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工作自评报告

2024-10-21

学生资助工作自评报告(通用8篇)

学生资助工作自评报告 篇1

潍工职院[2015]16号

以人为本,创新资助体系,深化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长 —2013-2014学年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自评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相关部门、各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下,学院在2013-2014学年中,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拓宽了资助渠道,加大了资助力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关注贫困学生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不断完善以“奖、助、贷、勤、减、补”为主要方式的资助育人体系,树立 “经济资助、完善机制、文化培育、立德树人”的理念,将“经济扶困”与“德育扶志”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有效帮扶,确保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现在就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使命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每学年都组织专题工作会议,组织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题学习《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山东省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鲁财教[2007]18号)、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综合奖学金等系列文件及各级资助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明确了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一项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因此,学院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院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规划,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提出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资助要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宗旨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为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健全组织、运行高效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随着我院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开展和不断规范,为了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学生处、财务处、各系部及其他相关工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实现了院长亲自抓,分管院长具体抓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组织,并定期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部署全院的学生资助工作.在学生处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资助办公室设在学生处,中心配备学生资助专职人员3人,为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扶贫与励志、济困与发展工作力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员由学生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组成.各系部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组”,系主任任组长、团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各班辅导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本系部的资助工作;各班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评议小组”, 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学生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各级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合理,通力协作,共同做好我院的学生资助工作.学院通过院系班三级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保证了资助工作与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使各项资助措施无缝联接,确保了各项资助措施落实到每位困难学生,保证了资助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二)场所固定,条件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是做好资助工作的保证.我院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的精神,将学生资助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内,统筹安排,根据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予以保障.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经

费主要用于购置办公设备和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培训、学习,考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保证了学生资助工作的电子化,信息化.(三)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几年来,结合学院实际,先后出台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体系的意见》、《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山东省政府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助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实施办法,对国家、省市有关资助的政策及学院制定的资助管理文件进行了汇编,并且专门印制了《学生资助工作手册》.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规则职责,形成了议事制度,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资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开展.三、科学认定、动态管理

由于我院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度是关键,关系着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我院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办法》,坚持一年级学生全面综合认定,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学生座谈、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对认定的家庭困难学生追踪调查,二、三年级根据家庭条件变化适度调整,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程序认定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针对以往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新制定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表》,对原来定性的指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完善了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办法,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化、有效化.困难认定量化指标包括本人提交资料、家庭属性、本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劳动力情况、家庭遭受灾难情况、家庭成员收入、家庭其他经济负担情况、参加勤工助学等方面,并且辅导员和班级同学根据学生日常消费表现进行了打分,最后将分值汇总、排名,根据学生的量化得分确定贫困生认定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严格按照本人申请,班级评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核查,学院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的程序实施,坚持班级评议结果在系部公示和全院认定等级公示,保证学生困难认定准确、公正、公开和公平,实现了资助工作投诉少、意见少、反映问题渠道多、解决实际困难

多的良好局面.四、严格操作规程,落实责任追究,扎实有效的开展奖、助、贷工作

(一)为确保学生资助工作顺利、有序、优质进行,将这件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学院与各部门、各系部与各班级层层签定了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谁出问题谁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将资助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并且责任到人.要求各系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掌握评审标准、规范操作,做到不漏报、不错报,整个评审过程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各系部结合学生平日表现、学习成绩、困难评定档次、综合素质测评等,经本班学生评议、系(部)审查确认后,按照学院分配的名额初步确定申请者名单及档次,并在系(部)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审,然后由学院党委会批准上报.为确实做好奖助学金的评选,专门印发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通知,实施阳光工程,严格公正评审学生奖助学金,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此,本学期对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专门制定了院级操作方案,出台严格的操作规程,一切操作过程都在公开透明中进行,得到了全院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国家奖学金3人,发放金额2.4万元;山东省政府奖学金 4 人,发放金额2.4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55人,发放金额77.5万元;国家助学金714人,发放金额214.2万元;学院还专门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投诉或咨询,整个评审程序客观公正、公开透明,没有收到一起举报或异议,做到了零投诉.(二)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信息上报、回执录入及资金到账确认等工作,该项工作于2013年9月20日按时完成.做好对申请贷款学生的指导工作,实现 “应贷尽贷,诚信贷款,助学成才”的资助目标,2013年我院共有347名同学办理了贷款手续,累计贷款金额196.53万元,有力的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安心学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三)根据潍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要求,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我院2013至2014学普通高校退役士兵学费资助申请审核及材料报送工作的通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于9月25日将材料审核后及时做了上报工作.2013年12月份前, 做好了今年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工作,确保信息上报和资金发放准确无误,办理大学生入伍退学费39人,涉及金额572400元.(四)根据山东人事厅的通知精神,印制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关于做好2014年省内特困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工作的通知,按比例评出获得求职补贴的学生63名,共发放资金3.15万元.(五)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山东省慈善总会、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慈善总会高校分会决定,2013年继续实施山东省高校“扬帆工程”,我们学院按上级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方案,共评出阳光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大学生15人,每人资助2000元,以发到学生本人手中,共发放资金3万元.(六)为了激励广大同学认真学习,刻苦钻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根据学院本工作安排,于2013年9月3日开展了2012—2013学校内奖学金评定工作,经过各系认真评选,共评出校内一等综合奖学金获得者71人、二等综合奖学金167人、三等奖学金240人,一共478人,共发放综合奖学金14.07万元.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一)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院报、征文、专题座谈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渠道,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每一项资助措施都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得到应有的资助,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温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按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知要求,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教育活动为大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展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也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青春奋斗风采,根据潍坊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求,我们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印发了具体实施通知,要求各系在广泛组织的基础上遴选出优秀稿件上报,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了认真评选,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学院将颁发证书、奖品,综合测评成绩给予加分,优秀稿件已编入《道德沙龙》专刊第三十一期.(二)开展“诚信、感恩、励志”三大主题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同学综合素

