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2024-10-25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共13篇)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1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辽阔的沙漠广袤无边,无水,无山,但是在这一片荒凉之中也能发现绿色,因为有一种植物却能顽强地生长,这就是仙人掌,它汲汲吸取着水分,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它从不放弃生的希望,生活在困窘中的.它们,依然那么生机盎然,全身都是绿色,它们不但维持自己的绿意,也鼓励着他人。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困苦,也要寻求生的希望。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就会有奇迹发生。

当20xx年的那场地震中,整个汶川都几乎夷为平地,无数条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中,然而也有无数条生命依靠强烈的求生欲望挺住,那个坚强的小女孩,那张坚定的笑脸,从地震废墟中被抬出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相信我一定能活下来!”就是这句话鼓舞了无数绝望当中的人,这句话带来了感动,拯救绝望的灵魂,绝望当中的希望,让奇迹发生了。。

绝望中有了希望就像沙漠中有了河流,就像黑暗中有了阳光,就像大树有了根。生命在于顽强地奋斗,在于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

生命之中有死亡的阴影,有剧痛下的惶恐,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不灭的希望,就会有为自己人生目标奋斗到最后一刻的顽强精神。

请在绝望当中寻找希望。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2

《万箭穿心》所处的时代, 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构, 传统伦理中的糟粕却依旧如痼疾般存在。新旧交替的时代, 两种文明中的负面元素都在残酷地折磨着个体的情感, 使本已稳固的感情被摇动, 夫妻之间的矛盾往往都是沟通上的问题, 没有对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生活质量一旦好转, 情感世界便会崩溃。于是升为主任后获得地位和物质上满足的马学武开始寻求他人精神上的认可, 出现了婚外情, 在表面看来, 李宝莉对此事处理得不近人情, 但是李宝莉的成长背景及鲁莽个性决定她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她是社会秩序公然的强悍的反抗者。丈夫的死对倔强的李宝莉来说, 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但是丈夫的自杀对她来说, 也是一场个人斗争的胜利, 她失去的只是一个孱弱的、可有可无的支撑, 一个无法满足她合理性欲望的虚无人物, “弱肉强食”的时代, 只有相得益彰才会感情稳固, 在这个强大的女人面前, 孱弱的马学武形同虚设, 他的存在反而会削弱李宝莉的自身价值, 所以在电影中过早地宣告了他的死亡。

而建建对于李宝莉来说, 是十分匹配的, 在这个既保守又开放的社会里, 她与他建立了全新的两性关系, 结束了惩罚程式, 构建了平等互爱的两性秩序, 让失衡的两性关系恢复平衡。导演用特写含蓄地表现了李宝莉在男女双方性关系中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她的手开始紧扒车窗, 狠命反抗, 后来放弃挣扎转而拥抱。与建建发生了关系后, 建建嘲弄李宝莉:“我在里头十年, 外头变化大, 这样开放, 完了跟没有一样。”这句话一方面是对女主人公坚强的内在个性的潜意识欣赏, 另一方面也是对她感情的试探。建建并不是一个与马学武一样懦弱、胆小的男人, 而是一个不受约束、无法无天的小团伙头目, 他不难找一个漂亮女人, 然而, 他却暗暗喜欢这个“男人婆”一般粗糙、强悍的女人, 并且李宝莉不愿将自己当作用钱购买的泄欲机器, 争取与建建立平等的情感关系, 这一点也似乎让建建感到新鲜和感动, 因此他对李宝莉产生的不只是欲望。两个人相似的性格, 使两个人一直保持着既相互吸引又势均力敌的状态。

在《万箭穿心》的电影中, 马学武几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几乎构成了一个无父文本1, 而这却是中国妇女头顶上的文化紧箍咒;母权作为一种妇女在压抑环境下可以确定自身主体身份的权威, 通过儒家道德伦理秩序及子宫家庭2的情感因素, 得到合法权柄, 通过这种权力关系, 宗法父权体制下的框架下出现反父权的社会机制, 它通过血缘与家庭关系向社会延伸。

