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人甲之视听语言分析

2024-08-14

我是路人甲之视听语言分析

我是路人甲之视听语言分析 篇1

题目:

电影“我是路人甲”视听语言分析

作者:图尔迪麦提·土尔孙(原创)

学号:5142049018

摘要:

一部电影,从讲故事的单个角度就可以看出导演的技术。同样地,作为影视专业合格的学子,怎么分析一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在部分方面能够体现他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对一部影片的理解能力。在本篇论文里,我将会运用大量的影视专业术语:影像艺术、镜头语言、光影色彩及个人“新发现”来分析尔冬升导演给我拍的“我是路人甲”这部影片的视听语言。

关键词:

影像艺术视听语言

镜头语言

蒙太奇

光与色彩 正文 1:影像艺术

电影的诞生使艺术在表达式中更加完美了。电影艺术凭借连续的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表现与再现,通过电影特有的运动性,比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传统的艺术更直接、更全面的表现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影像艺术。

每一部影片在遵循影像的美学特征时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功能。观众通过影像了解一个影片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可想而知:影像最基本的功能是叙事。作为观众,至少能够通过影像了解故事情节、人物造型、导演思想,说明这本电影的视听语言就有了。我也作为观众,通过观看“我是路人甲”,初步证实了这部影片有可分析的视听语言。2: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指在一部影片在讲述故事情节来表现主题时所用到的画面和声音效果。说的具体点,就是把影片分为有声无画面和无声有画面两部分。观众在观看影片时通过这两个部分的语言来确定一部影片在“说什么”。当让啦,由于剧情需要,有些时候可能只有画面没声音或者只有声音没画面的情况,只不过,这也是视听语言的另一种“说法”。

画面是最重要的电影语言。这一点在早期的无声电影时期早就得到证实。当然啦,眼前的现在更是这样的。正如观众所知,科技的发展对电影画面视觉效果的贡献巨大。要是有必要再举一个例子,我就毫不犹豫地说:每一部影片的片名。观众通过画面上展现出来的片名,就知道接下来的时间里在眼前大概呈现出什么类型的影片。可以想象,如果画面不是最重要的电影语言,为什么不用声音来代替呢?这就是视觉冲击力所拥有的直观性、逼真性。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语言里,画面语言也有界定性。

界定性是指画面语言在规定的界限之内有效。电影是通过摄像机把没有边界的世界展现在屏幕上的。由于摄像机的取景画框有限制,摄影师虽然通过简化使画面语言显得明白易懂,但是在表达方面还是使它的意义具有某种普适价值是很难的。所以,声音的加入,使画面语言在叙事、表意、创造美感、渲染气氛上变得更加“清澈”。听觉语言是指影片里观众所听到的语言。听觉语言不像视觉语言那样直观,但是通过听觉语言的参与使它拥有了解说直观性的作用。影片的听觉语言包括人物台词、旁白、独白;动物鸣叫;起风下雨等大自然界天生具备发出声音的万物的语言。因此,这个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听觉语言服从很多科学规则。这些规则在配音、添加音效、制作拟声时显得复杂和无法完全把握。

听觉语言在电影语言里起着重要的角色。这里不能用或不可缺来形容。因为,确实存在一些电影大师,整个影片没有一个听觉因素。不过,我作为这个行业的学者,先把大师排在言外,讨论这部影片:“我是路人甲”。

基本的概念已经在前面说好了,接下来就是结合以上所述的概念,举例这部片子中最有代表性的视听语言,分析这些语言在“说什么”。

这是影片片头的起幅。一片乌黑,没有听觉元素。慢慢画面从黑渐变白。接下来的画面明明不是深夜,何必起幅镜头拍成屏幕全黑?这样的起幅意味着某种理念从“黑”走向“白”。在蒙太奇学说上,这样的处理方式被看作为象征蒙太奇。因为,这个画面除了表示它的直接涵义意外,还拥有更深广的意义:天总会亮,人总会成功...接下来是下面这个画面。由于我是少数民族,看中文片名我看不懂“我是路人甲”是什么意思,当然啦,也不能否定母语为汉语的同胞们第一次看这样的片名时心里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等到我看英文“IAm Somebody”的时候,我才知道影片里的“路人甲”是“某人”的意思。

