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精选12篇)
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 篇1
小马过河幼儿园课件资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 愿 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
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 突然 拦住 挡住 愿意 如果 低头 深浅 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 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 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 知道 突然 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 篇2
在做好准备活动后, 教师T让小马们在场地南北分成两队站立, 并示范助跑跨跳动作:一只脚用力蹬地, 一只脚抬大腿向前跨, 身体微微向前倾。接下来, 教师T让小马们在原地练习。练习几遍以后, 教师T才让小马们把队伍排到小河 (场地上画了小河) 前, 练习助跑跨跳过小河。由于幼儿人数多、排队等待时间长, 有的幼儿开始推推攘攘……教师T不时夸奖跳过去的小马真能干, 并提醒跳不过去的小马要“用力蹬地”……可是很多小马由于比较紧张, 反而越来越跳不好了。
【镜头点评】从教师T组织的活动来看, 其重视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情节化。但是, 对于理解能力已较强的大班幼儿来说, 戴上头饰扮演小马, 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材料。同时, 幼儿戴着头饰做体育活动, 不仅会妨碍幼儿练习动作、影响动作的质量, 而且会限制幼儿的活动量。在如上镜头中, 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幼儿为了去拾自己掉下的头饰而影响了队伍的前进, 甚至会导致幼儿跌倒而出现险情。
幼儿动作的发展是在自身多次练习中发展起来的, 一般需经历尝试练习、逐渐协调、熟练动作、动作定型等几个过程。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对幼儿的动作练习作适当的指导, 可以让幼儿把握动作的一些要领。但是, 不要用过多的时间反复地讲解动作要领, 而应在有限的活动时间中,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更不要把时间过多地花费在整理队伍、维持纪律上。教师应多让幼儿在自身的一次次动作练习中体验动作要领, 获得动作发展。
记得数年前, 我在日本一所幼儿园看了一节体育活动。一位男教师先带孩子做上肢、下肢、手部及全身的准备动作后, 就把孩子带到了跳箱前 (约6米远) 。孩子们自觉地排成一列纵队, 一个接一个地跑来跳箱。只见有的孩子双手一撑就跳了过去;有的孩子双手撑着, 爬了上去再下来;还有的孩子爬上跳箱再爬过去……该教师并没有一个一个纠正动作, 只是不断地鼓励他们再跳、再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孩子们的队伍排得并不整齐, 跳箱的动作也是各人各样。但孩子们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之中, 体验着跳箱活动的乐趣。在这样的体育锻炼中, 孩子们不用担心自己没有跳好而被老师批评, 也不会因自己跳得不如别人而体验一种失败的情绪。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应该努力“尊重幼儿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在充分的动作练习中获得自身动作的发展。
【示例】大班体育活动“接拍球”的教学环节为:1.师幼拍球进场, 做球操。2.幼儿探索两人拍一个球的方法并交流经验, 教师小结接拍球的技巧。3.幼儿继续练习接拍球:可以两人接拍, 也可以更多人接拍球。4.做“躲皮球”游戏。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评析】从各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教师不仅遵循了幼儿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身体的运动准备, 到主要动作的多次练习, 直至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放松身体;而且充分表现了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努力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大班孩子已有了无数次玩球的经验, 让他们自己探索合作拍球, 可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在孩子们充分交流以后, 教师再有意识地归纳、提升, 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接拍球的方法和要领。而且在再次练习时, 教师提出“可以两人接拍球, 也可以更多人接拍球”, 这样的安排可为每个孩子提供在自己原有水平基础上提高的机会。
