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1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15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课时安排:周次内容

1入学教育

2汉语拼音1、2

3汉语拼音3、4、复习一

4汉语拼音5、6、7

5汉语拼音8、复习二、9、

6汉语拼音10、11、复习三

7汉语拼音12、13、复习四

8识字(一):1、2、3、

9识字(一):4、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10课文1、2、3

11课文4、5、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12课文6、7、8

13课文9、10、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识字(二):1、2、3

15识字(二):4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6课文11、12、13

17课文14、15、语文园地五

18该怎么办、课文16、17、18

19课文19、20、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20复习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60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下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重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5.重视优生的培养和差生的转化工作。

6.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要加强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L、一”和1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1、表现阳光洒向大地的摄影作品,小黑板,生字卡片。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阳光,感受阳光。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口”旁。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配乐)。

2、指5名学生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第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什么地方?

1、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课件演示:教师自下而上点击,屏幕逐个出现生字,学生认读比比谁(哪组)最先到达山顶)

四、学习课外1—4自然段

1、习第一自然段。

a.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运用电教手段演示“阳光像金子”的录像,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理解“洒遍”一词。

b.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自读后,选择大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c.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课件演示:图一,田里的禾苗绿了;图二,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理解“更绿”一词。用相同方法理解“更高”一词。)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还像什么?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课件演示插图,观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指导朗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六、扩展练习

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l一4自然段。

二、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指学生朗读,评议。

2、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老师与各小组的一个代表参与)

3、背诵全文。

a.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b.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四、表演唱《七色光》

太阳 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今天我们成长在阳光下,明天我们去创造七彩世界。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七色光,七色光,太阳的光彩,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学生示范写、评议。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六、“读读说说”

1、开火车认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点击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七、扩展活动

画一幅画,表现阳光的美好。教学小结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三、教学策略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要注意“南、莲”的正确读音;书写指导过程中,可先引导学生观察“竖钩、竖弯”和之前所学笔画“弯钩、竖弯钩”,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再通过师范写、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生字,关注学生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朗读指导中,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借助插图和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快来看看这几幅图画,能用完整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吗?。预设:(1)我看到了圆圆的荷叶。(2)我看到了漂亮的荷花。

2.是啊,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这正是美丽的江南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江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盛夏的江南风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完整话描述所见景色,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

(二)初读古诗,识字学词 1.自读诗歌,自主识字。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几行,却将大家刚刚看到的美景一一写出,快来读一读这首诗吧!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

2.学习“江”,认识三点水。(1)课件出示:江。

看,这就是长江,江水奔涌向前。(2)课件出示:江、河、湖、海。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了吗?(3)看来带有三点水的字一般都与水有关。3.学习“采莲”,认识草字头。

(1)你能说说“采莲”的意思吗?(采摘莲子)(2)说得特别好,江南水乡又到了可以采莲子的季节了。4.认读生字。

(1)通过自读课文,相信这些词大家已经会读了,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读得最准。

课件逐个出示: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

(2)请同桌两个小伙伴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的,互当小老师考考对方。

预设:我们可以用在生活中识字、组词的方法、部首识记生字的方法等。【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对照、组词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为学习古诗内容做准备。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习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让我们把刚刚认识的生字、词语朋友送回到古诗中,再来读一读,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流利。

2.诗歌一共几行?(七行)3.指名读。我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一人读前两行,一人读后五行,其他同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设计意图】通过读诗歌,检查所学生字读音是否正确,如有错,及时正音。(四)再读诗歌,情感深化 1.学习前两行。

(1)课件出示江南荷塘图,引入: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了,面对着眼前的一湖莲叶,你想说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说一说)这一湖莲叶绿绿的、大大的。我看到了圆圆的荷叶。

(2)这一湖的莲叶又大又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真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啊!(3)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江南此时正是适宜采莲的好时节呀!这样的大丰收,人们在采莲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快乐、开心、高兴)(4)是啊,人们都乐得合不上嘴了,你能开开心心地读读这两行诗吗?(5)指名读前两行诗。

(6)师引读,生接读。(体会朗读中的适当停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展开想象,练习口语表达,了解诗句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人们采莲时的快乐心情。

2.学习后五行。

(1)还有谁也和采莲人一样开心呢?(小鱼)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间)(2)看,小鱼们在和莲叶做游戏呢!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它们玩得多开心啊!(3)你们现在就是快乐的小鱼啦,快到莲叶下尽情地玩耍吧。

生跟随老师一起边读诗歌后五行,边用手做小鱼游的动作来感受“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的位置。

