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通用7篇)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1
《北京市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新媒体产业基地承担着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两项中心工作任务,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建设,所以基地党委对这次参观巡展非常重视,安排主管财务、工程建设领导和规划、开发、工程、预算、党建、纪检监察等部门、二级公司相关人员20多人参观了巡展,根据安排按时集合签到、悉心倾听讲解员的案例分解。
巡展涉及决策审批、招标投标、征地拆迁、物资采购和资金使用以及工程建设实施五个环节,收集工程建设领域的57个案例。
通过参观大家感到巡展主题突出,体现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教育内容突出,一是教育针对性强,直面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二是案例范围广,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各个环节;三是案例分析透彻,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体制机制到贪恋的心理,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发生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对工程建设领域教育针对性较强。
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也是治理腐败的重要领域。必须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针对当前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工作的开展,通过参观,联系实际,我们所开展的一些工作与收获。
一、完善业务流程,加强源头治理
产业基地业务涉及土地开发、工程建设等诸多方面,为了从 1
源头上预防腐败,基地党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设计管理、总包管理、监理管理和工程预算管理等相关办法。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增加财务法务等部门会签意见,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建立透明的财务、工程制度,规范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保障公司利益,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保护干部。
二、预防职务犯罪
根据区国资委转发区检察院《检察建议书》通知精神,基地党委将《检察建议书》发至各位领导、科室部门、二级公司,制定学习落实安排,要求对照《建议书》所列职务犯罪风险点,联系实际工作,修订风险点和制定防控措施,在普遍对照检查的基础上,确定管委财务、总公司财务、工程部、策划部、经营管理部五个科室部门为重点,写出自查报告。财务部对财务制度建设、资金管理控制,工程部对项目审批环节、资金使用环节、策划部对项目立项、工程款预决算,经营管理部对业务运营计划、预算编制、合同管理、二级公司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与措施,修订调整了风险点,健全完善了防控措施。并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调研、制度机制健全完善、监控制约体系强化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提高了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
基地党委安排相关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参观巡展提高了对重点领域腐败高发的认识,引起足够的警惕。还准备将展览有
关资料作为2011年廉政教育内容,使党员干部结合本人工作性质和特点,对职务犯罪给单位、家庭及本人带来的危害后果引起足够的重视,自觉抵制金钱诱惑,慎用手中权力,克服侥幸心理,增强守法观念。
产业基地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区纪委会议文件精神,抓好每个阶段的廉政建设,结合产业基地实际,不断完善制度措施,使产业基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新媒体产业基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2
一、水利水务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犯罪集中
近五年, 北京市检察机关共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在水务水利建设过程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41件41人, 占案件总数的75.9%, 涉案金额近亿元。如, 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间, 被告人李某在担任北京市水利系统某机关领导期间, 利用职务便利先后为多家建筑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 李某与妻子刘某收受上述单位给予的别墅、房产、汽车等各种贿赂价值总计一千余万元。
(二) 滥用职权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滥用职权犯罪在此类案件中所占比例不大, 但涉案金额较高。北京市水利水务建设领域发生的滥用职权案件共3件3人, 造成损失几千万元, 达到案件金额总数的30%以上。2007年至2012年间, 北京市某区排水管理部门刘某滥用职权, 以“借工程材料款”名义, 采取违规加盖公章、签署法定代表人姓名的方式, 从其他自然人处借取巨额资金, 用于弥补单位超支、经营不善等造成的亏空, 造成实际损失近三千万余元。
(三) 招投标、行政审批环节犯罪多发
工程建设环节复杂, 水利水务工程通常要经历立项、设计、招标、投标、施工、验收、结算等多道程序才能完成。 (1) 经分析案件发现, 问题主要出在招投标及审批环节, 具体表现手法多样。项目单位负责人利用职务便利, 向投标企业透露项目具体情况, 从中谋取私利。为顺利承建工程建设项目, 企业往往采用不法手段贿赂、诱惑项目直接负责人员, 以达到中标目的。为掩人耳目, 双方通常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 邀请其他投标单位参与其中, 实际上中标单位早已内定。 (2) 在项目审批环节, 项目承包企业通过贿赂手段, 买通负责项目质量审核的相关人员, 以质量不达标的劣质工程通过层层验收审查。
(四) 多次犯罪、连续犯罪现象突出
从查处的案件来看, 犯罪分子多次犯罪、连续犯罪现象十分突出, 时间跨度长达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极坏影响。如, 2000年3月至2012年十余年间, 北京市某区水务局下属某公司负责人刘某, 与工程供货商林某等多人共谋, 侵吞国家下拨的专项工程款千万余元。再如, 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间, 被告人胡某在北京市水利系统某管理处任职期间, 多次授意北京市某工程队负责人孙某以非法手段侵吞公款, 共计千万余元。
(五) 以虚开发票、虚构账目为主要犯罪手段
水利水务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领导或负责人往往对项目进展中的监管漏洞十分了解, 故以虚开发票并伪造账目等手段大量侵吞、骗取工程款项易发多发, 且不易被人查觉。如, 某区水务局下属某公司负责人刘某伙同工程供货商侯某等人, 采用虚开材料费、劳务费发票手段骗取工程款, 侯某因虚开《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专用发票》八十余万元, 被依法追究虚开发票罪刑事责任。
