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2024-08-17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通用7篇)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篇1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一、规划简介 1.定位目标

发展定位:独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生态型湖湾城市。阶段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和宜居城”建设目标,以“两基地、三中心、五名城”为方向,重点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着力优化区域格局,致力加快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放大锡沪同城效应;推动城乡转型发展,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提高宜居水平;加强率先发展,着力推动城市重要功能区建设,打造“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休闲的杰出城市”,为无锡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城乡发展策略

从城市到区域——统筹全市发展,提升城市能级。通过“双轴双带”整合市域环湖沿江资源,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强核都市、培育城镇组群;培育市域新增长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大重大基础设施衔接,加强功能区建设,凸显综合集成优势。

从二元到一体——促进城郊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在全域都市化背景下优化发展主城区、创新发展新农村。主城区强调中心城与新城的联动,中心城强调三核联动;提升发展次区域,实施“核心驱动、崛起锡东”,“强强联合、组合锡西”,“借力推动、运筹锡北”战略;新农村强调引导村域产业发展,维护乡村特色。

从制造到创造——构建创新网络,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全域优势,优化市域“三沿”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创新网络,优化市区“四带”产业空间格局;依托广域生态空间,构筑“五圈”大旅游、大休闲体系。

从粗放到集约——坚持精明增长,促进内涵发展。科学分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区域空间管制,调控城市增长边界;倡导适度高密度和土地混合使用,推行轨道沿线适度高强度和土地混合使用,构建城市精明增长走廊。

从安居到宜居——强化均衡普惠,建设宜居都市。梳理近郊大尺度生态游憩网络;建设5-15分钟社区宜居空间系统,构建宜居生活圈;整合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城市文化休闲空间系统,构建文化休闲圈。3.城乡建设行动

主体功能引导行动。整合全市发展,统筹中心城区、新城区和外围城镇组群三个圈层,实施区域差别化发展战略。中心老城区、太湖新城区、山水旅游休闲区,新老分工、联动发展、整合一体;新城区强化差别化功能,协调空间布局,提升主城区综合实力;外围城镇组群落实发展策略,形成次区域协同发展合力。

区域中心建设行动。培育三个增长极核,做强长三角区域中心。老城商贸中心(CAZ)提升中心区功能业态,推进公共资源整合,提升公共空间质量,预控基础设施扩容。太湖新城商务中心(CBD),完善城市框架,集聚商务功能;强化低碳引领,建设生态城示范;推进设施建设,加快人气集聚。蠡湖休闲中心(RBD),加快集聚国际化湖滨旅游度假功能、体验式高端商业文化娱乐消费功能、多元化休闲服务功能,加快新城宜居示范住区和国际社区建设,打造国际上最具魅力的城市湖湾地区。

产业布局优化行动。加快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加大新兴科技园培育力度,加强特色产业园发展建设,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完善片区商贸中心、建设城市综合体、整合市场商贸区、提升物流集聚区,整合完善文化旅游特色区,构建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空间;加快基本农田保护与万顷良田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建设。

宜居品质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国际社区、提标建设宜居示范社区;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协调政策性住房布局,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高品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高质量、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大力推进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太湖新城建设。基本建成无锡低碳生态示范区中瑞低碳生态城。持续推进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建设,有序推进绿道建设。

基础设施支撑行动。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效率,全力打造空港枢纽,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区域线网预控;强化与江阴、宜兴路网衔接,优化市区道路系统;完善大型枢纽及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培育慢行系统。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水资源集约循环利用;促进资源能源低碳循环利用。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完善消防、抗震、防洪及人防体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创建“智慧无锡”。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篇2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略)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 坚持市场化导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政策措施,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优化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发展结构和环境, 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体系, 提高行业协会服务能力, 确立行业协会市场地位,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深化改革, 提升能力, 发挥作用。

1、专业化。鼓励发展紧密程度高、关联度大、生产技术和产品比较接近、行业标识显明、专业性强的行业协会, 调整和控制大而杂、关联程度小、生产技术和产品差异性大的行业协会发展, 提高会员参与度, 增强协会凝聚力。

2、市场化。支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发起成立行业协会, 实行自愿发起、自愿入会、自理会务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运行模式, 确立行业协会的独立法人地位, 扩大行业协会在本行业的会员覆盖面和影响力。

3、规范化。以发展为目的, 以规范为手段, 通过法律规范、监督管理、政策引导、分类指导和行业自律, 整合优化传统行业协会, 培育发展新兴行业协会, 健全行业协会内部机制, 优化行业协会发展环境, 推进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4、社会化。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的市场主体和纽带作用, 建立健全政会分离的有效机制, 把适宜于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职能逐步授权或委托给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 坚持与产业转型升级、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相结合, 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区域合作的要求相衔接, 与全省工业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需求相适应, 不断适应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

(三)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 基本建立与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功能完备、作用显著的行业协会组织体系, 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管理规范、分类指导、运转协调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等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培育一批公信度高、运作规范、服务高效、企业公认、行业需要、政府欢迎的行业协会;服务转型升级, 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整合资源, 合并重组部分相近、相似、相关的行业协会;提升壮大一批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服务行业做强做大的重点行业协会;围绕走出国门、维护江苏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 组建一批投资境外的行业协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创建一批长三角区域性的行业协会。

2、具体目标。

———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 坚持“四化”方向, 逐步提高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设立行业协会的比例。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基本覆盖全省所有重要产业, 参会企业达到60%以上, 重点企业入会率达到80%以上。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 基本完成政府部门相关职能转移承接工作。行业协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展, 具备协助政府做好宏观调控、落实产业政策、推动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培育一批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星级以上行业协会和五星级行业协会的比重分别达到60%和30%。

