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2024-07-15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共14篇)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1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赵莎

通过新教师汇报课,有进步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现将新教师汇报课的反思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由旧引新,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建立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得,由算术方法解题到列方程解题是一个过渡。为了使学生在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不受算术方法的干扰,教学时,我便在数量关系的训练上帮助学生找渗透点,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展开学习,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感到新鲜而不陌生,以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一般做法是用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的基础题铺垫,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尤其注意解题步骤,注意搭桥铺路,分析难度,在此基础上在教学例题。

案例:教学五年级第八册75页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两道铺垫题:

题1: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题2:商店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卖出5袋,每袋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饺子粉?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给出数量关系式: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原有的重量-每袋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出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旧入新、由浅入深,把铺垫题与例题相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点与区别。这样,弄清了铺垫题与数量关系,再教学例1,学生旧容易接受了。

二、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大都遵循审题→分析→解答这样的顺序,而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因此,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是数量关系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解法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每种解法的简便性,以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清算理。知识体系是成网络状结构的,知识之间既有横向的联系又有纵向的联系,应用题的教学也是这样,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是综合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列方程解应用题喂学生解答应用题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解答应用题 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好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时间:2012.12.19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2

思维受阻一

学生初解应用题未能从题目语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 集中表现在“审题”这一环节上, 其受阻现象是:1.不审题, 未形成“遇题必审”的科学思考方法;2.审题简单化, 不清楚审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这样, 思维无从发散, 结果是审题不全面、不透彻, 不能为列方程起到“铺垫”的作用。

排阻办法

强化审题的基本序列, 严格坚持每一道例题、习题按照基本序列的要求进行思考。审题的基本序列是:

1.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 若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推断, 思维往往陷于困境, 而当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题意时, 问题的解决就从这里开始。

2.把题目中已知的未知数量, 同类的、不同类的, 变化的、不变化的数量一一归类。注意到许多量之间的关系, 若用列表法归类, 容易发现同类量之间的联系, 不同对象之间相关量的联系。

3.寻找要“语”。思维在全部活动中, 是以词语为中介的, 因此, 弄清每一词语的真实含义, 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每道应用题所提供的名词、术语必须一一理解, 重在领会其数学意义, 找出关键性语言及它所赋予的数量关系, 落实在施以什么运算上。要申明“要语”多数集中在“和、差、倍、分”上。如“一共”、“多”、“少”、“快”、“慢”、“提前”、“超过”、“剩余”、“增产”、“节约”、“降低”、“上升”等。要指明“要语”落实的数学运算是有相对性的。如“甲数比乙数少几”, 以乙数为标准数, 则甲数=乙数-几;若以甲数为标准数, 则乙数=甲数+几。前者是差的关系, 后者是和的关系, 这是学生易忽视的地方。要辨明:一些“要语”表面相似而实义不同。如“数”与“数学”, “几年后”与“第几年”, “是几倍”与“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增加百分之几”与“增加几成”, “翻一番”与“翻两番”等, 要咬文嚼字, 分辨清楚。

4.联想“关系”。由关键语言提供的数量类型的信息, 往基本类型的数量关系进行联想, 从而沟通量与量之间的联系, 这个联系就是列方程“铺垫”工作的核心。在初中阶段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数量关系有: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质量=密度×体积, 总价=单价×件数, 溶质=溶液×浓度, 几年后的产量=原产量× (1+平均增长率) n, 数学定理, 公式等。

思维受阻二

审题后需要的是从分散的数量关系进行汇集成等量关系, 学生不能捕捉一切可组成等量关系的因素, 不能挖掘题目中的“不变量”作为列代数式, 方程的原始材料凝集成“要言等式”。

排阻办法

1.捕捉“关键词”、“不变量”、“等值量”作为凝成等量关系的桥梁。例如:相遇问题距离之和“是不变量”, 锻压前后体积是“不变量”, 正比例函数关系的比值是“不变量”, 反比例函数关系的积是“不变量”等。

2.语言数学化。新课开始都可安排实际问题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互译的训练, 例如:3x-2=1.5x, 可译为“1.5x比3x少2”, 或“3x比1.5x多2”, 或“3x减去2的差是1.5x”, 或“3x减去1.5x的差是2”, 或“比3x少2的数是1.5x”, 或“3x减去2剩下是1.5x”或“1.5x增加2就是3x”。

