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计算答案

2024-08-21

三年级计算答案(共11篇)

三年级计算答案 篇1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50道

一.计算题(共50题,共343分)

1.已知37-15=22,48+12=60,22×60=1320,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2.列式计算。

除数是7,被除数是65,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3.计算。

0÷29+71=()

14+86÷2-50=()

7×9÷7×9=()

72÷8-4=()

8×4+60=()

72÷8×9=()

4.在括号内填上“>”、“<”或“=”。

123×5()125÷5

315÷3()720÷4

513÷6()919÷6

420÷6()420÷2÷3

5.口算。

600÷5=________

0÷8=________

240÷6=________

840÷4=________

2400÷2=________

2400÷3=________

6.小白兔做口算。

7.口算。

0÷4=()

810÷9=()

600÷6=()

250÷5=()

8×0=()

400÷8=()

80×8=()

306÷3=()

8.估算。

39×3≈()

202×4≈()

243÷6≈()

488÷7≈()

9.计算。

36÷3=()

85÷5=()

72÷4=()

563÷7=()……()

10.计算下面各题。

(390+30)÷7

240÷3÷5

592-812÷4

11.用竖式计算。

(1)35÷7=

(2)40÷6=

(3)62÷8=

(4)49÷5=

12.列式计算。

306÷3=

564÷7=

48×31=

27×14=

14.6+5.7=

31.8-17.2=

13.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6×3=

27-13+16=

3×9+10=

4+0.2=

5×9-20=

83-7×9=

14+72÷8=

9-5.72=

14.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①435÷5=

②812÷4=

③☆605÷5=

④822÷6=

⑤602÷7=

⑥☆584÷8=

15.1.估算。

8×49

≈()

97÷5≈()

802×6≈()

182÷9≈()

16.列式计算。

(1)8.7元比12元少多少?

(2)减数和差都是6.9,那么被减数是多少?

17.算一算。

0÷16+25=

32-32×0=

13×4-42=

(7+13)×50=

20×(70÷14)=

(10+15)×4=

65-(15+27)=

(34-8)×2=

(36-6)÷5=

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8÷7=

712÷8=

☆156÷3=

864÷6=

315÷3=

☆485÷8=

19.脱式计算。

25×13×3

288÷9÷2

45×21-195

75×(114÷6)

9000-56×42

315÷5×24

20.口算。

(24+16)÷4=

13×(16+14)=

7×8+3×8=

5×7+7=

(15-8)×8=

(22-15)×7=

21.估算。

542÷9≈

418÷7≈

79×60≈

81×59≈

182÷6≈

52×33≈

42×39≈

719÷8≈

22.看图回答。

23.括号内最大能填几?

5×()<235

6×()<370

8×()<350

7×()<500

4×()<230

9×()<620

24.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25.列竖式计算。

38×11=

33×23=

23×32=

21×24=

42×21=

33×12=

26.算一算。

604×6=()

692÷5=()……()

389×2=()

812÷4=()

63×5=()

93÷3=()

27.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28.先估算,再计算。

29.直接写得数。

390÷3=

40×80=

0.3+0.9=

0÷23=

2.5+6.6=

5.7-0.6=

33×30=

400÷5=

30.开火车。

31.算一算,填一填。

32.直接写得数。

13×6=

20×3=

560÷8=

25×4=

500÷5=

5×17=

120×4=

800÷4=

102×3=

0×60=

88÷2=

40×5+7=

350÷7=

700÷7=

33.计算下面各题。

(1)96÷(2+2)×2

(2)96÷[(2+2)×2]

34.列式计算。

(1)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2)25乘5除225的商,积是多少?

35.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6.登山夺红旗。

37.列竖式计算。

36×45=

12×42=

74×45=

14×35=

28×49=

58×24=

38.用竖式计算,除法要验算。

307×6=()

360×8=()

985×8=()

98÷4=()

75÷3=()

84÷4=()

39.口算。

4×7-7=

(24+6)÷5=

8-1×8=

593+412≈

5千克=()克

400克+600克=()千克

40.计算。

26÷2=_______

85-6=_______

35÷7=_______

11×3=_______

60÷6=_______

45+6=_______

36÷6=_______

4×7=_______

41.列竖式计算。

2.8+1.6=

7.2-1.7=

0.9+4.4=

2.1-1.5=

10.2+9.8=

5.4-0.6=

42.口算。

600÷5=()

0÷8=()

240÷6=()

840÷4=()

240÷2=()

240÷3=()

43.估算。

124÷3≈

670÷6≈

359÷6≈

103÷2≈

348÷5≈

562÷8≈

451÷9≈

236÷4≈

44.连一连。

45.算一算。

28×7=()

596÷2=()

213÷5=()……()

584÷4=()

46.直接写出答案。

4×50=

26÷2=

26×2=

48÷3=

9+6×3=

5+4×7=

8÷2+9=

8+5×6=

47.亲自练一练,动笔算一算。

745÷5=()