———发展格局逐步完善。适应全省产业发展态势, 对性质雷同、职能交叉的行业协会进行资源整合;改组结构松散、无法有效开展活动的行业协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重要领域和新兴产业的行业协会, 形成门类齐全、层次清晰、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的行业协会发展格局。

———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基本实现会长自选、经费自筹、人员自聘、会务自主, 会长 (理事长) 由企业家担任, 实行差额选举的协会达到80%, 全面推行面向社会招聘专职秘书长。基本实现各项制度健全、民主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合理、运作管理规范的目标。

———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改进协会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方式, 提高指导行业协会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政会分开, 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人财物分离。探索和建立行业协会工作标准, 开展行业协会效能评估, 全面推行以评估体系为标准的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

———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出台《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指导意见》, 积极探索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和财政扶持发展的具体政策, 到“十二五”末, 行业协会获得政府财政支持和购买服务的收入占行业协会总收入的比例力争达到10%左右。建立财政资金资助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行业协会的机制。

———协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员活动小组+党建工作指导站”的党组织设置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会党组织, 创新行业协会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并形成更加规范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协会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发展战略和布局

(一) 发展战略

把握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中长期发展目标, 实施新的发展战略。

1、协会培育战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政策引导、财力支持、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公共技术、对外合作平台和有效的服务指导, 形成常态化的行业协会培育机制。

2、结构优化战略。紧贴全省产业发展布局, 鼓励和推动行业协会以国际视野, 瞄准全国一流目标, 做专做优做强, 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3、管理创新战略。对行业协会的指导, 要从行政管理为主转向政策导向为主, 从管理角色转向服务角色,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指导行业协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 不断创新行业协会发展模式。

4、人才强会战略。根据全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强企的意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制度, 探索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行业协会管理运作, 形成人才投入、评价、激励机制。

(二) 发展布局

1、培育和发展一批新兴产业行业协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领域, 培育和发展一批综合实力较强、运转机制灵活、专业特色鲜明、功能比较完备的新型行业协会。

2、壮大和提升一批主导产业行业协会。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 通过完善制度, 创新机制, 提高质量, 打造品牌, 壮大和提升一批有较强凝聚力、体现江苏产业特色的行业协会。

3、改造和优化一批传统产业行业协会。在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领域, 通过改造整合, 优化结构, 规范运作, 增强实力, 发展一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按照新型行业协会运作要求、重现生机和活力的行业协会。

4、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协会。在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加快发展一批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行业协会。

5、积极组建一批走出国门和实现区域合作的行业协会。适应江苏在境外投资企业的维权需求, 在调研摸底基础上, 形成工作思路, 尽早组建一批以维护我省境外投资企业权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业协会。加强沟通对接, 探索有效合作模式, 以推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为目的组建一批长三角行业协会。

对以上产业和领域已组建且运行基础较好的行业协会, 进一步壮大规模实力;对服务对象交叉重迭、职能相近的行业协会, 将引导合并重组或组建行业协会联盟, 提高服务质量, 减少企业多头参会, 对其中基础较差、不适应发展要求的, 进行调整;尚未组建行业协会的领域要积极创造条件, 引导骨干企业牵头加快组建。

四、完善和拓展行业协会职能

“十二五”期间, 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应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职能规范, 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一) 桥梁纽带职能

l、积极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

2、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 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和会员的诉求, 提出有关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 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解决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

(二) 行业服务职能

1、开展行业统计和分析, 收集发布行业信息, 提供相关分析报告。

2、组织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科技成果鉴定及推广工作。为会员出具公信证明。

3、依照有关规定创办报刊和网站, 为会员提供法律、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信息。组织开展会员单位职工培训等服务。

4、参加与行业相关的法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订;参加涉及本行业的政府重大决策听证会、论证会、咨询会等;积极宣传和贯彻实施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及行业准入条件。

(三) 行业自律职能

1、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和完善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 制定并组织实施行规行约、职业道德准则等, 规范会员行为, 监督会员依法经营, 维护市场秩序。

2、依据协会章程和行规行约, 制定本行业质量、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

(四) 市场开拓职能

1、组织会员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 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指导、规范和监督会员单位对外交往活动;主办或参与筹办论坛、会展招商、产品推介等活动;组织行业内品牌培育和推广。

2、参与协调对外贸易争端, 组织会员单位做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应诉、申诉、调查等相关工作。

3、承担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职能。

五、内部管理与能力提升

(一) 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1、按照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行业协会大胆创新积极实践, 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强化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建立起与政府部门、企业的相互信赖与合作关系, 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2、拓宽筹资渠道, 加强财务管理。行业协会要积极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 增强“有钱办事”的能力。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制度, 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每年向理事会报告财务收支状况, 定期向会员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接受理事单位和会员的监督。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和收费公开制度, 对于面向社会的有偿服务项目公开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 并对服务质量做出承诺, 接受各方监督。

3、建立专业化、职业化协会员工队伍。到2015年, 协会专职人员中, 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和受过专门培训的达到50%以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行业协会秘书长占总数的40%以上。协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中全面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

(二) 提高对外服务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积极主动地为会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注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善于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 建立起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 进一步健全完善应对技术壁垒、反倾销和产业损害的工作机制。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设立服务机构, 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信息服务, 协助解决贸易争端。