在男权的思维模式下, 强势的女性往往是不被家庭普遍接受和欢迎的, 因为强势女性逾越了男权社会所规定的性别等级秩序, 对男性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构成了威胁, 电影开头恰恰构成了李宝莉不断同传统家庭决裂的导火索。并且在男权思维中, 母亲身份通常是被神圣化和浪漫化的, 作为母亲的角色必须温柔、奉献, 像圣母一般完美, 而在儿子小宝眼中, 母亲没有文化且不近人情, 所以在大人的婚姻争吵中, 尚未成年的小宝已经坚决站在父亲这一方, 对母亲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在父亲去世后, 小宝无疑变成了他的附体, 时时刻刻在用冷漠和沉默刺激着李宝莉这个强悍却又善良的母亲。然而, 小宝对母亲的仇恨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青春期叛逆, 他在替父亲施行对母亲违背夫权的惩罚, 他通过一次次摆上母亲不愿看到的父亲照片, 提醒母亲, 她所犯下的是逾越性别等级秩序的滔天罪行。而家中唯一的男性家长马学武虽然早已成为一张遗像, 但无论是小宝还是奶奶, 都在代替他对李宝莉施行着惩罚, 父权制的阴魂一直游荡在这个家庭中, 所有人都在用报复的方式对抗、刺激着这个敢于打破男性权威的女性。在小宝考上大学, 李宝莉被强烈要求搬出住房, 痛苦绝望到极点的她在经过一番自我思索后, 毅然“要活出万丈光芒”, 她选择离开了家庭, 一方面给与了自私自利的小宝以后人生的痛快, 也给与了自己一份解脱。

杰梅因·格里尔在《女太监》中说“女太监是所有的男人, 也是所有女性追求的性对象, 她自己是无性别的, 她的价值在于能够激起他人的需要, 她不需要努力去获得成就, 她也不必拥有自己的个性和道德原则, 只要可爱就够了, 她的消极、被动就是她的美德, 总之, 她是男性之间竞争的猎物。”4影片的结尾, 等候李宝莉的仍然是男性, 是不是也在暗示着能够改变这个苦命女人命运的仍然是男人?所以不禁深思:在男性话语权主导的社会里, 父权观念依然存在着, 李宝莉这个“另类”的女性, 在以后的生活里, 建建会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吗?人生变幻莫测, 如果万箭穿心的悲剧再次上演, 她将如何再次顽强找寻希望的支点呢?

参考文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2][法]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

[3]魏天真梅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姜永刚.必然性之煞——论《万箭穿心》的悲剧根源[J].当代电影, 2013 (4) :p67-68.

绝望中的希望 篇3

佛朗茨·卡夫卡,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封建残余势力同资本主义交锋时代的作家。正如许多评论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与追求功利的父亲格格不入。”他不愿卷入世俗虚伪残酷的名利争斗之中,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将自己白天的时间浪费在那些苦心经营之中。只有在每天的夜阑人寂之时,他才能够回到自己的视界中进行创作。这是卡夫卡的无奈,也是他的悲哀。

在卡夫卡看来,自己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基本上也是失败的。因此,他在遗愿中要求好友麦克思·勃洛德把自己的全部手稿付之一炬。但勃洛德并没有这样做。卡夫卡的这位好友在他死后整理并发表了他的全部作品和书信日记。

随着这份“被背叛的遗嘱”的问世,“卡夫卡”这三个字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了解。后来在世界各地掀起的一阵“卡夫卡”热,或许是他生前未想到的吧。

当我看了《判决》之后,我深深感到了主人公的无奈,更读出了作者的伤悲。投水自尽,是主人公对自己最后的判决吗?不,不是的。那是社会对人的判决。在那个充满了欺骗与尔虞我诈的社会,在那个被“资本主义异己力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完全的信任可言。卡夫卡在作品中无法掩盖自己内心中的那份悲凉与痛苦,更无法遮挡他心中的孤独和对社会的满腔愤怒。毕竟,作为一个已经觉醒的人,他无法做到在那个“冷酷”的社会冷眼旁观。面对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悲哀,卡夫卡虽无力去抗争与改变,但他还是用自己仅有的力量,沾着鲜血写下了眼前的一切。想到这儿,我不禁对卡夫卡肃然起敬。

转而,我又想到了他的代表作《审判》。一个清晨,几张陌生的面孔。约瑟夫·K先生在自己家中无故被捕。没有原因,更不需要理由,只有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奔波,一回又一回的失望,早已把K先生一年前的那种慷慨自信消磨殆尽。此时的他顿然发现,一切的反抗与斗争都只是徒劳。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K先生被带到郊外处死了。没有遗言,更没有人为他送行。一切的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结束得又是那样地平静。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世界也未因此改变。

