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改反思

2024-09-17

小学英语课改反思(共12篇)

小学英语课改反思 篇1

关于小学英语新课标的教学反思

张婵四年级英语

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倡导劝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的改革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注意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改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根据英语新课程的标准,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感情,形成初步的英语情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反思:

一、创设师生情感互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知道情绪的力量往往是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的最有意义的因素,要多激发学生的学习交流的兴趣,提前进入课堂,为上课设计板书,抓紧时间练习口语,或者是唱英文歌等等。学生听懂了并能对答如流,便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功感。这是最佳的课前热身。这些比陈旧呆板的开场白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

二、创设良好地英语学习氛围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这就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组织和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第一节课起,我就开始使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解决急用的几句: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Stand up.Sit down,please.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以后每节课坚持循环使用,并逐渐增加句数。经过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的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觉得听说英语并不难,为培养英语语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

“书本是死的,认识活的”,所以我们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的对教材进行删除填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比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做小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带表情说句子,鼓励学生上讲台讲课,让小组表演对话,让学生多唱英文歌曲,说绕口令等。要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应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避免机械枯燥的教学和复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良好地学习环境是关键,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练习,多运用,综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小学英语课改反思 篇2

一、预习是至关重要的, 它主宰着一节课的成败

学生的预习, 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教师明确目标任务, 才能指导学生预习到位。学生预习时, 既有自主学习, 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课前我布置了三个任务, 通过学生积极踊跃的抢答, 真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自信, 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

二、小组合作是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 主角是学生, 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

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 又是夯实基础的关键环节。通过各组对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 感受到学习是主动的, 参与是积极的, 获得也是丰富的,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每组六个同学的智慧和潜能都发挥出来。例如, Write a chain story.学生完成这一任务时, 每组自编故事, 真是精彩纷呈, 使我茅塞顿开。又如, Do exercises小结提升这一环节, 每个学生都想登台展示自己的知识功底, 跃跃欲试, 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莫名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真正地把“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评价方式

教师是通过给予学生笑脸的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应用欣赏的角度去赏识学生, 即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赏识教育”。哪些学生能得到笑脸呢?重在给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 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回答问题声音高亢的学生、讲授时有激情的学生、对知识点的剖析比较到位的学生, 给予笑脸评价。小组评价时全班选出一组优胜组,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鼓励, 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个人评价时, 教师和同学们选出一名学生, 即在这节课表现最好的、积极的、知识点剖析准确的学生, 作为其余学生学习的典范。本节课每组组长通过在黑板上画树的方式对组员进行评价, 树枝上的树叶越多说明自己组员表现得越好;反之, 则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还有待提高。每组组长对本组组员的评价非常重要,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通过评价学生, 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 此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改回眸与反思 篇3

一、情境创设:目的明确,切忌牵强附会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不管是计算课、概念课、实践活动课还是应用题的教学都有一个情境的创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地去创设一个“情境”。并非是所有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境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数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射线和角”一课时,教师用三个问题来创设情境:你们知道线爸爸长什么样吗?是直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请画一画线爸爸。线妈妈是线段,长什么样呢?也请画一画。线爸爸和线妈妈生了一个线宝宝,猜一猜这个线宝宝长什么样?这个线宝宝,一半像线爸爸,一半像线妈妈,叫做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射线。如此生拉硬扯的情境,你说对学生会有什么帮助呢?因此我们在“情境的创设”中,首先,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年段来创设,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其次,“情境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适时适当,在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同时,要尽量做到简洁,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

二、小组合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领袖品质的最有效方式。在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面是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在班级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同样也会反映到小组学习中,一些优等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

例如:一次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几分钟后,教师叫“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没叫到的学生各干各的,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盖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合作只能是低效的;而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也就只能大打折扣了。那么这样的小组讨论就完全是形式的,就成了许多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装饰,学生成为注解教师所谓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

三、算法多样化:倡导优化,不能要求全面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但是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呢?

