研机构和教研员身上, 因为教研员就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人员, 开发适合的教材、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毫无疑问应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与使命之一, 所以教研员要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材体系, 能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从各个学习领域中改造和移植出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供学校选择和实施, 同时, 体育教研员要能上讲台、下操场亲自执教, 将自己所掌握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方法付诸教学实践, 能上为一线教师诠释新课程理念的课改示范课。所有这些都要求体育教研员必须先于教师透彻理解课程标准, 深入浅出地把握体育课程的教材脉络, 尽管提倡“一标多本”, 各地的教材不同, 但课程标准在全国是统一的, 把课程标准琢磨透了,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高水平的教研员是和教师一起研究如何移植、改造和整合教材, 而不是照搬教材;是结合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研员必须在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做出指导和示范

对于体育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们已不再陌生, 他们现在需要的是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落实这些理念, 比如, 具体到一节中小学的体育课上, 怎样才算是用好教材?怎样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渗透情意和健康方面的教育?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在不同学段和教学内容中如何表述?如何落实?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突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何探究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是否堂堂课都要体现?类似问题一线体育教师会提出一大堆, 在课改10年中, 一线教师早已厌烦了套用理论、介绍经验、大讲“该怎么做”的权威式的教研活动方式, 对一些教研员惯用的“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套”的指导和诊断课堂教学的套路很有意见和不满情绪。其实,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 在课堂上, 教师每天都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困惑, 他们希望教研员能到课堂中和他们一起面对面地、系统地研究这些问题, 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这样说, 在课改面前, 教研员和教师实际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队员, 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专家、教练员了, 因为大家会面对相同的新问题, 会遇到相同的困难。如,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开放的, 教师和教研员一样都有权利对课程进行设计、对教材进行“裁剪”、对课堂进行评价, 这是传统课程下从未有过的新现象与新问题, 教研员必须通过教学研究把这些问题向教师说清楚, 必须在理念和实践的结合点上给教师做出指导和示范。记得在一次乡镇初中教师连片教研活动会上, 为让大多数教师明白到底什么是“学生主体性体育课堂学法指导”, 笔者当场上课“范教”, 这在事前可没有任何的“操练”, 学生是随机借班, 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节奏的连续, 全由自己把握, 亲自下课堂向教师实实在在地示范“怎样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体育学习自主学练的指导”, 课后一些教师由衷地对笔者说:“韩老师, 您上课, 让我心服口服, 学有方向。”新时期需要“下厅堂, 上课堂”的教研员, 所有的教师希望不再看到那些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式的权威加领导的善于作秀的表演型教研员。

三、教研员必须能提供解决教师日常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任务是转变教师教学的行为方式, 在转变教师行为方式的过程中, 教师会感到自己固有的经验遭到挑战, 经深思熟虑于课堂教学之前就精心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进行不下去, 就连自己教过无数遍的教科书也有很多值得质疑、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平时习以为常的备课、上课也出现了许多可研究的问题:如何在一堂课上设置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学生学习目标?如何利用教学手段的变化将教师机械地教内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模块化、单元化的系列设计?如何把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如何把备课中的预设与教学中的随机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如何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间的多项交流和互动?面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教研员需要长期扎根学校, 走进课堂。教研工作的生命与重心在课堂, 课堂也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事件和问题常发的场所, 教研指导只有基于课堂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 教研员必须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 把“脚”踩到真实的课堂里, 沉浸在教学现场这一“场域”内, 较长时间地与教师一起去观察和体悟日常教学中碰到的种种问题, 并把问题作为最有价值的课题和教师一起研究, 在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以提高教师实践新课程的能力, 这也是新时期教研员应该做到的。

四、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培训等活动, 搭建交流平台

营造校际间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的教学教研氛围,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按照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 划片建立东、南、西、北和城区5个片区教研活动组, 由教师投票推选出骨干教师任片区教研活动组组长 (即片长) , 片长在争取片区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定期上报片区学年、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室根据上报计划责成片长定时间、定地点、定形式按时举行片区的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 连片教研网络的建立和多种教研活动的举办是县搭建教师学习、研讨和交流的主要平台。