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是教师要改变自身高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示例】大班体育活动“小兔子玩筐”的主要教学过程为:1.教师扮兔妈妈和孩子随音乐进入“森林”, 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走、跑、跳等动作。2.兔妈妈以筐为石头铺路, 让小兔子练习跨跳动作。小兔子练习后兔妈妈说:“我们来铺不同颜色的路吧。”师幼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后, 小兔子继续练习跨跳动作。3.玩筐游戏。兔妈妈说:“这些筐像什么?大家玩一玩。”4.用筐运货游戏。兔妈妈让小兔子帮奶奶运萝卜, 学习按数取物。5.兔妈妈和小兔子随音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 篇3
故事是说小马的妈妈让小马过河,送袋粮食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小马在过河前,它分别遇到了牛伯伯和小松鼠,一个说河水浅,一个说河水深。小马一时间不知所措,又跑回家去。这时,妈妈告诉它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并亲自试过才知道。
一
一位美国教授在国内一所有名的幼儿园,听了该校幼儿园老师给4岁学童上的小马过河一课。回国后,他对这节课做了记录,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问题。
一进教室,全体幼儿起立,向他鞠躬,齐声欢迎他说:“爷爷好!”他在听到翻译后大为窘迫,认为自己虽头发花白了些,人还不老。翻译解释说,这仅是出于礼貌,没关系的。接着,他和翻译来到教室的一边为他俩准备的椅子上坐下来,准备听课。
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有30个人左右。老师坐在教室黑板前的讲台后面,孩子们都面向老师,端端正正坐着。
老师准备好了。只见她扯下旁边用布盖着的一块小木板。木板上方是嵌上去的汉字。在它的左边,小马的妈妈和小马正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下,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绿洲。右边是一条小河,一只小松鼠和一头奶牛在河岸边。在河上面,木板的左边,一个白色的水磨正反射出光芒。
老师开始讲故事了,翻译将内容翻给教授听。
老师讲完后,孩子们发出了赞叹声,这是故事开始后孩子们发出的第一声。老师接着开始提问细节,如是谁鼓励小马过河的?谁不鼓励它过河?在跟小松鼠说话后它做了什么?它同妈妈说话后,又做了什么?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静静地等老师把他们叫起来回答。当老师叫他们后,他们用很响亮的声音重复故事中的用词。如果有孩子用的词稍微不同于故事中的词,老师就会再念一下故事中的句子,然后让他们重复,如“小马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脑子”。
在问了十分钟问题后,老师又宣布说他们还得听一遍故事。之后,老师打开录音机,开始放配乐版的小马过河故事。孩子们静静地听,就像他们从未听过似的。翻译告诉教授,故事中的用语基本一样。教授听到翻译重复着同样的句子:“你必须学会用自己的脑子,牛伯伯和小松鼠一样大吗?”
听完后,老师又要求孩子们重复故事中的对话。这次老师扮小马妈妈,孩子们轮流扮小马。在听了两遍故事后,孩子们能够重复故事中的用语了。最后,老师结束对话部分,又开始问问题。这次,她不再关心情节,而是故事的寓意了。
但这也没有多少自由度。在回答问题时,孩子们仍然直接引用故事中的用词,如“自己想”,“不要听别人的”,“要自己亲自试试”。只有一个小男孩说“小马不好,它应该听它妈妈的”。老师似乎有些不解,然后要他重复故事中的句子,即“小马要学会用脑,自己思考”。在这个孩子跟着老师重复后,老师才提问下一个孩子。
整整一个多小时,教室里4岁的孩子们听了两遍故事,回答两遍问题,练习一次对话。每一次,孩子们都按顺序一个个来。
在教授走时,孩子又整齐响亮地喊“爷爷,再见”。
二
回到幼儿园办公室,教授说他有问题要问。翻译很聪明:“我知道你的问题,这个故事是矛盾的。”
教授说:“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明白。既然这个故事是关于要学会自己思考的,为什么老师坚持要孩子们重复同样的词语。”翻译解释说:“这并不矛盾。对我们来说,记和背是教育的基础。我的女儿才3岁,已能背3首李白的诗。我们知道她现在不明白,但等她大一些,她就会明白的。”
教授问:“那老师刚才做的仅仅是记忆训练吗?”翻译说:“不仅仅是。老师是想强化他们的记忆,但她也想让孩子们掌握故事中的优美语言,这样他们以后就会模仿使用它们了。”
教授说:“当然,模仿故事中的语言是很不错,但意义在哪里?这是4岁孩子学的吗?如果他们真的自己思考和行动会怎么样?如果有一天他们碰到一条太深的河,他们会淹死的。”
翻译说:“你没听懂。如果小马的妈妈不知道河的深度,她是不会让小马去的。小马的妈妈自始至终掌握着整个过程。小马听了别人的话就是对妈妈的不信任。”
教授说:“那么那个小男孩说的就是对的了。这个故事的真正寓意应该是听妈妈的话。”
翻译不同意,说:“你的理解太简单化,你认为故事只能有一层意思吗?”
