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2024-09-17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共6篇)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篇1

《证据法学》在线作业三

一、问答题

1、在英美法系国家中,主要存在的证据规则有哪些?

答:(1)相关性规则;(2)传闻证据规则;(3)任意性自白规则;(4)非法证据排除规则;(5)最佳证据规则;(6)证人的特权规则;(7)交叉询问规则;(8)补强证据规则;(9)推定;(10)法认知。

2、证人的资格条件有哪些?

答:(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3)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况的人;(4)由于证人是以知道案件情况为特征的,具有不可代替性,因而绝额定了证人在刑事诉讼中占有优先地位;(5)证人只能是公民个人,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不具有证人资格;(6)刑事诉讼中的见证人,应视为特殊的证人。

3、如何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答:(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的三个阶段,(感受、记忆、陈述),判断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4)审查认定证人的品格、操行对其证言是否产生影响;(5)审查判断证人的作证能力;(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

4、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有哪些?

答:(1)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2)行政赔偿构成要件的事实;(3)行政诉讼程序事实。

二、思考题

2007年7月27日,75岁黄老太在刷医保卡时意外发现,7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依照有关政策规定,退休老人被停发社保费,唯一的可能就是领款人已经过世。可是黄老太明明活着,为什么社保费说停发就停发了呢?为此,黄老太向社保中心反映情况,被告知要到街道开具“未死亡证明”。对此,她有些难以接受,“我明明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去办什么‘未死亡证明’呢?”无奈,黄老太只好到黄华路街道办事处开具了证明,此后手持此证,开始往返奔波于多个政府部门之间。

试分析本案中社保中心要求黄老太开具“未死亡证明”的做法,违反哪些证据法原则?

答:违反了事实就是原则,坚持事实就是原则要求司法工作人员等既不能凭想当然、主观臆断,也不能先入为主、偏听偏信。无论是片面强调查明案件事实真相,还是片面追求形式真实,都是有悖于事实求是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

1、甲、乙、丙三人于1997年1月5日共同盗窃塑料薄膜,价值5000元。案发后乙、丙二人逃跑,甲归案并如实陈述了三人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乙的妻子和丙的姐姐分别向公安机关陈述了甲、乙、丙三人于1月5日晚到乙、丙两家窝藏赃物的经过和赃物的外部特征。根据乙妻、丙姐的陈述,公安机关查获了赃物,所获赃物同失主的陈述和被告甲的供述相互印证。

请问:指出本案证据分别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答:甲的陈述属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乙妻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丙姐的陈述是证人证言;赃物是物证;失主陈述为被害人陈述。直接证据有:甲的陈述、乙妻的证言、丙姐的证言。间接证据有:失主的陈述、赃物。

2.案情:原告李德华与被告严庆菊结婚后于1981年1月30日生一女儿李萍,并共同抚养。1993年12月,双方因感情破裂由法院判决离婚,李萍由被告严庆菊抚养,原告李德华每月支付抚育费130元并负担李萍的学费。1994年12月8日,李萍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会友谊馆观看演出时因火灾遇难身亡,新疆石油管理局给李萍的亲属支付赔偿金70000元、丧葬费6000元、奔丧费4000元,共计80000元。在处理李萍丧事过程中,原告李德华实际支出丧葬费用2700元,被告严庆菊给付原告现金1000元,并购买了部分丧葬用品。此后,原、被告因对石油管理局支付的赔偿金和丧葬费的分割发生争议而诉讼到人民法院。另,被告严庆菊系1995年5月被招为新疆石油局测井公司工人,工资收入较低。此前其无固定工资收入。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证明人证实双方当事人共同抚养李萍的证言。

(2)法院准许双方当事人离婚并确定李萍随严庆菊生活、李德华承担部分抚育费的民事判决书。

(3)石油管理局支付给李萍亲属80000元赔偿金的证词。

(4)法院调查和庭审笔录。

请问:根据本案,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为什么?

