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2024-09-27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精选5篇)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篇1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课改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摸索开放性办学新模式,扎实有效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使面广量大的有个性、有创造力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

1.学校建立、健全了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2.实施和完善了以下几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课制度、辅导制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等。

3.对于课改成果能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如校园艺术节、教学现场会、阳光体育活动等,都能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二、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1.抓培训。我校始终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和培训,教师的视野宽了,眼界远了,观念新了,方法多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成了他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他们越来越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乐趣和积极地投入。认真组织教师集中进行校本培训学习,观看学习名师讲座。

2.指导好教师的个人学习。

(1)学习内容:学校利用业务讲座时间专题对教师进行了读书学习指导。,要完成学校提倡的“五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提出一个教学上的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每一课都有自己的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或研讨课,有详案;每学期上交一篇成型的教学经验、论文、案例。

(2)学习要有方向,带着问题学,要与自身岗位工作实际相联系,与自身的教科研课题相联系。自学内容每月不少于两次。

(3)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每月不少于两次;对研究的陶研课题每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一次总结。教师人人有学习笔记、自学笔记和教学随笔。

3.抓帮带。为了做好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思想及教学业务水平提高工作,通过教师结对活动,使学校青年教师能尽快地成长起来,重视自身的学习,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发扬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精神。形成人人帮、学人人、帮人人的教学氛围,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年初举行了教师结对仪式,教师间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意识更强。

课改活动中,我们处处可以地看到“师生民主平等,气氛宽松和谐,新课堂生机盎然。”的可喜变化。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如何开展好“课程超市”活动;在课改中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如何给教师“减负”;……?总之,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小陈小学

二0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篇2

一、重视“学生为主”,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以此为中心, 整个过程都渗透这一原则。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太过强调形式, 没有深入思考, 教学成效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进课堂, 只注重形式上的引用,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再向学生提出探究思考题, 让学生自行开展学习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放任自流”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杂乱无章, 过程轰轰烈烈, 结果却效果欠佳。教师应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当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 教师不能直接给予答案, 而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梳理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成效。

二、灵活“改进手段”, 充分运用电教设备

一直以来, 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成效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程改革工作针对这一现象, 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成功地推出了多媒体手段, 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普及, 使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有个别教师在工作中过于依赖这一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成品教学课件, 不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开展教学活动, 出现了“运用电脑多过运用人脑”的现象, 对于成功教案的生搬硬套并没有让教学成效有大的起色, 反而让教学活动陷入僵局。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最大成效, 紧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于下载的成品课件, 教师应经过认真的筛选并学会自己运用设计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设计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课件,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促进和辅助作用。

三、适度“创设情境”, 掌控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教学内容, 加深理解, 提升教学成效。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情景创设这一教学环节走进了误区, 使用各种手段, 过于追求情境感染力。教师用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时间制造煽情, 使得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的表演秀, 课堂就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学生就变成了道具, 教学成效更是一般。为了让教学活动脱离为了煽情而营造氛围的怪圈, 教师应结合教学的需要和进度,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运用。创设情境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所以不能只是为了增加观赏性而教学, 而应在关键环节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创设“和谐关系”, 合理运用激励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赏识教育, 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中感知学习的快乐, 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降低了表扬的门槛, 过多过滥的表扬反而降低了学生情感体验的敏感度, 使得激励手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合理运用激励手段,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表扬的门槛, 应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制定不同的标准。面对学困生时, 应适当降低表扬门槛, 加大激励手段的运用力度, 增加学困生对成功的感知体验,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

总而言之,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在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忽略其中的不足之处。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工作, 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取长补短, 提升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成效。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教学教育工作凸显成效。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教师没有吃透新课程改革理念, 使得教学改革工作走进了误区, 本人就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同仁探讨分析。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篇3

工作总结

小陈乡司法所

2010年12月

小陈乡司法所“三调联动”衔接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小陈乡司法所在乡党委政府和司法局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工作,特别是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筹划下,与派出所、人民法庭、信访办、国土资源所、民政所等单位组成了小陈乡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多位一体”联系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为落实“三调联动”机制建立了制度平台,是对“三调联动”工作的具体运用,也是一次创新发展。

联席会议以汇总分析各成员单位掌握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和案件线索、就矛盾纠纷提出解决意见、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就矛盾纠纷总体态势作出分析、预判、在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问题高发期决定是否向群众发出预警信息等为职责。本着“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的要求,小陈乡司法所积极发挥在“多位一体”联席会议中的职能作用,尽职尽责,使小陈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高度重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参与”多位一体“联席会议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位一体”联席会议(以

下简称联席会议),是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由综治工作中心、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信访办等六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摸排、梳理、协调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办公地点设在乡司法所。司法所同时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的处理和协调,包括会议文件议程的制订、文件的起草等各项工作。

二是把“三调联动”机制运用到人民调解的具体工作中,起到了积极效果。目前,在国土资源所、信访办、民政所等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司法所调解各类纠纷20余起,其中土地纠纷3起,分别为前张村村委会承包纠纷、后马村宅基地边界纠纷和靳老村郭某宅基地申领纠纷。尤其是靳老村郭某的问题历史渊源较长,时间跨度达20余年,此前几经处理都未得到妥善解决,引入“多位一体”联系机制以后,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国土资源所、信访办等相关单位前后十余次实地调查调解,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是积极参与治安巡防工作。司法所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参与组建了小陈乡治安巡防大队,并设置专门房间作为巡防队办公室。每周坚持安排至少一名人员到治安巡防执勤点参与巡逻设卡,为有效维护啊小陈乡社会大局稳定和威慑违法犯罪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积极开展机关干部法律教育宣传工作。自八月份以来,司法所利用乡机关每月一考学习制度,结合基层工作实

际组织法律知识测评,了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增强了他们对人民调解工作和“三调联动”机制的认识,为今后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给小陈的一封信 篇4

——写给小陈的一封信

小陈同学: 你好!