378÷6=()

902÷8=()

437÷9=()

48.直接写出得数。

500×4=

8×200=

86÷2=

900×2=

80×4=

270÷9=

70×6=

320÷4=

300÷3=

200÷5=

540÷9=

60×5=

70×7=

21×4=

13×2=

720÷8=

49.算一算。

34÷2=________

45÷9=________

11×6=________

25÷5=________

63÷9=________

15×4=________

50.列竖式计算。

45×27=

53×64=

83×19=

27×35=

48×32=

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1.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是:(37-15)×(48+12)=1320

2.65÷7=9……2

3.71;7;81;5;92;81

4.>;<;<;=

5.120;0;40;210;1200;800

6.2500;2400;840;1800;840;12000;5000;6600;5000;920;3500;900

7.0;90;100;50;0;50;640;102

8.120;800;40;70

9.12;17;18;80;3

10.60;16;389

11.(1)35÷7=5

(2)40÷6=6……4

(3)62÷8=7……6

(4)49÷5=9……4

12.102;80……4;1488;378;20.3;14.6

13.21;30;37;4.2;25;20;23;3.28

14.①435÷5=87②812÷4=203③605÷5=121④822÷6=137⑤602÷7=86⑥584÷8=73

15.400;20;4800;20

16.(1)12-8.7=3.5

(2)6.9+6.9=13.8

17.25;32;10;1000;100;100;23;52;6

18.14;89;52;144;105;60……5

19.975;16;750;1425;6648;1512

20.10;390;80;42;56;49

21.60;60;4800;4800;30;1500;1600;90

22.5元;1元5角;7角;80元

23.46;61;43;71;57;68

24.如下:

25.418;759;736;504;882;396

26.3624;138……2;778;203;315;31

27.(72÷9+11×12)÷4=35

28.211;132;51

29.130;3200;1.2;0;9.1;5.1;990;80

30.2……6;9……3;9……1;6……1;5……2;9……4

31.20厘米;1400平方厘米;160米;1200平方米;17分米;46分米;28厘米;49平方厘米;边长26分米;676平方分米

32.78;60;70;100;100;85;480;200;306;0;44;207;50;100

33.(1)解:96÷(2+2)×2

=96÷4×2

=24×2

=48

(2)解:96÷[(2+2)×2]

=96÷[4×2]

=96÷8

=12

34.(1)(16+24)÷8=5;(2)25×(225÷5)=1125

35.周长:15×4=60(分米);面积:15×15=225(平方分米)

36.28;75;21……2;185;1408;75……1;125……1;39……4;208;4830;884

37.1620;504;3330;490;1372;1392

38.1842;2880;7880;24……2;25;21

39.4×7-7=21

;(24+6)÷5=6

;8-1×8=0;593+412≈1000;

5千克=5000克;

400克+600克=1千克

40.13;79;5;33;10;51;6;28

41.4.4;5.5;5.3;0.6;20;4.8

42.120;0;40;210;120;80

43.124÷3≈40;670÷6≈110;359÷6≈60;103÷2≈50;348÷5≈70;562÷8≈70;451÷9≈50;236÷4≈60

44.如图:

45.196;298;42;3;146

46.200;13;52;16;27;33;13;38

47.149;63;112……6;48……5

48.500×4=2000;8×200=1600;86÷2=43;900×2=1800;80×4=320;270÷9=30;70×6=420;320÷4=80;300÷3=100;200÷5=40;540÷9=60;60×5=300;70×7=490;21×4=84;13×2=26;720÷8=90

49.17;5;66;5;7;60

50.1215;3392;1577;945;1536

三年级计算答案 篇2

小学进入三年级, 学生面对的计算数据越来越大, 二年级数学学习的表内乘除法升级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所接触的计算类型越来越丰富, 计算数据也越来越大, 学习难度也在逐渐加大, 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下降。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多位数乘除法, 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重计算知识的教学, 抓好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以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正确率下降成因及对策问题作简单分析。

一、计算正确率下降的成因

1. 学生缺乏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一些学生来说, 数学的计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 小学三年级学生随着学习计算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计算水平低下, 计算错误严重, 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 削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不良的学习习惯影响计算的正确率

对于计算题, 学生普遍存有轻视的态度, 主要表现在粗心大意, 没有养成严谨、慎密思维的良好计算习惯。对计算题, 学生并不是不会做, 而是做题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急于求成, 审题不仔细、不认真, 在计算时往往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等。例如, 把106看成100, 把6+6看成6×6等, 从而产生错误。有的学生除书写潦草、运算粗心、不及时检验外, 当计算数据大或者计算步骤多时, 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缺乏耐心和信心, 这些毛病常常使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因此, 在计算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3. 基础知识不扎实

