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共10篇)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1
提高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一、实验背景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无论做什么样的题,无论解题思路如何,结果都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珠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和学生重点都在“重、难点”上,而忽视计算能力的提高。纵观国外,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的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繁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美国忽略了心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上的缺陷。我校通过近几年来的观察、考查、分析、总结,发现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主要情况包括: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计算的出错率极高。常见情况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马虎,但通过我的长期观察,情况实际并非如此简单。
针对以上情况,决定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解决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问题,普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实验目标与内容
1、实验的界定:计算能力应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找到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实验总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兴趣很重要,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有趣的活动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游戏更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枯燥的计算,显然不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本课题也就是就计算游戏作个小范围的实践与探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乐中学,由学而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有关计算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竞赛、数棋游戏,学生展示算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外,更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情境图,给学生出一些带有故事情境的计算题,一定不能强迫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做特别多的题,这样会打消他的积极性。将其用实、用广、用出变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比得有志气。
3、具体目标(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B、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2)老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计算课的困惑,我们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对计算课各方面的教学能力,并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B、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计算的负担,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你所了解的与所要研究问题有关的理论和省内外的实践经验)
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三、实验阶段
(一)课题实验的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论证实验课题的意义、价值,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
2、用多种方法来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例如: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评估自身的计算能力。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小组研究,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3.11——2014.5)
1、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计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在班级内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利用小游戏、竞赛、抢答、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开展数棋训练、计算能力周周赛。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4.5—2014.6)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分析论证后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二)实验课题研究举措:
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分析我们六年级的学生计算出错的情况。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设计针对性计算练习,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研究目标与内容
每份练习涉及分数加、减、乘、除以及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四则混合。全面了解学生对计算掌握情况。
(二)、分析各种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1.知识技能方面(1)基础知识不扎实(2)算理不明(3)基本口算不熟练 2.心理因素方面(1)思维定势干扰(2)注意不稳定(3)情感比较脆弱 3.计算习惯方面(1)心不在焉(2)操作程序混乱
(3)书写潦草
(4)缺乏检查、验算的习惯
(三)、分析以上学生的错误原因,我们开展了计算复习课研究。
1、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关知识与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2、让学生在复习交流活动中体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减少计算失误,提高正确率;
3、使学生能正视作业中出现错误,树立“在错误中反思、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四)、利用学生资源,成立互帮互助小组
四、表彰和总结反思
(1)表彰不怕困难,屡败屡战,最终有良好计算习惯的学生和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快乐成长的“小老师”。
(2)把这一段时间的活动和感想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小组内交流。
五、实验预期成效及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总结、论文、课堂实录、教育效果等;
3、期末检测,与其之前成绩进行比较。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我们发现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教师不重视,学生有轻视的态度,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一是抄题马虎,把数字、运算符号抄错;二是运算粗心,不注意运算顺序、运算规律的运用;三是运算中不会分析算理,不能正确地分析变式等。因此,《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我们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突破的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六年级学生:根据教师自身任教情况,将研究对象定位为六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之一,它是指對需要计算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计算形式和方法实施计算,并有效地完成计算任务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就是指数学上的化归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理论依据
1、养成教育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数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了我们农村学校重要的研究课题。
2、《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有必要去研究“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思路
1、总目标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具体研究思路:(1)通过测试调查,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并分析差的原因;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五、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成果
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课题小组各成员将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整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点,紧紧围绕课题,在中兴小学优教优学课题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课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计算教学变得有滋有味。