在课改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注意对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培养和训练,但忽略了在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如今的很多计算公开课,执教的老师总是在算法多样化上大做文章,不但课前教师自己备课要绞尽脑汁想出各种算法,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反复启发,千呼万唤驱赶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算法,似乎是学生的算法越多,学生主体的体现就越突出、课堂就越开放、效果就越好。我认为:学生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的各种算法,而是将学生的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在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能的前提下,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选择自己理解的、喜欢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优选”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算法全面化。

四、課堂评价:鼓励为主,不能滥用失真

新课标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但是人们很容易走极端。不压制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无原则地表扬学生。可现在看看周围,特别是听听如今的一些公开课,教师们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真是满嘴涂蜜,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棒,棒,棒,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是全班学生的鼓掌声,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真是煞费苦心。

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教师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上,过多外在的鼓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赞赏实在太多太滥,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必然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迷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错误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并不是课程改革的初衷。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敢于在实践中创新。只有这样新课改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六年级英语课改反思 篇4

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唱歌游戏去学习,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了学习英语。小学生学习英语不是英美的移民学习英语,则只有不断学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才可能培养持久的兴趣。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1、加强师生互动,进行课上操练。

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英语课堂不能满堂灌,要多用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例如,教授单词时,重点单词和句型应多操练,举出各种典型例句,和生活性强的例句,让学生充分参与。在反复操练中,兼顾那些学困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效地增强了课堂凝聚力。

2、.增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

课前预习,对于上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打造英语高校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布置可课下作业时,最好分成学习小组,利用早、晚阅读时间,小组长可以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当然,课上导入和复习也是检查的重要一环。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留点自尊,也就给他们留下了学习的勇气。存在问题:

三年级英语课改总结反思 篇5

---课堂改革总结反思

三年级是小学英语的起始阶段,相对于其他已经深入开展中的学科来说,我们上一学期的工作更多的是为接下来的深入课改做了铺垫,为今后的教学做了准备。具体工作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每位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具体实施却并不简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盎然并非是教师一厢情愿就能达到的,这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需要教师常思考,勤尝试,多反思。

首先课前的导入要精彩引人。精彩的导入会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东西产生好奇,感到好奇,新颖,从而产生去学习去了解的兴趣,欲望。有了求知欲,就会牢牢的被学习内容所吸引,从而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彩的导入固然可以吸引学生,但不能保证学生在一节课上都能认真学习,所以,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里都集中心思学习,不分心,就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彩、都生动、都富有吸引力,这样才能牢牢牵住学生的灵魂,让他们心无旁骛,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向四十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再次,作业的布置要有趣味性。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要有目的性,要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到新颖、新鲜、形式多样,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让他们在练习中充满情趣,乐于去做、主动去做,不需要督促。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让他们觉得你像朋友,他们才会尊重你、维护你,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爱,认得出熊大、熊二,分得清喜羊羊、懒羊羊,他们才愿意和你沟通、交流,才能在学习中和你保持一致,才能对你的教学充满兴趣。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学习上的老师,生活中的朋友,困难时的亲人。

教师要帮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目标,要学生在不断的目标达成中寻找到自信,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才会积极、才会主动、才会永不松懈、才会情趣盎然、才会学有所成,才会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始终以高昂的情趣投入学习。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我绝不吝于对学生的夸赞,让所有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老师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二、多种尝试,细化课堂活动要求。

1.合理分组,小组形式多样化。在这一学期中,我仍然继续了六人一大组的传统分组方法,但却并没有拘泥于这种形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调整,预习需要群策群力,六人组最适合;检查单词掌握两人最有效;朗读对话则需根据对话内容安排两人或三人合作。小组活动不以形式为目的,而是追求活动的效率。

2.明确活动要求,保障活动有序实施。以上一学期我最常使用的Stand Up,Hand Up,Pair Up为例,这是一个简单的两人合作活动,即:学生起立,举手,在教室内找到任意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这一活动的关键就是实施中的细节要求:学生在起立前,课本、笔要放在统一位置;起立后,学生应该将座位搬起,轻轻放在课桌下面;交流材料放在左手,举起右手,在五秒钟内找到同伴,右手握在一起;所有人找到同伴后,放下举起的手,两人开始交流,交流过程中声量不能太大,只限于交流的两人听到,不能打扰别人。通过这一系列看似死板的规定要学生明白,好的秩序是课堂活动顺利、高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养成活动中遵规守纪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三年级孩子虽然年龄还较小,但他们的自学能力不容小视,只要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他们可以很好的做好自学。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我将对学生自己听录音的要求、方法,单词识记的方法一遍遍向学生灌输;每次上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听读,我则巡视教室,单独指导;在两次家长会上,我将自己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学法指导与家长做好沟通、说明,发挥家校合力,共同帮孩子养成自学习惯。

学会了自学,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每个班级里,我先选出了一些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帮他们树立权威,指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然后放权,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让这些孩子分散到各个小组,去发挥带头指导作用,遇到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我甚至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锻炼了学生。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新课改后小学计算教学的反思 篇7

