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

2024-05-26

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通用12篇)

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 篇1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色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使景色才能活起来,使读者的印象更深刻。

例:

夜里,下雪了,雪花簌簌的往下落。

第二天,我推开门一看,对面的山白了,田野也白了。

眼前的院子里也是一片白色,小狗在雪上踩着,踩出了一片小巧的梅花。

第五要抒发感情,任何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客观存在的景物却能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们写景要写自己热爱的景色,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要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这就是借景抒情。

如:

在写家乡的冬天时,可以表达我对家乡的喜爱或是思念,而这样的喜爱与思念就融入在我们所描绘的景中。

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 篇2

一、由字到画, 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 按照顺序描写景物, 便于读者发挥想象, 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 未免显得死板, 缺乏艺术气息, 吸引力不足。因此, 在写景作文中, 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 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 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 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 主线分明, 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 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 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 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 先写山景, 再写水景, 秩序井然, 层次分明, 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 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 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 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 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 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 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 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 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 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 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 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 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 不仅形象具体, 且使文章鲜活。

(三) 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 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 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 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 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 在色彩上一暗一明,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 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 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 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 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 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 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 才能行诸笔端。相反, 心中无景, 为了描写而描写, 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 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 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 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 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 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 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从北平到伦敦, 再到济南, 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 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 完全可借鉴这种描写手法,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 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 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 调动情绪, 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 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 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 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 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 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 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 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 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 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 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 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 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 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 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 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 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谈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技巧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然而,纵观初中语文各级考试,课外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偏低,这反映了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解题能力都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在教材文本解读时过于功利性,紧扣教学参考书,细致琐碎,不注重文本阅读方法的指导,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成为知识点的积累者,而非知识的运用者。当然,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中考考查内容的变革上意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已是教学首要任务。于是“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热门词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教给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结合九年级下册《雪》和2010年苏州市中考阅读《寂寞的月亮》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一、认识写景状物散文特点

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描绘优美的景物,刻画感人的景物形象,并以此为抒情的依托物,进而达到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之目的。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中,无论是描写自然界的景和物,还是描写人文的景和物,它们都是基于刻画这些景与物的外在形象,并以此为依托,进而来抒发作者的情思。其中刻画景与物的形象是抒情的手段和途径,而抒情则是作者创作欲达到的目的。

就此而言,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有以下特征:突现景物鲜明的外在特征;蕴含景物人格化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细腻的情感,表达作者高远的志趣,寄托作者美好的愿望。例如,鲁迅的《雪》,作者突现江南雪滋润美艳、朔方雪蓬勃纷飞的特点;蕴含江南雪的生机活力、朔方雪的旺盛执著的内在品质;抒发鲁迅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对朔方雪的敬佩之情;表达他以笔代枪、永不妥协,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也寄托了他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再如,《寂寞的月亮》,作者突现月亮寂寞的特点;刻画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内在品质;抒发作者对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表达他希望自己也具有这样无私孤傲的高尚品格,能够在寂寞中不屑于自己的寂寞;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在功名利禄的社会中能拥有像月亮一样无私大度孤傲的高尚品格。

二、指导学生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技巧

根据对散文特点的分析,散文阅读的思路非常清楚,笔者在数十载散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找景物——析特征——悟情感”阅读简单三步法,并行之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找景物

这是最简单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写作对象,初步体味情感。

例如,《雪》一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在文中要勾画出描写对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通过第一步的阅读,学生可以初步体会两种雪的不同和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1至3节写江南的雪,4至6节写朔方的雪,由此激疑,作者为什么写两种雪呢?所以,第一步也是基础的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明确歌咏对象:月亮。