答:(1)本案的原始证据有: 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和证明人的证言均来源于有关证人的行为或亲眼所见,来源于案件事实,因而属于原始证据。

(2)本案的传来证据有:离婚与抚育费的判决书。它非直接来于本案事实,而来源于对案件事实认定基础上对法律的适用。

(3)本案的言辞证据有:石油管理局的证词和证明人证言都属于证人证言。符合言辞证据的特证。

(4)本案的实物证据有: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属于书证的范畴,它是以实物形态存在和表视形式存在的证据,因而属于实物证据。

(5)本案的直接证据有:石油管理局支付给李萍亲属80000元赔偿金的证词,能够证明原、被告双方得到了赔偿金及其数额 ;证朗人证买双方当事人共同抚养 李萍的证言能够证明原、被告共同抚养李萍的事实,是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篇2

题目:根据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重要科学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

浅谈科学

一、科学精神的简明定义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科学本来是一种研究掌握自然规律以及造福人类的一种创新活动,但是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自然界的规律无穷尽,为了更好的创新,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永远谦虚好学,知难而进。

人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无止境,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求真务实,不能浅尝则止,要不断推敲,得寸进尺,不断深入,才能有所发现发明。但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堆积如山,危险也在所难免,所以科学精神是一种需要有诚心、善良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特殊勇敢精神,改善民生是最终目的,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但也要明白任何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努力的基础上的,同时自己的诚心也会为后人树立伟大精神,指引后人前进。

钱学森树立的载人航天精神也正是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伟大精神的一种完美体现。科学精神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

1、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

2、实验取证的严谨精神;

3、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

4、互助共进的协作精神;

5、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

6、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

三、科学精神的主体

1、形成科学精神的主体

著名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人员是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主体,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科研实践和科学成果展现出崇高的科学精神。同时,我们不要忽略其他社会成员在科学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和法学家(司法人员)等等。

2、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

人生的两大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社会广大成员都是弘扬科学精神的主体。弘扬科学精神、远离迷信愚昧,益于美好生活。

参考答案2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类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增强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社会活动,也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人类科学化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特别需要注意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幼教工作需要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而科学态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取得。我觉得正确的教育科学态度能够反映科研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意义及特有的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并体现着研究者献身科学的精神。

科学研究既是崇高的、伟大的工作,又是平凡的、艰辛的劳动。那些在科研领域中取得过伟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对科研的价值和意义、科研工作特有的规律性以及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促使着他(她)们在科研工作中表现出了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因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了好的教育科学的态度,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就能获得真实的研究材料。客观地认识事物,客观、详细、全面的获得研究材料,是科研工作在确定研究课题后的中心工作环节,是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的前提和条件,从客观事实中去发现客观规律。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在研究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科学研究活动是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与繁杂而精细的操作劳动的高度统一。客观详尽地占有事实和材料固然不易,而从事实和材料中做出正确的理论概括更是非常艰辛的。居里夫妇在完成了历时四年多、近6000次的实验后,惊讶地发现他们并未得到预期的“大约有一小撮盐那么多”的纯镭。面对这意外的结果,居里夫人凭着锲而不舍、冷静客观的科学态度,终于以“或许只是量的问题”

这种正确的理论认识完成了他们的伟大发现。有了科学的态度,才能勇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每当辛勤研究的成果从研究者的思维中脱胎而出的时候,研究者在庆幸和珍惜自己成果的同时,总难免对自己的成果产生沉醉和偏爱之情。这时,需要研究者用冷静、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控制这种沉醉和偏爱之情的膨胀,否则,就有可能自我堵塞进一步认识真理的道路。而那些卓有成就的研究者们总是在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并尽力将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和验证,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求更新、更有价值的突破。我们应该做到:一、科学开展理论教育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科学认识的结果,它是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理论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变化规律的系统化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客观现象、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定律、科学假说、运算公式等构成要素。

科学理论教育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科学理论教育包括客观现象的获得、科学事实的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对科学假说的验证、形成科学概念、建立理论体系过程。科学理论教育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理论知识,使他们系统地掌握某一门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科学理论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等),为形成科学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刻的思维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定律、定理等知识,形成该门科学的体系结构。把握该门科学的学科思想,为灵活运用该门科学知识打下基础。二、科学开展思想教育

