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

2024-05-10

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通用5篇)

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 篇1

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往往给我们美的感受,观赏时常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但是让学生将其转化成文字,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其实写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只要遵循这些原则,写出佳作绝不是空话。下面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章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一、调动感官,仔细观察

要把景物写得细致入微、生动形象,就要学会观察。那么怎样观察景物呢?苏轼有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观察的方法。确实如此,面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就会有种种精彩的发现。具体来说,就是要调动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种感官。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叙述百草园的景色时,就把景物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这正是他调动各种感官、细心观察的结果。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黄蜂的“肥胖”,写的是视觉;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写的是听觉;覆盆子的“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石井栏的“光滑”写的是触觉。作者从各个角度写景,不仅突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想让笔下的景物在读者眼前鲜活起来,应先学会从各个角度细致观察。

二、准确用词,细致描摹

在仔细观察景物的基础上,如何才能描摹出景物的特征呢?我们可准确地运用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等,使读者读时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鲁迅先生在《社戏》中表现月下水乡之美时,用“起伏”这一动词准确地描写出连山的状貌;用“宛转”“悠扬”等形容词写出笛声的优美动听,令人陶醉;用“清香”这个形容词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传神地表现出来;用“潺潺”这个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船行时水流的声音。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使物之形尽现于读者眼前,物之声萦绕在读者耳边,物之味扑进读者鼻中,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就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三、巧用修辞,突出神韵

写景时,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写固然重要,但如果在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会使景物形神兼备、活灵活现,更会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读者浮想联翩,获得无以言喻的美的享受。如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夕阳映照下的粉色的薄雪时,用拟人句“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将被夕阳映红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妙不可言。在写顶着白雪的青松时,用比喻句“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立即将满披白雪的青松写得有形有神、活灵活现。因此,写景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么笔下的景物就会生动形象,文章也会因此而妙趣横生,让读者百读不厌。

四、合理排序,凸显层次

写景时,运用合理的写作顺序,不仅使景物层次分明,还会给读者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先用两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写百草园的整体;再用“泥墙根一带”的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根、木莲、覆盆子等写百草园的局部。这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中,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因此写作前,我们务必安排一种合理的写作顺序,或逻辑、或空间、或时间,切忌东拉西扯、七拼八凑。

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任何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写景而写景,更重要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而要想感染读者,作者务必将自己的真切感受融于笔端,选择最有表现力的文字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抒情时可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也可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如《济南的冬天》,作者开头用“宝地”,中间用“妙”,结尾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等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句来抒发他对济南冬天的由衷赞美之情,这种感情发自肺腑。《春》一文中,作者写花、写雨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他对春天的深情赞美;结尾连用三个奇妙的比喻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条不紊地抒发了对春天的由衷热爱与赞颂。所以写景的文章,应把景与情紧密结合,做到景中含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才能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引读者进入佳境。

总之,要让学生笔下的景物充满诗情画意,不仅要指导学生平时仔细观察、勤于积累,写作时还得引导学生灵活地借鉴所学文章的写作技巧,要求学生努力使笔下景物特征鲜明、生动形象;尽力使文章语言优美清新、耐人寻味;力求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严谨精美;力争使文章情感真挚、引人入胜。只有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写景之法,笔下才能生花。

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 篇2

文章是文字的载体,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这种文字的表达基本功,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出现在文面上。可以说,你的文字功底如何,在文面上可知一二。因此,文面所涉及的问题,是每个写作者,必须认真去对待的一件事情。

1、文章标题的规范书写。

纸质稿件:在原稿纸第二行写文章标题并居中;电子稿件:应在文本首行写标题并居中,字体用三号黑色,加粗。

两个字的标题,无论纸质稿件还是电子稿件都应在标题中间空格一个字。间隔开来就显得匀称、醒目。但不可多空格,否则就显得松散了。

如有副标题的话,一般是在下一行退后正标题两个字的地方以破折号领起。正标题若少于三个字,则以居中形式书写。

2、署名。

文章作者的.署名也有讲究,一般写在标题的下面。中间可空一行,也可不空。写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居中书写;再一个是偏右书写。电子稿件以居中为宜,署名字体要小于标题字体。