3.强化“以式表数”的正反两练, 可安排与例题、习题有关的列代数式的练习。反过来, 要让学生说出已列出的代数式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抽象思维、逆向思维、也要渗透其中, 以使学生不但习惯“以字母表数”, 而且习惯以整体的“代数式表示数”。

这样的两个训练, 可把有关词、词的意义、相应的符号汇集成一体, 使学生列出方程。

思维受阻三

学生即使把各类量汇集成相等关系, 不一定进而最后列出正确的方程来。

排阻方法

强化“等量”递进为“方程”的序列:

要强化这一入门式必须做好两个转折:由关键语言找出等量关系, 把等量关系的语言等式转化为字母等式, 组合为方程。举例如下:

例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P79的问题)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使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 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 距青山50千米, 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等量关系:“匀速行驶”即在各段路程的行驶速度都相等。

语言等式:王家庄到青山这段路程的行驶速度=王家庄到秀水这段路程的行驶速度。

等式具体化:

再具体化:

例二: (七年级上册P108习题3.4第5题) 已知5台A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8箱后还剩4个;7台B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11箱后还剩1个, 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 求每箱装多少个产品?

题中涉及的“三种量”间的关系是:

等式具体化:

再具体化:

设未知数:每箱装有x个产品

浅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3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在数学习题中,所谓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题,那么,如何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呢?

在小学时,学生就已学习过用算术法解应用题,到了初中,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在学生掌握一些数量关系、会用算术方法和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来教学。

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题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然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式解题。它们的区别主要是解题的思路不同。因此,到了初中,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代数解法代替算术解法,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初一学生初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是如何列方程。教学前,可以结合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把给定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写成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

2、根据所给的条件,用字母表示未知量。

3、比较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设未知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这是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由于学生对算术解法的思路已经比较熟悉,开始学习代数解法很不习惯,可能有的学生受算术解法的干扰,列方程感到困难。为此,教学时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开始教学时要选择用方程解明显简便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结合例题说明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步骤,着重说明设未知数x,未知数要参加到列式运算,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时,要强调说明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算术法的不同:弄清题意后,不要去想用什么方法求得未知量,而是要弄清谁是未知量,设它为x,并让x参加列式和计算;再按题意的叙述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然后按照找出的数量关系,用未知数和已知数表示出来,组成一个等式,即一元一次方程。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两种思路

根据思维过程的不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可以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1、采用综合法列方程,根据题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把有关联的量分别组成几个式子,然后再根据题里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相等关系把几个式子用运算符号和等号连结起来组成一个等式。

2、采用分析法列方程,就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形成一个概括的等式,然后根据题里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分析出能够用已知量和未知量表达这个等式的各个部分的式子,从而列出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密切联系的,在教学生初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两种方法都教给他们,让他们熟悉这两种思路,在做题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灵活使用。

四、培养学生灵活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1、注意巩固和发展学生已掌握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教学,学习完之后,在学习别的数学知识时,也要加以练习和应用。

2、启发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有时一道应用题,数量间有几个相等关系,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然后加以比较,找出较好的解法。

3、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在初中数学中虽然多数应用题都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但是也不否认用算术解法。在教学中,有些应用题可以让学生用这两种解法,比较一下用哪一种比较简单、明了、易懂,然后就选择哪一种,从而形成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解法的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复习第四节综合应用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过程与方法: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题、思考、自主探究能力,体会列方程的使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 利用题中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用字母表示数

(1)乘法分配律

(2)小红有a元钱,小明比小红多b元,小明有多少钱?(3)王乐今年a岁,妈妈是他的3倍,妈妈今年多少岁? 总结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数、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还可以简明表示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

2新知探讨

在学新课前老师想咨询一些文学知识?(1)我国四大名著有哪些?

