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共8篇)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1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2010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跳楼事件”,新生代农民工以跳楼自杀极端方式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为我国的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依法保障其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利,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提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于2011年在北京召开,共青团中央与19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人口素质和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等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要顺利实现在城市稳定就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并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合理有效衔接,其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陆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深刻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极端重要性,从一个青年组织要真心联系,关心帮助重要而又遇到一些困难的青年群体的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在向政府和社会积极呼吁的同时,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深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和驻外团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作,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切身利益问题,重点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为他们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提供更多帮助。
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委员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委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他们表示,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带上“两会”,积极呼吁并提出提案、议案,推动逐步消除制约因素,改善融入环境,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
(二)、研究对象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35岁以下,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暂居半年以上,未取得工作地城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农村户籍的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就业观、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出现较大差异,他们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新浜、小昆山两镇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两镇的工业区的几十家企业中抽取了480名外来务工青年作为抽样对象。
(三)、研究方法
1、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的主要途径,根据两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7月份两镇团委课题研究小组多次开展座谈交流,专门设计了调查的问卷,其中国共产党有34道选择性问答题和1道开放式问答题。所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工作状况、休闲娱乐和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追求,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各镇团委召开了“两新”团支部工作例会,分别向两镇工业区内的“两新”团支部部署了问卷调查任务,要求各团组织积极发动和号召外来务工青年积极参与,认真答题,要实事求是,确保样本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可信性和具有参考价值。
2、访谈法
课题研究小组分两组分别对新浜镇和小昆山镇工业区内的14家“两新”企业的青年员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访谈6名务工青年,每人每次访谈时间在20-30分钟时间,从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生活状况、娱乐休闲,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全面的、深入访谈。同时,与“两新”团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团支部进行了交流,了解目前整个社会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征询了很多独到意见和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1、性别及年龄状况
在此次随机问卷调查中,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470份,回收率达97.9%。在问卷中男性占总问卷调查总数的47%,女性占53%。年龄分布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70后”为30%,1980至1989年出生的“80后”为61%,1990后出生的“90后”比例为9%。
2、受教育状况
在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比例为0,初中学历为9%,高中比例为16%,中专比例为22%,大专比例为4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13%,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比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要高很多,中专以上学历占大多数。
3、政治面貌
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约为30岁,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比例为13%,共青团员的比例为33%,民主党派为0,群众比例为54%。由此看来,54%被调查者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团体,缺乏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仍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劣势之一。
4、婚姻与拥有子女情况
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有配偶的比例为65%,未婚比例为27%,离异比例为8%,丧偶为0。从被调查者的子女状况来看,育有一子的比例为58%,无子女的比例为29%,育有两个孩子的比例为13%,育有两个以上孩子为0。在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方面,愿意同住的比例为45%,不愿意同住的比例为38%,暂无子女比例为17%。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有家室的占多数,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优生优育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而且在与子女的相处中更注重自由民主。
5、居住情况
从居住情况分析,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的占46%,独立租赁住房的占23%,直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3%,自购房占8%,与他人合租住房占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主要以工人宿舍和租赁住房为主,自购房的比例占8%,较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经济条件要好很多,对生活舒适和生活质量追求更高。从集体宿舍和生产经营场所转向群租、独立租赁房屋或和购房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而融入社区对社区的安全等各方面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
6单位类型
从工作单位类型分析,在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工作的为360人,在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作的为116人。由此来看,被调查者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大多数以私营(民营)、个体企业为主。
7、工作类型及月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普工占少数,其他工种几乎很少。他们的月收入大部分都在1200-160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75%以上农民工已经纳入了管理者岗位,但是普遍工资都不是很高。
8、打工目地
从打工目的分析,赚钱养家和寻找发展机会站的比例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和老农民工相比,他们不再把纯粹的养家糊口作为打工的目标,在价值观上已经开始考虑精神需求。
9、获得工作途径及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及亲友或同乡介绍这两种方式获得工作;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经获得信息源、有一定的能力支付押金。寻求工作的主要困难是没有技术、学历太低、受户口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10、务工时间及城市定居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内心需求来说,有60%外来务工出来打工是为了赚钱养家,他们相对文化水平也不高,不过大部分外来务工在这里的时限还是相对时间挺久的,很大比例都是在这里已经有四年以上。他们平均都是一年回去一次,大部分也是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才离乡背景来到这里打工。
11、生活状况满意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持一般的态度,大部分农民工的每周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差不多5到6天;在农民工的第一选择者有27%的农民工都认为子女在城里的就学困难,是他们面对的难题。
12、休闲情况及文化消费减压方式
根据休闲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工大部分打发自己闲暇时间的时候会选择看电影和电视。农民工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0元的占12%,30元以下占40%,30-50元占7%,50-100元占10%,100元以上占31%,由此可见,文化消费基本成两级分化状态,各占5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压力的第一选择最多的是选择听音乐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金额较低,因经济收入的制约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
13、维权情况
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方式的调查分析,当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解决的方式。
14、组织加入及活动参加情况
调查显示,在各种组织中,新生代农民工加入老乡会、同学会的人占74%,他们主要参加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老乡会、同学会这两个组织举办的活动,在维权方面意识普遍很低。
15、文娱活动
在文娱活动方面,偶尔参加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60%,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21%。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第一选择最多的是看电影、看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数最少。由此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文娱活动主要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社会团体意识不高。
16、企业文化活动
根据调查分析,企业在文化活动的举办上,主要以提供一些、基本满足农民工需要为主,其中大多数农民工不参加、不知道共青团组织提供的活动;农民工在参加企业文化活动方面,每年1-2次的占45%,没参加过的占35%。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大众化,共青团组织形式主义、切实落实度不强,因此农民工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二)、访谈调查分析
在和多位青年的交谈中发现因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社会资源制约等原因限制其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较大。受访谈的对象每周工作时间基本在50小时左右,因工作强度较大,难得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家睡觉休息、上网、打麻将和大部分女性选择逛街的方式调节工作劳累,在参与文化活动比较单一性。同样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青年表示渴望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选择,但因经济收入不高,每月在吃穿住等基本开销后希望能有存款或寄回老家,对高消费的文化追求望而却步。更多的青年则表示企业和社会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的文化设施和服务较少,很少企业注重员工的文化福利,而很多社区文化设施将他们排斥在外。
