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课教案

2024-07-23

翻译课教案(通用7篇)

翻译课教案 篇1

翻译课教案

第一讲:翻译概论

一、翻译的定义和种类

不同的学派对翻译从不同的角度下了定义:文艺学派认为翻译是作品文体风格的转换,是译者的再创作;语言学派认为是两种语言的话语转换;交际学派认为是信息转换;社会符号学派认为是社会文化的转换。从译者的立场出发,翻译这是把原语话语变为另一种语言话语的活动。

广义的翻译定义就是: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简言之,即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

翻译活动的范围很广,种类很多,按其涉及到的语言来分,有本民族语译为外语,外语译成本民族语两种;按其翻译对象来分,有文学翻译、专业翻译和日常翻译等。文学翻译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翻译;专业翻译包括科技资料、政论作品、经贸法律、新闻广告和应用文的翻译等等;按其工作方式来分,有口译和笔译两种;按其处理方式来分,又由全译、摘译和编译等。我们的翻译课程所探讨的师将外语译成本民族语言,也就是将英语译成汉语的理论和实践。

二、翻译的意义

从微观的角度讲,学习外语的学生要求做到听、所、读、写、译全面发展,一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看来,学习外语的最终用途就是翻译,就是要了解外国的文化,借鉴他们先进的东西,汲取他们好的经验,同时把我国优秀的文化精华介绍给别国。最终达到这两个目的,都要靠翻译。可见译做不好,就是学习外语的一个缺陷了。

从宏观的角度讲,纵观我国历史,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从翻译开始的。在我国历史上,外国文化与思想大规模输入,前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东汉至宋、元之间印度佛教的传入(主要是梵文译成汉语);第二次是明、清两代以及以后西欧科技的引进(所谓蓝色文明的引进,主要是英语译成汉语);第三次是20世纪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俄语译成汉语)。每一次外国文化与思想的输入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翻译工作主义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歌德说:“每一个翻译家也就是他本民族里的一位先知”。如果没有翻译工作者的努力,人们可能对欧洲的启蒙运动、达尔文的进化论、古希腊的文明史和古印度的佛教至今仍一无所知。

总之,翻译对于丰富人类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保证职业生涯顺利成功,具有宝贵的价值。尤其是我国的开放政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好形势,更需要大量的翻译工作者。

三、翻译的标准

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严复潜心从事翻译十几年,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H.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C.L.S.Montesquieu)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H.Spencer)的《群学肆言》(The 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J.S.Mill)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甄克斯(E.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等。严复从事翻译并不仅仅尽舌人之劳,每译一书,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常借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译书往往加上许多按语,发表自己的见解。严复参照 1 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翻译的实践,在《天演论》(公元一八九八年出版)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严复曾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有人因此认为严复偏重于“达”,把“信”、“达”相互对立起来。事实上,严复曾紧接着解释道:“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所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这说明严复并没有把“信”、“达”隔裂开来,他主张的“信”是“意义不倍(背)本文”,“达”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尽译文语言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为“达”也是为“信”,两者是统一的。但严复对“雅”字的解释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他所谓的“雅”,是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他认为只有译文本身采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即所谓上等的文言文,才算登大雅之堂。严复自己在翻译中所遵循的也是“与其伤雅,毋宁失真”,因而译文不但艰深难懂,又不忠实于原文,类是改编。不过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严复重视译文文字润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为了避免因采用“信、达、雅”这一旧的形式而产生对新内容的误解,我们主张把翻译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等。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原作如果是通俗的口语文体,不能译成文绉绉的书面文题;原作如果是粗俗琐屑的,不能译成文雅洗练的;原作如果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译成富于东方色彩的。总之,原作怎样,译文也应怎样,尽可能还其本来面目。正如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诘屈聱牙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力求其易解”,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在通常情况下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在有些情况下,译文的通顺程度只能于原文的通顺程度相应或一致。例如,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又是有意识地采用或引用一些非规范语言意刻画人物或渲染某种气氛,翻译时就不宜片面追求“通顺”而加以改变,应尽可能地把原著中一些非规范化语言也如实地加以传达。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太常见的。他往往属于原作整体中的个别因素,我们也可把它当作保持原作的风格问题来处理。

忠实与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到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为编纂、杜撰或乱译。

忠实是翻译标准中的首要问题,它对原作的内容、风格、语言应有全面的照顾。兹各举实例略加说明:

Any use of the atomic bomb on Manchurian targets would be more for purposes of panic than of destruction.如果要对满洲的目标使用原子弹,这与其说是为了破坏,不如说是为了制造恐慌。

原文中用的Manchurian targets反映了原文作者的敌对立场和观点,译者为了忠实表达原文的内容,并没有把他以为“东北地区的目标”,乃按原文译为“满洲的目标”。2)I’m up to my neck in your bullshit.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

原文是美国大兵的粗话。译者为了忠实于原作的风格,没有把它译成“你把我害得好苦”,而译成“你让我倒他妈的八辈子邪霉了”语气与原文一致。1)

3)“I kept it fr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 said Mr.Peggotty, “going on nigh a year.We was living then in a solitary place, but a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 and with the roses a-covering our Bein’ to the roof…”

“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

辟果提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所著《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此人没有文化,说话不规范,上引寥寥数语中就有不少用词和句法的毛病。这里译文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如实传达辟果提不通顺语言。有人把上引原文译成:“我听到那消息以后,”辟果提先生说道,“瞒他差不多一年。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周围有十分美丽的树,屋顶上有蔷薇花……”。这样的疑问当然很通顺,但并不忠实于原作的语言,有碍于在译文中再现辟果提的神态。

要做到忠实、通顺,译者首先必须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加以确切的表达。透彻的理解和确切的表达都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应当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只要翻译工作者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语言文字水平以及文化、专业知识水平,不断通过实践,总结经验,这个标准是可以达到的。

四、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理解阶段、表达阶段和定稿阶段。1. 准备阶段

做翻译时,不要拿来就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弄清楚作者的风格、文字特点、同一个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的身世、出身于哪一个国家、其写作的社会背景等一系列问题。透彻了解作品总的是反映那些东西的,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傅雷说:事先要熟读原著,不熟读三四遍不下手,是为译事的基本法,舍此无二。要将原作化为我有,连同思想感情气氛等统统搞清,然后才能动手翻译。

这一点老一辈翻译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杨宪益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翻译工作,与夫人戴乃迭女士合译了很多中国古典名著。他们合译的《红搂梦》等著作,在译界享有很高的盛誉。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二人的中、英文造诣之深决定的,但同时他们以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动手翻译之前,总是进行大量的考证工作。甚至他们考证的材料都编写成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

其妹杨苡亦是如此。她译小说Wuthering Hights时,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影已被译成了汉语,名字为《咆哮山庄》。她并没有简单地把这个名字拿来一用,因为她觉得小说的作者是不会用“咆哮”二字来形容自己出生和生长的地方的,于是她反复推敲,终于得到佳译《呼啸山庄》。可见,翻译作品前,透彻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对翻译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理解阶段

理解阶段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表达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没有确切的表达。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同一般的阅读理解是有区别的。翻译中的理解是以忠实地表达为目标的,因此,它要求对原作的理解尽可能全面、细致和深入;阅读理解中常见的“不求甚解”的情况在翻译理解中是不允许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因为: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文章。No context, no text.理解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同样的词或词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义不同,例如:

① I never had much in seeing you.There wa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 at any time.3 我向来不大想看到你,咱们俩人之间大概什么时候都不曾有过好感。(没有爱可失去)② We grumble a little now and then, to be sure.But there’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当然喽,我们有时也免不了争论几句,但是我们还是相亲相爱。(没有失去爱)例1和例2两句中都出现了There is no love lost between us.这样的句子。由于lost的特殊语义,孤立地看这个句子,可以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解释,即“我们之间毫无感情”或“我们之间依然相亲相爱”。但此句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中,由于语境的制约作用,其含义也就随之确定了。

③ The slums offered an ugly contrast to the classical grandeur of official Washington.贫民窟与辉煌的华盛顿官府建筑形成了很难看的对比。

④ The baseball season opens this afternoon and I suspect that most of official Washington are out at the field, including the President and many of the members of the cabinet.棒球赛季于今天下午开始,我猜想华盛顿政府的大部分官员都看比赛去了,包括总统和许多部长在内。

同一个official Washington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含义也就不一样。例3中指的是“华盛顿官府建筑”,而例4中指的则是“华盛顿政府的官员”。

⑤ Career officers complain about our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presents them with school-leavers without ideas for employment.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译文:

译文一:负责就业的官员抱怨,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在向社会提供毕业生时根本没有就业观念。

译文二:负责就业的官员抱怨,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根本没有就业观念。

前者是把without ideas for employment当作状语,修饰动词presents;而后者是把without ideas for employment看作定语,修饰名词school-leavers.没有上下文,孤立地来看,这两个译文都是正确的,但原文中这个句子后面一句是:Employers deplore the fact that teenagers are unable to spell and write and calculate.显然是说年轻人,问题出在他们身上。这样只有后一种译文是符合上下文的。

2)搞清原文的逻辑关系

由于不善于逻辑思考,对原文理解歧义,闹出笑话,历来是翻译的一大忌讳。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比较复杂的关系,注意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弄清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要搞清段落之间、章节之间、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注意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

① The old man informed us that his wife had had thirteen children, one in every month of the year and one over besides.有人理解为“生了13个孩子,每月生一个还多了一个”,显然不合逻辑。难度大的句子都有一个key, 反复琢磨找到了key, 句子就不难理解了,也就不难译了。其key就在那个介词in上,他有“按一年十二个月取名”的意思。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老人风趣地(煞有介事地)告诉我们,他的妻子生了13个孩子,如果用一年十二个月的名字给他们取名的话,还多出一个来。② …When he was a young fellow in the sixties.译为“当他还是个6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时”就是缺乏逻辑思考所致。应为:在60年代,他还年轻时。

③ The earth does not move round in empty space.4 如果理解为“地球在空无一物的空间中是不会运转的”就不合逻辑,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地球并不是在空无一物的空间内运转。

④ The object did not move because I pushed on it.如果理解为“因为我推了它,该物体才没有移动”就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不合逻辑。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不是因为我推了它,该物体才移动。

⑤ 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许多初学者已看到company, 脑子里就出现“公司”,所以译为“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你是在一个好的公司里”。显然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因为上下文构不成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他们没注意到company做不可数名词,是作“伴侣”解。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

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理解有误差的句子往往不对照原文也能察觉出来,因为他的承前启后出现紊乱,句子逻辑比较含混。

3)理解原文的深层结构 有些词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但由于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典故或专门术语不理解,所以就译不出来,乃至出错。假设有两个人同住一个房间,其中一个说:

①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如果译为“昨晚我听到他把猪赶到市场上去了”。就错了。To drive one’s pigs to market.是个习语。意思是“睡觉打鼾”。因此本句应译为: 昨晚我听到他鼾声如雷,(声音就像把猪赶到市场上去一样)。② General Smith and my father are on first name basis.史密斯将军和我父亲都是在第一名的基础上。(误)史密斯将军和我父亲是直呼名字的知交。(正)

On…basis 不是在…基础上,而是“在……原则上”

③ Keep your chin up.不是抬起头来,而是“不要失去勇气,振作起来。” ④ Sleep as sound as a log of wood.不是睡得像段木头,而是“睡得很沉”。这一理解是要掌握好分寸,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如: 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本分地理解:他想学习、想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不能随意发挥,如译成“他渴望博学广闻、追根溯源,并好为人师。”就与原文不符,过犹不及了。

3. 表达阶段 1)表达的方法

表达的方法有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是指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不变的基础上,用地道的译入语准确再现原作的内容与风格。即在确切表达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原文的句子结构。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翻译,所的译文不符合汉语习惯的情况下,重新组织句子结构,即舍形式而取内容,用贴切的译入语准确传达原作的意义。

应注意的是:直译决不是字对字的死译,意译也决不是按译者的主观愿望、随心所欲地翻译。

一般来讲,语法结构简单的句子宜用直译,如: This is a book.这是一本书。

I am a student.我是学生。而有些句子含义比较深远,就要采取意译的方法,比如海明威的作品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中有这样一句话:

Someone asked the old man “How much did you suffer?” 你吃了多少苦啊? “Plenty.” The old man said.众所周知,简洁、使用短句是海明威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这类句子要注意言简意赅。我们从字典上查plenty的意思是“足够的、很多的、丰富的、大量的。”如果直译出来就不可能很好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所以有人就译为“一言难尽。”译文很有内涵,令人回味无穷。字典里没有“一言难尽”之意,但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这就是意译的方法。在原来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词义的引申。

I was late for class yesterday.I had to open the door and go in before everybody.看看下面的译文哪个更好;

译文一:我只好在大家望着我的情况下推门进去。译文二:我只好在众目睽睽下推门进去。译文三: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推门进去。2)正确处理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方法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两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它们。采用直译方法还是意译方法这一问题早在佛经翻译时期就有了争执。20世纪50年代也有过争论,经过讨论和争执,是翻译水平有了提高。王佐良教授指出:我们的态度是要根据原作的不同情况,该直译时则直译,该意译时则意译。一部好的译著,是即有直译又有意译的,有时甚至一句话中前半部直译、后半部就意译,要全局在胸,凡能直译处要坚持直译,必须意译处放手意译。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达法的不同反映了思维方法的不同。一般说来,英语表达注重曲折婉转,倾向于简练和含蓄的陈述(understatement)。汉语则相对地倾向于直截了当地陈述,翻译这类句子时,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When I want your opinion, I’ll ask for it.直译:当我需要你的意见时,我会问你的。意译:(因此)请你不要插嘴。

在《城市之光》这部电影里,卓别林扮演一个工人,经常迟到,一天中午他上工晚了,工头对他说:You are late for the last time.直译:这是你最后一次迟到了。意译:(因为)你被解雇了。

开始翻译一个句子时,如拿不准该直译还是意译,可以基本上按原文的结构硬译下来,如果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就到此为止;否则,进行加工整理,采取意译的方法。如:

This film is a dramatic treatment of a threatening stoppage in a factory.硬译:“这部影片是个戏剧性的处理,关于一场有威胁性的罢工,在一家工厂里。”然后重新组合:“这部影片是对一家工厂里一次有威胁性的罢工的戏剧性处理。”比较接近直译,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设法表达通顺,进行词性转换,把形容词和名词的关系转换成副词和动词的关系,即:

“这部影片用戏剧性的手法,表现了一家工厂里的一次罢工。”

Threatening(没有付诸实施、正在谈判中的罢工,对老板来说是个威胁。)因此,用典型的意译手法,可译为:

“本片用戏剧性手法,表现了一家工厂面临罢工威胁的情况。”

这一译文忠实于原文传达的内容和信息,掌握了直译和意译的分寸。3)翻译生动的比喻时最好用直译,但直译时不要望文生义

20世纪30年代翻译界有个笑话,赵景深老先生把Milky Way(银河)译成牛奶路。在汉民族传说中银河是王母娘娘为了隔开牛郎和织女而用银簪划成的;而在西方神话中却有另一种传说。希腊神话中说是宙斯太太赫拉的奶水喷洒出来而成了天河。所以译成“神奶路”尚可,但译成“牛奶路”则是大错特错,一笑大方。赵教授犯了个望文生义的错误。

4. 校核定稿阶段

译完之后,对照原文校对译文,看是否有理解方面的错误,然后脱离原文,校对译文,看表达法是否规范、语言是否地道,连同错别字、标点符号等一一加以校对改正。老翻译家草婴说他译书之前先通读两三遍,充分理解书中人物关系,弄清原委,在动手译初稿,回头又逐句核对原文,然后离开原文读译文,对中译稿字斟句酌,不顺耳处再根据原文修改;最后找个第一读者读一读,行了再发出去。

总之,翻译的过程中应做到:

① 理解原文要有上下求索的精神; ② 译成中文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 对待文化反差要有不懂就问的精神。

五、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鲁迅谈到翻译工作的甘苦时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到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荀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这段话不仅说出了翻译工作的艰难,更反映了鲁迅对带翻译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既要反对把翻译工作神秘化,错误地认为高不可攀,不敢动手,也要反对满不在乎的态度,错误地认为借助一本字典,就可以率尔操觚,信手乱译。

做好翻译工要求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素养。首先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水平。英汉翻译的原作一般都引自国外英美书刊、报纸,种类及内容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深入理解原作的内容。在工作态度方面我们必须谦虚谨慎,严肃认真,切忌草率从事,粗枝大叶,望文生义。例如,在一片暴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在波兰奥斯威辛(Auschwitz)集中营里用毒气残酷屠杀犹太人和战俘的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SS guards then shoved each prisoner in the direction the doctor had indicated.有人把它译成:“希特勒的党卫军按医生所指的方向把犯人推过去。”把prisoner译成“犯人”是不妥当的。原句中的prisoner根据上下文显然是指那些被纳粹分子逮捕的无辜犹太人和战俘,他们不是犯了什么罪的人,所以prisoner一词在此句中的确切译文应是“被监禁者”。译者没有运用正确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原作的背景和内容,缺乏推敲,看来是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又如,旧英语good wife作“主妇”解,有人曾把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所著《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中的and they are regarded by all good wives far and near as perfect barometers 译成:“远近好主妇都把这些看作是精确的晴雨表。”又如,旧英语merry man作“伙计”或“下属”等解,有人竟把Robin Hood and his merry men hated the rich and loved and protected the poor.一句译成:“罗宾汉和他的欢乐的战士们痛恨阔人,热爱和保护穷人。”这两例说明,译者只要稍微 7 掉以轻心,不求甚解,就可能闹出笑话。

其次,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本民族语言和外语的水平。正确地理解原文,熟练地运用本族语,这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They have done their best, too, to ensure that foreigners do not go without.这句话如果译成“他们也尽力保证外国人不缺少”,就会意思模糊,词不达意。根据go without的习惯用法以及原文上下文,这句话的正确含义应该是“他们还尽量保证外国人不缺少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又如,俗语There is no pot so ugly it can’t find a lid.“姑娘无论多么丑也能配上汉子”,如果译成“没有丑到配不上盖子的罐子”,读来未免平板滞重;如改译为“罐儿再丑,配个盖子不发愁”,意韵合拍,风趣隽永,顿成妙笔佳句。这说明,译者的英语或汉语缺乏素养,翻译质量也就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当然,熟悉一些翻译理论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技巧也是必要的。第三,还要注意不断吸收和丰富各种基础知识,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应有较多的了解。只有对原文涉及的内容了解得愈多,知识愈丰富,我们对原文的理解也就愈深刻,译文的表达也就愈确切、愈完美。

譬如:

After lunching in the basement of the Medical School Philip went back to his rooms.It wa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the landlady was cleaning the stairs.在医学院地下室吃过饭后,菲利普回到自己的寓所。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女房东正在打扫楼梯。

在英国常有人把房屋分间出租供人住宿。这种人称之为landlord或landlady。有人因缺乏有关背景知识,把此例中的landlady误译为“女地主”。所以作为翻译者,了解所研究语言的背景知识是极为重要的。

翻译课教案 篇2

目前, 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 从耶鲁大学的《死亡》到哈佛大学的《公正》, 从牛津大学的《尼采的心灵与自然》到斯坦福大学的《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 数以亿计的中国网友足不出户就可聆听世界各名校大师的讲座。这一切变化也掀开了一片新的字幕翻译领域。近年来有关字幕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方面, 尤其是以灵活著称的字幕组在为影视剧字幕翻译注入流行语等新鲜血液后, 更是激发了大量有关字幕翻译的影评看点。而视频公开课字幕翻译作为更新兴的翻译领域, 又与字幕组这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相结合, 注定了公开课字幕翻译的独特性质。本文将从公开课字幕翻译的译例着手, 对公开课字幕翻译特点进行探讨, 以促进世界名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2 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的特点与策略

作为新兴的翻译领域, 网络公开课的字幕翻译既与普通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有共通之处, 又具备课程的特殊性。首先, 比如说影视翻译不必要绝对忠实于原文, 为了使译文“达”, 偶尔变通意译也未尝不可, 而课程字幕翻译的精准性却是第一标准。还有影视字幕是以书面形式反映的口语, 必须通俗易懂才能为观众所接受, 而课程字幕必须符合更高的规范性, 公开课字幕翻译的主要作用是让观者能获取新知, 所以如同克里斯蒂安·诺德指出的, 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行为的首要因素 (Nord, 2001) , 译者通常会依据主要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我们还应意识到, 每一门公开课程的风格主要由授课老师的个性来决定, 有的幽默风趣, 有的沉稳内敛, 大多受欢迎的课程中, 睿智和幽默的光芒在授课过程中都会时常闪现, 所以如何通过翻译再现这些幽默元素, 也是译者需要考虑的。

(1) 遵循翻译规范, 字幕简洁明了

Shuttleworth和Cowie将字幕翻译定义为“为影视剧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过程” (李和庆、薄振杰, 2005) , 所以在影视剧中, 人物与剧情的表现为观众主要观看的对象, 而字幕应该是起到一个辅助观众理解剧情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会尽量强调字幕的“隐形”, 不要影响观赏的注意力。所以字幕的时间性、空间性等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课程字幕翻译同样如此。但公开课又不同于一般的影视剧, 从画面观赏性的角度来说要弱一些, 而字幕所传达的信息力量则强大一些, 但它仍旧要受到时间性和空间性等的制约, 比如单行字幕显示时间一般为两秒, 一般都是一行且字数不超过15个, 所以字幕翻译应如何做到简洁精确, 相应策略的采用如长句的切分与调整等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程《公正》中:

1) These risks spring from the fact

这风险源自于以下事实

that philosophy teaches us and unsettles us

即哲学就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

by confronting us with what we already know

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识。

译者还巧妙地使用四字格成语和习语来将源语中的表达进行出彩的传达:如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等。这种处理方式简洁灵活, 既节约了字幕空间, 又贴切地传达了原文。例如:

2) They would keep on picking off the weakest maybe one by one until they were rescued.