(2)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引出西游记。

(3)西游记中你喜欢哪一人物?(孙悟空)喜欢他什么? 可是近些天悟空却闷闷不乐,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我用千里眼看看,原来是遇到了一道数学题,可是这次却没人帮助他,同学们你们都爱助人为乐,一定很愿意帮助悟空吧?那我们就一同看题,出示例题。

例、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500吨,甲仓库存粮比乙仓库的3倍多20吨,甲、乙两个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让学生自主审题,找出题中有哪些信息,信息之间有哪些联系。(小组讨论、分组回答,引出解答过程)

等量关系式:甲仓+乙仓=500

甲仓=乙仓×3+20 解:设乙仓为X吨,则甲仓为(500—X)吨。

500—X=3X+20

500—20=3X+X

4X=480

X=120

500—120=380(吨)

答:甲仓存粮380吨,乙仓存粮120吨。验证答案(交流)学生总结列方程解题过程

(1)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2)设未知数。(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答语。

3、习题巩固

我们帮助了悟空大家也累了,悟空想把一首《猴哥》送给大家以表谢意。

师放音乐,歌声一半时停止,怎么停了?难道师徒又遇到困难了,我再去打探一番,哦!原来师徒来到了一条大河边,船夫要求作对两道题才肯帮他们渡河,同学们我们再帮悟空一次,这次答对的悟空有奖品发给我们,我们一同来看习题。(出示习题)分组讨论、解决学生前面板演,错的指正,对的奖励。

4、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题过程

(2)审题、找准等量关系式。(2)设未知数。(3)列方程、解方程。

(4)检验、答语。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篇5

陈建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能正确列出a+X=b,a-X=b或X-a=b这一类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教材的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些复习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①比 χ多5是(X+5)

③比b的13倍多2的数。()⑤比χ的3倍少5的数。()

二、探究新知

1、例1,小明今年的身高是1.52米,比去年长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多高?

大家一起找一下题里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我找同学回答)

(已知)【 今年的身高 去年长高了的】(问题)去年的身高 找等量关系:

(1)去年的身高(+)去年长高了的(=)今年的身高(2)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去年长高了的(3)今年的身高(-)去年长高了的(=)去年的身高

大家看等量关系中的量那个是未知的呀,是去年的身高吧,那么我们就用一个字母X先表示一下{去年的身高} 那么就是,解,设小明去年是X厘米(那么现在这三个量都有了是吧?那就请同学分别列一下方程吧)

在同一个题里面一般都要统一单位,是吧,1.52米=()厘米

(1)X+8=152(2)152-X=8(3)152-8=X(不可取){列方程不能把未知数单放在等式的一边}

X

(1)X+8=152 X=152-8 X=144

检验:左边=144+8=152 右边=152 左边=右边

(1)弄清楚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审题意)(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用X表示未知数,(设未知数,找等量)

(3)列出方程(4)解方程

(5)检验,并写出答案。()

“审、设、列、解、验”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说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不解答)

1、果园里有桃树345棵,是梨树的3倍,梨树有多少棵?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6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七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节课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 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反思,总结以下几条:

一、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如何教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7

一、引导过渡, 转变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 首先要引出“未知数”概念, 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也就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要求的未知量。其次要引出“方程”概念, 教会学生熟练地解方程。在这个基础上, 从一些实际问题切入, 熟记各种数量关系式和各种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并由算术解法向方程解法合理过渡。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一定要与算术解法进行对比教学, 这样才不至于发生混淆。算术解法是直接用已知量列出算式并求出未知量, 要求的问题就是算式的结果, 这个过程是顺向思维。而方程解法是把要求的问题用未知数x表示, 并把未知数x作为一个条件参与列式, 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再解方程, 求出未知数x的值, 这个过程是把算术解法的顺向思维变成了方程解法的逆向思维。比较两种解法, 让学生辨清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过渡。

二、认真审题, 寻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 而建立等量关系又源于多种途径和方法。一是计算公式, 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二是数量关系式, 比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三是题中的关键句, 通过重点句子或词语的分析, 确定等量关系并列方程。比如“…比…多 (少) …, …是…的几倍, …比…的几倍多 (少) …”等。另外, 还可通过不变量、总量等于分量之和、已知量与对应分率等途径建立等量关系。有时候, 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 则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 先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在线段图上标明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未知量, 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借助图形直观地发现等量关系。