(4)游完的小鱼们,从您们刚刚游的位置中有什么发现吗?东西位置相对,南北位置相对。

(5)以小组为单位,边朗诵诗句边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两组相对的位置词,通过表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朗读诗句。

3.整体朗读古诗。(1)指明读。(2)男女生对读。(3)小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为背诵古诗做准备。4.背诵古诗。(1)师引背,生接背。(2)集体背诵。(3)指名背诵。【设计意图】分层检查背诵。(五)指导书写

1.学习“可”“东”。(1)学习笔画“竖钩”。

我们学习了“弯钩”的写法,你能说说“竖钩”和“弯钩”的区别吗?竖钩不能弯,要写得直直的。

(2)指导书写“竖钩”。

书写儿歌:小竖直直上到下,小钩尖尖钩向左,一笔连贯写竖钩。(3)指导“可”:“口”写在竖中线左侧,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竖钩在竖中线右侧。

(4)指导“东”:第二笔撇折从竖中线起笔,到横中线转折,竖钩沿竖中线写,最后两点要左右对称。

2.学习“西”。(1)学习笔画“竖弯”。

我们学习了“竖弯钩”的写法,你能说说“竖弯钩”和“竖弯”的区别吗?(竖弯没有钩)(2)指导书写“竖弯”。

书写儿歌:小竖直直上到下,小弯圆圆弯向右,一笔连贯写竖弯。(3)指导“西”:第一笔横较短,方框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最后一笔横封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4.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去发现两个新笔画的写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规范书写笔画的习惯。通过教师范写,帮助学生写好字。

(六)课后延伸

1.江南的美不只有迷人的荷塘,还有著名的江南园林、江南四大名楼、江南水乡、江南小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资料,也可以利用假期去江南游览一番。

2.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借光盘中的精彩动画将学生直接带入文中情境进行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读背课文。将光盘中的师生活动和本班的师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光盘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光盘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利用光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播放光盘:展示画面,听一位学习伙伴交流观后感。

( 2)自由交流: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播放光盘揭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光盘中活泼的动画片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

2.利用光盘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播放光盘:按电视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2)播放光盘:给学习伙伴正音。

(3)播放光盘:和学习伙伴赛读课文,其间按电视老师指导读准“叽叽喳喳”等词语。

(4)放光盘:展示画面,引导理解“红领巾”是谁,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

(5)放光盘:观看电视师生引读第一节。

(6)师生引读第二、三节。

(7)同桌互相引读、试背。

(8)播放光盘:学生和学习伙伴赛背。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指导学生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感情朗读,可让本班学生随机开展朗读比赛,有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而通过光盘中师生的引读示范过渡到本班师生的引读、再到同桌互读、互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

3.利用光盘识字写字,掌握方法

(1)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识字方法。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播放光盘,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抢读字”。

(4)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写字的注意点,看电视老师指导书写“领”和“跃”。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数笔画。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7)学生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可直接播放让学生模仿;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所提到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则可以和本班学生的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执教过程]

在让孩子们和电视学习伙伴打过招呼后,这节光盘教学课正式开始了。

导入新课,笔者先播放光盘,电视上立刻出现了树林、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美动画。发现此时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坐在座位上。看完动画,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交流起自己的观后感受:“我觉得这座大森林太美了!”、“我看见了许多小鸟,它们真可爱!”、“动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系着红领巾,他们可真精神啊!”……笔者知道此时孩子们都已被动画带入课文情境,便趁热打铁让他们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文本学习阶段,笔者先利用光盘引导孩子们进行初读。在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要求,并按要求自由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随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听学习伙伴的朗读并默默跟读,随后进行评价。孩子们有的说:“我觉得学习伙伴朗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有的说:“学习伙伴读得很准确,没有读错的字。”还有的说:“学习伙伴只有六个人,我相信我们全班一起读,一定比他们读得更好!”呵,真够自信的。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后,学生已对文本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笔者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分节赛读课文,并跟电视老师读“叽叽喳喳”等难读的词语。其中,在学习伙伴朗读第二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评价,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伙伴读错的词“捕捉”。笔者知道此日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这么快地找出错误的读音,既巩固了读音,又树立了自信心。笔者高兴地朝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笔者再次利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直观认识到“红领巾”是谁,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小鸟为什么夸奖‘红领巾’真好?”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红领巾’来帮小鸟安家了,小鸟们都高兴坏了!”“‘红领巾’这么爱护小鸟,当然值得表扬!”“我们也要向‘红领巾’那样,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笔者知道此时他们已完全入情入境,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也完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文本背诵环节。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背诵的方法,也要调动起他们背诵的积极性。笔者再次发挥了光盘的示范作用,首先引导孩子们观看光盘中师生如何引读第一节,接着笔者问孩子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三节呀?”“我!”“我!”……孩子们跃跃欲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笔者再让同桌同学学着互相引读、试背,教室里顿时乐开了锅。最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和学习伙伴进行赛背,此时孩子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已融为了一体。