科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人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思想教育就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去认识客观世界,奠定遵循客观规律来改造世界的基础。进行科学思想教育,一是要使他们认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的客观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各门科学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它的发展变化规律;二是使他们知道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即使有一些客观现象人们暂时还不能认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将来人们总是可以认识的,使他们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三是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使他们逐步体会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过程的无限性和阶段的有限性,领会科学理论的相对性;四是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是全人类第一重要的任务;五是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等等。只有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思想,达到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科学开展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活动主体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所使用的主观手段。它是人们揭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用工具。

按照科学方法适用的普遍性,目前人们大体上把科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别领域和学科中采用的特殊方法,如化学中的比色法、光谱分析法和层析法,生物学的解剖法等;二是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它包括感性认识阶段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理性认识阶段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统一、假说与理论等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抽象等方法;三是适用于所有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主要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以及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必然与偶然、个别与一般等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另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等现代科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与科学理论知识相比,科学方法知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科学方法教育也是教育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向学生有意地传授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在科学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科学认识问题。由于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理论的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具备了获得科学知识的本领,因此掌握科学方法往往比掌握科学理论还重要。另外,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动的方式,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使自己的科学实践活动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增强科学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科学实践的盲目性,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注意实验,注重研究过程。只有在科学实践的活动中,通过使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才能有效地理解科学方法。

四、科学开展态度教育

态度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科学态度是更为具体的态度,它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按照目前人们的认识,科学态度的外延包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关心社会关心环境、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等内容。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态度不仅仅是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稳定行为倾向,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迁移到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能否用科学态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可以成为判断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独立思考追求新知、谦虚谨慎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很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科学态度也是学生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态度,才能从周围的客观世界发现问题,并努力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因此,理科各学科的教学大纲几乎都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五、科学精神教育

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应当具备的基本精神。它包括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

客观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承认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的存在,承认科学理论是对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自觉地避免主观意志对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的干扰,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原理,克服唯心主义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理性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各种自然现象的内部规律,追求合理性或合规律性,使感性的、经验的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它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克服经验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实证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把科学实验看作检验理论和学说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本身又要求可以重复,不受认识主体特性的干扰,它是要求人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把科学实验作为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创新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不受现有观念和成果的束缚,把追求新知作为根本目的。创新精神的实质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遵循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科学精神能够体现科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也能够决定科学工作者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工作作风,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对于从事科学活动、使用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目标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科学开展道德教育

科学道德是从事科学活动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包括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团结协作、热爱科学、勤奋进取、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等内容。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是最基本的科学道德,可能也是科学家们普遍承认的一个科学道德观点。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报道研究成果时,作者对他所参考利用的前人成果以及任何曾经实质上为他研究提供过帮助人,有责任给予应有的肯定和感谢”。把别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窃为已有是最不道德的行为。在科学活动中能与他人团结协作也是很重要的科学道德。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不是科学的启蒙阶段。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个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更多的科学项目都需要科学工作者的集体合作。团结协作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注意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八、科学开展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东西,审美观念是人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从科学研究的对象到探索过程乃至研究手段都浸透着丰富的审美内容。

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就是非常美的,山峰河流、森林草原、岩石矿藏、花鸟虫鱼、奇特现象等自然景观都给人无穷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均衡对称的美学构成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守衡、和谐、韵律、节奏的无穷变化不仅给人以稀奇的美感,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研究欲望。科学探索过程磨砺人的意志品质,规范人的行为,造就了科学家百折不回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美的心灵。科学探索成功的由衷喜悦更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高级审美享受。正如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当你终于确实明白了某件事物时,你所感到的快乐是人类所能感到的一种最大快乐”。科学探索过程中奇思妙想、科学公式的简洁明了、科学理论的严谨乐章胜过和谐优美的旋律。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好审美教育的材料,使它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也要以自身的形象美、语言美、板书绘画美等来陶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审美享受。