三、找准突破口, 巧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应用题, 首先要选设未知数x。如何选设未知数, 直接关系到列方程和解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 设未知数x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法, 也就是题目中问什么就设什么。比如, “五年级有学生162 人, 比五年级一班的3倍还多27人。五年级一班有多少人?”解这道题, 直接设五年级一班有x人, 列方程3x+27=162, 解得x=45。二是间接法, 也就是不直接设要求的问题为未知数x, 而是把与所求问题有关联的中间量设为x, 待求出中间量之后, 再根据题意算出最后要求的问题。比如“庄浪一小四、五年级学生共植树80棵, 五年级植树比四年级的2倍少4棵, 五年级植树多少棵?”这道题如果直接设“五年级植树的棵数”为x, 会给列方程和解方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如果间接设“四年级植树的棵数”为x, 然后列方程x+ (2x-4) =80, 解得x=28, 再根据题意算出五年级植树的棵数:80-28=52 (棵) 。

例谈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篇8

1. 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设置相关的问题串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理顺题中的数量关系。

2. 运用列表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请看下面一个行程问题: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教学时可设置下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题意的目的:

1. 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问题的两种对比方式是什么?(行程问题,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行驶和在普通公路上行驶两种方式)

2. 与行程问题有关系的数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路程s、速度v、时间t;关系:s=vt,v=s/t,t=s/v)

3. 题中已知哪些数量?未知量是什么?该设哪一个未知数为x,又可用x表示哪一个未知数?(普通公路长600km,高速公路长400 km;可设客车在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x小时,则客车在普通公路上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2x小时)

4. 题目中的哪一个句子揭示了相等关系?试将其写成等式。(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快45km/h;即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减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等于45km/h)

通过这样的设问引导,学生在充分思考后,已基本能充分且全面地理解题意。渐渐地,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种读题、审题的思考和分析方法。

紧接下来,再引导学生完善下面的表格:

用这样的列表法,可以把题目中所含的未知量和已知量清晰明了地呈现出来,便于理解题意,从而列出方程。对于数量繁多、关系复杂的应用题更应采用这样的列表分析法。

再看下面的例题:

某商厦进货员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8万元购进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厦又用17.6万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进的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4元。商厦销售这种衬衫时每件都是58元,最后剩下的150件按八折销售,很快售完,在这两笔生意中,商厦共盈利多少元?

教学时可设置下列的问题:

1. 问题的对比方式是什么?(第一批销售和第二批销售)

2. 与销售问题有关的数量有哪些?(进货量、进货单价、进货总额、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总额、利润等)

3.上述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用等式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①进货单价=进货总额 ÷ 进货量

②销售总额=销售单价×销售量

③第二进货量=2×第一批进货量

④利润=销售总额-进货总额

4. 这个问题中已知数量是什么?未知数量是什么?应该直接设未知数,还是间接设未知数?(已知两批进货总额分别是80000元和176000元、两批的销售单价都是58元/件;要求的未知数是总利润,但不方便直接设这一未知数,应间接设购进的第一批衬衫为x件)

5. 试用列表分析的方法表示上述有关的数量关系。(表略)

6. 问题中的哪一个句子揭示了由已知到未知之间的相等关系?试用等式表示。(第二批的进货单价比第一批的贵4元;第二批的进货单价减第一批的单价等于4元)

对于这样一道数量繁多、数量关系复杂的应用题,如果没有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读题、审题、分析和思考的方法,学生的审题过程便容易陷入漫无目的的左思右想的境地,最终没法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不能正确列出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9

贴近生活,体验数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案例

旧县游墩小学陈忠伟

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这就说明:数学教学空间是不能只局限于书本里知识,数学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且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自己的生活背景,这中间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再从现实中学数学、做数学,让数学知识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片断1】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应用题(板书:应用题),这些应用题记录的是我的学生杨美芳在星期天“当家”的事,(学生愣了:“当家”的事跟数学有什么关系呢?)

师:杨美芳同学是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记录“当家”的每件事情,你们想看吗?(学生兴趣很足)

师:老师要求你们边看边动脑,看谁的收获大。

出示:因为是弟弟同学的生日,杨美芳拿了80元零用钱给弟弟买了6朵鲜花,每朵2.5元,还有一盒蛋糕。问多少元一盒?

师:谁能把自己的解法说一说?