就是他们一直拣软柿子捏, 逐个杀掉, 直至获救。

3) You can't go back on that you've decided, and the decision was made.

你就不能反悔了, 已成定局, 木已成舟了。

(2) 体现学术精准, 力求表达精确

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支, 同样应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基于课程字幕翻译传授新知的独特性质, “信”仍旧需走在最前列。2010年3月份, Very CD的内容编辑青光弘毅找到人人影视字幕组负责人梁良, 希望人人影视能接下耶鲁公开课的字幕翻译, 梁良权衡再三没有答应, 觉得课程字幕翻译太专业了, 担忧功力不够败下阵来。由此可见, 课程字幕的精准性是字幕组考虑的第一要素。课程《死亡》中文字幕的负责人“幻影飞”曾举出一个例子:“初译完成后, 大家互相商议并向权威人士请教的时间占很大比重, 但乐趣也在这里。比如physicalism这个词, 曾被我们译成‘物理主义’。有位翻译说虽然根据字面意思确该这样翻译, 但读起来拗口, 应译为‘唯物主义’。为此他还向耶鲁大学《死亡》课程的教授发电子邮件请教, 但教授没有回复, 我询问了几个哲学专业的翻译之后, 最终确定译为‘物理主义’。”当然, 这里强调“信”, 主要是针对新知而言。

(3) 符合学者风格, 灵活再现幽默

得到网民热捧的名校公开视频课程大多都与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表达方式有关。提到这些视频课程, 大家津津乐道的也许是耶鲁讲《哲学:死亡》那个喜欢盘着腿坐在讲台上, 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头Shelly Kagan, 或者是哈佛讲《公正》那个会问答题学生的名字, 能复述每个学生观点的教授Michael J.Sandel, 也可能是哈佛讲《幸福课》的那个名字里少了一个“L”, 所以个子不够“TALL”的Tal Ben Shahar。尽管他们有的幽默风趣, 有的沉稳内敛, 但在他们的课程中, 睿智的幽默元素在讲诉过程中都会时常闪现, 所以如何通过翻译再现这些幽默元素, 也是需要考虑的策略。例如:

4) You would?Be careful don't lean over too much.

你会吗?小心别太靠着那栏杆。

这是《公正》课程中, 当时的情景是让听众假设自己是医生, 是否会考虑去杀死一位正在打盹的健康人, 目的是为了取出他的器官去挽救另外五位病人的生命。因为当时是在桑德斯剧院, 有坐在楼上的学生举手, Michael指着一位靠着二楼栏杆身体前倾举手的听众说了这句话, 听众们的笑声早已传来。因为其实不只是提醒听众小心, 还有一句潜台词, 即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人命关天”的事情, 所以, 译者结合情景简洁译出, 有效传递出了幽默元素。

3 结语

公开课字幕翻译是翻译苑中的一枝新秀, 虽然传入内地的时间并不长, 但它作为字幕翻译的分支, 已成为国内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包晓峰, 2009) 。公开课不同于影视作品, 其内容在网站上是开放式资源, 所以对于字幕组而言, 他们可以坦然地从课程翻译中发现新知, 同时还为他人获取知识打开了方便之门。当然, 字幕翻译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字幕纠错论坛, 让网友对成品提出建议, 进而继续完善。小小的字幕翻译, 拉近了求学者与名校课程之间的距离, 让中国网民距世界更近, 正如人人影视课程组总监方斯所言:“翻译电影电视剧时我们从娱乐中得到新知, 而翻译课程则是从新知中获得快乐。”这也正是课程字幕翻译的动力所在。

摘要:目前, 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观看热潮, 同时公开课这一独特的网络作品也掀开了一片新的字幕翻译领域。本文将从公开课字幕翻译的译例着手, 对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探讨, 以促进世界名校网络视频公开课领域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特点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7.

[2]包晓峰.影视翻译的网络化存在——字幕组现象剖析[J].电影文学, 2009 (4) .

翻译课教案 篇3

【关键词】评估性翻译能力;解说词;语篇

【Abstract】Evaluative translation competence refers to a translators competence in evaluating, reflecting on, and generalizing translated works. This is shown after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reflects a translator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ve knowledge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mprove studentsevaluative translation competence by using the commentary in the museum in memory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as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can be achieved by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take active role in the classroom to improve the vocabulary, sentence, text and style of the commentary.

【Key words】evaluative translation competence;the commentary;text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翻译能力的阐释经历了从简单层次到复杂层次的转变,即,从仅关注译者的语言/语篇转换能力到关注包括译者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能力、文化能力、知识能力、理解能力和转换能力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翻译能力研究方面的成就和突破。在此基础上,张瑞娥(2012)运用范畴理论对翻译能力进行了解构和重构,认为翻译能力包括本体性翻译能力、条件性翻译能力、实践性翻译能力和评估性翻译能力。这四种能力层次分明,适应于翻译学习的不同阶段,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学习者的翻译习惯和能力。本文将探讨评估性翻译能力在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阶段的运用。

一、评估性翻译能力的内涵及当前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尽管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能力的研究涉及多个维度,阐述也较为全面,但总体上缺乏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框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瑞娥 (2012)借用范畴化概念及其的层次性、等级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对翻译能力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她认为,翻译能力是一个系统化的构成体系,由若干个层次分明,但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本体性翻译能力、条件性翻译能力、实践性翻译能力、和评估性翻译能力。其具体内容如下:

很显然,此翻译能力框架细化了翻译能力与翻译整个过程之间的关联。其中,评估性翻译能力属于翻译的译后阶段,是在翻译过程和翻译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阶段,体现了译者对于翻译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而且,这是一种非共核型能力,即,这是一种有区别性作用的能力,能区分译者的翻译能力,因而,这种能力是翻译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

实际上,张瑞娥(2012)并非是提出评估性翻译能力的第一人。刘宓庆(2003)曾提出将翻译能力分解为五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很显然,这里的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与评估性翻译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处。从目前翻译课的教学过程看,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前者可以弥补学生们对于翻译理论知之甚少的不足,后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最主要的翻译方法。同时,为了体现翻译课程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安排一定数量的翻译练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固然兼顾了理论讲解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但在处理练习上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练习的讲解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由于翻译活动的特殊性,仅靠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很难帮助学生了解翻译活动的性质和翻译学习的本质。学生往往以为翻译中只要克服词汇障碍,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细细品味不同译文之间的细微差别,更不会去思考自己的翻译和他人的翻译究竟存在什么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折扣。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在重视译前准备和译中操作过程的同时,译后阶段的反思和评估过程也显得尤为必要。

