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1
让雨点儿轻轻洒入孩子的心田
──《雨点儿》观课报告
我和李震老师重点观测教师如何从学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定教。在观课中我们从三个方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详细观测和记录。信老师在这节课中做到了:
一、深挖文本,促进对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浅显,情节性强,学生易于理解,信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充分挖掘教材,利用课文的“空白点、停歇处”(也就是第五小节),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填充,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
二、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孩子们学习语文应该是一种美丽的畅想。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
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张扬个性,陶冶行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课文教学中,信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响并茂的效果,为学生学习创设美好的想象空间,提供学生体验、感悟,并通过多种朗读手段如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总之,多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美好地学习语言的环境。
三、落实训练点,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信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时刻洋溢着浓浓的人文色彩,无论是她亲切而富有激励性地评价,还是学生那充满童趣的回答都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然而课堂中语文工具性地落实也很到位,如学习生字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理解与应用,句式训练等都是工具性的最好体现,而且信老师能够很好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如: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大(小)雨点的角色进入课文,说说自己要到哪里去,学生回答:“我要到沙漠去,因为那儿很干,人们到那儿没有水喝,我要让那儿长出很多植物。”老师说:“那你快点去吧,我不耽误你了,祝你一路顺风!”这是多么富有生机、灵动的课堂呀,学生的思维充满生机而又富有创意。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更是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以生为本,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信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如课文开始就通过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后又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你平时见过什么雨?接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如: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大(小)雨点儿会到哪里去?为什么?)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尊重学生个习方式,使课堂呈现鲜活的生命状态。
五、多元评价,促进发展
听了这堂课,我们感觉心里很畅快,想来她的学生心里就更高兴了。整堂课,始终都能听到信老师那充满童趣而又准确地评价,如:“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雨点儿”、“你真了不起,连平时生活中都非常注重学习,能够从生活中认识生字”这些既是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也是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回答得不对的地方能够委婉地指出并加以引导。相信听课的老师都会为信老师的教学机智所折服。
总之,从检测结果看,信老师依据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得轻松并且学有所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2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4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赵老师的《雾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给予者,而是一个引路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验雾凇的美。、更是组织者,所以整堂课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对话中层层递进,深入核心。本课赵老师用多媒体先让学生领略雾凇奇观的美,再体会奇观形成的原因,最后由雾凇奇观引入祖国风光无限好,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整课条理清晰,线索明确,课堂结构完整。整节课教师设计紧凑细致,结合多媒体有效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给大家展示了别开生面的一课!
这节课我感觉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首先精彩的导入,不仅创设了轻松的教学氛围,自然的揭示了课题,还渗透了字理知识。其次,我最想说的是此教案设计科学、合理、实用,很好的确定了“教什么”的问题。因为精确而恰当的课时任务是一堂课成功的保证。第一课时就应以疏通课文为基础,以感悟雾凇之美为教学重点,设计者对字词的处理很扎实,为朗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学习新课环节6、7、8、9部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很好的了解、感悟了吉林雾凇的奇特壮美。总之,我认为教学设计注重了一课一得,体现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育思想。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5
