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24-07-26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共8篇)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6篇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从最后两次考试来看,29、30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有进步,保持在年级前面。特别是30班,在期末统测中位列年级第一,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提高,上课能认真听讲,语文学习习惯开始养成。

但是也不容乐观。因为29班的学生成绩相差悬殊,30班学生优秀率不高。这恰恰是一个班的语文成绩真正上层次的根本。所以,这一学期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艰巨,在保中间的基础上要做好两头的工作。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五个不同主题来编排。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五、教学措施

1、继续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打造高效课堂。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六、教学进度

根据本期学习时间短,后期学生要进行生动会考,把本期课程作如下调整:

第一周:入学考试,讲评;《与朱元思书》;

第二周:《五柳先生传》、《马说》;作文训练1;

第三周:《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第四周:《小石潭记》;作文训练2;

第五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第六周:《满井游记》;《诗五首》;作文训练3;

第七周:《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第八周:《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作文训练4

第九周:《再塑生命》;《雪》;

第十周:《雷电颂》;期中检测

第十一周:《短文两篇》;作文训练5

第十二周:《海燕》;《组歌》;

第十三周:《敬畏生命》;作文训练6;

第十四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迷》、《大雁归来》;

第十五周:《喂,出来》;《云南的歌会》;作文训练7;

第十六周::《端午的鸭蛋》;《吆喝》;

第十七周:《春酒》、《俗世奇人》;

第十八周:复习,期末检测。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基本情况

本人担任八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共有学生114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优秀生占18%,中等生占40%,基础较差的占42%,可见学生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阅读、写作能力所致。

二、工作目标

1、以兴趣小组的形式,促优辅差,让优秀生带动基础较差别的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2、以课堂教学为点,课外拓展为面,点面结合,加强阅读、协作训练,提高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以教读课文为主,自读课文为辅,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课题,认真组织教学。以点带面,尽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1、深入课题研究,把加强师生互动作为典型教学案例,重点钻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有效地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中应增强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指导学生捕捉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顺序,揣摩作者写作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从而学会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各中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掌握该表达方式的运用对表现文章中心的好处。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尽量模仿。

4、自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阅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文章的布局谋篇,结构层次、写作意图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设计题目,相互考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5、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

(二)充分发挥语文兴趣小组的作用,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继续发挥学习兴趣小组的作用,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做到合理搭配、细致分工,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选取在语文科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尽量把小组活动落实到实处。

2、以小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首先,继续加强名著训练,通过课外指导,集中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其次,与政教处倡导的读书活动相结合,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知识;再次,配合文学社,加强写作训练,以组长牵头,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3、发扬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小组长承担两名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引导各组长尝试批改作业,填写好批改纪录。发现问题,及时求助于语文老师,并帮助其他组员解决疑难问题。

(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利用公开课活动,学习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随时检查自己的教研成果,虚心接受本组教师的意见,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的心得,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举办一次作品展览,展示教研成果,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四)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教材中《编写短剧》为研究主题,分三阶段进行研究:首先是宣传发动阶段,其次是收集故事材料阶段,最后是指导创作阶段,整合成册阶段。

(五)加强学籍成绩的评估管理工作。除教务处制订的学籍成绩期中、期末占60%外,本学期将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估,大致按照单元考试成绩20%,平时作业成绩10%,上课表现成绩10%评出平时成绩。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分别为'咏物情怀','道德修养','事理说明','小说之林','人生体验','精彩演讲'。围绕着主题词,各单元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全书共收30篇课文。每单元配编同主题的诵读欣赏的古今诗歌2—3首(其中有两个单元选了文笔精华)。其中含文言文6篇。

阅读应达到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从写作方面看,注意了写作材料和文体等方面的写作训练。几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分别是: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写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写简短的演讲稿。修改作文训练方面,本册教材着重进行语段的修改训练。

'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各有三则,穿插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结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市场,研讨热点,阐明主张,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专题活动为两个,专题设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其内容和目标的设计,以学生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本册书设计了《鸟》和《叶》两个探究式的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

教学过程中要落实以下四点

(1)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要求全面得到落实。

(2)阅读教学中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发现能力的培养。

(3)要充分发挥自由读写单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4)在写作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内容具体,学会根据生活的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二,所教班(年)级学生现状及对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由低于区均分到超区均分,我们将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实际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继续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虽然七个班语文成绩有所差异,但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本(年)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继续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深入研究'教考统一'的课题,在把握好教学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对教与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落实'教考统一'精神,以求教学实效。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从培养兴趣着手,用图片,实物,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2)课后复习习惯

(3)课文背诵习惯

(4)作业习惯

(5)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

(6)上课作笔记习惯。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4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新课程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评价新思想,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

在值周工作中,按时到岗到位,严格要求,力求能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督查教师到岗到位工作中能按原则办事,力求多发现多记载好典型;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一如既往地喜欢语文,并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统考中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在办公室工作中能厉行节约,协调好各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个人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新思想,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及时物化个人研究成果,力争能在国家级报杂上发表文章。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1、研究学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2、研究备课及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作业,分层要求,力求落实,扎实有效;

4、研究阅读与写作教学,真正做到应付考试与提高语文能力完美结合。

在行政工作中:

见《新岗位新想法——办公室学年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周别起止日期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2.24——2.28寒假作业检查评比、课文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3.1——3.7

第五单元教学(作文评改实验)

3.8——3.14第五单元复习与第一单元教学(语文古诗词积累考核)

3.15——3.21第一单元教学

3.22——3.28第一单元教学与复习

3.29——4.4

第二单元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考核)

4.5——4.11

第二单元教学与复习

4.12——4.18第六单元教学

4.19——4.25第六单元教学与期中复习考试

4.26——5.2

期中总结分析与第六单元教学(第四届语花杯作文竞赛)

5.3——5.9

第六单元教学与复习

5.10——5.16第三单元教学

5.17——5.23第三单元教学与复习

5.24——5.30第四单元教学(古诗文及经典阅读评比)

5.31——6.6

第四单元教学与复习

6.7——6.13

其它教学工作

6.14——6.20期末复习

6.21—6.27

期末复习

6.28——7.4

期末复习、考试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四助五步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以及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特此制定本次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期学习,让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册书中的有关知识,并能很好的运用,使文本和学生的思想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发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品读语言、搜集并巧用各类资源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本期奋斗目标