(二)析特征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主要通过这一步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语言,分析景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深入体味情感。例如,《雪》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江南雪景“滋润美艳”“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隐青、深黄、冷绿”“忙碌、闹”“洁白、明艳、闪闪、目光灼灼”“拍手、点头、嬉笑”“消释、褪尽”等;朔方雪景“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学生在圈点勾画的基础上品读江南的雪主要是扣住“滋润美艳”,赏析景物外在的美丽和内在的生机活力但同时又有软弱的特点,品读朔方的雪主要扣住“如粉如沙、蓬勃奋飞”,赏析景物外在的干燥纷飞和内在的旺盛执著。通过这一步的阅读,学生对景物的形神全面了解,对作者的情感体味会更加深入,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再如,指导学生迁移阅读《寂寞的月亮》,学生在文中勾画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词句。“月亮是寂寞的”“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学生在勾画的基础上品读出月亮是寂寞但又不甘于寂寞的特点,赏析月亮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作者对月亮的那份赞美敬佩之情也蕴涵在景物特征的描写之中,学生在这一步的阅读中对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到位。通过对景物特征的赏析,也便于理清行文思路,学生将月亮特征圈点勾画之后,不难发现文章1至4节描写月亮寂寞的特点,5至7节描写月亮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特点,也明白月亮的寂寞是衬托月亮的无私大度。

(三)悟感情

这是散文最重要的一步,“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文中往往把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互相交融,达到山水有情,草木知意,散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品味作者的感情,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是读懂文章的关键,也是学生在中考课外大阅读中必须做到的,否则阅读题目很难准确把握。笔者将品悟情感分为两步,首先是品悟作者对景物的情感,鲁迅通过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达对江南雪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对江南雪的易融有着淡淡的哀愁和无奈;通过描写朔方雪的干燥纷飞,表达对朔方雪的敬佩赞美之情。《寂寞的月亮》作者描写月亮的无私、大度、高尚、孤傲的品质,表达对月亮这种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这一步是最容易的一步,学生在赏析景物特征的过程中就可以感悟出来。其次是品悟作者自我的情感。《周易》中说“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讲当作者无法用理性来阐释自身,就会借助物、景来表达、再现自身。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状物散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散文常用的方法:物我合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白“我”变为物,物亦变为“我”。如指导学生阅读《雪》时,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体会雪的象征意义,这里的雪是鲁迅的化身,江南的雪是童年时代的鲁迅,朔方的雪是现在的鲁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仿佛那雪地里堆雪罗汉的七八个孩子中有鲁迅、有闰土……冬花烂漫的百草园里,鲁迅在折梅花、踏绿草……这样,学生不难品悟出作者借江南的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再读朔方的雪,想象北京四合院外大雪纷飞,惟余莽莽,四合院内鲁迅在奋笔疾书、写下一篇又一篇的战斗檄文…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虽然身处孤独却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读到这里,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就能准确把握,鲁迅通过描写两种不同的雪,并进行对比,表达他不屈服黑暗、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怀念,改造旧世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愿望,正如朔方的雪“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初读课文时的疑问“为什么写两种不同的雪?”也就迎刃而解,作者用江南的雪衬托朔方的雪。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阅读《寂寞的月亮》,将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那轮月亮不仅是月亮,她是作者的化身。学生再读课文,透过文字背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寂寞的作者;他也许没有显赫的名声,也许没有过人的才华……但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希望将全部的才华献给社会,他不与世俗同流、心静如水,他希望保持着世人很难再拥有的那份孤傲、清高……“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志趣,批判世人身上无私大度孤傲品格的丧失,也呼吁世人能保持这些高尚的品格。

通过《雪》课内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阅读技巧,再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快速读懂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明确写作意图。这样在分析考题时入手更容易,回答更全面。

综上所述,散文阅读三步法“找景物——析特征——悟感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对阅读有成效。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快速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当然散文的阅读不仅仅这么简单,作者精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巧妙的构思等需要学生一定的鉴赏能力。笔者所做的就是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写景状物散文的钥匙,让学生更好地在大门内丰富美妙的世界中畅游。

[参 考 文 献]

[1]巢宗祺.解读语文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冯晓丽.写景状物散文的教学方法[J].语文教学,2010(1).