三、目前两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通过对新浜、小昆山两镇工业区企业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员工精神文化福利的建设,愿意投资建设诸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球室,多媒体室和图书馆,定期在团支部组织下开展各类联谊、节日晚会,开展各类文艺竞赛,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企业仍不愿加大对员工精神文化活动设施的投入,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济发展不成熟和负责人对文化福利重视程度不够。在两镇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两镇的农民运动会参加队伍中企业参赛队比以前要多。如已建成的文体活动中心也已成为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之一,开设的农民工免费电影吸引了很多务工青年。在各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图书室和活动室也经常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
四、建议与对策
1、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更多倾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①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在郊区、城乡结合的街镇,缺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剧院、电影院、公园等较亲民的公共消费场所,更不用说可供新生代农民工的低消费精神文化设施。所以,政府首先应加大各街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预算和投入,要兼顾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需求。
②加大群团组织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力度。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能接近新生代农民工,所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心,要将引导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知识培训,学习通用的劳动技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各类培训。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妇联、工会联合开展结对帮扶新生代农民工活动,从精神文化、心理咨询、维权等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③加大各类机制的建设。一是政府应当对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不得将他们拒之门外。成立相应的管理和收费优惠制度,积极鼓励他们前来休闲娱乐。二是建议政府和群团组织定期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活动并形成长效化,如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等竞赛,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丰富其业余生活。三是各村居委会要建立和完善供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活动的场所。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大部分以租房方式居多,大都生活在各个村居委会。他们的时间基本是在企业和居住地居多。所以,加大村居委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力度和强度,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便于村居委会对各类群租等安全隐患排摸和掌控。
2、呼吁企业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福利的投入。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的职工的一大群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作为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之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是的精神文化,让其对工作生活更具幸福感,对企业更具忠诚。同样可以减少或者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压力,避免类似“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使一方能够平安和谐。
①企业应加大本企业的精神文化硬件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区域内的资源,建立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设施建设,例如提供专门的青年之家、体育建设房、篮球场、足球场、图书馆等。
②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的专项补贴。例如定期发放电影票、健身点的门票和其它福利,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特别是要开展各类竞赛、拓展训练和外出学习和旅游等活动。
③企业“两新”党团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协助企业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呼吁社会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①在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市民要关心他们,特别是不能对他们带有歧视。要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为当地经济、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市民应身怀感激,真诚地接纳他们融入城市,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城市人民的关怀和亲情。
②除了村居委会和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外一些社会商业休闲娱乐场所也要积极参与,定期开展一些优惠和促销,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消费。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2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一) 消费情况
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支出中, 最多的是基本生活开支, 比如吃饭、房租水电。其次是朋友交往的社交费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比较轻, 交际需求比较重要, 形象打扮和朋友交往的费用合占到了26%。他们不再像父辈一样省吃简用攒钱每月寄回老家, 而是用于自己的个人消费。他们感到培训费用每月平均下来不到50块, 是比较小的支出。但事实上由于数据算的是平均数, 对于个人来说有很多是没有培训开支的。上网费用可以合用, 所以占的比例不大。这也说明他们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 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外, 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没有多少。调查显示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很少, 显示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是很单调的。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学习欲望强烈, 但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 文化水平都比较高, 基本上是初中以上, 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 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等教育培训, 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 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的使用。在工作过程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
(二) 新生代农民工使用媒体
1. 使用媒体目的。
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媒体使用目的调查中, 52.7%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用来“获取新闻与信息”;23.9%的人主要用于“人际交流与沟通”;用于“消遣娱乐”的占总人数的14.4%;用于“打发时间”的, 占总人数的9.0%。具体频率和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 新生代农民工和以往农民工有很大的不同, 在媒体使用方面已经不纯粹为了娱乐或者和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201份调查表中, 有106个人 (比例52.7%) 选择了“提供新闻和信息”这一选项, 这表明, 新生代农民工在媒介使用的结构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周围社会的动态或与自己有关的新闻, 媒介素养逐步提高。他们更加充分地利用媒介资源享受传媒带来的益处, 逐渐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同时要注意到, 消费仅仅是产生与维持自我方式的一个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中许多人没有办法顺利地从流动人口转化为移民, 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迁徙、徘徊, 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人生的阅历与体验。信息商品消费给他们一种融入城市的假象, 但却有可能让他们与城市社区更为分隔。
2. 使用媒体时间。
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每周使用大众媒体的频率和时间的调查中, 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的使用人数均已超过50%, 而每周使用广播的新生代农民工只有21%, 上世纪兴盛一时的广播正在逐渐淡出新一代人的日常生活。表2是具体的调查数据。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 新生代农民工在大众媒体的使用上以电视、网络和手机居多, 且使用的频率和总时间比起报纸、广播更为频繁和长久。
研究表明, 低收入的个体趋向于在网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因为他们的休闲时间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尤其是互联网的价格体系是由接入硬件和几乎为零的使用费来组成的, 导致在那些使用网络的人当中, 收入与上网时间负相关。低收入人群可能更喜欢打发时间、便宜的网上活动。
在《关于来沪新生代农民工对交通信息的搜索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指出, 最不常查询的是到站时间和发车间隔, 最常查询的是换乘信息。说明农民工最需要了解的是出发地到目的地该怎么去, 不在乎要花多长时间。同时, 换乘信息是目前各交通查询网站和电话查询的主要问题, 这于目前交通查询系统的现状吻合。网络查询人群集中在百度地图和丁丁地图, 电话查询集中在114或者是不查询。说明网络查询比电话查询要更被农民工接受, 这与之前的查询方式吻合。觉得网络查询有帮助的人最多43.59%;觉得电话查询一般的人最多43.59%。进一步说明网络查询比电话查询更被农民工接受。使用网站分类上, 新生代农民工中使用“百度地图”的人较多, 说明百度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影响程度大, 其衍生产品同样有知名度。google地图的受众多为城市人和外国人, 在农民工中的影响程度低。
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建议
(一)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增加工资收入
精神生活要以物质生活为基础, 丰富精神生活首先要丰富物质生活, 丰富物质生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工资收入。现在, 社会化专业分工已经使得仅用重复性劳动的生产是没有竞争力的, 要提高竞争力, 增加收入, 就必须增加附加价值, 提升技能。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 提升技能也是他们大多数的希望和要求。
政府可以多组织技能培训和讲座, 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知识培训的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以每年不低于10%的增长率加大投入。人力资本的升值同样需要投入。对一个地区来说, 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 不仅能得到高技术工人, 同时由于技术工人的提高, 可以促进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应该采用需求导向式, 由他们自己提出具体的学习内容或相关技能, 政府根据提交的要求, 让学校提供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学服务。通常的社区培训, 并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专业要求, 应该多由职业技术学校来承担这项任务。
(二) 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 加大对公益性教育性网络的投入
由于现在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使用网络作为自己的社交、资讯平台, 对公益性教育性网络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政府加大对公益性教育性网络的投入, 可以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品质, 提升他们对文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 篇3
可是,城市对于他们,却依然那样陌生。高企的房价,就业、就医和孩子就学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城里人有形或无形的“另眼相看”……这些,让他们感到有些迷惘,有时或许还会感到有些“受伤”。
那么,城市该怎样敞开怀抱,做好接纳这部分人的准备呢?他们的家究竟在哪里?未来,是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家乡,他们该作出怎样的抉择?
