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2024-10-09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通用9篇)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1

《马说》教案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刘永兰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通过诵读,训练学生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马的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师: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四、一读课文,疏文意。

1、听朗诵(多媒体)正音。

2、学生对照课文随录音读。语音正确,培养文言语感。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五、二读课文,找难点。

(一)学生七嘴八舌解译窦

1、通过自主阅读出现的疑难词句,首先,小组内部解决。

2、组内共同疑点,班内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二)教师精讲点拨敲重点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④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许。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充分。

3、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名动,受到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用鞭子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名动,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动,竭尽。

六、三读课文,探文意。

(一)学生聚焦问题,分组讨论。

①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与无奈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愚蠢无知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二)教师民主集中,明确指导。

七、四读课文,悟主旨

(一)学生合作探究,领悟深意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3、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教师妙语引领,拨开迷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巧妙点拨,通过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来来引领学生明确主旨。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通过论证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八、五读课文,品技巧(生讨论展示后,教师明确)

1、谈谈对 “托物寓意”的写法的理解。

文章谈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但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才能施展的观点,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嘲讽批判,寓于其中。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文字生动活泼,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我们学过的用这种手法的课文还有那些?

九、六读课文,能成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拓展辩论:

1、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成长是否还需要“伯乐”?(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随机点评。)

2、古今中外有许多千里马和伯乐一样的人,你知道哪些?说一说,看谁知道的多。

十一、作业

联系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备用范文网址:http://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个人介绍:本人自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十八年了。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以来,热爱本职工作,积极进取,曾多次获得诸城市级荣誉称号,辅导学生作文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如今,虽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但也毫不懈怠,与时俱进,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拼搏,不断地挑战自我。甘愿在教育这片绿洲上撒下自己全部的汗水。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搜索;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2-0051-0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将“互联网搜索”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从安装互联网以来,笔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吸收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营养,在2009年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了奖。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材)《激情奥运》时,利用互联网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运用如下:

1.激情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时间:2分)

【百度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22098961-1338693724.html

引导学生围绕“奥运”充分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

(2)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榜,让学生思考:从这个奖牌榜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百度新闻】http://news.163.com/09/0917/07/

5JD6M0RQ000120GR.html

(3)导入课题: 激情奥运

2.提升基础,综合应用

(1)射击奇夺金

①播放视频:男子50米步枪3×40射击比赛视频。(时间:40秒)

【百度视频】 http://www.boosj.com/586421.html

提问:从视频中大家听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谁可能是最后的冠军呢?

②学生计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③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跳水稳夺金

①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举身赴清池”,猜一项体育运动。

②播放视频:郭晶晶跳水的视频。(时间:1分25秒)

【百度视频】http://vblog.hunantv.com/p50_ NTIzMjU

=.html

提问:最后一跳前,吴敏霞落后郭晶晶多少分?

学生计算。

③出示最后一跳成绩。教师问: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

④学生同桌说一说,写一写,然后汇报算法。

⑤教师小结:郭晶晶不愧是跳水皇后,她夺得了冠军,果真没让我们失望。

(3)田径痛失金

【活动1】选一选

①展示田径预赛和决赛的终点图片。

【百度图片】http://news.xinmin.cn/tphoto/2007

/08/31/870863.html

http://www.nipic.com/show/1/25/527d1fd0e 7544b15.html

提问:哪一张才是这场比赛的终点照片呢?为什么?

②由学生说出选哪一张照片,并说明理由。

【活动2】算一算

①展示男子田径比赛前三名的成绩。

第一名 古巴 罗伯斯12秒93轻松夺冠;

第二名 美国 佩恩 13秒17获得银牌;

第三名 美国 奥利弗13秒18名列第三。

【百度新闻】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65592420.html

②提问:这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

③学生计算,交流,汇报。

④提问:奥运会记录是12.91秒,罗伯斯还差多少才能平奥运会记录?

