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共12篇)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1
三年级2013~2014第二学期数学计算能力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二、用竖式计算。
78÷4=703×9=34×3=
一、口算。
50×2=
23×3=
80-3=
84÷4=
110×7= 40×100=3×220= 7×7+4=400×9=
80×5=
25+32=
55÷5=
48÷2=
58-2
= 8×90= 2×430= 3×9+5= 200×4= 200×8=
66÷3=
13+70=
8×200=
37+2
= 400×6=
2×34= 41×2=850-650=
500×6=
300×7=
0×8+6=
60×3=
110×9=
3×80=
5×600=
300×5=20
三、比较大小
25○35
910○1010
×4=605510○810595○9×3=47○3
114○8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2
《课程标准》指出:计算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强调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注重口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第一学段最为复杂的计算知识, 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其中, 教材在内容编排、例题安排、素材选取都体现了《标准》中关于计算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加大教学步子, 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等。但事实上,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 课堂表面热闹了, 算法多样了, 在练习的时间、数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忽视了学生思维及技能的训练, 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弱化的趋势。因此, 本研究是针对区域小学生第一学段学习后,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保持情况如何?计算的基本技能如何?期望通过采集一些真实可信的数据, 从一个侧面了解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同时, 通过对部分师生的访谈, 了解新课程下师生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二、测试目的及方式
1. 测试目的。期望通过这次测试与分析的结果,
能对新课程下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为第一学段结束后基本计算技能掌握效果方面的测试提供一个数据参照。其次, 通过对测试情况的分析, 收集部分典型计算错例, 尝试对错例进行分类划分, 探讨影响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心理因素, 促使教师改变单纯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方式。另外, 通过对师生访谈, 了解计算教与学的现状。
2. 测试方式。
为了减低因多次考试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本测试与三年级数学期末区域质量抽测相结合。测试题的编制以《课程标准》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标准》为依据, 进行测试量表的设计, 本测试研究从计算的正确性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完成题目两个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反映。
3. 测试样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代表性,
以整个区域学校的一个班整群抽样, 抽取了89个班, 3615份测试卷作为基本计算技能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收集教师测试分析表89份, 对60位教师作了访谈记录, 并抽取相应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
三、测试结果及分析
1. 口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 有76%的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且不出错, 说明这部分学生口算技能相当熟练且注意力集中。而答对10题以上的学生占95%, 说明学生整体口算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仍然有1%的学生正确题数低于5题以下,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分布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或民办学校, 其中, 样本班的数据显示约占1到2名学生。通过查阅测试卷发现这部分学生书写潦草, 做题格式不规范等。从数学知识的纵向角度分析, 发现此类学生的估算、笔算题出错率高, 甚至个别学生不能完成。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口算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因注意因素导致的错误。如100÷5=500, 学生在不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下, 受前面几道题乘法的影响, 错将除法做成乘法算。如14×20=180, 13×300=3300,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顾此失彼, 只注意乘个位或十位而忘记乘另一位。如30×50=150, 700×30=2100, 学生没有发挥注意的监督功能, 忘记添0。
(2) 因记忆导致的错误。如3.1-0.8=3.3,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时候漏减1。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教师认为教得最满意的是口算课, 认为口算能力是形成估算能力、笔算能力的基础, 只有口算过关了, 估算和笔算才有可能过关。在课堂上会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如开火车、夺红花、小竞赛等。家庭作业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对于口算经常出错的学生, 教师都把错误原因归为粗心、不审题, 改进建议也一再强调多练, 较少从心理角度分析原因, 而采取针对性强的策略。
2. 估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2)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影响估算题正确的主要因素有:
(1) 题目类型。从表中数据看, 有关“估计积 (商) 大约是多少”“估计积 (商) 在什么范围”。这两种类型的估算题, 学生的正确率都在80%以上。填空第11题, 学生的正确率只有76%, 题目是要求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 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2) 题目数字特征的因素。如:88÷3≈的正确率是87.7%, 而497÷7≈的正确率是80%。这说明数字位数是影响估算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同时, 数字在估算中调整幅度的大小除了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也影响策略的选择, 即采取截取策略 (497÷7≈, 可把497看作490) 比采用取整策略 (88÷3≈, 可把88看作90) 的正确率低。
(3) 题目的运算形式。从表格数据发现, 乘法估算的正确率优于除法估算。
(4) 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如:53×62≈300, 27×83≈240, 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估算的意识, 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因此, 口算的熟练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估算的准确性。
(5) 估算意识的影响。如:497÷7≈71……3, 学生把497看作500, 再把500÷7=进行精算。三年学生估算情感属于初步形成时期, 学生对估算是一种不精确的计算的认同, 对自己估算能力的自信心不足, 因此他们更相信通过精确计算出的答案。
结合师生访谈了解到, 在估算教学中教师更重视估算方法的训练 (如取整、四舍五入等) , 也注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估算, 但忽视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未能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解释估算思路的训练, 因而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 笔算测试题及各题的正确率分析。