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等于降低对算理的理解

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 简单重复练习很多没有意义的题目, 这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现在提倡注重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算理的出现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 不再是以前的纯粹的计算教学;另一方面是学生要学会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 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通过现实情境进行算理教学, 学生才会知道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 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确定结果。但是我们也要避免仅仅强调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展开上花费很多的精力, 影响到学生对算理的正确理解。我们通过探索算理去吸引学生, 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是死记硬背得来的, 需要操作、实践、理解才能掌握, 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才是有意义的计算。

二、增加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内容不等于否定必要的笔算练习

学生对计算的厌烦一是以前大量简单重复的计算, 二是单个习题计算的复杂性。所以新课标对很多计算降低了要求, 《考试大纲》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是以两步为主, 一般不超过三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则是以两步为主, 不超过三步。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增加对计算器的使用, 目的是:一方面, 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烦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 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 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计算器的计算可以代替笔算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应该是在一些必要的训练基础上达成的。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计算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 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措施, 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 品尝成功的喜悦, 提高练习的兴趣, 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也可以培养学生审慎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算法多样化不等于不要求算法最优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 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不等于越多越好, 并不是每个方法都要求学生掌握。前年听到一个教师教学计算9+6, 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例如, 从9往后数, 再数6个是15;9+1=10, 10+5=15;把9分成5和4, 4+6=10, 10+5=15;9+5=14, 14+1=15;9+2=11, 11+4=15等等。这时, 如果教师不加引导, 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困惑。有的学生会用一个一个去加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 口算速度难以提高, 这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教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 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通过比较, 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优化意识得到培养。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不是一对矛盾体, 两者是统一的, 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篇8

在日常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启示一:利用语言教学优势,创设师生情感“互动 的教学模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是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师都是提前踏进课堂,忙着为上课设计板书,或抓紧时间和学生练口语,或唱几首英文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懂了并能对答如流,就会由衷地产生一股兴奋感和成功感。这是最佳的课前热身。这比我们常用的“Standup, please”类千篇一律、陈旧呆板的开场白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内在热情,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课堂。当上课铃响起时,教师走上讲台说:“Is it time for class?”、“Are you ready?”。课前这样的过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抓住了师生进入共同学习的良好契机。

启示二:利用简洁、明快、风趣、鼓励的言语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学生答对时,教师常说:“ Good、 Yes、 Ok、 Well-done、 Thankyou、 You're great、Wonderful”学生说:“错了”,教师会说:“ Try again. Don't worry.” 学生觉得很难表达而想放弃时,教师会鼓励说:“ Try your best.” 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无后顾之忧,课堂发言会积极踊跃。

启示三: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堂课都有一定量的课堂交际活动。其表现方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大量的交际活动,就象 play a game 。其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有趣精彩的活动。例如:

1.英语课上合作伙伴时常不同,需要用英语去问、去找。如你是 big,那 small 这一组反义词就是你们这个 family 的成员;如你是Beijing,那你就要找China;如你是London,那你就要找England;如你是----an ice teacher, 那你就是Jobs的组员。

2.为了讨论几组问题,也可通过小组活动。如有两个小组,其一组不动,另一组则依次移动。每个问题限时三分钟。这是一种快速交换partners的极好方法。

3.把全班分成几组,每组每人一句英语,限时一分钟记忆,然后小组成员将自己的句子说出来,并排列顺序。看哪组速度最快,最后按顺序排好队,给全班演示,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从而把Chant 这一部分的作用推到高峰。

4.教师制作大转盘,上面写上供学生讨论的题目。把每组小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充分体现了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和实践运用。这种活动教学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不再是负担,重点而又全面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

思考一:交际教学法同样适用于高年级阶段的英语教学

英语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特点决定了英语课要改知识传授型为能力训练型。教师要减少讲解内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接近真实情景的交际。新教材的编者在对话课中设计了许多供学生操练的情景、话题和交际用语,但是不少教师却把操练当作配对练习来做,只要求学生知道别人说了什么和如何应答,完全将操练过程省去,使操练成了典型的走过场。这种“穿着新鞋走老路 ”的方法在许多教师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实这些由编者精心设计的情景和关键语句正是课堂活动操练的很好模式。只要教师充分意识到交际法的价值,就一定能上活、上好“对话课 ”、“ 练习课 ” 。