期盼“同城待遇”
“我们在城市出力流汗,就应该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甚至也能成为城市居民。”
2月3日,安徽阜阳火车站出站口,吕侠伟拖着一个行李箱快步走出来。与身边一些用扁担挑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相比,他显得很轻松。吕侠伟高中毕业后又读了一年技校,现在江苏昆山打工快两年了。由于工资不是很高,他选择住工厂的宿舍,每天就在食堂吃饭,只要几元钱。
“我在家是独生子,从小也没干过什么重活儿。我还是希望将来有一份工作能发挥自己所学的技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吕侠伟说。
在外打工,吕侠伟似乎总是缺乏“安全感”,对于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希望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更完善。有了更多保障,咱们也好安心打工。”他说。
虽然在杭州创业小有成功,但作为一个“外地人”,湖南岳阳的彭哲也有烦恼。“比如看病,杭州本地人每人都有医保卡,而我们外地人却一定要全部自己掏。”有一次为追小偷,彭哲直接从家里的二楼跳下,右腿摔伤,花去两万多元医疗费,由于是外地人,他无法享受杭州的城镇医疗保险。
和每个“80后”一样,彭哲也想早日拥有自己的房子。“想要融入这个城市首先要有一个落脚点,买个房子就可以迁户口。”但中心城区动辄每平方米两三万元的房价,让他只能望楼兴叹。
而最大的问题是,彭哲总感觉无法融入当地。“无论是方言、生活方式还是思维习惯,很多方面都有差异,而这些差异,时时在提醒自己是外地人”。
“我们在城市出力流汗,就应该能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甚至也能成为城市居民。”在广东打工的李晓玲这样期待。
李晓玲的家在湖南安化县乐安镇。2004年,她读完中专后南下广东,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如今已在企业营销部得到一个不错的岗位。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而言,城市不仅有太多的诱惑,还有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只有中专文凭,又没有一技之长,压力很大,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李晓玲说,“稍微有点差池,随时都可能下岗,还要面对和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她经常要加班加到凌晨,却没有加班工资。她也曾想放弃这份工作,可更好的工作又在哪里?
她的内心有些“纠结”:尽管在大城市有种种不顺心,但毕竟已经适应了,无论如何,她更愿意留在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闯荡。
身份认同存在困惑
“说是农民吧,可我不会种地;说是市民吧,我又没有城市户口。”
我是谁?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农民还是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十分模糊。而对他们的父辈而言,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
河南固始县的务工青年王大毛,就经常困惑于这些问题:“说我是农民吧,可我不会种地,连犁把都没有摸过;说我是市民吧,我又没有城市户口。”
尽管,在他们自己看来,身份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可实际上,因为身份不同带来的种种差异依旧那样清晰,这不仅体现在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上,更主要是体现在社会保障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社会保险。许多打工者的奢望是周末能休息。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希望从农民变成市民,更多人希望自己被划归工人群体。可是,在总体上,或者说在很多方面,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老家河南驻马店的徐丽丽在郑州打了5年工,尽管她自己觉得已经融入郑州,可是“打工妹”的身份让她了无归属感。23岁的她现在迫切盼望找个好婆家,条件之一就是,对方一定要是郑州人。她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尴尬身份。
在大多数城市,农民工由于没有当地户口,他们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特别是初中后教育方面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说到教育,在重庆打工的田汶鑫感触颇深:“孩子已经4岁了,转眼就要上小学。他现在是跟着父母在老家四川武胜,但将来会到重庆读书,这里的教育肯定比老家好。周边的学校我都去了解过,有免费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但不知道教学质量如何;稍微好点的学校,赞助费又太高了。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尽可能好的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三个矛盾: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与工资水平不高的矛盾,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无法享受到公共服务的矛盾,社会上的歧视冷漠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政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法规处处长彭家海说。
“未来的路,未必都在大城市”
回家,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城镇也可以有大作为。
前几天,郑小寒收到曾经打过工的广东东莞一家企业发出的邀请,但已经不愿再去那里打工了。他在家乡的一个花炮厂已经工作一年了。
郑小寒的家乡在湖南临湘县。8年前,他南下东莞,开始在异乡闯荡。通过努力,后来在当地一家大型摩托车企业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这家企业遭受重创,面临停产,他不得不黯然返乡。
在临湘县就业服务局的帮助下,郑小寒凭借管理经验,在当地一家花炮厂找到了新的工作,而这家工厂的厂长李涛,也是一名返乡农民工。虽然花炮厂开出的工资不是很高,无法与沿海地区的薪酬相比,但农村消费低,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离土不离乡”的条件,仍然吸引着200多名从沿海返乡的年轻农民工。
李涛说,他之所以看重新生代农民工,理由很简单:他们在大城市中,既积累了市场经验,又有一定的技能。在他看来,新生代农民工是实现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和郑小寒一样,当许多人选择留在城市的时候,也有不少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家。
在湖南武冈县经营三轮出租车的王军曾在沿海地区打工。2007年中学辍学后,王军像村里大多数青年一样选择去广东打工,他从事的大多是重体力劳动,每月的工资也很微薄,只有300元。
2008年底,由于未能领到工资,没有凑足车旅费,他留在广东东莞。平生第一次在异乡过年,未免有些伤感,同时也让他思考未来的路。
2009年,王军回到家乡。正好赶上“家电下乡”,他买了辆三轮车,三轮车5000元,政府补贴了700元。“虽然三轮出租车的利润不是很高,但比我在外面打工肯定强。”王军说,“我们这一代农民工的路,未必全在大都市,小城镇也需要我们。”
为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岳阳市在汴河街打造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一条街”,4个街区内共设160多个铺面,并出台了包括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在内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就业服务局局长姜继辉介绍,目前,汴河街的经营户由原来的64户发展到98户,就业人员也由620人发展到1000多人。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4
盂县政协常委反映:近年来,进城务工农民数量逐年递增。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个矛盾的积累下,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2010年富士康农民工“十二跳”的自杀连环事件,这映射出当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精神抚慰和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严峻性,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为此建议:丰富当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要注重“三个发挥”: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的参与作用;发挥社会力量的推动作用。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政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应该开办“职工就业培训基地“、“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推动落实企业组织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政策。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二、动员社会力量有效参与。首先,用工企业负有重要
责任。企业要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范畴,提升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其次,要构建社区文化服务平台。要以城市社区为主要平台和载体,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城市社区要以常住人口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辖区内农民工的规模、特点和文化需求,规划建设和优化配置社区文化设施和服务,构建以社区文化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文化活动参与能力,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5
发表时间:2011-12-31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胡国庭 曹力元
[导读]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胡国庭1曹力元
2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364-0