生:用算术方法解,数量关系是:一共的钱-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我用方程解。

师:怎样列方程来解呢?一边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生:我的数量关系是: 6朵花的钱+蛋糕的钱=一共的钱

师:你设什么为X呢?

生继续回答:解设:设蛋糕的钱为X元。

师板书学生的解法:6×2.5+X=20

15+X=20

X=5

师:这个问题同学已经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来解答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用方程方法来解答,你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生: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一共的钱

一共的钱-蛋糕的钱=6朵花的钱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X=6×2.5

X=20-15

X=5

师:一道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如果结果相等,说明解答对了,这也是一种验算应用题的方法。

师:你认为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生: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再列方程解答。

…… ………

反思: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知识还要回归生活。我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自己息息相关。我选择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当家”中的购物用钱、找钱等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断2】

…………

出示:杨美芳同学拿了爸爸给她当家的100元钱,去买早点,结果买了6个大油包,还剩91元,每个油包多少钱?

①指名读题小组交流讨论: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②指名回答

小组1回答:当家的钱-用去的钱=剩下的钱

小组2回答:6个包子的钱+还剩的钱=原来的钱)

③找到数量关系后,设什么为x?

学生1针对一种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2的作业投影

出示:美芳同学想,妈妈平时最喜欢喝可乐了,对,就买可乐吧,每瓶可乐2.5元,付出30元,找回12.5元,能买多少瓶可乐呢?

读题后,独立思考找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最快的同学板演,学生A:根据“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这个数量关系解答,学生B:根据“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来解答的)再指名板演的同学讲解题的思考方法。

师问:你还有不同方法吗?

学生C的作业投影

…… ……

反思: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为此,我打破数学教学中的常规,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竞赛学习的方式,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片断3】

…………

三、竞赛练习回顾总结

1、小组竞赛:我买了好多小菜,其中青菜最便宜,每千克0.8元,我付出5 元,找回3.4元。你猜我买了多少千克青菜?

独立思考解答看哪组同学又对又快,而且准确。反馈结果是第三组准确率最高。

2、男女竞赛:我买来3袋面粉包饺子,用去1.2千克,还剩0.3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反馈结果:男生有14人做对,女生有12人做对,男生获胜。

3、回顾题:这时,爸爸捧回2束同样朵数的鲜花,与我买的鲜花加起来共有20朵。爸爸捧回的鲜花平均每束有多少朵?

先让学生读题。

师: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1问“我买的鲜花”是多少?

学生2急着回答“是6朵”。

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2继续回答:李茹的第一事就是给妈妈买了6朵鲜花。

师:你真聪明。

然后小组讨论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独立思考列出方程,最后反馈。

学生A回答第1种的解法:爸爸买的鲜花+我买的鲜花=一共的鲜花,学生B回答第2种的解法:一共的鲜花-爸爸买的鲜花=我买的鲜花。

4、归纳解题步骤:先让学生归纳,再回顾课本。

5.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四.开放练习发展思维

准备好中餐,我数了数剩下的钱,还有46元,就去买水果,看见苹果每千克5元,梨头每千克4元,橘子每千克3元,除了买水果外,还要剩下18元钱买生日蛋糕,我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好呢?

①让学生同桌讨论

②反馈(有的都买苹果、有的都买梨、有的买橘子梨……)

…………

【课后反思】

很多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意识是比较弱的。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谈何自强自立?所以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能在学习上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生活上能从小培养他们当家做主,适应社会,使他们品学皆优。

总之,本课教学的设计着力体现“生活数学”的意识,打破课本知识内容偏、旧远离儿童的生活实际,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现状,将数学的学习置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

一、在“当家”中学好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节课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这个开门炮的打响,改变传统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一课一例,题材呆板,枯燥等等问题,把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社会,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更好地接触数学现实,培养数学头脑。

2、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都环绕着一个“当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结合教学内容,灵活编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三个环节的第②题中“我买的鲜花”这个条件的出现,让学生把“当家”的事有个整体的认识,起到“前呼后应”的作用,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最后一个“开放练习发展思维”这个环节的安排,不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巩固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突破了难点。

二、在“当家”中用活数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乃至孩子的一生,自主自立能力比读书、成绩更重要,它是孩子成长中最基本的素质。“准备好中餐,我数了数剩下的钱,还有46元,就去买水果。”这个环节课堂上的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