小学三年级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计算失误, 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计算不过关。有些学生计算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法则不明确, 如1800-1700÷5, 计算成1800-1700÷5=100÷5=20。还有的是学生计算方法不明确, 学习掌握运用水平低, 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 从而造成计算失误。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对策

1.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 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枯燥乏味的计算题很难让学生自觉产生喜欢的情绪, 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计算题虽然是枯燥的, 但在题型上设计形式多样, 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助于提高计算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教学《多位数的加减法》, 我采用“活动—竞赛”的形式。先组织学生模拟在家电超市购买家电, 然后采用“我是计算小能人”形式进行计算竞赛练习 (快速出示算式, 学生口答得数;在规定时间内, 看谁的计算又快又对) 。这样的“活动—竞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使计算内容“活”起来。既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又活跃了学习氛围。

2.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 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做到“两看两思”, 即先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 有哪些运算符号, 然后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这样能使计算正确有了初步的保证。其次, 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 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 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 即使是草稿, 也要书写工整, 字迹清晰。再次, 要求学生勤检查, 一查抄题, 检查抄的数据和运算符号;二查竖式, 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三查计算, 检查计算过程;四查结果, 对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验算。当发现计算错误后, 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 包括草稿, 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地训练, 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

3. 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般计算能力的结构成分可以确定为以下五个方面:挖掘题目信息的能力 (即初步定向的能力) , 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的运用能力, 选择合理方法的能力, 简化计算的能力, 估算能力。因此, 小学生要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注重理解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要使学生会算, 首先使学生明确怎样算, 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 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 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是正确进行计算的重要保证。例如, 小学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 涉及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 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 鼓励学生多动嘴说, 说一说算理, 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即数学思维过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做到真正理解算理。学生通过说算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 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计算的正确就得到了保障。

(2) 坚持口算训练。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口算是估算、简算和笔算的基础, 因此, 要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口算的训练。每堂课上安排听算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选择适当的时间, 安排3~5分钟的听算练习,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听算本, 听算内容主要是课本里的口算题。这样长期进行, 持之以恒, 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种形式变换练习。例如, 视算训练、抢答口算、开火车、接力赛等方式, 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3) 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题目信息, 对答案的大胆假设与猜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 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 重新思考和演算, 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 提高计算正确率。例如, 计算49×79, 先估算, 把49看成50, 把79看成80, 50×80=4000, 那么49×79的结果接近4000且小于4000, 如大于4000必定错误,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学习态度, 通过检验还可以加深理解题意,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 重视错题分析, 让学生乐于改错

在教学中要重视错题分析, 做到对症下药, 让学生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错, 我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 订正作业。作业或试卷批改完下发给学生后, 我要求学生首先查看自己是否有错题, 如有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 然后再订正, 并交老师检查当面批改。批改的时候, 针对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说说错因, 讲讲解题思路, 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做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作业、抄袭订正、不懂装懂的不良行为, 逐步养成独立完成作业、有错认真反思纠正的良好习惯。

(2) 错例评析。一般地说, 学生在课堂练习时产生的错误, 都具有相通性, 即具有普遍性。在教学中及时了解、收集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 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小学三年级学生出现的错误一般有连续退位减法不熟练, 特别是被减数是整百数整千数减, 例如, 400-98, 4000-908, 在计算时, 第一题学生往往会算成312, 第二题会算成3002。运算顺序出错, 100÷25×4=100÷100=1等。让学生找出每道题的错误, 分析原因, 充分发挥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作用。

(3) 收集错例。要想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就要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收集计算中自己容易错误的题目, 编成册, 勤反思。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分析归纳和分类整理, 梳理常使自己出错的原因, 吸取什么教训, 今后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才能避免下次不再犯同样类型的错误, 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日积月累, 积少成多, 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就会有很大提高。

三年级计算答案 篇3

运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结合三年级下册期中独立作业进行了统计,发现计算出错(仅包括口算、估算、笔算三大题)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9.8%,而且错误类型多样,其中漏题、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占错误总数的27.8%,算理不明出错的占18.5%……学生自我反思太粗心。这些计算上的错误,难道真是“粗心”惹的祸吗?

【追溯根源】

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聚焦错误,专题研讨,寻根问源,认为其主要症结在于下面几点。

一、学生层面

1.基本口算没过关

一、二年级要求熟练掌握一百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因此计算时频频出错。

2.算理算法模糊不清

计算错误中有一部分是由于算理不清晰造成的。如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明、“商中间不够除时用零占位”等算法模糊,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此类错误频繁出现。

3.心理素质不够稳定

三年级的学生其生理、心理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都不是很强,感知事物比较粗糙、不精细。因此,在计算时往往不能高度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结果丢三落四:看错符号、数字了,忘记进位、退位了,乘法做成加法了……