(六) 案件涉及水系、河湖工程建设项目众多
综合分析案件, 大部分涉案人员系北京市水系及河湖工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 涉及北京永定河十里堡险工翻修等多个重点工程。“治水的却溺水”现象高发, 在导致大量专用资金被侵吞、项目预算不断加大的同时, 工程质量却持续、严重下滑, 直接危及到国家与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原因分析
(一) 部分人员贪图享乐, 法制观念淡薄
部分项目负责人员面对巨额资金和物质诱惑缺乏自律能力, 利用职权之便侵吞国家财产。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为承揽工程, 不择手段诱惑、贿赂项目负责人员, 大肆进行钱权交易, 助长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腐败之风。少数思想意志薄弱、价值观倾斜的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 放松自我约束, 将公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二)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建立
我国早已出台《招标投标法》, 推进招投标环节的法制化, 但事实上, 水务水利建设领域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3) 一方面, 有关部门习惯行政干预, 不能通过法律监督途径制约市场主体, 造成监管不力, 腐败滋生。另一方面, 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 大量资质不合格的企业混入市场, 利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贿赂腐蚀相关人员, 获取项目承包机会, 进而损害工程质量。
(三) 财务制度不健全, 权力过于集中
办案中发现, 不少涉案人员利用水利水务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漏洞实施犯罪, 通过伪造预算资金, 夸大工程成本等手段骗取国有资产, 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独揽财政大权, 或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与工程负责人相互勾结, 不设立支票领用簿, 随意使用财务专用章, 虚报支出发票, 造成公款亏空数额巨大。
(四) 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水利水务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工程建设涉及的管理部门多且职权交叉, 项目环节较为复杂。有些水利水务建设单位在重要环节欠缺有效监管, 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问责机制, 疏于监督防范, 为不法人员以权谋私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 外部监督机制欠缺力度, 资金运作不规范, 行业管理较为混乱。
三、对策建议
(一) 加强法制教育和廉洁教育
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动机的产生, 消除水务水利建设领域职务犯罪, 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宣传, 提高该领域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定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法活动, 树立廉洁典型, 引导帮助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廉政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 规范市场管理, 促进公平公开竞争
对水务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 严格操作程序, 参照《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规定, 尽快细化实施细则;还应尽快建立统一招投标制度, 严格实行公开招标, 坚决杜绝暗箱操作, 从根本上遏制违法行为, 真正实现公开、公平、透明。
(三) 强化内外监督和制约
针对水利水务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高发的现状, 建立项目审批、备案、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保证职能相互分离, 形成权力制衡体系。要特别加大对重大财务支出项目的监督力度, 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不定期核查财务账目、廉政纪律是否执行落地, 强化审计、监控和预警功能, 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 加大查处和打击犯罪力度
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 有力震慑职务犯罪行为, 提高贪腐贿赂犯罪成本, 同时有助于防止国家专项资金流失, 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通过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选择举报线索集中的工程项目为目标, 重点查找工程管理漏洞, 查办重大风险环节的犯罪行为, 不断强化侦查手段和技能, 有效打击水利水务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
(五) 调动各方力量预防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司法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的职责使命, 应主动推进送法进机关、进企业, 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建设单位要提高预防职务犯罪意识, 重点防范职务犯罪高发环节, 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预防工作进展, 合力构筑拒腐防线, 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预防工作格局。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水利水务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该领域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职务犯罪现象层出不穷, 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严重破坏了政府公信力。文章结合北京市近年来水利水务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例, 重点分析案件主要特点和产生原因, 试图提出该类犯罪预防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务建设,职务犯罪,主要特点,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李晓鹏, 许少朋.工程建设招投标环节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制研究[N].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 (4) .
[2]吴武辉.建设、水务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2-10.
[3]刘勤等.重大工程建设职务犯罪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构建[J].人民检察, 2009 (14) .