1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仙居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实际调研,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社会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从政策层面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精神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基本职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建议,对于社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改善对策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他们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关爱农民工群体,丰富农民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为代表的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等原因已陆续离城返乡,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而且在今后二十年间,他们将成为我国各大产业工人的主体人群。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较高,对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较高。从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调研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并寻找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眼下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台州与温州、丽水、金华三市的交汇处,全县经济主要以手工业、化工、旅游等几大产业为支撑。这些年,随着手工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批人员主要来源于江西、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村,且年龄不断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受到自身收入来源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不足、社会各界重视程度不够等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经过走访、摸底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劳动收入低,适合需求的文化产品超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能承受的经济范围。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从事的职业及收入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工作年限短、财物方面原始积累少,加之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工作,平均月收入基本集中在1310-2000元之间,工资收入低,因此能用在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开支就不足,限制了他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比如报纸、书刊、杂志等文化消费,除了公司、企业免费赠阅外,他们很少会掏钱去主动购买。另外,城里大部分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是为了适合城市居民需求而建设的,消费成本高,像影院、茶座、酒吧等文化娱乐场所,游泳馆、美容美体俱乐部等健身场所,消费动辄数十元甚至上百元,处于低收入人群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都会望而却步。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滞后的现状。
(二)居住分布边缘化、劳动时间长,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居住地是新生代农民工除劳动场所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居住的地点及其所在的周边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及文化生活影响较大。以仙居县为例,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居住场所上,以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和城郊农民房为主,周围环境文化氛围较弱、文化活动氛围不强;在新生代农民工区域集聚上,大部分集中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个板块和县城城郊的一些工厂工地,而这些区域相对于市区而言文化设施配套落后,文化活动场所少、而要在这些集聚区内建设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也无法一撮而就。另一方面,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精力。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较大,有时为了赶进度和工程,甚至连双休日的时间都占用了。以上两个方面,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文化活动相接轨的机会减少,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城市文化活动的陌生感和脱离感,降低了他们参与城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农村青年,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贴补家用和养儿育女的压力较小,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他们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也尤为重视。一方面,虽然党政部门和社会组织这些年在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子女上学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成绩,社会各界媒体对这几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关注程度依然不足,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老板和雇主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精神文化的需求关注程度也不够,新生代农民工现还无法从其所在企业获取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大
部分企业除了给农民工提供劳动场所外,没有为职工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及文化娱乐设施,即使是有提供,也是非常简陋。
文化活动场所大多无人经常管理,图书资料无人整理更新、环境卫生差,在文化娱乐设施上,提供的大多是象棋、麻将、电视等常规设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设施明显不足,比如乒乓球、台球、篮球场、电脑等设备。另外,针对农民工的各类民间团体组织发展迟缓也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重要原因。比如**老乡会,**兴趣小组、**青年联谊会等团体组织建设不足,无法有效的聚集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
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的融合,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政策上应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精神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农民工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待遇,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是党和政府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党政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还要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不断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
2.各级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支出。如送电影送歌舞近企业、流动书库进企业等等。
3.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法律法规,如保障农民工休息时间、要求企业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等等,并依据实际成效对专门设置农民工文化消费项目支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在收入上能有一定的资金用在文化消费上,在时间上能有一定的空闲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企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性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
(二)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经历、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中有一大部分人向往城市社会,有强烈的市民化愿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利用好各种资源、通过各种途径留在城市,寻找与父辈们不一样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主动适应城市文明,融入城市生活。我们认为党政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在保障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2.开班“文化夜市”,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整合利用好社会各方资源,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法律常识、计划生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及劳动技能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3.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积极开展“新仙居人”、“外来务工青年形象使者”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形象和风采。
4.以团体组织为纽带,建设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如**兴趣小组、**俱乐部、**青年联谊会等团体组织,达到有效聚集和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目的,通过交流活动,进一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外来务工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部分也是团员青年,这部分人对团组织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团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要在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好结合文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开展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建。一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集聚区地(经济开发区)建立团工委,配强配好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引导和服务外来务工青年。二是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组织,通过团组织和团干部引导外来务工青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2.利用网络开展交流互动,正确引导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外来务工青年的交流互动,并可以借助平台适时发布活动信息和组织活动。
3.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团属文化活动阵地的作用,努力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比如开展青年文化周、企业文化大联动、单身外来务工青年联谊会等活动。另外,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立青年服务中心和外来务工青年图书馆,为青年创建娱乐、交流、学习活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苗密,孙金海.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必然性及现状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5)。
[2]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
[3]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分层现象与对策——来自安徽农民工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1.胡国庭(1983-),男,浙江财经学院助理研究员,共青团仙居县委副书记(挂职)。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6
