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2024-11-08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通用5篇)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篇1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1.共产党带领人民怎样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站起来)(1)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富起来)(2)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起来)(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的抉择的?(改革开放的起点)

(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3)成效: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音。

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怎样共享发展成果?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和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重心的转移,说明了什么?

(1)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6.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7.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公约数,画出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3)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民主监督的作用: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7.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8.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九年级下册政治重点知识点

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

1、什么是地球村?地球村的由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空间距离感大大缩小了,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整个地球就如同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村落。

2、“地球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具体原因: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

3、互联网在“地球村”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们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进行联系与交流,真正体会到了“天涯若比邻”。人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云变幻,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购物、交友、收发电子邮件等,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4、地球村的优势有哪些?“走亲访友”更方便。交往的便捷为人们提供了全球性的活动舞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丰富了人们的阅历,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交往的增多使世界各地的人民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减少了因闭塞、交流困难而导致的摩擦,也使得一些地域性的事物成为国际性的事物。相互依存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致力于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使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各国经济都能从中获利,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5、当今世界发展出现的趋势是什么?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明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6、“地球村”存在哪些问题(烦恼)?资源争夺环境污染、文化霸权(文化问题)、南北冲突、战争几乎没停过。

7、针对地球村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国家层面:经济上:坚持平等原则,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共赢;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资源环境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2)个人层面:树立全球意识,胸怀天下,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尊重、学习一切优秀文化,批判地继承并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宣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知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做贡献。

8、你心目中的“地球村”应是什么样子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国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没有贫穷、饥饿、战争,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各国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社会和谐等。

第二课做个好村民

1、为什么要尊重差异、欣赏差异?

尊重差异,和而不同。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文化。如果彼此之间互不了解,或不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将会带来许多尴尬,甚至引发矛盾。多姿多彩才美丽。美是丰富的,也是多元的。正因为差异,“地球村”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在“地球村”里,我们要有一双欣赏差异之美的眼睛。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怎样遵守“村民”相处法则?平等对待所有“村民”。平等是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基本权利。我们不仅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差异性,还要平等对待每个国家、民族的人民,也要捍卫自己的平等权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关键在于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3、怎样把理想的“地球村”变成现实?尊重差异、欣赏差异;遵守“村民”相处法则;“村”里的事情大家办。

4、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青少年应具备哪些观念或意识?平等、开放、参与的全球观念;国家观念;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防范意识等。

5、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如何做负责任的村民?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树立全球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地球村的和平与发展建言献策;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地球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所有村民一起,共同营造和维护地球村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同破坏地球村的和平与发展的行为作斗争等。

第三课中国的声音

1、中国的声音很响亮体现在哪些方面?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维护国家主权毫不含糊。

2、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中国的声音代表性强,代表着13亿爱好和平、渴望发展的中国人的心声。

中国的声音体现了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爱和平的大国风范。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加,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与发展的原则立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中国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的声音是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中国的声音是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根本目的;中国尽自己的能力维护国际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4、中国是个讲原则、负责任的国家,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是怎样展示大国形象的?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说中国是讲原则、负责任的大国?)

(1)在国际社会秉持公道。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大参与国际反恐合作的力度;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呼吁销毁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反对军备竞赛,积极裁军,参加国际救援。)

(3)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必要牺牲;力所能及地援助发展中国家;

(4)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搞军备竞赛。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促进人权事业发展。

5、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和平促进发展,发展增进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6、为了使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我们应该怎样做?(1)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个人:树立全球意识,胸怀祖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尊重、学习一切优秀文化,批判的继承并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重大问题等。

第四课我们的中国梦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历史坐标)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4、为什么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5、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是什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7、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做?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等。

9、中国梦的内涵、本质是什么?

(1)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当前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是什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到本世纪中叶是如何安排的?第一个阶段,从20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3、为实现中国的美好蓝图,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

14、要实现中国的美好蓝图,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牢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献计献策等。

第五课兴国之路

1、什么是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2、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兴国之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已经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还将继续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息、不折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四个全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招、根本路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式、可靠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根本前提。“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在当代,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我们的兴国之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吸收借鉴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

9、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59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P60

3.为什么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P61

4.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P61

5.为什么要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P61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P62

6.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P61

7.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P62

8.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P62-63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P64

9.中华传统美德包含哪些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P63

10.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P65

1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P67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P67

12.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1)(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67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P69

13.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P69

14.为什么要坚守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P70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P70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P70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P71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P70-71

16.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P72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P72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P75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P75

2.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1)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P75