[4]叶世龙.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林雪清.我国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3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贪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加强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宜腐的保障机制”。
一、统一的预防工作领导机制。
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管,极为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统筹推进。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推进党委领导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为预防工作機制建设厘清了思路。
党委统一预防工作机制具体包括:会议制度,任务分解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检查指导制度,考核制度。
二、网络化的社会预防机制
网络化的社会预防机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工作体系,采取多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地实施预防工作。
具体包括:整合网络,扩大预防工作覆盖面,加强与工程建设领域执法单位开展联合预防工作机制,积极将联合预防工作机制向文教体卫等领域延伸,力求在创新工作措施上有新的突破。完善预防信息情报系统,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可通过设置单位联络员,制定联络员工作制度。
三、内部基础预防机制
重点工程领域的内部基础预防机制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预防与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预防。
行政机关的内部预防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宏观上而言,是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牵制,反对官僚主义作风,推进制度建设;微观上而言,要要不断推进阳光政务,权力最好的监督就是在阳光下进行。
工程建设单位的内部预防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引进第三方监管机构,如在建筑工程领域,有监理制度,在重大工程领域,非内部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必不可少。二是建章立制,在建设单位取得项目之前,就要对项目的风险防控以及廉政建设有清醒认识,制定相关制度并报备。三是与相关行政单位的监督联合,如审计等部门,预防单位应转变观念,监督是为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而非阻止工作。
四、检察机关权力预防机制
一是检察预防指导原则的构建,主要表现在:
立足检察职能。要充分发挥办案优势,运用侦防一体化工作机制,认真分析重点工程领域职务犯罪。
服务中心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视野下分析研究。
助推社会预防建设。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是社会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要把视野放到社会大预防中,实现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共同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格局的形成。
转变发展模式。从打防分离向打防结合、侦防一体化方向转变,切实解决侦查和预防脱节、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果。
二是基本职能的构建,主要包括:
开展现场咨询,强化基础信息工作。预防职务犯罪信息是开展工作的根基,直接影响中预防工作的综合实效、决定预防工作的深化发展,搜寻职务犯罪线索这是职务犯罪侦查职能在工程建设检察预防中的延伸,通过现场走访、受理举报或咨询、搜寻职务犯罪有关线索等活动,形成现场震慑,从而起到预防效果。
开展预防调查,研究预防对策。预防调查主要围绕相关工作环节上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和非规范职务行为进行,按照专门程序、使用专业方法开展重点项目的调查活动,在预防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廉洁理念。运用职务犯罪案件分析结果和预防调查成果,组织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警示教育,揭示职务犯罪发生的规律和存在的隐患,促进管理预防和行政监督预防的跟进与深入。
开展预防咨询,提前防控风险。接受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和有关员对各环节预防措施和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实务提出咨询,在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之后,提供回馈意见,让被预防单位提前防控风险。
三是工作机制的构建,主要内容有:
内部机制上,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试行)已经对以上述重点工程建设中检察预防职能予以明确,规定了职能履行的程序和主办责任制,据此规定和要求,首先建立项目管理制,将某项工程建设中的检察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工作项目进行策划、安排和落实;其次是程序管理制,同时,外部工作机制上,要正常构建工程建设项目中检察预防的外部工作机制,由具体的法律对检察预防的相关职能作出规定。建立以下外部机制:工作协调机制,检察机关应与建设单位或其主管机关或行政监督机关建立协调机制,应优先考虑与高级别的部门建立机制,以增强监督性;日常联络机制,在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设立联络员,进行日常性工作的联系与信息情况收集、沟通;责任落实与反馈机制,将落实检察预防措施的工作责任列入工程建设单位及其卞管部门的相关工作责任之中,并及时反馈检察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检察机关执法规范[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281.