——以恩施市为例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指这一群体工作之余用于消遣、娱乐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有效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对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
一、调查背景及调查方法
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他们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成为一个庞大而独特的社会群体,并且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如何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何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文将其定义为: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具有农村户籍,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这一群体业余时间所选择的进行娱乐和消遣等方面的非物质生活方式。
恩施市作为恩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在恩施市工作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在整个恩施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恩施市为样本调查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恩施市金桂大道的某几个建筑工地、工业园、湖北民族学院周边的服务行业和凤凰山脚下的某些餐饮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填答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自填问卷法,由被调查者亲自填写;二是调查员按问卷内容逐一读题,由被访者回答。本次一共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210份,遗失3份,无效问卷37份,问卷回收率为84%。
二、恩施州新生代农民工概况
根据恩施州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统计局发布的恩施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恩施州户籍总人口数约为3975661人,常住人口为3290294人,恩施市常住人口近75
万人,约占恩施州总人口数的18.86%。根据2009年恩施州统计局和劳动就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恩施州农村劳动力为170多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为87万人。
三、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回收的210份有效问卷中,女性占总人数的63.8%;其中少数民族人数为84人,占总人数的40%,未婚占54.3%,已婚有配偶的为90人,占总人数的42.9%;被调查的已婚人员中有1个子女,占总人数的31.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占7.6%。另外,有51.5%的人进城务工已达到三年或三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十年以上。
通过上图表我们得出,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占34.3%,上过高中的占23.3%,上过中专的人数为39人,占18.6%,有大专或高职文凭的占11%,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为6人,占2.9%,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在工作时间方面我们发现,53.8%的人工作时间集中在在8-10小时,17.1%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工作超过12小时占15.7%,表明大部分人的正常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他们的业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足大的。
在月收入方面,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集中在1200-2400元之间,达到46.6%,超过2400元的有32.9%,低于1200元的仅占19.5%。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分析精神文化生活消费支出这方面中,消费在30元及以内的占36.7%,30到50 元的占28.1%,超过50元的占33.8%。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消费在1214元左右,精神文化消费只占他们月消费很小的一部分,说明他们用于精神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金额明显偏低。
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具体支出分析发现,手机上网、网吧受到了较为普遍的欢迎。手机上网主要采用流量包月的形式,花费在5元和10元的居多,其中不超过20元的有179人,20元—100元之间的有25人,超过100元的有6人,人均每月手机上网消费为13元,另外,平均每月去网吧的次数为5次,在电影院、公园、演出、比赛、培训、购买书刊杂志等方面的支出或参与活动次数很少,其中参加过成人自考或培训的有15人。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对高品位有价值的活动也很少涉及,消费层次偏低。
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小区或工作所在企业文化娱乐设施发现,仅有9.5%的人选择了有文化娱乐场所,而61.4%指明没有,另外28.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由此可知工人们生活和所工作的地区提供文化学习的场所明显不足,文化教育与娱乐基础设施设施不完善。
在居住地与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间距离上,16.6%的人认为近,选择距离一般的占26.7%,另外56.8%的人认为远或说不清楚。直接调查工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的看法,4.8%的人认为很差,13.5%的人认为较差,认为一般的占56.7%,3.3%的人认为很好。说明大部分对自己目前生产和生活的环境不满意。
在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团等组织开展活动方面,15.2%的人选择自己所在单位有部分社团组织,84.8%的用人单位无相关群团组织,实地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在所选择的几个大的调查点中,工业园区是没有共青团组织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没有。关于本单位有共青团的,在其开展活动方面,多数认为偶有活动,但作用不大。对于一些“社团组织”,16.2%的人参加过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25.7%的人参加过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9.1%的人参加过打工者协会、民工协会,47.1%的人参加过老乡会、同学会,11.4%的人参加过维权性质的组织。从这些数据可分析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会参加自发组织的活动,而很少参加正式组织组织的活动。
在对未来文化水平预期方面,11.4%的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再提高,22.4%的人选择了大专或高职,有64人选择大学本科,比率达30.5%,另有26人希望达到研究生水平,占12.4%。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仍有着较强的学习欲望,他们盼望有更高的学历、文化水平。
在个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最受欢迎的是网络、电视和工作岗位,比率分别是44.8%、39.5%、26.7%,选择报纸、杂志、讲座等形式的较少,均不超过20%。具体情况如下表:
对上面图表分析可以发现,现代技术和网络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较大的普及,但普及率不是很高。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电视,在农民工生活当中仍然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工作岗位所提供的信息不足。
在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渠道方面,有113人选择“听音乐”,占总体人数的53.8%,40.9%的人选择用“上网”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另外有41.43%的人选择了用“睡觉”的方式缓解,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希望在城市定居的理由方面,认为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的占71.4%,希望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的占50.5%,认为城市收入高生活水平高的占44.3%,选择城市文化生活丰富的占36.2%。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们选择城市定居更多的是考虑工作机会和孩子的教育,满足基本的生存问题。
在城市生活最困扰的问题方面,生活成本高、收入无保障、工作不稳定、住房困难、远离家人、子女上学困难是最主要的因素。具体情况如下表:
5,从他们对自己是否是城市人得界定上,75.2%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村人,仅11.9%的人认同自己是城市人,而12.9%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表面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水平低,城市认同感低,对自我身份认定模糊。如下图:
综上所述:恩施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生活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少。
2、精神文化消费支出偏低。
3、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参与文娱活动的热情,总体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能满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娱活动很少,4、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般公共文化场所距农民工居住地和工作单位较远,而且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开设的公共图书馆等文娱场所,农民工们拥有的文化娱乐环境条件不是很好。
5、农民工所在的社区、工作单位组织和开展的文娱活动很少,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重视不够。
6、情感诉求得不到倾诉。在缓解压力方面,缺少必要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缺少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在城市定居有许多传统问题如生活成本、收入保障、子女上学等困扰。身份认同方面,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成本高,工作不稳定,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其精神文化需求。
新生农民工出生在农村,长大后跟随父母外出,来到城市中的工厂、工地,住宿在工作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租赁房屋等。他们早出晚归,没有闲暇时间学习娱乐,加上工资较低,何谈精神文化需要。
在现今的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压力也越来越大,又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觉得维持家庭的生计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所以他们不愿意把仅有的一点工资用到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