每个学年,学院都安排学生开展“诚信、感恩、励志、责任”主题教育, 其一是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院始终把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旷课、考试作弊、恶意欠费、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现象,我们与银行通力合作,建立健全诚信记录,加大对失信者的处罚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大学生入学后,我院就针对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建立起来诚信档案,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信为荣、以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让诚信深入人心,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当代大学生是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受益者,应该做一个诚实的守信人,把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个人信用的试金石,认真经营好个人信用这个无形资产,珍惜今天,努力勤奋学习,走向明天,忠诚回报社会,用诚信这张绿卡塑造自己辉煌的人生.其二是感恩教育;设立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学生的关怀,促进了教育公平,是确保广大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道德沙龙》专刊、网络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饮水思源,懂得感恩,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学院、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及一切需要感恩的人和事,使这项“科教兴国”的治本之策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学院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规定”,鼓励他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激励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班级劳动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寇林,汽车工程系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三班学生,在社团联合会担任监察部部长,曾获得山东省励志奖学金;司书华,机电工程系1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四班的学生,在社团联合会担任宣传部部长,曾获得山东省励志奖学金;岳亚茹,信息工程系13级软件技术班学生,在学院担任爱心社负责人,曾获得山东省励志奖学金;李丹丹,人文与生物工程系13级涉外旅游班学生,在社团联合会担任副理事长,曾获得山东省助学金,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乐于助人,懂得感恩并回报于社会.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在爱国卫生活动月中参与白色

垃圾清理活动;经常带领同学走进社会福利中心,给老人们打扫卫生、陪老人说说话、给老人表演节目,给老人们带去温暖;在学院与诸城市特殊学校联谊活动中更是表现突出,与特殊儿童一起做游戏等得到学院和社会外界人员的一致好评,并将关心社会、感恩社会的正能量发扬光大,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是励志教育.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励志成才.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创新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我们协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生开展“励志谈心,启迪人生”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成才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激励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大学生自尊自爱,发愤图强,化压力为动力,以公平竞争为手段,以追求卓越为目的,百折不饶,奋力拼搏,逆境成才.为选树一批可学、可比、可亲、可敬的优秀学生典型,深入发掘他们自立自强、磨砺成材的感人事迹,激励更多青年学生敢于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努力成长为有为青年和社会栋梁,倡导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山东共达电声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24日开始一起开展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 “山东共达电声杯„十大自强之星‟” 评选活动,经过系部推选,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评审委员会认真的组织考核,推出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2013“十大自强之星”,于2013年12月20日晚举行了表彰晚会,对获奖学生每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500元奖金,推出的“十大自强之星”,将在学生处网站“学子之光”上刊登,并与资助征文一起,出一期《道德沙龙》专刊.(三)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体现人文关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发现,接受资助的学生不仅在经济上有困难,在生活态度、心理状况、学习、实践能力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学业困难、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助推学生成长的措施.在开展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与培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结合,与学习掌握真才实学、服务报效祖国和人民相结合,使学生在资助中成长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与各系一起对困难学生进行新生适应、专业技能、文体才艺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为鼓励和引导学院困难大学生自主创业,展示创业风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经学院研究,与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举行了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第三届创业项目大赛.我院推出的汽车工程系的韩新传(大学城节假日二手车集市)、机电系的钱金堂(群众演员中介所)等同学的二个项目参加了2014年潍坊市第三届创业大赛诸城赛区选拔赛,取得了团体第二的优异成绩.学院组织奖助学金获得者牛垚、芦越二名同学参加了由潍坊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举行的《“第九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潍坊地区选拔赛》,牛垚获得了二等奖、芦越获得了优秀奖等优秀成绩,我院也因此获得了“第九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潍坊地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国家助学金获得者刘雨雨、臧路洁两位同学将在8月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2014第十一届“车之翼”杯新星模特全国大赛,期待她们取得优异成绩.省政府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葛执富、郑炬辉二位同学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助经费提取有所欠缺.上级文件要求民办高校每年按学费收入的3%足额提取资助经费..对提取的资助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奖助学金和特困补助等方面.目前还不能达到以上要求,有待进一步努力.(二)学费减免、特困补助、绿色通道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七、改进措施

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今后一是进一步学习上级的资助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提高认识水平,从而全面、有效地落实好各项资助措施;二是派有关人员到其它高校交流学习,虚心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三是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等.总之,我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资助工作,开拓创新、努力进取,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资助工作自评报告 篇2