二、评估性翻译能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评估性翻译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译文或对他人的译文的评估实现。在使用他人的译文时,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很关键。首要的标准是可评估性。尽管教材上或课外书上不乏语篇翻译的范文,但在学生的立场,多年来对教材的信任使他们大多认为这些材料不具备修改或反思的余地。其次,对于语篇内容的了解程度也是教师选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材料的了解程度越高,学生评估译文时的信心就会越足。经过慎重考虑,我们选择了当地革命战争纪念馆的解说词作为评估性翻译能力的教学材料。这些解说词的翻译往往依赖社会上的力量完成,因而其准确性还有待于提高。这种客观因素能有效地消除学生们对于译文的畏惧心理,也为我们进行评估性翻译能力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

另一方面,翻译活动强调的是文化的转换。尽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提醒文化因素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学生对于语言与文化间关联的真正含义还理解不透。就革命战争纪念馆的解说词而言,它们要实现的功能包括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其中,信息功能是解说词的主要功能,而感染功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重要,因为它能使参观者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体会革命斗爭的残酷性,从而对革命者产生敬仰之情,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对于译文的读者而言,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期待、价值观、世界观、信仰等均与中国读者不同,在此情况下,对解说词的翻译就应该顺应目标受众的文化规范,在他们的价值尺度可接受的范围内,采用得体自然的语言传递信息,阐明事实。

此外,实用文体的翻译始终是翻译教学的重点,因为它凸现了翻译教学的适用性。虽然教材上有多种文体翻译的练习,但由于现实性不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受到了影响。选择解说词作为教学材料能弥补这个不足。

三、提高评估性翻译能力的教学过程

由于教师已经收集到一部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中文和英文解说词,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根据时间的安排,随机选取适量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如:

(1)1933年9月,国民党调集50万重兵,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1]。由于王民左倾错误领导者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领导,否定了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在战争指导上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错误[2]。12万红军和苏区人民,英勇奋战历时一年,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自己亦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终不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4。

In September of 1933, the Kuomingtang Party assembled 500-thousand troops, adopted new strategies of “carrying out prolonged battles” and “building forts nets” and launched the fifth campaign of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against the Central Soviet Area1. The leaders with Wang Mings “left-leaning” mistakes repelled Mao Zedongs leadership over the Red Army, denied the correct strategic guidelines and operational principles developed by Mao Zedong for the Red Army and made a series of major errors on war guidance2. As the result of above-mentioned reasons, although the Red Army persisted in fighting bravely for one year and gave the enemy massive killing they paid a very high price and still could not break the enemys fifth campaign of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3]. In October of 1934, the Central Red Army was forced to start the strategic shift—the Long March4.

(2)氣势磅礴,激烈悲壮的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的光辉篇章。苏区军民在战火硝烟中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红军光荣传统和伟大苏区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开创未来。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The magnificent, intense and solemn counter-campaigns against“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in Central Soviet Area composed a brilliant chapter in the revolutionary war history of China. The Red Armys glorious tradition and great Soviet Area Spirit casted with lives and blood of soldiers and civilians in soviet areas during the war ar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Engraving the history on our minds is for creating a better future. Let all of us under the firm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ally closely aroun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General Secretary, have our hearts filled with every confidence in our theories and in our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Soviet Area Spirit and strive for the early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China Dream to achiev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次课前将语料库中的解说词发给同学,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讨论。讨论应该涉及译文的方方面面,如语篇的组织安排、文化含义的转换、语法结构、用词、句型等。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材料,在课堂上派一名同学向全班进行汇报和汇总。

在针对以上两个语篇的讨论中,同学们思维活跃,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如,他们提出,例(1)的翻译质量不高,是典型的逐字逐句的翻译方式。在例(1)的四个句子中,第一句和第二句都采用并列句转换,这显然没有分清原文中三个动词之间的主次关系与逻辑关联,且与英语语言表达习惯也不相符。而对于语篇层面上的不足,有同学提出,如果将第一句用被动语态翻译,也许能起到增强衔接的作用。还有同学提出,译文中的“As the result of above-mentioned reasons”的出现显然影响了译文的表达的简洁性。而对于例(2)的讨论则显得较为艰难。这主要是因为,例(2)虽然也是解说词,但由于是纪念馆整个展览的结语部分,所以,语言上更接近的“内宣文本”(周领顺 2003: 59),即语篇目的是借助言辞之美,達到唤情的目的。这种语言对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而言极具挑战性。尽管中文解说词中的四字结构,如“气势磅礴”“悲壮激烈”或形容词“光辉”“宝贵”等在英语中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但站在外宣翻译的视角,信息传递应该替代抒情表意。所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撇开这些华丽的词藻,使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达主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但是阅读译文后很容易就发现,译文基本上照搬对应的原文词汇,完全忽略了不同语言读者在文化上的差异。

四、结论

翻译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课堂教学只是这个过程的起步。翻译课堂的教学确实有助于学生丰富翻译理论知识,掌握在翻译过程中运用英语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基本规则,但翻译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知识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善于汲取他人的长处并指出他人的不足,他们的翻译的自信心将大大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于教师而言,要引导学生投入教学过程,使翻译教学具备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而言,从被动接收答案到积极寻找合适的译文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也许在初始阶段会觉得艰难,但它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翻译过程和译文。

参考文献:

[1]张瑞娥.翻译能力构成体系的重新建构与教学启示[J].外语界,2012,3:51-58.

[2]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周领顺.试论企业宣传文字中壮辞的英译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2003,3:59-60.

项目基金:

英语翻译课学习心得 篇4

总体上看,这门课更加深化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即只学习中英文语言是不够的,翻译需要大量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而且,翻译过来的句子和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才又意义,才是真正使用的翻译。

在题材上,这学期我们既接触了应用文本,也涉猎了文学翻译;内容上,翻译学习广泛涵盖了广告、企宣、法律、政府文本、金融、文化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翻译能力,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一个学期下来,让我收获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想把翻译搞好,就要把基础知识弄扎实,稳固的基础知识是良好翻译的前提。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单词,没有大的词汇量根本没有办法顺利完成翻译。单词不用刻意去背,但一定要从平时的学习中去总结,去积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固定搭配的词汇、俚语或成语,和在特定场合或在专业领域里有着不同解释的词汇。比如,就在红楼梦的诗歌翻译中,形容中国的父母就用了“fond”这个词,就很好形容了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不是普通寻常的关爱,而是“溺爱,宠爱”,这要让我翻译,以我现在的水平确实是想不到用这个词的,这一点上课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又比如,在政府类的文本里面,任务到底是翻译成“mission,task,还是goal”,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体会,多留心,多揣摩相近词汇的细微差异了。

其次,语法知识的牢固是英语专业必须做到的本质工作,牢固的语法知识会帮助我们理解和翻译。若语法不牢,那就根本不懂句子的逻辑关系,从而不能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此外,各个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的掌握。这也是翻译专业区别于非翻译专业的一个特点。不仅是文化方面,经济,政治,饮食等等都需要积累。因为将来若要从事翻译,那是触及到知识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知识的积累就能帮助做到面面俱到。学习英语翻译,就是学会将母语中文翻译成英语,以及把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一个过程。比如,在翻译人民币国际化的文本中,就出现了大量的金融词汇和众多的专业化表述,这不是临阵磨枪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大量的阅读,才能在翻译专业文献时,用专业术语传递专业知识。