工资是一方面,相对于工作岗位的稳定性农民工们可能更关注后者。在对建筑工地的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建筑工人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他们时刻都在为下一份工作谋划着。虽然都在建筑工地工作,行业未换,但是几乎都不会在同一个地方,从来都是“哪里需要就到哪里”。相关项目部负责人也明确告诉调查者,建筑工地每天的人数都不是确定的,这里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如此,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能会比较高的工资更受欢迎。
(二)文化水平较低、择业迷茫、规划欠缺、同时自身文化需求有待加强。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因其文化水平低,自身要求不高,工作繁杂、闲暇时间少等因素,使得他们自已主动去了解、学习、接受的难度加大。
(三)企业文化的不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不仅是自身原因造成,同时也与企业对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政府部门基础设施服务的滞后相关。而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不仅是满足物质需求,更要紧的是满足精神文化需 7
求。政府、企业不仅没能给青年提供健全的学习文化的平台,比如一个数字平台,一个公益性图书馆,同时对广大的农民工学习文化的关心鼓励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农民工精神文化匮乏的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单位中有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极少,也没有基本的文化设施。有的被调查者直接告诉调查者,即使是想学习娱乐也没有真正适合他们的地方。
(四)制度问题,学历、理论门槛,流于形式,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得到真正的培训,也难以提升。
35岁的刘师傅在建筑工地做粉刷工作,他告诉调查者自己有很强的学习欲望,虽然年龄相对较大,但他还是认为“自己有一颗年轻的心”“心态很好”。他很想学一些东西,尤其是电脑方面的基础知识,却一直苦于没有人教。“请家教没时间也没钱,上培训班也要有专门的时间,也需要钱。”即使请人教,作为农民工也不一定能够找到,不管哪种方法对他自己都是不适用的,没有什么场所可以专门解决这种问题,或者可以说,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从没有人给予过关注。
关于技能,刘师傅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所工作地方招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很想尝试,然而其前提要求却是大专学历、会使用办公软件,如此即使自己有技术也被这“入门条件”给拒在应聘之外了。像这样的招聘,自己有期望,知道技能不足后马上去学,可是即使学会了却仍可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等到学成之时,招聘早已经结束。如此,也是不知道“市场”需求,信息滞后所致。
类似的还有一些技能证书考试,自己明明有技能,甚至是熟练工,却被所谓的“理论考试”给难住了。有技能没证书证明,要拿证书却过不了理论一关,这种情况在农民工中较为常见。而且有些单位即使有培训,也多流于形式。比如所在单位要争取什么称号就要要求哪类技术工人达到多少人,这时培训的作用就可凸显了。工人们一起去听课参与所谓的“培训”,实际什么也没学到,一两堂课之后立即进行所谓的考试,实际上就是拿着事先发的答案填空即可。所有的都按程序来进行,立即证书发下来了,可是实际上不会还是不会,技能并没有因为一纸证书便有了。
(五)城市、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更难以享受到均等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社会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们自小受乡土礼俗熏染,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思考、行为方式、习惯、需求等不同也就有其根源,城市人也自有其特点。但是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关注很多还停留在一些差异上,还没有在认识并理解这种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认同和对差异的尊重,故而存在某些排斥。因此,城乡二元一体发展,不能仅仅 8
只限制在地域上,还更应该关注文化等其他层面,加大对作为乡村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的关注。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对乡村人的要求,更是对城市人的要求。
五、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对策
根据上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以及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原因,本人主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对新时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国家层面
1.加大基础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宣传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应增加公共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的数量,并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发放免费入场券,或者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娱活动,比如组织文艺演出、参观博物馆等。同时,向新生代农民工宣传国家关于保障权益的相关法律,如组织学习《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以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法治意识、组织意识和参与意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建立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
2.制定切实符合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社保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计划地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保范围,同时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监管,切实保障农民工受益。3.建立合理有效的新生代农民工诉求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诉求方面,扩宽诉求渠道,并建立定期走访机制。4.突出群团组织作用
(1)扩大群团组织覆盖面,在流动新生代农民工中广泛建立群团组织,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局面。
(2)发挥群团组织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文化建设方面的思想引领作用,使他 9
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突出群团组织的人文关怀作用,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心灵窗口”的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心理疏导,使他们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4)充分发挥团组织四项基本职能。精心设计新生代农民工感兴趣、符合新生代农民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比如体育竞赛,交流会、趣味知识竞赛等。
(二)社会层面 1.企业单位
(1)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在劳资关系中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当劳动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为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提供经济保障。
(2)把发展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注重文娱活动的多元性,如阅报栏,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文化知识传播窗等,以便为农民工参加学习文化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3)注重把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完善员工竞争机制。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讲座,企业的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公司人员按组进行合理分配,实行小组竞争机制,并且与工资奖励挂钩,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工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竞争的程度,以便为他们日后在城市定居,实现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4)在企业内部建立诉求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机制。加强管理层级与普通职工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有效解决。2.社区
(1)在服务中加强管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建设,开展多项文娱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关爱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家庭,使他们在“新家园”感受到家的温暖。
(2)建设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本,尤其要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 10 的服务质量。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
1.提升文化素质,转变思想道德观念,努力接受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2.树立正确的文化娱乐消费观念,追求高尚的有价值的文化生活方式。3.积极参与各项文娱活动,注重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4.积极而正确利用获取知识的渠道,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多角度的丰富文化知识,如网上学习,远程教育等。
七、总结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 篇7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