除此之外, 教研员还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教师的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提供平台:一是每学年举办一次县级示范课观摩研修培训活动, 目的是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付诸教学实践, 在实践层面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和执行能力。二是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展示活动, 通过学习和培训, 解剖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展示专业化、可供借鉴学习的教学技能, 推广好的教学范式和经验做法, 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三是每学年开展一次专题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引导教师结合自己日常实践中的感悟展开思考,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思维和升华,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趋向合理、有效。四是定期组织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赛课不是目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集一个学校的全体教师之力, 去集体备课、去研究课堂, 再通过赛课这个平台, 让全体教师共同交流学习, 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艺术;教学基本功比赛只是以展示体育教师最基本教学技能为核心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 目的是以其鲜明的职业特点、凸显的专业特色来锻炼体育教师履行体育教学职责、胜任体育教学工作、完成“以体育人”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五、运用任务激励与成功驱动策略, 营造教学研究之氛围

教师成长的最好氛围是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学习和反思。教学和研究是教师劳动的两个方面, 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指导, 研究也离不开教学的实践, 只有两者的辩证运动才能推动教师研究乃至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 教研员可以采用任务激励策略, 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指导和价值方向。例如, 可把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小课题安排教师进行研究, 诸如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解决重点、难度的方法手段?怎样为班级多、场地小的学校安排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进行研究, 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调重复的劳作, 而是被教师看作充满激情的创作和教学研究成果呈现的场所。再如, 激励教师用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方式完成教学研究任务: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写一篇论文、写一篇教育叙事、制作一个课件, 以及每日写一段或阅读、或教学、或教研中的反思, 并认真落实, 让阅读、业务学习、教学研究和反思逐渐成为教师的习惯。教研员还可以采用成功驱动策略,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并想方设法地帮助教师把学习、研究所得转化成名片和成果, 如把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研究经验在县区内推介、应用, 并积极向上级教研部门、教育网站、教育报刊等推荐、展示, 搭建各种平台助推他们成为榜样, 这样教师就会获得成功感、价值感, 其教学和研究会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走向深入。

六、充分利用网络, 实现多维互动和资源共享

一方面, 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学科教研活动资源中心, 实现学校教师间的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 即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浏览其他学校或教师的计划、备课、教研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场地器材的配置与使用情况等。另一方面, 教研员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和对话, 通过网络把各种资料和信息如教案、课件、论文以及学习材料等与教师进行及时共享, 主要途径有QQ群、电子信箱、博客、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教研部门的网站等。

七、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体育教研教改 篇9

体育教师成长了、发展了,才能够推动学校体育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要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如:专家讲座、网络媒介的学习、体育教研活动等,不断地进取,提升自己。而这些学习方式中教研活动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为了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提高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注重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更注重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传达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其活动的形成又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来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为体育教学服务。

1 沙龙式教研活动:让体育教师向全面型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体育教研活动质量,拓宽思路,创新教研的形式,使学校体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上层次。体育教研沙龙能科学有序地开展活动,收到实效。这一过程中重点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突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通过对问题讨论研究,达成理论共识,提出改进教学的一些具体措施、途径和方法,为教学指明方向,避免教学走弯路,提高教学效率。如:大家可以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上课以及对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研究,不光可以研究教学方面,还可以对课间操的组织形式、内容,也可以是校田径队、篮球队等训练方面,运动会组织、项目的实施。还可以就运动员如何选材等方面进行讨论,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讨论的内容,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而“沙龙教研”过程中,不求严谨古板,但求随和亲近,充分尊重每位体育教师的意见,注重教研活动的人文性,所有参与人员均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制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当然为确保教研活动质量,每位体育教师都要发挥主人翁意识和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深入钻研问题。同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增进教师间的感情,为以后教研活动和组织大型活动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所以“沙龙式教研活动”是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使一部分体育教师尽快成长全面型教师,提升教师研究水平,促进教师像全面型发展。