教材在每一课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呈现全部可拼读音节并带声调,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另外,本单元有6 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有5 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
拼音的学习,要以趣为先,以读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以帮助学习;还可以根据图画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字母的学习,注意结合游戏和活动,教师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自编手指操、顺口溜、儿歌等强化识记;音节的拼读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使音节拼读练习和具体的人、事、物进行意义对接;生字、词语的教学可以借助图画展开,注意音、义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本单元的生字、词只需会读、会认即可,不需要书写,也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字形分析;儿歌的教学旨在巩固拼音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不要求理解和背诵。拼音的书写,要重点指导学生对照四线格的位置进行书写,注意培养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6
一、全册教材概貌:
汉语拼音教学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同时认识70个常用汉字,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从识字
(一)开始学习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写的难度小,但要认的比原来大大增加。课标对低年级识字和写字是这样说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少写,体现了减轻负担,有利于把识字、写字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有一个弊端,即识、写不能同步。
写字与识字不同步,这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目的是尊重识字和写字的各自规律,识高频字、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字(比如,写简单的字、笔画少的字。表面上看识字和写字是脱节的,实际上在写字时不但能够复习巩固前面认识的字,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功,打好写字的基础。这种“识、写不同步”的情况只在一年级上册出现。如P48,上面是要认的12个字,写的三个字中只有“木”、“禾”却不是这课的,而是前一课P45的。有可能写的不是这课的,在教学的时候怎么办?可以这样:教写的时候先复习前课的这个字,再写。不好解决的是字义,可用组词的方法让学生复习。
每课课后的练习呈现形式,采取的不是序号,而是图标的形式。这是这册书中的一个改革,体现了课标中的一个新的理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得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看了之后就觉得非常亲切,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但这些图标,有的没有提出要求让你做什么,如P91,只有图标,没有题干。我们可以从小女孩说的“一朵花”分析出,这个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用量词来说生活中常用的词语。
二、入学教育:
本册入学教育一共有四幅图,第一幅是跨页图,介绍这幅图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学校的实际。让学生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了解一下学校的一些常规。在看图的时候,老师们要提示观察两个孩子的活动:操场上的一个女生在浇花,一个在扫校园,这是编者特意设计的,要引导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学校,要为学校和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体现了课标中情感方面的一个教育。第二幅图,这是上语文课的情景,可以叫《学习语文很快乐》。这里既有图、又有拼音、又有汉字。这里体现了这样的编辑意图:语文课要做什么,我们学拼音,是为了识字,识字了,就可以看课外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结合这幅图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第三、四幅图,是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可叫:《良好的读写习惯》,老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图上的小朋友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了解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三、汉语拼音:
教材采取入学之初集中来学习汉语拼音,这样做的原因:
1、认为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识字,便于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2、汉语拼音具有正音的功能,有利于学习普通话。
1、内容(四项内容):
(一)拼音的内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音方法。
(二)识汉字。在汉语拼音部分安排了70个要认的汉字。在把握时注意,不要求写,只要求认,不教笔画、偏旁名称,让学生整体识记。如果不这样,教学时间不够,学生负担也重了。
(三)借助拼音读一些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放手让学生拼读,因为声母、韵母都是学过的。
(四)安排了儿歌。这些儿歌老师在教学时要掌握一个原则: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这些儿歌中好多音节是没有学过的,老师要带着学生读。这样安排,一是想通过儿歌再现字母和音节(尽管有的没学过),达到复习的目的;二是想借助儿歌发展学生的语言。因为孩子入学前语言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却因学一个月拼音给割裂了。三是增加趣味性。四是渗透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