[2]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编.检察机关执法规范[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284-286.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4
浅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前言:
近十年来,从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始终是党和政府坚决打击和遏制的重点对象。但是,涉及建筑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却占总案件的比例有所上升。是职务犯罪案件相对集中的行业。本文通过自己在工作中能涉及的工作内容,对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剖析,掌握了建筑产品从立项到交付使用过程中职务犯罪易发生的犯罪手段、特点及规律,并提出了一点预防对策建议,从而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
从自己的工作范畴和性质,本人对以下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犯罪现象进行剖析如下:
一、土建施工环节
工程土建施工环节是指从工程地基基础开始到项目基本建成的施工过程。即土建、装潢、安装设备前的建筑量大、施工周期长,决定质量和造价的重要阶段。该环节是主体工程的建设的重点,不但牵涉的资金量相对较大,而且管理上一不到位,质量隐患将潜伏于此。该环节职务犯罪案件既有贪污贿赂犯罪,也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涉案主体多见管理部门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人员等等。
(一)、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故意将土方和工程交由个体户承包,从中收受贿赂;
2、土方工程中,故意加大放坡系数,虚计土方量,从中收受贿赂;
3、桩基施工中,利用钢管桩、混凝土预制桩等采购权,钻孔灌桩和打桩业务的发包权,从中收受贿赂;
4、基础浇灌混凝土中,有意放纵承建单位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建材,降低材料规格等,从中收受贿赂;
5、主体工程施工中,将本单位设备“无偿”提供给承建单位使用,或对承建单位使用设备的“要求”有求必应,从中收受贿赂;
6、装饰工程施工中不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故意虚报工程量,相互勾结侵吞差价或收受贿赂;
7、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建筑工程计价活动中有意抬高、压低价格或者提供虚假报告,从中收受贿赂;
8、机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计价监督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严格执行城乡建设土方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土方工程管理,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公平、公正发包土方工程。
2、在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两人以上共同担任现场施工员,指导施工和检查工程质量。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复检。
3、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监督、验收制度,并督促执行。
4、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素质的技术专家担任施工现场总监督。
5、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工具、模板的管理,制定机械设备外借和有偿使用的管理制度。
6、工程施工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应当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造价
工程师印章。
7、造价工程师采用工程量清单应当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
场条件和国家制定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划分、计量单位等进行编制。
8、可不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在承包方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由发包
承包双方订立合同,交造价工程师鉴定按实结算。
9、土建工程预付款支付应尽量采用“银行保函制”的做法。
二、装潢及安装工程环节
工程装潢工期相对较短,能充分展现施工效果,往往给人以直观的、耳目一
新的感觉。但由于装潢材料在档次、价格上差距很大,装潢工程所产生的利润则十分可观,因此丰厚的利润决定了装潢工程成为市场上追捧的热点,同时它也是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涉案人员主要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犯罪性质主要是行贿受贿。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发包方负责人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擅自决定将装潢工程发包给关系单
位,从中收受贿赂;
2、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管理人员相勾结,抬高预算,侵吞差价,共同贪污
或收受贿赂;
3、发包单位管理人员故意放任承包单位工程装潢质量低劣,使用降级材料
或用国产材料冒充进口材料等问题,从中收受贿赂;
4、在采购电梯、空调、办公用品或其他设备时抬高价格,收受贿赂;
5、在配套的绿化工程、采购苗木中,虚报规格数量,侵吞公款或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加强对重点岗位尤其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避免重大事项一人决定的现象。
2、装潢工程应本着核资质、审质量、查能力、封样查验的原则,择优选择
工程队,尽量避免使用关系工程队。
3、建立材料设备验收、出库制度,防止混淆档次、以国产充进口、冒领侵
占的情况发生。
4、建设单位要加强对装潢环节的用料、采购价格的监督、审核,避免本单
位利益受损。
三、建筑材料采购环节
建筑工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材料采购。由于建材市场竞争激烈,同一
种商品在市场上价格差异悬殊,材料采购环节成为易发职务犯罪环节,采购人员成为易产生职务犯罪的高危人群。本环节主要就政府采购之外的一些单位自行采购行为而言。采购环节犯罪主要的犯罪特征是贿赂、贪污。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采购人员与供货商勾结损害公共利益,采用混淆建材档次、品牌或抬高
价格等手法,共同贪污或行贿受贿;
2、采购人员在采购建材中舍近求远、舍优求劣、价格舍低求高,损害单位
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3、采购被代理方人员放任采购代理机构谋取非法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4、伪造发票、入库单等,抬高材料价格,虚报入库材料,进行贪污;
5、验收人员明知供应商短吨缺方、档次有误而隐瞒不报,从中收受贿赂;
6、采购人员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法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索贿受贿;
7、采购人员以支付工程材料费等虚假名义,贪污、受贿。
(二)、预防对策
1、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按照质优价廉的优先采购原则,货比三家,集体核
价决定供应商。
2、回扣放在明处,制定廉政守则禁止收受供应商的礼品、礼金。