3、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正确地运用是精密、准确地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共有十四种。其中七种点号,七种标号。要正确使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靠平时加强练习掌握。例如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难以正确理解此话表达的意思。打上标点后,位置不同褒贬又不一样了。不妨看看: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读后一定会想到,不是一位靓女,就是一位帅哥。再改动一下标点符号的位置,如:人才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这样,意思就反过来了。

这说明标点符号的使用,在文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须引起重视。

4、文字书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尽量避免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就是字的形体不对,根本不是字。别字,就是所写的字不是当写之字,写成了另一个字了(俗称“白”字)。比如“即”和“既”这两个字,把“即使”写成“既使”,把“既然”写成“即然”,这样就是“别”字了。再如,象“的”、“地”、“得”的区别,在书写时,出现的机率较多,也容易用错。

5、字迹。

纸质稿件要求字迹工整,文稿整洁。字体为黑色或蓝黑色最佳,禁用红色、绿色。还要做到文稿整洁。向正规刊物投稿时,必须用原稿纸(作文本方格纸)抄写好,并要求没有涂改的痕迹。如果是通行本纸写的稿件一律拒绝审阅的,如遇字迹潦草或涂改痕迹,一般情况下编辑老师不看内容则直接淘汰。

电子投稿则需要在邮件主题写明稿件的体裁、题目、字数。然后直接粘贴内容或用附件形式进行投稿。文章内容用黑色五号字体,行距为1.5倍。内容末尾要写上作者的通联地址和身份证号码。

巧用写作技巧增添文章魅力 篇3

关键词:作文,写作技巧,魅力,策略

提起小学语文教学,说到最重要的还要属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文最容易犯一些像记流水账、详略不分、主次不明等毛病,这让教师很是头疼,其实多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就会让作文增添魅力。

一、运用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鲜明

小学生作文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细节描写不充分, 很多小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把文章该写的东西已经写完了,可是不明白的是自己的作文为何不能得高分,原因之一就是细节描写太少。

如小学生经常写的记叙文,其实他们一般不缺少什么内容,什么都往里面写,恰恰就是细节描写却不能有所体现,让自己的作文如凉白开一样无味。像一位同学写的《记一次钓鱼》,本来怎么钓鱼的,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如何,钓到什么样的鱼,心情怎样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好好地描写一下。但这位同学却把他早起洗漱、吃饭、准备渔具、呼朋唤友、去钓鱼的路上等这些不需要写的东西全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缺少了细节描写,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写作,把重要环节—钓鱼,用细节描写来充实起来,绝对可以增加文章的亮色。

二、增添景色渲染,让文章内容厚重

小学写的最多的还是记叙文,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细节描写的同时,别忘了增添环境描写,有时候它会让自己的文章出现神奇的效果。

(一)开头渲染氛围,引人入胜

文章写得好不好,重要的要安排好开头。文章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我们要好生打扮,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在开头加上一段环境描写,如一个同学写的是《那件事我好难过》,开头不妨加入这样的话,“风呼呼地刮着,天灰蒙蒙的,眼看着雪花要飘下来了……”这样的开头暗示自己遇到了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开头就渲染了一种悲伤凄冷的氛围,吸引读者阅读。

(二)整体衬托情境,增加内涵

写作要想有亮点,不妨试试在作文中整体运用一种事物作线索,既实现脉络的清晰,又可以增加文章内涵。如一位同学通过写自己家的老屋来说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他主要写了盖老屋、修老屋、拆老屋的一系列过程,笔者认为可以分别重笔描写老屋周围的环境,通过这些环境表现不同时代的变迁。如写作刚盖老屋的喜悦,“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爷爷家崭新的茅草屋盖成了,坐落在众乡亲们的高矮、新旧不一的茅草房中,爷爷的新屋也算‘高大上’了,不长时间就娶到了年轻漂亮的奶奶……”用这样有特征的环境描写,不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烙印,而且也很好地组成了文章脉络,成为文章的线索,这样的文章思路整齐,描写生动,给文章增色不少。

(三)结尾升华主题,深化主旨

作文讲究“凤头豹尾”,所以作文结尾不能随便一写,草草了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增色”训练,比如可以在结尾加一段环境描写,用来渲染气氛、深化文章的主旨。