在文本朗读、背诵之后,就到了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笔者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谈识字的方法、写字的建议;指导孩子们在电视老师指导下书写、笔者亲自范写后练习写字,并引导他们进行评价交流,发挥了光盘的示范、启发作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体参与、引导实践,即引导学生投入到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点子可真多:“我们决定制作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组要搞一次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鸟巢放到树上做小鸟的家!”……整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中结束了。

[我的执教感受]

通过运用农远资源中的教学光盘,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教学光盘中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它帮我有效解决了《“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但是,教学光盘的使用并不是光盘内容的机械播放,也不是固定模式的全盘套用,关键在于教师有无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这其中,讲究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预见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地利用“暂停”键、“播放”键和“快退”、“快进”键,空出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其一,在解决重、难点时“暂停”。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光盘中师生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光盘中老师教读生字读音、学习伙伴提出识字、写字建议时,及时使用“暂停””键,让本班学生跟读识字,或根据识字方法识字、依照注意点写字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好普通话、正确书写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都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二,在情感体验时“暂停”。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电视老师播放录像、引导体验时,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观看光盘的学生们也来交流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进行轻松愉快、自然有序的学习。

其三,在想象留白处“暂停”。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光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电视中学习伙伴的精彩想象,而要及时按下“暂停”键,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交流、分享想象的成果。否则,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四,在互相评价中“暂停”。这是加强电视中学习伙伴和本班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让本班学生在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交流后进行评价找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比赛、对学习伙伴的评价找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电视中的学习伙伴差,从而有效消除盲从的心理。

此外,对于教学光盘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学习伙伴的自由朗读、自由写字时间),可以用“快进”键跳过,甚至在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的修改;而对于教学光盘中有关学习重难点的内容(如电视老师对生字的书写指导),则可以用“快退”键和“播放”键让学生重复观看。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8

在《鲸》一文中,多处运用了比较这一常用的说明方法,使鲸的特点更为突出、鲜明。

一是与人比较。如“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以人的身高加臂长“还够不着”来表现鲸张开嘴的高度:用“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来说明鲸嘴张开的宽大空间。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出鲸的头部有多大,那么整头鲸的体积就可想而知了。

二是与猪比较。如“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突出了鲸体积大、体重沉的特点,一条鲸舌就相当于几十头大肥猪了,那整头的鲸该有多重呢?

三是与牛羊比较。一处是“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说的是它的生活环境;另一处是“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说的是它的呼吸特点,这些都说明鲸与牛羊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四是须鲸与齿鲸比较。用“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说明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吃食物的方法也不同;用“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说明它们呼气的情形也不同。

比较可以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理解。让我们在阅读课文时好好地体会吧!

《新型玻璃》中的过渡

要让两岸畅通,必须在河上“架桥”;要把文章的上下段衔接起来,必须运用“过渡”。《新型玻璃》一文就很巧妙地用了过渡的技巧。

1、分类过渡。如第二自然段的开头:“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用“另一种”从第一自然段介绍的“夹丝网防盗玻璃”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还有一种‘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用“还有一种”承接上面介绍的“非常坚硬”的玻璃过渡到介绍“变色玻璃”。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使文章的叙述顺当、自然。

2、想象过渡。如第四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那该多好”作过渡句,通过设想、想象的句子引出另一段内容来,把上下两段意思不同的内容连为一体,使文章的脉胳畅通。这样的过渡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3、设喻过渡。如第五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这样的比喻,讲了噪音不好对付;接着又用“尽管……还是……”的句式来说明“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引到介绍“吃音玻璃”。这样的过渡也是通顺流畅的。

学会给文章的段落之间“搭桥”,使自己的文章过渡自然,文气贯通,这也是一个需要下力气学习的技巧。

《圆明园的毁灭》的“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堪称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于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仅存的残垣断壁,诉说着百年的耻辱。《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好教材。

1、惋惜之情。课文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表现了深深的惋惜之情。而课文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作结尾,首尾呼应,更是在痛斥侵略者罪行的同时,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中国人民而且全世界人民也深感惋惜。