[3]张中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写景作文的技巧及材料 篇4

概念总结:写景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出示例句,进行比较)

A、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山脚下的高粱成熟了。

B、晚秋的天空是澄清的,你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强烈的日光在窜跳动着;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摇拽着丰满的穗头,犹如电影中的《红河谷》;而衰黄的叶片却给田野染上的凋谢的颜色。

二、景物分类

1.游记。浏览中的见到的景物。

《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2.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山雨》《火烧云》等。

3.我们的生活处所

《第一场雪》《我们的民族小学》等。

三、描写顺序

1.空间顺序

《第一场雪》:由远及近

2.观察的先后顺序

《颐和园》: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

3.接时间推移的顺序

《山雨》《观潮》《海上日出》

4.景物的不同类别

《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

四、结构

1.总分结构 例:《桂林山水》

2.移步换影 例:《颐和园》

3.时间的变化 例:《海上日出》

五、写作要点

1.感受细微不同

(例句)

A、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美丽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有半圆型的、椭圆型的。。。。。。

B、一层层波浪像巨人在奔跑,它吐着白色的泡沫向我冲来。它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最后一下子撞在岩石上,浪花四溅。。。。。。

学生进行比较:

A眼中的海只是一块蓝色,无海浪、白沫和滚动之分。B则形象的将波浪描述出来,纤微必见。

2.要把吸引眼球的景色写动起来

(例句)

湖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柳树的影子倒映其间,茎叶毕现。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微风过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3.写出自己的心境。《记金华的双龙洞》

4.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六、作文评价:

1.中心明确。每一句话都紧紧地围绕中心

2.结构清晰。准确的判断出开头、结尾、过渡等关键点。

3.详略得当。

4.语句优美。

5.字迹工整、清晰、整洁。

6.字数达标

7.要注意方位顺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8.要注意景物类别。

初中写景作文技巧 篇5

春天虽有婀娜多姿的杨柳,夏天虽有亭亭玉立的荷花,冬天虽有冰清玉洁的雪花,但我还是喜欢秋天——金色的秋天、飘香的秋天、神奇的秋天!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稻浪翻滚似金色的海洋,翩然飘落的树叶似嬉戏的金蝶,欢快地飞向大地的怀抱,傲霜的金菊,在瑟瑟的秋风中绽放,几多慷慨,几多豪迈!

秋天是飘香的季节。如果说春天是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天是热情奔放的妙龄女郎,那么,秋天就是成熟丰满的少妇,更有勾魂摄魄的魅力。低垂的谷穗在秋风中摇曳,犹如她飘逸的秀发,枝头的苹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红润,仿佛她俊秀的面颊。白云为她织出圣洁的纱裙,彩虹为她送来七彩的裙带,丹桂为她戴上飘香的花冠。她漫步于原野,送来阵阵清香。

秋天是神奇的季节。神奇在田野:高粱举火把,苞米露金牙,棉花开怀笑,豆荚藏娇娃。走在丰收的田野里,相信你的脚步,也会迈得更欢快,迈得更有力。

朋友,秋天到来的时候,别忘了到田野里走一走,那里一定是金色一片,飘香一片,神奇一片。

小学生写景作文高分技巧 篇6

写景作文要这样写,4个技巧,让你轻松拿高分

不管是春夏秋冬,不论是鸟语花香,对于学生们来讲,老师一定让同学们写过关于景物的作文。那么当你遇到写景的作文时,要如何书写呢?