4.良好习惯未养成

(1)书写不端正。有些学生字写得歪歪斜斜的,有时候自己写的数移下来也会写错,如将0写成了6、5写成了3。

(2)草稿一团乱。一、二年级学生不太需要写草稿,到了三年级,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即使口算不出来,往往也懒于写草稿;有些学生虽学会写草稿了,但草稿本实在“太草”;有些学生把草稿写在书本或作业本的边角上,位置不够时挤着写,从而造成计算出错。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规范写草稿的习惯。

(3)检查走过场。不少学生计算时只求算完,不管对错,埋头计算,不屑检查。教师督促检查时,学生不过是再看一遍计算过程,基本上发现不了错误。检查只是走过场而已。

二、教师层面

1.口算方法和技能目标的本质流失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课程改革后,课堂上很少看见“口算训练”的影子。虽然每个年级都有配套的口算练习本,但教师很少安排专门的训练时间,只是布置学生自己练习,集体对答案,忽视了口算方法的引导和口算技能的训练,“重视口算”形同虚设,导致学生计算的根基不实。

2.主题情境与“数学化”的对接错位

三年级教材中,每一个计算教学的例题均安排了主题图。这些主题图架起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处理不妥,或蜻蜓点水,或留连忘返,错失了问题情境与计算模型对接的最佳时机,挤占了算法建构和技能形成的时间,使主题情境与“数学化”对接时缺失了本质内容,影响了学生算法的探究、建构和巩固。

【有效对策】

一、寻根固本,彰显口算的方法和价值

1.明确口算的实质和要求,使学生“想口算”

口算是心算,是一种很好的心智活动,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口算更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教师要明确第一学段口算的要求:一年级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8—10题/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求:3—4题/分);二年级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要求:8—10题/分);三年级熟练掌握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口算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他们想口算的需求。

2.掌握口算的算理和算法,使学生“能口算”

口算教学中应当注重让学生经历算理的探究过程。如教学口算除法60÷3时,引导学生借助操作(分小棒等)来理解算理:6个10除以3等于2个10,促使学生在建构算理、算法的过程中能口算。

3.采用多样的操练方式,使学生“会口算”

口算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教师要采用多样的口算操练方式,如“听算”练习(师读题,生说得数,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视算”练习(生看卡片说得数,锻炼学生的瞬间记忆力)、“限时口算比赛”等,使学生逐步实现思维过程内化后的“自动化”,能脱口而出,从而达成课标的要求。

二、张弛有度,实现主题情境与“数学化”的和谐融合

教师在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取舍、张弛有度,使学生在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中建构计算模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例一: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主题情境信息量较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如丁丁买了3本,文文买了8本,扬扬买了10本,阿姨买了一套。再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使学生在一幅图中同时解决四个问题:丁丁:24×3 = 72(元);文文:24×8 = 192(元);扬扬:24×10 = 240(元);阿姨:24×12 = 288(元)。其中前三个问题既起到复习和了解学习起点的作用,又为新知的探究埋下了伏笔,后一个问题则引出了新知“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后,教师还可对增补后的主题图进行二度开发。如:丁丁和阿姨共用了多少钱?文文和扬扬共用了多少钱?……学生在同一情境下,不断地提出类似的问题,也不断地用竖式进行计算。这样既巩固了算法,使学生悟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在联系,更让学生体验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就是求两积之和。从而使问题情境在“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得情境与探究算理、巩固算法和谐融合。

不过,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要借助情境,教师也可以“去情境化”,“显数学化”。如上例,教师可直接揭示计算题24×12,让学生经历独立计算、交流评价、建构算法的过程,将数的计算直接根植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帮助其亲历计算方法的感悟过程。这样“一条线”的计算模型的建构过程,简约而富内质。

三、巧用错例,让错误资源焕发精彩

1.巧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

教师在课堂上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学生生成中出现的错误,并巧妙问学生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关注错误,自主找错纠错。这样预防、解决在先,独立计算时就会减少类似的错误。

2.积累自身典型错例

在分析学生错例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本”,并用红笔在旁边注明错误的原因,写上正确的计算过程。单元复习和期末总复习时提醒学生再去翻阅,就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缺陷,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自省。

四、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规范书写格式

规范并强调计算的书写格式,如列竖式计算时“横式靠左边,竖式写中间”,递等式计算时靠左边一行一行写,做一题要空一行,草稿本和作业本一样整洁规范,等等,这样既美观又方便检查。

2.授予检查方法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检查,还可口编 “检查三部曲”,即一看、二算、三读。一看是看题目抄对了没有,运算顺序是否正确;二算是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正确;三读是连起来读一读,做到不遗漏(横式答案),不抄错(尤其是除法中的商)。同时要鼓励学生选用多种方法检查。

①重算检查。适用于口算、计算类选择题、笔算等题型。可按照原先的方法检查。如发现错误,能很快找到错因,有针对性地改正。

②估算检查。如判断商是几位数,将估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尤其适用于积是几位数的判断、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能很快检查出一些较为明显的错误。

③逆向检查。适用于填空、判断等题型。如“最大(小)填几”,可以用大(小)的数进行验证。从结果出发的验证,可以避免重算检查中容易出现的相同错误。

只要教师智慧地从学生、教师等层面透过“错误表象”找到真正的症结,对症下药,定能“药到病除”,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稳健发展。

鸵鸟三年级阅读答案 篇4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看看下面的鸵鸟三年级阅读答案吧!