1.希望通过本期努力,在期末全县统考中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都进入一类校前三名。

2.希望通过本期积极参与教研教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力争让学生满意、学校满意、自己满意。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期教材的编排仍然是分为六个单元共30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期文言文的学习明显增多,单独设两个单元,因此教学的重难点就不言而喻。本册书单元主题鲜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层层深入,细细渗透,旨在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我结合单元主题对本期教材做以系统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篇目有《新闻两则》《芦花荡》。学习这个单元要突出两点:一是审美,二是爱国,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第二单元:主要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本单元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述性作品,将这种博大的感情熔铸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学生通过听、读、说去细细地感悟和理解。

第三单元:主要篇目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所以,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主要篇目有《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本单元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级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第五单元:主要篇目有《桃花源记》《短文两篇》《杜甫诗三首》。本单元所选篇目都是文言诗文,有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谈到了古代文人对自己志趣节操的表白,有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有的则赞美了古代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聪明才智。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学习。

第六单元:主要篇目有《三峡》《短文两篇》《诗四首》。本单元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心灵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县前五名。

三、方法与措施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高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全面复习(4月上旬——5月上旬):全面复习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

二、查漏补缺(5月上旬——5月中旬):针对第一阶段的复习进行小结,巩固训练;

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复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实施一年半以来, 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经历着一场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新的学习要求和评价制度下, 给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尤其是身处山区农村学校的老师提出了很多、很新、很高的任务和要求.下面我就对施教人教A版《数学3 (必修) 》 (以下简称《必修3》) 的认识、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摸索出的一些应对措施求教同行.

1对教材的认识

1.1内容体现基础性, 符合新课标要求

《必修3》的主要内容是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其实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这些思想就已经成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统计活动、随机现象、算法思想均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这些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将来进一步进行专业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这些正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中的“构建共同基础, 提供发展平台”以及“与时俱进的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

1.2内容加强了应用性和可探究性

新课程在保证思维训练的基础上, 加强了内容的应用性和可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供了帮助.如算法的学习不仅继承了逻辑思维训练的严密性, 而且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将思维的步骤更细化和程序化, 使得学生不得不去理解和把握处理过程的每一步.

对统计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到与确定的思维模式不同的统计思维, 认识到一些确定思维无法解决的问题却能通过统计推断来处理, 以及一些偶然现象背后的必然规律等.

学完概率后, 学生的印象非常深, 他们可以很快而又自然的将之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诸如对天气预报、风险性、安全性、把握性等含义, 有了更深的理论性理解, 并知道可能性是可以通过计算而得到的, 从而更加坚信科学的作用.

1.3内容编排强调知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与以往的编排有所不同的是, 在没有接触过排列组合这个强大计算工具的前提下学习概率, 因此有老师为此感到不顺, 认为这种编排不够合理.对此, 本人的理解是:

1) 必修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 因此对内容的要求主要在理解相关概念含义和简单计算上, 对计算要求并不高, 课标将计数原理的内容安排在了选修系列2中, 并只对理科生作要求, 因此这样的编排在保证课标要求达到的同时, 既减少了文科生的学习负担, 又反映了《课标》“提供多样课程, 适应个性选择”的新理念.

2) 新教材中的例题在计算可能性总数或概率时, 常采用列表或画树状图这些较原始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虽然繁琐和笨拙, 但就是这种返璞归真式的分析却揭示了我们计数原理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也正是《课标》“强调本质, 注意适度形式化”的教学理念的一个体现.

1.4内容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算法思想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程序的方式来实现;统计中对数据数字特征及图表的分析等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概率中的模拟试验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计算器来进行等, 这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高二上半年比起高一学年的教学要轻松很多, 总体上没有高一时候赶进度的迹象,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与问题.

2.1算法内容加重了不少教师的负担

算法作为重点内容首次列入高中数学必修课程, 给一些教师增加了不少的负担, 很多学校都是先讲第二章和第三章, 然后再回头讲第一章.对于“算法”的教学, 很多老师感到步履艰难, 力不从心, 尤其是对年长老师来说, 总感觉还是学生比教师更懂.教师要学习新知识, 如计数变量、累加变量、直到型循环、当型循环、赋值语句.对于以前没有学过程序语言的教师, 则更要重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有听到任课老师这样的声音“备了两个多小时的课, 在课堂上不到15分钟就讲完了”, “对于学生的程序设计, 是否对错自己心里无底”, “我看了三四遍, 还是不知道如何来讲”等等.

2.2无法对新增内容难度的把握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这个问题主要是集中在“算法”一章, 对这章教学结果的评价, 或者进一步说在高考中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考不甚清楚.

2.3限于学校条件, 纸上谈兵学“算法”

山区农村学校硬件缺乏, 编写的程序无法上机验证, 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做算法设计犹如“闭门造车”, 屡有“出而不能合辙之苦”.调查表明,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算法的学习, 无论学生用自然语言、程序框图或用程序语言表示算法, 都难以从中发现自己设计中的错误, 尤其是初学阶段.

2.4教材中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地方

教材对于某些概念不太一致, 令人费解.如教材《必修3》第6页提到“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 把两者的概念等同起来, 而在《选修1-2》框图内容中, 则指出“流程图包括程序框图、工序流程图等”, 也就是说程序框图是流程图的一种形式.又如“循环体”的概念, 在教材第12页和29页中分别提到:“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这里的循环体是由计算机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构成的”.按此理解, 循环结构的条件判断也是反复执行的语句, 也是循环体的一部分, 但在教材第13页和30页中标出的两图, 却把条件判断部分从循环体中分离出来.

2.5教学任务无法如期完成

山区农村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弱, 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各类教辅资料的疑难问题上耽误过多的时间, 再加上教师以原有经验来对待课标教材拔高一些教学要求等原因, 致使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即使严格按照课标要求组织教学, 学生学习的技能也普遍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笔者所在地区几所农村学校在《必修3》模块检验测试平均分:文科50.70, 理科59.67.另外, 枯燥的数据处理, 繁琐的程序让学生难以体验数学是“自然的”、是有“亲和力”的.