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立足现实基础,把文本中静态呈现、枯燥无味的计算问题“还原”到有关学生熟悉的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际问题中去,在现实情境中动态生成出有关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和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1)注重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小学数学上的计算题都是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出现,新旧知识递进性较强,合理地利用知识上的正迁移,对计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觉得,要关注并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有意识地呈现“原生态”的算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提炼,明确算理,最终掌握算法,形成技能。(2)注重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也许我们可以在简短的几分钟内通过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晓,然后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直至达到熟练。然而这样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无视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也只能看到教师的“霸权话语”,所以学生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同样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性地解决新问题,注重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认识。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有利于促进学生感悟与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学生自主探索后,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无序走向有序,还可让全班学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反思,让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也有助于学生克服浮躁心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在观察比较中优化和整合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给予肯定。但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让学生学会“多中择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这样,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的学生还可能会掌握不同的方法,并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
4、在多种计算中形成技能技巧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整个计算教学最根本的内容。其原因一是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是加强口算、速算、估算及基本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三是加强以上知识、技能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方法,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一层次的计算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去探索发现,优化计算方法,逐步掌握并提高其计算技能、技巧,达到熟能生巧。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3
一、为什么要开展本研究(即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据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以加强计算教学作为突破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计划采取的措施
(一)、主要内容:
1、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1)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2)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养学生一定的数感。(3)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训练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二)、研究措施:
1、收录数学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3、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2)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4)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5)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6)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7)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三、课题研究预期要取得的成果(即期望经过研究,在所解决的问题上会产生一些什么变化,用什么方式加以表达,如调查报告、个案报告、论文、课件等):
一、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真正明确算理。
三、帮助学生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四、重视错例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五、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未来社会信息飞速发展,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但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课题的界定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言语交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信息交流形式有听说(口语)、读写(书面语)两大类。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
三、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消除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敢于交际,善于交际,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2、探索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及时发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用千变万化的语言来表达五彩缤纷的生活,观察学生的反应,分析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设计。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指导教学。
2、调查研究法:我们将在搞好定点试验的基础上,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在广泛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讨论,逐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原则
1、情境性原则 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最后应该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交际情境,浓缩生活场景,把生活搬入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想交际,乐于交际,提高交际能力。
2、全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过程。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是不是自己主动参与过程,是不是全体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有利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面向全体力争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
3、互动性原则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设合作互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在互动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自主性原则 在整个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学生是兴趣盎然的,自觉自愿的,积极主动的,没有任何被迫的感觉,完全是出于一种自我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六)研究的周期及阶段划分 实验周期:四年 第一阶段:2004 年11 月——2005 年1 月,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材料,收集有关资料,并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05 年2 月——2005 年12 月,对研究的班级学生进行试验前期的测试,然后采用跟踪研究法,按计划边实施边积累经验,如学习理论,摘录卡片,进行个案分析、阶段性小结,细化并调整研究方案。第三阶段:2006 年 1 月----2007 年 6 月 继续学习、研究,记好课题研究日记,搜集研究活动的相关资料,并根据实施研究情况,对方案做进一步的调整。第四阶段:研究总结 2007 年7 月——2008 年10 月 对研究的班级学生进行试验后期的测试,整理、分析资料,形成综合报告,结题验收。
(四)研究的策略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交际的畏惧心理。教师在课堂上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建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转换角色,对交际的话题亲自示范或直接参与角色活动,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老师提出再简单的问题,只要是知识性的,学生都低下了头,不敢正视老师,没有进行积极的思考,而是在心理默默地祷告:千万别叫我。经过老师的再三启发、再三鼓励,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纵有几位同学举手,那也是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课后老师与同学们交流,他们都流露出畏惧心理。反复试过多次,老师专门请没举手的同学回答,他们虽面红耳赤,但基本都能正确回答。当抽到一位同学回答时,其余的同学马上脸色突变,神情轻松,如释重负,低下的头也抬起来了,紧张焦虑的目光也轻松了许多。造成学生口语交际中畏惧心理的主要原因:没有真正理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盲目地崇拜、迷信教师。太注重教师的评价,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更重视行成性评价,逐步消除学生的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让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轻松交流。