(三) 实施协会品牌战略。深化行业协会星级认定工作

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四星级、五星级行业协会, 打造一批示范性行业协会, 形成一批影响力大、凝聚力强、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的品牌协会。

(四) 加强党建工作。围绕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新要求

切实加强行业协会党的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发挥协会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凝聚行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探索行业协会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党内组织生活”、“党员日常管理”、“党内监督”等一系列制度, 构建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六、

外部环境与支持体系 (略)

七、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篇3

经济速度实现了较快增长,预计五年的GDP增长率是7.8%,这个速度是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多一点,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预计GDP达到68万亿人民币,折合10万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明显超出其他的发达国家。

物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在农业方面,粮食产量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达到 1.2万多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工业方面,生产力的水平持续提升。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的规模是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也是世界第一,占了世界30%多。虽然我们还不是世界工业强国,但已是当之无愧的工业大国。在铁路、电力、电信、手机、电脑、家电等设备和产品水平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

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水利方面灌溉面积回升到50%,无论是高铁的里程、铁路的里程、公路的里程、电力的装机,在世界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手机的用户12亿户,网络用户7亿户。

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化。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结构也在改善。消费额占GDP的比重,五年前是50%左右,2015年1—3季度已经超过了60%。农轻重的比例关系,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也在改善,五年前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4%,2015年1—3季度已经超过了50%。

城乡和区域结构不断改善。城乡人口结构,就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五年前不到50%,2015年预计是56%。城乡收入的差距五年前是3.5:1,现在已经降到3:1以下。地区的差距也在缩小。

科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R&D占GDP的比重超过2%,达到了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其中企业的投入占到80%。反映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教育投入3.28万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7.5%,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就业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四年年均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前四年增长10.1%,都快于7.8%的GDP增长率。农民收入的增长又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所以才有了城乡差距的缩小。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接近5500万人,比规划的指标多出1000万人。

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单位GDP能耗前四年降低13.4%,2015年预计下降5.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2015年预计要达到12%,比预期的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都持续减少。

改革开放迈出大步。在开放方面,这五年实现了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出口第一大国,货物贸易占全世界的13%左右,虽然2015年贸易的速度有所下降,甚至是负增长,但是占世界的份额还是稳住了。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篇4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贞丰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管理和指导。

组长:余 洪(常务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韦兴进(校长)负责督查和审核工作

成员:罗 华(教务处主任)负责统筹规划、方案制定、制度落实等工作、负责上传下达、组织实施、资料审查等工作

韦修坤(办公室主任)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学时登记等工作、师德师风、教师考核等工作

齐明坤(总务处主任)负责班主任建设等工作、后勤保障工作

梁国才(报账员)负责经费保障工作

陆泽武(教研组长)负责文科教研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韦伦辉(教研组长)负责理科教研组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韦修坤任办公室主任,罗霞负责具体办公信息员和学时登记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学时登记、档案资料管理员和学时审核员;罗华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和学时审核。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围绕《思南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培训效果,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提高我乡基础教育水平和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我校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为引领和基础,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新机制,下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实施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对中继教工作的宏观统筹,在有计划、有步骤,分类、分层、分岗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过程中,高度重视对教师的选派培训及校本培训工作,做到计划周密、质量保证、工作落实。“联系实际,按需施训”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联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培训。突出针对性、强调及时性、增强实效性,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做到学以致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创建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因素,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师学习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紧扣教育改革发展主题,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扩建培训者队伍,提高培训者素质,加强培训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五、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中继教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即:《考试考核制度》、《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备案制度》、《专项检查、抽查登记制度》《中继教考核制度》、《中继教奖惩制度》、《中继教责任追究制度》、《中继教经费保障制度》等),确保中继教工作顺利实施。

六、培训对象:我校在职全体教师

七、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 2011年8月前。

2、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5年上半年。

3、评估验收阶段: 2015年下半年。

八、培训内容: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完成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60学时。组织参加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五年不少于240学时,校本培训五年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不少于100学时,师德培训不少于20学时)。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具体目标与要求如下:

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新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老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新方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技能: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老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务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老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培训新教师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市、县、乡、校五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发展。

1、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五年内,计划选拔1名省级、2名州级、5名县级10名乡级和20名校级骨干教师,尽可能覆盖到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县三级集中培训与考试,通过参加“送教下乡”活动,通过选派参加省、地、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周末教研讲堂,通过“请进送出、挂职锻炼、交流学习”等方式,通过参加上级组织的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为学校构建一支校尤其是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力度,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特岗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训。

3、班主任培训计划

通过过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培训五年不少于30学时,积极推荐选派班主任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划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中级培训,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我校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到100%。

5、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广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核中。

6、新教师培训计划

督促新教师完成在县不少于120学时的岗前集中培训,并实行老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培训,促使新教师尽快适 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对新教师集中培训学时实行单独登记。

7、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对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和培训者队伍开展的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市、县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样本研修的能力。

(三)、专任教师学历提高培训

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使我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85%。

九、培训活动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以研促培,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活动”。以“三制三课”(三制:教师会课制、教学主题会诊制、课堂教学反思制;三课:探索课、引路课、示范课)活动为核心,以学科小课题研究为主线,以“二级培训”、网络培训和校内教研活动为手段,促进对教师的“三格”培养(新教师“资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构建教师“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

1、开展“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和指导小组,老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2、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五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次心理健康课或组织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每学年拟定一篇典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心理健康善调查问卷。