2、本课的教学还让学生从小学会尊敬长辈,学会理财,学会当家作主。只有早放手才能早独创,只有早当家才能早成熟,只有在当家做主的实践中才能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锻炼未来的“当家人”。

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0

默认分类 2009-10-22 13:50:15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加强题意内化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把应用题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压缩成以数量关系为核心的若干临时信息组块的能力。故列方程解

应用题的教学除了教授一般方法例如解题步骤之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宜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理解,牢固掌握应用题中惯用名词术语的意义及常用的等量关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的互化练习,借此提高外部言语内化的信息转换能力。

(三)加强分析题中关键词句和非关键词句的练习,借此提高对题目信息筛选、压缩的能力,控制内化前后信息“质的一致性”。

(四)加强整体把握题意的综合能力训练,借此提高对题目内在逻辑的理解以及对题意的知觉水平。

(五)加强对题目矛盾条件的觉察能力的培养,借此提高内化过程中思维的监控水平。

(六)通过列举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还可以进行把复合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问题,把同一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位置互换重新编题等等练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 篇11

关键词:

一、以中考题为例,说明“猜数,验证、列不等式”解方程的方法

2010年宁德中考题第23题:据宁德网报道: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宁德市的成功举办,提升了闽东茶叶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今年第一季茶青(刚采摘下的茶叶)每千克的价格是去年同期价格的10倍。茶农叶亮亮今年种植的茶树受霜冻影响,第一季茶青产量为198.6千克,比去年同期减少了87.4千克,但销售收入却比去年同期增加8500元。求茶农叶亮亮今年第一季茶青的销售收入为多少元?① 方程是什么?② 在解决哪一类问题时,使用方程?③ 使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 找出未知信息、已知信息。

①这道题目中涉及了茶叶价格,产量,收入三个方面的数据,根据今年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的产量,可以计算出去年第一季度产量:198.6+87.4=286(千克)

②今年茶叶价格是去年价格的10倍。③今年销售收入比去年多8500元。

2.探索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的数量关系。

在表格中列出未知信息和已知信息,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四个未知信息:去年单价,今年单价,去年收入,今年收入。对于学生来讲,会比较困惑,应该设哪个未知量为x?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用单价组数据表示收入组数据的公式是:单价×产量=收入。而用收入组数据表示单价组数据的公式是:收入÷产量=单价。发现第一个公式形式较简单。因此我们选择在单价组中设未知数。同理,可知用去年的价格表示今年的价格较简单,所以设去年的单价为x元。

3.列方程。部分同学对列方程的有一种懵懵懂懂、无处下手、的感觉。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可以把列方程看是一种猜未知数并确保猜到的数据是可靠有效的游戏。以本题为例,猜未知数列方程的步骤如下:① 猜未知数的数值。如果让同学们来猜未知数(去年的价格)的具体数值。有的同学会直接猜简单的数字,例如1元/千克。② 根据未知数的值计算其他未知数的值。接下来,我们根据去年的价格1元/千克进行计算。求出其余三个未知量。

今年价格:1×10=10(元/千克)

去年收入:1×286=286(元)

今年收入:10×198.6=1986(元)

③ 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可靠。根据猜的数值计算得到的今年年收入是不是比去年收入多8500元呢?

1986-286=1700≠8500(元)

④综合以上算式,可得到一个不等式:

1×10×198.6-1×286≠8500

为什么,得到的是一个不等式呢?这是因为我们猜得这个数据不可靠,如果猜多次,很花费很多时间,效率比较低,那么怎么才能确保猜对呢?我们就把去年茶叶单价用x表示。这时用x替换上面不等式中的数字200。即可得到新的算式,因为x是正确的可靠的,所以不等式就变成了等式:

x×10×198.6-x×286=8500

4. 解方程,检验结果,作答。通过解方程,求出x=5,并将5代入方程,检验是否为方程的解,将5代入题目,检验是否为题目的正确结果。

二、“猜数、验证、列不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方法的改进

在方程中含有多个未知信息时,我们可以选取某一个未知数的值为“1”。如果选取简单的未知数为“1”,则会使方程的形式简单,解方程较快。何谓“简单”呢?简单是指通过这个未知数计算其他未知数的算式简单,比如乘法比除法简单。例如本题中,利用单价计算收入比利用输入计算单价简单。简单也可以理解为这道题目中所有未知信息的起始点,例如本题中,去年的价格为所有未知信息的起始点。设原始未知信息(第一个未知的信息)为x,这样能使方程的形式更加简单。