2、培养自信心,让学生敢说、乐说。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所作事情抱有成功把握的一种心理预测反应。是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要素。是口语交际成功的第一秘诀。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要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敢于、乐于交往。对于羞怯、不爱说话的学生,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说话的冲动,引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敢说、愿说。对于胆大、敢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具体,有效的指导,使他们会说,善说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尊重学生自我感受、真实感受,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听自己愿听的话,使学生想说,勇于交往,充分展示个性。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乐趣和自信。七·五班有一个从广州转回来的学生,名叫刘俊汐,由于这个学生从小就出生在广州,又因种种原因,从小胆子小,不敢说话。又特别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更是不敢说话。看着他一天形单影只,当老师的心理也不好受。于是,老师除了在课余时找他谈心,还让同学们主动和他交往,更多的时候是上课时多给他一些答问的机会,让他觉得新到一个环境,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他,尤其是觉得教师对他很亲切。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找到了自信,能主动和同学交往,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
3、口语交际方法、技巧的针对性训练。(1)针对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开展规范语音训练。说话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吐词清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话者的理解质量。我校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农民工家的子女,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的训练。学校开展起了“人人学普通话,人人讲普通话”活动,形成较好的语言环境。同时各班开展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如f 与h 不分、平翘不清等进行矫正性训练。
(2)针对学生口语表达的随意性,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由于大部分学生缺少系统的思维能力训练,表现出说话无中心、无条理、无重点、不规范等问题,为克服学生的这一随意性,应重视思维能力训练。从心理学原理来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表达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在思维训练中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求学生有准备地说话,根据话题写好稿子,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层次,再是进行脱稿说话的训练,克服学生对稿子的依赖性,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学会在头脑里整理说话的思路,这样通过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台阶式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多种多样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类似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促使他们进人“交际情境”。(1)创设互动情境 口语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如
我们可设计击鼓传花游戏,要求是:做击鼓传花游戏。在传递过程中,如果鼓声在谁面前停止谁就表演一个节目。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个的节目表演得好,好在哪儿?可以是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流。这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使课堂上充盈着轻松愉悦的气氛和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2)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有无穷无尽的交际情境。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尽力融于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范围,潜心发掘和提炼生活中有价值的、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来创设交际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譬如:①你的一位同学病了,你去看望他,你如何对他说?②你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而此时又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这时如何得体地做好小主人?③你在街上碰到了一位你几年未见的小学老师,你如何和他交流?④你乘公交车回家,售票员认为你没投币,你怎么解释?⑤你到商店买文具,怎样和店主讨价还价我们尽可能地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关注力极高。因为学生都有生活中的切身的感受,所以都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而且有部分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小情景 “无言以对”的情形给了一个引导或某种形式上的示范,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4、立足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1)利用课前“三分钟”说话,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讲讲当天的趣事或者见闻,每天一到三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好几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并且事先有准备,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时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说话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说”,去“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自己寻找课文的“美”点,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中的“春之五图”时,教师先和学生共同学习“春花图”,其它四幅图交给小组进行阅读交流,先在组内交流,交流好后再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每个学生不但积极参与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还很好的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伤仲永》一文时,教师给学生正反两个论题:“成才主要靠他人约束” 和“成才主要靠自我约束”两个论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个组,进行辩论。要求学生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听人发言要听出讨论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发表个人见解时要真诚、谦虚,反驳别人意见时要委婉,不能一言不发、人云亦云,也不要固执己见,相互攻击,无谓争吵。学生兴趣很高,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效果很好。这样不但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培养了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还很好的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3)编演课本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一是利用语文教材中现成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但对提高说话能力有作特殊作用,还可以提高应对能力,磨练学生表情、手势、动作、语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上《智取生辰纲》一课时,为了搞清楚人物
之间的矛盾冲突,常常让学生将其编排成课本剧。
5、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五四”、“六一”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各班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6、抓有效的评价,促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些许成绩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改正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需求。在评价中,一要针对前期训练中学生的不足,为学生指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二要充分肯定前期训练所得,随即引出新的训练任务、目标、方法和思路,便于学生围绕新的任务、目标,方法、思路展开新的交际能力训练。三是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学生表达的结果上,还需通过结果去分析学生表达得失的原因。四是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见解后,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启发他们自我纠正错误,想一想自己在表达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鼓励他们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学会质疑,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评价,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