一、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规范运作

学院领导历来对资助贫困学生高度重视, 特别是新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以后, 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资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明确强调要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决学生家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来抓,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相关政策,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这一惠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五年来, 学院结合实际, 先后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及发放暂行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费暂行办法》和《学生综合测评办法》等, 并编印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和《学生手册》上, 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运作规范。

二、建立完善资助机构, 加强资助工作管理

为加强学生资助工作管理, 经学院党委研究, 于2008年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 学生、教务、财务、系 (部) 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及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在学生工作部, 由2名教师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学院人力总体趋紧的情况下, 整合管理资源, 将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工作统筹归为学生资助中心管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职责范围也由原来主要管理学生助学贷款扩展到管理学生资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建立, 保证了学生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 为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精心组织, 明确重点, 全面完成各项学生资助工作任务

(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关系到资助工作的成效。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文件要求, 学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 成立了院、系、班三级认定组织, 严格工作制度, 规范工作程序, 全面细致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此基础上,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 同时实行科学、动态管理, 对受助学生既要每学年进行一次认定, 又要定期按一定比例进行资格复查, 及时对家庭经济发生显著变化的学生做出调整。学院各类资助项目也能有针对性的对已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二) 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学院要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要熟悉并掌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具体规定, 热情为学生服务。特别要向学生讲清楚签订借款合同的重要性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提示学生要详细阅读合同条款, 遵守合同约定, 告知学生带齐签订借款合同和划拨款项所需的证明资料, 争取申请贷款的成功。在工作中, 抓重点、讲实效, 配合县 (区) 资助中心做好贷款政策宣传, 在贷款经办银行落实的基础上, 认真把握每个学生的贷款额度, 指导学生按照“奖学金、助学贷款主要解决学费和住宿费, 助学金、勤工助学等主要解决生活费”的思路来申请贷款。在确定国家助学贷款对象时, 坚持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着想, 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毕业后的还款压力, 认真审核申请贷款学生资格, 指导学生顺利办理贷款。

学院高度重视资助政策的宣传, 主动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宣传工作, 按要求寄发《资助宣传手册》, 制定《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 加强贷前贷后管理, 并依托学院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 使学生资助工作逐步由单纯的“资助”转变为双重的“资助与育人”。

(三) 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和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学费补偿代偿工作

按照高等学校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积极向学生宣传政府代偿政策, 讲明代偿资助申请和审查、材料报送、还款协议签订、资金的管理与支付等具体要求、规定, 确保符合条件的贷款毕业生都能享受政府的代偿资助。

(四) 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学院根据《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及发放办法》, 并按“资金落实到人、身份落实到学籍”的要求, 严格标准, 规范程序, 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首先, 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学生资助工作会议, 学习传达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和学院的实施细则, 公开分配名额;其次,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传达学院资助工作会议精神, 使学生明白评审的程序、条件等;第三, 由学生本人写出书面申请, 励志奖学金申请者并附村、乡 (镇) 、县 (区) 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由班级评审小组进行摸底、推选;第四, 由系评审小组进行初审, 确定出本系国家奖助学金的受 (奖) 助人选, 在本系范围内公示;第五,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系报送材料召开专门会议,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复审, 确定候选人, 并在全院范围内公示, 无异议后报学院院务会议审定;第六, 学院审定后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准备材料, 报省教育厅审批;第七, 省教育厅审批后, 向受 (奖) 助学生家长邮寄喜报, 并按时发放。

(五) 贫困学生信息资料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学院建有校内困难学生信息资料库, 将学生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审核结果和资金发放记录等有关材料按年度归档。二是做好资金发放管理。学院认真核实每位学生的申请, 详实核对信息, 核对受助学生人数, 从未有过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情况, 从未发生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 抵顶或扣减国家奖助学金的行为。学院还主动联系当地农行为学生办理农行储蓄卡, 能按时、足额将国家奖助学金、学生各种补贴等发放到学生手中。三是做好资助报表数据报送。资助报表既是资助工作成果的体现, 也是财政分配资助经费的依据。学院高度重视资助报表和信息的报送工作, 安排专人负责, 以保证资助报表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 学院资助工作

在认真落实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基础上,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新资助政策体系为基础, 结合自身实际, 积极探索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除了将国家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体系中相应的资助项目外, 学院按照政策从学院事业收入中提取5%以上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每位学生每月发放生活补贴22元, 同时以每生每月25元作为学院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每年以“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个人”评选等形式发放奖励资金11万元;每年拿出10万元设立“特困学生补助”, 分等次资助家庭特殊困难学生。