3采取的方式与方法

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 我们在摸索中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3.1分析借鉴, 把握难度

研究2007年参加新课程的4个省的高考试卷, 从这些省的高考试卷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从而更好地把握平时的教学方向, 具体分析如下:

山东卷:理科4题, 其中3道选择题共15分, 分别是①统计中的直方图 (必修) ;②算法中程序框图 (直到型) 阅读, 给出运算结果 (必修) ;③二项分布 (选修) ;还有1道解答题, 求分布列和概率, 与一元二次方程有无实数根联系共12分 (必修、选修) .这样理科在这两本书共涉及27分.文科2题, 即上面的①②, 共10分.

广东卷:理科3题, 其中1道选择题, 1道填空题共10分, 分别是①直方图与算法巧妙结合, 在流程图上填上相应的判断条件 (当型结构) (必修) ;②古典概型 (必修) ;还有1道解答题, 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回归直线方程, 画散点图, 运用回归直线作出判断 (必修) 共12分, 这样理科在这两本书共涉及22分.文科2题, 两个都是选择题, 其中1题与理科①同, 第2题考查古典概型, 共计10分.

海南宁夏卷:理科4题, 其中2道选择题, 共10分:①算法中的程序框图阅读 (当型结构) (必修) ;②样本的标准差 (必修) ;还有1道填空题和1道解答题, 填空题涉及计数原理中排列, 组合问题 (选修) , 共5分, 解答题涉及几何概型与二次分布列相结合的综合题 (必修、选修) , 共12分.而文科3题, 2道选择题同理科, 还有1道解答题, 第1小题考查古典概型, 第2小题考查几何概型 (必修) , 共12分, 这样理科总共27分, 文科总共22分.

通过对上面4个省的高考试卷的分析, 为我们平时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帮助, 也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算法初步”一章的学习主要是算法的思想而不是程序语言的学习和设计, 所以把算法思想讲好后具体的编写程序语言可以大家讨论着来或让学生自行阅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比较多的采用这样的方式, 获得比较不错的效果;在“统计”学习过程中, 则让学生主要是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 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 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对高考题的分析使得我们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3.2保障课时, 依标施教

我们在《课标》教材实验的一年半中, 认真落实:

1) 数学教学课时量的保障.高二年级在周一至周五的学习日中, 安排5节数学课, 晚自修安排1-3课时进行强化训练;

2) 学期初认真制订教学进度表, 制订时兼顾两个原则, 一是依据《课标》要求, 二是结合教学实际.

3.3集体备课, 用好教材

集体讨论一章的所有内容后再分课时分组进行备课.根据新课程实验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或补充, 如补充适当的加乘原理和简单的排列组合公式, 解决新教材部分用到这方面知识的题目的矛盾.对一些不适应我们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替换, 重置, 简化等, 对一些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讨论.

3.4运用实例, 激发兴趣

《必修3》的内容, 很多都可以联系到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 即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体现课程的本质思想,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 实现两个数a, b的交换.这是算法中的一个难点, 算法关键的步骤如图1.学生一般很难理解临时变量temp的作用, 容易错写成图2的情况.但如果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则学生都容易理解与掌握.例如如何变换红、黑两瓶墨水?学生能容易地说明交换的过程:

第1步:找一个空的瓶子 (记为temp) , 把红墨水瓶 (记为a) 的墨水倒入容器temp中 (此操作相当于temp=a) .

第2步:把黑墨水瓶 (记为b) 的墨水倒入红墨水瓶a中 (此操作相当于a=b) .

第3步:把临时容器temp中的墨水倒入墨水瓶b中 (此操作相当于b=a) .

对这个问题进行抽象, 就得到交换两个变量值的一般算法步骤.

教材中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累加求和:求1+2+3+…+100 .用累加法求其和, 在这个算法 (图3) 里面, 学生比较难理解sum=sum+i以及i=i+1这两部分.试想, 如果依次把1个球、2个球、3个球…100个球放入一个名为sum容器中 (图4) .

其过程用表1表示:sum=sum+i相当于容器在原有球的数量上再加上i个球.在算法及程序语言里, 变量相当于一个可随时改变其所装内容的容器.而这里的累加变量sum以及计数变量i都当作一个容器去理解时, 会容易得多.

总之, 随着新课改试验的不断推进, 我们还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改的任务, 而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策略方法更是我们的责任.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做扎实, 我们也会在实施新课改的机遇中从不会到会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杨开山, 曲树金.课标教材《数学3》中“算法初步”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8, (1-2) .

[2]郭慧清.对“算法初步”教学的若干认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7, (8) .

“巴西”教学解读(人教版) 篇3

知识与技能: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属于“新大陆”上国家之一,人口组成与其它“新大陆”国家有共同性——“民族的大熔炉”,各色人种俱全。教材除描述性语言外,一个“家庭”的案例是了解巴西种族特点的材料。通过实例认识种族融合、文化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济发展需要一定条件,巴西依靠自身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成为全世界的典范。时间线索图体现了巴西“单一经济”的发展历程;地图中纬度信息隐含着热量、气温等条件,图形中有海拔、矿产资源的信息,可以对应上升至农业生产条件、工业资源与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前后对比形成“发展中”巴西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巴西是现今地球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在热带雨林开发方面是其它国家各地区环境保护的前车之鉴。

二、教材分析

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巴西人口组成的特征——多样混杂,是“新大陆”的共性。巴西土著居民是黄种人。1500年殖民后,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纷沓而至,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余人。然而巴西印第安人却死于屠杀和疾病,至1922年仅存26万,而后略有回升。现在巴西人口组成中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约占6%,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等黄种人。由于这种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一个小朋友“卞卡”家庭成员的人种组成恰似“联合国”,是千千万万巴西家庭人种组成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2.发展中的工农业

殖民者在巴西发现红木后,大量砍伐运回欧洲。此时砍伐巴西红木成为当地主要生产活动,也被称为“巴西红木时代”。“红木(Brazil)”一词慢慢成为这个国家的名称“巴西”。在随后的两个世纪,砍伐了大约5 000万株,导致巴西红木数量剧减。至18世纪时这种经济活动终于崩溃。目前红木在巴西大部分地区绝迹,成为濒危物种。