六、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认知规律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的训练对象是我们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学生在年龄和心理都处在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阶段,教师要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不强迫学生表述自己不想说的事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苛求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完美状态。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允许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不足。
2、课堂教学环节是进行口语交际的的最有效环节 学生的学习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环节,因此,应该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从语文课程的整体性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交际,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能力。实现练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让学生掌握交际的技能,养成与人交往、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通过各种训练方法,将口语交际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增加口语交际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并恰当表达的能力,从而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3、不断积累口语交际的素材是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关键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进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盲目的追求表面的成功。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进行阅读,多读好的文章,多读与口语交际有关的书刊杂志,多分析好的口语交际的案例,从成功的例子中吸取经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很多的资料和素材,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在积累丰富素材的同时,他们也会从中找到一些规律和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会厚积而薄发,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二)操作成果
1、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模式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构建了一种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感受拟说——自由表达——合作交流——反馈点评——拓展创新
六年级组课题汇报材料1 篇5
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的汇
报
材
料六年级组——
浅谈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的认识
—— 六年级课题组
经过本年级语文教师的共同研究,对于小学生高段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有如下认识:
一、激发“自改”兴趣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心理因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学习上发挥主体作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究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所以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关键是要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1、提高学生对自改作文的认识。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清楚自改作文的重要性。要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的思想,并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自己文稿的范例和故事,如唐代贾岛的“推敲”,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七遍修改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让学生从中看到遣词造句的千锤百炼,认识修改的意义,产生主动修改的动机。此外,教师还可在选择一两篇中上的作文,制作幻灯片,引导学生共同修改,之后,幻示出修改完后的文稿和修改前的原稿,引导学生认识修改前和修改后习作的差异,通过这样一对照比较,学生就会充分认识到,只有反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学生慢慢就会形成作文写成后自觉修改的良好习惯。
2、开展作文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课内、课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作文兴趣活动。如品味中外名人关于修改文章的论述,寻找“小老师”的活动等等,这些形式灵活的作文活动方式,既能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3、正确鼓励,激发学生“自改”兴趣。
对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要有耐心,要讲究训练坡度,注意学生心理,以正面激励为主。由于学生的自改能力刚处于“起步”状态,所以教师对学生在训练上应高要求,但在批改上可以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好处。此外,教师的评语尽量以鼓励、启发为主,只要学生能动手修改,就得肯定,暂不要去计较修改得是否正确,也不要看不起学生起步时的修改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尝到习作成功的喜悦,产生新的习作成功的期望,激发了习作动机,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推动了自改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在所有知识的学习中,方法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应着重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要有计划地一步步训练,从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
1、明确要求。要让学生明白自改作文的内容,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有些学生,你让他修改自己的作文,他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师可从整体着手,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可从以下个五个方面进行:①看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明确,所先材料是否紧扣中心;②看文章段落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过渡照应如何;③看文章
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④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⑤写字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提示要领。针对文章谋篇布局、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项写作中的通病,可教给学生“增、删、换、调”四字修改法,即发现有欠缺部分要增添;多余、不必要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意思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的要更换;对于结构安排不合理的地方要重新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3、教给修改符号。前面已讲,修改文章的方法一般有“增、删、换、调”几种。这些修改都可用规范统一的符号来标明,是《大纲》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还要在作文批改上规范使用符号,给学生以示范。学生明确了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就可看懂老师和别人修改的文章,在自己的作文修改当中就会大胆尝试使用,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
4、下水示范。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在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我先粗阅一遍找出带有共性的问题,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制成演示文稿。在作文修改课上,由教师或师生共同评议,用作文修改符号修改把文中的存在的问题改出来,并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教师的下水示范,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5、教给技巧。有些学生修改作文掌握不住方法,我在教学中悟出了一
套帮助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放声朗读法”。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于语言敏锐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要求他们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增”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又如“交换互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稿中的问题自己常常不易发现,而旁观者往往能够指出其中的毛病,因此,教师可采用“交换互改”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改能力的提高。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班长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都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所以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改到好的文章便知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经过这样多次的批改实践,学生不仅能准确地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还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强化训练,形成“自改”习惯