一、调查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等11项内容;第二部分为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相关的调查题项,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题项中描述的内容选出最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选项。选项赋值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其中“1=非常不同意/非常不满意”;“2=不同意/不满意”;“3=基本同意/基本满意”;“4=同意/满意”;“5=非常同意/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认可度或满意度越高。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文选择浙江省内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填写问卷回收的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13份,其中有效问卷471份,有效回收率为91.8%。本文运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男女性别比例较均衡,男性占51.4%,女性占48.6%;已婚占52%,未婚占48%;年龄20~30岁占比为70.5%;高中学历以下占63.7%,受教育绝对水平仍有待提高;外出务工时间,48.8%在3年以下,23.6%在5年以上;现企业工作年限2年以下的占比为50.1%;职位级别相对较低,从事着基层工作,普通员工占比最大68.6%;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收入2 000元以下占12.3%,2000~3 000元占比为33.1%,4 000元以下占比为75.4%;所在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总占70.3%;所在企业性质民营企业为主占77.9%;从事服务业、制造业的比重高,从事建筑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以制造业为主占31.8%,其次是住宿与餐饮业18.3%和批发零售业13.4%,建筑业占9.3%,公共管理与科研技术行业占比最小,分别为1.3%、1.1%。
(二)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1.不同性别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有显著不同。其中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有6.2%对工作生活质量是非常不满意的,有15.7%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占18.2%,表示非常满意的只占2.1%。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不满意的人数较少:非常不满意只占了3.1%,不满意占10.9%,较多女性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满意:基本满意占69%,满意占14.4%,非常满意占2.6%。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都不高,表示不满意的人比表示满意的要多。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男性的均值为2.94,女性的均值为3.03。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较男性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高,究其原因,男性一般是家中的顶梁柱,要为整个家更努力地工作,担当的责任较多,所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较大,从而表现出对现状并不满意,而女性的容忍度比较大同时也会较多地依赖男性。
2.不同学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不同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到的教育不同,思想可能也有所不同,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也应该有所不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学历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都占了22.7%,但没有人感到非常满意;初中学历的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是4.3%和12.8%,感到非常满意的是2.8%;高中学历的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是4.4%和13.9%;可见学历低的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都比较低。大专学历的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是5.1%和15.3%;本科学历的表示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分别是1.9%和11.3%;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在减少,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没有表示不满意的。小学学历以下的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值为2.50,初中是2.99,高中是2.91,大专是2.93,本科是3.17,研究生以上是3.50,可见学历越高,个体对工作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的满意度越高。究其原因,个体具备更多的知识,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进而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越高。
3.不同职位级别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职位级别不同,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有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高层管理者,选择“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的都为0%,中层管理者都为8%,基层管理者都为3.7%;而工程技术员“非常不满意”为0%,“不满意”为9.3%,普通员工最高,为5.7%和17.2%。普通员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均值为2.91,工程技术的为3.15,基层管理的为3.02,中层管理的为3.00,高层管理的为3.80;可见职位高,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比普通员工的满意度要高,却比技术人员的满意度要低,这可能源于管理岗位工作性质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技术人员因自身技术的应用,成就感比较多,故满意度也高。高职位收入水平也相对高,能得到更好的自我实现价值,所以对工作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满意。普通员工到高层管理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是在不断减少的,说明员工在工作当中晋升的难度也比较大,从而也使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有所降低。
4.不同收入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还存在这一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的满意度随收入增加,满意度有好转的情况。其中,月收入为2 000~3 000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20.5%,月收入为3 000~4 000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18.4%,只有17.4%月收入为5 000~6 000元,12%月收入在6 000元以上,在总体评价为满意方面,高收入的群体也明显比低收入选择的比重大,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0.3%的人总体评价满意,月收入为2 000~3 000元,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2.2%表示满意,月收入为4 000~5 000元的有19.1%表示满意,月收入为5000~6 000元的有39.1%表示满意,月收入在6 000元以上有20%表示满意,有12%表示非常满意,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值随着月收入的增加也增大。
5.不同行业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不同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所调查的各类行业中,“非常不满意”一栏中:文体娱乐业5.6%,采矿业有16.7%,制造业有9.3%,批发零售有4.8%,公共社保类行业有16.7%,其他行业几乎为零。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值比较低的有:采矿业为2.67,制造业为2.84,建筑业为2.93,批发零售为2.94,公共社保为2.67,这几个行业相比其他行业,都是比较辛苦的行业,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农民工所一直从事的“苦活,累活”。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均值比较高的几个行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4.0,房地产为3.75,交通邮政为3.33,金融业为2.94,其中“非常满意”一栏中,房地产业中各占25%,交通邮政行业和科学技术类行业占16.7%,金融业占11.1%,这可能源于这几个行业的稳定性高,有专属技能,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从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满意。
三、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综上调查结果及分析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受到性别、学历、职位级别、收入、工作所在行业等这些方面的影响,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满意度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学历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越高;职位级别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收入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相对高;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公共社保行业相比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交通邮政、金融业等其他行业比较辛苦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历、职位级别与收入之间可能也会相互影响,一般高学历,职位相对高,收入相对也高,他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也相应提高。
(二)主要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个过程,需要企业和社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三方共同努力。笔者在此仅从收入水平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将有利于提升其工作生活质量。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相比显然较低,原因不在于同工不同酬,而在于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以及职位的高低也决定其收入水平,由于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于低收入的基层工作,此外,低收入也使得其对家庭的生活消费的承担很大压力。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首先要引导其在合适的岗位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实施培训与就业相结合,进行技术与技能培训,向收入高的职位转移。另外,企业也应改善薪酬结构,让每位员工有合理的工资,多劳多得,目前企业工作加班多,新生代农民工很多都是一线员工,要严格落实加班工资的发放。根据城市经济水平,也可以部分给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补贴。另外,城市消费水平高,租房、医疗消费支出高,社会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给予优惠政策,减少其支出,提高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其工作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饶惠霞.基于工作生活质量视角的农民工管理制度创新[J].广东社会科学,2012(1):215-220.