一.描写要有顺序

写景的作文,就如同我们人眼一样看到的顺序,都会有前后左右,远近高低,上下里外。有的同学写出来的写景作文,会给人以混乱地感觉,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无法在脑海中想象出景物的样子。原因就是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因此,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顺序弄清楚,最好根据映入眼睑的顺序来写,效果会更好。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

(1)按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进行描写

要先确定观察点,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进行描写。可以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等顺序来写。

(2)按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

按时间顺序,把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特征清楚地表现出来,使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运用五官把景物写具体

写出五官感受是指写出眼睛看到的颜色、形状、动作、神态;写出耳朵听到的声音、话语;写出鼻子闻到的气味;写出舌头尝到的味道;写出身体感受到的物体质地火冷热或疼痛等。充分发挥五官感受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

(1)五官感受要描摹具体

(2)写出景物的特点

运用五官对景物进行深切感受才能更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点。所以不仅要具体写出五官感受,还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三.写出对景物的感情

文章是有感而发,情与景是分不开的。景物描写中如果没有作者的感情在内在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没意思。如果在文章中写出自己观赏景物后的感受,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只是情感,那么就会做到情景交融。

四.文辞要优美

自然景色是美丽的,令人陶醉的。因此,我们在写景色时,一定要文辞优美,语气生动形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文章才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附:小学低年级写景作文的起步窍门

(1)作文结构“总分总”,开头引题,结尾抒情,表达你对景色的感情。

(2)适当地选择一个角度。譬如,写春天的作文,可以以“春姑娘”“春风”的口吻去写。“春姑娘”代表了你,她到了哪里,就是你到了哪里。她到了哪里,哪里的景色都要有生命,要有对话。这是一种典型的童话式写法。

(3)在写季节的作文中,低年级学生可以简单把景色分为植物景观(花草树木等)、气象景观(水、雨、风、阳关、温度等)、动物景观、人类景观。每一类内容占一段。加上开头引题,结尾抒情,一共六段就可以了。如果写不了很长,干脆就分为三类:能动的、不能动的、人。

写景作文技巧顺口溜

写景作文贵在细,搜集景色字词句。作文结构“总分总”,根据内容选顺序。

动静一定要结合,形状色彩看仔细,描绘景物要生动,多用拟人和比喻。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篇7

“学法问题是初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 别人谁也代替不了”[1]。因此, 阅读方法指导, 如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日本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积极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是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见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找出线索, 理清思路。“阅读文章, 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 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2]。散文的线索统帅着文中所有的材料, 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 才能理清脉络, 领会作者的思路。如在《白杨礼赞》一课教学时可这样引导:中心线索“不平凡”。文章起笔开门见山, 点明中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在高声赞美白杨树后, 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然后从白杨树的形态、色彩、精神三方面入手,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最后再次点题。学生理清线索, 对文章思路就清晰。

2.学会抓住文眼, 理解文意。“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 能抓住文眼, 就是读懂文章。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 就容易找出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 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二、进行质疑, 引导比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积极思维才可能真正进入意境投入学习, 才可能让教学舞台动起来。笔者认为:动起来的关键在于“质疑”, 即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质变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多问几个问题, 提供几处让学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场景, 阅读就一定会拥有一个自主、个性、互动的新平台。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学生就能做到“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写景散文把景和情恰当结合起来, 景是情的依托, 情由景而生。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发现,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事物间的区别, 认识文章多种手法的运用。如教《春》时, 让学生思考: (1) 在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写作安排有何不同? (2) 绘春中, 各图景的描写有何不同? (3) 朱自清的“春”与咱们的“春”有何异同?你又会怎样绘春?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内容, 还要学会注意上下文联系, 注意与生活联系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 理解写作技巧。学习“绘春”部分, 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引路, 通过启发,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探索、对比、讨论、交流,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有疑有问、有思有创的能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 就实现在阅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生“体”的作用。

三、有感情朗读, 教学生“品”