2 专题性教研活动:让每位体育教师向专业型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观念中走出来,避免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教学方法,要放弃老、旧的教学手段、方法,从而改变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孔子曾说过“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没有一层不变的教学方法,就连古人也知道这点。而我们现在又实行素质教育,一切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身心和身体都健康成长,老、旧过时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所以我们现在的教学必须具有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克服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法枯燥无味,要做到百花齐放,多种教学方法并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以下手的教材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目前,最典型的就是进行“同课异构”,同一教材,采用不同的上法,让大家在一起研讨,得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研讨过程中能够让每位体育教师更深层地研究教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想尽各种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每位体育教师向研究性方向发展。

3 区域性教研活动:让每位体育教师向成熟型方向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不断丰富区域的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之间、教师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目前状况,要想每次大面积地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在一起进行研讨,那是不太现实的,难度也比较大,无论是交通还是教学任务方面都不方便。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几所兄弟学校之间经常在一起研讨,既方便,又实效。这一过程中,因为大家都属同一区域,各个方面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更有利于沟通,又能体现出效果,更能很好研讨出一套适合本区域教学方法,这样既促进教师的成长,又不耽搁教学,而且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优势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如:你校体育中考成绩年年名列区前茅,可以向他学习教学方法,他校的田径运动会年年获区第一名,可以向他学习训练方法。这一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每位体育教师向成熟型方向发展。

4 公开课、研讨课式教研活动:让每位体育教师向能力型方向发展

公开课式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教师基本功的一个高效平台,是教师平时教学智慧的凝练。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而准备一堂公开课,上课教师少则要一、两周的时间准备,多则要用一学期来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必然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个过程中也是教师在慢慢成长的过程。而在评课和研讨的过程中,经过同行们肯定的亮点,我们要继续发扬,而不足之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和克服,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又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每位教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自己向专业型教师方向发展。

5 网络学习式教研活动:让每位体育教师向研究型方向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它已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农村学校的信息本来就不是太广,好多信息、数据只有从网上才能知道,所以体育教学同样离不开网络。首先、网络教研活动它的面广,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间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作为平时的教研活动的补充,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其次,大家还可以根据教学中某一教材内容,在网上集体讨论备课、上课,这种备课方法面广,拓展了教师间的时间和空间,加大交流的机会,提升备课和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经过多次这样的“学习、反思、研究、合作”,将教学工作和教学与教师成长真正融为一体。最后,它还可以为我们提供直接观看视频的机会,像全国性的比赛、示范课、观摩课。像我们农村学校不可能每次都能到现场参加观摩,那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这样可以不用到现场,照样可以学到要学的东西,还有网上有好多优秀教师上传一些的教学视频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网络上不光可以讨论教学,还可以是“课题”、“论文”的研讨,如:最近开展的一个讨论平台“草根争鸣”,这个活动面广将全国的体育教师都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直接和专家交流,向他们请教,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来指导研究方向,提高研究层次与水平,让我们逐渐成长为善于研究型的教师。

6 专家的引领:让每位体育教师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型学习方向发展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的发展需要专家的引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要靠教师自己钻研理论、探索、总结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靠学习同行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这其中必须有专家的指导,专家都是本学科的引领者,他们都是走在本学科的前沿,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专家的讲座、示范课,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契机,我们要借鉴名师专家的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位体育教师向主动学习型发展。

如何创建优秀体育教研组 篇10

一、完善管理制度, 渗透人性化管理, 营造一种既有团队精神, 又有个性张扬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1. 制订与完善教研组的工作制度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和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研组及时制订了如下的相关规章制度:《上海民办田家炳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职责和评估办法》、《上海民办田家炳中学体育器材保管员工作职责和评估办法》、《体育教师上课常规》、《学生上体育课常规》、《体育课安全常规》、《体育场馆使用常规》、《上海民办田家炳中学体育课外活动管理条例》、《上海民办田家炳中学运动队训练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按章进行, 使每位教师明确了相关的工作要求。