(2)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P75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P76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P76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P76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P76

5.国家应对人口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P76

(2),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P76

6.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怎样?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P78

7、为什么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1)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P78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P78

8.为什么要重视环境问题?(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

(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P79

(2)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P79

(3)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P80

9.为什么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P81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2

10.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84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P87

11.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P85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P85-86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P86

(4)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历史使命。P87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篇2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3.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4.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

5.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是负责任的表现。

6.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

7.具有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能力。

8.具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怎样?(课本19页)

2.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课本20页)

3.我们应该如何关爱集体?(课本21页)

4.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试作出简要阐述。(课本22、23页)

5.阅读课本24页情境材料回答: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课本24页)

6.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课本25页)

7.你想成为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吗?请牢记中国青年志愿者誓词!(课本25页)

8.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课本28、29页)

9.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课本26—29页)

三.教师点拨

一些学生对于什么是责任,承担责任与自己身心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服务祖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不甚了解,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逃避责任。也有一些同学比较在意同学、教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对集体和社会要求甚多,却不想甚至从不认真地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全面把握一个人的自尊、良好的自我感觉、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切实履行责任之间的关系。„„

四.基础回扣

1.集体离不开___而存在,同时个体只有紧紧依靠___,才有无尽的力量。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___和___,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_______,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___。

2.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_____、_____”的社会氛围。维护国家的___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___和___,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___。主动为国分忧、_____、与国家_____,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既承担着_____,又在_____,并使_____在奉献中得以提升。3.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___;我们_____,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_____、坚决_____,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_____、我愿意_____、我主动_____;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___。我们要做责任的___,享受_____的快乐。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相关题

2.完成<<知识点>> 5、6、7、8的识记

备注:本课教学案建议用二课时完成 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教学案

编写:李子武

审校:唐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6.逐步形成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

7.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8.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如何认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课本32、33页)

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课本34页)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课本35页)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课本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什么?(课本36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课本37页)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课本37页)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课本38页)

9.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坚持的原因是什么?(课本38页)

10.如何理解改革开放?(课本38页)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课本39页)

12.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要求是什么?(课本40页)

13.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是什么?何谓“少数民族”?(课本41页)

14.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课本42页)

15.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课本42页)

16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课本43页)

17.我国香港区徽的含义是什么?澳门区徽呢?(课本43页)

1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课本44页)

19.我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原则、方针和立场分别是什么?(课本45页)

三.教师点拨

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基础回扣

1.中国的国际地位_____,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___、___、____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属于______,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___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同______之间的矛盾。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集中力量进行___________。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_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____。

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______为中心,坚持______,坚持_____,即“_____,_____”。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_______、坚持______、坚持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四项基本原则是_____,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_____。改革开放是_____。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_____。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牢牢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局。其中改革是___,发展是____,稳定压倒___。只有正确处理好___、___、___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___。

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__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在_____的大家庭里,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形成了民族_________的新型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既是我们应尽的___,又是我们必须履行的___。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_____,尊重各民族的_____,尊重各民族的_____。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这一基本方针简称为“_____”。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_____”的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_____”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____。“_____”、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___、___和___。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___和___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___和_____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___,是两岸关系_____的政治基石。我们遵循“_____、_____”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_____,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_____,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_____,反对“台独” _____。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易通>>相关题

2.完成<<知识点>> 1、2、3、4、6的识记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篇3

编写:唐

审校: 李子武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明确其地位和影响。

2.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4.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5.理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6.具有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

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以下思考题)

1.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特点?(课本64、65页)

2.中华文化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课本66页)

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哪些?(课本67页)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本68、69页)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伟大民族精神?(课本69页)

6.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见70

页)

7.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哪些新的因素?(课本71页)

8.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本71页)

三.教师点拨

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作为代表祖国未来的新一代,我们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之根,熔铸中华民族之魂,让伟大的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四.基础回扣

1.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_____。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饱受磨难,却_____,_____。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____、____和____之中。独具特色的_____,浩如烟海的_____,名扬世界的_____,异彩纷呈的_____,充满智慧的_____,完备而深刻的_____等,共同组成_____的中华文化。

2.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___。一个民族药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_____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我们民族_____、_____、_____与困难的不竭_____。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我们青少年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____的内容,成为民族精神的____、____和____,共同谱写_____的新篇章。

五.当堂训练

1.完成<<长江作业本>>相关题

2.完成<<长江作业本>>知识要点点击的识记。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篇4

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初步理解电功率的公式,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建立电功率、额定功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为什么调节台灯的旋钮,可以改变灯的亮暗?是哪个物理量决定灯泡的亮暗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5秒,做功20焦,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10秒,做功100焦,哪个做功多?哪个做功快?