在《审判》这篇小说中,卡夫卡用梦幻般的描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离现实很远,却又很近很近的故事。他把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用自己法学博士的锐利目光来审视这一场莫名的“审判”。他将自己对那个社会和黑暗政治现实的绝望与愤慨溢于笔端。记得《审判》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死了,但这种耻辱将留存人间。”留下的耻辱是什么呢?我无从知道。也许是在“异己力量”压迫下的无奈与妥协,也许是用此话来影射那些“像一条狗似的”奴颜屈膝活着的人们。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揣测。

孤独的文字,毁灭的尽头。当一切都陷于绝望之时,其结果必然是灭亡。但灭亡之后,则是旧世界在涅磐后的重生。只要生命还在,就有争取明日希望的可能。就像卡夫卡曾说过的那样:“手攫牢石头,能攫多牢就攫多牢。但坚稳地攫牢只是为了将石头掷得更远些。石头落在哪里,路也就延伸到哪里。”的确,路在延伸,生命还在成长。只要你还活着,就有希望。

希望与绝望作文 篇4

夜很深、很静,透过窗户用疲惫的眼睛能看到一丝昏黄的月光。我很累却睡不着,泪水又一次不知不觉溢满了我的眼眶,迷离的眼神让我绝望。你让我绝望为什么还要给我希望

从看到你,我曾相信过自己能点亮满天繁星,遇到你我曾把幸福狠狠的印在心底。一切的一切在想象中是那么的美好,可是到最后你还是毫不留情的离去。

醒来的时候我在这个原本美好的世界里到处找你,却始终没有看到那个我梦里最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在跌落、跌落在那个只有黑暗的深渊里。我不该用自己自私的想法去试图改变你,我不该去蕴酿这个我无法承受的错误。

像一场梦,在梦里是你唤醒我内心深处难以启齿的愿望。又是你无情的把我从梦中惊醒,我害怕醒来,但我还是微微的睁开眼睛,这里什么也没有。我已经看不到梦里那个清晰的面孔,此刻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我在那个黑暗的角落里我添允自己流血的伤口,真的很痛

五月的夏天原本是那么的美丽,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季节,到处是花蜜与草香。而我还在那个梦醒的地方徘徊,去找回原本属于我的感情。我用零度的手去温抚我零下一度的心,我能感觉它在微微的颤动。虽然它已冰冻,但却仍在跳动,不是为我而是为你,因为我真的爱过你。如果你感觉我们就此别过,如果你感觉我们缘份已尽,我希望你把我忘记,因为我要你幸福

绝望与希望的哲理故事 篇5

有一个好心人就指点他俩到大佛寺去,找智禅法师寻求帮助。他俩便来到大佛寺,跪拜在智禅法师面前,并将遭遇恶人抢劫之事,全部告诉了智禅法师。

智禅法师问:“你俩一定很绝望?”

他俩点了点头。

智禅法师又问:“被抢劫去的.钱物能自行回来吗?”

他俩摇了摇头。

智禅法师说:“那么你们眼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绝望,另一条是希望。如果你俩选择前者,那么恶人抢夺去不仅仅是你们的钱物,还有精神,那样失去的代价就更大了;如果你们选择后者,那么恶人抢去的只有一点钱物,只要心里存有希望,一切都可以重来的。”

之后,智禅法师知道俩人会木匠手艺,便留他俩在寺里修缮那些陈旧的木龛和门窗。

几日后,智禅法师送给他俩回家的盘缠,俩人感激万分。智禅法师却静然说:“这是你俩应得的报酬,不是吗?只要选择了希望,就一定有路可走。”

屈原:为人世的希望选择绝望 篇6

屈原的政治生活虽然是个悲剧,但作为诗人,他给后人留下了《离骚》、《天问》等20多篇不朽的诗篇。都是中国文学宝库的珍贵遗产。他的诗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了古代神话和传说,创造出了新体诗──“楚辞”。楚辞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形式活泼多样,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任意扩充。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官,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最后悲愤投江而死。

屈原之死,死于屈原的个性。那么,屈原是什么样的个性呢?