如一位同学的作文《风雨中》,记叙了小作者在学校放学途中忽遇风雨,手足无措时而受到路人照应平安到家的情景,小作者满怀感激之情,在结尾表达了这样的情感。笔者认为,他可以增加一点环境描写,如“我到家了,雨竟然也停了,一缕残阳照耀着大地,阿姨笑着说:‘雨停了,就送到这吧,拜拜!’说完就消失在灿烂的夕阳中,夕阳把她高大的身影镀成了金色,是那样的美丽迷人,仿佛晚霞仙子下凡。”这样的结尾,用适当的环境描写及夸张、象征手法,不要再言对“陌生阿姨”的赞颂,而“阿姨”的高大形象已经呼之欲出,何须多言呢!

三、巧用艺术手法,让语言表达生动

小学生的作文不生动形象,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直白的多,而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的少。小学生作文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学习,学会在作文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我们也要注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教会学生在作文中适当增加修辞手法,从而增加文章的魅力。

文章中可以加上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等手法,如一位同学写《春游》,他写了春游途中赏玩的美丽景色,有美丽的花,如桃花、杏花、梨花、迎春花、玉兰花等,有生机勃勃的树木,像柔软的垂柳、高大的银杏、直插云霄的水杉、长青的松树等,还有水里的小动物,如小鱼、蝌蚪、青蛙、野鸭等,这些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都可以用修辞手法来描写,而这位同学好像忘记了这些手法的运用了,只在其中一两处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略显单薄。我们可以指导一下如何处理文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如小作者重点描述了大片的桃花、湖边的迎春花、路边的垂柳、水里的小动物,那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地方做一些调整,如桃花、迎春花用远景,“远远望去,大片的桃花像仙女从天上抛下的粉色的纱巾,而湖边,仙女却抛下的是金色的飘带,走进一看,原来是迎春花,顺着湖边,你会发现垂柳跳着美妙的舞蹈,不时地甩动着它柔软的手臂,一群鱼儿在后边追逐着,仿佛是柳树的‘粉丝’,跟的那么紧……”这样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不但令文章生动有趣,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确实给文章增加了不少魅力。

四、调整作文结构,让文章充满吸引力

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亟待提高的问题,那就是调整文章的结构。他们写作文最不讲究的就是这个,开头根本不讲章法,不是用文章的题目引入正题,就是按时间顺序“有一天上午……”直接进入主题。我们平时确实需要好好地帮助学生整理一下写作思路了。

如记叙文的写作,不但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当然也可以按照倒叙的顺序;可以是按时间的早晚顺序推进,也可以按空间顺序写作;遇见游记类,还可以按游踪的顺序进行……

调查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篇4

技巧。所以,党政干部要想搞好调查工作研究,就要下功夫掌握调查研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要掌握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的类型

从文字表述形式上来说,调查研究文章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l〕专题调查研究。这是一种最常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调查研究文章形式。主要是调查研究者围绕某个问题、某种倾向、某类现象、某种做法、某一典型或经验,通过专题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论述,提醒领导机关和读者在平时工作中加以注意。(2)调查报告。这是研究者以书面形式向领导机关和广大读者汇报自己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研究文章形式。主要是在大量真实可*的调查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透彻的分析研究,反映工作的真实情况,提出新的观点和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工作的加强和改进。(3〉理论研究。这是调查研究者对某些理论观点进行演绎、抽象形式的调查研究文章。主要是对党政工作各种材料和现象进行理论的阐发,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给读者以理论的启迪。(4)可行论证。这是对党政工作某些政策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的一种调查研究文章形式。在基层主要是对现行政策制度的实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向领导机关反馈,作为党政工作改革调查创新的参考。区分这些类型,目的是为了说明调查研究文章的写作技艺,在写作实践中其界限并不是很明显的,往往是根据需要选用一两种或几种形式并用。