1532年葡萄牙殖民者将甘蔗引种、非洲黑人劳动力贩运到巴西后,巴西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产区和欧洲主要的蔗糖供应地,也是当地传统甘蔗酿酒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巴西开始实施甘蔗酒精生产计划,甘蔗主产区的2/3被用于生产酒精,目前甘蔗及其副产品是位居石油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来源,并用于生产塑料等;蔗渣大量用于还田和造纸等方面。17世纪巴西首次发现并找到含有金刚石的砂砾层后,掀起了百年的“采金热”。欧鲁普雷图因有黑金矿被命名为黑金城,仅在其后的50年间靠采金富裕的当地人不惜用成吨的黄金装饰教堂,创造了体现殖民时期巴洛克艺术南美教堂的巅峰,也因此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仅在18世纪的100年中,黑金城就产出200万克拉金刚石、1 200吨黄金,有些年份黑金城黄金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40%。淘金高潮时黑金城人口多达11万,而当时美国纽约才只有5万人。咖啡在巴西18、19世纪之交得到大发展,1810年起咖啡庄园连片兴起,19世纪50~80年代成为咖啡盛世,那时约有40亿棵咖啡树,前后共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一直左右国际咖啡市场的价格。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从而赢得“咖啡王国”的美称,成为咖啡世界的“巨人”和“君主”。在较长时期内,咖啡占巴西出口总收入的2/3。巴西是天然橡胶的故乡,种植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得到大发展。19世纪末巴西曾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二战后汽车、飞机对天然橡胶需求增大,巴西天然橡胶重新出现振兴的局面。

巴西曾一直是“单一经济”,依赖某一种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19世纪末巴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靠国外资本和技术成就了“巴西奇迹”,建成比较完整的工农业体系,在世界所有国家中均占一席之地。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行列,咖啡、甘蔗、柑橘等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大都居世界首位或前列,优先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如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占统治地位。

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亚马孙河流域靠近赤道,丰富的降水量使森林生长得特别茂盛。这块丛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有700万平方千米,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大半位于巴西。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巴西的亚马孙雨林正在遭受惊人速度的破坏,平均每8秒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森林覆盖率已从原来的80%减少到58%。最严重的1995年一次性毁林近3万平方千米,到目前被毁森林总面积已近60万平方千米,并导致水土流失、暴雨、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已引起巴西以及国际环保组织的密切关注,专家们说,这种情况对物种保护和全球气候的平衡有可能构成威胁。

三、图表利用与活动建议

1.“巴西文化的多元性”(P83活动)

巴西的白人最初来自欧洲,也带来了欧洲宗教及节日。狂欢节原是基督教的节日,巴西的狂欢节可能融入了非洲黑人对本土文化的崇拜,也可能已经是非洲和伊比利亚两种文化的混合体。狂欢节现在成为盛况空前的非宗教全民联欢活动。桑巴最早起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也有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通过被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带到巴西,再与流传至当地的其它文化混合,渐渐演变成今日的桑巴。20世纪初,巴伊亚州的妇女们将这种舞蹈带到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从此桑巴从沿海流向内地,从贫民窟流向上层社会,从黑人、混血传播到白人中间。同时,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为主伴奏的乐器,逐渐被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的铜鼓、大锣、钹等打击乐器所取代。桑巴现已被公认为巴西和巴西狂欢节的象征,是最大众化的巴西文化表达形式之一。巴西足球是从欧洲传入的。人种的通婚为巴西人造就了足球运动先天的身体和运动优势,融入各种技能甚至舞蹈动作的全民性运动将足球技巧发挥到极致。可见,多民族的融合交流,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尤其是包容性更大的现代社会,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2.“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P85图9.20)、 “巴西工业分布与原材料(农、矿产品)的关系”(P86活动)

农业需要依赖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气候、水文、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的特征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工业生产需要原料,矿产资源分布、农业生产空间特征,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地域性。

低平地势、深厚土层、肥沃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亚马孙河流域具有水热优势,且河流谷地、赤道低气压带风速不大等条件,共同造就了亚马孙平原的天然橡胶集中种植区。巴西热量丰富,东南沿海地势较低平,季节性降水适宜,成为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及粮食主要种植区,如棉花成就了东南沿海城市的纺织工业和商品工业;东南沿海中部的铁、锰、石油等矿产,奠定和支撑了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贝洛奥里藏特“工业三角”的钢铁、汽车、造船、化学等产业部门。

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P87图9.25)、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P88图9.26)、“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P89活动)

亚马孙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被称为“地球之肺”。这里蕴藏8亿立方米的木材,经济价值超过7 000亿美元,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45%。生物物种占全世界总数的1/5,植物种类和鸟类各占世界的一半,淡水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8%,河里有2 000多种淡水鱼,是人类非常珍贵的生物资源宝库。亚马孙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森林还具有改善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

大量移民涌入亚马孙地区,造成农业耕地紧缺,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如天然橡胶,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粮食需求,为了生产更多的乳畜产品,亚马孙外围地区毁林造田现象十分普遍。另外,无序采矿、修路、建房等毁林占地的现象以及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也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人教版初二上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

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

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

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

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鱼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

环带

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1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1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3、兔:身体分为:头、躯干、四肢和尾四部分。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14、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的植食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

15、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16、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17、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运动系统

骨骼

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

骨连接

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

肌肉

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举例: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

℃,10℃

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围绕某一数值不断变化的。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是对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实验探究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取一纸板,在上面设置A、B、C、D四个点,分别放上糖,辣椒酱、酸醋、面包,然后放置蚂蚁巢穴附近,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吗?

(2)做出假设: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3)实验中,放置辣椒酱,酸醋的作用是:对照。

(4)预期现象:蚂蚁都爬向糖和面包。

(5)得出结论:蚂蚁能识别并取食食物。

(6)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蚂蚁:放回大自然。

3、蚯蚓的探究实验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我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我的假设是:蚯蚓在粗糙的表面爬得快。

(3)实验方案设计: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将个体粗壮的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重复上述实验3-5次。

(4)预测结果: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得出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4、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之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了一段时间,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一只趋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一般蛾类和蚊子有趋光性。

5、某同学想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未完成,请你接着做它。

(1)你认为他可在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试验用的蚯蚓。

(2)按照科学实验的要求,他必须设计对照实验,才更具有说服力。在这个实验中_土壤湿度(或水分)是变量,要控制好。

(3)你作出的假设是:土壤湿度对蚯蚓有影响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土壤湿度对蚯蚓的影响:(只写出具体操作步骤即可)准备一个盒子,底面铺上一层干土,在其中一半浇适量水,然后把10只形态大小相似的蚯蚓放在中间,盒子盖上盖子,几分钟后观察即可。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7)表达交流