接下来往下摇的远景镜头落幅在被山围绕的一个村庄。由于地理位置暂时陌生(导演把这里地理位置的介绍安排在万国鹏离家走向横店前网上查看路线的位置),所以看得出寒冷的天气,再加上画面带有的冷色调,画面会给观众带来一股“冷”气。值得强调的是,在这短短的两个镜头里,导演首先用远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在寒冷冬天、然后,来一个房子的全景来进一步交代具体的地点。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出场。

视觉元素的构成因素包括人、景、物、光、色。其中人物是视觉元素的中心。上面的视觉元素中,景、物、光、色都齐了。我们很少讨论某个物或者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人物通过外形、动作等具体的形象来冲击观众视听感官。

既然人物是视觉元素中心,那导演在这里如何安排人物出场呢?

导演在这里用了运动镜头:焦点先定在收银台前的三个女人,说明其中以为是店主另外两位是客户。接着,焦点跟着镜头的运动方向聚焦在墙上的相框上。虽然镜头没有停留在相框上,但是视力好一点的观众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家只有一个孩子。论据都在画里面了。虽然出场的人物在说话,但是画面在“说”自己想“说”的话...到目前为止,人物关系还没建好,主人公还没确定,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的镜头语言(台词)分析: 女:老头子,菜弄好没? 男:来了来了,弄好了。

一般家庭老公(通过这个画面可知两人夫妻关系)看店老婆做饭。在某种意义上,导演想突出这个家庭,女人做主。哪怕这个意思不是导演想突出而是观众自己发现的,值得夸赞。

上面这个镜头,如果观众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可能跟着焦点要么以为重点在三个老头吃东西要么以为电视机里的画面。通过之前的几个镜头,还不能完全证明有以上这类观点的观众完全错了。其实重点在前景的背影身上。不信,看下面这个镜头:

这个镜头:背景和前景同样虚化,焦点在中景。其中女人头部被切掉。导演的意思是不是:这个青年是视觉中心。当然啦,观众也不这么不懂事,但是作为导演,必须不懂事的观众也考虑在内。所以说,这个镜头才是说明了前一个镜头的重点在正在看电视的这位青年上。那,前一个镜头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来一个“虚”的焦点呢(焦点不在人物上面)?意思就是,在这个老人们只注重吃(图6中,两个人的眼睛盯在正在吃东西的第三个老人。不然,导演何必续拍正在吃东西的人从用筷子夹紧菜到把菜放进嘴里的整个阶段的动作呢?还有,对面两个人物眼神只对着正在吃东西的这个老人,为什么不去看一眼电视机呢?再说啦,电视机里放映的是抗日战争片,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这种题材不是必看类型的影片吗?)的“小空间”这个青年被忽略...当然啦,这个镜头结合前面两个室内镜头完全说清楚了人物在空间里的具体位置。

接下来这个女的过来,双手放在这位青年的肩膀,微笑地说: —怎么不出生呢,就知道看。

男的继续看电视,接着画面上满屏幕都是电视机。

女的动作足够证明女的跟这位青年是母子关系;电视机以全景的面貌出现在银幕上的镜头跟上一个这个青年集中注意力地看电视的镜头在叙事上说明了房间人物之间的部分关系。接下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当然啦,这里离不开听觉元素在叙事上的解说功能: —唉,你看你看,打鬼子还用上了轻功了你看

这时房间里的共同话题转移到电视机里的内容了。导演通过两个镜头把房间内各个人物的各个说法一个接一个“说”出来了。言下之意是,这些老一代不懂电影特技,各说各的...就这样,说道最后,不小心把“关键词”给说出去了: —唉,小鹏 —恩

—你拍戏的事怎么样了?差不多了吧?