2. 建立与坚持教研组活动的制度化

在每个学期初, 体育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区教研室的工作要求, 结合学校实际提出的工作构想, 经过全组讨论, 形成了教研组计划;在每个学期末, 全体教研组成员都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改进不足。

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 教研组坚持做到“六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定内容、定主讲人;备课时, 确立了项目首席教师, 由项目首席教师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项目单元教学备课活动;教研组给每个青年教师安排了带教教师, 要求带教教师在带教期间要对青年教师进行精心指导。此外, 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都不少于10节, 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 而且要求所有教师在听课期间要详细做笔记;要求三人以上的听课活动要进行评议;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讲一节公开课。

3. 渗透人性化管理, 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教研组根据各位教师的能力、特长、需求、愿望、心理等综合情况尽可能地给他们安排最合理的工作, 并且在工作中充分考虑了教师的发展和价值体现, 使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在实际工作中, 教研组对组里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要求每个教师负责1项~2项符合自己特长的工作;教研组实施了项目首席教师负责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全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每当组里有教师遇到困难时, 其他教师都会积极帮助, 主动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 保证了教研组和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服从、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升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根本”的要求, 体育教研组从体育课的教学计划、实施、考评等方面认真把关:由相关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以及本校的特色项目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订教学进度, 经教研组长审核后, 交至教学处备案;教案的编写要求包括应有的要素, 要求能详细地反映教学过程, 要求能适当地体现各自的教学风格;教研组每学期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保证教学过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学业考评和统计分析, 检测和监督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最终, 体育教研组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的素养与业务能力, 从而也提高了教研组的竞争力。如, 在近两年内, 学校体育组在区 (市) 级的教案评比、体育教师技能评比、“新苗奖”教学评比和“多媒体”教学评比中共有25人次获奖;教研组还将定向运动和健美操引进课堂, 并使这两项运动成为了学校的体育品牌项目 (这两项运动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奖1次, 在全国比赛中获奖2次, 在市级比赛获奖35次) 。

三、倡导科学研究、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教师科研素养

做好体育教研组长的几个要点 篇11

1 体育教研组长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

体育教研组长要想有所作为,其必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事业心。要深知所处位置的关键性。领导在看你怎么安排工作、传达精神,组员在看你怎么以身作则而又为大家谋福利待遇。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的教研组长才会以身作则地去完成分内分外的工作;只有具备强烈事业心的教研组长才会兢兢业业地去推动全体组员努力工作并极力为组员争福利。只有这样,学校体育的开展才会达到理想的地步。

2 体育教研组长本身的业务能力够强

体育教研组长要想树立威信,自身必须要具备极强的业务能力。我们有的教研组长嘴皮子行,能说会道,尤其擅长拍领导马屁,但自身的业务能力却极其平庸,根本不能在组内起到引领作用。这样的组长其说服力可见一斑,在其领导下地体育组怎么会有战斗力!体育教研组长不要说每个项目都拿得出手的话,最起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镇得住组员的,特别是在几个方面是无人能比的,这也是一种资本。比如说在说课、教案、指导课外训练等等方面,总得有几把刷子才行。

3 体育教研组长的沟通能力要强

体育教研组长要做好工作,没有极强的沟通能力是不行的。这种沟通能力首先体现在与学校领导层的沟通,要弄明白学校领导层对学校体育的定位。如果学校领导层对体育视无所谓态度的,那么体育组也没有必要奋力而上,吃力不讨好的事不做,只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就行。其次是与学校其他层面的沟通,有与中层领导的沟通、后勤保障的沟通、班主任与文化课老师的沟通、家长的沟通等等。还有就是要与组员保持沟通,搞体育的一般性格脾气都比较直,有时就是一句话的事。一顺百顺,一个不舒服就天皇老子也不怕。组长要了解每位组员的脾气性格及家庭实际情况,尽量照顾到大家的利益,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组员要尽一切力量去帮,消除组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才会把全组融合在一起,才会有战斗力!