⑤学生计算,汇报。

【活动3】练一练

①提问:学习卡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有用的数学信息?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四人小组讨论,计算,然后汇报。

③教师点拨:以线段为辅助,进行讲解。

3.深入探究,拓展提高

(1)学生根据课前利用“http://2008.sina.com.cn/”收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据,在小组中自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如何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4.总结概括,歌唱奥运

(1)教师提问: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播放《我和你》奥运会主题曲 ,师生同唱。(时间:3分钟)

【百度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15589727-1451029461.html

5.课后作业

学生利用http://2008.sohu.com/收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两个问题。

由于笔者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搜索”的这些视频、图片、新闻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活、有趣的画面,打开了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奥运,既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中的误区

互联网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平台,它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但是,也有很多数学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搜索”时走向极端,存在一些误区。

1.为用而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网络搜索的资源拖进课堂。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目的,互联网搜索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让互联网搜索主宰课堂,主宰学生,忽视教学目的的存在,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搜索于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互联网搜索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凭心而论,在互联网搜索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互联网搜索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深入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主观盲目引进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只能造成机械、僵化的课堂教学。

3.违背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让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全盘主宰”、“包干代替”,就没有了数学课堂的灵活、机智、有趣,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和课改精神的。

三、“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中的误区解决对策

1.教师要正确处理手段和目的辨证关系

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各种辨证关系,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互联网搜索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种工具,教学是目的。在互联网搜索资源时,既要思考资源的合理性,更要进行教育目的性的思考,不能盲目利用。

2.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互联网中搜索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视频、图片、故事、新闻等资源并呈现给学生,从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出发,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需求。

3.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利用“互联网搜索”将资源引入课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屏幕资源,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成“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如果教师注意在呈现“互联网搜索”的资源时,能进行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

4.教师要注意搜索资源的实效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搜索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实例化、简单化,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而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搜索大量的视频、图片、新闻等资源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不注意搜索的质量和效果,视频画面不清晰,声音断断续续,图片的大小不合理等,这样学生都会分散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的状态。

总之,运用“互联网搜索”的资源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根据具体的内容确定“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的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3

《认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习本节课知识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教案是我全街道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上,我为全体教师上的一堂高效、优质的示范课,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本教案面向的学生:小学六年级 学科:数学 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课件、教具

2、学具 【教学课题】认 识 圆 【教材分析】

《认识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圆激起学习积极性。它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面学习圆周长、面积、等内容的基础。它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感受数学价值,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课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这部分内容,能发展学生的图形认知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感受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感受图形的美,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责任感。【教学重点】在探究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探究中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板、三角形、四边形、课件。【学具准备】圆规、剪刀、红笔、圆形纸片、直尺或三角板、以小组 为单位准备一套线绳、图钉、铅笔头、圆形物体(如硬币、茶杯盖、圆柱体等)圆圈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在平静的水面丢上一颗小石子,会出现什么现象呢?http://wmax.book118.com/view/cfea7ddbd15abe23482f4d68.html(一圈一圈的波纹),这是圆的形象。可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和神奇,你想不想更深入地研究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圆,探索圆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圆)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投石子波纹形成圆的现象引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索新知:

(一)圆是平面曲线图形

1、师:想一想: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

师: 然后拿出准备的圆形纸片,顺着一个方向摸一摸它的边缘,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师:谁来说一说?如果举手的同学不多,教师可说:先把你的想法和你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生:封闭的、弯曲的 师: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直线图形,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平面曲线图形)

请你找一找,你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你家里那些物体上? 生:硬币的边、圆桌的边、钟表、轮胎„„ 网上搜索,了解更多身边的圆:

http://wmax.book118.com/view/048550ef5ef7ba0d4a733b13.html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入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圆与它们的异同点,引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思考新问题,在新知识点“生成”的同时,巩固了旧知识。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与半径: 师:下面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 投影:探究一: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对折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情况,必要时提示: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师:如果觉得自己剪的圆不标准,你可以用准备的圆纸片)【设计意图】教师要舍得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给他们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合作能力。

集体交流,成果共享:

师:谁把你的做法和发现跟大家分享分享?

生:我用„„画的圆,对折几次后,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这些折痕相交于一点。

师:这一点在哪儿?(生:圆的中心)

师:发现得真好!我们把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板书: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O)

请你在圆片上标出圆心O。同桌互看,标得对不对? 师投影:指一指,这个圆的圆心在哪儿?