3、制定材料付款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不符合采购规范的采购行为拒绝付款。
4、单位自行采购的,可根据所用材料的多寡、物品的大小、设备的档次等
不同情况,决定实行招标采购、定点采购、核价采购或询价采购等不同采购形式。
5、加强对具体采购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忠实于单位与岗位的教育,适时安排
岗位交流。
四、建筑项目预、决算环节
预、决算环节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两个阶段,它将决定工
程资金的比例分配,各个项目涉及资金的多少,承建单位赢利与否和利润大小。若承建方要从工程中获取高额利润,必须在预、决算环节中巧立名目、作好铺垫;且这两阶段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大,稍有疏忽就将产生职务犯罪。主要案件类型为贿赂和贪污犯罪,涉案人员有与预、决算有关的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负责预算的管理人员故意为承建方高估冒算工程造价开绿灯,从中收受
贿赂;
2、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拖延付款等手法,向
承建单位索取或收受贿赂;
3、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管理人员互相串通,以虚报材料使用量,提高材
料单价、等级,多造工资、虚列成本等手法,共同贪污;
4、承建单位采用重复计算工程量、虚设项目、高套定额、多计各类费用等
手法,高估冒算骗取建设单位的工程款,为蒙混过关行贿有关管理人员;
5、指使承建方或与承建方勾结,巧立名目,把工程款挪作他用或予以侵吞;
6、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主动为承包单位出主意,采用价差调整等办法获取最
大利润,损害本单位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工作中的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的工作,使其更加客
观公正。
2、注意审查施工预算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计算方式,各种费用的编制、概算定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严格按照合同的付款规定,全部项目决算完毕及时付清全部工程款项。
4、建立预、决算复核制度,复核预、决算工作由两个以上人员承担,并把
复核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可由审计、纪监部门备案。
5、建设单位工程人员不准私自为承包单位制作预决算书。
6、工程量结算应当按照量清价定的方法结算。
五、建筑项目验收环节
工程竣工的验收环节,是全面考核该建筑产品是否具备当初的设计功能,工
程质量是否达标,能否交付使用的关键所在。一些建筑质量不十分过硬的施工单位,为了达到验收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贿赂验收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因此竣工验收环节仍可能发生职务犯罪。发生在这个环节的职务犯罪主要
是贿赂罪、渎职罪。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质监机构管理人员故意对工程不认真查验而使不合格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从中收受贿赂;
2、验收人员明知工程质量有不合格之处,按规定应返工后再次验收,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3、验收人员明知设备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4、对施工单位不按规定追加的材料和项目予以认可,从中收受贿赂;
5、故意提高工程验收等级,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选派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与验收工作,分别对每个应验收项目逐一查验,并作好查验记录。
2、明确岗位职责,验收人员必须二人以上负责并签名,对本人所查验的工程质量承担责任。
3、质监机构监督人员,对所验收建设工程的质量予以认可的,如发现质量问题负相应责任。
4、主管领导可参加重点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纪监、审计、财务、法律顾问等认为有必要可参予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5、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不得大肆宴请、赠送礼品礼金。加强道德教育、根除犯罪内因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是我国目前发案率相当高的一类职务犯罪,具有权钱交易普遍化、犯罪金额趋大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作案手段多样化,共生性等较鲜明的特点,对其需采取提到薪酬福利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执法,加强教育等相应预防措施。
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对人类真正有益的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无一不是违背职业道德的问题,无一不是丧失道德操守的恶果。要想预防此类职务犯罪,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应当将个人教育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工资,职务升降及其它奖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5
辉县人民检察院预防局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将更大、项目将更多。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乡镇站所等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向群众,是党的政策的基层代言人,他们被形象的称为推进国家政策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涉农扶贫领域中,由“最后一公里”监管失守而导致的政策扭曲或资金流失现象却时有发生。村“两委”干部、乡镇站所工作人员成为涉农扶贫领域里职务犯罪“重灾区”,凸显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对基层监管失之于软的管理短板,敲响了惩治“小官涉贪”、规避监督“灯下黑”的反腐警钟。
一、“最后一公里”职务犯罪的特点
1、层级与社会影响成反比。村“两委”干部、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层级不高,多为科级以下干部,故此,人们常常把扭曲惠民政策、侵占涉农资金、借机损公肥私、损害百姓利益的“小官涉贪”,戏称为念歪“好经”的“歪嘴和尚”。但这些人往往手握实权,直接面向群众,是党的政策的基层代言人。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原温浏乡令冲村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余勇利用职务便利,伙同妻子毛艳用村民杨某的户口册为其申请了农村低保,但两人没有告知杨某有低保,也没有将低保存折交给杨某,将1.146万元低保金侵吞。余勇夫妇二人为本村4名孤儿申请办理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但没有将民政部门发给4名孤儿的基本生活保障补助金的存折交给抚养人,而是将7.2万元补助金占为己有。
本案中余勇身为乡政府秘书兼村党总支书记,伙同担任该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妻子毛艳共同作案,虽然二人级别不高,但均实权在握,拥有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余勇这些“歪嘴和尚”们在涉农扶贫领域中的贪腐犯罪,不仅直接侵害了最基层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而且具有损害政策信誉、玷污政府形象、动摇执政基础的深层危害,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2、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纵观基层干部在扶贫领域里的职务犯罪,责任心缺失,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导致犯罪的不在少数。