(见表3) 从表中数据来看,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较高, 都在80%以上, 同时也表明基本口算失误造成的笔算错误数量也较多, 尤其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计算和退位减法;大数乘小数 (89×32) 的错误率低于小数乘大数 (56×74) ;位数的多少及涉及数字0或7的计算也较容易出错, 学生粗心、书写不当产生的错误等。另外, 选择第4题考查算理方面的正确率只有52%, 这说明算理的理解仍然是教师最忽视的, 片面认为练习数量多少是提升技能的唯一手段。
通过收集汇总教师的错题摘录及查阅测试卷, 笔算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 口算错误。需要进位的乘、加两步口计算如56×74= (5×4得20忘记加进位的, 除法退位减法的错误) , 极个别学生是因为乘法口诀错误。
(2) 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相同数位没有对齐的错误;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除法试商的错误;商和除数相乘的错误。
(3) 粗心、书写不当的错误。抄错数字、横式漏写、抄错答案等。
(4) 理解算理方面的错误。如选择题要求学生理解5×3实际上是计算什么,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答案 (1) 。
结合学生访谈了解到, 学生认为计算特别难的点有:算理的理解;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知道运算的依据, 算理的理解较为清晰, 能自觉地训练多一点的题目, 能灵活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弱的学生学习比较被动, 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反复讲解和训练, 依靠记忆或凭感觉, 对算理的理解不甚清楚, 完成作业时不注意思考, 有时甚至还会互相抄袭。
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 大部分教师认为: (1) 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最重要环节有:熟记乘法口诀;理解算理;牢记法则;重复训练;书写格式;检查习惯。 (2) 对于计算老是出错的学生, 教师采取的策略有:课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如经常提问、在黑板上板演等;帮助学生分析错因, 找出症结, 并针对错因进行个别辅导;反复训练, 课后布置专项练习;同学之间采取一帮一;设立“纠错本”、多复习;编顺口溜记忆计算难点;通过数学游戏, 提高兴趣, 如24点游戏。 (3) 关于笔算教学:要注重概念法则的教学, 对法则要牢固记忆;要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 要理解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 关注知识的形成;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练习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反复训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 而且有经验的教师都有一套训练学生笔算技能的有效方法, 但从数据反映仍然忽视了算理方面的教学, 这说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不一致性。
四、初步结论
1. 期望通过学业质量抽测开展测试分析的实践研究, 就如何从整体的面面俱到到某一专题作出尝试, 以期末抽测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以计算能力为切入口, 指导教师进行测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汇总的分析表发现教师从应付的态度向认真的关注, 从过多地关注分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渡, 并对学生的计算错例进行摘录分类, 分析错误原因,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区域数据的比较了解到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水平。实践证明, 错例的整理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梳理, 为日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2. 充分利用区域教研特色“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体制,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进行指导和监控, 从量的分析角度, 在区、镇街、校三级层面通过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数据的统计, 得到比较真实数据的参照, 从质性分析的角度, 通过对师生的访谈, 初步探讨影响形成技能的心理因素。
3. 专项调查结果表明: (1) 区域三年级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 口算合格以上的学生占测试总人数的90%, 估算、笔算技能的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80%以上, 但需要学生理解算理、表达过程的题目得分率较低。 (2) 偏向农村地域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水平低于镇街学生, 镇街之间、公、民办学校之间的学生差异较明显, 这反映本区域的数学教育存在差距。 (3)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问题有:乘法口诀熟记程度、算理理解不透、计算法则掌握不好、书写检查习惯、注意力的保持、非智力因素等。 (4) 影响学生基本计算技能形成的因素有:教师对计算教学的理解, 对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理解, 对教材编写的理解及把握, 练习设计及实施的有效性、对学生计算错误的态度及相应的措施;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 学生对计算知识的理解, 对练习量的认同度等。
五、讨论及思考
本测试抽取样本的数量及样本的分布基本上都能代表区域的实际情况, 有待改进的地方: (1) 测试题以《课标》及人教版 (三下) 教参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制定双向细目表, 测试题可能偏重主观, 欠缺镇街之间、农村与城镇之间数据的差异检验、离散度的检验。 (2) 本测试是与数学期末抽测相结合, 评价方式限于正确性这一维度, 速度与合理性未能体现。 (3) 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层次性的特点, 本次测试只针对口算、估算、算理、笔算四方面的数据统计, 对于是否加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 有待进一步思考。 (4) 学生计算能力的深入研究, 仅从量的角度测试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本研究还结合质的分析, 但访谈的内容还是侧重于教师的主观意识和教学行为, 对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中的思维过程的访谈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2]张晓霞, 马垊兴.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能的测试及计算教学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3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当前形势下,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计算时,往往会发生运算顺序错乱、运算符号错误等多种问题,从整体来说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较差;故现阶段,小学数学任课教师需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以小学三年级人教版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主要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般来讲,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其自身的年龄、心理发展、意志力、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联系密切,故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因材施教”,依据班级中不同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及其学习进展,制定不同的教学培养标准,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當前环境下,任课教师要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需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科学教育观,正视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付诸教学实践。