(七) 社会资助工作

学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拓宽助学渠道, 争取社会资金, 设立多种形式校内奖学金和社会、企业奖助学金, 合理运用减免学费和特困补助政策, 不断扩大受益学生的覆盖面。2005年, 学院与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合作, 设立了“大北农助学金”, 每年3万元, 解决2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难问题;从2004年起, 何康农业教育科研基金会设立“何康助学金”, 支持涉农专业学生完成学业, 每年有11名学生每人获得2000元, 已连续资助了8年, 共计88人;从2007年起, 每年有10多人获得“深圳—甘肃”助学金, 每人每年1000元;2010年, 与北京伟嘉集团、陕西青松集团、山东威龙集团、兰州海宏、武威禾丰公司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设立相应助学金, 每年累计资助资金约10万元。同时, 为保障学生入学无忧, 学院认真落实高校新生“绿色通道”政策, 在寄发新生录取通知书时, 同时寄发助学贷款和资助政策的宣传资料, 新生入学时, 在新生报到处设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服务, 免费提供部分学习、生活用品和临时就餐补助等。为确保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新生顺利入学, 对部分学生实施了减免学费和缓交学费等措施;2010年, 对发生泥石流灾害的舟曲籍56名学生减免了学费;每年缓交学费人数多达200余人, 确保了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八) 勤工助学活动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与管理, 保证学生的安全, 不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及有碍学生健康的劳动,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能及时、合理发放勤工助学金。对校外勤工助学活动, 学院十分慎重, 必须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 并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院积极挖掘可以利用的工作岗位, 合理设置助学岗位,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条件, 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能勤工助学。如在学生食堂、图书馆阅览室、门卫假期值班;学院猪场、鸡场、奶牛场、动物医院、实习工厂等设置岗位。目前, 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的长期勤工助学岗位有200余个, 年累计报酬达30万元。学院与有关企业积极合作, 开展勤工助学工作, 2009年组织学生600人 (次) 利用社会实践 (周) 到武威威龙公司劳动, 每人每天30元;2011年与黄羊河集团公司、今麦郎食品、威龙民勤基地签定勤工助学协议, 安排学生开展勤工助学, 每人每天获报酬40元, 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勤工助学。

(九) 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活动

通过开展以“四项思想教育”, 发挥“四种效应”为主题的资助育人系列活动, 逐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成才、诚实守信、感恩回报、自立自强、责任使命等意识, 促进学生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 强化“励志自强”教育, 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学院充分利用国家奖助学金的带动功能, 把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作为改进学风的重要抓手, 教育学生热爱学习, 遵守纪律, 推进优良学风形成。大力开展“励志自强”教育和贫困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五年来, 学院受助学生80%能够刻苦学习, 成绩优异, 遵守纪律, 生活简朴, 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是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中的骨干分子。其中, 有500多人被评为学院“三好学生”;150多人被评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300多人被评为学院“优秀团员”;有200多人成长为中共预备党员。被励志奖学金资助的多名学生被评为贫困生“自强之星”, 并对优秀的典型学生的事迹通过网络、广播、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宣传, 发挥了典型示范效应。

2. 强化“诚实守信”教育, 发挥信用资本效应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育人为本、诚信为先”。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发挥信用资本效应, 对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学院始终坚持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坚持把扶贫励志与学生的学习、文明行为、道德礼仪等学生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开展诚信教育。如通过开展受助学生“志愿者、读书月、公益劳动”等活动, 把受助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费缴纳、助学贷款偿还、诚信考试结合起来, 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 立志成才。

3. 强化“感恩回报”教育, 发挥资助循环效应

为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学院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对学生开展“感恩回报”教育, 发挥资助循环效应。在校内, 诸多受资助学生通过担当青年志愿者, 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的各项公益活动, 如公共卫生的打扫、校园通的管理、食堂和乘车秩序的维护等。在校外, 服务队还将爱心带进周围的社区、福利院和敬老院, 在社区开展科普、普法等教育活动, 提供义务家教服务, 利用周末到福利院、敬老院, 陪护那里的孤残儿童和老人, 给他们带去了欢乐和温暖。学院每年要召开“国家奖助学金颁发仪式及感恩教育大会”、受奖助学生座谈会, 并通过主题班会、学生“爱心捐助”、“关爱老人、奉献爱心”、“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等志愿服务和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学生感恩国家、感恩社会, 激发他们勤奋学习, 自强不息的热情, 使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发挥奖助与育人双重作用。

4. 强化“责任使命”教育, 发挥主体意识效应

通过结合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和大学 (职业) 生涯规划活动, 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先制定每学期学习计划, 然后每学期末进行“学习成果与计划”的核实, 借以约束学生对自己负责;通过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学期往家里写一封信的形式, 告知自己在校表现情况, 以培养学生对家庭负责;通过为敬老院做义工, 开展义务家教等活动,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关爱他人、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责任感等形式, 强化“责任使命”教育, 发挥主体意识效应, 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摘要:落实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是资助的灵魂”这一核心理念, 努力构建“资助——育人——引导”三级工作模式, 逐步形成了“在资助中育人, 在育人中资助, 在资助和育人中注重引导”的工作局面, 真正做到了物质上帮助、精神上鼓励、能力上培养, 充分发挥了资 (奖) 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确保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

如何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篇3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完成大学学业期间无力支付教育费用与生活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与生活费用困难的学生。据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近几年该比例有所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群体。

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建立,逐步形成了“奖、助、补、免、贷”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校贫困生存在的经济问题。

1 高校贫困生目前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从内心深入认为自己比别的同学低一等,缺乏自信心,慢慢形成自卑、焦虑、自闭的心理障碍,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自由散漫、不参加集体活动、独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更有部分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享受到资助之后,一味的盲目攀比,追求过度消费,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

2 如何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笔者工作于西部某高校,我院本专科生共计1747人,2010年认定贫困生747人,其中特困226人,一般贫困521人。最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学为524人。2011年认定贫困生787人,其中特困213人,一般贫困574人,最终享受国家助学金同学为533人。