其实,出身贵族之家的屈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那他也就不会在已经过了花甲之年,还去投什么江。按常规来说,官做到他那一级,也算是国家领导人了,要是看得惯一些,少管一些不属于自己操心的“闲事”,日子自然就会好过得多了,再和朝中的那几个见不得他的人搞好关系,一辈子甚至包括自己的子孙都会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屈原是有个性的,他看到称雄的战国七雄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的混战,使百姓频频受到战争灾难,就十分痛心。于是,他坐不住了,觉得自己也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做点什么。他的政治头脑是相当敏锐的,看得到救黎民于水火的关键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就在楚怀王的支持下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有了功劳,那些没有功劳的人就有了想法,而且看到怀王把国家的内政外交等诸多大事情,都交给了屈原,他们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嫉妒了,而是产生了恨,甚至有了必欲置之死地的计划。

屈原的个性,实质上就是一个读书人亦或是文人的良知。很多事情,他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是不会以他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他就是见不得百姓的苦难,看不惯朝政的弊端。作为一个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的文化人,屈原当然知道不向奸邪势力低头的后果会是什么。可是,一个文人的良知,让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要努力地去搏一搏,试图实现自己的救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战火的远大抱负。屈原的搏击,在奸邪势力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最终却还是以失败告终。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地相似,屈原一定不会想到在他身后2000多年,跟他一样的文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几人,也积极参政,也试图要改变国事整饬朝纲,结果差不多都一样,有的逃亡海外,有的被杀了头。屈原比康梁“六君子”幸运一点的是,没有被判处死刑,而是流放到了一个蛮荒之地。要是搁到一般的人,一下子从人上人沦为人下人,就会万念俱灰,思想堕落,从此苟延残喘了此余生。 然而,屈原却不愿意苟且偷生,他骨子里天生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个性,使他虽身处逆境,仍不忘祖国和百姓。愤怒出诗人,朝廷剥夺了屈原参政的权利,但却剥夺不了屈原写诗的权利,更剥夺不了他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天问》就是屈原在放逐以后创作的一篇奇特的长诗。流放使屈原的身与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忧郁彷徨,精神上激烈动荡,旧信仰完全崩溃,因此对于自然现象、古代遗闻、宗教信仰以及对社会的传统思想都产生了怀疑,从而发出种种疑问。通过提问,屈原尽情宣泄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闷。除了《天问》和《九歌》《九章》等,《离骚》则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诗。前半部分是现实的叙述,写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后半部分加入了许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风、雨、雷、电、云、月以及凤凰和龙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驰骋,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对象,结果是失望了。屈原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传说糅成一体,编织成为瑰丽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鲁迅称赞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屈原的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多舛。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改良政治的理想的失败,才成就了一代永远彪炳史册的伟大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无疑,屈原是属于世界的,他开创我中华民族两千余年来的诗歌之写实风气,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绵延两千多年的五月端午吃粽子划龙舟,就是后人对屈原伟大的一种真情表白。

屈原他那文人的良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李白、杜甫、白居易、包括王安石还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等自秦以后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一不受着他的影响,将诗歌与其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他们,以至于一千多年后,与王安石几乎同时代的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也发出了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那样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振聋发聩之音。

自屈原以后,凡两千余年,延续至今,多少文人志士,胸怀报国之志,心系百姓社稷,用诗文呐喊,张扬正气,鞭挞邪恶。屈原的个性,就是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知识分子正义和良知的化身,是忧患意识的延续,是爱国爱民的真实写照。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7

100米蝶泳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领先的是美国泳坛名将马特·比昂迪。他已经把其他选手抛在后面,正向终点冲刺。他将是这场比赛的冠军,稳操胜券。到终点了,比昂迪从水中抬起头来,举起双手,想第一个庆祝自己的胜利,但是显示屏上显示的是,一个叫安东尼·内斯蒂的苏里南选手以0.01秒的优势战胜比昂迪,获得了100蝶泳的冠军。但是在比赛之前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选手,甚至没有人知道这个国家。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通过慢镜头的回放,人们看到,在冲向终点的那一时刻,比昂迪并没有一直保持蝶泳的姿势,仅是依靠自己游动着的身体的惯性滑到了终点。而几乎就在同一时刻,来自苏里南的选手内斯蒂始终保持着以蝶泳的最佳姿势冲向终点,以至于他差点把头撞到了前面的墙壁上。正因为这样,他在最后关键时刻,超过了比昂斯,第一个到达了终点,成为了这次比赛的最大冷门。内斯蒂夺得金牌的消息也震动了他的国人。苏里南政府宣布全国放假一天,以隆重的形式欢迎凯旋的内斯蒂,这次比赛被人们称为0.01秒的奇迹。

奇迹启示我们:

成功就是永不放弃!希望就是永不绝望!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8

据说俞洪敏每天晚上12点后都要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所以才会有这本书与大家见面,也会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这个新东方的创始人。翻开书能够看到很清晰地分了三个章节,《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就好像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做着这样的事,写给自己让自己更清醒,写给年轻人让他们少走弯路,写给生活让自己珍惜曾经和拥有,这就是每个人需要看清,需要去做的。

每个人都年轻过,年轻时都会有一段时间躁动、迷茫、不知所措,就如25岁时的俞洪敏,没有女人缘,没有事业基础,对他来说,那时就是每天都充斥着幻想,又被幻想不断打败的人。

人们总认为马走的路最多,因为它总在奔跑,其实走路最多的不是马是骆驼,因为骆驼上路后就不会停歇。人也是一样,爱因斯坦九岁才能说话,但是不能阻挡他成为天才。朱元璋七岁才开口,但是无法阻挡他一统天下。人生就是如此,不怕你起点比别人低,就怕你不知道自己的能量,甚至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人需要自己拯救自己的。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9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10

他的公益演讲,对于公益二字,当之无愧。他并没有炫耀他的新东方,也没有要我们去报班,买书,就是纯粹的演讲,讲他的经历。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什么是创业的艰辛。只是感觉他过去不太顺利,高考考了三次,后来吃了一番苦获得成功。但是他当初举的例子记忆犹新:当你处于最后一名,后面没有别人,你会孤独寂寞,唯有向前跑,超越他人,你才能俯仰人群,并且要不断向前,才能不至于落后。大学的时候看中国合伙人电影,才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市面上充斥各种鸡汤文,成功学,但你去看看那些作者,他们受了什么大灾大难,一点小挫折就好像天塌下来,无病呻吟,又没有多大的成就,妄想成为他人的导师,这样的人我看不惯,甚至厌恶。看俞敏洪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励志书,但是他是以真诚的心,讲述他的事业,讲述他的挫折,他的人生感悟,因为他有资本,一方面是事业的钱财的资本,一方面是他的个人修养,他的道德品质,他的好习惯,让我们由衷佩服。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老大,也不奢侈,大忙人一个还看了很多书,这才是典范。

写希望的作文 篇11

小个子拿破仑是昔日的欧洲霸主,被誉为是“战争天才”,一生中光辉无数,高光时刻震彻欧洲大陆。昔日的欧洲霸主,在遭遇了历史上有名的滑铁卢失败后,便被新皇储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永久关押,不得释放。一天,他的世交好友送给他一幅象棋,为了让他度过岛上无聊的生活。拿到这一副象棋后,拿破仑便一个人自己下棋,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代传奇人物拿破仑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余生。许多年后,人们争先抢后的要购买那副象棋,被炒到了天价。当人们购买他之后,仔细观察那副象棋,发现一个国际象棋的下面有一个类似于抽屉的小东西,人们打开那个小抽屉一看,里边是一幅地图,是一副如何让拿破仑逃出圣赫勒拿的路线地图,人们一个个惊叹不已。

那么,事实是,拿破仑当时并没有发现这幅地图。一辈子峥嵘岁月的拿破仑居然败在了一个轻而易举的小机关上。可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拿破仑真的想到过逃跑吗?他来到岛上,应该从来没有想过逃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获救的希望。拿破仑一生最大的败笔,不是滑铁卢,而是这么一个小机关。拿破仑如果坚信自己有获救的希望的话,那么他可能会改变整个欧洲大陆,改变整个世界。

写希望的作文:绝望中的希望 篇12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一个全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们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在逝者与生者之间打开了一条条爱的通道……

打工仔走上劝捐之路

45岁的彭宣祥是湖北汉川人,家里有个80多岁、左眼先天失明的老母亲,儿子虽然已经20岁,但也患有先天性声带受损。15年前,妻子同他离婚后,30岁的他只身来到深圳宝安区一家纸盒彩印厂做业务员。2002年4月,善良的他加入了宝安区义工联合会。

2004年,一个名叫汪金红的工友患了晚期肝癌,得知这一消息后,彭宣祥主动担当起陪护工友的责任。他每天下班后赶到医院,为汪金红擦身、喂饭。汪金红家境贫困,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不想拖累年迈的父母,便对彭宣祥说:“感谢你好心照顾我,我想做一点好事,死后把眼角膜捐出去,你能不能帮我?”彭宣祥握住汪金红的手说:“你好好养病,你的心愿我一定想办法帮你实现!”

