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回忆录剧本

2024-07-12

艺伎回忆录剧本(共3篇)

艺伎回忆录剧本 篇1

读《艺伎回忆录》有感

前阵子在图书馆的小角落里翻到了这本书,名字虽早有耳闻,却一直缺少动力去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所幸,我在图书馆里遇到了它。一直都偏爱于读别人的故事,好奇别人的生活。所以,这本书十分合我的口味。

刚翻开书本,便迅速被故事内容所吸引。

《艺伎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从渔家孤女千代到京都名艺伎的小百合的故事。她的命运,如同漂浮在潺潺流水上的片片落花,永远无法预知未来的方向。优雅而精致的艺馆是富人声色犬马的天堂,却也是小百合每天要直面风刀霜剑的地方。将军、男爵、会长、医生……男人们或贪婪或深邃的目光,织成了一张她赖以生存又难以挣脱的网:“妈妈”、初桃、豆叶、南瓜……女人们或落井下石或慨然相助的双手,撑起一方危机四伏的舞台,纵然如履薄冰,小百合也惟有满含微笑,盛装登场。生存在夹缝中,小百合的心里总还有个角落,藏好了一段或许永远无法兑现的爱情。当所有不可思议的故事次第上演,当智慧与耐心逐渐超越美貌而日益凸现,奇迹是否终将诞生?那个梦里呼唤过千次的身影,是否终将浮现在繁华落尽的地方?

众多细节使得《艺伎回忆录》内涵丰富,赋予小百合的故事以敏锐的视角和超凡脱俗的特质。小说自成一格,却又浸淫在文学前辈纤毫入微的阴翳中——类似于一次走钢丝表演。为了不让自己从钢丝上坠落下来,作者在自己的任务里融入了令人惊叹的翔实调查……以及对一个女性倾注的不可思议的深情,而这样的女人,通常在西方人看来,要么像一幅漫画,要么如同一件博物馆藏品……以如此浑然天成的自信再现一个如此封闭而又如此神秘的世界,实在难能可贵。

艺伎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日本艺伎在西方人眼中一直充满神秘感,这也正是《艺伎回忆录》小说及同名电影风靡世界的原因。这本书通过叙述艺伎小百合的成长经历,让我对日本艺伎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艺伎是一种在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艺伎业是表演艺术,不是卖弄色情,更不卖身。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 “纯洁”的形象。

除了小百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还有延,我一直被这个相貌丑陋,身有残疾,脾气古怪的人物深深吸引,在诋园这个风化场所是没有真情的,艺妓与旦那只是属于有钱人与宠物的关系,他们只是有钱人的玩物,随时都可以抛弃的玩物,艺妓同样把他们的旦那看作是可以遮风避雨的靠山,通过他们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书中多次提到他们这些艺妓都是不爱旦那的,在这些男人之中只有延的情感是真实的,我甚至觉得他在诋园这样子一个昏暗的地方是显得多么的格格不入。不止是我,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体会到他对小百合的爱是发自肺腑的,他看小百合时流露出的温柔的眼神,对小百合的很多友善的劝慰都无时无刻的不打动着人们的心,他对小百合的爱和螃蟹医生龌龊变态的行为,以及自以为是的伯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悲的是,小百合最终还是没能接受延的感情。小百合最终还是勇敢得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我看到结局的时候,我心中感慨万分,小百合一直隐藏着的那一份感情终于被释放了出来,即使她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与她心爱的人在一起,但在我看来,小百合的这份痴情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一口气把这本书都读完了,留给我只有无尽的遐想。

艺伎回忆录剧本 篇2

1、对艺伎的刻板印象

日本的艺伎文化在西方往往存在误读, 艺伎会被认为是等同于妓女的一种社会角色, 而电影《艺伎回忆录》正是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试图展现和恢复这种古老的日本传统艺伎文化。

日本艺伎文化已有三百多年, 成为了日本文化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原则上, 艺伎卖艺不卖身, 她们从小要经受严格训练, 艺伎不仅要精通各种歌舞乐器, 还需要对国际新闻、花边消息了如指掌, 懂得如何迎合客人的喜好, 善于察言观色, 并能维护客人的自尊。在经济高速发展、流行文化逐渐趋同的现代社会, 艺伎已经作为代表日本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 受到人们的珍视。