【设计意图】通过静态与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圆心、半径的定义及其关系。

再点击:这一点也叫圆心吗?(不叫)为什么?它在圆内,我们叫它圆内的点;师指圆外一点:这一点我们叫圆外的点。师指圆上一点:这一点我们叫它圆上的点。为什么?(因为这一点在圆上)

【让学生明确点与圆的三种关系:圆上的点、圆内的点、圆外的点,为学习半径做好了准备】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板书: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r)

师:请你边说边画出圆的一条半径,同桌互看,完成探究二: 出示探究二: 用尺子画出圆的半径,想一想:可以画几条?量一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思考后,小组交流 师巡回指导,必要时提示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师:发现得太有价值了!板书:无数条,都相等 师点击验证:

和他发现一样的,为自己的成功鼓鼓掌,没有鼓掌的,不要紧,继续努力,成功也会属于你!

看探究三:

2、认识直径: 探究三:

用红笔画出圆的一条折痕,说一说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同桌交流)

师:好!看这个问题的回答权哪位同学抢到? 生:每条折痕都从圆心通过,两端都在圆上。

师:回答得真准确。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板书: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d)

想一想:直径应具备几个条件?

生答后师强调并板书:

1、通过圆心

2、两端都在圆上 教师点击:任意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直径?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直径的画法,更直观理解直径的定义,激起学习兴趣,从思想上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探究四:

想一想: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请你画出圆的几条直径,量一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活动

师:谁来抢答这个问题? 生: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师:回答得很好!板书: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师:下面我考同学们一个问题:你说老师写的这两句话对吗?有没有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可提示:同桌比一比你们所画的的圆的半径相等吗?直径相等吗?

师:这两句话有问题,出在哪儿?

你太厉害了,用什么话来表扬你呢?未来的数学家吧!这两句话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必须在同一个圆中。(板书:在同一个圆中),以后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在等圆中也行。

跟踪练习:投影跟踪练习一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探究五:

猜想与探究: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没有关系呢?如果有,是什么关系?

(根据刚才的画一画,量一量,先思考,再验证,最后小组交流)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怎样表示?

d 2r 板书

半径是直径的 ________ ?,用字母r ____ d(板书)尝试应用:跟踪练习二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投影跟踪练习二

(同学们的反应真不错,好,我们继续学习)

(三)用圆规画圆:

同学们,把你课堂开始画圆时用的工具举起来,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想一想:你觉得用什么工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一个圆呢?(用圆规)用茶杯盖等实物画圆有什么缺点?(圆的大小固定,很难找圆心)

(1)师:圆规是画圆的专用工具,下面请同学们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有什么困难可以找课本57页帮忙。

学生自主画圆

师:哪位同学用这个超级圆规到黑板上画一个圆。边画边讲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 的距离作为半径。教师提示并板书:

1、定半径(何为半径?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个点上作为圆心。

教师提示并板书:

2、定圆心(圆心在哪儿?针尖固定的这一点,重心要放在圆心上)

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教师提示并板书:

3、旋转一周

http://fmax.book118.com/html/2003/160054.html(2)跟踪练习,形成技能: 投影跟踪练习三:

师:想一想:谁决定圆的大小?谁决定圆的位置? 引导学生得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板书)考考你,你最棒:

四、回归生活,应用提高:

说一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五、开发智力,拓展升华:

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

一个最大的圆,可以怎样确定它的圆心和半径?快试一试吧!

六、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你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4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7课《长城》

学校: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田家旋小学 姓名:李彦红

一、教案背景

1、年级:四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二课时

4、课前准备:搜索长城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互联网及文本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三、教案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结合“五环三步一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互联网资源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

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2、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学关键: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教学学具:

(1)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或图片。(2)制作课件。

五、教法与学情分析:

1、教法:采用“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方法。

2、学情分析:长城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很陌生。因此,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互联网将视听和语言文字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看长城图片。百度搜索

http://image.jike.com/so?q=%B3%A4%B3%C7&opt-image=on&fm

=QH360&ie=gbk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3%C7&in=15627&cl=2&lm=-1&st=&pn=14&rn=1&di=42023983590&ln=1997&fr=&fm=&fmq=***2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0&-1&di***&objURLhttp%3A%2F%2Fpic3.nipic.com%2F20090507%2F2177138_114854024_2.jpg&fromURLhttp%3A%2F%2F#65290566 课件出示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五)、拓展创新