“品读, 顾名思义, 就是品赏性阅读,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特有的方法”[3]。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品读:就是让学生不仅读进去, 还读出来。读进去:是指让学生通过初步的读, 感知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是哪些知识的积累或迁移?读出来是指:让学生带着初读的感知, 进行深入的品, 力求品出问题, 品出情 (文中的情感) 与思 (对作品的感悟) , 以情启思,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 使文章如出己口, 如出己心, 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当然,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 要深入品味, 就须透过语言文字, 读出丰富的内蕴。要养成这一习惯并让它成为一种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 只有认真品味, 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语言美不仅要求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 还要在读中悟其义, 品其味。笔者在《春》一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运用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春天美景。通过“听—想—试”来读, 用喜悦、赞叹的语气读, 分角色读, 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很快掌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四、巩固学法, 进行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进行迁移训练就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自读方法, 进行其他文章的阅读。在写景散文阅读指导中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

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后就把有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知识网。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后, 应引导学生掌握的“法”求待探求的“知”, 引导学生学习迁移由自发而趋于自觉, 举此“一”, 有效地“反”三到课外阅读中。在学习自读《春》课文后, 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如何“读一段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提要, 然后分析课前准备好的一段课外收集的“春”的片段, 这样就把方法运用到课外分析上, 实现能力的迁移。

总而言之,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 通过对散文的分析可以体会散文语言的艺术, 培养和提高写作的构思、选材及表达能力,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陶冶思想, 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指导写景散文自读时, 认识到各个环节虽是紧密联系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目标→指导→反馈时, 可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不一定按部就班。散文教学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分析好散文本身就是艺术创造。学好写景散文关键在于感受→朗读→品味→理解, 以读 (朗读、析读) 为本, 读中明理, 读中入境悟情。

参考文献

[1]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

[2]林庆丁.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生写景习作的指导 篇8

一、大题小做选景点

写景的文章往往可选的范围很广,如果简单的让学生去写,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往往笼统的写,就会使内容空洞,言之无味。一次习作中我们不可能将一处大场景写的面面俱到,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就应当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把景点确定的小一点,有选择地写,那么就要找一处或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突现它的特点,来表达对整体的印象,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作前要先想想关于这处景的印象最深或深有感触的是哪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的画”,可以算是第一篇写景的习作,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或画的图画的内容,其实这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告诉我们选题要小一点,“秋天”大的让人无从说起,但浓缩到一幅小小的图画上,可以是一棵挂满果实的果树,也可以是风吹落叶的图片,有了着笔点就好写多了;再如:写家乡的景物,我们家乡要写的实在太多,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来选择景点,构思时,要选择具有鲜明的家乡特点的事物,比如我们沂蒙山区就可以选择村后的那座山,村前的那条河,我家的果园,我们的小山村等,从中选取一个作为代表来写,假如我们写家乡的山,我们知道,家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景物可以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写,从家乡的山中选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比如山上的花草奇石,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如写家乡的小山村,可以写写村前村后的景象,写写街上的鸡鸭小狗,写写村里的奇闻异事。

二、按顺序写作

这是老话长提,可这始终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既可以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也可以由近到远,由低到高,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如果要写《家乡的小河》,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按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的顺序,写出景物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再一种是地点变换顺序,例如我们描写《可爱的小山村》,可以先写村前,再写村子里,村子后,写一座山可以先写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再写从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高处看是什么样子,从低处看是什么样子的顺序等。当然,写作顺序并不是固定的,这要根据学生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

三、抓住景物的特点

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可哪里才是这个景物的特点?学生就茫然了。要告诉学生,所谓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怎样才能找出景物的特点呢?就需要你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亲身体验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就显得空洞了!最好举几个例子,比如,我在教学写家乡的时候,跟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特点,先让学生自己说,结果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我就问他们,我们这里的哪些景象和城里不一样?有学生就说:我们是山区山多小河多,村庄都座落在半山腰,村子里鸡鸭成群就在大街上跑,狗猫在村子里嬉戏也不拦着,晚上鸡都上树休息,不用进窝等,我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点;那写《可爱的小山村》,就可以抓住了山村人家那无拘无束生活,各家的鸡鸭狗都在村口玩耍嬉戏,傍晚大槐树下人们喝茶,拉呱的悠闲自得,这是城里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景象。这样,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就能做到言而有物。