要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1、随堂训练。就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写作的知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小到字词、标点的正确使用,大到材料的选用、文章的布篇谋局、写作的特点等,都可以通过课文教学、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2、即写即改。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说出修
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
3、一文多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雕琢、润色,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旧作新改。让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文,等升了年级之后,再回过头来修改。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旧作中的不足之处,改起来也就特别卖劲。
5、点评激励。对学生自改后的习作,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审批和点评,让学生从老师的审批和点评中发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点评要讲究艺术,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赏识教育理念,让学生从一次次的自改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养成习惯,提高能力。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6
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多数为留守学生,我校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问题十分严重:一是学生阅读面窄、读书单一,二是学生的读书时间根本没有得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每天没有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更别说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三是学生真正养成了阅读习惯的状况就更令人担忧了,能每天坚持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四是缺乏指导,收效甚微。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虽然语文老师难得会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指导得特别仔细、到位,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二、课题研究内容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教师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指;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释疑解惑、学法迁移、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的对象
XX小学三到六年级
85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3、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项自主阅读活动。
五、研究过程、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收集资料,学习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做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预期阶段成果积累相关资料。
2、研究阶段(XX年2月-XX年4月)
主要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泛阅读。
3、总结阶段(XX年4月-XX年6月)
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个案资料和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措施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不同年级推荐学生爱读的阅读材料,如《少年月刊》、《小说月报》、《同步作文》这些书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本学期我们每天专门留有1小时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去图书室借书,老师下班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四)展示阅读成果。、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笔记评比”、“讲故事比赛”“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7
NO.3-2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0-P31页xkb1.com
我知道了: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这个数的()。
2、连一连(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
二、合作探究:
例1、小明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小时走了千米,谁走得快些?
要求:画图理解算式的意义,明确算理。
小结:一个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即被除数不变,除号变(),除数变成它的()。
例2、通过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n=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a÷=
3)、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
观察上面三个字母公式,可以发现分数除法都可以转化为()计算。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乙数的()。
例3、计算下面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被除数。除以1,商()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被除数。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这个数的()。
2)、填上适当的数。
3)、
4)、是多少,应把()看作单位“1”。
5)、
2、我能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
2)、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3、计算
4、比较大小
五、解决问题:
1)、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公顷,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米,它的长是多少?
3)、一个制药厂每天可以制造千克的药品,由于业务需要,现在需制造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了完全实现德育的目标,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着手,把道德行为提高到习惯的高度。
学生主体渴望自我教育与发展。通过班级调查,大部分学生都渴望能有自我调控,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从而希望来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他们不喜欢停留在管制的层面,可往往有没有约束自己的能力,道德评价能力较低,因此这就要求班主任教师不必一味的条纲条纹的一一训导,剥夺学生的自我权利,把教育的过程留给学生在已有的认识上,自己不断的反思,对照,来不断规范自己,在体验中逐渐体察,感悟生成,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活动都在班级中进行。在班级建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要求、自我计划、自我实践、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让学生在集体教育中完善和发展个人,最终转换为学生内心的某种觉悟和信念,并开始有意识地自觉地服从自己,即走向自律。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竭力反对传统教育中压制学生,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弊端,主张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学生方面来,使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教育的主宰。
(二)课题的界定:
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活动,是以学生自我意识的唤醒与发展为突破口,以端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以育人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健全人格,发展自学、自强、自治能力为目标。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品德上自检、行为上自控、管理上自治、心理上自调、学习上自主、身体上自健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小学学生自主管理,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小学生主体性、合作性等个体心理素质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应有的行为规范的观念和习惯,实现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受教育的人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究,发现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规律,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模式。
(3)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一个学生自身的潜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自主养成相关能力、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本课题是将小学生自我管理分为个人自我管理和集体自我管理来进行研究。个人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及自我发展。集体自我管理的核心是责任、民主与合作。无论是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树立,或是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外在强加的,必须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主动实现的。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预构建以活动目标竞赛为形式的自我管理模式,即“人人争优、人人参与、人人反思、人人评价‘肯定成绩,榜样激励。”其主要表现有:学校实行班级目标竞赛,班级实行小组目标竞赛;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担任班干部,健全管理制度实行自我评价。根据班级、小组自我管理得分情况予以表扬或奖励。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识、管理方法、对事情评价的标准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理论学习,运用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研究资料,中期成果汇报,总结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缉。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并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心得感悟、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论文交流会等,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9