3、开展校本师德教育集中培训和学科集中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学科教材教法或课程标准为培训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每期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培训;由郭怀能站长负责,每期至少组织一次师德教育,2013年上半年重点培训《师德新说》;2013年下半年,《校本教研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上半年,培训《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2014年下半年,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

十、培训保障学校将中继教专项经费保障纳入学校预决算,保障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学校将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保证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中继教工作。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1-2015)简介 篇5

学校:

姓名:个 人 学习达 标 计 划三甲小学教师

(2011—2015 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达标计划

博上小学:匡贞吼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便成为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为了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新课程理念,具有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确保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高效实施,课题实验的需要,特制定本人“十二五”(2011—2015 年)教师继续教育个人达标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提高自己教育素质能力和水平。

二、个人现状分析

我自从参加教学工作二十四年以来,热爱教育事业,工作努力勤奋,一直身处教学的第一线,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面对每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深感任重而道远。虽然渴望能应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但有时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更需不断地学习,积累,借鉴别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断地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使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最高水平。

三、学习内容及目标任务

在五年的时间内参加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校本培训:2012年40

学时,2013年30学时,2014年20学时,2015年30学时。县级培训:2012年60学时,2013年80学时,2014年60学时,2015年40学时。学习内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第二版)》、《有效教学系列丛书》、(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材》。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做到爱岗敬业,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措施及方法:

1、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与学习成为习惯。平时多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自学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结合自己的实际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认真钻研教材,科学备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真正实用的教案,不搞形式主义,人云亦云。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3、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不断地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所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5、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并把它贯彻于教育教学中。

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篇6

集团党办、集团工会 2011年5月11日

XXX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一、概述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历了从九五到十一五的快速发展,集团公司当前正处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提出了“一个主题、两个目标”的发展思路。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积极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典型鼓舞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把XXXX建成知名品牌。二、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简述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景象。集团所属各单位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培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支持公司超规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

一是广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了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集团公司每年通过综合管理先进单位等各层次的先进单位、企业劳模、优秀经营管理者等各层次先进个人评比,以及中控窑、磨和矿山进口工程机械最佳操作员等专项评比,各区域各子公司也开展了各层次的优秀评比、劳动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在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评比中,芜湖XXXX、铜陵XXXX等省内8家公司被授予“省属企业文明单位”称号,其中2家公司被评为全省第九届文明单位。

二是加大对外形象宣传,企业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三是坚持环境美化绿化,后勤保障日益完善。多年来,集团公司注重清洁生产和环境美化绿化,打造了具有XXXX特色的花园式工厂,为XXXXXXXXXX企业建设生态环保企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了表率。坚持“先生活,后生产”,注重加大各公司,尤其是新建公司的职工后勤设施建设,统一配臵标准。经常性开展区域后勤管理检查评比,促进食堂、单身宿舍及现场环境管理,改善了职工后勤生活条件。

四是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十一五期间,集团新建办公大楼配套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影剧院,开展歌咏比赛、篮球赛、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每举办集团新年文艺晚会。每逢节假日,各子公司也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类文体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陶冶了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营造了和谐有序的企业文化氛围。

五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统一了思想,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为丰富宣传资源,十一五期间,先后开通了集团内网和XXXXXXXXXXXXXX网站。其中集团公司内网成为公司办公、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延伸了管理链条。XXXX网站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对外推介XXXX品牌、管理以及产品,树立了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至此,集团层面形成报纸、网络、杂志相互补充、共为一体的宣传网络,为传播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制定了企业新闻发布制度,开展了打击不良言论活动,有效维护了公司正义和形象。内部宣传方面,围绕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集团阶段性工作重点,定期下发宣传思想工作要点,指导子公司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各单位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以创建学习型、技术型、管理型、效益型公司,培育高素质员工为目标,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体系,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公司十二五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文化保证。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立更加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努力形成具有共同理想的精神文化,严谨高效的行为文化,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广大员工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公司做大做强的目标上来,使员工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集团迈进。

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坚持从企业发展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提炼具有文化特征的理念和精神,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指导、服务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实践。

2.继承传统,注重创新。坚持从企业发展的历史积淀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结合发展形势的变化,汲取国际大型公司先进文化的新鲜养分,与时俱进,持续优化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3.突出共性,兼容个性。坚持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差异性,培育和塑造符合企业实际的特色文化,实现集团公司共性文化与企业个性文化的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4.全员参与,共同建设。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靠全体员工的学习、实践、塑造和传播,共同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将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围绕“一个主题,两个目标”,不断传承和发扬公司企业文化,为公司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主要任务:即围绕“一个主题”——XXXXXXXXXX,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推进“六个子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学习文化、诚信文化、廉洁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形成具有XXXX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一)一个主题

即打造XXXX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塑造XXXX集团统一的企业形象,提升XXXX集团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一是进一步加强和统一形象标志。规范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形象标志,不断提升“XXXX集团”、“XXXX”“XXXX”“XXXXXXXXXX”形象标志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对集团公司《形象识别手册》规范推广,总部和所属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使用。二是加强品牌管理。规范品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XXXX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依靠全体员工良好的素质、优质的服务和自觉的维护,不断提升XXXX品牌的价值和商誉。三是履行大企业责任。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环保、安全生产、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努力塑造公司备受尊重的社会形象。四是注重形象宣传。积极利用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加强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提高突发事件的新闻处臵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对XXXX的认知、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