首先,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计算练习,帮助其打好基础。由于大多数小学生个性贪玩,课堂学习不踏实,学习效果不佳;此种情况下,教师需为学生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数学计算题练习量,增强其习题训练效果。其次,加强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监督。教师需多与学生家长联系,集结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等三方力量监督小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学习以外其他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及時纠正其错误思想,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再次,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平等化”教育原则,对班级学生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反应不快、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多进行正面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便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提高其计算效率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讲,其自身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其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故在小学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和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基础上,还需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以增强其数学计算效率。
首先,教师需教导学生在自学和习题练习过程中需独立思考、钻研问题,通过自身的逻辑推理,独立解决问题,最好不要随便一遇问题就寻求他人帮助或直接验证答案,待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有一定把握之后交由教师评改;同时,学生需学会自觉检查和验算,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吸取错题教训,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其次,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计算时,需先看清或明确数学题目中的符号与解题要求,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即“先看-后想-计算-验证”,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需认真思考、细心演算,在验证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计算中的错误或存在的问题时需及时改正。再次,教师需正确指导小学生的书写格式,使其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以降低其计算出错率。
三、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提高其计算水平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比较注重数学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却严重忽视了计算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做不到“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以培养其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其计算水平。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知识后,可指导班级学生认真观察数字特征并归纳、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加法交换律能够使问题变得简便和容易解答”,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可充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情境,增强其对数学计算知识实用性的认识,以提高其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或者,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指导各小组分别举办不同的课堂数学计算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课堂教学中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正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提高其计算效率,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的数学计算训练,提高其计算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16):08.
[2] 花莹.浅议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5,(05):11.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专项的测试题 篇4
一、口算
27+53=答案
240-120=答案
5000-500=答案
3600-600=答案
550×0=答案
0÷380=答案
300-250=答案
700+600=答案
490÷7=答案
200×90=答案
120+53=答案
240+120=答案
5000+500=答案
3600+200=答案
120×2=答案
28+70=答案
50×12=答案
360+30=答案
730+700=答案
80×90=答案
180÷3=答案
120+53=答案
2100-1200=答案
400+500=答案
600×70=答案
二、估算
89×31≈
13×48≈
41×22≈
36×91≈
41×39≈
80×21≈
29×78≈
362÷8≈
538÷6≈
349÷5≈
302÷5≈
51×74≈
268÷4≈
354÷7≈
159÷8≈
284+99≈
199+201≈
359-206≈
138+701≈
999+606≈
265÷6≈
71÷8≈
323÷4≈
359÷6≈
103÷2≈
490÷5≈
210÷5≈
432÷7≈
86÷4≈
274÷9≈
48×72≈
29×80≈
42×61≈
71×18≈
12×29≈
三、脱式计算
396÷3÷2=答案
25×8÷4=答案
985-168÷4=答案
648+480÷3=答案
124-735÷7=答案
(34+22)÷8=答案
45÷(15÷3)=答案
(601-246)÷5=答案
205+7×8=答案
62-(25-7)=答案
32×4+72=答案
305×3-154=答案
523+248-475=答案
470÷5-28=答案
459÷9×7=答案
294+399÷7=答案
四、坚式计算
543+458=答案
743-482=答案
601+218=答案
603-497=答案
348÷3=答案
398÷7=答案
365÷5=答案
380÷6=答案
724÷4=答案
628÷3=答案
912÷3=答案
735÷9=答案
309÷3=答案
750÷5=答案
608÷3=答案
860÷2=答案
270÷6=答案
105÷7=答案
208÷8=答案
204÷2=答案
13×23=答案
32×22=答案
43×13=答案
21×15=答案
24×12=答案
39×14=答案
15×12=答案
13×22=答案
15×19=答案
23×24=答案
36×12=答案
25×12=答案
78×32=答案
63×14=答案
98×22=答案
英语新起点三年级下,词汇测试 篇5
1, 出租车司机2.经理
3.服务员4.厨师
5.父亲6.母亲
7.家庭
9.牙医
11.表(兄弟姐妹)
堂(兄弟姐妹)
14.舅舅,叔叔
16.爷爷
18.警察
20.接电话,打电话
Ⅱ.看英文写中文
1.hill
3.drink
5.student
7.computer
9.clean
11.watch
13.dog
15.cook
8.人,人们10.护士12.兄,弟13.姐,妹15.婶婶,姑姑17.奶奶19.打扫厨房 2.lake4.teacher 6.music8.job10.walk12.feed14.fish16.water
Ⅲ.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词并连线
Livingroom鸟巢
dinningroom桌子
flower飞机
plane厢式货车table餐厅
balcony左边 van花
left阳台
nest冰箱
fridge客厅
Ⅳ.完成下列句子
1.Thereare fivein myfamily.2.Thereisa(厨房)in my new house.3.Therearetwo(车库)in myhouse.4.This is(我的表弟).5.The cat ison the(课桌).6.Her grandmother is.(烹饪鸡)