综上所述,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科学理论知识的的教育,而且也是系统地传授各方面科学知识的素质教育。虽然上面把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分八个方面来计论,但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它们还是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际上有一些问题也很难把它确切地划分到哪个方面。如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奋进取、爱护环境等,都可以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等不同角度来认识它。本文分论的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更多内容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文中对教育科学研究各方面内容的探讨显得不够深入,还有待于通过专题学术讨论争鸣来完成。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篇3

《比较教育概论》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美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不力;

(2)中小学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3)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私立学校;

(4)学生中问题较多,如吸毒、酗酒、暴力、两性关系混乱等问题都很严重。

2、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政拨款匮乏、教育经费紧张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困境。

(2)教育领域的法律文件不完备,既有的法律标准也经常不被执行,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的一个特殊难题。(3)教师人才流失严重,从教人员趋于老龄化,致使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严重的人员危机。

(4)教学秩序混乱,普通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成为巨大的社会震荡带给俄罗斯教育的一种必然冲击。

3、简析德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前儿童教育重视不足;(2)对学生缺少纪律教育;(3)对学生的在校辅导时间不够;(4)学生分流过早;(5)高校缺少自主和活力;

(6)对非德籍外国学生的同化措施不力。

4、概述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1)努力发展综合课程;(2)日益重视道德教育;(3)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4)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技术教育。

5、概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萎缩的趋势;(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3)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4)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特点,加强普通教育,拓宽专业,以职业类或职业面代替狭窄的专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从国内外中等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出发,分析并阐述其发展趋势。

(1)由教师单向活动转向师生双向活动;(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4)教学方法的个别化趋势;

(5)在教学手段上,各国广泛使用现代科技设备。

2、试述日本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作为我们的领国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教育模式,在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日本重视开展游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 ,成为了日本教育的特色。日本实践注重使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注重运动性游戏对儿童的意义,强调人格、身心整体发展。在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为儿童创设支持性环境和心理气氛,而不是处处监督设防、管制、防范日本教师多以伙伴身份出现,师生之间无距离感教育指导以隐性间接方式为主,引导儿童在游戏和自然真实生活中学习,使之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影响与感染,而不是硬性灌输、说教。日本较注重以孩子为主体,教育适合其自然天性值得我们思考学习。结合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在教育基本理论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基础上,着重挖掘日本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代价值,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并剖析这些经验对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其次,结合对当前日本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探求解决我国幼教问题的最佳途径,为推动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对策。

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以儿童身心自然和谐发展为本,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中国教育在立足本土化的同时,也应该致力于吸取先进国家的教育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扭转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偏差,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必须尽快走出原有的教育误区,走上改革创新之路,与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接轨。

3、试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目前我国高教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略述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从萌芽起步到如今的基本成熟已经有一百四十年历史了,它的发展和中国革命及改革进程是密切联系并且互相促进的。新中国成立后,高校院系调整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那时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维持精英教育的状态,高校每年录取人数很少,相应的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都很少。那时候只要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捧到了“金饭碗”,上学不用花钱,毕业后统一分配,根本就不用担心工作问题:担心了也没用,因为身不由己。在一个相对没有压力、也没有如今这么多电脑、电脑游戏和即时通讯工具的情况下,大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的精力投向了专业学术的研究,投向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投向了通过广泛接触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而对自身品质的塑造,投向了体育锻炼等等这些今天的很多大学生都将其看作已成为历史的活动。如今,这群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有的是学识渊博、声名远播的专家学者,有的是信仰坚定、德才兼备的政界通才,有的是精敏务实、锐意进取的商界巨子,是他们支撑着整个国家机体高效率地运转。

二、解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的可行措施

这些想法萌芽于我大学时感受到的当前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端,当时我便有意识地去观察我们生活的点滴,积极思考解决方法,如今有了科学发展观做理论基石,这些想法逐渐系统化。总体来说就是:以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调整,使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趋于和谐。