6、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蔬菜菜叶上的一种深绿色的小肉虫,它是菜粉蝶的幼虫。

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一般由四片花瓣组成,并且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大白菜、卷心菜、油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的蔬菜。

(1)提出问题: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它生来就有的摄食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培养菜青虫:寻找菜青虫卵,找到后将卵隔离饲养

◆制取汁液:取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榨取汁液

◆用汁液涂滤纸:将榨取的汁液涂在滤纸上

◆观察:用未涂汁液的滤纸作对照,观察菜青虫趋向哪里取食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5)讨论和完善计划

◆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对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的方法:人工条件下饲养菜青虫,隔离卵并不困难。但要饲养成活,还是有些难度的。首先,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其次,饲养的数量也不宜过少,否则很难说明问题。

◆可以选择含特殊挥发性油的植物叶片,如薄荷叶、芹菜叶等。看看菜青虫是否喜欢。叶片最好不要带毛或刺等,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的一样。选择一样的色彩也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

◆最好是事先饿饲一段时间,在菜青虫有较高食欲时做这项探究。可以将滤纸和菜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滤纸和菜叶同样距离(距离不要太远)。放开菜青虫,看看它会取食什么东西。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这样才能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细菌和真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①配制培养基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3.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①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②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

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

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容易发霉。

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

11.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1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不到半小时就分裂一次。

1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即、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1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

16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

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细胞壁

×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无成型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叶绿体

×

×

×

×

有些细菌有

×

×

有些细菌有

17.真菌特征: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即异养型;用孢子繁殖后代

18.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19.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

20.蘑菇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1.酵母菌(了解)

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⑵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

⑶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

⑷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

22.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

③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④再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动物共生: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

与人共生: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2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②食品保存。

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用保存方法:“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原理);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冷冻法、冷藏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晒制与烟熏法、腌制法、脱水法、渗透保存法(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使用防腐剂;使用射线

24.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

25.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26.制作馒头或面包时,用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27.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醋酸菌,酿酒用酒曲。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3.动物根据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由简单到复杂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1.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2.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3.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4.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5.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16.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人人都来植树造林;开展爱鸟周活动;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17.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8.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19.各种生物类群常见代表生物

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葫芦藓

蕨类植物:肾蕨

裸子植物:油松、侧柏、水杉

单子叶植物:玉米

双子叶植物:向日葵、花生、大豆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水母

软体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田螺、鲍鱼、贝类、鱿鱼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甲壳类等)蝗虫、蜜蜂、虾、蟹、蜘蛛、蝎、蜈蚣、蚰蜒

鱼类:鲫鱼、带鱼、鲨鱼、海马、中华鲟、四大家鱼

两栖类:青蛙、蟾蜍、娃娃鱼(大鲵)、蝾螈

爬行类:蜥蜴、壁虎、龟、蛇、扬子鳄

鸟类:鸽子、猫头鹰、鸵鸟、野鸡、企鹅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篇5

情景交融的写法。

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以及表达效果。

细节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排比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

插叙及其作用

第二单元

知识点:

掌握小说的三要素。

懂得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理解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现代诗歌的节奏和朗读技巧

诗歌中意象的表达作用

第三单元

知识点:

倒装句、省略句句式特点及翻译要点

重点实词和虚词比、已馁、固、说、使、焉、累、曳、牺牲、狱、从、故、鄙、专、遍、加、孚、虽、属、鼓、再、靡、间、服、私、美、蔽

诸子百家文学常识

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第四单元

知识点:

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

落实方法及配套练习:

1、运用学案,使学生充分预习,比如在《枣核》的教学中,在上课之前,就布置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查资料,了解作者萧乾

词语积累,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蹊跷()嫣()红

倘若()山坳()

掀()启镶嵌()

劈()头潜艇()

厂甸()玛瑙()()

国籍()殷()切

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文中用“”划出友人思乡的心理活动,

用“”划出友人思乡的行动。

2、在课堂教学中,更是注重阅读方法的实施,使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3、每节课后都有相应的思考题,练笔作业,以使学生能把思维能力转化为动笔能力。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 (pāo) 联袂(mèi) 剔透(tì) 谆谆教诲(zhūn)

B.寒噤(jīn) 细菌(jūn) 祈祷(qí) 得陇望蜀(lónɡ)

C.氛围(fēn) 折本 (shé) 恣睢(zì) 鲜为人知(xiǎn)

D.胚胎(péi) 脊梁(jǐ) 污秽 (suì) 扣人心弦(xiá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溯(shuò) 冗长(rǒnɡ) 栖息(qī) 锲而不舍(qiè)

B.虐待(nüè ) 谩骂(màn) 奢侈(chǐ) 猝不及防(cù)

C.伫立(zhù) 憎恶(zènɡ) 横亘(ɡènɡ) 悲天悯人(mǐn)

D.沮丧(jǔ) 聆听(línɡ) 拘泥(nì) 韬光养晦(hùi)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带(xié) 拂晓(fó) 相形见绌(chù) 垂涎欲滴(xián)

B.钥匙(yuè) 执著(zhuó) 百折不挠(náo) 一气呵成(hē)

C.解剖(pōu) 拮据(jū) 穿凿附会(záo) 断壁残垣(yuán)

D.胆怯(qiè) 混淆(xiáo) 束手无策(sù) 如法炮制(páo)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嶙峋(lín) 潜行(qiǎn) 忍俊不禁(jīng) 相得益彰(zhāng)

B.滑稽(jì) 飞窜(cuàn)) 尽态极妍(yán) 孜孜不倦(zī)

C.呻吟(shēng) 蓦然(mù) 略胜一筹(chóu) 恹恹欲睡(yān)

D.盎然(àng) 伫立(zhù) 强聒不舍(guō) 拈轻怕重(niān)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迸溅(bèng) 花穗(sùi) 随声附和(hè) 骇人听闻(hài)

B.玷污(zhān) 相称(chèn) 锐不可当(dāng) 海市蜃楼(shēng)

C.汲取(xī) 模样(mú) 恪尽职守(kè) 引颈受戳(lù)

D.殉职(xùn) 亵渎(xiè) 无懈可击(xiè) 争妍斗艳(yán)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窒息(zì) 取缔(dì) 阴霾(mái) 前踞后恭(jù)