除了要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以外,母语也不能被丢掉。我们还需要多阅读中文书籍,多揣摩中文的字词句,这样表达上就会更灵巧,翻译的也会更得体。这一点在翻译英文文学作品时,尤为突出。高中时候给我打下的坚实中文写作功底,让我在翻译英文小说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优美典雅的文笔,将一个个跳跃的英文字符转换成沉稳的方块字。

翻译学习除了要不断地积累之外还要不断地练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之后就要把它们拿来操练。多练习翻译,并且拿别人的译文来与自己的做比较,吸收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每次课上读到同学译文的连珠妙语时,都让我心折。同时,在交流中,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翻译的不足,是翻译采用的方法不对还是词义的选择不准确,是语法功底不足还是词汇的稀少,每一次课后,我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最后一点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译文,把握文章的语域、风格等。如《名利场》的翻译,就要用世俗化的语言而非是书面的语言翻译,才能更好地契合原文。《京华烟云》里对小脚的描写,就要用凝练典雅的语言,才能展现近代中国的人文风貌,显出点上世纪文学家的风韵。

我对翻译课的建议就是,希望在课上培养大家的英语思维,大家上课都尽量用英语交流,就算不能很好的表达,大家也要尽量去说。其实翻译的学习老师只是一个向导作用,交给了我们技巧和方法,剩下的都要我们自己去修炼,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翻译才能做得更好。

最后要感谢老师这学期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学会了很多知识,辛苦了!

日语泛读1其中几课原文及翻译 篇5

集団議論と日本語

「お疲れ様」と集団意識

言語が文化の投影であるとするならば、われわれを動かしている論理と欧米人を動かしている論理が言語に深くその影を落としているであろうことは、当然予想のできることである。その例をもっとも日常的な挨拶のことばのなかに求めてみよう。

日本人は一日の仕事の終わったあととか、共同である仕事を完成させたとかいった場面では、「お疲れ様」とお互いにねぎらいの言葉をかけ合うことが一般的な習慣になっている。この「お疲れ様」は仕事にかかわる場合だけではなく、もっと軽い意味で別れに際しての儀礼的挨拶といった程度に使われることも多い。ときには一パイ飲屋のオカミから帰りしなに「お疲れ様」などと声をかけられるといった場面さえあるのであって、こういった状況で「お疲れ様」といった勤労とかかわる言葉が使われるといった風景は、やはりきわめて日本的なものという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ある。

さらにこの「お疲れ様」という挨拶には、勤労のイメージとからみ合った一種の「お互い」意識、共同体の成員としての集団意識がひそんでいるのを見逃すことはできない。自分も他人に向かって「お疲れ様」といいながら、他人からもそういわれることを当然のこととして期待しているという、いわば集団のなかの約束的発言で

あるという一面である。このような日常の挨拶語のなかに、含意として存在する勤労と集団のイメージの重なり合いは、やはり共同作業が生活のための大前提になっていた水稲栽培的農耕民文化に属するきわめて日本的なパターンであるように思われるのである。そう思って日本の、特に農村における日常の挨拶を考えてみると、そのほとんどが勤労と集団のイメージに結びついていることに気がつく。

「お早うございます」という朝の挨拶からそれが始まる。これを「お早うございました」などと英語の現在完了的な使い方でいう地方も多く、「お早う」という発言のなかにはお互いに相手の早起きをたたえ、一日の勤労への出発を確認し合うといった意味がこめられているのである。

西欧語の場合は英語のGood morningにしろ、ドイツ語のGuten Morgenにしろ、すべて相手に良き朝であることを願う、祈るといった意味合いだけであり、相手に良き朝であることを祈ってしまえば、人と人の間のことはそれで終わってしまうのである。

個人的行動を規制する それが「お早う」になると、共同体の成員としての人と人の間がつねについてまわる。朝寝をした人は、この挨拶を恥として聞かね

ばならないだろうし、挨拶する側からすれば、皮肉をたっぷりこめて相手にぶつけることだってできるのである。

日が高くなれば、「お精出し」などという言葉がつづき、昼近くなれば「お茶おのみ」などという挨拶になって、ある意味ではどこまでもおせっかいなやりとりが交換される。日暮れになれば「おしまいな」などといって、集団の目ははじめから終わりまで絶えず個人の行動に注がれるという仕組みになっているのである。いずれも勤労とかかわる言葉であり、しかも他人の領域に立ち入った発言であることに、きわめて日本的な特色がみられるのである。印欧語の場合は、こういった文脈にあってはつねに良き朝、良き日、良き晩であることを相手に願うだけで人と人の間のことはそれで終わってしまう。そのあとはそれぞれ他人の犯すべからざる個人に属する世界なのであって、なにびともそれに立ち入ることは許されないし、また立ち入ろうとする者もないわけなのである。翻译

“辛苦了”的集团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投影的话,我们行动的理论和欧美人行动的理论语言深深的阴影吧,可以预想。从这个例子最日常的寒暄语言中追求吧。

日本人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或者共同的完成工作之类的场面了,“辛苦了”互相慰劳的话かけ合う一般的习惯。这个“辛苦了”是工作有关的场合,不仅仅是更轻的意义在分别时的礼节性的问候之类的程度上被使用的事也多。时候是一派的オカミ飲屋从回来的“辛苦了”等和我打招呼这样的场面也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辛苦了”的勤劳和有关的语言使用这样的风景,果然是极为日本性的东西可以说的。

而且这“辛苦了”的寒暄,勤劳的形象和纠结的一种“相互”的意识,共同体的成员的集团意识隐藏着的不能错过。自己也向别人说“辛苦了”,但从别人也这么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是期待着,可以说集团内的约定的发言”的一面。这样的日常问候语,含义存在的勤劳集团的图象的,还是共同工作为生活的大前提了水稻栽培的农耕文化属于日本民极性的图形。被认为的。

这样想,尤其是农村的日本日常的寒暄,试着想想,几乎都是勤劳和集体的意象联系的发现。

“早上好”那开始从早上的问候。以此为“早上好了”等英语现在完毕的用法的地方也多,“早上好”的发言中相互理解对方的早起称赞,一天的勤劳的出发确认了含义。

西欧语的情况是英语Good morning也好,德国语的Guten Morgen也好,一切美好的早晨对方愿,祈祷这样的意味而已,对方好早上祈祷的话,人与人之间的事那个结束受伤的。

个人行动的规则

那就是“早安”的话,共同体的成员的人与人之间经常伴随。睡懒觉的人,在此致辞耻必须问吧,打招呼方面来看,充分包含讽刺对方撞倒是可以的。

日高的话,“您精选出”等的说法,紧接着是中午的话“茶您只”等这样的寒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到哪里都多管闲事被交换。黄昏的话“完蛋的”等,集体的眼睛从开始到终结。个人的行动被注入的规定的。不论是与劳动有关的语言,而且是他人的领域无关的发言一事,极为日本特色的看的。

在欧美语言的情况,这样的文章,有美好的早晨,经常是好日晚上,优良的事,只希望对方在人与人之间的事那个结束了。然后各自他人侵犯的属于个人的世界中有,那なにびと干预也不允许,又立ち入ろ吧的人也没有的。