回忆力学中: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快慢,功率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电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新课讲解

电功率的意义及定义

(1)物理意义: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电功。

(3)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可以得出它的定义式:P

=W/t=UIt/t=UI

明确定义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符号)

W

——电功(等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时间——秒(s)

U

——用电器用电器两端电压-----伏特(V)

I——用电器中的电流——安培(A)

(4)电功率的单位:瓦特(W),1瓦=

1焦/秒=1伏安,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1000W

(5)瓦特的含义:电流在1秒内做的功是5焦耳

了解小常识

当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低时,用电器消耗功率低,不能正常工作。

当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高时,长期使用会影响用电器寿命,还可能烧坏用电器。

当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时,电流、电阻、电功率哪个物理量没变?

教学反思

精讲精练九年级全一册 篇5

1、我们生活的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②我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③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我们国家和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 根本原因: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对我们生活的变化,你有何感想?(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5)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等。

4、我国国家实力增强的表现是什么?

①中国的发展吸引着世界的目光②我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④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6、举例说明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军人参与国际维和行动;APEC组织上海会议;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2006年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等;朝核六方会谈在中国举行;载人航天成功发射。

7、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何作用(还可以结合第6课科技和教育知识)?(1)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2)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和焦点。

(3)教育的繁荣,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第2课了解经济生活

1、我国经济改革的作用、目标、国策事件? 作用:①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②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事件:改革的标志:开放时期的重要会议: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开端:试点开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拉开了改革的序幕。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含义:就是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改良革新。

2、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依据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确立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同步、同等、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2)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党额根本利益。(4)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作用、政策? 公有制经济: 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作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等

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政策:国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依法实行监督管理。

4、我国公民通过什么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即创造财富的源泉)? 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金等。(四个尊重的方针:尊重劳动为核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

5、参与经济生活的做法: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外,还应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做到合理消费,科学理财。

6、理财的范围和意义:

家庭理财常见的几种方式:银行储蓄、债券、保险、股票。意义:理财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为家庭增加收入,还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7、中学生如何做到合理消费?P21(绿色消费及不合理消费举例、说明作用)

1、消费要有选择:

(1)消费选择时不能盲目攀比、赶时髦、片面追求高消费。(2)在消费选择适应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3)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

2、消费要有计划:

(1)事前要做出合理安排。

(2)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3)消费时还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中学生要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观念。

8、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⑤向法院提起诉讼 第3课参与民主政治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权利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有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政治协商会议性质: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基层民主形式: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职责:了解民情,集中民意,通过提交建议或议案反映民众的要求,也可以向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提出质询案,通过这种方式来监督和促进它们的工作。

2、我国是怎样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P27(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

3、发扬基层民主的形式意义?P30后三行

形式: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意义:(1)使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不断增多,民主实现形式日益丰富。(2)广大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4、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

①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自己的看法;②直接向人大机关反映;③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④向电视台、电台、报纸反映;(向新闻媒体反映)⑤参与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等。

5、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的权利。

监督权的两方面内容:(1)批评、建议权。(2)申述、控告、检举权

6、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中学生怎样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①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②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简单根据自己的好恶作出判断,要如实反映情况;③不能污染他人人格,更不能采用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式;④要注意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这也是公民的政治义务)

7、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内容是什么?

含义: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

内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权、建议权、监督权、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等

8、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长治久安。(2)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依法办事。(3)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和决策水平。

(4)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进程,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9、我国政府部门如何保障公民参与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的?(1)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许多重大决策也都听取专家的建议,听取来自公众的意见。

(3)我们可以到政府的网站上了解各种政策信息,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0、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公民的参政议政; 有利于政府勤政廉政;

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批评和监督权、参与管理的权利…… 第4课把我时代坐标

1、我国走向世界的表现:

中国在开放中加速融入世界(方式:引进来走出去。标志: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世界像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海啸救援)我国的和平和发展对世界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2、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树立形象:负责人大国

3、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1)我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4、我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1)我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2)我国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4)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6、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中学生应如何做?(1)中国:(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中学生:

(1)努力学习,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2)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3)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全球观念和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7、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8、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脱胎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的起点低,基础差,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表现、特征、现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起止时间:1956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含义:所谓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4)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贯穿主要矛盾的特点:这个主要矛盾,贯穿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或: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决定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5)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1)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一个中心:经济建设。(2)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3)地位作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政治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44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单元踏上兴国之路(5-7课)第5课树立科学发展观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特点: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它特点: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针对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对策: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影响:(1)人口众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2)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快的人口增长势头给我国的经济、教育、就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就业的矛盾。人口问题实质:发展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 现状(总特点):有所改善,依然严峻。