B. 纤细(xiān) 隔阂(hé) 提防(tí) 不省人事(shěng)

C. 伎俩(liǎ) 荒谬(miào) 魁梧(wú) 一拍即合(hé)

D. 驾驭(yù) 香醇(chún) 跻身(jī) 公正不阿(ē)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晦(huì)

B.拂动(fó) 管束(shù) 勾当(gōu) 清撤(chè)

C.主宰(zǎi) 犀利(xī) 虬枝(qiú) 倦怠(dài)

D.酷爱(kù) 参差(cān) 融恰(qià) 启蒙(méng)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濯(zhuó) 馨香(xīng)) 头晕目眩(xuàn) 获益匪(fěi)浅

B.嫉(jí)妒 贪婪(nán) 扣人心弦(xián) 面面相觑(qù)

C.祈(qí)祷 琐屑(xiè) 波光粼粼(líng) 风雪载(zài)途

D.仲夏(zhòng) 强悍(hàn) 咄咄逼人(duō) 卷帙浩繁(zhì)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B.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滑稽/畸形 辍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

D.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shěn(A)定,“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衢州江郎山群峰苍cāng(B)莽,林木叠dī(C)翠,是我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其“三爿石”以陡峭的悬崖、直立的孤峰、红色的砂砾岩等罕见的地貌特征,被誉yù(D) 为“神州丹霞第一奇峰”。

1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失去了皑皑ái( A )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失去了明媚mèi( B )的阳光,收获了皎jiǎo( C )洁的月色;失去了童年的天真,收获了青春的cháo朝( D )气。生活中有许多东西就是这样,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1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__载艰苦卓zhuó(A)绝,__载荣耀辉huī(B)煌。__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bǔ(C)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kǎi(D)歌。

13.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的岁末,史铁生,这个地坛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记得他留下的这段文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yáo(a)。不要抱怨生活给ɡěi(B)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qū(C)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mèi ( D )力。”

14.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jùng(A)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hàn(B) 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yè(C)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yù (D)的脚步。

15.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zhuó( A )。无论是令人厌恶wù( B )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cè( C )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lún( D )的艺术品。

1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草木为了感恩春天而绽zhàn(A)放新绿,花朵为了感恩夏天而竞jìn(B)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恩秋天缀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恩冬天而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guǒ(C)。常怀感恩的心,生活将赐予yǔ(D)你无穷的快乐。

字 形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察颜观色 仙露琼桨 盘虬卧龙 各行其事

B.忍俊不禁 争妍斗艳 力争上游 不胫而走

C.无边无银 妙手偶得 旁逸斜出 两全其美

D.纵横绝荡 坦荡如低 拈轻怕重 入不敷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默默无闻 斤斤计较 强聒不舍 东张西望

B.断章取义 精益求精近在咫尺 不远万里

C.节衣束食 赫赫战功 全神贯注 和平共处

D.见异思迁 以身殉职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矫首昂视 一语双关 历历在目 人烟稀少

B.万紫千红 不屑置辩 不省人是 果不其然

C.自作主张 海市蜃楼  迥然不同

D.兴致勃勃 随心所欲 光怪陆离 夸夸其谈

4.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精打彩 异想天开 纹丝不动 恰到好处

B.扣人心弦 津津有味 气喘吁吁 大惊小怪

C.力挽狂澜 炉火纯青 若无其事 哄堂大笑

D.刚直不阿 黯然失色 血气方刚 片言只语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搏爱 强悍 离经叛道 叹为观止

B.堕落 悼念 下车伊始 交头接耳

C.积攒 坦率 卷至浩繁 无懈可击

D.脉络 惆怅 一念之差 再接再励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迁就 芥蒂 骈进 盛气临人

B.面怀 厌恶 解剖 转弯抹角

C.鄙薄 亵渎 和睦 恪尽职守

D.视察 案牍 污篾 五彩班斓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宽宥 门枢 臆断 玲珑剔透

B.驱使 窒息 徒然 相形见处

C.惊诧 毋宁 璀灿 众目睽睽

D.颍慧 档案 隧道 生死忧关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雷电颂

一、字音

伫立(zhù) 睥睨(pì nì) 咆哮(xiào) 波澜(lán) 污秽(huì) 犀利(xī)

劈开(pī) 稽首(qǐ) 驰骋(chěng) 虐待(nüè)

二、词义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三、课文解析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 《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历史剧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哭,苦有什么用?……: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

鼓动吧,风!……毁灭呀!: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3 篇6

复习内容:第15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

本章要掌握的知识:

1.会推导整式乘除法的一些法则,会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乘除法。

2.会将多项式进行添括号和去括号。

3.会将多项式熟练的进行因式分解。

本章知识结构 :

1.整式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乘法公式

2.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3.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练习1】口答:

(1)x3x2 =(103)5=(-3x)3=

(2)105.103.10=(am)2 =(-5ab)2=

(3)-y3y4 =-(x4)3 =(xy2)2 =

(4)Xm+2.x3m=(a4)4=(-2xy3z2)4=

【练习2】计算

(1)5x2y2(-3x2y)

(2)(-2ax2)2.(-3a2x)3

(3)5b2c.(3ab-2b3)

(4)(4x2-3x+6).2x

(5)先化简,再求值:x2(x-1)-x(x2+2x-6),【练习3】计算

1.x(4x-y)-(2x+y)(2x-y)

2.(a+2b)2+(a-2b)2

3.(a-b)2-(a+b)(a-b)

4.(x+y+z)(x-y-z)

5.(x-y-z)2

其中x=2

【练习4】计算

164(1)(abc)2a3c4

15(2)6(ab)[(ab)2]3

(3)(5x2y34x3y26x)6x

13m2n32m132m12(4)xyxyxy)(0.5x2m1y2)34

【练习5】因式分解

1.a2-ab

2.3a3+12ab2-9a4b3

3.-8x4y+6x3y-2x2y

4.m(4x+y)-2mn(4x+y)

5.3a(a-2b)2-18b(2b-a)2

6.x2-81

7.x3-4x

8.25m2-10mn+n2

9.4(x-y)2+12(y-x)+9

初二人教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7

重庆2013级的高中生是首届使用新课标进行学习的学生, 各位老师都是在摸索中教学。虽然中学老师也针对新课标的教学召开过交流讨论会, 但是没有针对选修三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或策略。就生物而言, 大多数中学教师对选修课的内容是不熟悉的, 老师也是边学边教。因为新课标的有些知识是在大学才学的, 特别是选修三的内容, 都是现代生物科技的一些前沿领域的相关内容。我们在实习的时候恰好实习的班级正在上《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我们也和老师们一起备课, 一起讨论对一些知识的处理。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 没有经验, 都是在慢慢摸索, 有些问题也需要向大学的老师教授请教, 所以在文中谈到的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相互交流, 也希望能给第一次上课的老师一些启发。