7.Tom is(听音乐).8.What is s(你的表姐)job?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6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达标测试题A1、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A、来克星顿的枪声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D、科索沃战争2、1939年,德国对哪国的突然袭击,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波兰B、法国C、美国D、德国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A、进攻法国B、进攻敦刻尔克C、进攻莫斯科D、进攻巴黎
4、连线:德军进攻波兰1938年9月
德军进攻苏联1939年9月
签署慕尼黑协定1941年6月
5、回答下列问题:
1938年9月,哪四国政府首脑出席了慕尼黑会议?此次会议的内容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B2.A3.C4、连线: 略
5、德、意、英、法;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等地割让给德国;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膨胀。
达标测试题B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B.德军突袭波兰
C.日军偷袭珍珠港D.德军突袭苏联
2、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D.反法西斯国家缺乏统一行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军突袭波兰B.德国进攻西欧
C.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D.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4、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当时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2)英国对德政策为什么改变?。
答案
1、B2.B3.D
4.①由原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绥靖政策)变为采取坚决抵抗的方针
②1940年英法遭到法西斯进攻,已经无路可走
达标测试题C
一、选择题
1、法西斯德国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
A.西班牙B.捷克斯洛伐克C.奥地利D.波兰
2.参加慕尼黑阴谋的英国首相是()
A.达拉第B.张伯伦C.希特勒D.墨索里尼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A.德国“闪击”波兰B.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C.德军侵略苏联D.太平洋战争爆发
4、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
投降”
材料二: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
村庄。
⑴材料一中的“我”是谁?
⑵导致材料一这一严峻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⑶材料二出自何人之口?在他的号召下苏联的局势由什么变化?
⑷你从二位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
1、C2、B3、D4、①丘吉尔英国人民②绥靖政策③斯大林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使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能得逞④顽强的意志、坚定的想念、勇于面对现实、坚决抗击侵
略者。(意思对即可)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达标测试题A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B、诺曼底登陆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D、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A、美国的参战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3、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
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败D、攻克柏林战役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只要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法西斯的命运就完结了。因为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九完结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
说出战役的起止时间
②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C2.C3.A4.①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②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达标测试题B
1.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主要依据是
A.德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B.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法西斯集团内部开始瓦解D.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①A.战争的根源是帝国主义B.都未给美国造成任何损失
C.英法与德意均站在两个敌对阵营D.战场遍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
3.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D.开罗会议
4.“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B.英美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C.中、英、美三国是对日本作战的最主要国家,需要互相支持
D.英美为了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5、读材料回答: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苏联卫国战争给德国法西斯以毁灭性的打击,并同盟军一起夺得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都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宝贵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人类留下德尔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江泽民在纪念二战胜利50年时的讲话
①今年是2009年二战胜利已经周年
② 列举出盟军在欧洲战场进行反攻的著名战役
③ 根据材料总结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D2.A3.B4.C5、① 64 ②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战役、攻克柏林战役
③首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战争的正义性决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必然胜利。其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各国的相互支援,加速了大战的胜利。
达标测试题C
1.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苏联对日宣战B.希特勒自杀身亡
C.墨索里尼政府垮台D.意大利投降
2.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是()
A.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B.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各国
C.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D.促使苏联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二战中,美、日之间曾发生与核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的地点在日本的()
A.东京大阪B.广岛长崎
C.横滨长崎D.东京广岛
5.读材料回答
“在法国北部开辟战场,不仅能牵制希特勒在东线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无法进攻英国。”丘吉尔坚持“地中海战略”,极力主张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进攻。
① 丘吉尔和斯大林谈论的主题是什么?