思考二:充分准备,注意技巧,提高课堂活动效率

组织好课堂交际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monitor communication tasks, give feed back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deal sensitively with students' mistakes。这些来自教师的积极反馈就像 intrinsic rewards 一样激励着学生,使他们得以进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不去倾听、不去鼓励、不去指导,那么学生就会因怀疑交流的价值而对活动失去兴趣。

思考三:教师要经常“充电”,不断“扩容 ”,提高自身素质

歧山小学新课改之行动与反思 篇9

——仪陇县歧山小学校课改之行动与反思

我校于2011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学校深深意识到如果能在课改中占领制高点,就能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面对崭新的课程,全新的理念,在县、区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学校确立‚在认识课改中求真、在研究课改中务实、在实践课改中探索、在推进课改中创新‛的指导思想,建立‚学习——实践——总结——推进‛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课改‚五个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评价制度改革,建立有利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构建学校特色化课程研究体制,增强学校的课程管理能力;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为实施以上目标,在困惑和思索中,学校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施。学校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两年来,课改以它蓬勃的动力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全体教师在课改实施中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学校沐浴在新课程改革阳光下的同时,课改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特色彰显,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改开始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被社会家长所认可。学校也先后获得县优秀教工之家、县平安示范学校、2012小学质量检测二等奖等荣誉,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 础 篇

一、2011年——2012年学校实施课改的基本情况

2011年秋季我校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了确保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的顺利推行和实施,学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县、区课程改革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新课程标准》,制定了学校《课改实施工作方案》,确立了‚以点代面、典型引路‛的工作思路,以课改年级为龙头,组织教师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过程中,推进非课改年级和教师的转变,主要表现在:课堂组织形式的互动化;师生地位趋于平等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媒体运用现代化;同时在学生评价中更注重过程评价,倡导多种评价形式(如小组评价、个别评价、发展性评价等)。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课程改革有效引领

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包括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在内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全校的实验工作,制定课改的整体规划,组织教师培训。以学校教导处为中心,具体组织课改实验工作,负责制定各项与课改有关的工作计划、实施计

‚自修——反思、参与——分享‛于一体的培训模式。同时学校注重成果总结与推广,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中期检查、展示,注重成果积累;二是结题总结与成果评奖;三是优秀教科研论文评奖。

2、发挥教研组职能,实现同伴互助。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备课中为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学校改变了从前越详越好、越多越好的备课要求,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集体备课模式,提倡统一的教案书写格式,强调‚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的撰写。在教研组内提倡课前集体议课的氛围,将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学习,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议解决。如:六年级教师在讲授《认识比例》一课时,遇到了新的知识点《图形的扩大与缩小》,大家通过集体备课、议课,上网查找资料等,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编排的意图。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具体操作中,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新内容进行观察并发现,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多体会、多动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知识更加条理化,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扬长补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书写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既可总结得失成败,又可体验成功的愉悦。为此,我校在校本培训中,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地进行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写好札记,形成习惯。教导处把写教后记作为备课的一项基本要求抓,要求教师及时书写教后记,写出实在内容,不搞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坚持和及时。促使教师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实际问题,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4、开展教研组活动,推进教学研讨活动。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意识到教师在培训中不应仅仅是被动的受训者,更应是一个参与者。学校围绕着‚走进新课堂‛、‚讲述新课堂‛、‚演绎新课堂‛这三个渐进式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教研组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老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每一次组内活动,老师们就课改实施以来,教学中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故事,取得的效果,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反思,就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惑中肯地发表了理性并富有见地的意见和看法,每次活动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5、加强教师的系列培训,建立阶梯式的优秀教师队伍。为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学校想方设法加强校本培训的系列性和多样性。一是走出去,带回来。选派优秀的教师带着任务出去参观学习,回来后把所看、所学、所想、所悟通过讲座或者‚引路课‛进行展示,做到

人的争论思辩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2、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评价机制。

根据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了《歧山小学教师评价方案》,坚持方向性与客观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对教师实行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考核小组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了《歧山小学教师师德及工作考核手册》,从个人发展计划、自我评估、师德、出勤、完成任务、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方面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方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诞生,才能发挥效力。因此我校采取了权力下放、自下而上的方法,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构建开放性的评价方案。围绕学生发展性评价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价思考与操作,实行‚多元一体化评价‛。比较成熟的做法就有《学生星级评选》,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表现对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包括有朗读、背诵、质疑、写字、口语交际、自理、实践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记录等。这些使歧山小学教师的手中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了一分激励,在评价中增强竞争意识,在评价中唤起主动性。