不难发现,贫困生比例已经接近全学院人数的50%,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生认定工作不仔细,大概有以下幾个原因:①高年级学生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小组认定时优先考虑给与自己关系好或者同宿舍的人投票,这就造成了票数的集中;②部分贫困生家庭经济很困难,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致使认定时票数较少;③唯一可以判定学生是否贫困的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失去了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地区民政部门在这一环节把关不严格,90%的学生都可以弄到这张表。这就导致认定中调查表的参考依据所占比例降低,而且也提高了认定工作的难度。

同时,从2010年与2011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认定的贫困生人数增多。其中,特困生人数下降,一般贫困生人数提高。对于特困生的认定要严格把关,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如学习成绩、是否参加活动等。一般贫困生人数的增加是由于部分学生要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贫困生小组认定时要给其认定贫困生资格,否则这部分学生就无法贷款。

认定的贫困生人数与最后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人数相差较大,这就导致在评选助学金的时候要大面积刷掉很多已经认定为贫困生的同学,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首先,在小组认定时要统一尺度,严格把关。其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矛盾逐一化解。最后,重视感恩教育。

结合自己两年负责学院资助工作的经验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高校各学院为基础,现提出一些粗略的看法:

2.1 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九月份开学以后,学校相继要进行一系列资助工作,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及其他社会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学院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

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的相关领导与各年级辅导员组成,同时指定一位辅导员作为学院资助工作联络人。当评定各项奖助学金时,资助联络员负责将学校的各项要求传达给领导小组各位成员,通过会议讨论后,确定出各年级的金额、名额分配。随后,各年级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将资料上交给资助联络员,负责汇总、备份后将学院的各项材料上报给学校。同时,在各项奖助学金评定时,对出项的突发状况要及时上报给领导小组,以会议的形式商讨处理方案,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各个问题。

2.2 建章立制,制定相关政策

各学院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资助政策。2010年我院颁布实施了《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条例》,这样使得各项资助工作有章可循,大大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我院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水平。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制定相关条例约束,督促其在享受资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贫困生认定时,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实很困难,但是学习成绩很差。这些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有些同学认为这些贫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应该享受资助。针对这种情况,可制定一些条例,如:给这些贫困生一定的积分,根据平时上课考勤、参加义务劳动与公益活动情况、考试智育成绩等进行减分,当积分扣完时可取消其认定资格;当积分过少时,可调整其贫困等级,这样可督促其努力学习、多与同学交流,克服其自闭的心理障碍。

2.3 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是保证国家减、免、贷、补等各项资助落到实处的基础。此项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以及评定结果在学生当中的影响,由于全国各省经济情况差异极大,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认定贫困生,全国至今无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各校、甚至是各专业之间也难以做到统一。

目前,国家资助力度逐步加大,对于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为3500元,而国家励志奖学金为5000元,相差较小,部分学生产生了投机的心理,想尽一切办法认定为贫困生,而忽视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在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我认为工作原则是:将助学金发给生活最困难,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小组认定时,认定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关键,应包括:不同地区的学生、党员与非党员、普通同学与班干部、宿舍成员,但前提是这些成员是不参加认定的非贫困同学,他们朝夕生活在一起,对申请认定同学的饮食起居了解,最具有发言权。

在补助信息通知下来时,首先通过班级QQ群、飞信群、公布栏等渠道对信息进行发布,让所有的同学尽可能的都知道评定补助的事情,然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相关表格,最后将名单公示,通过辅导员了解、班委商议、同学监督后,确定出最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

2.4 关注贫困生动态

在寒暑假结束之后,要及时摸排学生中的情况,部分学生原来不是贫困生,但由于家庭受灾或者出现重大变故,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同时,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由于自卑等心理原因不愿参加贫困生认定,从而没有享受到资助。对于这些情况,要及时了解,情况属实的各学院根基实际情况应给予相关的临时补助,关注其思想动态,对于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要及时解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2.5 重视感恩教育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认为资助他们是应该的,不能树立感恩社会、感恩学校的意识,一味的只是想更多的享受资助。

对于这些学生,要重视思想教育,平时要多与其谈心,关注其思想动态。通过资助政策宣讲、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的形式,使他们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篇4

一、学校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况

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xx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xx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沈阳建筑大学协议,实行省部共建。学校建校历史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校现位于沈阳浑南新区,校内设有14个学院,有教职工1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校园获国家“20xx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在20xx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20xx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二级硕士学科点,41个本科专业,是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单位之一。学校招生范围

覆盖31个省区,其中在14个省区进入一批次录取,在省内有16个专业和方向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辽宁省高校一直名列前茅。

目前,我校共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637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589人,占全校学生数的30。8%。学校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情况划分为一般困难、困难、特殊困难三个等级。其中,一般困难等级学生82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困难等级学生1548人,占全校学生数的13.3%,特殊困难等级学生122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xx。5%。通过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和各项资助政策保障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形式的有效资助,资助覆盖率达到xx%。

二、学校资助工作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情况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资金到位,资助工作有效展开

多年来,学校党委对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校党委书记等学校领导经常走访困难学生定餐窗口、阳光超市等,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定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召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见面会、总结交流会等,了解学生资助管理情况,及时指导学校资助管理工作。