四、寄情于景物

景物的描写离不开抒情,只有在景物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才能使景物活起来,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才会更加突出。在描写时要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要做到情景交融,需要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抓住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景物特点进行描绘。告诉学生在写景时,景中的花花草草,小鸡小鸭,甚至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它们高兴着他的高兴,悲伤着他的悲伤。如学生写《可爱的小山村》:“树上挂满了桃子,有的羞红了脸拉一片桃叶藏在后面,有的咧开嘴在冲你笑,还有的裹在被子里不肯露脸,每一个都会让你产生要亲吻她的冲动。”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带有着深深情感。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学案 篇9

共4页

第1页

诗歌鉴赏—— 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目标:通过对写景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更好地去完成诗歌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此方法具体去解答诗歌鉴赏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二、考纲解读

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三、题干集结

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描写特点如何?

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四、高考导航

(2008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005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①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②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

③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五、温故以求知新

(一)正与侧的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

诗歌鉴赏(写景的技巧)

共4页

第2页

加突出。

比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听觉/声音描写、视觉/色彩描写、视觉/形态描写、绘声绘色、视觉听觉结合、嗅觉/气味描写、味觉描写、触觉描写、通感、多种感官)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比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比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的结合(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 诗歌鉴赏(写景的技巧)

共4页

第3页

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七)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排比 反问 设问 借代 对偶 夸张等)南柯子

忆旧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景时用了那些技巧,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依据?

【答案】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八)表现手法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 象征 铺陈 比兴)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九)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比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六、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练习巩固、规范答题。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题规范】“总述(提出见解、观点)+ 述例分析证明观点(列例、释例)+ 回应分析小结(述感受或谈效果)”

1、从写景的层次分明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描写的景物层次分明。[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这具体表现在①远景近景的相互结合相互配合上。如:远景(林断、山明)。其含义是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其含义是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②上下景致的相互辉映。如:上写白鸟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幽微的清香。[二层,述例证明观点——指明层次分明的具体内容并举例进而用散文的语言阐释例词、例句]

这样的写景给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宽广宏伟的意境。[三层,回应分析所写景致给人的感受或效果]

2、从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动静结合描写景物上,[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这具体表现在对静景“林”“竹”“山”这些静景描写上,而且还用了“断”“明”“隐”等富有表现力的字使静景栩栩如生;而动景“乱蝉”“翻空白鸟”,更是形象活泼。[二层,述例证明观点]

这样动静结合对景致的描写展现出的是一幅夏末秋初的美丽山水田园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三层,小结感受、效果]

3、从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的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如:“乱蝉”的鸣叫是从听觉上展示的动人景致;“翻飞白鸟”和“照水红荷”红白相映,是从视觉上展示的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淡淡的清香是从嗅觉上展示景致的诱人之处。[二层,述例证明观点] 给人一种形象逼真亲临其境的感受与体味。[三层,总述感受、效果]

4、从写景用字极其讲究极富表现力的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用字极其讲究极富表现力。[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这具体表现在①描写鸟儿的飞翔时用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翻”,一个“翻”字写出了鸟儿的飞翔时欢快、活跃与轻盈和自由自在的甜美生活; ②写“红蕖”与“水”时用了一个“照”,一个“照”字不仅写出了“红蕖”与“水”的相互辉映之美,更让人能想见到静如镜盈盈波光中“红蕖”的窈窕身影。[二层,述例证明观点]

诗歌鉴赏(写景的技巧)

共4页

第4页

这样的景致描绘给人以对生活的渴望之感。[三层,总述感受、效果]