鸵鸟三年级阅读答案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做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描写鸵鸟善于奔跑?举例说一说。

(1)方法一:_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法三:_________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鸵鸟双翅的作用 鸵鸟为什么把头埋进沙里。

2.不会。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

3.

(1)方法一:列举数字例句: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

(2)方法二:对比 例句: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三年级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篇5

第1页、家庭安全隐患有哪些 ? 1在做饭时会中途走开。(正确做法:不要随意离开厨房,用完燃气关闭开关。)

2.家庭没有灭火器,不知该放哪里。(正确做法:放在卧室易取。)

3.家庭取暖器临睡前不断电.(正确做法:临睡前关闭电源。)

第5页压岁钱的安排

1.存银行2.买一份保险3.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为爷爷奶奶买一份新年礼物 第6页落叶树和非落叶数周围的动物

落叶树:杨树 旁的动物:蝉、喜鹊。桃树 旁的动物:蜜蜂、瓢虫。柳树、旁的动物:燕子。

非落叶树:松树 旁的动物:松鼠、老鹰。腊梅 旁的动物:麻雀 蜜蜂。冬青 旁的动物蚯蚓、马蜂

第7页让铅球浮在水面上的方法有哪些?

1、铅球用线吊在水面

2、把铅球做成空心的,球壁足够薄,球足够大。

3、铅球上绑泡沫、或木块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毛细现象来解决问题? 给植物浇水,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第10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有哪些? 男孩有

滚铁环 打弹子 打陀螺 手枪 斗鸡

打弹弓

拍香烟纸 拍画片 等等 女孩有

跳皮筋 丢豆包

跳绳 抓筛子等等

第13页放鞭炮很危险的方式有哪些? 站在3米内燃放。在室内燃放。在瓶子里燃放。在自己脚下燃放。拿在手里燃放。在高压电旁燃放。在加油站前燃放。

放鞭炮 的感想体会

原本以为放鞭炮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该我放了的时候,我有一些害怕了,不知是怎么回事,总是担心会出什么意外。开始放了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五秒钟。终于我点燃了鞭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我作出了深刻的感想:“放炮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要坚强起来,克服一切恐惧的心理,要学会尝试,因为没有大胆的尝试就不会有成功。即使自己没有成功,也给自己留下了必要的经验。第15页形容性格的成语!

聪明伶俐 善解人意 积极进取 好吃懒做 胆小怕事 诚实坦白

第23页深水潜水员―――我的发现和解释

用手轻轻挤压瓶子,“潜水员”向下运动。松开手,又会发现,“潜水员”向上运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瓶子里面空气的气压变化造成的 第28页含春字古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第31页饺子的由来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第45页投掷羽毛球的学问

三指抓球头,羽毛竖向上,高远球动作,尽力向前扔.第50页哪些国家也过春节??

目前将春节立为法定假日的国家有中国(含港澳台)、韩国、越南和新加坡。第51页我的收获

了解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拜年、压岁钱、吃团圆饭等等 我的进步

走亲访友时,做客时,能做到彬彬有礼;招待客人时,当称职的小主人;在公共场合,能做文明、谦让。还看了一些好的影视作品。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在家里学着料理力所能及的家务。自我评价

三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篇6

一、填空:2、(1)毫米(2)厘米(3)分米(4)米

3、2厘米2毫米5厘米8毫米

二、判断:

(1)×(2)∨(3)×

P2:

三、(1)吨(2)千克(3)千米(4)千克

四、解决问题:

1、15000元2、280千米3、略

P3:

二、1、B2、A3、C

三、1、2000米,合2千米。2、400千克。

P4:

五、(1)255个(2)略

P5::(略)

P6:

一、(1)106(2)754(3)429(4)374(5)900

二、1、×2、×3、×4、×

三、(略)

四、(略)

P7:

一、1、772、5863、1999

二、1、2500米2、435元3、(略)4、(略)

P8:

一、1、C2、A

二、2、105只320只

P9:

一、1、四条四边形2、四边形443、20分米2米4、16厘米

5、(略)答案不。

二、1、A2、A3、A

三、(1)10米(2)8米

P10:

一、略

二、1、B2、B3、C

三、16厘米

P11:

一、1、C2、A

二、1、90厘米2、18米3、略4、略

P13:

一、1、C2、A3、C

二、略

三、1、32分米2、36米

P14:

一、17÷5=3……2

二、略

三、11÷5=2……112÷5=2……213÷5=2……314÷5=2……4

四、解决问题:75÷3=25(元)

P15:

一、8,9,9,6,9,8.