教授说:“当然故事可以有多层意思,但至少不能相互矛盾。如果小马真的能自己思考,那么它就不能总是听它妈妈的。”
三
如果用我们的评课标准来评价这位幼儿园老师的教学,应该可以说评价很高。你看,孩子们有礼貌,课堂纪律良好,争相回答问题;老师教学语言干净、规范;教学目标明确、准确;教学组织有序、有层次;教学手段应用恰当;学生学习效果良好,语言掌握及故事寓意掌握准确。总之,这应该是一堂好课。
可是,在美国教授眼里,这却是一堂问题课。
一是这节课究竟要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自己思考还是听妈妈的话?表面上这节课是教孩子们学会自己思考,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尝试,可故事中却隐含着听妈妈的话这一深层寓意,否定了前一个表面倡导的寓意。如果说这一矛盾是隐藏的话,那么老师不断地让孩子们“一字一句”地重复故事中的“句子”,不能“独立思考”,则表明强调所谓的独立思考,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口号”和“粉饰”。幼儿园老师纠正小男孩的“出格”回答就是一个明证。
二是美国教授更深刻地看到了这个故事“危险”的一面。教育4岁的孩子让他们独立思考,遇事自己试一试,是不错,但是不是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告诉孩子们在遇到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时,该怎么办?怎么样从大人那里得到帮助?哪些不要自己去试呢?这个思考可能是引申意义太远了。不过,在讲这个故事时,渗透一些儿童保护理念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是虽然美国教授没有明提,但在他的描述中提到孩子们在一个多小时内听了2遍故事,特别听第二遍时好像还是听第一遍那样,而且后来又重复回答问题,一遍一遍重复。尽管翻译说这是培养孩子背和记的能力,但教授对这些解释显然是不信服的。这个故事也许有的小朋友在家里早听过了,甚至家里就有这本故事书。如果是这样,孩子们就不止听两遍。可为什么孩子还会那么“专心”听呢?这些都让美国教授不解。
让4岁儿童在一个多小时内端正坐着,听和逐一回答问题,而且是重复使用同样的词语,在美国教授看来也许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培养对“无意义训练”的忍耐力,是把天性活泼的学童训练成“语言复读机”。这样的幼儿教学,岂不哀哉?
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
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出示玩具小马
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
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
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
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
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
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 拓展经验
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3.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你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迁移至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突破了重点,回应了难点。)
四、游戏活动 享受快乐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头饰,出示标志牌“√”“ⅹ”。屏幕上出示一条小河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标志牌下,不能过河的小动物站到“ⅹ”标志牌下。
2.幼儿游戏1次,互相交换头饰,游戏2次。
3.学动物走(戴头饰的动物)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充分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并使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同时动静交替,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95%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及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教师加以提醒引导。.营造故事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妈妈的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小马想方法过河、到欢庆过河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空间,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方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3.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幼儿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小马过河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级小需要通过一些游戏激趣导入,注意力时间也不是很长,要充分利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a.激趣: 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样?为什么?
b.导入课题,引导提问。教师激情导入
小马可真懂事呀!可是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小马过河》板书课题。2.、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观看视频,思考小马要接受的考验是什么?小马遇到什么困难?他可以不过河吗? 3.【讲授】细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a、教师感情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b.提问(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2)同时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在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a.、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b.、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c.、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a.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b.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多媒体演示老牛、松鼠对比图并板书:高——浅,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a、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b、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c.指名读。
d、“立刻”、“马上”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不动脑筋)e、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4.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5.【练习】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a、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b、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c、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6.【作业】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教案美术小马过河 篇6
活动准备:斑马卡片,太阳咪咪笑的音乐,斑马头饰若干,各种皱纹纸等容易撕的纸,画有大斑马的图,双面胶,介绍斑马的图片,骑大马的音乐,宝宝罩衣,只有树干的白纸若干,绿色黄色颜料,托盘,擦手布,四个筐,沙袋扁的若干,一根粗绳,草地。
自我介绍: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可爱的宝宝,幸福的家长朋友们一起开心的玩游戏,痛快的来涂鸦。首先呢老师要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小雨老师,我呀是个可爱的女生哦,小雨老师最喜欢吃甜甜的大苹果,还喜欢踢大皮球,对了,还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哦!今天我就请来了一个小动物看看是谁?(出示小斑马的卡片)
活动一:音乐活动(太阳咪咪笑)
活动目标: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模仿力,社交和亲子乐趣。
活动过程:小马最爱运动了它要和我们一起做早操呢,告诉你们个小秘密哦,小斑马特别会模仿别人,他会学小鸟飞,(做动作,并引导宝宝模仿)——全教过动作后放音乐一起做。哇,宝宝都好棒啊,和斑马一样会模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斑马的故事吧!