② 这个战场是如何开辟的?在何登陆?
③ 你能推测出这一时期在欧洲开辟了哪两个主要战场吗?
答案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7
一、明算理, 会算法, 上好计算课
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人为规定的操作, 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掌握算理、探究算法是计算课的灵魂。
如, 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 要解决的问题是猴妈妈将12个桃分给小猴们, 每只小猴分3个,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每只小猴分3个”, 即第一只分3个, 第二只分3个, 第三只分3个, 第四只分3个, 正好分完。也就是要从12个桃里每次分3个, 看看能分几次就正好分完。12-3-3-3-3=0, 减了4个3, 所以要分4次。也可以这样想, 1只小猴分3个, 是1个3, 2只小猴分6个, 是2个3, 3只小猴分9个, 是3个3, 4只小猴分12个, 是4个3, 即12里面有 (4) 个3, 12÷3=4, 这其实就是算理的教学,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或是在图上圈一圈, 用自己的方法发现12里面有几个3。接下来是算法的讲解, 要知道几个3是12, 也就是3和几相乘得12。很容易联想到乘法口诀“三 (四) 十二”, 所以12÷3=4。算除法可以想口诀, 用口诀计算除法就是这节课的算法。如果这节课没有算理的教学, 学生将无法探究和理解后来的算法, 失去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和能力。如果没有算法的教学, 学生练习时就会无从下手, 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法计算, 计算效率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 只有在真正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才能在课堂中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 为日后的计算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勤动手, 多动口, 算法大声说出来
计算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来发现算法, 并将此算法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不是只会做, 还要能大声地把算法说出来, 这样既锻炼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 为今后快速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 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时, 关键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凑十法”。为此, 从和比10大的加法教学开始, 教师就要根据教材内容, 适时地选择教具, 让学生经历凑十的过程。9+2就是把9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2根小棒中拿出1根, 这1根和9根合起来是10根, 可以捆成一捆, 即9+1=10, 再把一捆小棒和剩下的1根小棒合起来, 10+1=11, 所以9+2=11。然后把“凑十”的过程板书出来, 最后用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口述凑十法。如本题可以这样口述:“想2可以分成1和1, 先算1+9=10, 再算10+1=11, 所以9+2=11”, 这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动口, 同桌说、小组说、单独说, 再换个题目试一试, 感受是如何凑十的。这样, 通过教师的演示, 再加上学生的口述, 就能熟练地掌握“凑十法”。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多种算法中找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 教学中若出现不同的算法, 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仔细聆听并善于总结, 只要是能够推广的好方法, 都值得鼓励。
如, 教学“十几减9”时, 探究15-9的算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 学生们说出了很多方法:
方法1:从15开始, 倒着数9个数是6, 所以15-9=6。
方法2: (破十法) 想:15可以分成10和5, 先算10-9=1, 再算1+5=6, 所以15-9=6。
方法3: (连续减法) 想:把9分成5和4, 先算15-5=10, 再算10-4=6, 所以15-9=6。
方法4: (想加算减法) 想:9和几相加得15, 9+6=15, 所以15-9=6。
这时, 教师应将学生们的每种方法认真板书, 并表扬他们善于思考, 肯定每一种算法,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计算15-9的方法,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理解并掌握, 不要求每个学生每一种都要会, 能掌握几种就掌握几种。这样, 如果学生在计算时遇到困难, 他就可以尝试用其他方法解题, 进一步提高了解题效率, 也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
四、注重加强类比训练, 提高计算效率
新人教版教材在计算练习题目总量减少的前提下, 增加三类题目, 分别是对比类的计算题、混合运算、估算。其中对比类的计算题题量增加最为明显。因此, 学生在计算时不仅要关注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还要关注每个算式间的变化和联系。
如“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中, 有这样3组题:
你发现了什么?