选修三教材的编写相对于必修课本来说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内容较深, 技术细节较多。例如, “基因工程”的内容较深, “胚胎工程”的内容技术细节较多。二是章节之间的知识难度差异较大, “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与“生态工程”相比, 知识难度有很大的差别。三是涉及较多的讨论和辩论活动, 与必修教材和本教材的其他专题明显不同。四是部分内容与必修教材内容的表述不一致, 甚至看起来前后有些矛盾[1]。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本模块的教学建议:“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进展迅速, 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报告, 并组织开展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5]。”这些建议体现了本模块的内容特色, 也指明了本模块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 结合人教版选修三教材, 为更好地开展本模块的教学, 特提出以下的具体教学建议。

一、应用比较法提高记忆效率

选修课的内容特点是知识小点很多, 前后的联系又不紧密, 需要记忆的多, 所以应用比较法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

比如, 基因工程的工具中,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相比较, 就很好记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使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而DNA连接酶是在DNA片段之间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时候, 受体细胞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不相同。导入植物细胞采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 导入动物细胞时使用的是显微注射法, 导入微生物细胞则是用感受态细胞法。对于植物细胞来说, 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 也可以是受精卵;对于动物细胞来说, 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

二、与必修内容相联系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一些知识与本模块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 基因工程中涉及的DNA重组技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与DNA的结构及复制特点相关;蛋白质工程与基因的表达相关;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形成的已有概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构新的概念, 避免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要点。

例如, 基因工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与DNA复制过程的DNA解旋酶作用可以相互比较。他们都是作用于DNA分子中的化学键, 而两者的作用部位不同, 前者作用于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而后者作用于两个碱基之间的氢键。DNA连接酶则可以和DNA聚合酶的作用相比较, 他们的相同点是催化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他们的不同点有: (1)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 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2) 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 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连接酶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PCR技术可以和DNA复制的过程相比较。他们的区别有: (1) 解旋方式不同, DNA复制是解旋酶的催化下解旋;而PCR技术中DNA是在高温作用下使DNA分子变性解旋。 (2) 它们的场所也不相同, PCR技术是在细胞外;而DNA复制是发生在细胞内的。 (3) 他们所需要的酶也有所不同,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普通的DNA聚合酶;而PCR技术需要的是耐热的DNA聚合酶。 (4) 他们需要的温度条件也不同, DNA复制是在细胞内的温和条件下进行的;而PCR技术需要控制温度, 在比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5) 他们虽然都是DNA的扩增, 但合成的对象是不同的, DNA复制合成的是DNA分子, PCR技术合成的是DNA片段或基因。

蛋白质工程和中心法则相联系。蛋白质工程是中心法则的一个逆推过程,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RNA)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 (DNA) 。只要掌握了中心法则, 蛋白质工程也就好掌握了。

三、应用问题串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设置可以将课本上零散的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层层递进的问题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 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解, 若教师只是讲得很认真、很详细, 教授者的思维与学习者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切合, 就会常常导致学生课上听懂课下遗忘的奇怪现象, 其根源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 即没有时间思考, 没有内化于心。在讲完动物细胞融合后, 我们会讲到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 从而引出动物细胞融合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呢?在讲之前,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本,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抗体是由何种细胞产生的?

(2) 一个B淋巴细胞能产生多种抗体吗?

(3) 动物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只有一种吗?

(4) 简述获得抗体的传统途径, 这种方法获得的抗体有什么缺陷?

在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 就说科学家设想克隆单一的B淋巴细胞, 形成细胞群, 产生大量高纯度的抗体。但是有一些困难:动物细胞是不可以无限增殖的。让学生思考:

(1) 哪种细胞可无限增殖?

(2) 怎样才能得到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B淋巴细胞?

接着, 我们就讲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在讲之前, 给出以下几个探究问题, 让学生自己先设计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

(1) 怎样让动物产生特异性针对某种抗原的B淋巴细胞?

(2) 培养液中会有几种细胞, 如何处理?

(3) 提取B淋巴细胞时, 能否确保其单一性?

(4) 杂交的细胞是否都是符合要求的?

在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再补充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这样以问题串的形式来讲, 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主动去思考, 去寻找解决方法, 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 被动地接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关键就是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合理, 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 又不能过于简单, 还要在问题中将新旧知识相联系, 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兴趣也会更高。

四、应用竞答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一专题的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 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上课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 生物武器的相关内容, 学生们经常在电影和杂志上看到相关的知识, 像电影《生化危机》是他们非常熟悉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战时期日本使用过的细菌武器, 他们也经常在电视和电影上看到。在上《禁止生物武器》这一节内容时, 先让学生阅读十分钟的课本, 然后相互交流与生物武器有关的信息。在交流完后,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有课内的, 也有课外的, 还有以前学过的。比如:

(1) 炭疽杆菌的结构特点? (两个一分)

(2) 与生物武器有关的电影? (两个一分)

(3) 哪些病原体能充当生物武器? (两个一分)

(4) 生物武器的种类? (答全给分)

(5) 生物武器的特点? (两个一分)

(6) 肉毒杆菌毒素的致病原理?

(7) 接种天花病毒疫苗后还会不会感染天花病毒, 为什么?

(8) 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 (两个一分)

(9) 天花病毒的结构特点? (两个一分)

(10)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是哪年签署, 有哪些国家?