总 结 篇

十、课课改革带给学校显著的变化

两年来的课改实验工作,学校教育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亮点一 教师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由原来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在课堂中注意课堂中的师生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2、工作重心的转变。

新教材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

3、教师地位的转变。

教师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在

不大,只是在考核学生中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家长仍然注重分数,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上也是十分注重分数。

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老师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常常有‚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怎么做‛的感觉,‚摸不着石头过河‛。缺乏专家引领。虽然学校一直在搞校本培训但是这毕竟是在同一学校,由于承担校本培训的师资主要还是本校的老师,哪怕他们是教学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终因理论功底、学识学历都欠宽厚,而难以承担高层次的师资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和更高层次的外出培训,尤其是脱产培训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优秀教师、名教师。否则最后校本培训就会成为‚萝卜炖萝卜‛不会有高层次的提高。

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实现,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而且大班的情况不利于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容易造成流于形式。

十二、对下一阶段的课改工作的思考

1、切切实实加强对课改的认识。

课改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年磨一剑‛我们有信心通过课改,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行为,建立起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2、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

我们坚持‚培训师给教师最好的福利‛的原则,把课改行家请进来,为我校课改把脉,为课改教师释疑解难。

3、实实在在深入教学研究。

教导处要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老师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是课改的难点,我们要重点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

4、认认真真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课改激励评价机制,开展课改示范、研讨课活动,肯定并推广部分教师课改的成果,确立我校课改的模式。

结 束 语

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生命不是‘复制’而是创新‛,‚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的深层内涵。为此,歧山小学全体教师‛将本着‚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精神,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让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一生的幸福!

高 玉 书

初中英语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篇10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

关键词:观念;教学方法;语言艺术

一、观念转变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英语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次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2.教师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二、讲究教学方法、语言新颖教育

1.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每篇课文的生词、句型和文章都是朗读的好材料。朗读不能老是采用”跟我读”的形式,而是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说话者不同的语言的心理。同样,语调的不同,重音的移动,也体现了说话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经过训练了没,学生在以后朗读中也就注意了正确使用语音、语调和重读、弱读及升调,这样朗读绘声绘色,津津有味,整个课堂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授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如学到My family 这课,我发动学生都带张”合家欢”照片,整个课堂就是欢聚一堂,在热烈气氛中学会并运用所学的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图片、图表实物、录音机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它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

4.讲究教法,因材施教。外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初二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学搞“实”、搞“活”。所谓“实”就是讲究实际效果,把教学大纲化为具体的要求,落实到教和学上,对每课时的教学计划逐项落实。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所谓“活”就是侧重听说训练,把外语课由“讲演课”变成“实践课”。采用展示性的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一上课就置身于一个讲英语的环境中,在既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三、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1.树立信心,明确目标。信心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我们知道初三英语生词多,课文长而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上好课。如:备好课,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注重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如: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需要更多的人会讲英语等,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好英语。

2.夯实基础,查缺补漏。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加强这一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呢?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我们知道,初三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我想,在学习中要分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要以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据,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要细致地学习,力求基础,全面。所谓基础,是指学习要抓住“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一是指学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现象,绝不能冷落“差生”。

(2)找出不足,查缺补漏。查缺补漏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应穿插在>教学单词的时候进行。在教新词的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和单词辩音,及时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要善于触类旁通,形成语音类、单词串,力争使没有掌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日常交际用语的补漏要融汇于“四会”的语言运用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要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力争做到听得懂、说得脱、读得畅、写得神。

参考文献:

对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忧虑与反思 篇11

关键词:农牧区初中;英语新课改;实施困难大;忧虑与反思

都兰县英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都兰县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英语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拔尖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特别是来自农村和牧区的学生的分化从七年级开始凸显;甚至有的蒙古族和藏族同学说普通话都有难度,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增大了授课的难度。但新的课程改革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教师比以往更加好学了;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和推广……回顾三年多的课改情形,从浮华的背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忧虑与不安: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新目标英语是中美合编,人民教育出版与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合作,在该集团出版的教材“Go for it!”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其中不少章节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或直接照搬过来的。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举个例子来说:pizza(比萨),据说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两家pizza店,在广大的农牧区,学生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因此,我认为,就教材内容而言,本套教材的某些章节只适合大中城市等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不适合小城镇与广大农牧区。因此,“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小学与中学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大障碍。现在,我县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英语课。按理说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更简单了。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基层老师少,特别是专业的英语老师缺乏,英语老师都是非专业的,所以在发音方面学生就很欠缺。而有的基层学校没有英语教师,这门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这样学生到了初中,有学过英语的,也有没有学过的,有学过藏语的,也有学过蒙文的。面对这样一个班级,别说非专业老师,就是专业老师也束手无策,新课改真是喜忧参半。经了解得知,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英语是副科,从学校到家长乃至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每学期的英语考试都流于形式。目前初中已经实行了新课改,而小学真正实行课改的却没有几所,特别是农牧区小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以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农牧区学生小学毕业时能达到上述标准。这也就是把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可见初中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他们承受着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学生以及自身生存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压力。笔者把原因再进行一次总结:不少学生升初中时英语水平几乎为零,而新目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众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家长配合不好,孩子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如此一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岂不就成了一句空话?