二、1.12,13,14。2.6张剩4张。3.5,6。4.47。

三、略

四、1.18÷4=4(个)……2(根)2.8×7+3=593.(58-34)÷6=4(朵)。

P16:

四、1、7个还剩3个。2、7车还剩1吨。3、12元。

P17:

四、1小时35分。

P19:

四、310×3×2=1860(元)五、略

P20:

三、1.B2.C

三年级计算答案 篇7

关键词:运动,合力,能量,建议,模型

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占的比重最大, 如何能够做好计算题的复习呢?我想在平时教学复习中应注重几个基本模型的分析及其处理方法的归纳总结, 本文从高中物理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基本运动展开。

一、直线运动

(1) 匀速直线运动。这类问题与平衡问题一样抓住它的受力特征F合=0, 来求一些未知物理量。

例1、图1所示为带电粒子速度选择器的示意图, 若使之正常工作, 则以下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P1的电势高于P2的电势

C.从S2出来的只能是正电荷, 不能为负电荷

D.如果把正常工作时B和E的方向都改变为原来相反方向, 选择器同样正常工作

复习建议:先明确研究对象, 再抓住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的受力特点, 明确受力情况, 这样解决此类问题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此类问题的处理方式:牛顿运动定律结合直线运动规律。

例2、 (2013南通第一次调研) 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N, 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 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s时停止, 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取g=10m/s2.求:

(1) 小明在0~2s内加速度a1的大小, 并判断在这段时间内他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 在10~11s内, 台秤的示数F3;

(3) 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

解析:在题目中有关于超重和失重的描述, 其实超、失重问题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特例, 在复习时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找本质, 从受力分析入手:

(1) 0~2s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带入数据得:a1=1m/s2方向: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

(2) 设2s末电梯的速度为:v=a1t1=2m/s

10~11s减速运动:由vt=v0+at2得:0=2m/s-a2·ls, a2=2m/s2F3-mg=ma2, F3=600N

复习建议:像这样一个有关物体多过程的问题, 在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要关注两过程交界处的速度, 并对每个过程进行受力分析。这样的思想在以后电场和磁场组成的组合场中用处很大。电场中匀加速或类平抛运动的末速度, 即为进入磁场的初速度。

二、平抛运动 (类平抛运动)

对于抛体运动问题的精髓在于将运动分解到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 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别通过直线运动的处理方式来解决, 同时应抓住两分运动的同时性和独立性。在解决例如电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例3、如图所示, 匀强电场中xoy平面内, 场强为E, 与轴夹角45°。现有一电量为q、质量为m的负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0射出, 与x轴夹角为45°, 不计重力。求粒子通过x的位置坐标及在该处速度的大小?

解析:这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对于这样的问题, 应该关注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不难看出:在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其初速度方向与所受到的电场力是垂直关系, 与平抛运动这基本模型相吻合。这样就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动的分解!

在v0方向带电粒子作匀速运动:x1=v0t (1)

由几何关系得:x1=x2 (4)

复习建议:何时用到运动的分解呢?当研究对象运动的轨迹不是直线, 也不是圆周运动 (圆周的一部分) , 此时的处理绝大多数用到的就是运动的分解, 复习时可以选择些题目让学生找找此类问题的共同点。这样, 面对陌生题目可以迅速找到突破口!在高考中对于类平抛运动的考察绝大多数是与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相结合。只要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能够将平抛运动的解决方法复习到位, 将这类组合场问题分开解决, 这样对于最终解决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三、圆周运动

1. 匀速圆周运动, 在近几年高考计算题的考察中基本都是以运动点电荷在有界磁场中的偏转为载体进行题目设计的。处理方法就是:确定轨迹、找圆心、通过几何关系表达出半径。可按以下几步去实现:

(1) 用几何知识确定圆心并求半径:因为方向指向圆心, 根据F一定垂直v, 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 (大多是射入点和出射点) 的F或半径方向, 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再用几何知识求其半径与弦长的关系。

(3) 注意圆周运动中有关对称的规律:如从同一边界射入的粒子, 从同一边界射出时, 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在圆形磁场区域内, 沿径向射入的粒子, 必沿径向射出。

例4、如图所示, 一束电子 (电量为e) 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 穿过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入射方向的夹角是30°, 求:电子的质量和穿过磁场的时间。

复习建议:这个考察点通常与电场结合而形成一道综合性问题。

2. 非匀速圆周运动。

由于其速度是变化的而轨迹是曲线, 在求未知速度时无法使用直线运动规律来求未知速度, 此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是动能定理。在这里的复习首先应巩固竖直平面内几个基本圆周运动模型:

例5、如图所示, 在E=103v/m的竖直匀强电场中, 有一光滑的半圆形绝缘轨道QPN与一水平绝缘轨道MN在N点平滑相接, 半圆形轨道平面与电场线平行, 其半径R=40cm, N为半圆形轨道的最低点, P为QN圆弧的中点, 一带负电q=-10-4c的小滑块, 质量m=10g, 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 位于N点右侧1.5m M处, 取g=10m/s2, 求:

(1) 要使小滑块恰能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Q, 则滑块应以多大的初速度v0向左运动?