若对上面同类题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对比, 就能够清楚地发现每一组题目之间的关系, 第一组其实在算6个9, 第二组在算4个9, 第三组在算8个9, 一旦发现了这样的规律, 当计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时, 如果观察到算式里的一个乘数和后面加或减的数相同时, 就可以直接转化为乘法来解决, 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五、多种形式练习, 重视计算习惯的养成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计算技能的要求是:一二年级口算需要达到每分钟8~10道题。既然有技能的要求就应该有技能的训练, 训练应讲究方法, 讲究系统性, 不能随意、单纯地让学生做题, 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计算练习才能引起学习的真正兴趣。
1.课前3分钟口算。
每节课开始3分钟都要进行口算训练, 口算题目要配合计算, 口算的形式以看算、听算为主, 也可以采用“开火车”“随时接”“循环说”“交换接”等方式, 提高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2.当堂进行10~15分钟的基本训练。
新授课只要求掌握基本技能, 要保证有10~15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练习应以写算为主, 用口算练习卡或练习本进行书写口算练习, 教师要按教材内容, 事先选好练习卡片, 全班学生一起算, 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练习时, 教师巡视, 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普遍的、突出的问题集体订正、强化训练, 个别问题单独解决。
3.带领学生游戏算。
结合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采用轻松愉快的游戏练习。如, 采用“攀高峰”、“夺红旗”、“投信件”、“找朋友”等游戏形式进行口算训练。也可以结合多媒体寻找一些有趣的数学计算游戏软件或教师自己制作小游戏, 让学生参与其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基本口算滚动练。
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 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 容易出现对旧知识遗忘的现象。而计算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需要时间。有经验的教师发现, 课上学习困难的某知识点等停两周再回来练习时, 效果比当时练习更好。为此, 要将已学过的计算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滚动练习。即便是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统计等单元知识时, 也可以适当穿插入计算练习。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8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0分)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3分)
( )的大圆盘 ( )的花瓣儿 ( )的小莲蓬
2.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3分)
赶:①加快行动,使不耽误时间;②追;③遇到(某种情况)。
(1)在回来的路上正赶上一场雨。( )
(2)学习中就要有你追我赶的劲。( )
(3)他骑车飞也似的往厂里赶。( )
3.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根据诗意写出诗句来。(4分)
月色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趁着夜色开弓打猎。
三、在比喻句后的括号内画“√”。(8分)
(1)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2)荷葉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 )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四、发挥想象巧填空。(12分)
1.《滕王阁序》是少年王勃在参加宴会时即兴写下的文章,当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两句时,不禁。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展开想象写一写。(3分)
2.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样的美景吗?(5分)
3.你还知道哪些王勃写的诗?查查资料,写一写。(4分)
五、句子七彩街。(14分)
1.用带点的词写句子。(6分)
(1)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2)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2.仿照例子,将句子改为带句号的句子。(3分)
例:王勃的才气怎能不令人佩服呢? 王勃的才气很令人佩服。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3.读一读,选一选。(5分)
嘿 哎 咦 哦 啊
( ),我的橡皮擦到哪儿去了?刚刚还在手边。
( ),这小家伙还挺厉害,一会儿就爬上了天梯。
( ),你的这条裙子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 ),今天终于可以去郊游了。
( ),原来是你要参加英语比赛。
六、先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0分)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_________,都_____。对任何人,都应该_____,________。”这就是那位小姑娘_______。她是________。
1.先把上面一段话补充完整。(3分)
2.一位小姑娘竟然能成为大作家萧伯纳的老师,难道是她有出众的才华吗?请你好好想想小姑娘能成为大作家老师的原因,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4分)
3.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萧伯纳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呢?(3分)
七、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13分)
一张芦席
任弼时很喜欢打靶。
有一次,他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工作劳累了,想打一会儿靶,便让警卫员小陈去准备一个靶子。
小陈答应着,就出去寻找做靶子的材料。小陈到处寻,问了这家又问那家,都回答说没有,他真有点失望。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张老乡不用的芦席,小陈把它做成一个靶子,高兴地来见任弼时,说:“靶子做好了,您可以去打靶了。”
“好!咱们一起去打靶。”任弼时拉着小陈向屋外走去,当他看到靶子是用一张芦席做成的时候,就问小陈:“这芦席是从哪儿拿的?”
“首长,我是从一位老奶奶家拿来的。老奶奶说这张席子已经没有用了。”
小陈一本正经地回答。
“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老乡的东西,不管有用还是没用,都不能拿。小同志,我们八路军可不能随便拿老乡的东西呀!”任弼时严肃地说。“这……”小陈还在犹豫中,任弼时催促道:“快送回去吧!”小陈答道:“好,我这就送回去!”