第2课 東京の悩み

現在東京の人々が困っている問題を幾つか挙げてみましょう。

東京は日本の首都であり、また政治、経済、文化の中心地 となっているため、日本全国から人々が集まってきています。東京の面積 は日本全土の0.5パーセントにしか過ぎません。

そこで全人口の約11パーセントもの人々が生活をしているのです。

この人口集中が現在起こっているいろいろな問題の主な原因となっています。

まず第一に挙げられるのは住宅問題 です。限られた狭い所に大勢の人が住んでいるので、家も土地も足りなくなるわけです。たまに空いた土地があっても、値段が高すぎて簡単には買えません。

その結果、自分の家を持つことができずに、借家やアパートの狭い部屋で生活をしている人が東京には大勢います。

住まいは人間の生活になくてはならぬものですから、これは極めて重要な問題であるといえるでしょう。

次に交通の問題があります。東京にある会社や役所などは都心に集

まっています。

日本では、会社や役所の勤務時間はどこでもだいたい九時から五時までと決まっていますから。

この辺 に勤めている大勢のサラリーマンたちは毎朝同じような時間にここに集まり。

毎晩同じような時間にここから帰っていくわけです。東京ではほとんどの人が通勤、通学に電車を利用しています。

そのため、朝8時ごろと夕方6時ごろの電車はサラリーマンたち、それに学校へ通う学生たちが加わって、電車に乗れないでプラットホームに残されることも珍しくありません。

また、通勤、通学にかかる時間は1時間から1時間半ぐらいが普通で、中には2時間以上かかる人もいます。

それは、通うのに便利な場所に家を持つことが難しくなり、都心をずっと難れた所に住む人が多くなったからです。

この交通の問題も、東京に住む人にとって大きな悩みです。

次に挙げられるのはごみ処理の問題です。人間はごみを出さずに生活す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

部屋の整理をしたり炊事をしたりすればもちろん、たばこを吸ってもお菓子を食べてもごみは出てきます。

工場からは工場のごみが、家庭からは家庭のごみが出てきます。

そして、このごみの量は、当然、生活している人の数に比例して多くなります。

東京の人口は日本一ですから、出るごみの量も大変なものです。この沢山のごみをどう始末するかは決して簡単な問題ではありません。

焼く場所にしても、埋める場所にしても、その場所が問題になります。

狭い土地に人口が集中している悩みはこんなところにも現れているのです。

東京にはそのほかにも、自動車の排気ガスなどに因る「大気汚染」の問題、工場や家庭からの排水のために川の水が濁ってしまうという「水質汚濁」の問題、また夜通し走る自動車の音で寝られないとか、家が密集しているため隣の家の物音で迷惑するとかいった

「騒音」の問題など、いわゆる「公害」があって、ここに住む人々の大きな悩みとなっています。

翻译 东京人的烦恼

下面我列举几个现在另东京人困惑的问题。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聚集了全国各地的人。东京的面积只有日本全土的0.5%。却有占全国人口的11%的人在此生活。

人口集中是引发各式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列举的是住宅问题,因为有限的狭小的空间很多人来居住,导致了家和土地不足。即使偶尔有空余的土地,价钱也高的买不起。其结果就是没有自己的家,在租来的房子和公寓中狭小的房间中生活的人在东京到处都是。

住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这个是及其重要的问题。

其次是交通的问题。在东京很多公司和政府机关都集中在市中心。在日本,公司和政府机关的工作时间无论在哪里大体上都是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所以,在这附近工作的大多数的员工每天早上都在同一时间聚集到这里。

每天晚上又在大体上相同的时间回到这里。在东京几乎所有的人工作和上学都是利用电车。

因此,早晨8点左右到晚上6点左右的电车是通勤高峰,公司职员再加上上学的学生,因为很能登上电车,而导致在站台不能上车的事件也不稀奇。

一般来说上班,上学花费的时间大约是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其中

也有花费2个小时以上的。

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找房子变的尤为困那,因为住在市中心的人很多。交通的问题也是居住在东京的人尤为头疼的问题。

下面列举的是垃圾处理问题。人们如果不仍垃圾就会无法生活。整理房间之后,做饭之后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吸烟,吃果子也会制造垃圾。

从工厂出来的是工厂的垃圾,从家庭出来的是家庭的垃圾。因此,垃圾的数量,当然也同生活的人数成比例的增多。东京的人口是日本最多的,垃圾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这么多的垃圾,是怎么开始的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使进行燃烧,掩埋,其场所也是问题。在狭小的地方人口集中的烦恼也呈现在这个地方。

东京在上述以外,还有基于汽车的废气排放等的「大气污染」的问题,因为工厂和家庭排水引起的河水浑浊的「水质污染」的问题,同时还有因为整夜跑动的汽车的声音而不能入睡,因为家庭密集由于隔壁的响动而带来麻烦的「噪音」的问题等,这些所谓的「公害」,也成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很大的烦恼。

第13课

浦岛太郎

むかしむかし、浦島太郎という漁師(りょうし)がいました。ある日、浜辺(はまべ)に行くと、子供たちが亀(かめ)を捕(つか)まえていじめていました。

浦島太郎は、子供にお金をやって亀を助(たす)け、海に返(かえ)してやりました。

浦島太郎が、海に出て釣(つ)りをしていると、「浦島さん、浦島さん。」と、呼(よ)ぶ声がします。見ると、亀が海の上に顔を出して、呼びかけていたのです。

「わたしは、この間(あいだ)助けていただいた亀です。お礼に竜宮(りゅうぐう)城(じょう)にご案内(あんない)いたします。」 浦島太郎は喜(よろこ)んで亀の背中(せなか)に乗りました。竜宮城は、海の底にある、夢のように美しいお城(しろ)です。お城に着くと、きれいな乙姫(おとひめ)様(さま)が浦島太郎を出迎(でむか)えました。乙姫様は、「亀を助けてくださいまし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どうぞここでゆっくり遊んでいってください。」と言って、お城の中に案内しました。

毎日、たくさんのご馳走(ちそう)が並(なら)べられます。鯛(たい)やひらめが、楽しい踊(おど)りを見せてくれます。夢のような楽しい日が続(つづ)き、いつの間にか三年が過(す)ぎていました。

「そうだ、ふるさとに残(のこ)してきた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はどう

しているだろう。」

浦島太郎はそう思うと、一度家に戻(もど)ることにしました。乙姫様は、悲(かな)しそうな顔をしながら、浦島太郎に箱(はこ)を渡(わた)して言いました。

「これは玉手(たまて)箱(ばこ)です。この箱は、絶対(ぜったい)に開けないでください。もし開けると、あなたとは二度とお会いできなくなるのです。」

浦島太郎が、ふるさとに戻ってみると、景色(けしき)がすっかり変わっています。

知っている人もいません。

浦島太郎が竜宮城にいた三年は、この世(よ)では三百年だったのです。

浦島太郎は、思わず玉手箱を開けてしまいました。

すると、箱からもくもくと白い煙(けむり)があがって、浦島太郎はたちまち白髪(しらが)のお爺(じい)さん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翻译