[2]贾海薇,王文生,朱正威.工作生活质量的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136-138.
互联网时代农民的新生活 篇8
2006年,沙集中学的美术老师夏凯去南京参加自考,坐公交车时,看到铺天盖地的淘宝网广告,但当时他对淘宝网还一无所知。回到沙集,上网一查,才知道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卖商品。于是就注册了网店,好朋友孙寒和陈雷也先后注册了网店。最初他们尝试着卖一些小的家居饰品,因为单价低,物流成本高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后来几个伙伴看到网上有“宜家代购”,就想:如果自己做宜家风格的家具也应该有销路,于是就从宜家买了个小书架,请木匠照样加工在网上试卖,结果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找的木匠很快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几个人又商量自己加工。这样他们买了简单的设备,开始自己生产。
几个人很快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起初他们还相约保守秘密,但是很快,先是亲戚朋友后是左邻右合都知道了他们网上赚钱的路子,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他们也很快意识到大家一起做并不是坏事,虽然有价格方面的竞争,但是他们面向的是全国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且随着网商人数的增加,物流的加入,也促使物流和相关服务得到了改善。规模一大,又吸引了相关产业,现在东风村卖电脑的、卖小五金件的、修电脑的等一应俱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东风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创业,而且还有周边县城甚至南京的大学生来东风村给同学打工,农民开始给城里人发工资。这和前几年村里精壮劳力都到城里打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时村里留守的都是老人、孩子,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因为仅靠种地的收入根本不够生活。也曾经有农民靠回收加工废品增加收入,但是环境却被严重污染了,到处堆放的垃圾和加工时散发的难闻气味,是来过这里的人的最深印象。而如今,经营废塑回收的人看到网商们在网上卖卖家具,不出家门就能赚到钱也纷纷弃旧学新,村里的环境也因此得到了逐步改善。
我在村里随意走进几户人家,跟他们“拉呱”,他们给我讲的故事让我震惊也让我感动。
刘兴启家以前是村子里较为困难的一户。上世纪90年代,一家五口就随打工的人潮来到宿迁,靠加工熟食为生。1994年因为他们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单独在家的4岁的小儿子被入室抢劫的歹徒杀害。这让他们一家人情感上倍受打击,离开宿迁又流落到徐州,靠做早点艰难度日。每天凌晨1:00就要起床备餐,辛辛苦苦赚不了几个钱。女主人王允侠告诉我:他们为了省钱,有一个月就是吃水煮菜,没吃一滴油。女儿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却因为没钱弃读;儿子交了4年的女朋友,因为家庭贫困被迫分手,一家人的自尊受到伤害。直到2007年,听说村里的人开网店赚了钱,他们也回到家乡开起了网店。原来调皮捣蛋的儿子,现在挑起了家里的大梁,一个人打理网店,不识字的妈妈帮他发货,憨厚的爸爸自己做了简单的工具为他按顾客需求加工。因为他们的产品有特色,利润较高。现在每天已经能赚到1000多元。朴实的王允侠遗憾地跟我说:要是像现在这样能挣到钱,当年她的女儿就不会辍学了。我看着眼前这位和我同龄的农妇,既替她难过又替她高兴。
农村网商们朴实平凡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2008年汶川地震,村里的网商得知后,第一时间自发地为灾民捐了20000多元钱。之后,他们又为县城里的贫困大学生捐了4000多元钱,他们还想为社会做更多的事。因为互联网不仅让他们赚到了钱,也让他们有了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回报社会。网商们自己的家庭因为劳动合作比以前更和睦,社会也比以前和谐,甚至连两劳释放人员都开起了网店。没有闲散人员,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
村里会计王万军的一儿一女原来都在城里打工,儿子王静初中毕业后先是到北京打工,在北京给人送过货,也上门为人修过锁。后来又到深圳的电子加工厂当过流水线上的装配工。那时王会计整天提心吊胆,就担心儿女在外的安全。现在儿女都回来开网店,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王静说:妹妹王珍的嫁妆包在他身上了,王会计也是一脸的笑意和满足。
曾在徐州大地集团当过厂长的刘兴利,虽然2008年才开店,却因为有工厂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来居上,一年就赚了几十万。他还计划在村里建物流、仓储、产品展示、培训4个中心,以降低产品的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避免价格战,创立自己的品牌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王敏、王跃、王朴三兄弟则在酝酿成立个股份公司,老大出资金,老二老三负责经营。他们已经规划好了建厂用地,准备投入200万盖厂房,上设备,购原材。公司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势在必行,因为他们想做大、做强、做品牌。
网商们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发展,同时政府也在思考如何能给网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学者,汪向东教授向各级政府官员不厌其烦的讲述农民网商这种内生经济力量的重要意义,讲传统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模式已经跟不上“两化融合”发展的需要,讲“网络+公司+农户”这种新的富民方式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推荐阅读:
走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06-28
管理新生代农民工09-05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文化06-03
新生代农民工的渴望11-05
新生代农民工新特征08-15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06-14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08-27
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援助10-22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