百度http://video.sina.com.cn/v/b/21503465-1618838803.html 课件出示各国领导人参观长城后留下的感言。

七、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5

教学案例《苏州园林》

苏教版《美术》教材第17册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

2、学科:美术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园林有关的网页

学生:课前收集园林风景图片

二、教学课题

教学课题《苏州园林》

三、教材分析

课本教材从苏州四大名园入手,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分析园林的造园要素。教师以苏州园林作为典型案例分析,以学习者当地的园林为扩展对象,使学生掌握园林的各种造园要素。

四、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学会按关键字和类别搜索所需与园林艺术相关的材料,欣赏苏州园林美景,初步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

2、技能目标:合理使用百度搜索引擎,获得互联网支持,自主分析园林艺术造型要素,探究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搜索百度引擎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引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园林的造型要素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理解造园艺术中‚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电视剧《红楼梦》场景:(第19集:大观园咏诗。大观园初落成,主人率众人初次游历全园并吟诗题额。)由教师提问:这部影视作品改编自哪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片中人在参观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观园实为一座面积很大的私家花园,并由文学影视作品内容过渡到现实生活中,再由问题‚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导入课题‚苏州园林‛。

百度搜索网页

2、感知体验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建筑多取诗词意境为名。例如:拙政园小飞虹、香洲、远香堂、与谁同坐轩等处。

学生游戏:图片(园林建筑)与诗词配对

(学生分组选择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合作完成诗词与图片的配对。)诗词内容:a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b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

c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

下女‛。

d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

(诗句对应的建筑分别是:a——小飞虹;b——与谁同坐轩;c——香洲;d——远香堂)

百度知道搜索‚苏州园林典故‛ :&W465&H374&T8993&S102&TPjpg

百度搜素香洲图片: &W600&H450&T8333&S146&TPjpg

百度搜索与谁同坐轩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20%D3%EB%CB%AD%CD%AC%D7%F8%D0%F9&in=1879&cl=2&lm=-1&st=-1&pn=43&rn=1&di=79175443950&ln=915&fr=&fm=result&fmq=***9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3&-1&di79175443950&objURLhttp%3A%2F%2Fimgsrc.baidu.com%2Fbaike%2Fabpic%2Fitem%2F08b68e52608b43120df3e363.jpg&fromURLhttp%3A%2F%2Fbaike.02csq.com%2Fview%2F400037.htm&W200&H132&T10791&S8&TPjpg3、合作探究园林的造园要素

指导学生通过百度知道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园林的造园要素包括哪些方面。百度知道搜索‚中国园林要素‛ http://zhidao.baidu.com/q?word=%D6%D0%B9%FA%D4%B0%C1%D6%D2%AA%CB%D8&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造园要素就是构成园林的主要物质,即园林中引起人们美感的‚景‛的组成,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匾额等。

要素一:山水地形

①水景:百度搜索园林的水体造型,以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为例,介绍园林造型中水多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入大池,形成园林的主体水面。

②山景:以百度搜索园林山石为例,结合狮子山的实例,说明苏州园林中主山多为土山。辅以山石堆叠形成假山。

③桥景:桥在园林中联系水陆交通,点缀水景。

学生活动:‚猜一猜‛,由诗句联想开去:‚二十四桥凝目处,往来人在画面中‛、‚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怎样的桥景?

(‚二十四桥凝目处,往来人在画面中‛指的是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双水

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指的是彩虹桥。)

百度图片搜索:http://image.baidu.com/i?word=%D1%EF%D6%DD%CA%DD%CE%F7%BA%FE%B5%C4%B6%FE%CA%AE%CB%C4%C7%C5&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7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A1%B0%CB%AB%CB%AE%BC%D0%C3%F7%BE%B5%A3%AC%CB%AB%C7%C5%C2%E4%B2%CA%BA%E7%A1%B1&s=0#pn=0