(一)全面削弱英语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影响力

目前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一般的本科院校都要求过四级方能毕业。为了找工作时更有底气,大部分同学还想考六级,因为很多用人单位都以此作为筛选应聘者的理由。这一学基本上就是三年半。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人选择了考研,而英语成为这条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无数人因为英语成绩差而折戟,因此大部分人把复习的一半时间用来学英语,寝食难安,最后还是收效甚微。至于非专业学生考“雅思”、“托福”、“托业”者更不用说,英语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专业课变得根本不重要了。

1.承认当前外语有其重要性,中国需要有大批熟练掌握外语的专业人才去承担外事工作,同时也承认天赋、兴趣和理想的个体差别。方式是进一步扩大专业外语学习人员队伍,让有兴趣、有天才、有这方面追求的人去专门从事外语学习和培训,严格考核制度,做到外表和内涵兼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2.取消非专业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取消大学英语必修课,让英语等级证书彻底失去其基础,是给非专业学生的全面解压。取消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考试,必要时可将其列入参照。高校省出来的英语教师可将其全部投入专业教育,实践证明,英语专业课堂越小越好。另外,可开设英语选修课,增加其密度,全面吸收有兴趣者。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方面浪费时间已经太多太多,应该激变、大变,渐变和小变都会造成极大损失。

以上两条基本上就可以解决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只是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协调质量度的关系,争取做到不偏不倚。

(二)再建汉语的主体地位

对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在浪费时间,学习汉语才是受用终生的。所以国家应该有步骤地从制度层面进行建设,倡导大学生学习汉语。我的具体意见如下:

建立“大汉语”,其中包括汉语的各个分支,如古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公文写作、演讲等等,是为《大学语文》课。精编教材。原则上所有中国在校大学生均须修习,学制三年,密度如现在的英语,使其和学科专业基础课一同成为大学课程的主干,体现汇通思想和系统原则。强化考核,增大考核难度,分出等级,列为各种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尤其是研究生考试,以使大学生能够把写英语“八股”的时间和耐心拿来写带有思想感情和和谐韵律的优质汉语文章。培训教师,使其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能够以自身知行观影响学生,做到文质兼顾、知行合一。

我始终相信中国智慧和传统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对个人生活质量还是对国家集体家庭的更好发展都能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通过合理有效的汉语学习,使当代青年提高母语应用能力和信息的接收、处理与传递质量,同时科学吸收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用以塑造自身并提高行动能力,最终肩负起传承和宣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我相信如果我的想法可以实现,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又会听到晨曦中传来那一声铿锵的“少年中国”,伟大祖国生机勃勃。

(三)转变政治理论教学方式

政治理论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指导思想,它是比民族遗产更具说服力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科学的科学。一个人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便捷的途径便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此,中国高校有意识地强化“两课”教育,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但是,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是很不成功的,可以说是事倍功半,主要表现在:许多同学对该课程的设置很不理解,有抵触情绪,认为从小学就学《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政治又到大学的“两课”,反反复复无非就是为了搞思想灌输,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教给他做人做事的正确方法,是为了他好,使得他们从心理上陷入了被动;学习效果完全用分数衡量,追求“60分万岁”;虽然都经过了学习,但大部分同学依然没有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精神萎靡不振,和没有学习过是一样的效果。

(四)强化专业技能教育

学生在大学以前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本科以后,主要任务就应该是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的积累与培养。现在这一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共同作用,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习效果完全用分数去衡量,成绩优异者追求奖学金,成绩平常者只是要不挂科;大部分同学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最终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多少了解,只能到工作以后再补课;实践能力差,甚至无法胜任实习工作,高分低能者比比皆是;所学知识陈旧,掌握知识僵化,无法灵活应用。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校本身的完任务心理严重,对学生仅仅要求分数,缺乏人文关怀和灵活务实的培养策略;二是专业学科设置有问题,不切合实际;三是硬件赶不上,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四是师资力量不符合需求,大部分老师没有真正参与过实践。

(五)加强高校体育培养改革力度

1.注重宣传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和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投身于体育锻炼这一和每个人密切相关的活动。我们高校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2.加快、加大体育硬件建设。身体是本钱,世界上如霍金者很少,也不会有人希望成为第二个霍金,我们更希望成为健康的智者。高校引导学生体育锻炼的一大引擎便是增加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正规标准场馆的同时也能开拓多形式的强身项目,免费开放,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我们常常苦于偌大的校园没有一张乒乓球台,校体育馆中的设施全部高收费,大多数被教师占领,这并不比中小学的水泥台强多少。