导演罗伯·马歇尔在接受采访时称 :“艺伎”的实际意思是艺术家。虽然她们取悦男人, 但更重要的是, 她们是伟大的舞蹈家和音乐家, 是非常善于交流的人。他们也是一个时代时尚潮流的引导者, 就像超级名模那样。”在这部电影中, 导演谨慎地刻画了艺伎形象, 并在情节中表现了人们对艺伎行规的格守。比如在小百合成名之后, 男爵想要将她占为己有, 为此他颇费周折将她骗入无人的房间, 但他的最终所为止步于解开她的和服。之后只有按照行规加入对小百合“初夜权”的竞争。男爵对欲望的克制和小百合的反抗都表现出艺伎行规的不可冒犯, 为艺伎在西方受众的观念中进行重新定位和归类。

然而, 想要摆脱刻板印象并不容易。这部电影虽然为了解除已有的“艺妓是妓女”误解, 突出再现她们经过严格培训, 但却创建了新的刻板印象, 即“艺伎是奴隶”。小百合被迫接受训练, 初桃不能自由地恋爱, 置屋中的妈妈和奶奶掌控艺伎的经济事务, 这些情节都创造了一种艺伎被奴役、被胁迫的悲惨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传统日本, 艺伎虽然要从小经受严格的训练, 但她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是很多普通日本女性接受不到的。此外, 艺伎有属于自己的收入, 这也是其他女性所不能的。因此, 日本的艺伎多来源于喜欢这一充满浪漫情调行业的女子, 许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家庭也以女儿能进入艺伎这个行当为荣。

2、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是西方人研究如何再现东方的一个关键术语。原意是指西方对近及远东社会文化、语言及人文的研究, 也可意西方作家、设计师及艺术家对东方的模仿及描绘, 或是对东方文化的同情欣赏。它是19世纪西方一批东方学家通过描述与研究东方的不同文本和领域, 建立起的有关东方的词汇、意象和思考, 从而构成的有关东方的观念和知识体系, 以及最终形成的西方人想象、思考和理解东方的框架。在东方主义的框架下, 东方世界经常被丑化、弱化、野蛮化、女性化和异国情调化。一方面, 东方人是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 欠缺理性, 道德沦丧 ;另一方面, 东方又不无某种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这种东方形象是西方人的创造, 早已使东方形象偏离真实。总之, 东方主义是一整套观念体系, 是近代西方对东方刻板印象的来源和表现。

任何西方的个别表述都受制于东方主义这一整体框架, 即使再有想象力、个性与独特的思考都无法摆脱这种话语的控制, 只能作为一个侧面重新安排已有的素材, 参与东方主义话语的生产。《艺伎回忆录》虽然力求真实展现东方文化, 但仍散发着浓浓的东方主义气息, 这种偏颇的刻板印象在影片中十分明显。

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始终贯穿揭开东方文化神秘面纱的思想, 幽暗灯光始终在渲染神秘气氛, 而引领影片主线的旁白则更是直接地强化了东方主义观念。在电影开场, 小百合娓娓讲道 :“像我这样的故事应该被人彻底遗忘, 我的世界充满禁忌, 却又异常脆弱, 能够延续至今, 只因它太过神秘。”文字直接地讲述了艺伎生活的神秘, 为整个影片奠定了这种东方主义的基调, 并且表现出影片挖掘神秘东方文化的视角和出发点。影片结尾再一次强调 :“艺伎是失落的世界的艺术家, 她舞蹈, 她歌唱, 她取悦你, 予取予求, 她生命的其余部分是阴影, 是秘密。”故事结束时, 小百合说道 :“对于一个男人, 艺伎只能做半个妻子, 我们是日暮之年的妻子。然而, 在体验了无数个不幸之后, 学着去体验幸福的感觉, 去体会那个小姑娘所拥有的超乎想象的勇气, 发现自己的梦想终于成真, 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所有这些, 不是皇后, 也不是女王的回忆录, 这是另一种人的回忆。”小百合的最后旁白告诉观众它是来自“另外一种人”的、十分神秘而奇异的故事。因此, 虽然影片旨在向西方展现东方文化, 但仍带有文化意识形态色彩。《艺伎回忆录》营造的“神秘”就是东方主义刻板印象存在的证明。