要素二:花草树木

百度搜索苏州园林树木的图片http://image.baidu.com/i?word=%CB%D5%D6%DD%D4%B0%C1%D6+%CA%F7%C4%BE&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学生活动:引导观察园林中常用树木品种有哪些?小组讨论园林树木中使用‚岁寒三友‛的寓意。

要素三:建筑陈设

园林的‚诗情画意‛是造园要素综合造就的。如陈设和建筑小品中处处显现出诗意。

①陈设包括匾额、楹联等。

学生活动:通过百度搜索匾额、楹联等室内陈设图片,讨论陈设的作用。百度搜索园林匾额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4%B0%C1%D6%D8%D2%B6%EE&s=0

百度搜素镇江‚别峰庵‛的门联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2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1%F0%B7%E5%E2%D6+%CA%D2%D1%C5%CE%DE%D0%EB%B4%F3+%BB%A8%CF%E3%B2%BB%D4%DA%B6%E0&s=0

通过提问:‚‘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所联想到室内陈设风格?‛说明室内陈设风格与园林的关系。

②建筑小品是指体量小巧,功能简明,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在园林中起点缀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

学生活动:通过百度引擎搜索建筑小品的图片,欣赏小巧精美的建筑小品。百度搜素‚建筑小品‛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建筑小品

教师:园林中的建筑小品有许多精巧之处。例如,园林的漏窗以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作为花窗装饰。以苏州园林中的漏窗纹样为例:

百度搜素‚漏窗‛图片: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ype=blog&itemid=4072824、拓展探究园林的造景艺术:(重点了解借景的手法)

学生活动:通过百度知道搜索园林的造景手法http://zhidao.baidu.com/q?word=%D4%B0%C1%D6%B5%C4%D4%EC%BE%B0%CA%D6%B7%A8&lm=0&fr=search&ct=17&pn=0&tn=ikaslist&rn=10

学生活动:以本地的园林(泰州乔园)为例,探究借景的手法。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7%C7%D4%B0&in=13420&cl=2&lm=-1&st=-1&pn=20&rn=1&di=101938185810&ln=1899&fr=&fm=result&fmq=***2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20&-1&di101938185810&objURLhttp%3A%2F%2Fi3.dukuai.com%2Fdukuai%2Fpk%2Fgoods%2F2009%2F08%2F27%2Fm_4f6b81ef95fbc6ea.jpg&fromURLhttp%3A%2F%2Fpk.19lou.com%2Fgoods%2F760%2Fgoods%2F15486&W300&H199&T8595&S16&TPjpg

举例:乔园中利用拱门借景的图片。

学生活动: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了解借景及其远借、近借的形式。

百度知道搜索:http://zhidao.baidu.com/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借景&fr=imgt

借景有多种形式,有远借,如拙政园中‚依虹亭‛、‚菏风四面亭‛借园外北寺塔;邻借如利用漏窗,信步间透过一个个窗洞,就能“步移景异”地欣赏到一幅不同的画面等。可见,窗与门在园林构景手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邻或者相对的不同景区可以通过花窗、洞门进行互对互借,‚开窗莫妙于借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百度图片搜索‚漏窗借景‛: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5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2%A9%B4%B0%BD%E8%BE%B0&s=05、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通过强大的百度搜索引擎欣赏了大量关于园林的图片,在合作探究中也了解了园林的造型要素,感受了园林‚诗情画意‛的境界。请同学将非网络环境里获得的图片,比如拍摄的园林景色、创作的风景画等上传到互联网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希望同学们在参观园林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感受园林在咫尺之地凿池堆山,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步移易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效果。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大观园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园林的造园要素

诗词美景配对 山水地形花草树木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为欣赏评述类型,百度搜索引擎为本课补充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图片欣赏数量。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选择关键词、合理使用百度知道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园林的造园要素及造景手法,并利用互联网让直观的景象与园林专业词汇(如‚借景‛)相对应,便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将网络环境外收集到的图片积极上传到互联网,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

作者:丁颖

工作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军中学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二、教学课题

《秋天的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3.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秋雨是钥匙,打开了秋天的门。第二自然段写秋天色彩丰富。第三自然段写秋天果实丰收。第四自然段写秋天里动物、植物准备过冬。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秋雨是丰收、欢乐的歌。课文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以及深秋中多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条件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以“雨”引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你喜欢什么样的雨?