安阳县民政局救灾办负责人姚丙宪,安阳县国税局税政科科长付文军,两人未按照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办法对安阳龙海鑫源实业公司和安阳县京豫桂鑫达贸易有限公司福利采砂厂履行年检职责,未全面认真审核残疾职工的实际在岗情况和工资领取情况,未能发现企业存在残疾工人只挂名不上岗的情况;发现企业没有无障碍设施,没有提出限期整改措施,使年检流于形式,致使二企业通过了2010和2011福利企业年检。之后,二企业骗取国家退税款2113772.68元,给国家共计造成2113772.68元的经济损失。2013年12月,安阳县人民检察院作出判决,姚丙宪、付文军二人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3、想办实事,却好心办坏事。
山西省壶关县晋庄镇西山后村地处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人均耕地少,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用原支书王羊昌的话说当时村集体没有一分收入,无一间办公室。为增加集体收入,解决村集体公益事业支出经费问题,王羊昌和时任村扶贫移民项目负责人的村委主任王金库虚列7户28口人移民户花名表,每口人补助2500元,套取上级扶贫移民资金7万元。两个法盲村官本是一心想为集体办点实事,却不知扶贫移民资金碰不得,挪用超过5000元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不懂法闯了大祸。
由此可见,“扶贫政策救了一部人,也害了一部分人。”作为村官,学法守法是非常必要的。要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什么钱能花,什么钱不能花,什么钱应该怎样花。不要让好心为民办事,即使没有贪赃枉法,也触犯了刑律,犯不应该犯的错不值。
二、“最后一公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1、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基层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干事的干部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甚至对一些违法乱纪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法制观念淡薄。
2、信仰宗旨不强。个别乡村以穷为荣,以穷为要扶贫款的资本,老是盯着国家扶贫资金这块肥肉。国家扶贫资金年年拿,“贫困帽子”当做“金饭碗”。进北京,跑省城,要扶贫资金,花了3万要了5万,到最后落个被纪委查处,严重者锒铛入狱,身败名裂。对于国家的扶贫政策,贫困地区的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一定要讲党性,讲信仰,树立利用优惠的政策干事创业的精神,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需解决的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村民致富创业,早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3、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近年来,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上述案例中山西法盲村官也曾向镇政府签订责任书,保证移民资金不得截留,不得挪用,保证足额到户。但一纸责任书并没有真正对基层干部起到约束和警醒。这也正说明管理上的漏洞是监督制约机制没能正常运行的结果。
三、“最后一公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1、加强警示教育,深化法治宣传。一是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对涉及扶贫开发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和警示教育,促进增强法律意识,做到警钟常鸣,为预防职务犯罪筑牢思想防线。二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着力提升其廉洁意识和纪律观念,引导其走出“村干部非国家公职、捞取好处不算贪腐”的认知误区。促使党员干部做到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筑牢预腐防变防线,从行动上自觉严于律己。
2、强化查处,打防结合。一是加大查处力度,增强震慑效应。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始终保持“严打”态势,坚决遏制涉农职务犯罪现象的发生,对涉农职务犯罪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特别要将征地补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惠农资金补贴等重点领域作为当前办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严厉打击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同时,采取“抓系统、系统抓”的办案模式,重点查办窝案、串案,对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涉农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集中清理查处,扩大办案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二是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注重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等现代媒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公共舆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制约。尽可能将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如惠农利民政策、专项资金发放等重大事项的政策依据、受益对象、发放标准、工作程序、监督方式等,及时采取各种形式公布于众,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鼓励人民群众检举、揭发农村职务犯罪;三是加强纪检、检察、审计以及“三农”工作部门的合作,坚持打、促、防并举的方针,遏制干部犯罪的上升趋势。
3、加强案件易发环节的防控制度建设
从查办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情况看,权利相对集中的部位是职位犯罪案件易发环节,村支书,村主任,负责人等具有一定实权的“一把手”多人次出现腐败。加强对案件易发环节的防控制度建设,是有效遏制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根本措施之一。
第一,对于那些经济活动频繁,掌管扶贫物资和有权支配扶贫财务的部门和人员,制定相应的岗位工作流程,对关键岗位的办事程序、步骤、环节、审批权限、时限都要明确规定,并有效实时监控。
第二,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强管理力度,实行管理人员岗位交流制度,防止关键岗位人员经营关系网,为职务犯罪创造条件。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6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涉农项目和涉农惠民资金的不断增多,涉农领域中村干部职务犯罪也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这些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如何预防村干部在涉农资金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成为检察预防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某基层检察院共查处了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29人。笔者以该基层检察院涉农资金运行情况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涉农资金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