学校的资助工作一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分管,由团委具体负责,20xx年学校将资助工作划到学生工作部。在教育部教人[20xx]6号文件下达后,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教育厅的精神,在原有的学生资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职责,调整并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新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20xx年组建了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一专职工作部门,与学生工作部合署办公,增拨了工作经费,专门负责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聘任了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任),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学校资助管理工作。同年,还组织成立了大学生励志服务中心这一学生组织,具体学生勤工助学等服务学生的工作,起到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学校在资助工作的资金划拨投入方面,一直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xx]92号)、关于印发《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辽财教[20xx]575号)两文件下达后,学校对照文件规定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梳理,在原有的学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的学生资助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20xx—20xx年总投入544.61万元,落实了国家、省政府的有关政策,远超过国家规定的4%—6%的上限规定。

2、建章立制,严格落实,规范管理,资助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及时下发了“沈阳建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规定”、“沈阳建筑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沈阳建筑大学国家、省政府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以及“沈阳建筑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等资助工作管理文件,并于20xx年汇编成册,保障了学校各项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学校还根据国家和辽宁省每年资助工作精神的调整,及时对各项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基本形成了适合学校情况的、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

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学校根据《辽宁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和《沈阳建筑大学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的规定,狠抓程序管理,严格落实。学校在每学年进行一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年中期进行一次认定调整。在认定工作中,以学院为单位分别成立相应的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经学生个人提交申请、评议小组认定,学院认定小组对结果进行审核,结果无异议将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公示,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最后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最终审批并录入我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

在每项资助政策落实过程中,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情况公示制度,阳光评比、规范管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如学校师生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公示期间通过电话等有效方式相本学院认定工作组提请复议。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认定工作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接到复议申请后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在各项资助金的发放过程中,学校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对于一次性发放的,如国家、省政府、学校的各类奖学金等,在资金到位后,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资助学生学习生活性的,如国家助学金、学校的各类助学金等,按月打入学生就餐卡中,保障学生生活需要。

3、形式丰富,活动多样,针对性强,构建全方位资助工作体系

到20xx年,我校开展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已走过19个年头。学校在国家、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评定奖学金、发放助学金、成立助学基金、开设订餐窗口、设立勤工俭学岗、开放阳光超市,发放越冬棉衣、接受社会捐助等多种资助形式,保障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确保了我校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离校失学。

学校在做好生活资助工作的同时,还加强贫困学生的励志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贫困不失志,知恩报学习。每年,学校都组织多场受资助学生与社会爱心人士的见面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座谈会、报告会等,宣传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矢志不移勤奋学习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心传递的引导。每年六月,学校都举办沈阳建筑大学自立自强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号召广大同学以自立自强之星为榜样,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学校还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要点,写入工作计划中,并要求辅导员老师要经常到学生中了解并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排解他们出现的心理危机。

学校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还有针对性的开展“扬帆计划”培训活动。“扬帆计划”是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综合能力拓展而开展的培训活动。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培训多年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开辅导。是我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有近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现在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奖、助、贷”为主,以“勤、减、补”为辅的资助,以心理健康疏导、励志奋发成才的教育,“扬帆计划”培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三位一体、互为依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在校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

4、倾注爱心,扎实工作,成效显著,资助工作获得肯定

学生资助工作检查情况报告 篇5

一、我校的主要作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学生资助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对僻学生的资助放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为确保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得到顺利开展,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小组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为我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自国家落实僻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以来,在工作组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不断规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操作程序,资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社会响良好。

2、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1)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对各班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名单与申请进行审核、认定,认真收集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2)上榜公示,公开透明。僻学生确定后,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僻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接受广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同时,由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不齐全

1、20xx年秋退教材费资料缺退费凭证;

2、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追补部分收支凭证和学生领款签字表;

3、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拨入款(原始)凭证;

4、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拨入款(记账)凭证;

5、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追补部分收支(记账)凭证;

6、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收支(记账)凭证;

7、20xx年生活费补助资料缺追补部分拨入款(原始)凭证;

8、20xx、20xx、20xx、20xx四年的学生申请表没有履行村会审核并签字盖章这一程序。

(二)20xx年的教材退费实退资金与拨入资金有差额,余额8522.05元入学校总账挪作公用经费使用,未上交国库。

(三)个别学生的资助资金采取逐月抵扣生活费的方式,没有直接发放现金。

(四)个别学生存在由其监护人或直系亲属代领、代签的现象,由此导致字迹不完全一致。

三、整改情况

1、完善档案资料。我校根据此次整改工作对档案资料的要求,认真查找缺失资料,重新整理归档,分年度装订,达到了档案资料真实、齐全的要求;积极与相关村会联系,补办了村会盖章手续。

2、20xx年学生申请表严格履行村会审核盖章程序。

3、20xx年教材退费余额学校计划上交国库。

4、20xx年资助资金学校集中发放现金,由学生本人签字领取,字迹与申请表一致,并邀请上级领导、水财政所工作人员到场监督。

学生资助工作落实情况报告范本 篇6

一、基本状况

自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以来,我校切实做到及时、全额将经费发放到每一位受助学生手中,无一遗漏。困难幼儿生资助状况:2020年春秋两季我校资助幼儿困难生共计10人,每人500元,计5000元。每次资助经费全额发放到学生家长的手中,由学生家长全额领回。