(2) 这样运动的滑块通过P点时受到轨道的压力是多少?

解析:本题通过单轨这个模型考查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首先得清楚上面所提到的基本模型的临界状态, 在Q点滑块与轨道间无相互作用力, 只有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因此可以根据Q点的临界状态求出在Q点的速度v, 在分析M→N→P→Q。由于轨迹是圆周, 在寻求速度关系时, 用到的是动能定理。

设滑块到P点时的速度为VQ, 由临界条件知:

M→N→P→Q由动能定理得:

由 (1) (2) 得:v0=7m/s

(2) 设到P点的速度为vp, M→N→P→Q, 由动能定理得:

在P点受力分析如图, 由向心力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FN=0.6N, 方向:水平向右

复习建议:涉及速度变化的圆周运动中, 应考虑应用动能定理解决, 在使用时应强调:要分清有多少个力做功, 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 同时要明确初、末状态及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增量。

四、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

在物理高考试题中能量转化及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类问题是建立在能量守恒基础上, 通过做功实现能量的转化。其中包括,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关系、安培力做正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 、安培力做负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 。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出现电磁感应方面的综合题, 这里所涉及的转化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在复习时应重点关注。

例6、 (2013温州八校期初联考) 如图20所示, 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与水平面成θ=37°放置, 在斜面上虚线aa'和bb'与斜面底边平行, 且间距为d=0.1m, 在aa'b'b围成的区域有垂直斜面向上的有界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为B=1T;现有一质量为m=10g, 总电阻为R=1Ω, 边长也为d=0.1m的正方形金属线圈MNPQ, 其初始位置PQ边与aa'重合, 现让金属线圈以一定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 当金属线圈从最高点返回到磁场区域时, 线圈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线圈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不计其他阻力, 求: (取sin37°=0.6, cos37°=0.8)

(1) 线圈向下返回到磁场区域时的速度;

(2) 线圈向上离开磁场区域时的动能;

(3) 线圈向下通过磁场过程中, 线圈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解析:这题是线框穿越磁场的问题, 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是, 在穿越过程中要产生电动势, 而形成电流, 此过程从能量的观点来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摩擦所产生的内能。

(2) 线圈离开磁场到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mgxsinθ-μmgxcosθ=0-Ek1 (5)

(3) 从进磁场到出磁场, 线框下降的高度为:h=2dsinθ, 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了:EP=mg·2dsinθ, 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为:Q1=2d·μmgcosθ。线框是匀速穿过磁场的, 由能量守恒只在此过程产生的焦耳热为:Q=mg·2dsinθ-2d·μmgcosθ代入数据得:Q=0.004J。

复习建议: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 实质上是能量转化过程, 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因此, 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 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 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果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 则电能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如:纯电阻电路——焦耳热;非纯电阻电动机———焦耳热与机械能)

小学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篇8

1.He often ____ me ___ my English.

A. helps, with B. help, with

C. helps, learnt D. help, learn

2.Sorry, I can’t go with you. I have to ______ my little cousin.

A. take care B. look at

C. babysit D.babysitter

3.Have you ever argued _____ your parents?

A. with B.to C.on D. of

4.The match made them ______ at last.

A.ppily B.uickly C.lowly D.riendly

5.Some of the boys enjoy ______ football.

A. play B.laying C. play D.layed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A 解析:help sb 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要注意单三。

2.C 解析:babysit临时受雇佣替外出的父母照料(孩子)。这个词在外国很常见,但课本上很少学到。即使不认

识这个词,其实也能做出来。如果是A,应该是take care of,B是看的意思,不行,D以er结尾应该是名词,只能选C。

3.A 解析:argue with与某人争论

4.D 解析:本题与选项的句意无关,主要根据make的用法来做,make做使役动词时有make sb +adj.的用法,应该 选择形容词friendly.

偷抄答案三年级作文 篇9

晚上,妈妈在外面看电视,我在房间写作业。

我小心地把门关起来。拿出作业,再从书架上拿出答案。这时,我的耳朵竖起在那里,认真地听着门外的动静,然后蹑手蹑脚地把答案拿出来抄。我一边抄一边听门外的`声音。(点评:一系列“偷”的动作描写的很好)。忽然,门锁响了,妈妈要开门进来了,我立刻把答案放回去,假装认真地写作业,妈妈看了一会我就回去继续看电视,我松了一口气心想:幸亏妈妈没发现,要不然我就惨了。