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按国家统一的课本,当地的学生根本就适应不了,课本过难,词汇量过多。对于许多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就更难了。他们跟汉族同学坐在同一个教室里面,第一要学说普通话,第二要学英语,这已经不是双语教学的问题了,而是三语了。还有不少单词,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如assessment,Argentina,auditorium,Californian,competition,conversational,escription,exhibition,experience,frequency,requirement,traditional,等等。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记不住这些词,而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忆,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而教师如果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广大农牧区普遍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滞后的突出矛盾,近年来适龄儿童入学高峰期到来,政府及社会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增加教学设施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学生人数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造成学校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人员特别紧张、管理难度日渐加大等突出矛盾集中表现出来,原有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根本就满足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英语教学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思想守旧、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是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整体教学水平的。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不依靠政府的主投资渠道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

作为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任务艰巨、程序复杂、覆盖面大、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甚至有可能会面临失败的结局。许多基层领导也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过于出风头,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了,决不敢在新课程改革中“轻举妄动”。新课改要想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确非易事,相反,稍有不慎,也许就会使一批教师和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

总之,农牧区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以上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情况也各不相同,但要想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改变落后面貌,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只有花大力气从“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建设、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效率”等多方面着手,优化农牧区初中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才能为农牧区初中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以促进农牧区初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扎实、快速地推进。

新课改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篇12

一、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 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 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

这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 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 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 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 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 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 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 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沈从文的幻灯片, 作家照片、故居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的美景图, 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 秀丽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朴的吊脚楼、盛装迎新的苗家人, 让没去过凤凰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关于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 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 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 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有学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处收集的跟端午节有关的风俗饰品。如布老虎、线粽子等等, 色彩艳丽, 生动逼真;有对沈从文的另两部作品《边城》和《长河》的详细介绍, 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 注意力十分集中, 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或为湘西凤凰的美景惊叹声, 或为沈从文的求学精神感动, 或为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端午节饰品而欢笑, 或为《边城》中美丽而痴情的翠翠而动情。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许多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他们说:“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真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课。”

学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强了信心, 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 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 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 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 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 适合探究的文章, 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有了, 课就好上了。

二、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 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36名学生, 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 而是将学生分作六个小组, 每组六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 而是六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 变为以学生为本,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 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以前学生们不爱学文言文, 普遍以为枯燥乏味。在《梦溪笔谈》的教学中, 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

课上, 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六张桌子对在一起, 相对而坐, 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 (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 。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 共同讨论学习。首先, 我要求学生将本课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虚词“之、其、如、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来, 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畅所欲言, 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 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 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 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 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地探讨, 肯定正确的, 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 我所做的, 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时间, 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 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 (想) 、动嘴 (说) 、动手 (整理) 。他们快乐地笑着, 快乐地讨论, 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 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 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 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 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都动脑, 都发言, 都有收获, 都有所得。

三、实施评价激励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 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 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 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 使他们跃跃欲试, 急于参与, 急于体验, 急于模仿, 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 如果只是学生自己在默默地体验还达不到让学生“爱读”的目的。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 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 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 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 在课下练了又练, 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 不但锻炼了能力, 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当学生们得意地拿着上有自己父母极认真的打分的评价表来向我“炫耀”时, 我看到的除了他们自豪的笑容以外, 还有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还有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 每组一个负责人, 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 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 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 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 再去掉一个最低分, 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 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 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 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 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 朗读得十分出色, “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 不敢读的急于表现, 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用评价来激励学生, 能使他们更喜爱朗诵, 喜爱文学, 品味语言, 陶冶情操, 对帮助老师进行诵读课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也有不小的帮助。

上一篇:中学生的评语集下一篇:卫生监督所医疗卫生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