二、主要做法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对家庭经困难学生进行评议和认定,对贫困生助学等进行认真的评选,帮忙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1.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牵头,各班班主任宣传资助政策,让困难学生申请。最终由教导处全面负责联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分管领导监督和检查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及时检查学生资助经费、学生资助工作经费以及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配备的落实状况,监督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状况。

2.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建立制定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和资助体制、建立家庭经济困学生档案。做好资助经费的统筹和分配,对各班上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名单与申请进行审核、认定,并及时将评审结果上报学校评审领导组审定,认真收集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及扶助工作的意见和推荐,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同时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财务人员和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班级评议认定工作小组由副组长具体组织,负责传达学校有关资助工作的精神,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把握资助工作的政策和精神,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审核,并民主评议认定,及时向学生资助中心带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整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材料。

4.上榜公示,公开透明。贫困学生确定后,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贫困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主动理解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同时,由班主任组织各班进行讨论,征求学生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按照市局学生资助工作文件要求,每学年对学生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摸底,认真规范建立贫困生档案,规范管理公示原材料,严格按上级要求,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及电话监督。

三、存在问题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历来严格按照程序、规则进行操作,以公正、公开、透明为原则,受到了家长、社会的肯定与好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资助工作职责大、任务重、环节多,财务上更是不容丝毫差错, 工作上分工合作的问题,学生资助工作一方面需要直接与班主任、学生及学生家长打交道,受助资格的认定等等都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四、整改措施

学生资助工作要从“心”开始 篇7

一、经济扶助, 解决学生完成学业的担心

近年来, 国家大力提倡和追求教育公平, 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贫困生最直接的就是家庭经济生活困难, 影响正常的学业和生活, 因而首要的是给予经济上的资助, 通过减免学费、各种助学金发放, 来解决经济上的就学压力。调查显示100%的学生对新资助政策体系“减轻了其经济负担”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大部分受访学生也认为目前的资助金额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 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缓解了个人和父母的精神压力, 使自己能够安心学习, 更好地融入高中生活。学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走访和调查的同时, 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和学生家庭的隐私, 希望他们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没有精神负担去完成高中学业。

二、心理帮扶, 增强学生成长发展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提出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有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 生存需要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 关系需要须借助相关心理帮扶措施, 成长需要更需要教育引导。贫困学生由于一直以来窘迫的生活压力, 容易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自卑、抑郁等问题,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需要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走出心理困境。在成长、发展方面给予学生一对一的关怀与引领,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明确人生目标, 指导他们进行人生规划, 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积极回报社会。我校近五年的心理咨询数据表明, 贫困学生心理帮扶需求是非贫困生的1.5 倍, 27%的贫困生需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引导和帮扶。在平均经过心理教师、班主任开导三次后, 90%以上的贫困生能够健康、理性地认识到家庭贫困问题和个人心理问题。根据调查发现, 经过数次心理辅导后, 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态积极乐观, 形成了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不卑不亢, 比以前显得从容而自信。

三、诚信做人, 提升学生立正行远的真心

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 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诚信是为人之道, 立身之本。国家越来越关注个人诚信记录方面的建设, 今后势必会与个人学业、成长、工作紧密关联, 任何人倘若没有诚信, 定当寸步难行。一直以来, 在我校特色鲜明的“真·爱教育”办学思想中, “真”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就是真实, 符合客观事物;从育人的角度来看, 赋予它的寓意是“真”的人格:就是诚信, 即做人要讲诚信;“真”的科学:就是求实, 做学问要求实, 要具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学校在资助工作中处处融入了诚信意识教育, 如元旦大型通宵活动中美食一条街环节, 为了培养学生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意识, 学校要求每个摊位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 活动过程中还组织教师进行动态监控, 对学生的诚信意识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诚信教育既可以解决贫困资助中常见的“假证明”现象, 也能满足普通高中育人育德的教育要求。

四、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服务奉献的爱心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贫困生作为在社会关爱中成长的人, 就有责任回报他人和社会的给予。普通高中要加强责任教育, 这不仅是受助学生感恩的需要, 也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一个人想要传送爱, 那么他的内心必然要充满爱。在我校特色鲜明的“真·爱教育”办学思想中,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爱”是情感体验, 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无私的爱后, 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 进而爱我们的社会, 爱我们的民族, 爱我们的国家。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 逐渐深入学生的心灵。为了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快乐、更自信地融入高中生活, 学校鼓励他们加入学生社团, 使他们在除了行政班级之外的校园亚团体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展示自己的专长与才华、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学校每年开展的“中秋节联欢活动”使家庭贫困学生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感受到了来自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所以他们也充满了传播爱的激情。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多元化的感恩平台, 学校以团委青年志愿者部和志愿者团为组织依托, 定期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活动, 如协助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儿童、前往乡村开展“扶贫支教”活动、走上街道维护交通秩序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经过亲身实践、体验, 不仅用爱和感恩回馈了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帮助, 而且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进而达到“服务他人、造就自我”的目的。