说完,小陈拿起芦席飞快地跑向老奶奶家,任弼时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1.任弼时喜欢打靶,这次为什么不打?(4分)
2.任弼时为什么最后又满意地点头?他心里在想些什么?(4分)
3.读了短文,你觉得任弼时是个怎样的人?(5分)
八、写作我能行。(20分)
我们认识了菩萨心肠的朱总司令,英勇无比的李广将军和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你一定还知道其他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查查资料,并把它们写下来。
(命题:刘 亮)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9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 )耳( )铃 守( )( )兔 ( )弓( )鸟
不( )不( ) ( )蛇( )足 无( )无( )
三、选字填空。
漂 飘 稳 隐
( )扬 ( )舞 ( )浮 ( )居
( )泊 ( )定 ( )藏 安( )
沉( ) ( )约 ( )当 ( )动
四、把不是同类的一个词画掉。
1.炎热 寒冷 天气 清凉 酷热
2.颜色 红色 黄色 天蓝 白色
3.司机 演员 医生 邻居 教师
4.一休 花仙子 大脸猫 大头儿子 动画人物
五、读句子,把括号中用错的字画掉。
1.他明明知道,那个(零 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 铃)丁(零 铃)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2.走到(尽近)处,我才看清那花开得十分异样,粉中透红的花(辨 瓣)上还滚动着露珠。
六、仿照例子,写句子。
1.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2.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七、修改下面的?
四、1.天气 2.颜色 3.邻居 4.动画人物
五、1.零 铃 铃 2.尽 辨
六、1.只要他答应,我们就开始行动。2.一翻开相册,就想起我的好朋友姜秋宇来。
七、1.把“语文”和“我”调换 2.在前面加上“邮递员”或“他”一类的.词。
三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题 篇10
一、读拼音写汉字。
二、比一比,再组词。
尝( ) 验( ) 骗( ) 诊( )
常( ) 捡( ) 遍( ) 珍( )
三、改错字。
1.《本草钢目》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留传。( )( )
2.爱迪生是世界文明的发明家。( )( )
3.小红学习飞常该苦。( )( )
四、选词填空。
发展 发生 发明 发现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项事业飞速( )。
2.同学之间( )矛盾时要各自做自我批评。
3.我班同学的小( )获了奖。
4.科学家( )了一颗新星。
五、改正下边的病句,用上修改符号。
1.我的表姐眼睛,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2.昨天早晨,在学校里碰到了小刚。
3.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
4.讲台上一只热水瓶。
六、按要求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1.姐姐讲故事。(什么时间、姐姐在哪里给谁讲故事)
2.苹果树上挂着苹果。(苹果树挂着怎样的苹果)
3.我做作业。(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做作业)
七、想一想,按要求把下列词语归类。
叮嘱 注视 喊叫 盘问 仰视 叫嚷 喝彩
走动 张望 告诉 宣誓 观察 呼唤 追赶
赶路 凝视 欢呼 回答 游逛 散步
1.表示看的动作:
2.表示说的动作:
3.表示叫的动作:
4.表示走的动作:
八、把下面六句话,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 )我时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 )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放学后都到美仪家去玩。
( )它的`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去。
( )她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 )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身边。
九、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李小毛学习可刻苦啦。在学校里,他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发言。上自习时,他埋头写作业,看书。在家里,他认真复习功课,积极预习新课,还挤出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星期天,他在充分休息的同时,还坚持多读书,多写字,在街上,他抢着做好事,助人为乐。大家都夸李小毛是个刻苦学习的好孩子。
1.全文共( )句话。
2.这几句话围绕着哪一句写的?