学儿歌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标红的音节,这些标红的音节都与我们学过的字母有关联,再从中找出学过的音节复习一下,可跟着老师读,也可鼓励学生背一背,但背诵不做硬性要求。
2、拼音教学重点(两个重点):学拼音和识汉字,其中学拼音是重中之重。
3、拼音这部分要达到(三个目标):
通过教学能让学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只抄写,不默写。能借助汉语拼音,借助汉字,学习普通话。提示:汉语拼音检测学习效果时,不要出默写字母和音节的题目,一定不要考查学生标声调的方法,不要给生字来注音。可以采用给图和音节连线等形式考查认识否。
4、“汉语拼音”部分的特点:本册汉语拼音的编排采取由易到难,有规律可循的编排原则。
以“读词读句”这项内容为例,“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在: P11、P13:单音节词语;(爸爸、妈妈、我)P17:一些双音节词语;(荷花)
P27:出现句子。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也出来了。(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P29已有三个短句了;(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肉。小马和小牛爱吃草。)P31:由短句过渡到比较长的句子,读起来不容易,比前面的三个短句要难多了。(课后,大家一起叠飞机,做贴画,捏泥娃娃,有趣极了。)P36:图下面的两句话可称为一段小韵文。(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块块田。左边一片树林,右边一座果园。)
P39:一段话,句群,由四句话组成。(老师教我们用计算机画画。小文画了一朵红花。小青画了一只白鹅。我画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这些内容体现了本册教材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有规律可循”体现在:
P8-9:上面是三个单韵母,下面两个大字母是声母的Y、W。就大的字母来说,韵母用红色,声母用蓝色,整体认读音节都用紫色框框起来。
另外,汉语拼音在内容上的组织更加科学。例一:教材中,把“y、w”提前到韵母“¡、u、ü”一块儿学,减少了头绪,节省了教学程序。这样安排,因为“y、w”与韵母“¡、u”同音。例二:P20,拼读的呈现形式有变化。ze、zu、zuo,摆出来的是结果,不再是过程。但这并不是让你去直呼,而是要模仿上面的拼读方法去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拼读结果多次让学生见面,有利于学生以后用音节来识字,以后识字学生看到的是音节,是拼的结果,而不是拼的过程,以此来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
5、所选的儿歌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如:P13的儿歌读起来轻快有趣,其中渗透了环保意识; 《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P19的儿歌结合jqx的教学,体现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精神。P23的儿歌反映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望,等等。
这些儿歌既着眼于上口有趣,又突出了人文精神。关于这一点,大家看教材即可,就不再更多举例了。
6、加强了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中所选的儿歌、句子等都是儿童一读就懂的。有利于使拼读的音节形象化,拼读以后脑子里就能反映出音节表示的意思。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密切语文学习跟语文生活实际的联系。
7、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的结合。
在汉语拼音中加入了识字、儿歌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拼音学习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使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很多能力的发展都蕴含在拼音教学中。
8、复习巩固的形式多样。
(1)有区分形近、音近字母的题目;
(2)有联系生活实际复习汉语拼音的题目; 例如:P24下面有一个小题标“我会想”:哪些同学的姓里有下面这些字母?(3)进行思维训练的题目;
如P25中间读读连连带有不同色块的音节、词语。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培养善于发现,善于动脑筋的习惯。(4)动手做一做的题目; P24中间“我会摆”,又如P33下面“读读拼拼”,(5)与语言表达训练相结合的题目。
P41,我会讲:这就是让孩子借助图画,复习汉语拼音,来编故事。图上有两个词语,一个是学校,一个是独木桥。又复习了汉语拼音,又解决了观察的难点。在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想像、编故事,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要给与肯定。
四、识字教学:全册400个生字,这400个字是最常用的,据说学了这400个字,学生就能马上读一些低幼读物,能够覆盖50%左右,能够马上进入阅读。
生字表
(二)中要写的100个字,是从400字中抽取笔画简单、好写的字来写的。有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就认识很多字,但不一定会写,所以对学生来说,写字是难点。教材在排列上注重规律性。
例:识字
(一)第1课、第2课:每课只写三个字“一、二、三”、“
十、木、禾”; 第3课、第4课:每课只安排了四个字“上、下、土、个”“
八、入、大、天”。一则注意这些字,字形有联系;二则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画,把“撇、捺”写好。
1、识字课的教学重点。(指单编的8课)
主要是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兼顾学习语言、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提示:
(一)P44《1 一去二三里》 要借助图画整体感知短文;
要借助图画了解文意,掌握汉字的读音;
要认识“里”字,在课文中表示路程,一里、二里的“里”,要告诉孩子这也是“里外、家里”的里。
(二)(P46-48)《2 口耳目》
这一课是学习象形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四类。教学时可让学生判断字形和事物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如果这时不强调这一点,那么P48“我会连”这个练习学生就不会做。这个练习,目的是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了象形字和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字之间的联系。