5、从写景采用修辞手法的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运用了对仗整齐“对偶”句展现了景致辉映美。[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这具体表现在第一、二联上,第一联“林断山明”对“乱蝉衰草”;“竹隐墙”对“小池塘”,表现出了远近景致的层次美;第二联“翻空白鸟”对“照水红蕖”,“时时见”对“细细香” 表现出了上下景致的辉映美,并从视觉欣赏转入嗅觉感受。[二层,述例证明观点]

这样的写景能调动读者的不同感官从不同的方位或角度来欣赏景物,展现出了一幅意境上的生动活泼宽广宏伟的层次分明的画面。[三层,总述感受、效果]

6、从情如景的相互交融的这一角度鉴赏解答

答:这首词写景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情如景的相互交融上。[一层,总述(见解、观点)] 这具体表现在作者的写景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一、二联的写景是在为表现后面“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这种美丽景致下的赋闲的轻松与悠闲下惆怅作铺垫,特别是后两句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点睛之笔把作者那种无可奈何清闲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层,述例证明观点]

这种写景为造情,情因景生的绝妙让人叹为观止。[三层,总述感受、效果]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赏析诗虚实结合的作用。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山水诗有独特的表现手法,试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案】仰视

低头

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 篇10

到了乡下,我顿时傻了眼,感觉自己不是到了乡下,而是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样,到处都被绿色所覆盖,生机勃勃的。我在那一瞬间的时候,心情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最令我留恋的,就是那片绿油油,上面金灿灿的油菜花地了。远看那油菜花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动像一波波金色的浪涛奔流过来,金灿灿的仿佛能把人的眼睛照瞎一样。阳光照射,花瓣黄色的,好像就是太阳的光芒照在上面,油菜花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过来,照在我们的心上。近看油菜花地像一把把金黄的小雨伞,微风乍起,这一把把小雨伞仿佛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欢快地跳起舞来,我走到油菜花地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着,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身边的春意越来越浓,我的兴致也越来越浓了。浓浓烈烈地从心中传递到嘴中:“真美啊。”我不禁倒在花地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带来的欢乐,我细细地闻着,一股菜花香从空气中飘进我的鼻子里,我瞧了瞧手上,满是花粉,我闻了闻,真香啊!这时我又看见一只蜜蜂飞过我的眼前,我不由地感叹起来:大自然真美丽啊!

还有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像一朵含苞未放的花一样,当我把手伸过来的时候,她好像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她好像有感情。当绿油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相结合,像是一块翡翠上镶了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蔚为壮观。

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1

一、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文中一般有三个类型:一是游记类。写的是游览过程中所见到的景物, 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 如《火烧云》。三是描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物, 如《鸟的天堂》。只有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型, 才能依据不同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

二、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我们知道,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去写, 所以, 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 弄清作者描写的顺序, 对于我们把握文章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大致有四种:

(一) 按空间顺序描写

这种描写顺序, 既可以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 又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也可以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 还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例如《瀑布》一文, 就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在阅读时, 我们如果弄清了景物的方位, 就会对景物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印象。

(二) 按观察顺序描写

例如《趵突泉》一文, 老舍先生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 先写了出济南西门, 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 再写看到的大泉景色, 最后写看到的小泉。

(三) 按时间顺序描写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四) 按景物类别描写

例如《林海》一课, 就是按照“岭—林—花”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特点。

三、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世界上没有安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因此要读懂具体形象、鲜明生动的景物描写, 就必须抓住所写的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一) 明确景物特点

构成景物的一般特点有: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明暗、冷暖等, 当然, 这些特点在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 作者往往是依据所写景物的需要而定的。例如《燕子》一课, 文中所写的“微风、细雨、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小燕子”等, 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致, 郑振铎先生就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进行描绘的。

(二) 分清动态静态

动态是事物活动发展变化中的状态;静态是事物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 才能使所写的景物有活力, 有灵性, 生动、形象、逼真。例如《草原》一课中“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就是静态描写;“走了许久……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就是对草原的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使所写景物有了灵性和活力。