3.采取强有力措施敦促大学生早睡早起。这个工作很难做,传统方法是控制熄灯时间,但是效果很不好。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配合大量的宣传和说服工作,这就需要一线的辅导员多费心、多跑腿了。

4.增加体育课时。高校每周应该有四节体育课,上课形式可以基本维持当前状态,开展分类体育,但须把每项工作做到实处。依据亲身体会,高校体育课还是比较有效力的。

5.高校应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赛事。现在各高校的运动会均被专业运动员所垄断,其他学生全被排斥,仅仅是看客。运动会目的也全部功利化,仅仅是为了“荣誉”而战。高校要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必须在校园内的大小运动会中清除专业运动员,培养其参加重点的校际比赛,而让“平民学生”成为校园各层次运动会的主角。运动会的形式和层次也应该多样化,以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

为了切实改变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现象,就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点滴上下功夫。高校体育锻炼改革责任重大,不可疏忽大意。

三、补充说明及结语

以上五点远未尽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问题的各个方面,我的初衷也只是对必须速变、可操作性强的方面加以论述,难免有疏漏和不圆满之处。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篇4

《小学数学教学法》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数学的严谨性: 是指数学中每一个定理、定律都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得以成立。2.数学的形式化: 所谓“数学形式”,就是用特定的数学语言,包括数学的符号语言、图象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空间结构和数量关系,即具有相对固定样式的数学概念、法则、结论 3.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是指为达到数学课程目标而选择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问题,以及安排和呈现它们的方式。一定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有相应证。4.数: 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代表数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等统称为记数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数通常出现在在标记(如公路、电话和门牌号码)、序列的指标(序列号)和代码(ISBN)上。在数学里,数的定义延伸至包含如分数、负数、无理数、超越数及复数等抽象化的概念。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要有效地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教师需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要具有人本意识。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 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 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人本意识,不是把学生当作我 们教学的对象,而是当成与自己平等的数学学习的伙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尊 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求,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性。(2)、要具有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必要的数学专业知识与理论是小学数学教师学 科素养的基础。教师对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应该懂得其来龙去脉,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这样,在 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

(3)、要具有语言艺术。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图 形、数学文字都是数学的语言。有学者认为,数学语言是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这就说明数学语言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精准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严谨的 运用数学语言。不仅如此,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地使用数学 语言的习惯。除此以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因为教师 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4)、要具有的创造性。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 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创造能力。如果一个数学教师只会拿着 教材照本宣科,那这个教师就没有创造性,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

(5)、要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数学的教与学组成一个系统。如果这个系统是有序 的,其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其教学效率就低。教师的管理水平就体现在对教与 学这个系统的调控,使之始终保持有序。要提高这种管理水平,教师就要加强教 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控制论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的学习。2.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1)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深化课堂学习。由于课外活动不受大纲教材所限,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拓展所学。如数学讲座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史的知识,还可以介绍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理解。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外数学活动以实践活动为主,活动中学生是主要组织者,需要积极动脑、动手,因此对学生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十分有利。

(3)培养学习兴趣。数学家攻克数学难题的顽强精神,数学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数学所蕴含的奇异美、深刻美、简洁美等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学趣味竞赛,数学游戏,数学园地等等,都会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3.从优化的角度设计课堂结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力求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佳组合,力求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得到最佳组合。

(2)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其目标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课堂教学结构应全面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目标向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全面性过渡。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由“让我学”到“我要学”转化。通过为学生设计“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3)变信息的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教对学的促进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4.教师应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创造性的应用。

(2)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去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比如,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课件、搜索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利用电化教育设备,录制声像材料以辅助教学等。

(3)教师要把目光由校内转向校外,充分利用大自然、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等场所,寻找合适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班级仍然保留。