此外, 在东方主义的影响下, 《艺伎回忆录》夸大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影响。影片中穿插的电台广播向观众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 将真实历史和虚构的电影情节联系起来, 而电影却没有真正客观地反映出战争对日本的影响。二战前, 电影再现的大部分都是传统日本符号, 以狭窄街道和幽暗灯光为主 ;二战后, 女性角色几乎都不再是传统形象, 她们普遍接受西方的发型服饰, 场景也变得开阔明亮。比如, 在赏樱花的聚会上女性穿着西式服装出现, 这是整部影片唯一一段表现女性不是生活在艺伎世界的情节。这种明显转变背后的是想要表达的“战争迅速地摧毁了纯粹的传统世界”, 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部电影没有再现战前日本的实际情况。总之, 在东方主义的影响下, 《艺伎回忆录》再现了战争迅速将日本从传统文化引至现代社会的假象, 并强化了这种刻板印象。

3、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

刻板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种拥有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人难以客观地认识和解读其他文化。以往的好莱坞少有正面和积极展示东方文化的电影, 好莱坞电影中最常见的亚洲刻板印象是“神秘东方”。不过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电影作为也开始出现全球化的趋势。近十年来, 以中国武侠电影为代表的亚洲文化开始进入西方社会, 比如《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此外, 西方人也试图用西方视角解读东方文化, 《艺伎回忆录》就是这样一次尝试。

尽管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主演都是亚裔, 且影片呈现了逼真的艺伎生活, 并试图在影片中对艺伎生活保持中立的态度, 尽管制作团队在众多采访和影片宣传工作中始终强调, 他们试图再现和还原当时的日本, 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以重建艺伎的生活环境, 训练演员像真正的艺伎一样表现, 但《艺伎回忆录》并不是一部亚洲电影。它的制作团队就证明了这一点。影片导演罗伯·马歇尔和制片人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都是美国人, 其制作与发行公司也都来自美国, 影片的17位服装和化妆的工作人员中只有3个日本人, 而且这部电影几乎完全在加州拍摄。此外, 电影改编所依据的同名原著由美国人阿瑟·金所写。由此可见, 《艺伎回忆录》的全球化制作背景, 决定了它是一种基于西方视角的再现。因此, 影片出现了西方人对东方文化明显的刻板印象。

摘要:《艺伎回忆录》是典型的以西方视角解读和诠释东方文化的影片, 虽然影片成功塑造了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展示了东方文化, 但仍没有打破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通过对影片所用符号的分析, 本文将主要研究《艺伎回忆录》对主要人物的再现, 及影片对东方女性和东方文化的刻板印象, 并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艺伎回忆录,刻板印象,东方文化,再现分析

参考文献

[1][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美]阿瑟·高登:《艺伎回忆录》[M], 金逸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3][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M], 王宇根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9。

《艺伎回忆录》 篇3

后殖民主义学者爱德华,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对东方的认识是建立在西方对东方的支配、霸权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西方是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审视和读解东方。在这种情形之下。西方中心主义的滋长蔓延和西方优越感的膨胀扩张势必再所难免。有时这种凌驾东方的西方至上主义会表现得很微妙因而不易被察觉,但通常情况下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比如《艺伎回忆录》这部由好莱坞制作的看似美丽感人的东方传奇,实际上仍然带有西方对东方的俯视与偏见。

首先,这个故事的内核是典型的“灰姑娘”模式。故事的女主角在幼年时期是一个美丽懂事、惹人怜爱的小女孩,但她却不得不穿着朴素黯淡的衣服在角落里终日劳作。不仅被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艺伎馆老板娘当作奴隶般的驱谴使唤,还受到心胸狭隘、脾气暴躁的年长艺伎的刁难捉弄小千代(后改名为小百合)在九至十五岁的六年间吃尽了苦头。终于,丑小鸭变白天鹅的那一天到来了,小百合的美被赏识、发掘,她从此光芒四射、扶摇直上,不仅“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并最终获得了向往已久的爱情。抽离影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美伦美焕的东方元素,便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出这是一个没有新意的老套故事。在这个所谓的东方传奇的背后是那则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西方童话,而这恰恰体现了西方导演们创造“东方文化”的惯用手法。好莱坞对异域文化的改造手段之一,便是赋予其被西方价值标准认可的内涵,即要么侧重于表现异域文化中符合西方价值观的部分,把不符合的部分西方化或者淡化,要么干脆用东方的瓶子装西方的酒。比如中国的原本旨在宣扬孝悌之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被迪斯尼改编成一个女孩克服缺点、完善自我的成长历程。虽然通过这样的修改,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可,从而保障了票房收入,但从传播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虚假肤浅的重塑、再现不仅歪曲了东方文化,甚至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文化误读。