2、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我们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这绵绵的秋雨走进课堂,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秋天的雨图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秋天的雨既清凉又温柔,你们想不想看看作者笔下的秋雨是什么样的呢?

2、多媒体播放秋天景色的画面和课文配乐朗读。(百度搜索)

http://my.tv.sohu.com/u/vw/11517483

3、看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听了刚才的课文朗读,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你们愿意自己读吗?

4、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再次感知。

1、师:秋天多么美好啊!让我们走进文章,走进秋天的大门一起去欣赏秋天,感受秋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的?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请大家一起朗读这三个句子: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四、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一)感悟“五彩缤纷”。(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师问:秋天的雨把这些颜色都给谁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课件。

2、想不想看看这些多彩的颜色和美景呢?(播放秋景课件,显示图片时教师作适当配说。)

(百度搜索)

http://video.baidu.com/v?word=%C7%EF%CC%EC%B5%C4%BE%B0%C9%AB%CA%D3%C6%B5&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3、重点体会,指导美读。

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先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轻声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笔画下来。

(2)反馈: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多媒体显示相应句子及画面.师分别作朗读指导。

4、辨析比较。课件出示句子:

(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2)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学生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一句好,说说为什么?(第一句好,因为“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5、仿写: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

生:秋雨把紫色给了葡萄。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个个火把。

生:秋雨把红色给了苹果,一个个苹果向我们露出诱人的笑脸。

„„

6、秋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谁会运用“五彩缤纷”这个词?

生:五彩缤纷的图画

生:五彩缤纷的衣服

生:五彩缤纷的花朵

„„

7、齐读全段。

(二)体会“气味的香甜”。(学习课文第三段)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1、指名读。

2、你还知道秋天的雨里藏着什么香味?谁能仿照”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来说说?(生:枣甜甜的;葡萄酸酸的„)

3、续写“勾住”。

小朋友们被香味勾住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展开美好的想象,假如你们也在那里,你们会怎么做呢?拿起笔,接着书的第三段后面写一两句话。

4、师:啊!秋天的雨里原来藏着这么多成熟的果实呢!秋天的雨多香啊!我们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朗读。(学习课文第四段)

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是个热心人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在说些什么?同学们,我有个好主意。咱们来把第四段的内容演出来,好吗?

1、怎样把课文中的内容演好?你想演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自主练读课文.)

2、师生互动表演,以演促读。

师:(拿起小喇叭)朋友们,冬天快来了,大家作好准备啦!小喜鹊,你在哪儿呢?

生:我在这儿呢!师:你在干什么?

生:我在忙着造房子呢!

师:哦,你真勤快!那忙吧,再见!生:再见!

„„

2、你们真是出色的小演员。这么快乐的景象,你们想不想大声地读出来呢?那就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一段吧!(课件出示第四段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丰收、欢乐„„)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五彩缤纷钥匙藏着香味吹起小喇叭丰收、欢乐、美丽……

六、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第二、第四自然段。我把阅读的重点指导放在这两个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积累好的的词句。学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的句子、段落,将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小组探究发现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写,开口说(读),想象、表演、欣赏、熟读背诵,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生动。

七、教师个人介绍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

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2.在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天平

谈话: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平?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说明什么?天平有一边下垂,说明什么?

二、展开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天平平衡的情境图,提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 指出: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数值是相等的。2.教学例2(1)让学生看例2,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2)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X +50﹥100 x+50=150 x+50﹤200 2x=200(3)把这四道算式分成两类,怎样分?说明理由.(4)教师框出例1、2中的等式提问:50+50=100与x+50=150 2x=200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x+50=150 2x=200这样的式子,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方程。(齐读两个方程)

提问: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吗?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提问: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50+50=100 x+50=﹥150 x+50﹤200是方程吗?为什么? 提问: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呢?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学生讨论)说明:等式包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总结

1.目标检测 ★题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做题,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列方程的依据。(2)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14 y-28=35 5y=40(3)写一些方程,在小组内交流。(4)完成“练一练”(3)。(5)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题

(1)小红买了一枝钢笔和3枝铅笔,小军买了10枝同样的铅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一枝钢笔的价钱等于()枝铅笔的价钱。