(2)小组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活动而组建,期限一般为几周或一个学期。

(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主要根据完成的学习任务划分,一般以2---6人为一组。(4)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或活动能力上并不“同质”,一般是把程度不同的几个人安排在一组,便于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扩大教育能量。

(5)小组活动结束时,都要进行讨论、总结,并向教师汇报。

(6)由教师设计并组织小组学习,并经常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和督促,随时解决小组中遇到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1992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相比的主要变化。

(1)数的认识方面的变化。对于整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认识和感受大数的要求,“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估计”。《大纲》的要求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标准增加了负数的认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和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大纲中没有的内容。(2)计算的内容与要求上的变化。整数计算的要求:对于加减法,《大纲》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四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标准》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对于乘除法,《大纲》要求,“笔算乘除法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标准》要求,“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在分数计算、四则混合计算、估算方面,《标准》的要求也有所变化。

(3)珠算与计算器。《大纲》要求,“认识算盘,掌握拔珠方法,会珠算加、减法”。《标准》没有对珠算提出要求,对计算器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怎样理解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贯彻的?(1)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学过程中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同时把形象的知识抽象化。

(2)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采用多种直观手段;

②充分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

③注意及时抽象,并再回到具体中去。

3.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要领。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具有一定的可测性。教学目标要覆盖面广,既有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同时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在知识、技能、能力的表达要求上,尽量采使用获得性或行为性动词。

(2)教学内容合理恰当。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作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方法灵活实用,具有启发性。根据具体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具有启发性,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流,让学生自己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同时照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4)教学组织具有条理性、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教师应有条理地组织课堂教学,事先周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如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手段等等。语言既要科学准确,又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并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教学效果好的重要标志就是没一个学生是否都有收获,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四、实例分析(共20分)

1.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请从新课程的角度分析这一案例。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自己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会计制度考核作业 篇5

会计制度设计的程序是指形成会计制度应遵循的顺序和步骤。要实现会计规范合理而有序的实施企业会计活动,必要的会计制度设计程序是基础。会计制度设计程序既要满足会计制度设计范围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又需顾及会计制度设计方式。会计制度设计通常是由指定的机构以特有的组织方式来完成的。指定机构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特有的组织方式指企业以自行设计、委托设计或联合设计的方式建立机构并实施具体设计。从会计制度设计实践角度看,联合设计作为首选的可能性最大。

会计制度定制的前提包括制定的目的和依附、实施范围和要求。其中目的和依据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主要前提。在制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时,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和依据可以表述为:“为了加强企业会计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特制定本制度。”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和对实施企业的要求是会计制度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期末作业考核成本会计 篇6

1、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D)

D.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2、生产过程中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损失,不包括(D)D.实行“三包”损失

3、基本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应记入(C)账户的借方。

C.“制造费用”

4、“废品损失”账户月末(C)

C.一定没有余额

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适用于下列产品:(D)

D.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6、某种产品的各项定额准确、稳定,其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应采用(A)

A.定额比例法

7、在产品完工率为(D)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例率。

D.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

8、下列方法中属于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是(D)

D.定额比例法

9、在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情况下,如果管理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A)

A.分批法

10、选择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是(B)B.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分配制造费用时,可能借记的账户有(DE)

D.“基本生产成本”

E.“辅助生产成本”

2、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ACDE)

A.可能有月末余额

C.可能有借方余额 D.可能有贷方余额

E.可能无月末余额

3、可修复废品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包括(AC)

A.经过修复可以使用

C.所花费的修复费用在经济上合算

4、下列各项中,可用以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有(AB)

A.按所耗实际费用计算

B.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5、在确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B.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C.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D.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6、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而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正确与否取决于产品完工程度的测定,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AB)

A.按50%平均计算各工序完工率 B.分工序分别计算完工率

7、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适用于(BCD)产品

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产品成本中各项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多 D.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

8、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有(ABCE)

A.定额比例法 B.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约当产量比例法

E.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9、成本计算方法应根据(BCD)来确定。

B.生产组织的特点

C.生产工艺的特点 D.成本管理要求

10、下列方法中,属于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DE)

D.定额法

E.分类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制造费用采用的所有分配方法,分配结果是“制造费用”科目期末没有余额。(×)

2、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都应在“废品损失”科目的借方进行归集。(√)

3、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4、在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的企业中,停工期间发生的属于停工损失的各种费用,直接记入“制造费用”和“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分散反映。(√)

5、约当产量比例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小,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其他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6、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时,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7、直接分配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等都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8、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

9、定额比例法下,原材料费用按原材料费用的定额工时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10、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而不能单独使用。(√)

四、简答题

1、简述废品损失的计算方法及废品损失的范围?