其次,《艺伎回忆录》里有多处地方流露出了西方优越感,看似不经意,实则是西方电影制作者们无法摆脱的情结。就像在一般人的观念里。男性相对女性来说是处于优越地位的强者:同样,在一般西方人的观念里,东西方的强弱对比亦是如此——西方是男性的、阳刚的、强大的,而东方是女性的、柔弱的、处于依附西方的被动地位。这一点可以通过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得到验证。影片中的女性大多身着日本和服,这不仅是艺伎的传统装束,而且也是指代日本的符号。女性们精致美丽、被把玩、被观看,她们处于弱者地位。不仅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在命运上更是渴望男性的扶助与拯救。在影片中出场的男性却几乎都身着西服。“西装革履”在日本维新之后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而这种地位正是西风东渐带来的结果。影片中男性的身份大多是企业家、医生、政界人士等等,无一不是日本向西方学习以后产生的新兴职业,这也暗示着西方给东方带来了富强与进步。

整部影片里,西方中心主义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战争结束后小百合为了争取美国人对野武企业的投资而周旋应酬的这个段落。为了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小百合尽全力去召集昔日的艺伎们。当她找到艺伎馆的同窗好友南瓜时,南瓜已经和从前判若两人。南瓜不仅从一个传统古典的日本艺伎变成了放荡不羁的女人。并且以她自己俏皮轻佻的作风深得美国大兵们的喜爱。但小百合还是让她脱下短裙换上和服,重新以往日的艺伎打扮来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因为小百合知道,日本人,或者说东方人,所呈现出的状态应该是含蓄、柔弱、带有一点矜持和神秘,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得到西方人的认可。进而博得西方人的好感。在这点上小百合比南瓜聪明得多,南瓜只是利用了自己身为女性的魅力,而小百合在此之外还添上了一重东方独有的异域色彩。

影片中的战乱时期不仅是小百合命运的转折期,同样也是西方人眼中日本命运的转折期。在这个有西方人物出场的段落里,西方优越感更是暴露无遗。以美国军官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东方人的示好举动是把小百合一行带到机场,用乘坐军用飞机的方式让他们感受西方文明的先进与强大。而社长等人对这番盛情美意的回报是带上校他们去了男女共浴的温泉,并且在泡温泉的同时还一起玩着类似于曲水流觞的游戏。公开场合男女共浴,在日本文化乃至于东方文化里并不具有典型性。这种“蛮风陋俗”在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人看来也未免有伤风化、不成体统,在西方人眼里更是新奇刺激,能够大大满足他们对东方文化的猎奇心理,进而巩固对自己文化“文明、先进”的认知。西方展示给东方的是强势与强大,近乎于耀武扬威:而东方呈现出的是迷人与暧昧,就像小百合的曲意逢迎。

《艺伎回忆录》在场景方面堪称是无懈可击。无论是京都祗园的风光。还是大远景中圆天黑水的海岸。都是精心制作出的地道日本风光。摄影机运动流畅,场景转换巧妙,画面唯美细腻,叙事模式标准经典,节奏张弛有度,这一切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高科技制作技术在电影领域中的威力。并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赞叹好莱坞文化工业流水线上制造出的产品是那么精致、美丽!但是精良制作的背后却是异常空洞的内涵。除了这个和服版的灰姑娘故事,并不存在其它更深刻更新鲜的内容。故事的日本背景以及主角的艺伎身份,仅仅是为影片提供了异域色彩的元素,仅仅是点缀和陪衬了这个西方的传统童话。

《艺伎回忆录》所展示的东方是由西方建构的东方。而不是东方的本真面目。这部以日本艺伎文化为主要卖点的影片,其中主要的女性角色几乎都不是日本演员出演。这部由斯皮尔伯格监制、罗布,马歇尔(曾执导过《芝加哥》)导演的片子在开拍以前便因选角问题而大张旗鼓、造足声势,但最后却选择了与日本文化丝毫没有关系的中国演员。这种做法无疑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因为章子怡和杨紫琼联手出演的《卧虎藏龙》曾在奥斯卡上风光无限,因为巩俐在世界影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且她们都长了一张被西方人熟知和接受的亚洲面孔,便由此成为了日本艺伎文化的代言人。这种无视和漠视东方文化差异性的做法,不得不让人对影片展现的艺伎艺术、艺伎生活的真实性产生疑问。我们有理由怀疑,影片展示的只不过是西方人对艺伎艺术等东方文化搀杂着想象的肤浅理解,以及用视听语言对这种理解所做的“想当然尔”呈现。

上一篇: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格式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