一、特点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涉及的犯罪主体多为村支部书记,有的涉及到村两委的所有工作人员。某基层检察院查办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员均有村支部书记。涉及到村两委所有工作人员的有1件。如某村原村支部书记曾某在征地过程中,伙同村两委所有工作人员采用虚报形式贪污征地补偿款。
2、窝案窜案较多,有的涉及当地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查处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中,窝案窜案6件,占所办案的三分之一。涉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2件,占所办案的22%。如某村原村支部书记邹某在征地过程中,伙同其他村干部和个别乡镇政府干部采用虚报形式贪污征地补偿款。
3、犯罪涉及的领域更广。与过去相比,近年来该院查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主要涉及征地拆迁、农村扶贫、救灾救济、农村低保等。
4、作案手段主要是虚报冒领、虚列支出、重复列支等形式骗取各种资金。如某村原村支部书刘某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虚报移民骗取补助。又如某乡干部殴某在兼任某村村支部书记间,将一工程的发票记帐联和发票联分别用于支出做帐,从中重报支出3万元据为已有。
5、村干部职务犯罪,引发民愤较大。往往村干部染指犯罪后,村民频频上访控告,有的甚至会发生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成因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资金大量投入农村,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涉案人员越来越多,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制度存在漏洞。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审批不严格,白条列支,真假难辩。报帐做帐不及时,有的半年做一次,有的一年做一次帐,甚至不建帐。这样就为村干部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创造了有利条件,滋生了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温床。
2、制约机制失调,监督不力。纵观某检察机关所查办的18件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制约机制的缺陷,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是导致村干部职务的又一重要因素。其表现:一
是内部监督不力。有些村是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村里的事情无论大小一人说了算,自己有充分的自主权,其他村两委干部如同虚设,失去监督。二是外部监督不力。这主要表现在群众监督和乡镇政府监督不到位,大部分村政务和财务都不公开,村民无法监督。有时乡镇政府发现问题,不管不问,听之任之。
3、法治观念淡薄。由于村干部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农村工作繁杂,工作头绪多,缺乏学习,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错误的认为自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当案发后才知自己犯了法,追悔莫及。
4、村干部职务犯罪,也与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有关。笔者认为,导致村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观念因素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上的偏差。一些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为村里做了不少工作,为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回报甚少,况且还不知能当几年的村干部,在位不捞竟待何时。其次,价值观念发生偏差。由于村干部的工资不高,与公职人员相比悬殊较大,心理失衡。在这种失衡的心态支配下,导致价值观发生偏差。为满足欲望弥补失衡的心理,便将手中的权力化为个人私有之产,将个人利益置于国家、社会和村民利益这上,无视党纪国法,最终轮为阶下囚。
三、预防之策
要真正有效地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必须铲除滋长职务犯罪的土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防范:
(一)规范制度管理,构建制度监督防线
1、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批制度。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强化制约机制,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把好财务收支关,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一是配齐村委会财务人员,同时加强对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财经纪律观念。二是乡镇政府要对村级财务定期进行检查,按时做帐,不断强化对村财务的监督管理。三是大力推行村财乡(镇)管的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纳入乡财政设立的“村级资金专户”统一管理,完善村级财务支出监督制度,规范村级组织票据领销程序,严把审查关、监督关、检查关。
2、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好用好干部,特别是对村党支部、村主任人选的选拔任用,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好村干部的推选工作,把文化水平高、能力强、有事业心的人,选拔到村干部的岗位上来。其次是抓好村干部的管理,加强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用制度管好人。
3、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要做到凡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予以公开,公开的内容要全面真实,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工作,要进行检查监督,对村务公开弄虚作假的要认真追究责任。
4、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上级机关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对村委会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对各项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重点检查,并将资金去向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多元化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强化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教育,构筑思想防线