1、提炼和强化企业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在原有企业文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修订企业子文化系统,使公司理念、行为、视觉、形象等识别系统更加完善。积极宣传和实践XXXX集团“XXXXXXXXXX”的企业精神和“XXXXXXXXXX”的经营宗旨。通过组织各基层工会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典型事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使广大员工在全面理解文化内涵,自觉地把言行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为企业文化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实施制度文化在建工程。制度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内在保障。以塑造XXXX特色管理模式为目标,将企业文化融入各项管理制度中,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坚持依靠规章制度管理企业,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运行机制、畅通责任考核机制、完善领导监督机制三个体系。

3、推进和规范行为文化建设。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结合集团公司发展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员工行为规范手册》等有关手册;构建长效机制,规范员工行为;扎实推进员工文明素质提升,展示XXXX人良好的行为作风和精神风貌;宣传基层单位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发挥先进模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榜样作用。

(三)推进“六个子文化”建设

1、推进班组文化建设。班组文化建设要突出“团队、责任、创新”意识,大力开展班组竞赛和岗位创新创效活动,持续提升班组自主管理模式,增强团队意识,提升相互协作能力;开展班组竞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完善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打造一大批精英班组长,着力建设以“安全为天、业绩为轴、员工为本、文化为魂、制度为基”的班组特色文化体系”,不断推进提升班组文化建设。

2、推进学习文化建设。学习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氛围、特色、实效”;如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班后十分钟小课堂”等特色学习活动,持续创新学习模式,造就一个不断创新的“学习型”企业;在开展“员工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基层岗位坚持 “耳听、眼看、手练、口述、脑记”五结合培训法、广泛开展业务学习、岗位练

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持续锻造三支队伍(即管理、科技、员工三支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推进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文化建设要突出“诚实、守信、重诺”。结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诚信观的宣传教育,使诚实守信深入人心,积极开展“说文明诚信话,干文明诚信事,做文明诚信人”活动,构建承诺、践诺、验诺和逐级负责的闭环管理体系,构建“上下互动、全员参与、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诚信管理考核体系。

4、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要突出“预防、监督、教育”;全面深化两融入(将廉洁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两公开(厂务公开、考评公开),四监督(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产品销售、离任审计方面),四进入(进班子、进部室/处室、进工段、进班组),健全完善教育预防长效机制,培育构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鲜明时代特征和XXXX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

5、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警示、避险、体系”;利用推进“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管理方法;建全完善应急机制,创新完善六个运行机制(责任机制、预防机制、培训机制、奖惩机制、督查机制、创新机制)和六大保障措施(理念引导、形象塑造、案例教育、行为引导、亲情感化、环境营造),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教育体系,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

6、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要突出“团结、工作、快乐”。探索企业青年员工培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充分运用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载体,为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开展自己动手,提升后勤管理水平,营造优质舒适工作生活环境;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重大节日期间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员工的幸福生活指数,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企业和谐。积极思考收购企业、托管企业以及海外企业等多种新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建设团结共进,共谋发展的和谐文化。

在公司完备的企业文化理念、目标和责任体系的基础上,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丰富企业文化“三要素”,建设“六个子文化”,形成健全完善的、充满活力的、具有时代特色的XXXX企业文化建设体系,通过整体推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五、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一)党组织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人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改革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扎实开展好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务求实效,围绕“为集团科学发展创先进,为建设国际知名品牌争先锋”的活动主题,动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联系企业实际,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服务广大职工、加强基层组织”实践中建功立业。

3、优化党组织设臵。适应跨地区发展实际,合理调整企业党组织设臵,在新建企业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臵,保证企业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臵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各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多和地方党委联系汇报,主动接受党组织的属地领导。

4、广泛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要把加强党组织建设要与本单位发展规划实施结合起来,与制定目标任务措施结合起来,结合企业所在地的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党组织活动,以党建促生产经营。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党支部建设,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点,把促进生产经营的成效作为重要检验标准,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要加大对党员的日常培训和考评力度,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5、抓好党员发展工作。要重视做好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在各类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骨干中培养发展党员,把青年职工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要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

(二)党风廉政建设

1、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规范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领导干部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担保或出借资金,不得违规购臵或处臵固定资产,严禁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严格执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2、加快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与文化建设并举,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自我免疫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完善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健全专项管理制度,以此筑牢反腐倡廉制度体系;通过干部考核、日常审计、纪检监察等方式,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廉政准则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领导班子成员或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对领导不力,导致分管范围内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治理,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进行责任追究,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加强效能监察。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任务,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质量为目的,以影响公司效益的关键环节为重点,把效能监察延伸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审计监督,做到开展一个项目、查透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规范一类管理、达到堵塞漏洞、防范经营风险的目的。

5、加强案件查处和信访办理。根据集团公司发展的实际,查处违规违纪案件的重点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发生的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责任心不强,造成经济损失的案件;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发生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假公济私的案件;违反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或不利影响等案件。案件查处过程中,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基本要求,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努力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挽回损失。

(三)宣传思想政治工作

1、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关注员工诉求,着力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关注年轻员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做好思想引导。领导干部要勤下基层,开展座谈,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关心员工,了解民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2、要重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十一届全国会大会议精神,省重要会议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第二届党代会精神,以及XXXX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报纸、网站、广播、电视和橱窗等各种形式,统一思想,鼓舞干劲,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为集团十二五发展再做新贡献。加大公司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头作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集团层面,要形成网站、报纸、杂志三位一体,互为补充,资源共享的宣传网络。