2、赞叹之情。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先讲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讲圆明园的种种景点,两个“有……也有……”“还有……”“不仅……还有……”等句式突出了景点之多,而“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等句子充满诗情画意,突出了景点之美,说明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然后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其中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它的“举世闻名”的确值得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3、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从“他们把园内……任意破坏、毁掉”,从“凡是……统统掠走”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侵略者的极度贪婪:从“实在……任意……”的句子中可以看到侵略者的极端残暴,毫无人性。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踏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

《狼牙山五壮士》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

1、壮气惊人。在日寇“大举进犯”的严酷形势下,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五个人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又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使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这都展现了革命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壮言动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一个“走”字,体现出他的判断之果断,态度之坚决,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当子弹打完时,班长带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语言,充分表现了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3、壮形感人。第二段塑造了五壮士痛击敌人的英雄群像: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胡德林和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第四、五两段集中描写班长的英雄形象:负了伤仍指挥战斗;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群;带领战士以石砸敌,“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形象实在感人至深。

4、壮举撼人。狼牙山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山势陡峭,尤其是山顶路依山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而五壮士临危不惧,舍身跳崖,显得那样镇静: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惊心动魄的壮烈举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

《难忘的一课》中的修辞

《难忘的一课》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突出了中心思想。

1、三处反复。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先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台湾教师“一笔一画地写着”“很认真,也很吃力”。第二次是“我”和孩子们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越来越“起劲了”。第三次是“我”和台湾教师握手话别时“激动地重复着”,心中涌现出无限的感叹。三次反复突出了文章的“魂”——深深的“光复”喜悦和浓浓的爱国情感。

2、两个对比。课文中用日本统治时代“不准许”学习祖国文字、讲祖国语言与台湾教师偏偏认真写中国字、说中国话,并且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来进行对比;又用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而现在是“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来进行对比,抒发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无比激愤、痛恨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眷恋、钟爱之意。

3、一句反问。课文的最后以“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吗”这一反问句作结尾,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它从“我”的深受感染出发,提出问题,激发读者深思,从而更加凸现了台湾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在这里,言语不多含义深,一句反问力千钧。

《太空“清洁工”》的说明方法

《太空“清洁工”》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讲的是太空“清洁工”的来历、作用和本领。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1、数字说明法。如“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6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100万美元。”这里就运用了数字来说明它体积不大,却花费不小,价值不小。

2、诠释说明法。文章中对太空垃圾的概念就运用了诠释说明:“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设计寿命极限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些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

3、比喻说明法。首先课题就是把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地球卫星比成太空“清洁工”。又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的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这句话里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来比喻太空垃圾的“横冲直撞”,说明它极大的破坏性。这些都是比喻说明。

4、拟人说明法。如“一旦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清理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把太空“清洁工”当成人来写,能够像人一样去“抓”“牺牲”,同时把太空垃圾戏称为“捣蛋鬼”。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二、设计理念:

本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理念,本单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课文之间联系更紧密。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主学习相关课文,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使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书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提高理解能力。

三、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课文,导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字识词,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模块二:理解内容,熟读课文,以“奇”字为突破口,找出四处自然景观神奇的地方。模块三:领悟表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四处自然景观的“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阅读课文和整本书,以及假期旅游的所见所闻,同学们了解了很多自然景观,愿意进行口语交际。再加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和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成语,习作不再困难。

模块五:积累与检测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重点背诵《观潮》

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六、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六、教学流程: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

导读,激发学习兴趣——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认识生字生词,书写生字生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板块一: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她气势非凡,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放映录象,学生尽情地观赏。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去过广东新会吗?(没有)那里的景色可美丽了。瞧,这就是广东新会天马村湖心岛上迷人的风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的尽情欣赏吧!(看课件,在音乐中欣赏鸟的天堂风光)。

看天上绚丽的火烧云,播放火烧云画面。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想更多地了解它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神奇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

板块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大自然景物。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4.朗读质疑,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板块三:认识字词,书写字词。

1.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

2.读字组词。

3.理解词语。

模块二: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小组内交流解疑——班级交流解疑——运用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重点了解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神奇景象,神奇在哪里。

板块一:交流解疑

1.先小组内讨论解决,再全班交流讨论。

2.解疑时,结合课文插图、资料袋以及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

板块二:研读感悟

四篇课文都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景象,都可以“奇”字为突破口,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

法,找出描写神奇的地方,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并交流体会。

《观潮》景观之奇可从大潮的声音、形态和观潮者的神态、动作两方面进行感受。《鸟的天堂》景观之奇可从榕树和鸟两方面进行感受。榕树大,茂密,碧绿,非常美;鸟声鸟影,形态多样,姿势各异,非常热闹。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之奇可从地理位置、峡谷比较、生物多样等方面进行感受。《火烧云》景观之奇可从色彩绚丽和形态多变两方面进行感受。

模块三:领悟表达

教学流程:

默读课文,解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四种自然景象神奇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诵。

板块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达

我们要想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就必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可以让学生先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一)作者是怎样写出钱塘潮的“奇”?