活动二:贴斑纹
活动目标:认知,培养宝宝的情商帮助别人,提高手眼协调性,专注力。
活动过程:出示图片,故事引入:在非洲大草原上住着可爱的小斑马,小斑马喜欢吃草有时也喜欢吃叶子,斑马身上长着漂亮的斑纹,他很喜欢自己的斑纹,小斑马还特别有力量很会帮别人搬东西,不过小斑马最爱干净哦,一天,小斑马在草原上看到一片洁白的云朵,它上去摸摸,软软的,闻闻——小斑马的斑纹不见了,变成了一匹小马,这可怎么办呢?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他了,小斑马需要帮助了,我们去帮帮它吧?!你们看(出示一副大大的小马图没有斑纹,和皱纹纸,和一般的,宝宝可以撕开的的纸教宝宝撕成长条,让家长帮帮忙贴上双面胶,和宝宝一起来贴出斑马的斑纹)老师要先演示。
活动三:亲子环节骑大马
小斑马要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去草原骑马,跟着音乐做亲子游戏。活动四:印草原
小斑马带着我们跑一圈,它饿了,小朋友还记得斑马最喜欢吃什么吗?对了,草和树叶,(拿出一副只有树干的白纸)教宝宝可以用手指印树叶,用小手印小草,引导宝在自己的纸创作。活动五:小马过河
小斑马吃饱了要干活了它要帮农民伯伯运粮食,宝宝们的力气也很大,我们也来变成小马运粮食吧,(发小斑马头饰,准备一筐沙袋,扁的,让宝宝跨过小河,爬过草地,运到对面的箱里。分两组看那组先运完,老师要先做示范)。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7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两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引导学生读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一匹”等词语。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含义,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表明小马愿意做事。
(三)自由读三至六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教师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①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②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就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老牛说河水很浅,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明确: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此处可以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四至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①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②松鼠的话与老牛的话不同,“拦住他大叫”后面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③“小马吃惊地问”,“吃惊”表明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先示范读,之后再让学生练读。
④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表明它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因此要读得轻缓。
⑤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朗读第七自然段
指名读后,先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五)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一读有关句子。
(六)指导朗读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三、总结全文
结合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一、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手指操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把上星期学的手指操《十二属相歌》复习一遍吧!师:今年是十二属相中的哪一年啊?(马年)
师:今天啊,吴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想不想听?(想)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好,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师:故事听完了,有谁告诉老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二、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一)第一段师:刚才小朋友啊听得都很仔细,那故事当中老马到底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的第一段。
师:老马让小马干什么去了呀?(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
师:小马呀可真能干,从这里可以看出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爱劳动)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老马和小马的对话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老师来当老马,你们来当小马。
师:呀,小马真能干,能帮老马做事情了,小朋友呀表演地真不错!
(二)第二段师: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师:咦,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情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师:那小马有没有过河呀?我们接着往下看!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你好,这条河我能过去吗?水很浅,刚过小腿,能淌过去),这里可以看出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礼貌)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
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看一看!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小马,别过河,这条河可深了,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三)第三段师: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师:谁来告诉老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师:小马听了明白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故事的最后一段。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小马,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那这条河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
师:故事我们听完了,那同样一条河,老牛和小松鼠它们的看法一样吗?我们来听一听,老牛是怎么说的?再来听一听小松鼠是怎么说的?
师:小朋友动一动脑筋,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那我们来让三个小动物比比他们身高吧?老牛的身高呢(很高),小松鼠呢?(很矮)小马呢?(不高不矮)
师: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鼠因为比较矮小,所以它觉得水很深,小马呢不高不矮,所以老牛和小松鼠它们说的话对它们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
师:那既然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道理,小马应不应该听它们的话?小朋友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故事表演师: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表演这故事呀?谁愿意来做老马、小马、老牛、小松鼠
师:其他小朋友我们来做认真的小观众吧!