3、XXXX网站紧密围绕集团党委中心工作,发挥公司内部新闻媒体机构的作用,维护企业形象,弘扬改革成果,成为促进集团实现“XXXX”主题的重要宣传窗口。XXXXXXXXXXXXXX网要成为宣传XXXX品牌和成果的主要网络窗口,英文网逐步丰富完善以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集团内网完善栏目设臵和资料分类,根据管理需要强化功能发挥,促进公司管理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提升;型材网站结合民用产品的定位改版升级,重点

展示和介绍公司新产品与节能环保性能、加大销售渠道宣传。网站要培养一支热爱XXXX、业务精干的网络宣传管理队伍,同时建立外部媒体联系渠道,做好负面信息监控汇报和协调处理,及时更新外部网络媒体XXXX信息动态,多方位展示XXXX改革发展动态。

4、《XXXX信息》要办成传播集团发展决策和管理导向,以最新技术、管理经验为主体,公司要闻、行业资讯、员工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内部综合性期刊。每月一刊,以公司技术骨干为主要阅读群体,适时按需扩大发行范围,更好地成为集团生产经营、方针政策等上情下达的主要途径之一,进一步强化技术交流平台作用,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时更贴切地反映广大员工的心声,营造一种和谐的良性交流氛围。以集团公司的层面加强期刊内容的高度提升和深度拓展,丰富内容题材,保证刊物信息质量,做好公司正面企业形象宣传。不断完善栏目设臵,活跃版面形式,最大程度地满足管理和读者需要。充分利用公司人力资源优势,合理配臵人员,充实编辑部队伍力量。在编辑、审核、发行工作方面,进一步规范每个环节的把关工作,建立起点面结合的联络渠道,使期刊编辑部与公司各单位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的工作沟通。

5、《XXXX报》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集团工作会议和第二届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突出宣传集团公司改革发展重大事项,加大宣传各领域各层次

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鼓舞干劲、促进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报纸编排上,学习借鉴社会媒体和著名企业内刊,不断创新栏目设臵,挖掘报道深度,提高报纸信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内部管理上,对现有编辑人员进行优化整合,集中到芜湖办公,实现资源共享,更好服务集团发展,更加贴近XXXX员工,不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五)群众团体工作

1、发挥组织体系作用,推动集团工会工作更好开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探索延伸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的工作职能,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充分激发工会组织特别是基层工会活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围绕“组织、参与、监督、服务”职能,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发挥组织体系的作用,了解各基层工会组织体系建设情况,重点掌握各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情况,经验推广、相互借鉴,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与监督,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发挥公司联系员工的桥梁作用,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增强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加强职工文体活动建设。指导子公司健身中心、图书阅览室建设,广泛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显著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职工身体素

质,增强体魄,愉悦身心,建立更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可尝试性创建富有特色的公司纪念日,不断满足广大员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陶冶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增进友谊、加强交流,营造和谐有序的企业文化氛围。

3、开展先进评比活动。定期开展各类先进评比活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切实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集团层面每年组织各类先进评选,每三年组织一次集团劳模评选;各子公司开展不同层次的评比活动,通过先进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带头示范作用,以身边典型激发广大员工旺盛的工作热情,掀起企业内部争先进、赶先进、学先进的浪潮,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积极指导各子公司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技术、比技能、争贡献”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调动员工自觉参加业务学习,技术训练的积极性,形成自觉、刻苦学技术、学业务、学理论爱岗敬业的风尚,激励员工走岗位成才之路。

4、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坚持把后勤工作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抓好,紧紧围绕“先生活,后生产”的管理理念,组织开展“自己动手,提高生活质量,共创美好家园”活动,鼓励各子公司自己动手,促进和改善工厂环境、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不断优化后

勤检查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形成标杆,引导各子公司后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积极改善食堂伙食质量和员工住宿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坚持多管齐下的方针政策,提升后勤综合管理水平,力争在两年内,后勤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5、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墙”。将优秀团队、先进模范、职工语录、警句格言、创新成果等,集中进行展示、宣传,形成全员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文化墙”。在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六、企业文化建设评估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如何落实,为了推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有效实施,将建立XXXX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是一种导向指标体系,是促进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现的有效保证措施,也是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评估体系分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建设状况以及建设效果评估三个方面,从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以及考核激励机制四大方面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从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宣传以及形象识别三大体系探寻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通过企业凝聚力、企业执行力、企业形象以及生产经营四大指标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区财政“十二五”财源建设规划 篇7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从到,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41,360万元增加到54,396万元,实绩增收13,036万元,年均增长14.68%。在同一时期内,全区gdp由122.28亿元增加到152.71亿元,年均增长11.7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0.8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152.71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一是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全省是20 %,全市是16 %,而我区仅为 5.47%,明显低于省、市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二是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2.39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四)政府性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从1998年至今,我区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政府性贷款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有效刺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区政府负债规模日益增大,政府债务已达14.7亿元,从起开始进入还贷高峰,2011年就需还本付息近2.7亿元,偿债压力过大,政府性债务运作风险已凸现。

三、“十二五” 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八大建设”和“中部崛起”战略部署,以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为立足点,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全市提升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壮大第三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四个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奋斗目标:按照省市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全市13%增速水平,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区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以上。

类 别

计划目标(万元)

年均增长速度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13.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1000 80585 91464 103812 117826

财政总收入

113964 129349 146812 166631 189126

四、加强财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经济决定财政,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断开辟和壮大财源的基础。只有加快财源建设步伐,才能确保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加快做大财政“蛋糕”。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源建设“奖、贴”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全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三是要壮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以存量资产为依托,财政投入为引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放大政府投资效应,整合投资资金,形成资金合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拉动我区的gdp增长。四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政府与银行的合作,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信贷的“放大”作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主体财源。五是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项目投资,加强对财源建设项目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的法制保障,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六是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统一部署调度,全区齐抓共管,确保财源建设推进扎实有效。