很久很久以前,浦岛太郎的渔夫。有一天,去海边,孩子们欺负乌龟抓住了。浦岛太郎,孩子把钱做救助海龟,大海还给我做了。

浦岛太郎出海钓鱼的时候,“浦岛太郎,浦岛太郎。”和,呼唤的声音。看,龟的大海上露面,呼吁。

“我,上次您搭救的龟。感谢龙宫城的向导。” 浦岛太郎很高兴地坐在龟的背上了。龙宫城,海底有,梦幻般美丽的城堡。

到达龙宫,漂亮的乙姬公主迎接了浦岛太郎。乙姬公主,“龟请帮助,谢谢了。请在这里慢慢的玩啊。”说,在城堡中介绍了。每天,多好吃的排列。

鲷鱼和比目鱼,快乐的舞蹈给我看看。

像梦一样的快乐的日子持续,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对了,对故乡残し了爸爸妈妈怎么样了呢。” 浦岛太郎是这样想的,一次回到家了。

乙姬公主,悲伤的脸,一边浦岛太郎盒子交给说了。

“这是之玉匣。这个箱子,绝对不要打开。如果打开,和你无法再相见了。”

浦岛太郎回到了家乡后,发现全变样了。

知道的人也没有。

浦岛太郎龙宫呆了三年,在这世上是三百年。浦岛太郎禁不住打开珠宝箱了。

大学英语四六级对翻译课的启示 篇6

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在全国部分高校开始试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规定,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于外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标准化考试。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 四、六级考试增加翻译。

面对这一新的教学要求和四级考试增加翻译的要求, 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符合新的教学要求, 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如何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呢?

二、翻译与语境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曾说翻译即译义, 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 任何孤立的词语、语句甚至语段的意义都可能是游移不定的, 它们必须处在特定的联系关系即上下文中, 同时又受到相关的社会交际情境的调节, 其意义才能变游移为稳定。可见, 语境对翻译意义重大。“语境” (context) 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B.Malinowski) 于1923年提出来的 (Malinowski 1923年为Ogden和Richard所著的《意义的意义》 (The Meaning of Meaning) 一书所写的补录。而弗思 (John Rupert Firth) 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Kramsch认为:“The key to understandinglanguage in context is to start not with language, but with context.” (Claire Kramsch 1993:34) 显然,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非语言语境因素对文学翻译及其评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如何在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翻译教学

Newmark指出:“语境在所有的翻译中都是重要的因素, 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 任何理论, 任何基本词义。”语义的确定, 遣词造句, 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都离不开语境。在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 翻译的教学应根据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学。下面, 笔者将根据具体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中翻译来说明运用语境进行翻译教学的方法。

第一, 分析语境。英语的一句谚语:“No context, no text.”说尽了上下文的重要性。翻译过程是理解和表达的有机体统一, 而正确的理解是准确传译原文内容的基本前提。在笔译这种作者与译者的间接的、单向的交流过程中, 译者理解原文的依据就只能是原文的语篇以及与语篇相关的语境;译者对原文的表达是否恰当也要看他是否准确的再现了符合原文特定语境的意义。因此, 语境分析和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 根据语境确定语法。一个具体的语句应遵循具体语言体系规则即语法。一个词和一个词组语法含义通常由词的语法语境来确定英语中有大量长难句子, 其句子结构复杂, 常含有大量修饰限定和附加成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运用语法知识来确定句子中每一成分的语法功能。

第三, 根据语境确定词或词组。英语与汉语的词或词组有很大差异性。词或词组的选择很重要。必须根据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词或词组。

第四, 组织句子。英语忌松散, 表现法上注意组织性, 逻辑性。所以, 在分析语境, 确定语法词或词组后, 要认真组织句子。

翻译课教案 篇7

【关键词】翻译;逆向教学;实践

英语翻译课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因为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都要从事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工作,对英语翻译的技能要求较高。所以,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为应对社会就业的需求,高等院校非常重视英语翻译课的教学改革。那么我们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值得深入地探讨。

一、高校英语翻译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不会在英语专业的低年级阶段开设专门的英语翻译课,一般只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开设一年。因为大四的学生需要停课到校外实习,所以翻译课的总学时可能达不到40课时。在这么短的学时之内,要完成相当大的任务量,包括:要给学生讲述翻译的基本概念,介绍翻译理论,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翻译技巧,还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翻译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在翻译课上收效甚微,达不到熟练运用的地步。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先是教师讲解文中的语法,然后让学生试着翻译,教师再进行讲评,最后给出标准译文。这样一种教学过程,表面上看合情合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首先,材料是教师所选,学生只能被动去接受翻译教学,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其次,由于课程只是单纯的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整个课程略显沉闷而乏味。最后,教师最终所给出的标准译文,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翻译能力。长此以往,翻译课上成了精读课,没有达到这门课程的预期效果。

二、翻译课的“逆向”教学法

首先,要确定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穆雷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提出将翻译教学按其目的分成三类:第一类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第二类是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 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第三类是非语言方面的。因此,大学英语翻译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扩大学生英语知识面,掌握一定的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并具有一定的翻译文字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翻译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其次,要运用好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叫做“逆向教学法”,即先用归纳法得出一定结论,然后再运用这种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这样取得的效果通常比较好。我们要两者并用,先归纳,后演绎,即先实践后理论。具体地说,就是课前提问——对比讲解——学生总结理论技巧——教师辅导总结——课后练习等环节构成一整套系统。以“逆向教学法”为出发点,从陌生信号刺激开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这样学生就从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地去做,并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1.课前提问

翻译能力的提高还要取决于实践。耳听为虚,真做为实。这就决定了英语翻译课必须要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精讲多练,不断地进行实践。课前抛出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思考,无需考虑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只要表达出原文的意义即可。总之,只有多让学生实际去练才能使翻译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2.对比讲解

教师进行的对比讲解主要是针对课堂提问的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语法知识、翻译技巧来自己判断译文的优劣。在进行对比讲解时,要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对存在歧义的句子展开热烈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译文,教师所给出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同时提出不足之处望今后改进。同时教师还要收集学生各种典型的翻译错误,组织学生认真开展讨论,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并提出多种改正方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译文,让学生去分析、比较,讨论出最佳的译法,从而也真正掌握了比较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

3.学生总结,教师概括

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翻译课内容进行总结,是一种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以往所采用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过时,现在我们所采用的是一边讨论一边总结的方法。事实证明,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掌握得牢。教师进行再次的概括和辅导,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实践的过程,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总结翻译技巧和重点问题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英语翻译离不开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翻译本身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因此只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是非常枯燥地,最好是让他们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慢慢体会。

在学生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翻译的理论和技巧。比如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等理论和技巧。翻译是在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上,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从事翻译活动就是译者通过艰苦的比较、介绍、吸收等工作来寻求尽可能高程度的文化交流。至于翻译当中具有探索性的理论和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在课下对翻译技巧进一步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选择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翻译课“逆向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的“结果比较法”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种种问题,重点突出实践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过程教学法”中,相对弱化理论技巧的这种现象,以更加直观以及跟家实用的方法来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进而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学英语翻译课课时不足等问题。一方面突出翻译课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充分地完成翻译这项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绝对是一个既能突出实用又能不偏废理论性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从课堂授课开始就已将学生摆在了绝对中心的位置,跨学科展开,把学习心理学这项技巧巧妙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成就满足感,同时还拉近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当然一切教学手段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放眼其他国家的翻译教学,虽然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找到一种效果最佳的模式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蒋招凤.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为爱踮起脚尖高一作文下一篇:产品运输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