三、小结

1.在使用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使用验证猜的未知数是否正确的方式来列方程。具体步骤参照上题解题过程。采取这种方式列方程的好处在于:在无法直接根据已知、未知信息列出方程,或者找不出题目等量关系的情况下,选择猜其中一个未知数据的值,例如为“1”。然后,把“1”当成已知数据,计算其他未知数据,并验证是否符合题目的数据关系。如何符合,则会得到一个等式,则“1”为未知数的正解。大多数情况下,“1”并不符合题目的数据关系,则会得到一个不等关系。这个不等关系的源头是“1”,如果把“1”改为x,则可得到一个等式,这个等式即为表达题目等量关系的方程。

2. “猜数、验证、列不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使学生更能理解方程的本质和作用,这种方法弱化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强调的“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过程,使得学生在“猜数,验证、列不等式”的过程中,轻松顺利的列出方程。

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 篇12

多次出现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前两次, 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二元或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给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想, 方法和步骤, 打好了基础, 就会一通百通。下面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例, 说明教学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规律, 以及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的做法。

我们知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 审题, 要透彻理解题意, 明确哪些是已知量, 哪些是未知量, 有几个未知量, 根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有几个未知量, 就应有几个相等关系, 因此要全力找出这几个相等关系, 特别要注意挖掘隐蔽的相等关系。

(2) 设元, 根据题目要求, 考虑用直接设法还是用间接设法, 同时要考虑设几个未知数为宜。

(3) 列式, 根据题目中相等关系, 找出相等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列方程时要注意未知数的个数与方程的个数一致, 避免列出方程解不出来的情况出现。

(4) 求解, 是主要步骤, 根据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解出所列方程或方程组。计算的准确性决定答案的正误, 计算速度决定做题的效率。想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速度, 最有效的方法是做题——找解方程的类型题, 做完后总结方法。

(5) 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 检验方程或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一方面检验方程解的正确性;另一方面, 有的实际问题可能解得出答案, 但实际上解并不符合题中要求, 此时也显示出检验的重要性。

(6) 作答:根据所设要求, 写出正确合理的答案。答是一个易被遗忘的步骤, 特别是答语中的单位名称, 更需要注意。然而当“答:——”成为一种习惯后, 就绝不会忘掉。

以上步骤中, 前两步是基础, 第三步是关键, 如果“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是过了关的, 那么上面最后三步是不成问题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前三步上, 这是这一节教学成败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与智能的重要场所。

例如:某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 卖出后盈利25%, 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5%, 利润又是多少?

分析:盈利: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

亏损: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0

解:设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

x+25%x=60

由此得x=48

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

y-25%y=60

由此得y=80

两件衣服的进价 (和) 是x+y=128元,

两件衣服的售价 (和) 120元。

∵进价>售价

∴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亏损。

说明:在解答此题时, 大家很容易理解为不盈不亏, 其原因是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 好像持平, 其表面看起来不盈不亏, 其实每件衣服盈利率的标准量不同。我们通过列出两个方程, 进行综合分析, 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解应用题的前三步是密切关系的, 有时甚至是交织在一起的, 在教学中怎样破这一环节呢?

(一) 要引导学生认真“识题”要分清题中哪些是已知, 哪些是未知量, 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些关系是直接给出的还是间接给出的, 凡涉及到教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公式、定律时, 应该结合题目予以复习, 不要认为这些公式是学过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遗忘是学习的特点之一, “温故而知新”只有在新旧知识的反复循环中, 才能巩固加深学过的知识, 才会获得新的知识, 如果忽视这一点, 就会给整个教学带来困难。

(二) 要重视“用未知数表示代数式”这一环节的教学。一个应用题中往往含有若干个量, 当我们选择某一未知量为未知数后, 就要用这个未知数表示其他相关的量, 即把其他相关的量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这一步对初学者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 不要设完未知数后就立即进入列方程, 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 要引导学生搞清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并熟悉它们的变形如: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距离