(三)(P49)《3 在家里》
在这一课的学习里,老师们要注意:此课除了重点、难点,还有“悟点”。这课的悟点在最后“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为什么我也会笑,他们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学会思考,为今后理解句子打下基础。(P51)说一说,你在家里做些什么?不是让学生说图中的五个孩子做什么,而是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四)(P52)《4 操场上》
1、引导学生了解下面一行词语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动作都与手、足有关,因此都带有提手旁、足字旁。
2、P54田字格中要写的字,要注意区分“
八、入”“大、天”的字形。
P53“真热闹”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P54“放风筝”也标的是本音,要读轻声
关于这一点,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征求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大家认为标出本音对正音来说很有好处,但缺点是对学生学习普通话不太有利,但对北京的孩子来说没这个问题。
(五):(P89)《比一比》
引导学生发现图下词语排列的规律。上一行都是动物名称,下一行都是果子的名称。
P91指导写字时,要注意“少、小”的第一笔笔画不同。还要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量词,还要注意在口头运用。
(六)(P92)《自选商场》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图下的第一排词语与食品有关,第二排词语与生活用品有关,第三排词语与学习用品有关。
短文的朗读要读正确,读流利,注意指导读好长句子。
课前可布置学生随家长去自选商场(超市)购物,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
品的名称。(下面还要举这课的例子。
(七)(P94)《菜园里》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找找课文中的几种蔬菜。图中没有辣椒和豆角,教师可以找来实物给学生看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指导学生写好“心”“风”这两个字。
写“心”字,要整体观察,发现三个点不同的方向、位置。卧勾是新笔画,范写时,注意讲清要领:起笔要轻,运笔渐重,钩前要顿一顿再钩。写“风”字,也要让学生整体观察,写风字框时要注意宽度要适当。“风”字的第二笔叫“横斜勾”,以前叫“横折弯勾的变形”。
(八)(P97)《日月明》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的小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结合这课的学习,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课后练习中“读读想想”中的四个字,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成韵文;也可以在引导学生在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寻找会意字编成儿歌,还可以讲讲有趣的汉字故事。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自选商场》,教师就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商品的商标,开展认读商标的实践活动。又如,《菜园里》,教师可以用课件打出菜园,也可以把菜园里的蔬菜搬到教室来。教师边拿出要用的蔬菜,边出示一些词语卡片,让学生反复识认,学生会很感兴趣的。
(2)对那些已经认识的字,不要过分分析字形,没有意义还浪费时间。比如“蓝天”的“蓝”字,引着学生分析就是无意义的,学生最多知道一个草字头,中间部分不好记,如把一个字拆碎了,还不如整体去记。但这并不等于这一册中所有的字全都不用教字形。比如,教了“羊”字,再教“样”字时,就可以问学生,看看今天学的“样”字和原来学的哪个字有点像?这样做不叫过细分析字型。(3)加强生字的复现,复习和巩固。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识过的字的复现。据有经验的老师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创造有趣的方法不断复现这些生字。这“复现”可以体现在: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虽然本册有400个字,但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争取突破这个量。学生在课外识字,对课内的学习也是一个复习和巩固。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引导,把生活变成一个大课堂。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不认识的字能够相互教。要引导孩子注意我们身边的字,如字牌、路牌、食品包装上的字等等。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认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在指导学生写字方面,除了坐姿、握笔等,特别要注意不要看一笔写一笔,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个字,这样有益于记忆这个字。另外,要加强书写的指导,不好写的笔画和易错的笔顺,教师要范写、带着写。写字要注意进行写字的评价。一般先描红,先写一个字,师巡视后,利用实投展示评一评,以表扬为主,再独立写。
五、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目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一
册来说,重点是正确、流利,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愿与别人交流阅读感受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借助图画了解事物,借助图画了解故事的内容,借助图画读通句子和文章。在标点方面,认识:。,:!? “
” “、”可以先不认。这些标点符号只是认识,不考给句子加标点。
2、课文简介:
全册共有20课,有如下特点:语言典范,文质兼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如《平平搭积木》,讲的是:平平搭了四间房子,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那么,还有一间呢?最后一句“给没有房子的人住”,注入了关爱他人的教育。又如《自己去吧》,讲的是:小鸭让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妈妈说“小溪水不深,自己去游吧”,于是,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让妈妈带自己到山那边看看,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于是,小鹰学会了飞翔。这样的内容,着眼于鼓励现在的孩子自己学习生活的本领,具有现实的意义。又如《借生日》,讲的是: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小布熊,她问妈妈为什么总不过生日,妈妈说忘了。于是,小云把小布熊偷偷放进妈妈的包里,当妈妈发现后,小云说:“这是我送给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说明孩子很懂事,教育孩子不能只接受别人的爱,也要懂得关爱别人。再如《小熊住山洞》,讲的是: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熊爸爸想造一间木头房子。春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夏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秋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又没舍得砍;冬天,他们走进森林,看见树上有许多鸟儿,还是舍不得砍。于是,小熊一家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中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人与环境要和谐相处。最后两篇课文《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和前面相比,全文没有注音,也反映了编者的一个意图,就是要体现课标的精神。课标中要求我们低年级的孩子要借助图画阅读,这两课是连环画式的课文。教学的时候,适宜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能把一小段一小段的文字读下来。
3、阅读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的重点就是培养朗读能力,即了解词义、句子的能力。在课文教学当中,不要忽视识字和写字。
4、教学提示:
P60,注意“火”字的笔顺,要按照教材的方法来写,这是有依据的,几年前,国家语委出了一本《汉字笔顺规范》一书,从那时起,大家的写法都按这本书为准,很多以前两种写法的,现在都规范成了一种。P60,反义词,还可适当扩展。P61,《四季》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夏天叫夏季,冬天叫冬季,一年有四季。P64,《小小竹排画中游》文中的第四行,“绿油油”注的是二声,但在课文中要读一声,又如“明晃晃”、“火辣辣”都读一声,但少数不变,如“白茫茫”。P69《爷爷和小树》,谈谈阅读感受,学了课文你喜欢谁呀?喜欢爷爷还是喜欢小树?学生说的会不一样。
P78《阳光》是一篇散文,建议不要提问题了,如“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还宝贵呀?”这就太难了!要通过读来感受课文的美。
P80,练习中“写字”部分的“长、出”笔顺易错。
P85,“车”的笔顺,以前也有两种写法,车在做偏旁时,笔顺又不一样了。P107,上面要认的这些字,教这些字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学过的字来认。如学“清”联系“青草”的青,学“方”字,联系“房”,学“飘”联系“漂”。也可用编字谜的方式,如“大口套小口”是哪个字?等等,这不叫繁琐分析字形。P114《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文很长,准备下次修改时换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要在读课文方面多下功夫。把课文读顺。P115,这课出现了“再”,要与“在”加以区分,虽然不写,但要让孩子知道,这两个“再”字是不同的。P123,《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理解“青蛙在地里睡着了”,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冬眠了。这里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一定要抓重点,抓学生理解的难点。
5、注意的问题:
(1)重视朗读的指导。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朗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心中要有数。比如,就低年级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先借助生字读全文,再画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再读一遍课文,读时可以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之后读某一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或是比较难理解的;再抓几个句子,这里有可能是长句,不易读通顺,或相对来说生字比较集中不好读,或需要理解的。
(2)朗读的形式要多样,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但要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课后遇到好词好句也要注意积累。
(5)古诗教学,重点就是读、背、识字、写字。教师一般不主动讲解诗的意思,对诗的意思可配插图大体感知就可以了。
(6)要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小雨点》这课,课后没有思考题,但教师拟出思考题:雨点还会落在哪儿,那里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无形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口语交际
本册教材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
P58《有趣的游戏》要说自己做过的游戏,观察图用5分多钟就可以了,要占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这图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做游戏;第一幅图是在做贴鼻子游戏;第二幅图是在做丢手帕游戏。
P73交际的内容是讲自己画的画。图不是主要的。P88《这样做不好》这两幅图是说的主要媒介,第一步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第二步要通过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内容,大姐姐、小弟弟等会怎么说?这样的口语交际课最好是在第二步,想像、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一下。
P101,这幅图更是辅助性的内容,拼的这三个图形都是用圆拼成的,教学中可以用各种形状的纸拼出自己喜爱的事物。教师可以用20分钟的时间,分小组合作拼图,最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口语交际,评一评谁拼得好,说得好。