我从网上看到你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事,为你对亲情的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认同而深深地震撼,并发自内心地佩服你!

很多司机都知道,虽说开车接打电话属于交通违法行为,但因为其隐蔽性较强,警方往往查无实据,无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此一来,一些司机也就不把这条交通法规放在眼里,时常一边开车一边接打电话。这样做,无疑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现实生活中,不少车祸就是因为开车接打电话引起的。

众所周知,驾车拨打或接听电话,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这时的人脑反应比酒驾时还要慢30%,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平常高4倍;此外还会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剧路面车辆拥堵,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

我从网上得知,你获得了警方的表扬,但一些网友却对你的举动持否定态度,认为你违背了“亲亲相隐”的传统伦理,举报父亲,是对父亲的不孝。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刑律的一项原则,指亲属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确实,亲亲相隐有助于家庭和睦,但我们必须看到,亲亲相隐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负面性不容小视。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一旦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唯有如此,才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是违法者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面对违法者,亲人若是“亲亲相隐”,违法者就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遭受更大的惩罚。就此而言,“亲亲相隐”不是爱,而是害。

面对开车接电话的父亲,你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亲亲相隐”,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如果你选择沉默,可以说就是对父亲的纵容,日后开车接电话就会成为父亲的一种习惯,有此习惯,可能就会有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果真如此,你的沉默就是对父亲的伤害。二是果断举报,让警方依法处罚父亲,让父亲醒悟过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有了良好的开车习惯,父亲的人身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种举报,值得肯定。

你用法律维系着真正的亲情,你用法律保护了父亲的生命,我由衷地佩服你。情、理、法三个方面,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作为大学生,你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作为即将叩开大学之门的学子,我们应该向你学习!

祝你学业有成!

明华

2015年6月7日

[点评] 此文标题格式规范,要素全面。正文部分,从情、理、法等不同角度详加分析,紧扣现实,入情入理,思路清晰。能恰当运用事实论据,引用法律条文,观点鲜明。不少语句蕴含生活哲理,如“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是理性思辨的结果,促人深思,发人深省。

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华

小陈小学课改工作总结 篇5

中国教育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 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完全融入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 并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面对新的形势和新课程带来的挑战, 德育如何应对, 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 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社会、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1、德育目标“高、大、空”,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中往往把德育片面的、唯一的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 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讲大话、说空话, 讲得多做得少甚至没有做, 因而导致学生“会说不会信, 会说不会行”, 德育停留在空谈阶段, 没有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 学生的言行表现出说的与做的背离、脱节的现象。

2、德育方式方法形式主义盛行。真情实意是德育的生命力所在。然而, 现实教育中为了应付检查做样子、摆花架子;为了紧跟形势, 造声势、搞运动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学校德育形式大于内容, 学生在形式主义的熏陶下失去了德育的方向, 缺失了真正的内涵, 进而导致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偏差。

3、德育观念滞后, 内容单薄。一些学校对学校德育的重视不够, 尤其是在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内容不足, 导致学校德育观念滞后, 内容单薄, 呈现严重“缺失”。

4、德育过程主体性发挥不够。现代德育理论认为, 德育是双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德育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我们往往却习惯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社会准则强迫灌输给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学校德育“学生不愿意、家长 (社区) 不满意、学校不如意”。

5、家庭、社会、学校缺乏沟通和互动, 没有形成德育合力。整合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力量不仅是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单方面孤军作战, 苦苦死守, 而家庭、社会却无所适从。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 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 以致学校德育“低效”、“失效”甚至“负效”, 常有“5+2≤0”的尴尬。

三、新课程下德育的策略

(一) 认识并研究新课程下变化中的学校德育环境和德育主体

当前, 我们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时代, 这些学生群体和青年教师群体是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主体。独生子女学生和独生子女的教师尽管在年龄上有差距, 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有利有弊。有利在于道德代沟较小, 师生间易于理解和沟通。有弊表现为:都具有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 以我为尊”等意识;自我责任认识欠缺;群体意识、社会意识淡薄, 有时个人奋斗的功利性明显;心理承受力、受挫力弱;接受新潮时尚文化力强, 传承传统文化弱。

(二) 努力建立德育与教学一体的管理、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起人们的诸多质疑和不满, 其中教学与德育工作脱节始终是根本症结所在。由于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而班主任与德育教师又往往力不从心, 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中, 这就需要构建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 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最显突出。课程改革的首要“具体目标”, 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依据各门课程特点, 结合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即“三个维度”要求) 的有机统一。

(三) 尽力探索德育资源丰富化、德育途径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的“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使我们对德育资源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学生是社会人, 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区资源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德育只有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 才有源头活水, 才会生生不息。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我们倡导并坚持班主任是学生的成长导师, 心理辅导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 家长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智者的声音和名著是学生的思想导师, 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德育作业是自我教育的导师, 品学兼优的学长学姐是同伴的导师,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的导师。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蓝色基因》新素质教育丛书

上一篇:如何自学PHP,想成为一名程序员有哪些PHP书籍?下一篇:android简历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