工程问题:工作效率×时间=工作量

搞清这些基本关系式, 对于解决常见的应用是很有好处的。

(四) 要注意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例如:轮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 由于顺水和逆水的方向不同, 速度也就不同, 所用时间也不相等, 但我们要抓住这道题的等量关系, 即:顺水中航行的路程=逆水中航行的路程, 顺水中航行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速。

逆水中航行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速等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 抓住这一点,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摘要:列方程解应用题是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课题, 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 特别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篇13

执教: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张巍巍

教案背景:

针对五年级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问题,我们把《列方程解应用题》作为一个小专题,在网上进行了一次教研。由我主备这节课,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并通过发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我针对大家的宝贵建议对教案进行整改,最后由我亲自执教后再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列方程和解方程。本节课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中的例1为例,题材源于足球的构成,即一个现代足球是由12块正五边形的黑色皮和20块正六边形的白色皮制成的。因学生在掌握新的解决问题思考方法的过程有点缓慢,对于本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应该也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应从简单的生活中的实例慢慢引入教学。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问题。

2.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正确的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足球,板贴,若干学习单。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课前教师出一个字谜:这个字由横和竖组成,横的数量是竖的数量的3倍,打一个字。学生猜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字谜里能找到等量关系式这样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互动,既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出示足球)教师和学生通过谈话引入本课,再引导学生观察足球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足球上的白色皮是六边形,黑色皮是五边形。教师出示数学信息: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黑色皮有多少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事物谈话引入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足球上的花纹,不仅知道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弄清题意,画线段图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黑色皮有多少块?”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确题中的“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这一数学信息是关键,它表示了黑色皮与白色皮之间的关系,同桌合作试画线段图后,学生讲解线段图的画法,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让学生根据线段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对应的方程。

(1)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2X-4=20

(2)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2X-20=4

(3)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2X=20+4

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在学习单上,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指名学生板演,讲解。

3、解方程,展示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稍复杂方程的解法,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订正。学生讲解解方程的步骤。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提示验算。

(1)先把2X看成一个整体2x-4 =20

先求2x 的值2x-4+4 =20+4

得到2x的值,就可求出X的值2x =24

X=12

(2)先把2X看成一个整体2X-20=4

先求2x 的值2X-20+20=4+20

2X=24

X=124、总结概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先由学生独立总结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验算并写答语。

【设计意图: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生生合作,画出线段图,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中获取知识,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根据下列句子说出题目中的的等量关系式。

故宫的面积比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倍少16万平方米。

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千米。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

2、先画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找出所有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下题。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比大洋洲面积的4倍还多812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基础,再通过此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回顾新知,全课小结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也就是稍复杂的方程。这节课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教师经常会觉得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顺向思维,比孩子们之前一直用的算术方法也就是逆向思维简单多了,可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我认为学生在刚刚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对于一部分接受慢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很难的,因为前四年的数学学习中,他都是逆向思维的,突然我们学到了方程,就告诉他们说这是顺向思维,这样的方法简单,孩子们可能一时转不过这个弯来,并不认为这样的方法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在逐渐慢慢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方程来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到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是很简单。

下面简单谈一谈上完这节课后的想法: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先出示学生熟悉的足球,再以谈话引入本节课,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学习当中。学生通过观察足球上的花纹,不仅知道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令一些数学家、建筑学家和化学家着迷完美的球形结构,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其中包括4个小活动:

1、弄清题意,画线段图;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展示交流;

4、总结概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在这些活动中我都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力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中获取知识,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精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有了前面的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的基础,再通过此环节的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尽量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下主动地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第四个环节:回顾新知,全课小结

通过小结,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篇14

解:设舞蹈队有 人.

答:舞蹈队有23人.

5.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或 )

引导:例题的方法最简单,解题时要用简单的方法解.

(三)变式练习

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人数的4倍少8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图书室有文艺书180本,比科技书的2倍多20本,科技书 本.

2.养鸡厂养母鸡400只,比公鸡的2倍少40只,公鸡 只.

(二)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多少只?

(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课后作业

(一)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买3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0.9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6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钱?

上一篇:心达康片说明书下一篇:与于中丞,与于中丞刘商,与于中丞的意思,与于中丞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