(三) 领会描写方法

一句景物的不同特点, 作者往往匠心独运, 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有时惜墨如金, 粗笔勾勒;有时泼墨如洒, 细腻刻画;有时放纵思想的野马, 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再通过修辞方法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桂林山水》一文, 作者在写漓江的水时用了一连串的排比, 对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 最后又张开想象的翅膀, 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一块无瑕的翡翠。

(四) 体会思想感情

写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寓情于景。这类文章,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是帮浓情融入字里行间。例如, 在课文《第一场雪》中, 作者对雪后景色的描写就深深融入了对雪景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二是借景抒情。这类文章, 作者在写景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以达到情景交融。例如《海上日出》一文, 作者在文尾直抒胸臆, 赞叹了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

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的文章在结构上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总分总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先总写后分写, 或先分写后总写, 或者先总写再分写后总写。例如《海滨小城》先分写海滨的景色和小城的特点, 然后再总写海滨小城的整洁和美丽。二是移步换景的结构。即按参观浏览的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如此。三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结构。例如《观潮》一课, 就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安排结构的。四是并列结构。即按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第四段中就是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两种并列的事物。

总之, 阅读这类文章时, 我们应该明确写景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 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后, 自己阅读这类文章就容易得多了。

摘要:写景作文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 在作者的笔下, 每一个景物都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表达其对大自然、对生活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阅读写景文章时, 要从类型、顺序、特点和文章的层次等方面入手, 这样对写景文章的阅读容易多了。

写景的作文指导技巧 篇12

外婆家的菜园里可以做任何事,从近处看,一片绿油油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看似像一样品种的菜,一样的颜色,实际上有许许多多品种的蔬菜。

春天,菜园里的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有的是花骨朵,有的是半绽放的,还有的是全绽放了,有时还会有几只小蝴蝶和小蜜蜂来到油菜花地里采蜜玩耍。每当油菜花基本全绽放了,我总会邀请我的小伙伴去那里玩,一进油菜花地时,仿佛遨游金黄的海洋中,在里面玩捉迷藏,玩累了,找个干净的地方坐下休息,忽然一阵风,油菜花的清香随风飘动我们的鼻子里,让我们心旷神怡。

油菜花地旁边有几颗梅花树,每次想放松放松时,总会带着一本本子和一盒彩笔,因为我一定要把这样的美景给记录、收藏起来。同时我还挖了野菜,野葱和水芹菜,当然还有马兰头。每次满载而归,一路唱着欢快的歌儿回家。

夏天不知不觉地来了,油菜花虽然谢了,但我仍然不孤独,因为有个小溪,小河陪伴着我。每当吃完中饭,我外公会带着我和弟弟小河里去玩,赤着脚,把脚放进河水里,是那么舒服,那么凉爽,闭上眼睛感受着这风,就连炎热都被吹散了,真爽啊!有时还会有小鱼,小虾来挠我们的脚丫子,我会觉得痒痒的,我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有时运气不好,可恶螃蟹钳小伙伴们的脚丫,看到他们痛得嗷嗷直叫,我不禁被逗笑了。

五谷丰登的秋天来到了,菜园旁边的桂花冒出了金黄金黄的小脑袋。我来到桂花树旁,不禁凑近一闻,一股清香钻入了我的鼻腔,沁人心脾。我调皮地摇了摇桂花树,“下桂花雨!"我一边摇一边欢呼。外婆笑眯眯地看着我乐!她弯下腰捡起桂花,洗干净晒干,给我泡杯桂花茶喝,做桂花糕吃,那味道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园子里一片雪白,人们都呆在家,任何事情基本都做不了了。我也在家里望着透过窗往菜园望去,那仿佛用水晶做的冰面。出去溜个冰,打雪仗,堆雪人……这应该就是给我们小孩子们的一种安慰吧!

上一篇:澳博斯小学作文400字下一篇:招聘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