(一)突出三产主导地位,优化和巩固支柱财源。做优三产,使我区成为黔北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设成为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覆盖面广、辐射力强、较为统一和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形成以物流带动人流,以人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商贸流通繁荣局面。

1、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高级经济形态,产生的财富效应非常突出。着力盘活闲置的楼宇,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楼宇业主更新经营理念,以出让、租赁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来开发,引导楼宇业主“腾笼换鸟”,增大楼宇经济总量;着力在南部新城开发和老城片区改造中,优先打造高档商务楼宇,并在特色品牌上进行规范引导,发展专业楼宇,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引进现代商务会所、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大型建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及广告策划、信息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现代新兴服务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总部或品牌总代理机构、营销中心、财务中心和研发中心;要设立楼宇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增强发展楼宇经济的引力,并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遵义市中心城区地域优势,积极发展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打造遵义中部地区最大的信息服务中心;应在各类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高档商务楼宇里,发展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应以物流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围绕杭州至瑞丽高速、黔渝快速铁路、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新店子、南宫山、外环路、忠庄片区大力发展物流基地。以体育文化中心为核心,依托遵义“转折之城、会议之都”城市名片,大力发展商务会展、特色会展等会展业,同时力争在城区引进规模大、档次高的会展中心;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国际商务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

3、改造和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按照区委、政府“拓展南部、开发东部、改造旧城、发展集镇、建设新村、服务新区”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商贸业。一方面是要立足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着力打造全市商业中心。重点是继续推动大型商贸企业扩张规模,支持老城步行商业街扩容提质,加快南部新城道路延长线的建设,加快新城区商业网点布局和专业市场建设。围绕构建大市场、促进大流通的思路,加速物流产业向前发展,积极建设和培育“一个中心、五个商圈、六个专业市场带”。加快建设遵义新世纪建材大市场、遵义特色食品大市场、遵义物流中心工程及物流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黔北蔬菜中心批发大市场建设,加快坪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南宫山集装箱物流基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是要立足树立特色和品牌,按照“一街一特、一区一品”的要求,积极支持餐饮休闲业做大做强。以民俗名食等特色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形成类似“上海城隍庙” “南京夫子庙”一样集餐饮、旅游和娱乐一体的特色品牌,并争取组建一家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股份制餐饮旅游公司。全面整合全区的酒吧、歌厅等文化资源,鼓励这些企业组织行业协会,并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指导,市场调节”的方式,形成龙头企业,推进连锁经营。三是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宾馆,完善城市功能,留住游客,真正为我区旅游经济发展、消费增长和财税增收带来实质效应。

4、加快发展旅游业,努力建设旅游强区。按照“突出一条主线、实施两翼展开”的思路,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突出内容特色化、方向城郊化、管理规范化、景点精品化四大特点,着力开发一批特色明显,吸收力强的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功能和服务接待水平,注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强力推进红色旅游,配合推进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老城长征文化体验园建设,进一步拓展遵义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力争把区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区,把老城建设成遵义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区。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忠庄勤乐水果示范基地、巷口镇观光游憩区开发。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和田园农耕体验,自然山水观光和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节会活动等旅游产品, 推进农业观光旅游板块开发。三是加快推进金谢海通乡油路、金鼎山集镇和景区配套设施、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游客接待中心、农具陈列馆、龙泉村乡村全国旅游示范区、金鼎山镇莲池休闲庄和黔北风情街等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四是彰显精品旅游,围绕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板水森林公园实施“六个一”工程(一山:金鼎佛教名山,一园:大板水森林公园,一湖:海龙生态湖,一镇:金鼎山特色旅游集镇,一村:龙泉黔北民居村落,一泉:海龙温泉)。根据城市文化和品位,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科学定位和布局,实施一批休闲服务旅游项目,发展和提升城市旅游,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旅游产业格局和旅游产品体系。力争至2015年,旅游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2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和25%。

5、围绕交通枢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深化运力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面整合交通资源,逐步扭转货运市场“小、散、弱”的局面。重点发展快速货运,促进大型物件、危险货物、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引导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变单一运输方式为多种运输方式,拓展客运站场服务功能,做到资源共享;加强和完善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农村、干支相连、长短结合的客运网络。基本实现道路旅客运输市场规范化、干线客运高速化、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输主体规模化。

(二)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壮大和增强工业财源。做强二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引导工业发展,加快工业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壮大以资源节约型、轻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实现工业经济重新崛起。

1、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构建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根据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先发展以生物工程、现代中药制药、中药材成品加工为主体的医药工业;巩固和提升以钛、镁、铝为主的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以精细化为主的化工工业;加快发展以新型建筑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及新材料产业;着力发展以农副产品、特色食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的食品工业。力争在2015年,初步形成多元化工业经济支柱,增强工业经济抵御风险能力。