五、精神励志, 激励学生自强自立的恒心

常言道人穷则志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上的重负, 导致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可能引发自卑、抑郁、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有不愿与同学交流;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卑心, 不能正视自己家庭贫困的现实, 有时觉得接受资助对自己是一种施舍, 让他平时抬不起头来;容易受挫折, 一旦学习成绩下降或感情受挫, 将其归咎于自身的贫困, 等等。学校通过给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赠送励志书籍、与他们深度谈心、开展励志专题讲座、进行“自强之星”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教育他们以有相似经历的优秀同辈群体或社会成功人士为榜样, 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贫困、正视困难, 视逆境为“磨刀石”, 振奋精神, 磨练意志, 发奋图强, 以求有所作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工作的改革推进, 资助工作也会面临新形势的新挑战。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也必须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反思和创新, 逐步提升资助工作层次、拓展资助工作内容, 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发展需要, 才能更好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从而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 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时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我们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内容开展研究, 从经济扶持到精神扶助, 特别是研究走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心的教育, 通过经济扶助、心理帮扶、诚信做人、责任担当、精神励志, 从而解决学生完成学业的担心, 增强学生成长发展的信心, 提升学生立正行远的真心, 培养学生服务奉献的爱心, 激励学生自强自立的恒心。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健康、更加积极向上, 在享受教育公平的同时茁壮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生资助工作自评报告 篇8

关键词:资助;育人;教育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力的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的资助工作更多的是“助贫”,从经济上帮助学生;没有实现 “育人”,缺少对受助学生的心理关爱。而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让更多的经济困难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努力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奉献、自立自强、爱党爱国意识,使他们在资助育人体系的帮助下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是我们每一个资助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资助工作人员认识不足,重帮困,轻育人

一些资助工作人员缺少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把资助工作简单化为对贫困学生的“金钱救济、物质帮扶”,认为只要按照政策把资助资金发到受助学生手中,使他们交得起学费,不用为生活费犯愁就算圆满完成了任务。忽略了对这些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和疏导。

(二)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未能应助尽助

目前的资助政策除了少部分“奖优”,即需要学生具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外,更多的是“助贫”,即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为评选标准,即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个别不困难的学生通过关系开具了贫困证明,从而申请资助;而真正困难的学生有时却因开不出贫困证明而无法享受资助。这样就严重损害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违背了资助政策的初衷,也伤了个别困难学生的心。

(三)资助方式简单生硬,缺少对受助学生的尊重

个别资助项目名额较少,而申请者众多,为了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有些学校以申请学生演讲,本班同学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受助者。这样做虽然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但评选过程变成“比比谁更惨”的演讲,却忽略了对贫困学生隐私的保护,让他们把心理的伤疤呈现在众人面前,缺少对他们基本的尊重。

同时,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对于学生的资助也越来越多,这是对政府资助的有力补充,也为学生解决了困难。但有些单位或个人在资助的同时,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美誉度,因此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其资助行为,让助学生为其站台,忽略了受助学生的感受,缺少对他们隐私的保护。

(四)个别资助项目设定有待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资助投入的加大,资助范围越来越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纳入到政策覆盖范围,享受到政府的关爱。但个别资助政策,申请条件宽泛,几乎是“零门槛”申请。如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所有涉农专业和全国11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学生,无论家庭困难与否,均可享受。资助的学生数量不少,但并未达到使学生感恩社会、回报政府的目的,反而助长了一些学生的等、靠、要思想,产生“我符合条件,国家就应该给我钱”和“不要白不要”的思想。

二、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途径

(一)饮水思源,加强感恩教育

“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的文明之义。资助工作人员和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可以通过举办资助征文、资助演讲比赛,以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对社会、对他人充满关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慈善的力量传递下去。

(二)灵活科学的界定贫困生

學生贫困不贫困,不应简单看是否有贫困证明,更应结合学生在校的消费表现,如通过餐卡查看学生每月在校就餐次数和金额等,形成对学生家庭情况的客观公正评价。对于家庭确实困难,但因无法开具贫困证明,而不符合国家资助政策的。学校可以通过校内资助资金予以帮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使他们感觉到社会、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三)资助评选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尊严

改变申请学生演讲,班级全体成员投票的评选方式。组成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小范围内的民主评选,兼顾资助资格评选的公开透透明和受助者人格的尊重、隐私的保护。

(四)推进资助项目的科学化

一是适当调整某些资助政策的资助比例和资助金额。如中职职业教育,现行的国家免学费政策,免学费对象包括“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基本保证了困难家庭的孩子能够上的起学;那么国家助学金就应改变“撒胡椒面”式的平均资助模式,而应该提高标准,“精准资助”,重点资助个别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是逐步缩减无偿资助,增加有偿资助类型。“免费午餐”式的资助方式,不利于学生权利义务对等观念的形成,易于滋生学生的不劳而获心理。各学校要拓宽学生勤工助学的渠道,不仅积极在校内为学生提供通过勤工助学的岗位,还可以与社会的一些企事业单位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岗位。通过勤工助学,学生既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也可以培养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总之,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政府和学校共同参与、积极配合。资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育人才是资助工作的灵魂。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心理的疏导、生活的关照和人格的尊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品质,唤起他们对社会的感恩意识,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王淑珍,党艳东.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促进高校资助工作公平有效[J].继续教育研究,2013,(03).

[2]陆婷.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人文关怀[J].文教资料,2014,(03).

上一篇:高考学校选择下一篇:普通农村党员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