3.把与这句话没关系的句子画掉。
4.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缺点、药效、延安、品尝、掠过、融化、鼓励、欢腾
二、尝试、经常;检验、捡拾;欺骗、遍天下;出诊、珍珠
三、1.钢 留 (纲)(流) 2.文 明 (闻)(名) 3.飞 该(非)(刻)
四、1.发展 2.发生 3.发明 4.发现
五、1.去掉“眼睛”和“,” 2.在“在学校里”前加“我” 3.“最多的”和“人口”掉换位置 4.在“讲台上”后加“有”。
六、1.睡觉前,姐姐躺在床上给小妹妹讲故事。2.苹果树上挂着又红又大的苹果。3.我放学后在教室里认真做作业。
七、1.表示看的动作:注视、仰视、张望、凝视、观察。2.表示说的动作:叮嘱、告诉、宣誓、盘问、回答。3.表示叫的动作:喊叫、呼唤、喝彩、叫嚷、欢呼。4.表示走的动作:走动、追赶、赶路、游逛、散步。
八、(5)(3)(1)(6)(2)(4)
抓住三点,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简便计算 知识点 易错点 混淆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76
简便计算是“数的运算”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对学生来说,会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学生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刚开始学习时,学生所学知识较少,简便计算的效果大都比较好,但是,随着学生运算律方面知识的增多,计算时出现错误的现象就日渐增多。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经验,逐渐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抓住“知识点”,提炼记忆
在教学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让学生脱离具体计算题去空背运算定律,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且还会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表象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运算定律,收集一些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算定律等知识。
如在学生学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为了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我设计了如下习题:
1. 125×(80+8) 125×(80×8)
2. 78×102 25×41
3. 32×(200+3) 25×17×4
4. (25×125)×(8×4) 38×125×8×3 ……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类型的简便运算的习题中,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之间的简算区别了解得更加透彻,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教师设计了各种类型的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此一来,在具体运用中,学生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内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易错点”,分析原因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学生做计算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做错时的原始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它包含着学生在做题时的一切思想、想法、运算路径等等。因此在教学时,在帮助学生指正错题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出错原因,了解学生的思维,必将有助于查漏补缺,提高计算效果。
如在“25×(4×8)×125”这个简便计算习题上,许多学生在简便运算时,很容易写成原式=25×4+8×125=100+1000=1100。造成这个错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25×4=100与8×125=1000刚好能够凑整的印象太深刻了,在学生的主观意愿上,他们希望是这样,因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运算定律、概念仍然比较模糊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这类习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易错点仔细分析,真正找到出错原因,对症下药,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易错点”进行分析,尤其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第一次计算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出错原因真正了然于胸,进而为提高自己的简便计算能力奠定基础。
三、抓住“混淆点”,明辨区别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有些“形似实异”的计算题,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做题的时候往往没有经过认真审题,就直接开始做题,很容易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收集一些容易混淆的习题,让学生对比阅读审题,如此一来,必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简便运算能力。
如在“(10×125)×8”与“(10+125)×8”的简便计算教学中,这两个计算题的数字相同,符号不同,在简便运算时所需要运用的运算定律也不相同。对于(10×125)×8这个习题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问题;而对于(10+125)×8来说,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问题。在这两个习题的计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这两种运算定律的具体区别,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这两道习题分别展开计算,再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对于不同习题简便运算的方法不同,必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进而达到逐渐帮助学生提高简便计算能力的目的。
在这个教学课例中,教师主要抓住两个习题在运算顺序上容易混淆的地方,鼓励学生展开对比,在对比中,学生对于各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之,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平时关于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从而使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 篇1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目前,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 有的把得数写错, 有的忘记进位或退位, 有的把口诀记错, 有的把运算符号看错。这些都会影响中高年级的学习。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 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 关系着学习习惯, 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的发展, 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 机械训练, 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教学中, 有些教师认为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 反复“演练”, 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 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但因为算理不清, 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 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重视讲清算理, 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 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 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那么, 计算教学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教学时, 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一年级教学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的性质时, 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右手有5只铅笔, 左手有4只铅笔,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两手出示的顺序列出加法算式, 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先右手后左手, 列式为:5+4=9, 先左手后右手, 列式为:4+5=9。使学生看到加数位置的交换, 只不过是出示的顺序有所变化。因此, 并不影响计算的结果。通过演示, 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在加法计算中,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重视口算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关键
口算也称心算, 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 仅依靠记忆与思维, 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没有口算的基础, 笔算就无从谈起。培养计算能力, 要从加强口算着手。在不同年级, 根据教材的不同, 口算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乘除法要熟练掌握, 要达到得数“脱口而出”的效果。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数学教师一定要将口算练习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有目的地练习。
三、有效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 形成计算能力, 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 前者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形成技能;后者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并不是要学生无休止的做一些重复、单调的题目。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 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 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 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 都是低年级同学喜欢的练习形式。另外还要设计如 () +5=14, 13- () =8这样的题目, 通过这种填空形式的练习, 帮助学生更更好地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掌握计算的方法, 提高口算算速度。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与形式, 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
数学离不开计算, 我们必须课课练, 天天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并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而是实实在在的。习惯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抓起。计算题出错的原因很多, 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是计算正确的前提与保证。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推荐阅读:
尚重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下计算题小测试05-11
尚重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分数加减法计算测试题10-14
三年级计算答案08-21
三年级上计算08-27
三年级数学面积计算10-23
五年级计算能力培养06-09
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题05-31
三年级认识计算器教案08-28
四年级下数学脱式计算06-19
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题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