我抄完答案把答案放了回去,我把作业给妈妈检查,妈妈让我把答案拿来给我对照,我把答案拿来后,我觉得不放心,就在旁边看着,终于,妈妈检查完了对我说:“你有没有抄答案?”我不安地回答:“没有”妈妈也没说什么,把我给吓死了。

第二天晚上,放学了,我回家轻轻地关起房门,再次拿出答案,心想:上次差点被发现,这次可不能了,我应该看一下答案照着它参考。我把作业写完后再给妈妈检查,我把答案和作业一起给妈妈,我提心吊胆地看完妈妈检查,妈妈说:“把作业放到书包里吧!”我放完作业,看了会书,就睡觉了。

三年级上册科学半期试题+答案 篇10

一、我会填空题(共35分)

1.按植物的生长环境来分,可以把植物分为()植物和()植物。

2.蚯蚓一般生活在()、()的土壤中,它与蜗牛一样喜欢()、()的环境。

3.金鱼的全身都长有(),用()划水,用()呼吸。

4、蚂蚁的身体分成()、()和()三部分。头上长有(),胸部长有()只脚。

5.蜗牛的背上有一个(),身体软软的,头上有()对触角,用()爬行。6.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7.蚯蚓身体有许多()构成,身体上有()、()、()等器官。8.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9、一片完整的叶由()和()两部分构成,叶上一般有()。

10、植物的生长条件需要()、()、()和()。

11、狗尾草属于()年生植物.。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20分)()1.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

()2.蚂蚁和金鱼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3.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4.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

()5.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6.人有生命,植物没有生命。

()7.为了观察树叶,我们可以在树上任意采摘我们需要的叶子.()8.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蚂蚁会分不清方向。()

9、蜗牛壳很硬是长不大的。

()

10、狗尾草是木本植物,柏树是草本植物。

三、我会选择。(共20分)

1、下列动物中,喜欢群体生活的是()。A.蚂蚁 B蚯蚓 C蜗牛

2、下列动物中,不用卵繁殖的是()。A.金鱼 B.兔子 C.蚂蚁

3、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A.柳树 B.水花生 C.杨树

4、下列动物中,生活在水中的是()。A.蝴蝶 B.金鱼 C.蚯蚓

5、蚂蚁不会把窝建在()。A.树上 B.泥土中 C.水中 6.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A 信息素 B 声音 C 舞蹈 7.用腹足爬行的动物有()

A蝗虫 B蜗牛 C蟋蟀 8.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A 喝水 B 呼吸 9.蚯蚓一般生活在()。A 松软的土壤里 B 较硬的土壤里 10.蚯蚓遇险后,会()。A 逃跑 B 身体收缩 四.我会连线。(共9分)

1、蜗牛的运动 用尾巴游泳 蚂蚁的运动 用腹足爬行 蚯蚓的运动 用脚爬行 金鱼的运动 用身体伸缩爬

2、枫叶 扇形

柳叶 披针形

银杏叶 管形

葱叶 掌形

松树叶 针形 五,我会答。(共16分)

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1 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2 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他们的生存环。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动物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答;动物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植物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4、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答;相同点:适应潮湿阴暗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蜗牛:有壳,触角,生活在地面上。吃菜叶 蚯蚓:生活在地下,身体有环节,吃落叶

参考答案: 一 填空 水生 陆生 2 阴暗 潮湿 阴暗 潮湿 3鳞片 鳍 腮 4 头 胸 腹 触角 5壳 2 腹足 6 草本 草质茎 7 环节 口 环带 肛门 8 木本 木质茎 9 叶片 叶柄 叶脉 10 阳光 空气 水 营养 11 一年生

二 改错 √×××× ××√×× 三 选择 ABBBC ABBAB 四连线

1、蜗牛的运动 用腹足爬行

蚂蚁的运动 用脚爬行 蚯蚓的运动 用身体伸缩爬 金鱼的运动 用尾巴游泳

2、枫叶 扇形 柳叶 披针形

银杏叶 掌形

葱叶 管形 松树叶 针形

一 1 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2 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他们的生存环4

3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二动物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三植物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

相同点:适应潮湿阴暗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繁殖后代,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三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篇11

1、下面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指明公差,不是的说明理由,

(1)2,5,8,11,14,17 (2)14,12,10,8,6,4,2

(3)1,5,1,5,1,5 (4)1,3,7,13,21,31 (5)3. 5 .8. 11 .15。21

2、1+5+9+13+17+21+……201

3、3000-2-4-6-8-10-……-62

4、求首项是14,公差是6的等差数列的前25项的和,

5、求首项是3,末项是263,公差是5的`等差数列的和。

6、已知等差数列4、7、10、13、……求出它的第21项和第26项?

7、1+2+3+4+5+11+12+13+14+15+21+22+23+24+25+……+81+82+83+84+85

8、17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227,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多少?

9、礼堂共有25排座位,第一排有40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3个座位,这个礼堂共有多少个座位?

答案:

上一篇:爱让生命延续下一篇:医院产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