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严重。对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做法:(1)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我们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把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再造秀美河山。(3)国家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4)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环境保护监管。(5)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3、我国资源问题: 现状(特点):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

对策: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做法:(1)我国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要保证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就要珍惜资源,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我们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节约非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再生性资源,国家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学生如何做? ①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③与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④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垃圾,随手关灯,电器不用时应拔掉插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6、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7、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8、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

9、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回避,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国资源问题相对紧张,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第6课实施科教兴国

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P61、P64)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2)我国的科技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意义: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实力,增强综合国力.2、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人才的重要性: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够抢占科技制高点,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它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提升和改造着生产力的面貌和水平。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5、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但最终还是靠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6、你打算怎样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

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善于观察,开发想象力,培养求异思维;敢于质疑、挑战权威、提出独到见解,提高创新能力;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

7、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8、列举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生活事例:①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②用淘米水浇花③用茶叶盒做笔筒④用易拉罐制作工艺品⑤用破旧衣裤制作拖把。

9、发展循环经济与我国实施什么发展战略有关系?我国怎样才能发展好循环经济?

①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系。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公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第7课坚持依法治国

1、我国基本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P72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解析:主体:广大人民群众。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对象: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目标: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本质: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2、依法治国意义重要性P7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4、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原因)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切法律法规产生、存在和变更的基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所以树立宪法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法治国家中,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的核心。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6、国家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的意义

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7、作为青少年应如何树立宪法意识?

首先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树立宪法意识。其次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

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P76)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

9、怎样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1)切实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3)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

公民:我们每个中学生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培养守法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0、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为什么要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1)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是对依法治国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2)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11、以德治国(定义)

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12、(二)区别

1、范畴不同:德治属于思想建设范畴,属于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建设范畴,属于政治文明。

2、管辖范围不同:德治宽,法治窄。

3、依靠手段不同:德治依靠道德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觉悟;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4、作用不同:德治是自律,治本;法治是他律,治标。

13、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4、如何实施以德治国?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15、如何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把道德的先进性要求和一般性要求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16、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

(1)我们每个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培养守法意识,依法规范自己行为。(2)我们应该从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7、国家开展道德活动有何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5)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8—10)第8课民族大家庭

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

2、我国56个民族分布特点: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55个),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区,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状况。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各民族人民在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发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原因)

3、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关系)

我国各民族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原因(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和民族分布情况,以及各种原因的迁徙与移民,使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我国各个民族已经成为一个荣辱与共、不可分割的整体。

4、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从历史角度看: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从现实角的看:正是各族人民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才促进了我国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5、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处理民族关系的最基本要求: 民族平等。内容:P92第2段

8、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民族平等,需要加强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了解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充分尊重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语言等。

9、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P94第1段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10、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重要性、作用?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11、我们青少年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1)、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2)、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3)、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要相互团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4)、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12、谈谈西藏人民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4、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13、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意义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要维护国家统一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家分裂。国家分裂祸国殃民,它不仅破坏国家的统一,而且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给整个社会制造不稳定的因素。

14、我国政府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其前提:一个中国。

15、一国两制的地位、含义、形成的依据与背景、现实意义? 地位: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含义: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依据背景:它是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现实意义:它已经被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是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大大地促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16、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应该如何做?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反对台独,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地位。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创造条件。

17、青少年怎样维护国家统一?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积极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18、我国近几年反对“台独”举措有哪些(或者做了哪些有利于两岸统一的大事)①制定“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颁布《反分裂国家法》;③两岸春节包机;④经济贸易、文化交流;⑤国民党和亲民党领导来大陆访问等。

19、我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态度和政策:

①态度: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第9课振兴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 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福泽世界的科学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细致完备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用(原因):①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③民族文化依然是推动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④中华文化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

2、民族文化的现状: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

面临外来文化冲击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媒 体的传播与炒作,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对新事物的追求等 影响:大量国外的文化产品涌入国门,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以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丰富自己。同时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2、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我们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②我们必须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之根,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③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我们该怎么办? 对内:(1)、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认同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对外:(2)、采取平等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加以吸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识各种文化现象,自觉抵制和拒绝一切腐朽和落后的文化现象,追求就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2)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6、过好传统节日对我们青少年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2)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

(3)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4)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5)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第10课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魂。民族精神产生于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本质。民族文化只有在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2、民族精神的含义、实质、作用? 含义: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实质:民族精神即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作用(原因):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成长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弘扬和实践民族精神,才能焕发我们的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百倍的勇气和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5、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各是什么?