2、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较好的区位、资源优势,抓住国家科技部批准我区为全省两大新材料基地之一的契机,将我区的工业发展向坪桥新型材料基地、忠庄高新技术产业园、忠深大道湘江工业园、忠深大道农民工创业园及小商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园集中,形成新的发展极,壮大经济总量。其一,按照“主业突出、一区一业”的思路,形成“一园一特色,一园多板块”的格局。抓好忠庄工业园和坪桥工业园规划建设,做好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延长产业链。其二,大力实施“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战略,引导企业向工业集聚区搬迁。通过搬迁与技改的结合,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不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严格控制并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限制并淘汰落后工艺与装备,积极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传统技术产业的科技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以循环经济基地为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一批循环经济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以迅速壮大中小企业为目的,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就意味着一个高速增长的主体财源,同时还将吸引一大批的配套企业,并具备着较强的口碑效应。区委、政府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政策,重点激励和帮助如: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董酒有限公司、百花药业等符合条件的好企业尤其是非公中小企业积极上市,使其成为区内财源建设的新亮点。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中小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产值300亿元。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实一产,应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遵义城市需求,面向城市的“菜蓝子”、“餐桌子”,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发展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带动型农业,围绕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商品蔬菜、特种养殖和经果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实做稳农村经济。力争到2015年,全区农民基本参与并受惠于“四在农家”创建活动;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小康型,6个以上的镇进入市列经济强镇行列。

1、调整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城市市场和龙头加工企业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点一特”的思路,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特色产业带,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和聚集带建设,使原来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多元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顺应城市消费需求调整养殖结构,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奶牛、生猪、肉牛、羊、禽等规模养殖业,力争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做大做强蔬菜、中药材、茶等特种种植产业,如:发展海龙、金鼎、忠庄葡萄和草莓基地,巷口、长征镇糯玉米基地和特色花卉盆景基地,在西线四镇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订单蔬菜,力争经济作物占农物的比重在50%以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争全区三分之一的生产用地向大户经营者和有能力的生产者流动。探索集体用地流转机制,发展1至2家龙头企业,打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发展农业经济,力争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强化“四有五通三改三建”工作措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重点加快村组公路的提升改造和硬(油)化,提升村组公路的技术标准,确保村组公路的硬化率达50%以上,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夯实基础。积极抓住市政府实施“六个一百”工程的契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深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使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的飞跃。突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问题,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治理和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确保农村人均保灌农田面积达0.5亩以上。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采取集团帮扶、部门帮扶、社会帮扶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有效解决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问题。每年财政安排100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以遵松路两侧为重点,打造海龙、金鼎山“四在农家”示范带,形成乡村旅游亮点,力争每村有2-3户农家乐。

3、推广科技,发展“科技型”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科技增收,有针对性地抓好科技推广应用,向科技要效益,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区财政安排创业资金300万元,鼓励各镇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带、点),促进农民工创业。重点扶持遵义市乳业制品有限公司、遵义黔兴有限责任公司、仁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鼎饲料有限公司、遵义祥星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向集团发展,提高企业综合开发“精、高、新、深”系列产品能力,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带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财源建设夯实基础。

1、高标准、高品位完成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完成贵州钢绳集团、遵义发电厂等6大企业原址片区和忠庄立交桥片区、桃溪寺片区等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银河路片区、忠庄片区、南岭公园东片等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委托和敦促供电、供水、电信、园林、水电等部门尽快编制相关专业规划,逐步建立区城市建设的规划体系。

2、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积极配合省、市政府完成杭州至瑞丽高速、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公路、黔渝快速铁路和其他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内交通运输公路网络建设,依托贵遵高速、崇遵高速、g210国道、g326国道、s205省道、拟建的杭瑞高速、绕城高速大骨架网络,建设一批以经济路、旅游路为重点的骨架干线和联络线,进一步完善公路骨架网络结构。力争把新南路(302)、龙礼路(304)改造提升为城市干道,把遵松路(301)、高乐路(303)改造提升为一级或二级公路,改造提升较为落后的县乡公路。

3、加大以南部构建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拓宽力度。结合南部区位优势,继续推进忠庄立交桥片区、桃溪寺片区、忠庄片区、银河片区等组团片区开发和贵州钢绳集团、遵义发电厂等6大企业搬迁后原址开发。完成南部“三纵九横”道路建设,以及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环境整治,高品位全面推进南部城区建设,完成南城体育中心、遵义市南部会馆区和东联线的改造及片区开发。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北京路片区、南门关片区、凉水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合市政府完成万里路改造、官井片区开发。结合片区开发,打造宜居环境,建设宜商区域,以有利于中心区域产业向南部转移为重点,完成官井隧道(南、北)复线建设,努力构建交通便捷、服务完备、环境优良的中心城区。

4、加快推进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集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西线旅游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深溪镇工业服务性集镇建设;支持长征镇、南关镇发展物流、仓储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和完成长征镇、忠庄镇、南关镇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不断完善集镇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绿化、公厕及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及配套设施条件,加速农村人口向集镇集聚,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突破,城镇化率提高到更高水平。

(五)强调招商引资质量,尽快和尽多培植新兴财源。针对我区引进的财源项目多数产出效益不甚理想的状况,继续坚持扩大招商引资,而且更要强调招商引资质量,使我区新引进的项目能够尽快产生财源且能贡献较多的财源。一是突出招商重点,把好入口关。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对财源贡献多的项目,促进产业配套发展。二是强化招商的后续跟踪和服务。力促投资履约,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服务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做好相关服务,促进招商成果的尽快转化,并能产生较多的财源。

(六)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发和挖掘街镇财源。一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按照“比例共享,各有侧重”的收入划分原则,建立健全区、镇(街)两级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对街镇新上项目区级税收部分的分成奖励实行区少镇(街)多,充分调动各街镇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构筑出具有特色的梯级财源。二是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是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大幅度提高奖励标准,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

上一篇: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学习阶段心得体会下一篇:素描教案静物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