彭宣祥立即把工友的意愿汇报给宝安区义工联合会,并与深圳市红十字协会取得联系。当时,深圳眼科医院有两名失明的年轻人急需眼角膜供体做手术,他们的父母听说彭宣祥可以帮忙与汪金红协调时,高兴得泪如雨下。那一刻,彭宣祥也感动不已。

可彭宣祥没想到,就在他将双方的所有事宜协调好后,汪金红的父亲从老家赶了过来。听说这一切都是彭宣祥在中间撮合时,汪父气得在病房对彭宣祥拳打脚踢:“你是我儿子什么人?你凭什么替他做主?”彭宣祥任老人家发泄,一句话也没说,他十分理解汪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等老人家发泄完了,他跪在地上说:“老人家,金红不在了,以后我就是您儿子,我为您送终。”冷静下来的汪父看着眼前与自己儿子一般大,却被自己打得鼻青脸肿的汉子,终于平息了愤怒,用颤抖的手含泪替儿子签下了角膜捐献志愿书协议。

这件事让深圳市红十字协会的领导特别感动,立即招收彭宣祥为一名编外器官捐献协调员。经过培训,他才明白,协调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与临终者谈心、交朋友,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自愿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去拯救更多的患者。

2005年8月的一天,深圳眼科医院新来了一个病人,是个从小失明只有6岁的小女孩。可就在小女孩即将动手术前,原来打算无偿捐献角膜的病人家属却突然改变了想法。由于当时眼库中没有其他有效角膜,如果死者的家属执意不捐献,那么小女孩的手术又得推迟下去。要知道,这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小女孩和她的父母已经等了整整6年!她的父母为了凑齐这次的手术费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

彭宣祥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到医院。由于眼角膜只有在病人去世后6小时内取下来才有用,所以彭宣祥顾不了那么多了,跑到死者家属面前,握着对方的手泪如泉涌:“我知道你们失去亲人十分难过,可是现在那个小女孩更可怜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长谈,他终于说服了死者的家属。

之后,医院立即为小女孩实施了手术。十几天后,当小女孩睁开明亮的眼睛欢笑的时候,彭宣祥忍不住流下热泪。小女孩的父母更是激动得给他跪下来磕头致谢,哭哑的嗓子说不出一句话来。

2006年7月,彭宣祥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42岁的打工男子孙楚飞患癌症晚期,住在龙岗区中心医院,希望他能去关怀一下。当时,彭宣祥租住在宝安区福永街道,下班后要转几趟公交车到龙岗,往返一次要三四个小时。他不仅自己贴路费,每次去看望病人,还会买束鲜花或一些水果。

在陪护时,彭宣祥了解到,孙楚飞十年前离异孤身到深圳打工,由于种种原因,和家乡人都失去了联系。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很快建立了亲兄弟般的感情。孙楚飞把自己一生的苦痛,都倾诉给前来照顾他的彭宣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楚飞握紧他的手说:“兄弟,我没想到临死了还能和你做朋友,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也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就麻烦你帮我把死后的遗体捐给红十字会吧……”

孙楚飞在签完捐献自愿书的当天就走了。彭宣祥如失去亲人一样在他的遗体旁哭泣:“老孙,我就陪了你那么几天,也从未开口劝过你捐器官,你就能如此大度地做出决定……”事后彭宣祥才知道,孙楚飞曾向医院护士打听过,彭宣祥为什么要这么关心自己,护士跟孙楚飞讲明了彭宣祥的身份,所以孙楚飞义无反顾地帮助了这位“兄弟”。

彭宣祥常常被感动着,以至于掏出自己身上所能拿出的钱财捐给患者治病,送他们入殓、火化时,就像是为亲人送终一样。本来,一些公交车费、礼品费是可以找义工联和红十字会报销的,但他一次也没有。

像跑业务一样去“扫医院”

2008年,彭宣祥已经来深圳打工十年了,却仍住在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里。他救了很多盼望光明的盲者,却从没有为自己左眼先天失明的母亲考虑过。朋友都说他是傻子,有的还为此与他中断来往,生怕某天他会找上门劝捐。

不过,彭宣祥在劝捐事业上成绩非凡,四年间他成功协调了近20例器官捐献工作,每年都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他出色的能力及艰难处境,也引起了深圳有关部门的关注。2009年年初,他被深圳市红十字协会器官捐献办公室正式招收为专职协调员,负责宝安区和龙岗区的相关捐助工作。虽然收入跟打工时差不多,但他属于在编职工,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这份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从编外到专职,彭宣祥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深圳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很多,但供体有限,缺口特别大,他决定主动寻找供体。