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观点。新民主主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新时代下,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的人文精神,知难而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不懈奋斗精神。说明: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特点)

6、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民族精神?(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3)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上勤奋刻苦,顽强拼搏,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3)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播着,弘扬者和实践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单元实现共同理想(11-12)

第11课展望祖国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民族的共同期盼也是当代青少年的崇高使命。

1、我国为什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②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⑤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⑥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2、和谐社会内容及特征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特征: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3.列举我国政府为推进社会公平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①免征农业税,取消农牧税 ②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③扶贫工程。④建立低保制度。⑤建立农村合作医疗。⑥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⑦廉租房、经适房的建设。

⑧设立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⑨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⑩ 完善法律,严惩贪污腐败等.......4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谐氛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和谐社区等,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5,怎样创建和谐班集体?

创建和谐班集体,需要我们每个同学共同努力。①我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班 委会。②我们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班级事务。③关爱生活困难的同学,形成一个温暖的集体。④我们可以通过平等竞争,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我们现在的小康是什么小康?

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现状)②我们达到的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总体小康的特点)

7、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了吗?

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我们追求的小康是什么小康,具体内容(一个惠及六个更加)。

①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9、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不同①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近代100年)②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们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100年)(两个百年)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到21世纪中叶,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使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11、为什么说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①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②市场经济的确立,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平台。③安全和平的外部环境。

12、为什么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精神?P131 第1、2段

1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其中改革开放是必由之路)(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等。②青少年: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积极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14、为什么全面建设小康: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15,为什么要实现民族复兴?P133

(1)、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2)、实现民族复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3)、实现民族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P124第二句)

16、建党建国百年目标:P13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12课倾力奉献社会

1、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关系。②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以损害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为前提。我们应该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不能只看到个人利益。③当我们自身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首先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①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②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③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理想只有符合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才能变为现实。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理想的实现。我们应当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确立个人理想。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每个公民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6、中学生如何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①关注社会,了解社会。②努力学习,提高素质。③积极实践,奉献社会。

7、为什么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①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②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具备报国之才。③我们还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我们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使自己成为未来的有用之才。

8、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9、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①要实现自己理想,需要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②实现理想还要从容面对即将遇到的压力。③实现理想,要坚定信心,走向未来。④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⑤要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就要不断的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充实自己。

10、怎样才能规划好我们的人生?

①我们的人生规划要长远。②人生规划要明确,不能模糊不清。③人生规划还要具体,要把人生的规划按时间先后和重要程度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

11、选择理想,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应该考虑的因素:

①自己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自身条件,扬长避短。②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③要充分搜索各种信息,学会选择利用信息。④要考虑理想和现实自身的差距,考虑人生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⑤要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2、我们如何看待压力?方法,如何调节? 适度、过度压力的影响?P148第1、2段

13、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

①创造能力。②学习能力。③合作能力。④竞争能力。⑤抗挫折能力。

14、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措施国家做法)(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保持谦虚谨慎、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青少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怎么做?(个人措施个人做法)(1)、(思想)树立崇高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2)、(品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创新精神、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3)、(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4)、(学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勇担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

2018中考政治考点归类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

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36、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目的、目标

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八、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见《能训》P84第1题。

6、我国各民族在区域分布上有何特点?:见《能训》P84第3题。

九、内涵、含义、定义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见课本P76最后一段大号字。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 专有权利,这

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一、制度、原则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十二、主体、主题、核心、中心

1、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新)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9、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1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

12、我国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是:经济建设。

十三、关系、关键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关键(措施)是: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和平是实现发展的必要前提;保持发展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7、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的关键是: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十四、因素、趋势

1、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由以下因素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4、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贸易摩擦、领土争端、资源争夺、宗教矛盾等。

十五、要求、前提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或说有法可依)。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6、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前提(或说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十六、包含、包括、范围

1、经济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有: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结社、集合、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③监督权

3、人民享有的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4、我国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如受教育权、出版权、知识产权等。

5、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股份制企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9、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

十七、本质、性质、实质

1、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2、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制经济。

3、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7、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8、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或说本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十八、依据、根据

1、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基本国情。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制定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十、机关、机构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上一篇:芦笛小学清明扫墓活动总结下一篇:公司办公室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