P119,《该怎么办》这三幅图是观察、说话的重点,交际的重点有两个:一要把图意看清楚、说清楚;二是帮小明来想办法。关于小明该怎么办,学生想法多样:可以请家长劝说爷爷,可以先把钱收下来,攒多了给老爷爷买个礼物,也有的说应该收,劳动了就该收。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可以不评判他的,可以让学生说说谁的办法好,引导学生。
P139《小兔运南瓜》是在原来旧教材上改造的。原来第二幅图不是空白的,现在弄成空白,主要是想引导孩子大胆想像,根据自己想的怎么说都行。可以是把它滚回家,也可以是别人帮它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 篇7
《“红领巾”真好》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鸟类的环保主题。教学这篇课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字、写字,运用光盘中学习伙伴的交流作为引导提示;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进行赛读、赛背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第三,引领学生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借光盘中的精彩动画将学生直接带入文中情境进行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读背课文。将光盘中的师生活动和本班的师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光盘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教学光盘主要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利用光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播放光盘:展示画面,听一位学习伙伴交流观后感。
( 2)自由交流:看了录像,自己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3)播放光盘揭题。引导针对课题质疑。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光盘中活泼的动画片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
2.利用光盘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播放光盘:按电视老师的要求初读课文。
(2)播放光盘:给学习伙伴正音。
(3)播放光盘:和学习伙伴赛读课文,其间按电视老师指导读准“叽叽喳喳”等词语。
(4)放光盘:展示画面,引导理解“红领巾”是谁,感受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
(5)放光盘:观看电视师生引读第一节。
(6)师生引读第二、三节。
(7)同桌互相引读、试背。
(8)播放光盘:学生和学习伙伴赛背。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指导学生对每一小节都进行了感情朗读,可让本班学生随机开展朗读比赛,有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而通过光盘中师生的引读示范过渡到本班师生的引读、再到同桌互读、互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效率。)
3.利用光盘识字写字,掌握方法
(1)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识字方法。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播放光盘,游戏巩固识字:“开火车”、“抢读字”。
(4)播放光盘:听学习伙伴谈写字的注意点,看电视老师指导书写“领”和“跃”。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数笔画。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请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字。
(7)学生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光盘中的老师利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可直接播放让学生模仿;而光盘中的学习伙伴所提到的识字写字的方法,则可以和本班学生的交流互为补充。)
[我的执教过程]
在让孩子们和电视学习伙伴打过招呼后,这节光盘教学课正式开始了。
导入新课,笔者先播放光盘,电视上立刻出现了树林、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美动画。发现此时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坐在座位上。看完动画,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孩子们尽情地交流起自己的观后感受:“我觉得这座大森林太美了!”、“我看见了许多小鸟,它们真可爱!”、“动画中还有许多小朋友系着红领巾,他们可真精神啊!”……笔者知道此时孩子们都已被动画带入课文情境,便趁热打铁让他们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之中。
文本学习阶段,笔者先利用光盘引导孩子们进行初读。在电视老师提出初读要求后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复述要求,并按要求自由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随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听学习伙伴的朗读并默默跟读,随后进行评价。孩子们有的说:“我觉得学习伙伴朗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有的说:“学习伙伴读得很准确,没有读错的字。”还有的说:“学习伙伴只有六个人,我相信我们全班一起读,一定比他们读得更好!”呵,真够自信的。在几个回合的朗读后,学生已对文本比较熟悉了。在此基础上,笔者便开始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笔者先通过播放光盘,让学生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分节赛读课文,并跟电视老师读“叽叽喳喳”等难读的词语。其中,在学习伙伴朗读第二节后,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评价,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学习伙伴读错的词“捕捉”。笔者知道此日时的学生已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能这么快地找出错误的读音,既巩固了读音,又树立了自信心。笔者高兴地朝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随后,笔者再次利用光盘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直观认识到“红领巾”是谁,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小鸟为什么夸奖‘红领巾’真好?”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红领巾’来帮小鸟安家了,小鸟们都高兴坏了!”“‘红领巾’这么爱护小鸟,当然值得表扬!”“我们也要向‘红领巾’那样,做一个爱鸟护鸟小卫士!”……看到孩子们涨红的小脸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笔者知道此时他们已完全入情入境,当“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和自豪也完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了出来。