五、延伸故事
师:又有一天,老马让小马给姥姥家送一袋麦子,小马很高兴的答应了。可是在去的路上小马遇到了一条更大更宽的河,这次小马没有像上次一样回去问妈妈,而是它先自己试了试深浅,小马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走着,虽然河水已经没过了肚皮,可是它还是勇敢的淌了过去。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次小马表现的棒不棒?(棒)它可真是长大了。我们遇到事了一定要学会自己动脑筋,不能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别人,这样才会成长的。
六、儿歌结束
小马过河(晒课) 篇9
1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 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2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这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些什么?回到家怎样对妈妈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适合分角色朗读。
2:《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朗读。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我们上一课学了《小猫刮胡子》,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巧识生字 加深记忆
本课生字中,“试”是翘舌音,“昨、死”是平舌音,“挡、棚”是后鼻音。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棚:木字旁加一个朋友的朋。因为马棚是由木头搭成的。
驮:是大的马才能驮东西,右边不要多加一个点。
磨:要读成四声,不要读成二声。以前磨面都是用石磨,所以下面是石字底。
四、书写生字 美观正确
1、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条:上下结构,上边也是折文“夂”。
切: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
浅:右边是横、横、斜钩、撇、点,不要把横写成撇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1 第二学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学生说话。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它是谁?
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生笑了,说:“小马。”)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今天这匹小马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想)故事的名字叫《小马过河》。师板书课题《小马过河》。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小马过河。)
师: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小马为什么过河?过河的时候遇到了谁?
生:小马过去河了吗?
生:小马是怎样过河的?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三至6自然段)哪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8自然段)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细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至六自然段。
1、教师配乐感情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2)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出示要求后教师首先要指示学习方法,因为学生刚刚开始练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往往将读与思考脱节。学生自主学习后,分小组讨论。
四、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的句子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小河的简笔画)
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2)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
(老牛说的话要读得轻松,慢条斯理,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3)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师: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当中,和你们共同表演这部分内容,好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将这个片断表演出来。老师当小马,谁来当牛伯伯?谁来当松鼠?(用讲台当作小河,找一把椅子当作大树)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在小河的简笔画旁贴出老牛、松鼠图片,并板书:高、浅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带有近义词“立刻、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A、指名读。
B、“立刻”、“马上”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不动脑筋)
C、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议——读了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揭示道理,板书: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并且要亲自试试。)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
1、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板书:既不像……也不像……)
2、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河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2、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它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它就欢快的唱起了《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让我们和它一起来唱。多媒体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六、依据课文,小结收获。
1、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收获。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从它身上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过什么难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2、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八、思维启迪,拓展延伸。
同学们,小马听了妈妈的话亲自试了试,终于过河了。它回来后会对牛伯伯、松鼠还有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它会对牛伯伯说:“牛伯伯,水并不像你说的那么浅。”
生:小马会对牛伯伯说:“牛伯伯,您长得高,所以你认为水浅。”
生:小马会对松鼠说:“松鼠,水并不像你说的那么深,你长得矮小,所以会觉得水深。
生:小马会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让我知道了遇到事情要动脑筋,自己亲自去试试才知道结果。”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同时看出你们也长大了,能从妈妈的话中懂得了遇到事情动脑筋亲自去试试的道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九、作业。
以《小马过河回来后》为题,续编故事。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想象那么丰富,老师相信你们写的也一定很不错!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
浅
小马图片
河
松鼠图片
既不像……也不像……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小马过河教案 篇10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考虑: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考虑: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中一年级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惊讶地问”,不是一般地问,“惊讶”,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考虑: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他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身动脑筋想一想,在考虑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他人说的,往往只适合他人。他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考虑: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身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身对照范字,评一评,自身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缺乏。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扮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扮演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的故事 篇11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听了,高兴极了,连蹦带跳地说:“好啊!怎样不行?我很高兴能够为您做事。妈妈,什么事啊?”
老马高兴地说:“那太好了,孩子,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突然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站在河边,为难极了,心想:这河水有多深呢?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有多好啊!可是此刻已经离家太远了,不可能再回去了,我该去问谁呢?他向四周望了望,看见一头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地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又跑回了河边,准备过去。这时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小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日,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在河边上走来走去,还是不明白该怎样办才好。他叹了一口气说:“唉!还是回家去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了甩尾巴,跑回家去了。妈妈问:“咦,你怎样这么快就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路,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了他的伙伴呢。”妈妈笑了,问道:“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头,说:“我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我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小马,你怎样还是要过河,你不要命了吗?”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一面说,一面下了河,细心地走了过去,原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篇12
一、适量的讲。
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
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
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幼儿园小马过河课件】推荐阅读:
《猫医生过河》幼儿园语言教案08-26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小马快快跑》含反思08-11
猫医生过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07-03
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小兔过河》教案08-08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小兔过河》及教学反思09-12
幼儿园水果课件10-23
幼儿园课件卡通10-13
幼儿园节约粮食课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