通过组织定期学习、培训,加强对村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教育,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一是注重思想教育。定期组织村干部学习有关政治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力,预防腐败思想的侵蚀,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强化法制教育。结合查办的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以案释法,加大对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力度,使他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认真履职,廉洁自律,警钟长鸣,远离犯罪。
(三)加大打击力度,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
检察机关要加大办案力度,加大打击力度,查出一个处理一个,不能姑息迁就,真正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同时,要坚持打防结合的原则,结合案情仔细分析,提出预防对策,帮助案发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预防犯罪。
(四)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 篇7
学习《浅析资源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的情况汇报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紧缺矛盾日益凸现,资源管理领域职务犯罪呈多发趋势,涉矿开采领域也成为了职务犯罪高发地,我股组织全股人员认真学习了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编撰的调研材料《浅析资源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并就预防矿山管理领域内职务犯罪进行热烈讨论。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管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和易发环节
犯罪特点:
1、犯罪手段趋于多样化,犯罪分子具有明显的隐蔽性。有的犯罪分子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用模糊行为混淆犯罪行为,用“灰色收入”混淆犯罪收入;有的以打牌等娱乐形式收受贿赂;有的在权钱交易中非法占有的犯罪活动,往往混杂在合法的执行公务中,以合法形式掩盖犯罪实质。
2、利益交织,案中有案。一个采矿企业从开办到生产,涉及到国土资源、安监、林业、环保、水务等单位。一些矿山业主为了顺利开采并获得最大利益,不惜用金钱拉拢腐蚀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员。
3、犯罪行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且其侵害的对象一般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具有较大的破坏性。
易发环节:
1、选址踏勘。选择一个理想的开采点并通
过审批是开办矿山的前提,矿山业主往往通过行贿来达到目的。
2、资源测量和矿界划定。矿量和矿界的划定关系到矿山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得较大的作业面积和有利的开采标高,各矿山总会不惜用重金贿赂相关干部。
3、日常监管。各矿山普遍存在私自改变开采方位和越界超量开采的情况,一旦被发现将会被责令停产整顿,所以矿山业主都要千方百计拉拢相关工作人员,以便在检查时给予通融。
4、采矿权转让。《矿产资源法》规定,采矿权非特别情形不得转让,但实际上仍有一些干部会采取变通做法为请托人办理转让手续。
5、采矿权延期。虽然办理采矿权延期手续比较困难,但仍有个别干部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职权擅自予以办理。
6、采矿权出让。虽然采矿权是有偿出让,而且有比较规范的制度,但实际操作时干部手中的权力还是非常大。只要他们在出让协议中为请托人“量身定做”一个限制性条款,挂牌出让的矿山就非其莫属了。
7、矿山环境恢复。有些需要关闭的矿山,国土资源部门采取的办法是“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由企业自己进行治理,治理的费用由企业承担,作为补偿,允许治理企业有限度地进行矿产资源开采,有关人员就充分利用这些权力收受贿赂。
二、矿管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
1.对矿产资源开采情况掌握不到位。对矿山的开采量缺乏科学的计算方法,核定本地区计划数缺少科学依据,仅凭多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作为指导,导致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与计划量的差额无法统计或统计不准,一些不法矿主
遂乱开滥采,多占国家矿产资源。
2.对矿山开采监管不到位。对一些已明确关停但实际上仍然在暗中开采的矿山监管不力,留有死角,导致违规开采屡禁不止。此外,对以矿山整治、修复、绿化矿山名义继续超计划乱开滥采的行为没有监管到位,使得矿山业主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行为仍然存在。
3.监管体制不完善,对超量滥采行为监督和制止措施不到位。首先,乡镇矿山管理多年来一直处于多部门管理状态,国土部门负责管理矿山资源的开采量,公安部门负责管理火工产品的安全使用,安监部门负责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及各镇对所在镇矿管站的具体管理。其次,监管的重点环节上也存在着漏洞。
三、预防矿管领域职务犯罪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上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工作要求,同时又要注重加强对工作人员,尤其是对领导干部其思想上的教育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意识,防止其滥用权力,搞权钱交易。
2.严格执行法规,监督管理到位。要认真执行《矿产资源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切实研究对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量的科学统计方法,特别在资源、制作标底、公开竞标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实时监督,管理到位。
3.加强沟通协调。国土部门要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衔接和定期联系,防止因管理上的脱节出现滥用职权的情况。
4.加大整治力度,制止违法违规开采。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巡查排查,摸清资源利用情况,对已列入关停计划和已停发许可证的要一律关停到位。
抓住重点环节,完善各项制度。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
【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教育巡展观后感】推荐阅读: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07-25
全市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会议讲话05-21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情况分析07-11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7-23
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宣传月活动09-06
坚定信念,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参加纳雍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大会心得体会07-26
崇恩希望小学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06-07
国土局强化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07-12