(2)今年妈妈今年是33岁,妈妈比小红大X岁,小红今年3岁。(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3.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1页。4.实践活动 ★★★题

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红重X千克,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小军比小明重Y千克,小军重45.6千克。板书设计:

等式与方程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马说》教案 篇8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

第19课 下载图片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网络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和浏览器使用的基础上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及下载保存图片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建立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百度搜索引擎中图片的搜索方法,理解搜索中的“关键字”的含义。

2、会建立新文件夹。

3、会将由百度搜索到的图片下载到已建立的文件夹中。

4、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良好习惯。

5、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利用百度搜索图片、保存图片。难点: 文件夹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2010年我们国家有一件很重大的事情,知道是什么吗?就是在上海举办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老师这里有好多关于世博会的漂亮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向学生展示世博会的图片(阿拉伯馆、美国馆、英国馆等外国馆,没有中国馆)。

师: 哎,老师怎么把中国馆的图片给丢了呀,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找个中国馆的图片呢?到哪找呢? 生:到网上找。(网络下载)

师:(下载释意)我们把从网上找到的内容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中的过程叫做下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载图片”。板书:下载图片。

2、新授

师: 上节课我们在收藏夹里藏了好多网站,其中有一个叫“百度”的网站,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网站是什么样网站的?它就是专门给我们搜索新闻、网页、图片、音乐等等各类资料信息的网站,我们把这样的网站叫做“搜索引擎”。板书:搜索引擎

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搜索引擎——百度。板书:百度

师:请大家利用浏览器的收藏夹打开百度网站。请同学演示如何通过收藏夹打开百度网站。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下“百度”网站。向学生简单讲述百度的功能(网页、音乐、图片等)和界面(菜单、搜索栏、“百度一下”等)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吧。演示百度搜索图片的操作。(世博会中国馆图片)我们把刚才输入的“世博会中国馆”称为“关键字” 板书:关键字 学生练习

(一)师:看了中国馆的图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啊? 生答。

师:我们国家历史久远衡长,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搜集下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呢? 生:能。

师:请大家以“中国的名胜古迹”为关键字搜索吧 学生开始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 师:你们找到了吗?

生:我发现我们同学找到的名胜古迹真多啊,每个人都找到不同的名胜古迹,有长城啊,故宫啊,等等太多了是吧,那么我们同学有没有知道排在前十位的十大名胜古迹是哪些啊? 生答。

师:我们国家的十大名胜古迹有: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同学们都去过这些地方吗,没去过的话我们就到百度上搜下这十大名胜古迹图片一览他们的壮丽景观吧。

学生练习

(二)搜索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学生开始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发现会找的人。如果都找不到教师提示关键字为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根据老师的描述来猜猜这是一样什么东西。(抢答)

问题:你们每位同学都有,你们天天都带它来上学,它可以装很多很多书。生:书包。

师:你们为什么要把书放在书包里面呢?你们不能捧着书来吗? 生:难带。要用的话很不方便。

师: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把网上下载下来的图片随意放,有什么后果呢? 生:乱,找不到。

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如何在计算机中建一个装图片的东西——“文件夹” 板书:文件夹

师:请同学们分组探究,参照课本88页,怎样在指定地点建立一个文件夹。生探究操作。

评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组,给予“一个五星”奖励。师:下面我们请我们今天的冠军组推荐一名同学来演示如何在E盘建立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的文件夹。

学生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老师在旁边对予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讲解。师:建好文件夹后我们就可以把刚才找到的十大名胜古迹图片保存到这个文件夹里面来了。师演示:以保存长城图片为例。学生练习

(三)师:请大家把十大名胜古迹的图片都找到,然后存到“十大名胜古迹“文件夹中。——学生操作——

五、评价展示

展示学生找的图片。评价操作的效率及熟练程度。

六、总结:

《马说》教学教案设计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马说》教学设计3。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解文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 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马说》教学设计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同桌间互相听读。

(2)指名学生朗读。

(3)全班学生齐读。

四、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六、教师小结。

七、辩论:当今社会还需要“伯乐”吗?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上一篇:西渠完小督导评估校长汇报工作材料下一篇:装饰公司市场调研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