彭宣祥自创了一套“扫医院”工作法。2009年9月的一天,他前往某医院脑外科主任办公室。他刚做完自我介绍,对方就发出疑问:“说实话,我有点搞不懂,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是为深圳红十字协会服务的,为了帮助那些患重病需要器官移植的人……”他赶紧双手递上名片。然而,他热情地讲了很久,对方都没有回应,最后委婉地拒绝道:“这虽是好事,但是涉及整个社会的观念问题,我们也不好做啊,你还是走吧。”医生主要是担心透露病人的信息后,病人家属会找麻烦。

像这样碰壁的时刻,彭宣祥经历了无数次。但他没时间多想,挤上公交,从包里翻出一张印着宝安区12家医院5名ICU主任、12位脑外科主任名字的纸张,继续“下一站”。

坚持半年后,终于有不少医院开始支持彭宣祥的工作——遇到不能自主呼吸需要上呼吸机的病人时,主任医生会适时给家属提出可以捐献器官的建议;如果家属不反感,他们会通知彭宣祥跟家属见面。家属同意后,彭宣祥再帮助对方办理医药费减免等手续。

攻下医生这一难关后,彭宣祥又瞄准病人,再去“扫”一次医院。跟病人打交道其实更难。一次,他冒着风雨、饿着肚子赶到某医院,由于时间紧,他单刀直入地对病人家属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谁料话未说完,就被病人家属一顿痛骂:“马上给我滚!”家属还把他的倡议书一把撕碎,旁边病床的人也感叹:“这个社会怎么会有做这种工作的人——什么世道呀!”他被家属推搡着赶出门,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没用。

2010年3月,彭宣祥接到一家医院的电话,说是上午11时接诊的一名老人因为早晨在家中摔了一跤,突发脑血栓死亡。对于这种事先无法准备的“突发事件”,他心里很清楚,这时去“劝捐”,难度会很大,所以他先守在太平房门口“观摩”了一段时间。这时,太平房外面的走廊上已围坐着死者十多名神情悲伤的亲人,他们正忙于商议死者的后事处置。由于角膜的最佳取出时间是在死后6个小时内,他犹豫一阵后,终于鼓起勇气走到一个男子身边说:“请问您是阿伯的儿子吗?需要我帮忙吗?我是……”他的话音刚落,那个男子已经动怒了:“滚开!人都死了,谁有心情跟你谈这些!”

如此种种,不计其数,彭宣祥每次都是厚着脸皮挨骂,即便是被揍,他也不吭声。他说:“我不容易,家属更不容易,不管他们说什么,我都能理解。”但工作还必须做,后来他摸索出一个“志愿+义工+劝捐”的工作模式,即一开始只字不提,而是去医院参加志愿活动,给病人当义工,通过帮助和照顾他们一段时间,建立感情后再慢慢劝捐。

彭宣祥曾在龙岗区布吉医院碰到过一位姓刘的阿姨,她无儿无女,只有个远房亲戚,但没时间来照顾她。彭宣祥第一次去医院看望她,得知他的身份后,她每次一见到彭宣祥就下逐客令:“你是来看我死的吧?我还没死呢!”但老人的态度没有吓退彭宣祥,此后的两个月里,他每隔一两天就到刘阿姨的病床前,花几个小时陪她聊天解闷,替她端饭倒水,像儿子一样侍候她,最后老人终于做出了自愿捐献的决定。

正是这种真诚和细心,彭宣祥的工作越来越出色。2010年底,他再次被评为深圳市五星级义工,并受到市政府表彰。当年他一人就完成了10例多器官捐献案例,而整个深圳市全年的多器官捐献数也就12例!

劝捐成功后更要“有良心”

按道理,器官捐献完后,彭宣祥的工作也结束了,但他最怕的就是家属事后反悔、过度悲伤等。2011年5月,单位有名编外大学生义工,劝一个患者捐了器官。但逝者母亲反悔了,跑到殡仪馆里,要求解除协议,快让儿子入土为安,并不断打电话找那名义工。由于义工缺乏经验,被惹烦了,在电话里说:“当时是你们自愿的,我不管了!”逝者母亲顿时泣不成声:“你们怎么能这样做事?还有良心吗?”