答: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2、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为了适应各类型生产的特点和不同的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从而有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1)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采掘、发电等;也可用于管理上不需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如水泥厂等。

(2)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械制造、船舶制造、修理作业等。

(3)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如纺织、冶金等。

五、计算及分析题

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计生产工时25000小时,其中:甲产品5000小时,乙产品10000小时,丙产品10000小时。本月发生各种间接费用如下:

(1)以银行存款支付劳动保护费2700元;(2)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元;

(3)按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福利费;(4)车间消耗材料1500元;(5)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2000元;(6)预提修理费1000元;(7)本月摊销保险费800元;

(8)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运输费)转入1400元;

(9)以银行存款支付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及其他支出等共计1890元;(10)采用生产工时比例法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发生和分配的会计分录。

(1)借:制造费用

2700

(2)借:制造费用

4000

(3)借:制造费用

560 贷:银行存款

2700

贷:应付工资

4000

贷:应付福利费

560(4)借:制造费用

1500

(5)借:制造费用

2000

(6)借:制造费用

1000 贷:原材料

1500

贷:累计折旧

2000

贷:预提费用

1000(7)借:制造费用

800

(8)借:制造费用

1400

(9)借:制造费用

1890 贷:待摊费用

8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1400

贷:银行存款

1890(10)分配率=15850÷25000=0.634 甲产品应承担制造费=0.634×5000=3170(元)

乙、丙产品应承担制造费=0.634×10000=634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3170 ——乙产品(制造费用)6340 ——丙产品(制造费用)6340 贷:制造费用 15850

2、某生产车间本月在乙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68元;已完成的定额工时共计12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燃料和动力1.5元,工资和福利费1.9元,制造费用1.10元。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作价120元以辅助材料入库;应由过失人赔款80元。废品净损失由当月同各种产品成本负担。要求:(1)计算不可修废品定额成本;(2)计算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

(3)编制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残料入库、过失人赔款和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本题15分)(1)原材料:68×10=680(元)

燃料及动力:120×1.5=180(元)

直接人工:120×1.9=228(元)

制造费用:120×1.1=132(元)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680+180+228+132=1220(元)(2)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220-120-80=1020(元)

(3)结转废品定额成本的账务处理:

结转废品净损失的账务处理:

借:废品损失 1220

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020 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20

贷:废品损失 1020 残料入库及过失人赔款的账务处理: 借:原材料 120 其他应收款 80 贷:废品损失 200

3、某种产品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该月完工产品140件。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500元,加工费用2000元。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1)第一工序的完工率=70%×50%=35%

第二工序的完工率=70%+30%×50%=85%(2)约当产量=300×35%+300×85%=360(件)

(3)原材料分配率=3500÷(360+140)=7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7×360=2520(元)

产成品原材料费用=7×140=980(元)

加工费分配率=2000÷(360+140)=4

在产品加工费用=4×360=1440(元)

产成品加工费用=4×140=560(元)(4)在产品成本=2520+1440=3960(元)

产成品成本=980+560=1540(元)

4、某企业生产的甲种产品的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产品成本的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很大,月末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该种产品月初原材料费用2000元,本月原材料费用15000元,人工费用2000元,制造费用1200元,本月完工产品1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要求:按在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分配计算甲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原材料分配率=(2000+15000)÷(150+50)= 85 在产品原材料费用=85×50=4250(元)

产成品原材料费用=85×150=12750(元)在产品成本=4250(元)

上一篇:英文情话长句下一篇:怎么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