1.画出描写大潮来时声音的词句。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比较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地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评价: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品读佳句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D、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这此句子,这些气势,真的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呀

(二)怎样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奇”?

1、妙句“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列数字,作比较。“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3、作者怎样说明大峡谷景观奇异?

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三)怎样写出鸟的天堂之“奇”?

1.作者怎样说明榕树奇?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近处先写枝干,再写绿叶。

引生体会“大”“不可计数”“卧”。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作者怎样说明鸟奇?

先写各种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又写鸟儿的姿态(叫、飞、扑),最后专门写一只画眉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

(四)怎样写出火烧云之“奇”?

1.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烧”字准确、形象,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3.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颜色绚丽多彩: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形态奇妙多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

板块二:赏析与背诵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熟背诵。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课前搜集资料——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说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象——思考如何写——学生作文——讲评作文。

板块一:口语交际——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

板块二:习作教学——写一处自然景观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7、课外写作文。

模块五:检测

教学流程:

学习语文园地一——基础检测——交流收获

板块一:语文园地一

1.我的发现

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2.日积月累

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然后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

3.趣味语文

对联和回文佳句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然后师生小结,再读。

板块二: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3.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以及课文段落。

板块三:交流收获

1.学习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学习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122)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三、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秋天的计划研究情况,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展示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每空0.5分,共17分)

1.3除以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为(),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

2.王老师的身份证号码是330724198009300011,我们可以知道王老师的生日是()月()日,今年王老师()岁了。

3.《哈利波特》一书一共有a页,小红每天看x页,看了3天,一共看了()页,还剩()米。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cm和8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dm,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5. 3米5厘米=()米 0.6平方米=()平方分米

72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6.在○里填上“<”、“>”、“=”。

9.3×0.95○9.310.5÷2.5○10.5÷1.25

4.95×99+4.95○49.5×102.3×4.6○0.023×46

7.口袋里有红球1个,绿球2个,黄球3个。任意摸出一个球,红球的可能性是(),绿球的可能性是(),黄球的可能性是(),黑球的可能性是()。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8÷0.4=()÷43.5÷0.007=()÷7

9.一根彩带长6.4米,每1.4米剪一段,这根彩带可以剪( )段;60升油装入容量为7升的油桶中,需要( )只油桶。

10.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那么它的顶角是()度,底角是()。

11.粗心的小明计算一道乘法题时,把因数4.2错写成了42,结果得158,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12. 阴影部分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周长是()。整个图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13.在□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每题1分,共6分)

1.无限小数一定大于有限小数。()

2.5.010010001…是循环小数,0.7777不是循环小数。()

3.观察一物体时,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4.2a×a>a。()

5.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6.一个整数除以一个小数,商一定比这个整数小。

()

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第1、2、3题每题3分,第4、5、6、7、8题每题5分,共34分)

1.妈妈带了50元钱到新世纪商场买25千克大米,钱够吗?(列式解答)

2.妈妈买了3千克橘子和4千克苹果共用27.60元,已知每千克橘子的售价是3.20元,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多少元?

3.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体重的37.5倍还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用方程解)

4.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这个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5.学校买来的桌椅一套需要140元,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2.5倍,桌子、椅子各需多少钱?

6.张大伯用篱笆围一块梯形的菜地(如下图,一边靠墙),篱笆长80米,求这块地的面积。如果每平方米收菜10.2千克,这块地共收菜多少千克?

7.某地通讯公司通话的收费标准有两种:

(1)月租18元,通话费每分钟0.18元;

(2)无月租,通话费每分钟0.22元。

若张老师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50分钟,他选择哪种标准比较省钱?为什么?

8.五年级有14人分两组举行踢毽子比赛,成绩如下:

甲组:55,37,25,5,46,12,9。

乙组:31,36,34,15,21,34,18。

(1)请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这两个组中,哪个组的成绩更稳定些?为什么?

七、选做题(共10分)

1.规律填数:1+3、2+4、3+5、4+6……第100个算式的和是()。

2.韩旺在计算一道小数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的小数点漏写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4。已知被除数是210,正确的商是()。

4.妈妈到粮食店买米。如果买20千克大米,所带的钱还剩5.5元;如果买同样的大米25千克,则差7元。妈妈带了多少元钱?

上一篇:关于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汇报下一篇:物业管理处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