彭宣祥听说后,赶紧带着那名义工,一起到逝者母亲家里赔礼道歉,然后又通过各种办法促使事情圆满解决。他认为,逝者为大,家属的心情要时时刻刻去感受和抚慰,绝不能像做买卖一样,成功后拔腿就跑,否则很容易让捐献者家属寒心。

每一位捐献者及其家属的情况,彭宣祥都会详细记录。他一直坚持把陪护过的每一位临终捐献者的感受,以及他与捐献者之间的交流,都写在日记里,他觉得这是对那些捐献者的尊重,虽然他们已不在人世。捐献者去世后,他会经常问候家属,遇到困难者,也会尽力帮助。2012年春,一个叫张章的小伙子捐赠器官后,家里只剩下一个60多岁的母亲和一个患鼻咽癌的姐姐,住在深圳和东莞交界的新田社区。他多次去探望她们,让家属感到些许温暖。

2012年10月,彭宣祥接到了深圳福田区人民医院一位病人家属的电话。病人脑出血,仅靠呼吸机维持。他问了几个指标,初步判断符合捐献条件。在ICU病房外,他见到了病人的妻子等家属。没说几句,病人的妻子就问:“捐献能给多少钱?”彭宣祥解释,法律有规定,只能无偿捐献,否则就是买卖器官。但家属们都说,他们是打工的,没有钱,医院里还欠着药费,而且病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死去,孤儿寡母,欠债累累……

双方僵持不定。彭宣祥有些着急,因为器官允许热缺血的时间是:心脏3-4分钟,肝脏5-8分钟,肾脏30分钟,骨和眼角膜是24小时。病人心脏停搏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关键,为了争取这次机会,彭宣祥最后说:“实在困难的话,我们会通过社会各界,尽力帮你解决困难。”家属又说:“能具体给个数字吗,我们真的难。”他有些生气:“这简直就是买卖,我不可能承诺任何具体数字。”

最后,病人家属还是签订了捐献协议。但接下来的事情让彭宣祥很棘手——死者器官成功捐出,他却要面临兑现对家属的许诺。他四处联系有关部门,想办法搞爱心活动,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为家属筹得了几万元善款。“必须给家属一个交代。”他说,对于家庭困难的捐赠者,他往往左右为难。协调员不能仅靠“献爱心”去说服家属,而应尽力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比如出车祸的,就帮他们走交通流程;有社保、医疗保险的,就协助他们处理……

这些“善后工作”,彭宣祥都尽量做到。但钱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能解决的。因为红十字会并没有器官捐献的专项基金,都是靠社会筹集一点,政府给一点,移植医院给一点,受捐者出一点等途径。即使最困难的捐赠者家庭,红十字会最高也只能给两万元。而彭宣祥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捐赠者在ICU治疗的花费很高,患者有捐赠意愿,但还未脑死亡,患者家属已经付不起ICU的费用了。这种情况,如果无法平衡,彭宣祥也只能放弃。

所以,彭宣祥的爱心有时往往屈服于生活的无奈。近日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为何要坚守这样一份事业,他说:“我从小就经历过母亲的失明,儿子又有缺陷,这些痛苦让我深刻体会到那种没人帮的感觉有多可怕,而这个职业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快乐和力量,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如今,彭宣祥依然忙碌在深圳的各家医院之间。在茫茫人海中,像他这样的器官捐款协调员或许只如一颗沙粒般渺小,被人误解过,被病患家属咒骂过,但在他们苦口婆心的背后,是一份温情脉脉,无私奉献的大爱。

写希望的小学作文 篇13

上个星期六,我约王子洋、胡子润等人去龙泉公园玩。一进公园大门,“霸道大王”王子洋飞速把我们带进了鬼屋。我一进去,一阵可怕的声音响起来,正恐惧着,突然脚边又伸出一只手,吓得我魂飞魄散。我跑了出来,心脏都快蹦出来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出来了,宋安琪说:“你太不要脸了吧!还不如女生呢!”我气得满脸通红,却无言以对。

还不止这一次呢!这学期,我们换了一个科学老师,他很严厉,谁回答错问题都可能罚站。有一次,老师问我们了一个题目:“为什么鱼睡觉不闭眼睛?”我会,可又不敢举手,老师点了宋安琪。“宋安琪回答得很好!”老师点头说。宋安琪的答案跟我想的一样,如果我回答就可以得到礼物。可现在,礼物被宋安思拿走了,我多么羡慕他啊!

上一篇:二下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一篇:游戏圆圈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