要掌握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调查研究文章,有不同的具体写作原则、要求和方法。但不论何种调查研究文章都有相通之处,有共同的写作特点,需要调查研究者在写作实践中去认真把握。(l)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调查研究文章的观点要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词查研究文章没有理论,从事实到事实,就失去了科学价值。因此,要力求理论观点准确,探讨问题有深度,说理充分、透彻。(3)要有独到的见解。党政工作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造。如果调查研究文章只提出一些别人说过的陈旧见解,就失去了创造性。所以,即使是不完整、不系统的,也一定要有新意,这是一篇调查研究文章的价值和生命所在。(4)要有明显的实用价值。撰写调查研究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实际运用。因此,要特别注意它的可操作性,使之用于实际工作之后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要掌握调查研究文章写作的程序

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 篇5

一、由字到画, 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 按照顺序描写景物, 便于读者发挥想象, 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 未免显得死板, 缺乏艺术气息, 吸引力不足。因此, 在写景作文中, 可适当借鉴绘画艺术中的构图技巧, 从不同侧面来展现同一自然景物, 提升作文的真实感。

(一) 画面切换。整篇文章从布局来看, 主线分明, 以济南冬日的“温晴”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 紧扣“山”、“水”两大主题绘制不同的画面, 以展现不同侧面的济南冬景。如摇篮山景、雪后初晴、空灵水景三幅画面的切换, 从布局上呈现出清晰的结构, 先写山景, 再写水景, 秩序井然, 层次分明, 为读者呈现出立体的空间构图。一方面遵循了景物描写的空间转换规律, 另一方面作者在描绘每幅画面时又融入了山水画的构图技巧, 将宏大的背景与写实的近景相结合, 如用“摇篮”来描绘济南的地理环境, 写雪景细化到“山尖全白了”, 写水景又写出了天水相接的美丽, 使文章呈现出脉络清晰之感。

(二) 详略得当。在整个自然景物中, 不是每个景物每时每刻都需要用文字展现出来的, 而是选取最能表现景物特色的景色和时间来描写。在这篇课文中, 作者运用了“以大观小”的取景方法, 这是山水画中常见的构图方法。如用“摇篮”比喻冬日的济南, 激发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却没有直接描写济南四周的景色和地理环境, 不仅形象具体, 且使文章鲜活。

(三) 色彩对比。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容易将重点放在景物上, 往往忽略色彩的对比描绘。然而, 写景作文缺乏了色彩, 如同画面缺少了颜色, 很难激发起读者的想象力。作者以北方冬天的阴郁与济南冬日的艳阳高照相对比, 在色彩上一暗一明,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读者不禁想象出两幅画面来:一幅灰雾惨淡, 一幅和风煦日。这种“以色补形”的烘托技巧, 在写景作文中较为常见, 可突出整体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景作文中, 学生既运用的是文字, 又免不了对景物的描写。因此表面上是抒写文字, 实则是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心的景色。在描写中可大胆运用拟人化的语言,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使作文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二、由心到景, 虚实结合

写景作文需要心中有景, 才能行诸笔端。相反, 心中无景, 为了描写而描写, 景物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机。在景物描写中, 借用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颇为常见的手法, 在作文中可谓行之有效, 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融入体验。要使读者感受到景物之美, 首先要感动自己。《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作者运用亲身感受来写, 通过唤起读者个人情感经历的方法, 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文章开篇作者交代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从北平到伦敦, 再到济南, 呈现出了文章的真实感, 使读者确信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切身感受,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写景作文中, 完全可借鉴这种描写手法, 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 从开篇就奠定全文求“真”求“实”的基调, 用“印象”和“感受”来吸引读者, 调动情绪, 以产生情感共鸣。

(二) 虚实结合。在写景作文中, 对景物描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比如本文中作者描写“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对真实景物的描摹如同绘画中的素描, 是绘制一张画的基础。但仅写到此处还远远不够, 未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因此务虚的写法也要运用。如本文中描写“温晴”阳光下的济南, 作者用“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拟人手法, 不仅使原有景物更加具体传神, 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再如“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赋予山以人性化特征, 使景物立刻鲜活起来。可见, 虚写是对实写的艺术加工, 赋予景物以生命力。

在景物作文的写作中,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将个人情感赋予现实的景物, 再以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也就是说, 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 在心中构想整个景物、景色, 在现实景物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进而运用虚化的手法结合个人情感, 用抽象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写作效果来看, 使固态的景物变得动态活跃, 为景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后, 使文字更具有生命力。

上一篇:企业管理赢在执行力下一篇: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