接下来是文本背诵环节。在这里不仅要教给孩子们背诵的方法,也要调动起他们背诵的积极性。笔者再次发挥了光盘的示范作用,首先引导孩子们观看光盘中师生如何引读第一节,接着笔者问孩子们:“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第二、三节呀?”“我!”“我!”……孩子们跃跃欲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笔者再让同桌同学学着互相引读、试背,教室里顿时乐开了锅。最后,笔者再次播放光盘,让孩子们和学习伙伴进行赛背,此时孩子们和电视上的学习伙伴已融为了一体。
在文本朗读、背诵之后,就到了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笔者让孩子们在学习伙伴的启发下谈识字的方法、写字的建议;指导孩子们在电视老师指导下书写、笔者亲自范写后练习写字,并引导他们进行评价交流,发挥了光盘的示范、启发作用。
教学的最后环节,是主体参与、引导实践,即引导学生投入到爱鸟护鸟的实践活动中。他们的点子可真多:“我们决定制作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小组要搞一次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我想设计一个漂亮的鸟巢放到树上做小鸟的家!”……整节课就这样在孩子们热烈的交流中结束了。
[我的执教感受]
通过运用农远资源中的教学光盘,笔者真切感受到了教学光盘中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它帮我有效解决了《“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但是,教学光盘的使用并不是光盘内容的机械播放,也不是固定模式的全盘套用,关键在于教师有无精心选择和科学设计。这其中,讲究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预见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适时地利用“暂停”键、“播放”键和“快退”、“快进”键,空出大量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其一,在解决重、难点时“暂停”。识字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学光盘中师生的示范作用,特别是在光盘中老师教读生字读音、学习伙伴提出识字、写字建议时,及时使用“暂停””键,让本班学生跟读识字,或根据识字方法识字、依照注意点写字等,这对于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好普通话、正确书写生字、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都能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其二,在情感体验时“暂停”。语文学习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电视老师播放录像、引导体验时,及时按下“暂停”键,让观看光盘的学生们也来交流一下自己此时的感受,那么,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从而进行轻松愉快、自然有序的学习。
其三,在想象留白处“暂停”。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想象力的培养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利用光盘教学,不能只是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电视中学习伙伴的精彩想象,而要及时按下“暂停”键,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充分地交流、分享想象的成果。否则,只能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四,在互相评价中“暂停”。这是加强电视中学习伙伴和本班学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法。让本班学生在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交流后进行评价找错。这样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和电视中学习伙伴的朗读比赛、对学习伙伴的评价找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比电视中的学习伙伴差,从而有效消除盲从的心理。
此外,对于教学光盘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如学习伙伴的自由朗读、自由写字时间),可以用“快进”键跳过,甚至在教学光盘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的修改;而对于教学光盘中有关学习重难点的内容(如电视老师对生字的书写指导),则可以用“快退”键和“播放”键让学生重复观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观课报告】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07-18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7-20
人教实验版]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上册《识字》07-26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在家里》教学设计四-小学一年级教案06-09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o ou iu教案06-19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09-05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09-03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