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职责,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口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或者思维的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指的就是人们运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听说读写活动。说和写是表达,听和读是理解,表达和理解互为依存,是一个言语交际过 程中的两个方面。”言语交际”是表达训练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特殊矛盾性是思想内容交际的实际需要与运用并通过外部语言以实现交际的矛盾。那么,我们教语文、学语文,语文教学的特殊的本质也就可以明确了,这就是口语的交际性。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要从言语交际的需要出发,为言语交际的需要服务,这正是语文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众所周知,只要生活在社会上,人们之间随时随地都离不开言语交际。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小学生最初的作文基础就是要从“说”开始,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科实际,达到“说”得正确、有序。这样,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2.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3.口语交际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的内容
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研究课题 《低年级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理属当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读说”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而理性水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因此可以说这两者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重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本课题将设计多种活动方案,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调查研究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推出一组新方案即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对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提高,有根本、显著的体现。
总结以上内容,第一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而第二项将会为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它是理性的分析;第三项则是 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我们也将会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最终的成果。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做到切实有效。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
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5.经验总结法
定期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归纳总结。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对语文教学大纲,学科教材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心理等都有着深入的了解,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深厚的教育功底,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具备较为专业的 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能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研究经费给予保障。并且,聘请专家为研究实验把关、定向,请县教研室老师为课题研究指导顾问,有利于本次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六、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戴玉英同志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多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已有较好的科研成果。
参研人员由语文教师王凤玲、廖加树、邹海洋组成。他们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力量,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热爱学生。
2.研究人员分工:
戴玉英设计课题方案、制定研究措施、组织交流、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王凤玲负责负责理论学习主持,收集整理资料等工作;邹海洋负责论文撰写、收集、整理资料;廖加树负责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戴玉英、王凤玲负责论文撰写、问卷调查;廖加树、邹海洋教师负责论文撰写、活动记录、实验推广等工作。
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部参与课题研究,在班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实践、开展研讨,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论 文、案例等,撰写阶段性成果汇报。
3.得到学校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4.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分析课题研究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策略。
5.每学期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总结,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加强课题研究分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我校对课题都具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科学地处理完成本职工作与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关系,在乐于研究的前提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保证课题的完成。
2.学校能提供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
3.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学校中教育教学的骨干。都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能够利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科研手段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实验条件优良,学校校园网络发达,教师每人都拥有电脑,掌握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能自我搜索网上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料。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 篇10
六年级计算竞赛总结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第七周我们六年级两个班利用午读30分钟的时间进行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考察。考查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大部分学生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准确率也很高。但仍然存在少数学生有拖拉的习惯,导致计算不过关。为了能促使学生有良好的计算习惯,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要注意如何组织好学生的练习。
1、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通过读题学生就会对题的意思很明了,就不会发生运算顺序的错误。
2、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学生解答完题以后,也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对比性练习。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4、填空练习。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
5、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
6、趣味性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如,接力比赛,抢答练习,还可以搞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本次计算比赛获奖名单:
【六年级计算能力课题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计算能力训练六06-02
[六年级数学]六年级计算竞赛总结10-14
五年级计算能力培养06-09
三年级下计算能力测试06-01
六年级四则运算计算题11-11
小学六年级奥数分数的计算-专项10-27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05-31
论怎样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