(11) 生物武器的局限性? (两个一分)

(12) 我国何时加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3) 生物武器具有局限性的原因? (两个一分)

(14) 中美联合声明对生物武器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全给分)

(15) 与生物武器有关的战争? (两个一分)

(16)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全新致病菌有哪些? (两个一分)

(17) 基因重组的全新致病菌有什么好处? (两个一分)

(18) 如何防护生物武器? (两个一分)

活动进行的效果非常好, 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 都很积极地起来回答问题。如果有答错或答不上来的地方, 就给出答案, 不要在一个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在抢答完后, 一般还剩几分钟时间, 这时可以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

五、应用辩论赛法锻炼学生的能力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以“论坛”和“热点问题讨论”的形式来编排教材, 这种编排有利于明确限定讨论和辩论的主题。“论坛”的形式十分鲜明地呈现了赞成的理由和反对的理由之间的对比;“热点问题讨论”也十分明显地呈现了“争论焦点”,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主题大而多、问题杂乱而无法展开理性的讨论和辩论。

教学中是不是必须按照教材的设计逐个对论坛进行辩论呢?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 但由于有限的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学生, 无法做到有序辩论, 而且这部分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会有新的认识。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 我们上课时可以就“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进行辩论, 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和“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则略讲。为了课堂上辩论赛的顺利进行, 在课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首先, 确定正方和反方, 每一方都要有一个同学陈述本方的观点。确定好人员分配后, 就要学生下去收集资料。只有充分的准备才会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辩。

从我们在几个班级开展辩论赛的情况来看, 如果同学们准备很充分, 辩论时也是针锋相对, 课堂气氛很激烈。相反, 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 课堂上就会出现冷场, 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里调动, 尽管如此, 学生还是没什么话可说。

当然, 辩论只是形式,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具备相应的思辩能力是本质。因此, 需要反对那种追求气氛、追求辩论技巧而毫无个人观点的辩论。科学辩论的本质在于理性思考, 用事实说话, 但也存在合理的假设和推理, 而这正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铭记的。

六、应用情景创设法提高学习兴趣

有些专题讨论的问题虽然也和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和现在学生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关联, 而是和他们日后的工作、婚姻、生活密切联系。这时候, 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或者以演小品的形式来上课。

比如,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中讲到克隆人, 就可以让他们想象如果班上有一位同学是某个明星或者某个科学家的克隆人, 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克隆人。如果是他们自己, 愿意被科学家克隆吗?他们就会去思考克隆人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利与弊。在讲设计试管婴儿时, 就让他们假设自己已经当爸爸妈妈了, 如果孩子患病了, 他们会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再生一个设计试管婴儿吗?讲到基因“身份证”时, 可事先让学生排练小品《我有一张基因“身份证”》, 小品的内容是主人公拿着基因“身份证”悲喜交加的人生, 他因为有了基因“身份证”, 提前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 但也因为它, 在婚姻和找工作时屡屡受挫。这样, 比枯燥地去讲各种问题的利与弊要生动有趣得多, 而且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当然, 各位老师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有的想法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实施起来效果也有所不同。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希望能和有经验的老师交流, 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世宏.《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教学建议.网络导报 (在线教育) , 2011.

[2]陈世宏.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探讨.科学导报, 2012 (3) .

[3]吴成军.人教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教材的分析及教学建议.生物学教学, 2010 (11) .

[4]赵克霞, 雕玲.“基因工程”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中学生物教学, 2010 (9) .

“活动”教学应用建议(人教版) 篇8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指导

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行动是获取真知的惟一途径,只有当学生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人们最不容易忘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智力活动内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观察、操作和语言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外部操作活动,促进内部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对于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直接经验少,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观察转化为抽象概念。另外,西南大学苏迎春教授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效率最高。

二、活动教学的形式设计

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地理课堂的常见活动有游戏、演示实验、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知识竞赛、课文朗诵、辩论活动、视听欣赏活动、拼图等。

1.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针对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可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的乐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1: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5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活动形式:学生快速抢答、拼图游戏。

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按照6人一小组进行组内比赛。由组长根据空白的世界轮廓图轮流提问大洲和大洋位置及名称(教师可做提问方式的示范),组员抢答,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时间5分钟。第二环节:将全班按照座位分成3个大组进行快速抢答,每个大组派代表抢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多又准,坚持到最后的小组全体成员加1分,时间2分钟。第三环节:每大组派代表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游戏活动,顺利完成活动,加1分,时间2分钟。第四环节:引导学生创作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口诀,时间3分钟。

总结反思:“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记忆,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实践操作,在动中学

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操作,既增强体验性,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例2:“地球的运动”一课中P15的“活动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形式:操作体验、板图展示、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第一步,采用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旋转中心和方向是什么”,思考“地球公转运动可能产生怎样的地理现象”。第二步,教师结合地球仪进一步讲解示范,同时请一位学生扮演“太阳”角色,提醒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何特点”。第三步,请2位学生参与示范,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操作地球仪,其他学生观察点评。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常弄错地轴的空间指向。可以多请几组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直到所有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教师再总结演示一遍。第四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公转演示图”,让学生结合教材P13图1.18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总结反思:这种让学生示范的活动式教学,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动”起来,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使教学更加有效。

3.模型展示,体验参与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血液。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地理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还可有效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画面和实物感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习中,增强体验感,从中收获知识。

例3:“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教材“活动”建议让学生参照图1.37和1.38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模型中找到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并对照图1.37观察其等高线特征。而对于本堂课的活动设计,笔者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活动形式:体验参与、板图展示。

活动过程:第一步,展示预先搜集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山体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清楚“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含义。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到不会陌生。第二步,实物模型展示“肉松蛋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实物模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实物模型在上课前应该藏好,到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更能达到刺激感官的效果,学习欲望也更强烈。第三步,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扮演好“导”的角色。把蛋糕置于手掌平放,假设手掌是海平面,蛋糕是某一山体。观察整个实物模型的形状、正面、侧面和底部。教师手持实物模型引导:“假如在侧面垂直咬一口,黑板上的等高线应该怎样变形?”请一位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画出变形后的山体部位是陡崖。当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效果出来后,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教材P25图1.36掌握几个山体部位。flash动画展示等高线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完成P26活动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第四步,让全体学生以“手背”为实物模型,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完成形象直观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做中学,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活动式课堂教学既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从做中学,在活动参与中得到体验、感悟,收获知识,快乐成长。▲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活动式课堂最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活”而“乱”, “活”而“无效”。要防止类似情况出现,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解读课标。其次,针对各班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材”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材。相同教学内容的活动方式也许并不适合所有班级,因此,需考虑到各班学生的水平层次、个体差异、纪律情况等,做好课前预设,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防范准备。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走进满堂课活动的误区,教师可以只针对某一个问题预设几分钟的活动。这种“预设”的能力,即要求教师能够进行同课异构。

上一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心得体会下一篇:描写磨砺的议论文作文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