4 体育教研组长要敢讲敢争敢顶

体育教研组长要想把工作做得有成效,就要做到敢讲敢争敢顶。要敢于表达观点,要敢于争取荣誉,对学校领导层或其他层面所表露出的不利于体育组的意见要敢于顶撞。体育组在学校的总体地位本来就不高,如果组长不为组员去力争各种待遇及荣誉,就不会等到组员的全力支持。在评优晋级时要力争名额;在课时奖金上要求和其他主流学科平等;在遇到非议和刁难体育学科时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只有把组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组员才会竭尽全力地配合工作,体育组的工作才会有成效。

5 体育教研组长要懂得谦让利益

体育教研组长要做好工作还要在有些时候懂得谦让利益。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绝对不会只取决于某个人,而是整个团队的总体工作成效。绝对不要感觉到成绩是我领导有方,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在对领导汇报时讲我怎么怎么的,绝口不提组员的功劳,这样最后会寒了组员的心。组长要协调好每位组员的关系,把每个人的能力激发出来。在遇到评优晋级时尽量留给最需要的组员;在外出考察旅游时照顾到没有出去过的组员;在奖金分配时多向尽心尽责工作的组员倾斜等等。这样的话,组员就会感受到温暖,就会加倍努力工作,体育组的成效也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其实最得益的还真是组长。组员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不是更烘托出了组长的能力吗?!相得益彰!

6 体育教研组长要会规划工作

一个体育组在学校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作出的成绩。不是在体育课教学上富有特色并在地区中享有盛誉,就是在广播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得到广泛認同,或是在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中取得骄人战绩,总有一样是拿得出手的。组长要根据学校的传统、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组员的配备情况、地区的布局形势等等来综合考虑,要合理规划,选择一个拳头项目全力发展,要形成特色,力争得到各级各方的高度认同。体育组的地位自然就达到一个高度。

体育校本“协同教研”的实践探索 篇12

“四项机制”是指动力机制、目标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首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 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互相学习, 互相激励;其次, 要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方向和目的, 明确目标,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第三, 要及时鼓励和评价教师获得的成就, 并适当给予奖励;第四, 由校长、教导处直接管辖, 保障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条件。始板桥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图解见下图。

二、构筑“四大平台”

1. 搭建团队研训平台, 促进卓越成长:

一是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 操作方法为:骨干教师上课——说课——现场反思——组内评课——现场交流互动——总结;二是开展体育教师之间“互助课”, 操作方法:小组确定主题——组内分头准备——教师组内汇报——组内合作交流;三是开展随机检查“抽签课”, 操作方法:确定抽签时间表及名单——教师随机抽签——单独准备——公开教学——确定优点指出努力方向;四是开展问题教师“跟踪课”, 对发展较慢的教师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 实行跟踪式指导教学, 随班讲授, 采用“我做给你看, 我教给你的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

2. 搭建课堂诊断平台, 培育教学智慧:

主要针对学习目标确立、教学资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活动的效度、学习效果与评价等进行诊断、分析, 从而及时改进教研不足, 摆正教研方向。

3. 搭建才华展示平台, 提供充足成长机会:

教研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示平台, 包括:青年教师“汇报课”、课程改革“研讨课”、集体调研“会诊课”, 以及轮流主持“月沙龙”, 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4. 搭建对话交流平台, 促进协作共赢:

交流平台包括:师徒双赢结对平台、互补协作备课平台、随机灵动调研平台、看课评课平台, 基于这些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 产生知识碰撞的火花, 促进教师提高和发展。

三、推行“七大策略”

上一篇:公用供电系统下一篇:国际海洋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