话还没说完,导演在这里插了一个镜头:父母两人带明显脸部表情的近景(近景的作用:通过演员的脸部表情表现心理、内心世界)。这幅画面里,虽然“差不多了吧”是别人说的话,但是结合此时的画面内容可知:其实,答案就是拍戏的事差不多了(视听语言的相互支撑)

通过一段“闲聊”之后,他们的共同话题越来越接更具体的某些词上,比如上面这个画面中所提到的“斯坦尼基什么”,要不是有知识的影视专业人士,观众也很难搞清楚他们到底在说什么。当然啦,为了体现有知识的影视专业生的身份,我想在这里补充一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他所创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要是观众知道他是经典的人生巨著“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作者,导演在这里没必要以开玩笑的方式缠绕一个人物的名字。接下来的对话就围绕着青年人万国鹏的影视梦展开的。多人对话从各个方向汇聚到一条线上是不是影片的主题就定下来了?答案是:是的...接下来的故事围绕着一个乡村年轻人带着影视梦来到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发展的。这个叫万国鹏的青年来到横店之后遇到各种麻烦,但始终保持微笑面对困难的他慢慢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横店这个地方,其实有影视梦的不仅仅是万国鹏这一个人。所以,在这条路上奋斗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对,这里人有同样一个梦—从小的演员做起,在演员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似乎在找办法成为横漂成功模式的一个分子,也听别人说曾经有过这样的人物(在食堂里看电视时,女主王婷给万国鹏说自己的前男友因为颜值高而走红。作为观众,这个是可信吗?)但是,实际上,这里对每个人很不公平: 比如,王昭颜值高,做人偷懒,却上镜的机会比别人多(不用细说); 覃培军常被导演嫌他丑,做事积极,书读的不多,但知道名人名言。这种在同一个路上不同人物的对比也有一个最经典镜头:

拍戏没饭吃、得不到每一个演员应该得到尊重、被导演乱骂加上低着头道歉...魏星在拍戏时由于常跑在水中化妆给卸了,给化妆师说想要补妆,却被化妆师说的:拍全景拍不到脸打击了一顿。虽然化妆师的话显得有道理,但是电影毕竟作为一种艺术,应该多着重表现细节。再说了,真心想演得逼真一点的魏星角色要是你,你会在谁的角度去理解...自尊心再高尚的你,在这种情绪下,被副导演看不起: —要是你走红了,我他妈是一条狗。

要是你不是像魏星一样有骨子的人,你肯定说不出来下面的这句话: 我就是不走红,你还是一条狗...其实,魏星说的这句话是说给那些不尊重小演员的“副导演们”。结局,副导演让阿宽来演魏星的角色。上面画面是魏星慢慢走着而阿宽跑步走超过魏星...关于魏星做人做事,导演用了象征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魏星这个人前后变化的很大; 好久没动过的钟和魏星上义乌方向的车时跟着音乐节奏旋转的钟

上面的跳舞的这个画面色彩变化很明显: 首先黑白的画面—象征着现实与梦想;

然后画面色彩丰富多样—跳着跳着走进内心世界忘记现实中的自我

最后还是回到现实中的自己

影片在这里通过人造光足够地体现了色彩变化对视觉体验带来的效果。当然啦,要是观众能够进一步地发现轮廓光所表现的魅力,那演员精彩的舞蹈在广中所形成的轮廓会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除了人造光,导演也用了自然光来提高影片的艺术感:

在情节的发展方式上,影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比如: 万国鹏与王婷、凯哥家庭、魏星与女朋友、各种剧组在横店拍戏。最终谈论一下片尾的镜头。镜头从两个新人开始聊天的画面慢慢摇到空中去,整个画面里的人物显得越来越小:

这个镜头与片头的镜头呼应,完美的结束。我作为观众对影片的评价是:还原了真实生活。

我作为专业学子对影片的评价是:主题好,但是艺术表现弱了点。我作为有影视梦的追梦者:生存是基本,梦想是存在的价值...

上一篇:心中有一道风景作文下一篇:竞聘网建办管理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